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丹麥小人魚

    我曾經在荷蘭呆過,在過去一年半里我去了很多其他的西方國家,對於文化衝擊可以說是身經百戰了。然而,下面這個經歷是我遭受過最大的文化衝擊,至今我都還沒搞明白到底是什麼回事。夏天白天長,冬天白天短。作為一個海南人,我的家住在離赤道很近的地方,夏天的時候太陽基本在18:30-19:00就下山了,冬天則是17:30-18:00,所以我幾乎感受不到日長的變化。在歐洲就不一樣了,歐洲比中國往北的多,在夏天,有時候22:00甚至23:00天才黑!在斯堪的納維亞地區就更晚了。這意味著日出也早,大概早上4:00就出太陽了。而冬天則是另一個極端,8:15左右日出,17:15左右日落。在那段從早上課上到傍晚的日子裡,實在是不適應,因為有時候根本看不到太陽。現在我依然不太適應,在夏天的晚上,和朋友從超市出來,或者吃完晚飯,看到天空還是亮著的,真是不舒服。

    還有一些其他的文化衝擊:

    晚飯吃的非常早。我想這在西歐國家很普遍。我注意到在荷蘭以及德國,一些人在17:00或者18:00就吃晚飯。

    很多荷蘭人在午飯的時候愛喝奶,吃午飯喝奶啊!我不知道這個習慣在其他文化或其他國家常見不常見,但是在中國是絕對沒有的。可能荷蘭人就是因為這個長得高吧。荷蘭人的一頓午飯可能就是一個三明治就牛奶或酸乳酪了。

    還有跟陌生人打招呼,尤其是和異性,這我現在都沒習慣過來,因為這一點歐洲各個國家居然都有不一樣的習俗!我去瑞士的時候,只要我見到我瑞士朋友的女朋友or老媽or其他女性朋友,就得和她們用新的方式打招呼——親三下臉頰(左右左或者右左右)。一開始我真接受不了。我以為在荷蘭也是這樣和陌生女孩打招呼,並且我根本不知道其他國家還有啥規定!對於一個老外來說真的太難懂了!

    語言水平——荷蘭人的英語是出了名的好,這是真的。我之前聽說過,但不知道這一現象是那麼普及。迄今為止我還沒見過不會說英語的荷蘭人。不僅是英語,荷蘭人對其他歐洲語言也很熟練,像德語、法語和西班牙語等,因此我相當佩服荷蘭的教育。不過對外華人來說學當地的語言就很難了,因為語言不通的情況下大家都會用英語交流。

    有些居民提到過,在荷蘭的超市沒有所謂的最高零售價。同樣一件商品,可能在另一家超市會便宜個20到50歐分。

    騎車在荷蘭相當受尊重,在沒有腳踏車道標誌的路上,汽車也會禮讓腳踏車過馬路。事實上,關於有軌電車還發生過一件趣事——電車居然停下來讓我和朋友騎車過馬路!我們真的受到了驚嚇!還有一些有意思的小事情,等我記起來後慢慢補充。

  • 2 # 北海圖

    在南歐待過一年,因為自己從前信奉的是效率第一,所有與“”正事”無關的都是浪費時間的心跳,因此碰到的最大文化衝擊,當屬南歐人對生活悠閒自在的態度了。

    剛剛到達時覺得很不可思議,週五的下午去學院找教學秘書辦理相關事宜,教秘小哥兒通常都會微笑地向我表示“這是週五下午啦,要休息啦,下週再辦吧”“上完課要好好享受生活哦”等等等等,徒留我一個人在風中哀傷。久而久之,也就習慣了。

    初期還有抱怨,居民區的商店晚上7點、至多8點就關門了,要買東西只能去購物shopping mall裡的大超市,無比思念711。後來也就適應瞭如此的生活節奏,到了晚上不再像國內動不動就出去逛街吃飯看電影,像戰鬥一樣見面然後各自刷手機無語凝坐。也是因為我所在的地區網路通訊沒有國內4G這麼發達,所以更多的時候是窩在住的小公寓裡,慢慢地做著飯,邀請一棟樓的同學們過來飽餐一頓,幾個人擠在小沙發裡天南海北地聊一聊,偶爾開一瓶小酒幾個人分喝到微醺,享受一下他們對中華料理的稱頌和驚歎,最後都成了很好的朋友。

    (典型的南歐日常)

    待得久了,發現自己也學到了很多,做了很多在國內時看不上、認為是在拖沓耽誤時間的事情。也學會欣賞沿路的田野風光,不再是走起來帶風悶頭往前趕路,和公寓旁邊那位永遠在修整自家車庫的大叔打招呼,到教室和同學們在門口一起喝杯咖啡瞎聊,都是以前的自己不會做的。也因為相對閒散自由的緣故,老師也很隨和,我也養成了在課堂上有疑問就直接舉手直接說的習慣。

    總之,文化衝擊人人都會有,尤其到了和國內相差比較大的歐洲。但只要去嘗試和適應,也會發現從前體會不到的美妙之處。

  • 3 # 神棍嘍嘍

    主要還是飲食方面的 沒有熱水 除了咖啡還有茶 吃的東西是真的不好 麵包很硬 麵條像膠皮管 米飯也很難吃 土豆是主食 其他的都還好

  • 4 # 小馬哥1297566

    我在歐洲這些年的感觸就是:許多歐洲人不想掙錢,只想度假,喝咖啡,捧著啤酒杯吹牛。有時候你想購買商家的貨物,發郵件諮詢不回覆你的機率是50%,有時候打電話給他們也會莫名其妙掛掉。

    他們習慣於這種慢節奏的生活方式,所以很討厭一天工作十小時,一個星期工作七天的中國商家。

  • 5 # 沙隆巴斯18063710

    我去過丹麥,感覺北歐人好單純啊,住酒店也不要押金,登記後給鑰匙隨便住,一個禮拜給次房錢,吃自助餐要什麼飯卡早餐券?直接坐下就吃了。坐火車公交車,進站檢票車上查票?哪有的事,隨便坐。當然我也很自覺,按時結賬,出門買24小時通票。不能讓人家小看我們華人。陌生人見到你熱情地打招呼,過馬路汽車離你好遠就停下來了,招手讓你先過。有一次我和同事在公交車上討論怎麼去一個陌生的地方,有個大叔聽到了,直接過來指著車上印的站名,依次告訴我應該在哪兒換什麼車怎麼到達,真的是民風淳樸。另外給我一個最大的感受,足球場真多。

  • 6 # 星星82342267

    只去旅遊過一個月,從西歐到東歐,只能淺層次的說一下感受。第一就是眾所周知的節奏慢,休假了,週日幾乎所有商店不開門,城市半空,大部分人都出去郊外過週末,我必須要在週六囤點東西,作為一個旅行者覺得不方便,不像東南亞,日本24小時便利店,但我想如果我是生活在哪裡應該會很美,絕不存在加班問題,我只能說我們現在還處於活著,人家是在生活。第二,是微笑吧,大部分都很熱情,那種微笑讓人覺得心態輕鬆,不急不躁,就算有排隊,有堵車,也是能心平氣和,這點感受很明顯,一回到國內,尤其開車,我過紅燈晚起步個兩秒,後面就有人滴滴我,當然,我也會有焦慮感。第三是生活的精緻程度,我一路住的都是民宿,不是酒店式民宿,是人家家裡的一個房間,歐洲人的生活細節精緻度是要高於日本人的,我怎麼描述都沒有用,可以自身去體會一下。

  • 7 # 千年之心

    從2013年開始,我每年有一個月左右會去荷蘭居住,歐洲的好幾個國家也都去旅遊過,比如德國比利時瑞士法國義大利...要說到文化衝擊,可真是天翻地覆,因為從小就被灌輸歐洲多麼好多麼富裕,尤其是福利,人民生活得像天堂一樣,但是等我真的到了歐洲,才發現天堂並不存在。就拿荷蘭來說吧,本土人素質確實不錯,友善有禮,過馬路永遠是車讓人,但是除了本土人,荷蘭還有很多窮歐洲國家的人(包括難民),這些人素質就很差了,偷搶吐痰很常見。荷蘭的中小城市非常乾淨(因為人特別少),但是首都阿姆斯特丹就很一般了(人口最多),尤其市中心唐人街紅燈區一帶,各種髒亂差,我尤其討厭他們吸毒合法的制度,大麻的味道非常非常臭,簡直令人作嘔!這是我完全不能接受的文化衝擊。再說說福利,所謂的醫療免費其實是醫療保險,分了好多等級的保費,保障的範圍也不同,並不完全是百分百賠付,而且還一年不如一年(就是越來越摳門),就拿生育來說吧,以前只要懷孕國家就有各種補貼,但是現在已經退化到要生下來才有補貼,當然一點比起中國還是優越點。孩子讀大學可以有補貼和貸款,不過補貼不包括交通費和學雜費,貸款在工作後要清還,有人還一輩子,當然如果你找不到工作是可以暫時不還的(所以懶人就申請失業了)。總之所謂歐洲國家的福利,只是聽上去很美,實際是瘋狂剝削中產階級(這個範圍非常之廣,高管白領教室醫生老闆都是),用他們交的重稅來支撐整個福利體系,比如一個教授是跟一個環衛工人的到手月收入一樣的。做生意的話千萬不要當老闆,不然各種巧立名目的稅收能讓你吐血,我感覺這點是高福利國家的隱患,嚴重阻礙了民眾創業的積極性,也養了不少懶人,經濟衰退成為必然。以上是我所知道的歐洲制度一部分,當然如果有補充或反對的歡迎提意見。

  • 8 # YM明

    常駐西班牙,南歐,說一下幾點感受:

    1.吃飯巨晚,早飯,九、十點屬於正常。午飯,下午兩點半以後。晚飯,八點半以後,去早了餐館不一定開門。

    2.夏天白天時間很長,到晚上九點多天上還有太陽。冬天時間很晚。

    3.假期多,各種度假,夏天的馬德里都快變成一座空城。

  • 9 # 海底的老鷹

    1.我在義大利的一家手錶店買了一塊手錶。然後國內的親戚看到了,叫我給他買一塊一樣的。我回到那家店,我想作為回頭客,應該多給一點優惠。然而他們卻要加價20歐元。。。。我想他們認為既然我回頭了,說明之前的價格賣低了。

    2.專案上有一對西班牙的同事,兩個人戀愛多年,三十多歲了。我很好奇,你們怎麼還不結婚?女的一臉懵逼問我,我為什麼要跟他結婚?!男的也懵逼的補一刀,對呀,我為什麼要跟她結婚??!! 歐洲人的結婚率真的很低。。。。

    3.下班後別想逛街,因為你下班,開店的也下班。掙不掙錢無所謂,該老子下班休息,老子就要休息。華人巴不得24小時都有客人光顧店面。逛街,只能等週末。除了超市營業久點兒。

    4.在公交上給老年人讓座??當心被老人罵。不像有的中國老人倚老賣老,歐洲老人不服老,除非身體真的很弱了,不然真的不會接受你給他讓座。

    5.地鐵票不按照總站數賣,而按照環來賣,巴黎就是這樣。好比在北京,二環以內的票價是三元,三環以內票價五元,四環五環可能要上十元。(媽逼捨不得地鐵費還真不敢住郊區)

    6.廁所是我開,要拉就付錢。歐洲的公廁很少,免費公廁更是少之又少。收費的話,一般不管大小,都是1歐元甚至2歐元。火車站的廁所居然都要收費。有的人流量大的麥當勞,會安排專人把守他們的衛生間,憑消費小票可免費拉一次,蓋章作廢,再拉無效,沒有小票的話就要收費一歐元。我在一個電影院發現了免費公廁,我恨不得拉一年!

    7.在法國一個人滿為患的餐廳,我點了一杯奶製品。半天沒服務員給我上,我就自己打開了冰櫃去取。沒想到老闆看到了,非常生氣,叫我放回去,他會給我送來。我是看他們太忙了才自己去拿的,很委屈。在中國,你自己去餐廳冰櫃拿東西不是正常得很麼?又不是不給錢。法華人可能考慮的是冰櫃的衛生和記賬清晰。

  • 10 # 漏網之魚70119903

    到印度出差,發現印度人都面板黑,和電影裡的不一樣的,大城市也是車水馬龍的,可是馬路旁邊就是許多印度窮人的家,就一塊布幾根樹枝,發現它們沒有凳子,吃飯坐地上,也沒有桌子,都放地上吃,而且他們做飯都在外面做飯,當然印度富人非常富有,房子超級漂亮,印度竟然有親腳的禮節,年輕人結婚,新朗把一隻鞋脫了,坐在地毯上,女方的親戚都來摸親他的腳,非常震驚。奇怪,印度電影裡從來沒有看見這樣的奇怪禮節,可能是地方風俗吧,這樣想。

    大街上許多小孩子做丐幫,不穿鞋,許多大人也不穿鞋,看見騎腳踏車的騎車穿拖鞋,下車不騎車的時候把鞋抓在手上,不知道是捨不得穿節約呢,還是什麼風俗,反正印度電影電視劇裡都沒有看見過這樣的

    我看見的可能都是印度農村人吧。

  • 11 # 和諧的使用者名稱

    我聽朋友說過一件事:在非洲,什麼國家我忘了,開展一個專案,僱傭當地工人,當地工資是一天一發,這是前提。

    第一天工作完成的很好,沒什麼問題,發完工資大家都很高興,畢竟給的不算少。然後第二天上班,沒幾個人開幹活的。。我朋友很納悶啊?昨天好好的,也都很高興啊,今天為什麼不來了呢?不來不來吧,反正勞動力多的是,又招了一批人,也出現同樣的情況,幹一天就不來了。

    重點是第三天,好多女的跑來鬧事,說我們家男人在這工作,為什麼不發工資?我朋友都懵逼了,明明發了啊?鬧了半天,終於弄明白:男人發了工資有錢了,有錢了為什麼還要工作?喝酒去!錢花完了再工作也不遲,回家老婆問起來就說沒發工資就是。

    所以,後來我朋友規定,發工資都讓女人拿著男人的證明來收錢,不發給男人,工作終於順利開展了。

    所以,有的地方貧窮落後是有原因的。。

  • 12 # 呆梨的幸福生活

    在義大利留學幾年,談談在義大利的感受.

    1.生活節奏慢

    如果你是急性子,來義大利一定會讓你慢下來,當然,相較於義大利南部,北部還是好一點,至少都會準時上下班。在義大利,去郵局銀行辦事,排隊等個幾個小時或者一上午都是常有的事,並不是因為辦事的人多,而是處理事情慢,一家銀行6個櫃檯就開2個視窗,一個小時才叫1個號,有事慢慢來才是他們的辦事態度。

    2.節假日多,罷工多

    義大利除了國家節日,宗教節日外,還有地方節日以及8月的全民大休假,粗略一算,一年的三分之一都是節假日。這還不算,經常有事沒事鬧個罷工什麼的,除了公交地鐵計程車飛機火車等日常罷工外,郵局快遞,甚至大學教授也能罷工,沒有什麼是不能罷工的。

    3.絕對準時下班,週末不工作

    在中國可能習慣了不夜城,但在義大利,週末以及每天晚上6點後,除了餐館,很多店鋪都是要關門的,包括超市!所以想買東西什麼的,一定要趁6點前完成。當然,並不是全部商店、超市都關門,購物中心以及大型超市還是有營業到很晚的,只不過去一趟都要跑好遠

    4.咖啡文化

    在義大利,喝咖啡真的就像喝水一樣普遍,有事沒事來一杯,從早到晚杯不離手。在義大利,你永遠不會因為嗜飲咖啡而被責備,咖啡館裡永遠都是充滿了人。在義大利,最好的交友方式就是說一句:走,我請你喝一杯咖啡。而且對方几乎都不會拒絕。

    5.足球文化

    義大利各大酒吧幾乎都會有一臺電視機專門用來看球,所以酒吧也是球迷們常去的地方。義大利人不喜歡踢球,但喜歡看球,各大城市足球隊之間競爭都是十分激烈。我生活在義大利都靈,也就是尤文圖斯的主場,每當有重要比賽,你根本就不需要開啟電視機,只要聽聽外面的呼聲就能知道今天是否贏球了。

    6.垃圾分類

    來到義大利的留學生遇到的第一個生活問題估計就是垃圾分類了,沒錯,這邊垃圾是需要分類的,塑膠、紙、玻璃、廚餘垃圾等都是要分類收集的,隨便亂扔肯定是要被鄰居投訴的,每類垃圾都會在每週固定的一天被集中收走。

    今天先大概寫這幾點吧,義大利真的是個很有趣的國家,以後有時間了再慢慢補充。

  • 13 # 登入法國

    在法國生活很多年了,第一個,也是最大的衝擊是看病。法國的醫院一般不接受非急診病人。最初,我和醫生打電話約看病,最早也要幾天後,讓人覺得"不人道"!

    其實,在法國看病非常方便,只是我們不習慣。每個法華人要根據自己的要求找個固定的家庭醫生,這個醫生也許在你家附近,也許是交通方便的地方,也許是醫術高明。人們有病就給自己的醫生打電話,醫生會根據你的病情和時間,安排一個大家都合適的時間。如果是急病,醫生會馬上處理,甚至會打電話叫急救車送病人去急診。

    另外一個,法國的藥房和醫生醫院都沒有關係,一般是去自家附近的藥房買藥,這麼說好像有點麻煩,其實在回家的路上就把藥買了,不用劃價,繳費,再取藥。

  • 14 # Underset

    在德國生活一年 最大的感觸是德國鐵路 一向嚴謹的德華人卻輸在了鐵路上,管理混亂,車廂環境惡劣等等。 德國鐵路並不設有檢票口自己安全檢查,乘客都是自己在德意志鐵路官網或者是app購買並自行列印車票 上車後 也許會有列車員檢查 也許並不會有。 再就是火車上的廁所 一次比較舊的火車廁所針對是非常的髒, 不忍直視。

    德國的火車站是比較古老的火車站 我生活下北威州(北萊茵威斯特法倫) 那裡殘存著許許多多二戰時留下的建築和遺址,其中克雷菲爾德火車站就是希特勒時期建造的 並一直修繕直到今天。

    再一個就是德華人對於工作的理解. 德華人一天工作八小時,多一分鐘也不會多幹 ,就算你想加班 ,老闆也不會同意. 德國聯邦勞工法明確表示加班的加班費是普通工資的五倍以上. 又一次和朋友去買車,是一個私人的二手車行, 馬上到下班時間了,老闆並沒有給我做過多的宣傳,反而告訴我我們就要關門了。 德華人並沒有這麼的急功近利,他們並沒有華人想的這麼長遠,我要買套房子或者我要攢夠多少錢來養老來傳宗接代. 這完全要歸功於聯邦政府完備的養老和社會福利制度.

    最後我想說一下國民素質. 相對於歐洲其他發達國家,德華人民的素質確實略遜一籌,但是,德國是全世界汽車工業最發達的國家沒有之一,德國的司機真的堪稱世界水平. 只要你站在路邊且你面前有一條斑馬線, 向你駛來的車會馬上停在斑馬線前.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去超市買東西,因為購物袋比較沉 所以在一個路口前停下來活動一下,然後低頭繫了一下鞋帶,一抬頭一輛斯堪尼亞重卡停在斑馬線旁,趕忙透過馬路並向司機致意。

  • 15 # 最強五對輪之翼

    在芬蘭留學兩年,因為東西方文化和生活習慣差異,也經歷過不少“文化衝擊”。要說最大的衝擊,我想應該算芬蘭的節假日放假了。

    按理說,放假就放鬆唄,好事啊,怎麼還會出現“文化衝擊呢”?

    親,問題是,芬蘭人放假和華人不一樣,是真放鬆啊。

    首先,芬蘭放假,週末還好說,頂多是超市只營業半天,但是如果遇到聖誕節那樣的重要節日,是全華人民一起放假,包括超市和公交車司機。

    人家芬蘭人認為,既然是國家節日,超市員工當然也要放假,人家也要休閒嘛。

    結果,在聖誕節假期整整兩個星期的時間裡,我們連買個西紅柿都困難。

    也不敢出門,因為公交車也放假了。

    芬蘭信仰基督教,但凡涉及到耶穌生命中的關鍵時刻,他們都會放假,所以,耶穌出生的日子,他們放假,耶穌去世的日子,他們放假,耶穌復活的日子,他們也放假!

    出國之前,我絕對想不到我去買顆白菜還會跟耶穌有關係。

    沒辦法,人家超市為了紀念耶穌,連菜都不賣去放假了啊。

    其次,芬蘭還有自己的一些節日,比如每年白晝時間最長的時候,有“仲夏節”,還有芬蘭國慶節,他們還過五一節呢。

    每當重要節日放假時,芬蘭人都會鄭重地升起芬蘭國旗。

    我們雖然不知道芬蘭人什麼時候過什麼節,但只要一看到宿舍樓旁邊旗杆升國旗了,就知道:壞了,超市又要關門了!

    然後像兔子一樣向超市狂奔,抓緊時間買菜儲備。

    仲夏節那天,我正好從外面旅遊回來,大街上除了酒鬼空無一人,公交車萬年不到。

    沒辦法,只好花高價打車回宿舍。一芬蘭中年大哥熱情把我招呼上車,大哥英語不錯,路上一聊,發現他妹妹居然在北京工作,結果,憑藉套近乎和刷華人這張臉,他車費還給我打了八折!對此,老夫還是比較滿意的。

    雖說因為生活習慣文化背景不同,各個國家的人們之間交流少不了“文化衝擊”,但這也不全是壞事,有的“文化衝擊”還是挺有意思的。

  • 16 # 宇宙人士

    在法國生活了八年, 學到了兩種搭訕技巧。

    第一種是,嘿,要不要一起出去抽根菸?/你有火(煙)嗎?這種技巧絕對可以迅速拉近人和人之間的距離。雖然萬寶路上永遠寫著吸菸有害健康,我的朋友們卻能告訴我堅持吸菸的一萬條理由。其中有一條理由是,抽菸必須在室外,可以眺望遠處,呼吸新鮮的空氣,保持頭腦清醒,更好地投入到接下去的工作。聊天的內容,沒有什麼章法,跟男生聊聊火辣的妹子,跟女生聊聊化妝品或者好吃的東西,沒有人會在意聊些什麼,只是一種群居動物之間的互動。

    第二種是,嘿,等下下班/下課,要不要一起去喝一杯呢?當一個男生跟女生這樣說的話,很明顯他是對她有好感,但是更多時候是一群人一起出去。在學生時代,幾乎每天都有不同的soirée 在同學家裡或者酒吧進行。去朋友家的時候,一般提前說好都帶什麼東西,伏特加,威士忌,龍舌蘭,啤酒,果汁,汽水,薯片,臘腸等等。週四則會去酒吧,因為那一天是當地的學生狂歡日,學生酒水半價,女生送一杯飲料,運氣好的話,還可以找到有表演的(駐唱比較多)小酒吧免費入場。有球賽的時候,足球主題酒吧更是爆滿,披薩,炸雞還有啤酒賣瘋。至於聊天的內容,跟抽菸一樣,並沒有那麼重要,你可以說昨天半夜起來兩次出門遛狗,馬上要去哪裡度假,新出的switch跟普通DS的優劣對比到底是什麼。重要的是大家在一起的氛圍。對於夜生活不是很豐富的當地人來說,這真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娛樂自嗨專案。

  • 17 # Freya是飛呀

    在英國的兩年裡 我發現:

    1.除了倫敦外生活節奏都很慢

    一到晚上六點左右整條街都是空的,店家也都關門了,除了偶爾在外面晃悠的幾個“英國酒吧文化”的學生和流浪漢外,街上空空如也。老奶奶們早上會畫上個精緻的妝,拉著老伴去吃個英式早餐然後慢悠悠的走向公交車站去等benefit的車坐,順便看著路上匆匆趕去上課的學生們。到了週日,超市和店家能營業到下午四五點已經是很棒的了,他們才不管什麼多工作多賺錢,只要到了下班休息的時間,就算我吊車上舉著鋼筋呢我也留在那裡鎖車,走人!

    2. 冷漠文化

    倒不是真的人性冷漠,英華人在看到你上火車抬不動行李的時候還是會主動幫忙的,而是在地鐵或火車上,人手一本書,只要不認識的人絕對不講話!倫敦地鐵甚至有過一次調查:你願意拿"don"t talk to me"的胸針還是"welcome to talk"的胸針,超過一半的人選擇了前者。我會對這個事情印象深刻也是因為在中國的火車上有時候還是會和隔壁聊上幾句以保持禮貌的,就是出於這樣一個保持禮貌的目的,在我和坐我對面的英國小哥哥第N次對視之後,我開口問了他要去哪裡,結果兩人聊著聊著交換了facebook後他開始ask我出去喝咖啡什麼的,後來問了當地的室友才知道,在火車上主動講話的人會被認為“你對我有好感”…

    3.下雨不打傘

    英國是出了名的天氣爛,雨多。在國內一個個都是嬌滴滴的小公主稍微有點太陽有點雨都要撐個傘,然而英華人一個hoodie搞定小雨,天冷了加一個衝鋒衣之類的。我們學校沿海全年沒幾天是晴天,來英國後慢慢也養成了中小雨不打傘的習慣了因為走在路上真的沒有人打傘。雖然到暴風雨的時候還是會撐個傘試圖減緩自己被淋溼的速度,然後看著路上的英華人裹著大衣防風衣被淋的瑟瑟發抖,心裡嘀咕一句:這個傻子居然還不打傘,估計對方心裡也是這麼看打傘的我的…暑假回國實習的時候,我媽會在包裡給我帶把傘說今天要下雨,我已經做好了暴風雨的準備結果就是一點毛毛小雨,看著街上撐起一把又一把小傘的時候,內心十分平靜了:這麼點小雨連帽子都不用帶!

    來英國之後已經最好了每天畫好精緻的妝出門就可能淋花,買衣服已經是先看有沒有帽子防不防水,防水的鞋,外套,書包應該是標配,被妖風吹斷了無數把傘

    4.英華人腦筋死板

    不知道是不是小時候被逼著做了太多的奧數題的原因,大多數中國留學生都被冠以“聰明”的頭銜,不僅僅是在學業上出色,更是在生活中解決問題中可以很快的相處無數個solutions. 英華人吃的很單一這點全世界都公認了,有時候室友們跑來看我做菜不看食譜都覺得很詫異,想要學著做欖菜肉末四季豆這道菜的時候不停的問:我要放多少克肉末?幾分鐘後放醬油?鹽要放一個teaspoon嗎?想想國內菜譜上的適量少許,默默淚了…英華人做事一板一眼也有好處就是完全按照規則走,甚至會買了家電後大聲朗讀使用說明!他們很少會動腦筋在“走捷徑”上面,這也是為什麼經常華人被講“不守規矩”的原因之一吧(除了一點:英華人過馬路也不看紅綠燈的!)

  • 18 # 肖邦nocturne

    旅英9年,從一開始覺得什麼都不一樣,到後來覺得其實都差不多。文化的根基是人,是人性。而人性的本質又不至於南轅北轍,所以大部分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理,在英國也是相同的。

    當然啦,不同地區的文化多多少少會有些不同。如果說最大的文化衝擊大概有以下三點。

    1,對待死亡的態度。曾有調查表明,英華人是全世界對待死亡態度最淡定的民族。表現在日常生活上,就是教堂的墓地和公墓等都在城市裡,與城市生活無縫對接。租房子租到公墓或者教堂附近並不稀奇。公墓裡面會有人遛狗,跑步,夏天開個派對,在公墓旁邊吃飯一點不稀奇。也見過同事無奈的笑著,提到她癌症晚期的丈夫,最近不幸又被車撞了一下,然後其他同事也是笑著說,情況不會更糟糕了。戴安娜王妃去世時,當時僅15歲左右的兩位王子,更是因為情緒內斂,悲痛展現的恰到好處,沒有出現大聲嚎哭而被英國媒體交口稱讚。

    究其原因,大概是因為英國有不少的天主教和基督教信徒,有信仰所以不那麼恐懼。英國有人性化的醫療體系(反正我沒遇到過不耐煩的醫生,會很細心的講解病情甚至原理,打消病人疑慮等),有成體系的臨終關懷醫院,還有一群認為everything is a joke的人民。在外人面前,過分的喜怒形於色與差勁的情緒把控在英國都被視為欠缺教養與禮貌的表現,與外部環境格格不入。以上種種,大概造成了英華人從內到外的對待死亡的淡定態度。誠然,我也與英國朋友認真討論過這個問題,他們說傷心難過肯定是有的,如果一定要特別宣洩情緒一般會在特別親近的家人與朋友面前,也不是絕對的。只是大體上給大家展現出來的是這樣。

    英華人沒有養兒防老的觀念,父母與子女之間彼此非常獨立。心疼自己女兒的偶爾也幫忙看孩子,但大部分英國父母是不幫助看孩子的,幼兒園裡的孩子最小的有30天的,6個月的也不少見。90多歲行動不便的老人自己住的有很多,由社工照顧,或者搭伴養老。比如經濟寬裕一點的老人找一個腿腳方便的朋友帶他出去轉轉,他則多采購食物等在經濟方面補償另一位老人。老人既不想去子女家居住,子女也不會覺得心理上有負罪感。英國離婚率高,子女一般也不會干涉父母婚姻,聊起天來要說明我同父異母的兄弟,我同母異父的妹妹,很常見。一般來說子女與繼父母之間的關係看起來也還算和諧。

    總之就是父母與子女之間很獨立。重點說父母親這一塊,我想主要還是英國社會保障制度比較好,養老是社會責任而不是子女責任。但作為華人,總是覺得英國老人是很可憐的,尤其是在超市裡看到年齡一把,彎腰駝背,買了一大堆微波爐食物的老人時。

    3, 娛樂方式。大部分情況是泡吧喝酒,蹦迪,下班也要去喝一杯。吵得要命還要扯著嗓子聊天,出來耳朵聽力都有所下降。到現在也不理解這樣的娛樂方式到底哪裡好玩了,既無法愉快聊天,又沒法早早睡覺,英華人就是樂此不疲。

  • 19 # 歐洲胖胖

    目前座標法國,感覺文化衝擊可以寫個“法華人那些非寫不可的信”系列。

    銀行

    密碼

    有一次我不小心重設了網銀密碼,網頁提醒我新的密碼會透過信件郵寄給我,而我當時需要轉賬給朋友馬上要用到密碼,我就想這麼麻煩不如直接去銀行問好了。然後走路500米去最近的銀行,銀行經理查了一下系統熱情地對我說:“你不要太擔心!我們已經在準備給你寄信啦!大概今天下午會寄出,正常的話三個工作日你就能收到你的密碼啦!開心嗎?不要太激動啦,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我:“就不能直接發到我手機嗎”

    銀行經理:“不能”

    存錢

    最可怕的是這種寫信文化深入滲透到銀行業....有些銀行的存錢方式遠遠超出你的想象力--把錢裝進信封,寫好你的姓名賬號,然後投到銀行的信箱裡面。正常的話大概1~3天左右賬戶就會顯示這筆交易資訊。

    不正常的話?可能一輩子都不會有這筆錢入賬....

    快遞

    在法國,就算你正確寫了你家地址,在預計送達的日子裡你準時坐在家裡等,也很有可能是收不到快遞的。因為傲嬌的快遞員可能連門都不敲就直接留一張條子給你:“親愛的客戶,因為送快遞的時候你不在家所以給你留了小紙條提醒你,你的快遞到啦,請你收到這張紙條後按照這個時間到這個郵局地址領取你的快遞。”

    請問你敲我門按我門鈴打我電話了嗎你就知道我不在家???

    一般正常的話,能收到快遞的時間是1到4個星期,是的,星期。

    所以收快遞真的是一件很隨緣隨機隨便的事。因為你永遠不會知道你的快遞會以什麼方式出現在你生命裡。噢不對,應該是你永遠不會知道你能不能收到你的快遞--因為很有可能寄著寄著就不見了。

    電話號碼

    登出

    如果你想要登出你的電話號碼怎麼辦?寫信!寫完之後跑5公里去郵局寄信,即使運營商公司就在你家樓下,你也得去寄信。沒有收到信是不會給你登出的。而且之後運營商還會寄信告訴你“我收到你的信啦”。開心嗎,寄信可是要好幾歐的呢。

    (但有些運營商真的便宜得很恐怖阿)

    雖然不得不寫信,但其實在法國很多事情你想最快解決的話,就是寄信了。重要的事情寄個掛號信,留下證據去理論也有憑有據。畢竟很多事情,你直接去現場辦理,業務人員不同,你得到的答案也是不同的。

  • 20 # 陳皮果子

    座標德國。

    要說最大的衝擊,首推“冷冰冰”的飲食文化。

    除了咖啡、茶飲、聖誕熱紅酒,歐洲人普遍習慣喝冷水、冷飲。德國的自來水可以直接飲用,冰天雪地的季節裡,小孩子們也經常開啟水龍頭捧幾口水喝,然後繼續玩耍。即使坐月子的女性、生理期的女孩子都喝冷水,冰淇淋也不忌口。

    在德國這麼多年,只認識一個篤信中醫的德國家庭醫生習慣喝溫水。在多數德華人看來,每天喝溫水的人一定是身體灰常灰常虛弱了。吃飯配熱湯的人一定是灰常灰常懂得保養身體了。

    早餐和晚餐也經常是冷食:麵包切片,厚厚地抹一層黃油,鋪上一兩片火腿,再來杯果汁。如果再拌個沙拉菜,那簡直算是“豐盛健康的一餐”。看到我早餐煮清粥中午炒個菜晚上煮麵,溫柔賢惠顧家的德國好室友直接驚呆了:“你怎麼一天做三頓熱飯???”

    德華人好不容易做一頓熱飯,也是槽點無數。其中最令人費解的是他們對土豆的痴迷:土豆球、土豆餅、土豆泥、土豆塊、炸薯條、烤薯片……那叫一個愛得深沉。德華人均消費土豆56.8千克/年,摺合每天0.16kg——三兩土豆啊親!每人每天!

    想征服德華人的胃,教你一個絕招:醋溜土豆絲!還可以酌情加微辣。曾有某個貴族氣質爆棚的德國帥哥抱著土豆絲吃得滿眼綠光恨不得把盤子都嚥下去,我只好捂臉裝作不認識他……

    此外還有一些明顯的文化差異,比如週日商店不開門,小到中雨不打傘,等等。以及至今都還不怎麼習慣汽車禮讓行人,經常沒出息地站在路邊畏手畏腳——但可能也沒大錯,萬一養成了大搖大擺過馬路的習慣,回國可就沒法出門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面積約40平米,層高約6米的店鋪,大概需要幾匹的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