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真正鱷魚不哭
-
2 # 羲歌讀書
但從文學作品的流傳度來看,解縉似乎比起方孝孺和于謙差點,但其實這三個人還是各有比較出眾的事蹟的。但評價一個人應該全面一些,解縉作為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其各方各面都是比較優秀的,並非浪得虛名。
1、先說一說《永樂大典》,解縉一生最大的功績便是主持編寫了《永樂大典》,《永樂大典》全書共有22877卷,凡例、目錄60卷,裝訂成11095冊,共計3億7千萬字左右。《永樂大典》是中國百科全書式的文獻集,彙集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顯示了中國古代科學文化的光輝成就,《不列顛百科全書》稱其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它是中國文化的一個符號。
2、題主特意點明解縉在文學上知名度不如同期明代三大才子的楊慎、徐渭等兩人。我們先來看看楊慎、徐渭這兩大才子的文學成就。
楊慎,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楊慎在滇南三十年,博覽群書。後人論及明代記誦之博、著述之富,推楊慎為第一。楊慎存詩約2300首,所寫的內容極為廣泛。因他居滇30餘年,所以“思鄉”、“懷歸”之詩,所佔比重很大。楊慎對文、詞、賦、散曲、雜劇、彈詞,都有涉獵。而且對天文、地理、生物、醫學等也有很深的造詣。楊慎著述多至100餘種,李調元刊《函海》時,曾作專輯收錄所著之書。散曲有《陶情樂府》。後人輯其重要著作編為《升庵集》,散曲有《陶情樂府》。
(楊慎 臨江仙 三國演義開篇詞)
徐渭字文長,他的文藝創作所涉及的領域很廣,但它們共同的特徵是:藝術上絕不依傍他人,喜好獨創一格,具有強烈的個性,風格豪邁而放逸,而且常常表現出對民間文學的愛好。傳世著作有《徐文長集》、《徐文長三集》、《路史分釋》、《徐文長逸稿》、《南詞敘錄》及雜劇《四聲猿》等,雜劇《歌代嘯》、小說《雲合奇縱》(即《英烈傳》)等,據傳也是徐渭所作。今人輯有《徐渭集》。
(明 徐渭 《寒山拾得圖》)
我們再來看看解縉,文學創作詩詞方面有《赴廣西別甥彭雲路》、《遊七星巖偶成》、《廬山歌》、《藤縣即事》、《竇家寨》、《桑》等。其他著作有《白雲稿》、《東山集》、《太平奏疏》、《丁丑封事》、《文毅集》、《春雨雜述》、《天潢玉牒》,後人輯有《解文毅公集》。
(解縉草書《千字文》)
篇幅所限,無法將他們三人的著作一一列示,從數量上看,解縉的文學作品略微少點,但並不代表其文學成就低。其實,明代三大才子知名度低的應該是楊慎,但楊慎卻是三大才子之首。
最後,@村知書 想說的是,評價一個人之前應該全面瞭解這個人。
解縉是明代三大才子之一。但他除了擅長草書和編《大典》以外,文學上知名度不但不如其他兩位,也不如同時代方孝孺(《蚊對》《豫讓論》)、于謙(《石灰吟》《上太行》)等人,是否被過譽了?
回覆列表
中國民間傳說所謂“才子”,基本表現在文字遊戲上。因為老百姓不容易理解偉大作品的微言大義,對形式結構精巧更為喜聞樂見。
對仗古而有之。
兩個意義相關結構相似的句子並列,不僅有整齊劃一的“建築美”,還能夠起到加強語氣,明顯增加感染力的作用。《詩經》《楚辭》中經常出現章節基本相同,只替換其中個別字詞的情況。
漢魏古體詩不講究對仗,到南朝晚期至隋唐,律詩逐漸成熟,要求中腹部分頜聯頸聯依照格律對仗。但是,首尾兩聯不作此要求,避免以文害意。
對聯是到明清才剝離出來形成獨立藝術形式的,這恰恰是中國文化走向形式主義的表現——發展到最後竟然產生了不包含任何思想內容的純粹文字遊戲“無情對”。
所以原本詩風自由浪漫很少刻意對仗的李白,到民間故事中也變成對聯猜謎高手——奇怪的是,對仗更精巧慣於“戴著鐐銬跳舞”的杜甫在民間傳說中沒啥存在感。
具體到解縉,他那些對聯故事大多靠不住。
人家本行是政治家,是大明首輔——儘管這時的首輔只是秘書,還未必掛“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