-
1 # 知遊九零後
-
2 # SS135409617
遊戲可以玩,但是我會先篩選的。職業玩家就算了,感覺那樣的生活不怎麼健康。我會推薦桌遊給孩子,好玩,不傷眼睛,又可以增加感情。挺好。現在的人坐在哪兒都是手機摸出來各玩各的,幾個小時都說不上十句話。真是無趣。能讓孩子們玩點互動的遊戲就比較好。然後我知道還有程式設計的遊戲,可以提高孩子的邏輯能力。還有解密的遊戲也不錯。以前玩PsP時,還有捕蝴蝶的遊戲,每捕到一種就會介紹這種蝴蝶的名稱,特點,產地,習性。這算科普類的。所以呢,凡事不要太絕對,適度有選擇的比較好,
-
3 # C咖啡豆子
面對孩子的問題“我可以玩遊戲嗎?”,家長的回答幾乎都是否定的,偶爾得到肯定的回答,也有很多的限制,比如“作業完成了嗎?” “檢查了嗎?” “複習了嗎?” “考得怎麼樣?” “做兩道題再玩吧。” “先說好啊,就玩半小時,讓你關就得馬上關,否則,沒有下次了。” 當孩子的所有回答都讓父母很滿意時,孩子就如大赦一般,開始了短暫的愉快遊戲時間。這期間還要看爸爸媽媽的臉色和心情,因此玩得小心翼翼。
這期間家長和孩子的感覺完全不一樣,爸爸媽媽覺得時間是如此的漫長;孩子感到時間飛逝,總想拖延一會兒,享受這來之不易的短暫快樂時光,因為下一次又不知何年何月。因此當父母讓孩子停止遊戲時,矛盾和衝突常常發生。
其實,遊戲本身並不可怕,只要我們能提前制定規則,安排好時間,遊戲是最能培養孩子自制力的方式之一。一般來說,要遵守以下的原則:
1. 玩多長時間:和孩子確定玩遊戲的時間上限,比如週一至五,每天最多玩1小時,週六、日每天最多2個小時,單次玩遊戲的時間是30分鐘;兩次玩遊戲的時間中間至少要休息15分鐘,休息時不要用眼睛,比如看書、看電視等。
2. 什麼時候玩:要先制定時間表,列出當天要完成的任務,以及每一項任務可能需要的時間,加上中間休息的時間(每次休息15分鐘),距離上床睡覺的時間應該至少有1個小時(如果沒有,就應該相應減少任務,只保留必須完成的任務,比如學校作業)。這段時間就是孩子可以玩遊戲、自主安排的時間了。玩遊戲的前提是孩子按照時間表完成了當天的任務,比如學習、運動、洗漱等。
3. 延長規則:教會孩子使用定時器,每次定時30分鐘,遊戲開始就啟動定時器,和孩子約定只要定時器響了,就要停止遊戲。如果到時間了孩子不想停止遊戲,每延長5分鐘,就要停止一次遊戲(每次是30分鐘),依此類推。例外情況:如果定時器響了,孩子因為要儲存級別而申請延長時間,家長可以試情況而定,比如5分鐘內可以通融一下。這些約定一定要事先溝通好,並且寫下來,孩子和家長簽字生效。
4. 平靜堅定:當孩子玩遊戲到時間還不停止,也不願意遵守延長規則,甚至大吵大鬧、發脾氣等,家長要做到平靜堅定、一離二吸三涼水(一離指離開現場;二吸指深呼吸;三涼水指用涼水洗臉使自己快速冷靜下來),暫時不要理會孩子,“閉上嘴,邁開腿”,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然後再和孩子溝通。(一這點非常非常重要,家長不要在自己情緒激動時與孩子溝通,這時候溝通結果往往是最差的,還會破壞親子關係)
5. 和孩子溝通:家長平靜後,要和孩子進行“接納-反映-討論”,(接納,指對孩子的情緒表示理解;反映,是指引導孩子把自己的情緒、不滿和想法都表達出來;討論,是指跟孩子一起討論關於玩遊戲這件事,以後該如何做,才能避免今天這樣的事再發生) 幫助孩子情緒平靜下來,再與孩子溝通遊戲規則,考慮突發事件,以及孩子的感受,適當調整遊戲的時間和細則。
注意:家長持續而反覆地進行接納-反映,直到孩子漸漸平靜了,這個階段的目的就是家長把孩子的情緒垃圾接過來,引導孩子注意到這些情緒的來源,要注意:要引導,不要教導。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一個人能用語言說清楚自己的負向情緒,也能瞭解自己的情緒來源,他的情緒就會得到緩解,心靈就會得到淨化。
切記:家長和孩子的約定,通常都要說明“先試行一週”,隨時和孩子溝通、調整,不要把話說得太滿了,以免沒有迴旋的餘地。另外,要給孩子犯錯的機會,不要以為制訂了規則,孩子就會自覺遵守。只要孩子沒有遵守規則,家長要平靜地對待,不需要妥協,要堅定地執行,如果孩子情緒反應極其強烈,回到步驟4和5。
-
4 # 小獸Time
現在網路直播正流行啊,直播睡覺都能賺錢,就更不用說打遊戲了,雖然說現在很紅,但是我想過段時間網路監管更嚴格之後可能,說不定很多直播都會變的不再那麼紅。
潮流這東西還真的也就適合這些年輕人了。
雖然我不是一個特別傳統的父母,但是如果真的讓我接受他以打遊戲為生的話,還是需要一段的時間的!
-
5 # Result63132967
我會讓他玩遊戲。遊戲只要不沉迷,還是有很多好處的。
玩遊戲可以鍛鍊雙手的協調能力,促進大腦的發育,考驗敏捷性、思維性,有的遊戲要求團隊合作的,還能促進孩子團隊協作的能力。
但是孩子很容易受遊戲的誘惑,控制不了自己的時間,沉迷遊戲的壞處是很大的。所以我們在允許孩子玩遊戲的同時還得和他約法幾章:
1、做完作業吃完飯才能玩。
2、晚上九點以後不可以玩。
3、固定每次玩的時間。如果超時,扣除一次機會。
4、固定玩的頻率。(例如三天一次或一週一次)
5、不玩暴力型遊戲。
-
6 # small新單機遊戲
我會的,遊戲這麼多年來一直都是中國教育的頭號敵人,還有一個是早戀?但是仍然有大量的學生加入了遊戲大軍,不能明著玩,難道不能暗著來嗎?小孩子在與家長的鬥智中也慢慢聰明起來,這樣反而加深了兩代人的隔閡。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自己本來就做不到不玩遊戲這一點,想想也沒臉要求孩子。
換個思路想想,遊戲之所以被這麼很多人喜愛,必定有它吸引人的魅力所在。既然做不到不讓孩子玩遊戲,何不去引導孩子科學的玩遊戲呢。我知道這樣說會被很多人罵,可是有些時候遊戲可以讓一個內向的人精神世界極大的豐富起來,我見過很多人,他們的生活很單調和枯燥,精神生活也很貧乏,可是因為玩遊戲他們獲得了很多快樂。
怎麼樣算是科學的玩遊戲呢?簡單總結幾點遊戲帶來的益處:
1.對新事物的快速吸納能力。玩遊戲的人會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很敏感,他們可以迅速的抓住事物的核心內容。
2.開發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這裡要舉一個例子,我的世界這款遊戲相信很多人知道,像這種模擬沙盒類遊戲,自由度很高,能充分發揮玩家的想象力,玩出屬於你自己的世界。
3.團隊協作。你選擇什麼樣的人成為你的隊友?你和隊友有什麼具體的分工?什麼時候你需要幫助隊友?整個團隊是否有統一的戰略?舉個我最近玩的求生之路2的例子,對抗模式特殊感染者一方牛可以衝散隊形,猴子和獵手可以控制對面玩家,然後口水和嘔吐物可以趁機補刀。
最近在steam買了一個叫圍攻的遊戲,可以用各種機械零件製作飛機,坦克,機器人等等的,個人覺得簡直將遊戲的教育價值發揮的淋漓盡致。自己做出了飛機,坦克,這對孩子是不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以後我有小孩了,一定讓他玩圍攻。
回覆列表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的名言,我能都知道,為什麼這麼簡單的問題,還要問哪。
遊戲是把雙刃劍,這算是常識了。遊戲能開發大腦潛力,訓練人的敏捷度,應變能力,大局觀,指揮能力。一個好的遊戲玩家,在現實中的能力一定也不差。
現在這個社會,成功的定義有很多。我們都知道範冰冰很出名。但你知道嗎?去年小智,一個搞直播的。竟然比范冰冰轉的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