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Elvis學英語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大段文字的記憶方法:怎麼記,以及怎麼才能不忘記,做到信手拈來地引用。——是記,不是背。

    不誇張地說,我能成功跨考到北大中文系,最重要的記憶方法就是這些。而且,我確實是在最後半個月,才開始記憶我的十多門專業課的。

    既然要記,肯定是要考試。一個重要前提:考試對這段文字的要求是,記住主要觀點,能夠化為己用;但並不需要一字不差地謄寫於卷面上。

    先明確適用物件,我們接著說方法。

    01

    首先,跟大家澄清一個誤區,「機械複述」並不能有效增強記憶。

    「機械複述」是指直接背誦書上的原文,這也是我們最經常使用的方法。但是,僅僅按照書本的敘述順序、具體表達來記憶,時效是極其有限的。

    我們在初次對知識進行主動學習時,是「短時記憶」。要想記得快記得牢記得久,一定要經過充分的、有一定深度的加工,把「短時記憶」轉化為「長時記憶」。「長時記憶」沒有容量限制,儲存時間也更為長久,可以長達數年甚至終身。

    「加工」是什麼意思呢?是指,對知識點加以自己的處理。對於記憶大段文字來說,「加工」的關鍵在於,用自己的語言敘述出來。

    而且,加工得越精細,你的記憶效果越好。

    精細進行復述是儲存資訊最有效的方法,它是指把要記住的內容和已有的知識經驗聯絡起來。(彭聃齡《普通心理學》)

    單詞的聯想記憶法,就是用的這個原理。

    而在記憶大段文字時,轉換為自己的語言,之所以高效,是因為我們自己的語言系統、敘述風格和習慣,也屬於「已有的知識經驗」。

    02

    大家大概會覺得,重新組織語言去記憶,太麻煩了,很花時間。肯定還是直接背書上的原文,速度更快。

    其實並不是這樣。

    首先,在第一次記憶時,如果你用的是「機械複述」,書上的內容,按照作者的邏輯和語言系統進行表達,於我們是陌生的。這時我們記憶的東西包括知識本身、以及敘述方式。——兩塊兒都很陌生。

    但如果是用「精細複述」,轉化為自己熟悉的語言系統,相對口語化,會更容易記住,首次記憶也未必比直接背誦來得慢。

    而且,記東西不是一次就能記住的,需要重複。「機械複述」的首次記憶效果並不牢靠,在第二次、第三次記憶時,依然需要耗費很多時間。

    再者,書本的表述非常詳實、細節豐盈,但其目的是為了讓讀者更好地理解,絕非需要全部記憶。一般來說,提取最關鍵的某(幾)句話,就足夠了。

    跟直接背誦原文相比,「精細複述」所要記憶的內容減少,速度並不比「機械複述」慢,甚至快得多。

    而且,越是在之後的複習中,「精細複述」的優勢越能展現出來。你只會越來越熟練。

    03

    那麼現在問題來了,如何用自己的語言敘述出來?這是癥結所在。一般來說,書本自身的表述,就已經超出我們原有的知識體系、語言體系,哪還能有自己的語言?

    我的方法是:記憶書本原有的關鍵詞、知識點等「點」資訊;而後自己去連「點」成「線」。——指的是把這一塊的「點」資訊串成有邏輯的內容。

    怎麼串?怎麼連?

    記住關鍵詞和知識點之後,記關係:並列?因果?時間?空間?人物事件?

    然後合上書本,用自己的語言邏輯、語言系統,把關鍵詞串起來。

    想想把關鍵詞連線起來的是什麼?有哪些詞:主語、量詞、連線詞等等;哪些關係:因果關係、並列關係等等。把細節填充進去。

    我們打顆栗子:

    《自控力》關於睡眠的表述:長期睡眠不足讓你更容易感到壓力、萌生慾望、受到誘惑。你還會很難控制情緒、集中注意力。

    關鍵詞已標出,關係是因果。串起來是:長期睡眠不足的危害有:增加壓力、減弱自控力、情緒失控、注意力不足。

    注意,這並非標準答案。不看螢幕,自己說出來的那段話,才屬於你。你要使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對所要記憶的知識進行加工,也就是轉換為獨屬於你自己的語言。

    試一試,串起來並不難,但需要你調動大腦去思考,可能會磕巴,但一定能做到。

    04

    一定要有串起來進行表述的這個練習,連「點」成「線」,它的好處之一,是記憶效果更好,具體來說,包括以下三點:

    1、只需記關鍵詞和邏輯關係,省時;

    2、「串起來」相當於進行了編碼(心理學名詞,意指對知識點的加工處理),一定程度上來說是自己的語言;

    3、「串起來」時,有主動回想知識點的行為,相當於檢測,主動回想而非機械重複,才是記憶的關鍵。

    另一個好處是,能夠幫助你在考場上更流暢地答題。

    為什麼?因為你已經預先進行了對邏輯關係的梳理,以及對語言表達的練習,考試答題時,你可以知道如何信手拈來地化用這些內容,作為自己論點的支撐。

    直接照搬書本的原文去答題,會很生硬、過渡不自然。而如果你在考場上,現行化用,會很費時費力,不熟練。

    所以說,連「點」成「線」的練習,不但有助於記憶,而且有助於答題。

    05

    記憶大段文字的訣竅,是記「少」不記「多」,而後由「少」記「多」。

    什麼叫做記「少」?如果是某一塊知識點,有很多詮釋性的句子,彼此補充、互相解釋,那麼選取最核心的那句話進行記憶。不必非是一句話,兩三句都可以,剩下的暫時捨棄,即使它們補充了許多細節,但只記核心句即可。

    這麼做的原因是:

    其一,如我之前所述,教材和論著上的表達,往往過於詳實、細節豐盈、內容量大,但書本是為了幫助理解。既然要學習,那麼這本書於我們而言有太多「新知」,詳實的細節講述是必要的。

    但並非需要我們全部記憶,往往提取最關鍵的某(幾)句話,就足夠了。

    其二,以期末論文為例,開始寫作前,我們會有一個收集素材、積累論據、形成論點的準備工作。你看到的很多材料、觀點,都會覺得很有用,然後一一劃線、一一扔進文件。

    但真正寫的時候呢?往往一整塊的材料,你只提煉出了一句話,用在你的論文中。

    論述題的答題,就相當於寫作或者寫論文,而非背誦默寫原文。除了那些真正需要一字不差謄寫的,基本上都是看個人自由發揮。

    其三,關鍵是你記不完,即使當時記完了,考試時候一緊張,也容易忘記前後順序,然後像多米諾骨牌效應一般,一崩全崩。

    你要有取捨的勇氣和決心。記「少」會讓你記得更多,並不是讓你真的捨棄。——這點需要看下文。

    06

    記「少」的終極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記「多」。

    我說記「少」,是指在第一遍第二遍記憶時。

    這時候的記「少」,可以減少任務量、縮減複習時間;而且,由於「少」,也熟悉得更快,記得更牢,能夠提高記憶內容的覆蓋面:當考試時,基本上能做到把關鍵觀點全部羅列出來。時間不足時,尤其需要這麼做。

    然後,開始由「少」記「多」。這一過程,放在後幾遍複習之中。從第幾遍開始記「多」呢?當你已經把「少」記得比較熟練,就可以了。

    接下來,我們以第三遍開始記「多」為例。

    比如某一段重要文字,你之前記了兩個核心觀點。在第三遍複習時,核心觀點已成為你的「已有的知識經驗」。

    那麼,當你把這一段落剩下的陌生內容,與已有的知識經驗結合記憶時,會更高效。

    因為這些知識點,只是相對陌生,它們與之前記下的核心觀點,有千絲萬縷的關係。但是,如果你一開始就記「多」,相當於全部在記憶陌生知識,兩者高下立見。

    07

    無論時間是否充足,都先記「少」;但如果最後只記住了「少」,那也很能打。

    為什麼這麼說呢?

    當你真正理解、牢固記憶了某一段落的核心觀點,在後續記「多」時,你會發現剩下的幾乎不需要記了,它們表達的東西,和核心觀點無大差別。

    這是因為,一開始,這塊知識點對我們而言,全部是陌生的,所以才覺得全部需要記憶。但是熟悉之後,方能看到它們的共通之處。

    那麼這個時候,「少」也不必再增多。

    我的建議是,無論時間是否充足,在面對大量需要記憶的內容時,都先記「少」,有時間的話,再繼續記「多」。

    總結

    我們都學了啥?語文課代表冷冷的總結:

    1、想長期記憶知識,必須經過「加工」。「機械複述」並不能有效增強記憶 。

    2、加工的意思是,對知識點加以自己的處理。對於記憶大段文字來說,「加工」的關鍵在於,用自己的語言敘述出來。

    3、精細進行復述是儲存資訊最有效的方法,它是指把要記住的內容和已有的知識經驗聯絡起來。

    4、在記憶大段文字時,轉換為自己的語言,之所以高效,是因為我們自己的語言系統、敘述風格和習慣,也屬於「已有的知識經驗」。

    5、跟「機械複述」相比,「精細複述」所要記憶的內容少、速度快,而且,記憶效果更牢靠。

    6、如何用自己的語言敘述出來?記憶書本原有的關鍵詞、知識點等「點」資訊,以及邏輯關係,而後用自己的語言邏輯、語言系統,把關鍵詞串起來,連「點」成「線」。

    7、一定要有串起來進行表述的這個練習,不但有助於記憶,而且有助於答題。

    8、記憶大段文字的訣竅,是記「少」不記「多」,而後由「少」記「多」。

    9、選取最核心的那句話進行記憶,把它變為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而後再去記「多」。

    10、當你記住了「少」之後,很多時候已經不需要繼續記「多」。

    今天分享的方法,是非常系統全面的,不是讀完之後就能真正理解和吸收的。大家學完之後,記得在下次需要記憶大段文字時,翻出這篇文章,結合我所說的,進行實踐。

    感謝閱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家300畝桃園,想直播賣,需要怎麼做?和水果電商怎樣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