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ZERO丿靈
-
2 # 中國漢字改進推廣中
主角扮豬吃老虎
小說中主角伴豬吃老虎的章節讀起來普遍都非常精彩,也最容易符合讀者的胃口!
為什麼呢? 扮豬吃老虎,主角既然能吃老虎,那麼他就有比老虎更強的實力。讀者在上帝視角,是心知肚明的,知道主角不會有危險,由於實力懸殊,會非常期待主角最終打臉裝逼!抑揚頓挫、感同身受、酸爽刺激!讀者可以輕鬆愜意地磕著瓜子,吃著水果,在緊張之餘釋放壓力!
《笑傲江湖》中,{伏擊}這一章節。嵩山派在入閩的山路上假扮魔教教眾準備伏擊衡山派尼姑們,不幸被令狐沖撞見。令狐沖為了不暴露自己身份,便假扮成一個不會武功的軍官,武俠小說中軍官之屬並不在江湖人物的範疇(在江湖人眼中軍官之類的武功基本上都是在三流開外,甚至不入流)。令狐沖就是利用了江湖人對軍官的固定印象,在敵我之間,假裝武功稀鬆平常、笨手笨腳,嘴上卻大言不慚、插科打諢。貌似弄巧成拙,實則渾水摸魚、故意搗亂,在神不知鬼不覺中幫助小尼姑們各種化險為夷。而善良天真可愛的小尼姑們自始至終都一直信以為真,雖然心有疑惑卻呆頭呆腦的找不到真相,反而被矇在鼓裡配合演出。讓讀者以上帝視角閱讀起來,詼諧幽默,輕鬆搞笑。
《神鵰俠侶》中{白衣女子},這一章節,楊過偶遇陸無雙時,陸無雙正被群毆,看不過去。便假扮成一個放牛的牧童,以牛發瘋的名義橫衝直撞,顛三倒四,莫名其妙的把陸無雙解救了。陸無雙還真的沒有看出來楊過會武功。所以楊過就順理成章的繼續假扮牧童,而且還裝傻充愣,自稱傻蛋。然後以傻蛋的身份對陸無雙各種調戲,各種騷操作。讀者們就津津有味地看著楊過在那繼續調戲良家少女,繼續扮豬,看你能演到什麼時候?
《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練成九陽神功之後從懸崖上摔下來把腿摔斷了。這個時候遇見了阿蛛(他的表妹殷離)。阿蛛因為張無忌當時蓬頭垢面,就認為他是個乞丐,一個微不足道的醜八怪,鄉巴佬。對張無忌各種蠻不講理,挖苦虐待,冷嘲熱諷,鄙視無情。但有一天,阿蛛被敵人圍困於張無忌當時置身的谷底,張無忌當時已經有武功絕學九陽神功傍身,所以不著痕跡輕描淡寫就幫助阿蛛去除了強敵。讀者們意淫到阿蛛知道真相後,內心是多麼的劇烈運動,是多麼的打臉,就覺得帶勁!
張無忌在光明頂上以一個無名之輩的身份,為了調解明教與六大派之間的矛盾。施展九陽神功一一折服了六大派的各種代表人物。尤其是這些江湖大佬,本來自認為是老虎級別,準備大展神威,一舉消滅明教的。出乎意料的是突然冒出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不費吹灰之力地把他們徹底碾壓了,還讓人毫無脾氣。你說讀者們看到這裡是會多麼的酣暢淋漓,多麼的酸爽痛快!
《天龍八部》中土蕃國國師鳩摩智,依仗小無相功與自己的高深內力,挑戰當時中原武林的泰山北斗少林寺。少林寺當時各種高手出來應戰,但接連敗退。中原武林即將因此而顏面掃地,少林寺的基業也即將在他們這一代人中毀於一旦。這時候,少林寺輩分極低,平時默默無聞,無人問津的小和尚站了出來。春風化雨似的破解了番僧的各種挑釁,澆滅了鳩摩智的囂張氣焰,及時的,正大光明的,理直氣壯的挽救了少林寺的危機,完成了小和尚的師祖輩們極盡全力也完成不了的任務。看到少林寺高層們錯愕的、吃驚的情形,看到鳩摩智即將小人得志、計謀得逞時被第三主人公打回原形吃癟的損色,意淫到虛竹小和尚即將因此一戰成名,成為其他眾多小和尚熱烈崇拜的偶像,讀者朋友們就想身臨其境、感同身受,彷彿看到了現實中不如意、卻在幻想中期待成為的自己!多麼的釋放啊!多麼的滿足啊!
《鹿鼎記》中韋小寶各種拌豬吃老虎,總是裝作善良無辜實則不擇手段渾水摸魚,把別人耍的團團轉,與讀者一起樂在其中!
文字有限,上面只是列舉。許多小說的精彩之處都有用拌豬吃老虎的方法。
比如網路三大神文:誅仙、凡人修仙傳、鬥破蒼穹。
《誅仙》中張小凡利用自己的超級神器-燒火棍(魔教兩大傳說級法寶的結合體),在門內大比中,各種驚掉別人下巴,一路高歌猛進,進入四強。要知道大比前,在大竹峰同門師兄妹中他是被認為最笨的,師傅對他最恨鐵不成鋼的,他的參加是開玩笑湊數的,剛剛摸到驅物的門檻而已。最後竟然奇蹟般的進入了四強,而且還打破了大竹峰的歷史記錄,甚至引起了青雲門高層的高度關注。
《凡人修仙傳》就更多了,利用作者給主人公的超級Bug-一個可以讓仙藥年份快速增長的小瓶子,各種明明是老虎,還要裝豬。比如練氣期時的血色試煉,各種殺人奪寶。比如結丹後期跑到一個門派充當練氣期弟子,甚至在此期間的一次跨門派比武中,全部用火球符砸人,這在外人眼裡就是砸錢啊,把自己真實的武力隱藏的也太深了。唉,繼續裝豬吧!
《鬥破蒼穹》幾乎全篇都是。各種越級殺人,各種裝逼,各種別人以為主人公是“豬”,隨後便因此付出了慘痛的生命的代價。
太多太多,不一而足,這種寫作方法,就是非常的屢試不爽,就是非常得讀者的心!
回覆列表
還是看看我給你推薦的古言宮廷小說把,是我非常喜歡的作者米蘭Lady的經典之作。《孤城閉》
我緩步上前,雙手撫上朱粉紅牆,面朝她可能存在的方向。
也許她就在這面牆的後面;
也許她也正以手撫牆,探尋我所在的方向;
也許就在這一刻,我們手心相對,而彼此目光卻在這紅牆屏障兩側交錯而過……
起風了,她會冷麼?我伸出了手,她還能感覺到些許溫暖麼?
……
每年的花朝節之約,只能看到牆上枝頭,卻連相望亦不能。
但,熙寧三年花朝節這天,我從黎明時分直等到將近黃昏時仍未見花勝出現在樹梢,只有那滿樹的桃花,正對著春風來得喧囂。
她一定是回了宮的,我還聽人說,昨日最後進入宮城的是她的車輦。
而為何花勝始終不見?
我眼睛牢牢盯緊桃花枝頭,那上方每一次的花枝搖曳都令我心跳加速,而事實證明,那只是春風開的一場又一場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