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樂齡家
-
2 # 鞍山二姐
外國的養老也是年輕時工作、掙的養老金、天上沒有掉餡餅的好事.....
外華人老了很清平、沒有家庭可回、沒有兒女親情探旺、 只有政府的養老機構. 多麼美好的環境、也不是你的、自己能找樂、就掙扎的多活幾年、 也是冰涼自己變變的孤獨死去.....
-
3 # 生命的回望
國外的養老是基礎保障+多交高福利。
通俗來說,就是到一定年齡後,國家都會給予基本的養老基礎保障,另外對於工作時交養老保險的群體,給予額外的養老費用。
某種程度來說,這更多體現了國家對老年群體的尊重,對老年群體的養老保障給予公平的對待,呈現的是國家對每個公民公平、公正的認可和法律層面的支撐。
客觀來說,每個老年人,都是為國家做出貢獻的人,雖然在不同的工作崗位,做出的貢獻不同。事實而言,在相同的時間內,只能說是產出不同。另外來講,360行,行行都需要有人去做,職位的不同,是由於機緣的不同,實際也僅僅是分工的不同而已。因此,對於年老後,都應該享有基本的養老保障。
對於在工作期間,自願交養老保險的群體來說,理應在年老後得到更多資金收入。嚴格來講,這屬於資金的規劃,或者是正確的理財觀念。所以在年老後,得到額外養老保險的補給,也是合理的。
每個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國家對老年人的態度也是對每個公民的態度。
當然,由於每個國家發展階段的不同,每個國家當前經濟的發展水平不同,國家對公民的福利政策也有階段的不同。
希望所有的老年人都可以老有所養、老有所享。
-
4 # 大提琴心聲
外國老人應該指歐美經濟比較發達國家,筆者根據自己的經歷以文字向有興趣朋友介紹。
中外文化不同,老人活動範圍表達形式都不一相同,歐美老人打年輕時就沒有串門習慣,所以老了更加不會,還有歐美人交朋友方式始終遵循君子之交淡如水原則 ,因此老了朋友之間除了互相問候基本不會走動。他們非常享受孤獨,身邊只要有一條狗和喜歡的書包括擺弄一些音樂雜刊,花花草草。
老人們在福利好的國家基本都可以在養老院度過生命最後一刻。如北歐挪威,瑞士,美洲加拿大等等國家,歐美普通老人階層沒有阿姨護理在身邊照顧。沒有這個經濟條件,只有富人們可以請得起保姆。因此老人們歸宿基本都是在各自的社群地區養老院。養老院也分檔次,退休金高的人自然可以住好一點的養老院,但是一些高福利國家養老院基本沒有什麼窮富差別,養老院設施裝置方面都非常好,基本配備游泳池,網球場和舞臺舞廳,酒吧和寬敞的大草坪等等,還有運動房,興趣學習房等等。
筆者多年前參觀拉斯維加斯一處比較高階養老院 ,老人都是比較有錢,因此他們買下了屬於自己的一套獨立自居,活動範圍都在養老院配置的會員俱樂部,佔地面積非常大,在樓屋平臺(山上)上可以一覽拉斯維加斯全景。
我們中國老人多數喜歡居家養老,只要可以走動。我們老人還特別喜歡嘮嗑閒聊,如果一個人居家感到非常痛苦!往往認為人生已經沒有什麼意義,思想情緒非常低落。這就是文化上差異。外國老人反一反,喜歡孤獨!當然這樣的孤獨並不代表他們內心世界孤獨,大多數外國老人都有一點點自己的愛好,看來這一點我們中國未來的老人會具備這樣的心理素質,而如今四五十年代老人們大多數喜歡熱鬧,就是走不動了也要人推著輪椅看看外面熱鬧。
回覆列表
發達國家經過多年來在普通住宅中考慮老年人或老年後生活需求的方針,實行老齡化社會住宅通設計的方法得到了廣泛應。特別是亞洲先進國家和地區,在應對人口老齡化危機將適老化作為普適性設計標準,在大量住宅建設中全面實行適老化設計的實踐經驗值得中國借鑑。
① 日本
日本早在1970年就進入老化社會歷經近50年的相關研究,在居住設計方面,由機構養老的單一模式逐步過渡到居家養老為主,輔以社群養老服務,並建設了適老型住宅,即指標對有適應隨年齡增加、身體機能下降的這種情況而事先採取特殊構造與裝置的住宅。
② 美國
在美國,解決老年人的居住問題,主要有四個方面舉措和方式。一是舊房適老化改造。對老年人現有的居住舊房進行適老化改造,或將舊有建築建成老年住宅。二是新建房屋。新建老年公寓及老年社群,建造多種形式的老年住宅,供老年人選擇。三是建造活動住宅供老年人使用,同時政府規定,租賃給老年人的公寓,不得隨意對老年人提高房租,對經營管理老年住宅的機構給予政策傾斜。四是政策配套跟進。政府對老年人實行住房優惠政策,如在土地稅等方面,對老年人有減免的優待,以優惠價出售公房、撥款或提供低息住房貸款、提供各種形式的住房補貼等。
美國老年居住建築起源於老年護理院,最初的老年護理院是根據醫院的規範標準進行設計的,一般是2個人或4個人共住1個房間,服務設施也非常有限。進入20世紀八九十年代,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開發商和養老院的經營者開始推出不同的老年居住場所供老年人選擇,老年居住建築型別呈現多樣化發展趨勢。1975年,美國參議院老人委員會將老年人居住建築分為了個人照護住宅、集合住宅、專業護理之家、獨立退休住宅、生涯照護社群5種類型。2000年,美國老人住宅協會將老年人居住建築分成了6種類型,分別是老年公寓、專業護理之家、老年人服務住宅、老年人集合住宅、生活援助型住宅、持續照護退休社群。其中,持續照護退休社群實際上就是包含了多種老年人居住建築模式的集合體,當退休社群、老年人集合住宅、老年人服務住宅、生活援助型住宅、護理之家等相鄰佈置且規模較大時,就會被稱為持續照護退休社群。
在德國,當代的城市老年居住建築型別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經過適老化改造的普通住宅、嚴格依據無障礙設計規範建設的老年住宅和以高齡、殘障老年人為主要服務物件的福利性養老及護理機構。在德國,約佔老年人口總數93%的老年人居住在普通住宅之中(包括自有住宅、租賃房屋);約2%的老年人選擇遷入專門的老年住宅(包括無障礙住宅和照料護理式住宅);另有約5%的老年人居住在養老機構(養老院和護理院),其中主要是80歲以上的高齡老年人。針對這三種居住型別,德國在近幾十年的住宅建設與更新的過程中,分別採取了不同的應對策略。
④ 法國
法國政府對老年居住建築發展提供了大力支援,包括:為居老的老年人提供住房適老化改造的可行性評估和技術指導;對於改造或者難以改造的房屋住戶提供就近搬遷建議;地方政府發放補貼,為老年人提供一定數量的老年公寓;以較低的開發費用吸引商業投資;以出租的形式,根據其收入狀況可獲得政府高額的住房補貼,並設有完善的配套服務設施;所提供的正規的住宅區養老服務措施,包括醫療衛生、起居照看等,與社會保障體系配合,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放心優質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