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魁哥說歷史
-
2 # 眾樂真娛樂
1422年,朱棣死時根據《李朝實錄》記載:帝之崩,宮人殉葬者三十餘人。當死之日,皆餉於庭,餉撤,俱引升堂,哭聲震殿閣。堂上置大小床,使立其上,掛繩圈於其上,以頭納入其中,遂去其床,皆雉經而死。
這三十餘被殉葬的宮女、妃嬪,先是在大殿外用食,隨後便個個被上吊而亡。而在隨後的記載中,更是有兩個北韓妃嬪,乞求能夠回到家鄉。但面對她們的苦苦哀求,雖然號稱仁君、仁慈的明仁宗朱高熾到底還是不為所動。於是,在一聲聲的“娘,吾去!”中,這群年輕的女子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這種殘忍的制度,在明仁宗病逝時繼續實施,仁宗去世後,淑妃、郭妃等5人被殉葬。明宣宗朱瞻基去世後,又繼續“發揚光大”;雖然號稱明君,但扔然有10人“殉節從葬”,這其中還包括了剛剛入宮不久、宣宗十分喜愛的妃子。
這種慘絕人寰的制度又何時為終的呢?或許會令眾人不解,就是釀就了土木堡之變的明英宗朱祁鎮下詔廢止。在其即位後,有其母孫太后(也就是孫若微),更有張太后(朱高熾妻子張妍)輔助;朝堂之上又有楊榮、楊士奇、楊溥等賢臣,但及至年長,三楊病篤、張太后薨逝,他還是在王振的慫恿之下,果斷的點齊五十萬大軍意欲效法明太宗朱棣故事,可不成志大才疏的他五十萬大軍損失殆盡,66位武將勳臣以身殉國,自己也為也先俘虜。
大明亡國不遠矣!幸而天可憐見,巍巍漢家河山,還有于謙於少保力挽狂瀾。最終,北京保衛戰勝利,朱祁鈺稱帝,是為明代宗。沒有了利用價值的明英宗,隨即被放歸,但皇帝之位到底誘人,堂弟朱祁鈺又怎肯退位,反倒是將他尊為太上皇,幽禁宮闈。
-
3 # 一點筆墨123
感謝作者提供問答機會
《大明風華》這部劇是由朱亞文和湯唯主演的歷史宮鬥喜劇類電視劇。這部劇是根據古代比較陰暗的一個歷史朝代改編的電視劇,能夠以喜劇的形式表現出歷史情節,這導演手法還是很厲害的。
在這部劇中的演員都是演技非常好的實力派,其中明成祖朱棣是在歷史上非常有爭議的一位皇帝。他透過軍事政變從侄子手裡搶過皇位,正因為這樣所以他在治理國家上非常的強硬,喜歡南征北戰,擴張版圖。這個從他最後的死亡方式上就可以看出來。
朱棣65歲那年,出征討伐鄰國大敗,在歸國的途中,死在了延路的村子裡。導致了兒子們為爭奪皇位,殘害手足,最後由孫子朱允炆繼位。
在《大明風華》裡,朱棣死後,舉行國殤,在棺材邊擺了幾個小盒,按我的推斷裡邊應該就是樸妃和安貴妃的骨灰盒吧!
為什麼會這樣說呢?樸妃、安貴妃,是朱棣老婆裡的幾個沒有子嗣的妃子。但是殉葬法從秦朝以後就廢除了為何還會有活人殉葬呢?
這個就要從朱元璋說起了,當時朱元璋打敗元朝的時候,為了服眾,於是就向外邊傳遞自己是得到上天的認可,承認元朝的存在,一些規章制度也按元朝的制度來,所以會再次出現活人殉葬制度,這個可以從成吉思汗死後,埋葬40個宮女作為陪葬。朱元璋死後,讓30個未生子嗣的妃子陪葬就可以理解了。
所以《大明風華》裡樸妃和安貴妃消失其實是給朱棣陪葬了,朱棣棺材邊的幾個小盒,也就是她們的骨灰盒了。
-
4 # 莫愛佳
明朝皇帝死後,未被皇上臨幸過的後宮佳麗將會被殘忍的殉葬。大明風華中,安貴妃沒有被皇帝臨幸過,因此應該是被殉葬了。
回覆列表
大型歷史電視劇《大明風華》中,明成祖朱棣經過三年多的“靖難之役”,終於從侄兒朱允炆手裡奪得天下,成為九五之尊。朱棣是一代雄主,熱衷於征戰沙場,多次深入漠北,發誓要消滅。第五次征討漠北,朱棣不幸病逝,他寵愛的樸妃、安貴妃命運如何?她們為何突然銷聲匿跡了?
公元1424年,明成祖朱棣征討漠北,被馬哈木大部隊所阻,退守至榆木川時病亡,享年六十五歲。當時,皇太孫朱瞻基和內閣首輔楊士奇矯詔,太子朱高熾登基。然而,漢王朱高煦、趙王朱高燧手握重兵,前來奔喪。這時,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個畫面,明仁宗朱高熾帶領漢王朱高煦、趙王朱高燧等藩王給朱棣守陵。
細心的朋友們發現沒有,朱棣棺槨在靈堂正中,兩側卻有幾個小盒。那麼這幾個小盒是什麼呢?裡面盛放著什麼呢?對明朝歷史熟悉的讀者或許猜到了,沒錯,它們就是盛斂樸妃、安貴妃們的棺槨。在《大明風華》中,樸妃、安貴妃沒有生育,都被殉葬了。好多人感到奇怪,殉葬制度不是早在秦漢時期早已廢棄了嗎?怎麼在明朝又死灰復燃了?
原來明朝朱元璋、朱棣繼承的是元朝的殉葬制度。大明王朝規定,凡後宮之中無所出者,皆以為殉。
朱元璋雖然對腐朽的元朝深惡痛絕,可是為了標榜自己“得國之正,無出其右者”、“受命於天”於是將元朝奉為正統,實行“元規明隨”的做法。元朝是北方遊牧民族蒙古族建立的王朝,有著殉葬這種野蠻落後的習俗。如成吉思汗去世後,挑選四十餘名女子,活活殉葬。
朱元璋對於元朝這個慘絕人寰的殉葬制度,卻莫名其妙地承襲了下來。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駕崩時,“伺寢宮人盡數殉葬”,多達30人給他陪葬。
因此,《大明風華》中,由當紅小花孫驍驍、趙韓櫻子出演的樸妃、安貴妃很可能被殉葬了,她們的棺槨擺放在朱棣棺槨旁邊,慘絕人寰。那麼,樸妃、安貴妃在歷史上的原型,是不是也被殉葬了呢?
根據歷史記載,朱棣駕崩時,包括北韓人康惠莊淑麗妃韓氏在內的16個嬪妃宮女殉葬了。韓麗妃就是安貴妃的原型,曾被朱棣關入冷宮之中,她的婢女們都被殺害,守門太監可憐她,時常給吃的,這才沒有餓死。
在朱棣病逝時,被打入冷宮,還“無所出”的韓麗妃就是殉葬的首選。而樸妃的原型是樸妃,歷史上,永樂八年(1410年)十月,權氏隨明成祖北征,得勝歸來時不幸死於臨城,葬於嶧縣。她在朱棣駕崩前14年便死了,也就無法給朱棣殉葬了。
又據《李朝實錄》記載:帝之崩,宮人殉葬者三十餘人。當死之日,皆餉於庭,餉撤,俱引升堂,哭聲震殿閣。堂上置大小床,使立其上,掛繩圈於其上,以頭納入其中,遂去其床,皆雉經而死。
北韓記載的給朱棣殉葬的宮女、嬪妃多達三十多人,人數眾多,現場更加慘絕人寰。她們先是在大殿外用食,隨後上吊而亡。她們大都不是自願上吊的,而是被迫的,下場非常悽慘。安貴妃的原型韓麗妃臨殉葬前,跪地苦苦哀求明仁宗朱高熾放她回北韓贍養老母,可是朱高熾不為所動,在一聲聲的“娘,吾去!”中,慘遭吊死殉葬。
古代皇帝嬪妃眾多,流傳著“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這樣一個說法。雖然大部分皇帝沒有這麼多嬪妃,少說也有十幾二十個妃子。朱棣作為皇帝,自然也不缺女人。他玩厭了,隔幾年就納幾個妃子,嚐嚐鮮。因此,朱棣在臨終前,還有如花似玉的嬪妃,如樸妃、安貴妃,最多也就20歲左右。
皇帝在世時,這些妃子是皇帝的女人,享受榮華富貴,是“人上人”。可是在皇帝死後,這些嬪妃都成了“寡婦”,接下來的命運就無法預測了,尤其是沒有生育的嬪妃比較悲慘。
如唐朝皇帝死後,沒有給皇帝生兒育女的嬪妃會集中出家為尼(武則天在李世民死後,到感業寺為尼),如遊牧民族的嬪妃會成為下一代皇帝的嬪妃(王昭君在呼韓邪單于死後,嫁其長子復株累單于),而明朝初年“無所出”的皇帝嬪妃,等待他們的命運則是最悲慘的,那就是殉葬。
直到朱祁鎮經歷“土木堡之變”和南宮囚禁後,重新成為皇帝,想到為了自己哭瞎眼睛、大腿瘸了的錢皇后可能也被殉葬,非常不忍心,這才下達了“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後世勿復為”廢除殉葬制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