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天晚上去廣場散步,看見一對夫妻帶著三四歲的孩子買氣球,全程用英語跟孩子交流,一口的中式英語,聽的我雞皮疙瘩都起來的,從小跟孩子交流英語會不會使孩子不會漢語交流了?
4
回覆列表
  • 1 # 辰辰小木屋

    如果孩子將來還是要在中國生活,那當然首先要把中文說好。三四歲正是豐富詞彙量的階段,應該透過多交談,多給他讀書等方法打好語言基礎。

    家長讓孩子從小接觸英文也無可厚非,因為孩子對語音的分辨力隨著年齡增長就會減弱,早點接觸外語,能夠保持良好的分辨力。不過,最好是聽母語人士的發音才能達到這個效果。

    如果孩子參加了一些英語課程,父母希望有機會和孩子練習一下,培養他說英文的興趣,鞏固學習成果,也是可以的。相信孩子一天當中還是有很多機會說中文的,家長偶爾和他說說英文,對漢語的發展不會有太多影響。

    當然,如果父母的英語水平不太高,真的最好是把說英文當成玩兒比較合適,否則把孩子帶偏了,教的越多越糟糕。

    最好還是等孩子母語基礎打得比較牢了再學外語,這時孩子對語言的理解力也提高了,學起來也更容易。

    說實話,現在有種重外語輕母語的傾向,很值得注意。

  • 2 # 柏力果雙語家庭

    我覺得這個現象非常好,這是培養雙語兒童的關鍵。我見過很多家庭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對孩子說中文,爸爸媽媽說英文,為了英語啟蒙。在中文強勢的語境下,孩子的中文水平不會因此有任何影響。

    我們是不需要“教”孩子說英文的,就像我們從沒有專門開課來教授孩子中文一樣,可孩子還是學會了地道的中文,那孩子是怎麼學會的呢?

    兩位美國語言學家 Sorace和 Ladd(2004)強調了學習語言的兩個關鍵:接觸(Exposure) 和需要 (Need).

    1. 什麼是接觸?

    接觸就是建立一個語言環境,讓孩子能時刻接觸到英文,比如上英語班,聽英文歌,看英文繪本,這都是在接觸英文。那為什麼我們也從小學開始就學英文,可英文沒有進步呢? 這是因為接觸時間不夠。孩子對兩種語言的接觸時間最好各自達到50%,這樣才能培養出雙語孩子。

    這裡想提到一個現在美國採用的沉浸式教學法。此教學法通常從幼兒園或小學一年級開始,一直延續到高中畢業。老師半天運用中文教學,半天運用英文教學。假如上午是用中文教學,那麼孩子必須用中文交流,不允許使用英語。

    此教學法有兩個突出特點,第一,課程以內容教學為導向,比如用中文教數學, 科學,自然等課程。並且各學科成績不能低於同齡的非沉浸式教學的學生。第二,兩種語言共同發展,不能犧牲其中任何一種語言。如今沉浸式教學法已成為美國發展最迅速的課堂教學法。由於它的可操作性及有效性,政府投入了大量資金,希望此教學法能讓更多美華人受益。我第一次去美國公立小學中文浸入教學班調研的時候,就被一個個金髮碧眼,卻一口地道中文的小朋友們震驚了。

    2. 什麼是需要?

    當孩子接觸到了語言環境,他們就需要和別人交流,表達需要。科學家Kuhl提出過,嬰兒學習語言,是用社交大腦(social brain)才操縱的。孩子最先會說 “奶 (neinei)”,是因為他們要表達自己的需要,從而讓家長來滿足他的需求。

    當孩子接觸的語言環境是兩種不同語言時,他們也會用不同語言來表達需求。所以在語言學理論裡,語言不是學習的,而是習得的。在孩子們得到了足夠多的英語接觸時,他們自然而然要用英文表達需求。

    現在有很多留學生,即使在美國呆了很多年,英語水平仍然沒有提高,是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始終在華人圈子裡,沒有必要說英文。我一個朋友,他說他的口語水平的提高歸功於天天給美國客服打電話投訴,退換貨,要優惠。當英文是唯一手段來進行交流,得到賠償的時候,他的語言能力也不知不覺提高了。

    例子中的家長就在建立家庭沉浸式語言環境,把和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對話,一句一句用地道英語來替代。

    我的好友果果媽在我的鼓勵下,從孩子9個月起開始英語啟蒙。她之前的英語也一般,為了孩子和提高職場競爭力,她重新拾起了英語。她將她平時對孩子說的話記錄起來,最簡單到叫孩子起床。然後讓我翻譯成了最地道的美國家長對孩子說的話。我陪她練習以後,她逐步將日常所有對話用英文說出來。並且同孩子建立了和媽媽說英語的日常規則。

    她的孩子並沒有去雙語幼兒園,但是每天回家,她會根據幼兒園的學習內容, 比如數字,顏色,用做遊戲的方式和孩子進行英文互動。並在睡覺前給孩子讀繪本。在前幾天的重點小學英語面試裡,她的孩子表現出了極佳的口語能力。這也讓我們更有信心在中國環境下建立家庭雙語語境。

    我們大部分家長也都是從小學就開始學英語,經歷了高考英語的磨礪以及為了大學畢業證努力過了四六級。我們也曾經背了好幾冊新概念,做了無數份21世紀英語報。我們的英文並不差。我們的英文撿起來並不難。

    我們需要讓孩子對英文的接觸時間足夠長,我們想讓孩子用英文來表達需求。不僅如此,我們還想帶孩子出國旅行,我們想知道孩子們在英語班學到了什麼,我們也想充電自己在職場上更有競爭力。這都需要我們,做為家長,學習英文。而這一切也是培養雙語寶寶,建立家庭語境的關鍵。

  • 3 # 偶遇的娃娃

    其實父母與小朋友用英文交流也沒什麼不好,如果父母能正確地使用英語,可以有比較好的發音,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用英語和他交流,基本可以起到母語的作用了。相信你碰到的孩子的父母也是想達到這樣的效果。

    外語的學習應該是越早越好,幼兒時期學習到的語言,會在他的記憶深處留下痕跡,即使日後他不再使用這種語言,到特定的環境裡也很容易被喚起對於這種語言的感覺與記憶,就像我們從小講方言一樣。

    不用擔心孩子不會漢語交流,深處一個漢語環境,即使父母不對他講漢語,他也不可避免會接觸到漢語,很容易學習並掌握。很多身居國外的華人,為了孩子還能保持對漢語的感覺,從小在家裡始終要求孩子講漢語,學前上華人辦的幼兒園,但到入學年齡,孩子在學校也很快能融入到英文的環境中,都是一樣的道理。

  • 4 # 鄒曉芒的書房

    首先,孩子不會因為從小和父母用英語交流而不會說漢語了。畢竟他生活的大環境還是在使用漢語的。而且孩子在語言方面的能力絕對超乎大人的想想。我認識個小姑娘,三四歲,粵語和普通話全程無障礙轉換,雖說這是方言不是另一種語言,但是意思是一樣的。我有個英語老師,加拿大人,他父親是義大利人,他們生活在加拿大的法語區魁北克,所以他從小就是英語,法語,義大利語三管齊下。第二,我很佩服這樣的父母能夠無懼其他人的目光和看法。大多數的父母都想教孩子英語,不過都猶豫於自己不那麼標準的發音,最後都放棄了。相信這樣的父母應該不會培養出一個不敢開口的孩子。第三,中式英語也無所謂,語言是說到底是人與人交流的工具,如果可以用中式英語交流,那也沒什麼。不過,個人拙見,如果可以,在孩子小的時候還是輸入一些純正的發音更好,因為孩子的耳朵很靈,模仿能力也強,基本能學一口比較標準的發音,發音好些總沒什麼壞處。

  • 5 # 蝸牛媽媽在成長

    拼爹拼媽風靡之後,現在拼的是家庭教育,不得不說最好的教育是從家庭開始的。

    基於此思想,父母們真心使出十八般武藝,只為了讓孩子的起跑線更高,所以,早教啟蒙在多數父母們眼裡刻不容緩。國學經典啟蒙,數學啟蒙,英語啟蒙等,而在我們國家的大環境影響下,多數人傾向於著重英語的啟蒙。

    英語的啟蒙如何做?其實我們多數沒有概念,也沒有方向。因為我們這一代人英語的學習基本上是從初中開始的,而老師當時的教學著重於講解單詞和語法結構,是為了考試而學習的,而且我們本身處的環境導致了我們會讀而不善於說,俗稱“啞巴英語”。所以在英語啟蒙這一塊很多父母很迷茫,不知道如何開始?不知道哪種方式合適?所以我們有時候真的是率性而為。

    這種率性而為就體現在我們的行為上,有些父母會從小就和孩子英語交流,方式是好的,但是結果怎麼樣要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

    如果孩子的父母本身英語水平不論是發音,還是口語上語音語調的表達都沒問題,那這種語言環境對孩子的成長無疑是很好的,孩子很容易就會習得這門語言,並且不會影響母語的學習。因為在幼兒階段,孩子對語言的習得能力是很強的,而這種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減弱。

    如果孩子的父母英語水平一般,發音不標準,操的是一口中式英語,建議在和孩子日常的英語交流中要適當的採取合適的方法。因為如果你本身的發音不標準,那孩子從你身上習得的自然也是不標準的,孩子在幼兒時期習得語言的一個重要方式就是模仿。所以這個時候父母除了要找途徑糾正自己的發音問題,另一個要做的是給孩子創造豐富的英語語言環境,如原音訊的磨耳朵,原版動畫片,繪本滋養等。尤其是聽這一塊很重要,聽是幼兒學習語言的優勢,當你給予孩子一個適當的,足夠的,有品質的輸入時,孩子會慢慢的模仿進而輸出,而這一過程除了訓練了他對英語的好感度之外,同樣他會自行糾正以前在某些英語單詞上的錯誤發音。而在其中,父母和孩子共學同樣重要喔!

  • 6 # 十八線mama

    我很贊成。

    我覺得父母從小跟孩子英語交流很好,最起碼意識很好,我們這個年紀的父母,差不多都是上初中後才開始接觸英語的,所以一開口就是中式英語很正常,有幾個敢說自己能一口地道倫敦腔的?

    但是,中式英語影響交流嗎?需要不就是用來交流的嗎?父母中式英語,不代表孩子就是中式英語,既然能跟孩子用英文交流,那麼其實平時對孩子的英語教育,肯定也不會太落後,也會很重視孩子的發音。

  • 7 # 果媽讀繪本

    其實我覺得父母從小跟孩子用英語交流挺好的,不必因為一口中式英語而自卑,孩子更不會因此而不會漢語交流。

    1、作為一個致力於給孩子做英語啟蒙的媽媽,我深知父母開口說英語對啟發孩子學習興趣的重要性。很多父母因為覺得自己口語不好,發音不地道,而閉嘴不說英語,這樣反而不利於孩子的啟蒙。

    父母哪怕不能說完整的句子,能夠一個個地蹦英語單詞,其實都是好的。讓孩子保持對英語的熟悉感,他們自然地會喜歡上這種語言。

    2、我們生活在漢語的大環境中,孩子是絕對不會因為跟父母用英語交流而影響漢語的。漢語是我們的母語,作為一種強勢語言,三四歲的孩子早就自然習得漢語的用法啦,不必擔心英語的干擾。

  • 8 # 豆媽靜思

    對於這樣的場景,我是羨慕的。

    孩子身處中英文兩種環境,當你與他講中文時,他能理解你的意思;當你與他講英文時,他的大腦會切換成英語。而且對於語言的開發,我贊同越早越好。

    而且中文環境、英文環境是相對的。身處在中文環境中,用英文和孩子溝通,不用擔心孩子會不喜歡中文。

  • 9 # 心理諮詢師趙迪

    覺得父母從小培養孩子用英語交流挺好的,看到問題的描述,我覺得提問的人可能是你自己對這種方式不習慣。其實我挺贊成你所描述的這種父母,也許他的英語水平並不高,他的發音也不是那麼準,但是他有這個意識,給孩子創造這個環境,我覺得是非常棒的。

    孩子從小接觸英語對孩子的英語啟蒙是非常有好處的,他會對英語有熟悉感的來學習英語,會有興趣,更加的容易。不是特別標準的發音,其實並不會影響孩子的英語學習,不用顧忌。

  • 10 # 認真陪你成長

    我覺得這樣的環境最好了。我暫時不能跟孩子用全英語溝通。如果我的口語能達到這個程度,我一定毫不猶豫的用英語和孩子溝通。至於中文,就交給爸爸或者家裡的老人。不用擔心孩子分不清,或者說語言混淆。現在的英語早教都是直接英文溝通,讓他們的第一反應就是英文,透過圖去學習英文。語言環境很重要,就像咱們,學了好多年的英語,工作了用不到,很快就忘的差不多了。只有多說多用,英語才不會變成啞巴英語。所以我支援父母有能力的情況下從小用英語交流,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英語環境

  • 11 # 搬書回巢

    如果父母有這個用外語交流的能力,我支援父母和孩子用英語交流。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庭的父母來自不同的省市,大家在家會用不同的方言交流。孩子在這樣的環境長大,可以一邊和家人用方言交流,一邊扭頭和其他小朋友用普通話交流,說話都很流利且絕不會弄混。

    同樣道理,在雙語環境長大的孩子,也就能同時熟練掌握兩門語言。不用擔心孩子中文語言退化,首先父母應該不會始終和孩子說外語;退一步講,即使父母這樣,孩子在和家庭以外的人相處時也還是中文環境。

  • 12 # 茵你而淳在

    之前看《爸爸去哪兒》時,被其中幾個孩子的口語水平驚豔到了,黃多多,kimmy,cindy,吳鎮宇兒子…且其中有些孩子在國際學校讀書,有些孩子則是在家裡和爸爸媽媽習慣用英語交流。

    我覺得如果父母有這種能力,是非常好的學英語的方式。畢竟學英語語言環境很重要。孩子從小能跟父母用英語交流,語感自然形式,對他以後的英語學習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即使父母的口語不是非常標準,孩子首先在父母的影響下,敢於開口表達,這就成功了一半了,再加上啟蒙學習,一定比同齡小朋友的英語水平更好更棒。

    所以,有這種能力的父母應該抓住孩子學習語言的黃金期,從小抓起,從孩子牙牙學語開始和孩子用英語交流,讓孩子的語感自然形成,是最好的啟蒙方式。

  • 13 # 白雲羊毛客

    英語作為世界通用語言之一,學好英語是很有必要的,所以現在好多家長都會給孩子報英語補習班,給孩子買點讀機,有的家長就親自教孩子,然後平時說話都會讓孩子用英語溝通,這樣給孩子營造一個語言環境,想讓孩子自然的融入到交流中。

    從小跟孩子用英語交流是可以的,不會說是影響到孩子的漢語交流,前提是家長本身要有專業的英語水平,不然用自己半懂不懂得蹩腳英語只能是誤導孩子。

    首先,你跟孩子用英語交流能夠讓他融入一種語言環境中,培養孩子的語感,這會讓他在以後的英語學習中更加得心應手,而且對讀寫能力會有很大提高。我們在上學時,老師總會說讓我們大聲讀出來,只有你敢發出聲來,才能讓你的大腦有一個英語的代入感,然後產生語感,讓你自然而然的就能脫口而出。我高中時的同桌,他初中的時候英語底子比較好,然後到高中就不怎麼學習了,然後他的英語成績雖然不是全班第一,但是成績還是很靠前的,我就很納悶的問他,你現在上課都不聽講,你英語為啥還那麼好,他說初中時候經常朗讀聯絡,然後培養出的語感,他在做題的全靠語感,就跟我們小時候學習選詞填空一樣,雖然他高中的知識沒有怎麼學習,憑藉他對英語的語感還是答題的。

    至於會不會影響孩子交流,這個請放心,你在學習普通話的時候,你自己的家鄉話忘記了嗎?因為跟孩子交流的不光是父母,爺爺奶奶,鄰居,出門遇到的陌生人肯定都是用漢語交流的。

    舉個例子:明星劉燁母語是漢語,他的愛人母語是英語,然後他的孩子會用漢語和劉燁交流,也會用英語和媽媽交流。

    香港人說的都是香港話和英語,他們講英語的同時也沒有說是把香港話給忘記啊。語言上的學習是不會影響到另一種語言的,著名主持人何炅就會多國語言,也沒有見他混亂語言。所以完全不用擔心孩子過早學英語之後不會用漢語交流。

  • 14 # 重慶小夥子呀

    我覺得這個問題從幾個方面來說,我覺得如果家庭環境允許,父母口語能力強,有能力和孩子用英語交流,那當然是求之不得的,當然,哪怕父母說的是“中國式英語發音”這樣做對孩子也是有不小影響的。

    社會現在都提倡雙語教育,而在雙語教育環境中成長的孩子,能同時掌握多門語言,普通話,或者方言,然後英語,從某種意義上促發了孩子的潛意識學習能力。就算平時孩子在家看電視我們都可以讓他看有英文字幕的電視,或者多聽聽英語相關的節目,學以致用,為以後的工作生活也奠定了英語基礎。

    我記得我高中時代是班上的英語課代表,那時候英語老師就告訴我學好英語有多麼的重要,還說本身作為女孩子而言,在語言方面會比男孩更有天賦學好,所以當時我就很努力的在學英語。

    在則,和孩子用英語交流,鍛鍊了孩子的口語能力,英語學習,聽說讀寫是必不可少的。能用英語交流也提高了孩子的聽說能力,把口語學好對成年後的工作影響真的是不容小覷的。

  • 15 # 貓姐麻麻派

    關於這個問題,我有幾點看法:

    一、我曾經問過一個和歐美不同國家的人士都有過共事經歷的朋友,他認為英美人士的外語水平並不高,倒是歐洲人除了自己的母語外,一般英語都說得比較好。他曾經問過這些歐洲朋友,怎麼學的英語?他們的回答讓他很驚訝:英語並非他們刻意學習的結果,而是從小被周圍人影響,以及跟隨英美流行文化的結果。所以這可以說明,從小說英文,並不會影響母語的學習,也不會產生文化認同的隔閡。

    二、另一方面,這也要分具體情況,如果父母的語言修養不夠高,或者是強行製造(英文)語言環境,甚至強迫自己的孩子用英文交流,則是不可取的!因為語言並不止交流用途那麼簡單,她還包括思維和行事方式,以及文化的涵養等內容,會說只是語言能力的一小部分,在孩子培養語言能力的初期,也切忌操之過急。

    三、對於那些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父母也大可不必擔心,孩子能流利用母語表達,會用簡單的成語,可以聽記古詩,都是具備優秀的語言能力的。我們現在不是提倡幼學國學嗎?在孩子智力發展起步以後,再加強外語的學習,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老一輩的語言大家,胡適、錢鍾書、季羨林等,都是在私塾啟蒙,青年遊學外邦,才成就了學貫中西的偉大。

    因為我認為從小跟孩子說英文,不會影響孩子學習漢語。祝好。

  • 16 # 耳媽卜卜

    看到這個提問,我首先想到了我自己。我女兒現在一歲半,我從她出生起開始雙語對話,現在基本上很多日常指令她都能聽懂,雖然不會說,但是基本上已經接受英語的韻律自己語感,對以後的英文繪本啟蒙也打了一個比較好的基礎。她不牴觸,這就是我一開始的目標。

    一、英文啟蒙要多管齊下:日常對話、繪本、童謠一樣不能少

    我認為提問中舉的例子其實是不全面的,提出問題的朋友可能只看到了家長蹩腳的英文發音,但是想象一下在大庭廣眾之下冒著可能被人笑話的發音仍然堅持和孩子雙語對話的母親,她的英文啟蒙怎麼能少的了英文繪本和童謠?

    研究證明,孩子有天然的矯正發音的特異功能,父母發音不標準並不影響孩子透過其他正確的途徑接受英文語感和韻律感的培養,比如童謠和英文有聲讀物。

    英文日常對話的作用相當於我們小時候媽媽對我們的漢語啟蒙,透過情景和語言的雙向刺激,讓孩子自然習得英語,像學習母語一樣接受英文,這是一般人類從幼兒起的語言學習方式。而且,自然習得語言具有關鍵期,關鍵期一過,這種能力就立即下降,後期學習就比較困難。關於“關鍵期”的界定,很多研究各執一詞,有說一歲有說三歲,甚至十二歲,但是不管幾歲,關鍵就是越早越好,right now!所以說,家長們不管的英語水平你是四級還是六級,現在就拾起你的英文,從練習發音開始。

    二、推薦兩本父母學習英文的書籍

    關於父母英語發音練習推薦給大家一本書。賴世熊老師的《美語音標》。我透過練習這本書,發音已經矯正的很不錯。書很薄,但是糾正發音的效果非常好。

    你過了六級是否也是想開口卻不知道怎麼說?那再給父母們推薦一本書,《美國家庭萬用親子英文》。這本書涵蓋了大部分的生活情景,甚至連爸媽吵架的內容都有。從孩子出生到上學的日常對話相當豐富,推薦大家購買。

    三、網路上好的親子英文學習資源有什麼?

    現在網路上的資源非常多,英文原版電影也非常豐富。所以大家可以找一些親子電影。最近我在看《查莉成長日記》,非常有意思,對話也比較簡單,日常口語非常豐富。《家有喜旺》也不錯。

    關於英文啟蒙的app,推薦大家下載“嘰裡呱啦”,以前不收費,現在很多專案是收費的,不過內容很不錯。

  • 17 # 玩英語

    我正在努力成為一個能和孩子用英語交流的家長首先,學語言就是要多開口

    語言這種東西,無非多看多聽多練。家長如果能提供英語交流的語言環境,孩子學起來肯定事半功倍。

    現在很多英語培訓機構都推廣使用“母語式教育法”讓孩子像學習母語一樣,先“語”後“文”。語——是聲音,文——是文字。這樣的學習次序才能讓孩子在大腦裡建立一套全新的獨立的語言系統。

    小孩要學習第二語言還是要從小培養比較好,建議3-8歲左右學比較好,接受能力會比較容易,學起來也簡單。

    第二,學外語最重要的還是環境

    學語言需要浸潤式的學習。現在學習英語的資料很多,比如動畫片、繪本、分級讀物……據有經驗的家長說,學齡兒童每天英文的輸入量要達到2小時(讀書看動畫上課所有加一起,一天起碼要滿足2小時!)所以慢慢磨吧!

    這樣的環境需要爸媽心中有規劃,手上有資源,腳下有路線。最關鍵的是堅持。

    家長要堅持的,不僅是銀子,還有時間、精力和愛。

    最後,爸媽們只有加強學習才能趕上現在孩子們學英語的節奏

    很多家長雖然讀了大學、讀了研究生,擁有英語四六級的證書。但是看到老外還是不敢開口的。

    不光是這樣,翻翻孩子的繪本,很多家長都會發現,一大片單詞不認識。所以,在學英語這件事上,父母們只能硬著頭皮,回爐再學。

    第一步,就是口語學起來。推薦一本書《美國家庭萬用親子英文英語8000句》非常使用,大家可以學起來。

  • 18 # 童媽學心理

    我覺得父母跟孩子用英語交流沒有什麼問題。哪怕父母英語很爛也可以和孩子用英語交流,關鍵是要讓孩子同時接觸到大量正確純正的英語,比如說英語繪本、各種音訊、優質的兒童動畫。

    就比如父母普通話不好,也可以和孩子說普通話一樣,父母只是引導孩子認識英語,對英語感興趣。但是父母畢竟不是老師,父母教錯的那點東西,完全會有老師去糾正,甚至在閱讀繪本和聽音訊的過程中孩子自己就能糾正過來。

    同時父母還可以在和孩子說英語過程中不斷學習英語,比如《跟小小孩說英文》就是一個很好的材料,幫助父母把日常用語用對了。

    而如果完全依賴上學後才學英語,估計那時候對於英語的恐懼會完全阻礙孩子學好英語。
  • 19 # 少數派小報告

    英語早教的好處已經有很多人講了,我就不再重複了。至於父母有口音,講一口chinglish,但只要不是孩子唯一獲取英語的渠道,我認為也沒有什麼問題。

    現在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裡缺少可以交流小夥伴。父母多少扮演了些兄弟姐妹的角色。父母和孩子一起說英語會讓孩子保持快樂的心態和學習的興趣。有標準發音的原版教學資料或者學校教育,孩子也會明白父母語言的缺陷,甚至會糾正父母的錯誤,強化正確的認知。

    但是如果父母是唯一的獲得渠道,或者將錯誤的發音和句式反覆強化的話,孩子倒真有可能被帶到溝裡去了。我的朋友裡有好幾對工作繁忙的父母,他們因為沒時間陪幼兒,只能請居家保姆。時間一長,孩子習得了不少保姆的家鄉話,把這些家長們搞得哭笑不得。

    總結一下,在學英語上面,父母的角色應該是陪練,而不是老師。

  • 20 # 神仙愛做夢

    學習英語,一開始只是為了應對考試,而現在已經變成了一種趨勢。這意味著你不僅要學習語法以求在考試能取得好成績,你也要學會如何用英語流利地去交流。那麼從小和孩子用英語交流,是一種很好的方法,讓孩子從小對英語熟悉長大以後也自然不會懼怕英語。另外,在家用英語交流,也給孩子營造了一個英語學習環境,對孩子口語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小孩都理所當然地隨父親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