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十項全能斜槓青年

    三河之戰,太平天國晚期繼浦口之役之後又一次勝利之役,太平軍與湘軍在安徽三河鎮(今屬肥西縣)激戰。此役湘軍戰敗,名將李續賓陣亡,清帝國安徽、江西戰情全面吃緊。而對太平天國來說,扭轉了皖南被動的局面,太平天國安慶脫困,天京糧荒抒解,李秀成、陳玉成都封王,復甦了太平軍後期軍心、士氣。

    安徽,長江腰膂,俯仰吳越,是南京的西部屏障。鹹同年間,太平軍坐擁金陵,在安徽一帶統治達10年之久。這裡是太平天國統治時間最長、治理相對穩固的地方,對湘軍而言,則是一片荊棘之地:1853年年底,清廷"救火隊長"、 湘軍楚勇統帥江忠源出任安徽巡撫,翌年敗亡廬州(今合肥);1858年11月,湘軍名將李續賓兵敗廬州西南三河鎮,湘軍精銳盡失;湘軍統帥曾國藩,在1860年坐鎮祁門期間,也是險象環生。

    湘軍與太平軍在安徽反覆拉鋸,亂世之下,生靈塗炭,清人王安定在著述《湘軍記》中評價:"軍興以來,東南之亂極矣,然未有甚於安徽受禍之烈者也。"

    1858年11月15日清晨,立冬不久,一場大霧席捲了安徽中部,巢湖平原霧氣沉沉。廬州西南的三河鎮到金牛鎮方圓30裡,更是被大霧裹得嚴嚴實實,咫尺莫辨,正如此時此地,身處十萬太平軍包圍裡的五千湘軍,眼前危機重重,卻不知出路。

    突如其來的大霧,給試圖突圍的湘軍蒙上了一層死亡的陰影。迷霧之中,醞釀著湘軍史上最大的一場敗仗。

    "先清皖北,再圖皖南",一個月時間,李續賓連克安徽太湖、潛山、桐城、舒城四縣

    1858年11月3日下午,安徽廬州三河鎮內外人馬喧囂,六千湘軍屯兵鎮外,與駐守三河鎮的太平軍彼此虎視眈眈。

    這處廣袤平原中河汊環繞的小鎮,北倚豐樂河,西面和南面有小南河、杭埠河交錯,周邊是大片的圩田,一望無垠。太平軍1853年進駐三河,將它作為太平軍供給天京的糧倉,以及守禦廬州的據點。清廷日夜擔心太平軍自廬州北上,北伐重演,將皖北一帶視為心腹大患。

    此前因攻克九江而升任浙江布政使的湘軍統領李續賓,威名顯赫,成了搶手的"香餑餑"。 浙江方面的官員再三請求朝廷派李赴任,湖北總督官文和巡撫胡林翼則希望李續賓先平定安徽,這與咸豐帝的想法不謀而合,遂命令李續賓留在湖北,圖謀安徽。

    湖北巡撫胡林翼是湖南益陽人,湘軍統帥之一,素以知兵、理財,羅致、推薦人才聞名。他也是官場交際的一把好手,就連貪劣庸玩、眼高於頂的湖北總督官文,也對他言聽計從。然而,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胡林翼的手段。李續賓就很不喜歡官文,不買他的賬,從不巴結示好,遭到官文記恨。

    李續賓希望出征安徽前能回家探親一趟,一直未能成行,後來他又想把父母接到軍中奉養,父親以"樂山居,不喜城市"婉拒。在朝廷詔書的再三催促下,李續賓決定"先清皖北,再圖皖南",率軍從湖北出發,一個月時間,帶著8000餘人由南往北,深入安徽境內400多里,連克安徽太湖、潛山、桐城、舒城四縣,意氣風發。當時沒人想到,他告別胡林翼時流淚說也許此次再難見到父母,竟一語成讖。

    李續賓在攻克桐城之後,與眾將商議進取舒城及三河,部將丁銳義等人認為大軍一路攻城拔寨,已是強弩之末,應該就地休整,等待援軍再擇機而動。而以曾國華為首的諸將認為"軍鋒不可頓"。曾國華是曾國藩六弟,素與李續賓意氣相投,又跟他是兒女親家。曾的想法,與李續賓長驅直入、以奇兵拿下廬州的初衷一致,於是李續賓決定繼續進軍。

    兵至三河,廬州在望,李續賓既躊躇滿志,又有幾分擔心:長途奔襲,部隊已"傷損精銳,瘡痍滿目"。而每攻下一城,就要分兵駐守,目前他手上的兵力僅有13營近6000人,可以與三河守軍一戰,但如果遇到太平軍的大批援軍,則情況堪憂。

    事實上,李續賓率兵北進安徽,正是抓住馳騁於安徽戰場的太平軍將領陳玉成正和李秀成合力攻打清軍揚州江北大營的這一戰機。1858年夏天,經歷了天京事變、翼王石達開出走而一蹶不振的太平天國,恢復了五軍主將制,陳玉成、李秀成分別任前軍主將和後軍主將,是太平天國後期的"雙子星"。

    未雨綢繆,三年前陳玉成指揮建造的城牆和九座磚壘,擋住了湘軍的攻勢

    李續賓雖然在奏摺中表態"成敗利鈍,非所計也",硬起頭皮指揮攻打三河鎮,但他也望穿秋水,希望湖北方面Superb援軍。

    此時湘軍的"超級奶爸"、湖北巡撫胡林翼因為母親去世,回益陽老家丁憂。湖北軍政由湖廣總督官文主持,缺少了胡林翼的斡旋和敦促,清廷官場拖沓推諉的積習和滿漢之間的仇隙一下子暴露出來。當官文收到李續賓請求增援的書信,將信遍示部下後,居然怪聲怪氣地說:"李九將軍用兵如神,戰無不勝,哪裡有他攻不下的地方?難道還少了我們不成?"

    李續賓求援不成,打時間差的想法也成了泡影。

    比李續賓更年輕、善於殺回馬槍的陳玉成,自然也明白戰事瞬息萬變、時間就是勝利的道理。他未雨綢繆,早在三年前,就命令部將藍成春在三河鎮造城。

    城牆選址在河道最狹窄、圩埂最寬闊的小南河北岸,東面、北面的杭埠河和豐樂河河道寬廣,以為天險。藍成春還不放心,又在小南河南北兩岸的圩埂上,建造了9座磚壘,南岸7座,北岸2座。造城工程,耗時一個月零三天,徵用了一萬多民工。為了提供城牆和磚壘的石料,三河周邊的廟宇、牌坊幾乎被拆光,普通人家的石磙、石臼、石門檻、磚牆及墳頭石碑都被強行拆送築城。

    當陳玉成接到三河鎮太平軍守將吳定規的求救急報時,他正奔襲浦口,攻克清軍的江北大營,他令吳堅守三河,自己星夜回援,同時令駐廬州的太平軍聯合捻軍橫切西南,阻擊湘軍從舒城的援軍。他還上奏天王洪秀全,請調蘇北戰場的李秀成馳兵支援,形成合圍之勢。

    李續賓一軍抵達三河鎮的當天,就發起了進攻,一連三天,在付出了1000多人的代價後,終於將太平軍在小南河圩埂上的9座磚壘拿下。太平軍守軍損失7000餘人。三河初戰,湘軍和太平軍的戰損比是1比7,李續賓卻眉頭緊鎖:援軍遲遲不到,湘軍現在打不起消耗戰,尤其是作為軍中主力的數百善戰勇士,死一個就少一個,他十分慟惜。

    心思縝密的他,這兩天也一直在琢磨:為何太平軍會在河的南北兩岸都設立磚壘?難道是專候我們渡河後包抄後路?於是,他將主力北渡的同時,將南岸的磚壘拆去,命令部將李續燾駐守南岸--李續燾是他的族弟,十分親信。

    11月7日,正當湘軍北渡時,陳玉成出現在三河鎮西南30裡的金牛鎮。隨後數天,太平軍蜷縮三河城內的4000老弱殘兵,依仗三河的堅牆和工事,抵住了湘軍的攻勢。李續賓猶在感嘆:"賊亦能守,惜其為賊!"一個星期後,李秀成趕到了三河鎮東南25裡的白石山。

    陳、李兩軍,號稱10萬之眾,連營數十里,湘軍前路不通,而退路已絕。

    "賊能戰,我亦能戰!"湘鄉人的霸蠻,被一場不期而至的大霧攪亂

    李陳天師滅那群走狗如卷席。

    太平軍的包圍圈,每天都在縮小,從最初的三十里,轉而縮小到十里,一個星期後,數里之外,湘軍將士就能聽到太平軍人馬的嘶喊。被困湘軍兵力糧草都近枯竭,所能依仗的,只有此前佔據的幾座太平軍磚壘。

    李續賓站在磚壘的最高處遠看,十里之外,密密麻麻的都是太平軍的人馬。李續賓沒有采納部下退守舒城、桐城的建議,還妄圖負隅頑抗,竟想出來偷襲駐紮在金牛鎮的陳玉成大營北方,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就在11月14日晚上,湘軍七個營的兵力,分三路奔襲金牛鎮,第二天黎明時在距三河鎮15裡的樊家渡王家祠堂,與陳玉成的部隊接火。湘軍這次出動的都是營中精銳,雙方甫一交手,太平軍佯裝敗退。

    竟以為瞥見一線生機的湘軍趁勢追趕,預備突圍。然而,這一切都被太平軍看在眼裡,其結果是被太平軍一鍋端。立冬前後的皖北地區,早上起霧,本來頗為常見。可是大霧裡咫尺莫辨,雙方士兵們眼前只剩下白茫茫一片。追擊變成了被包圍--有的湘軍士兵人困馬乏,脫離戰場準備回營吃飯,在圩田裡七拐八拐迷了路,走到了太平軍的營地裡,因為口音不合,口令對不上,雙方又是一場肉搏。同樣,太平軍裡也有士兵誤闖湘軍營地。場面極度混亂下,湘軍派出的這七個營,大部分被陳玉成率軍圍在了三河鎮附近一個叫煙墩崗的荒草崗上。

    李續賓的最後一戰,"仗劍怒馬出,僚佐以下從者六百餘人,赴賊深處"

    李續賓聞訊心急如焚,幾次組織突擊營救而不得。此時,駐紮在白石山的李秀成聽到三河鎮方向的炮聲隆隆,率部摸到了戰場,三河鎮守軍也傾巢而出。李續賓的大營被團團包圍,太平軍的炮火打過來,把湘軍營房裡的炊具炸得稀爛。

    李續賓困守大營,眼睜睜地看著自己三分之二的兵力,在煙墩崗被陳玉成一口口吃掉。太平軍合圍之後,將豐樂河的河堤掘開,河水將圩田灌成了水窪,湘軍突圍舉步維艱。同時又把火把投擲到湘軍的帳篷上,由於帳篷被霧氣浸溼,沒有點燃。湘軍炮彈罄盡,就用破碎的鐵鍋、瓦片代替,開炮還擊。雙方的戰鬥進入白熱化,固守南岸的李續賓族弟李續燾不願白白送命,率領本營兵馬趁亂逃往桐城。李續燾也真是驚魂未定,當太平軍追擊湘軍潰軍時,他又棄城而逃,將桐城拱手相送。

    身陷重圍,主力被殲,親信將領叛逃,戰局的極端不利令李續賓心急如焚,11月15日晚上,李續賓與眾幕僚將佐商議,有人建議趁著大霧逃脫,李續賓搖頭竟還大言不慚道:"軍興九年,皆以退走損國威,長賊志,予當血戰,多殺一賊,即為民多除一害。"

    他知敗局已定,寫下了遺疏稿,又草草寫了幾行家書,將其交給部將周寬世,囑咐他突圍後,帶給在湖北的弟弟李續宜。隨後"仗劍怒馬出,僚佐以下從者六百餘人,赴賊深處"。

    這是他戎馬生涯的最後一戰。

    獵戶出身的"湘軍中第一悍將"就此斃命,湖南湘鄉"處處招魂,家家怨別"

    1858年11月15日,湘軍將領李續賓在三河戰役中壯烈殉國時年41歲。李續賓陣亡後,包括周寬世、丁銳義、孫守信在內的幾位營官,收攏湘軍殘部,在殘壘中又跟太平軍戰鬥了兩天。周寬世在彈藥耗盡後率親兵突圍,身負重傷,中途落水,身上的書信全部遺失。

    三河戰役勝利後,太平軍連攻克了舒城、桐城、潛山。太平軍將領陳玉成、李秀成不久後被封為"英王"和"忠王",成為太平天國後期的中流砥柱。封王時,李36歲,陳22歲。

    湘軍方面,聽聞李續賓身亡、6000精兵損失殆盡的訊息後,在家丁憂的胡林翼當場嘔血暈倒,自責之餘,感慨"三河敗後,軍氣已寒,非歲月之間所能復振"。湖南湘鄉"處處招魂,家家怨別",曾國藩"哀慟慎膺,減食數日",他的六弟曾國華也在三河戰役中陣亡,為此,曾氏五兄弟中最小的曾國葆,1859年改名曾貞幹投軍,後轉入曾國荃軍中,圍攻安慶。

    作為理學大師羅澤南最賞識的弟子,李續賓獵戶出身,並沒有取得科舉功名,卻靠 "克復四十餘城,身經六百餘戰" 建下的戰功,獲得了實授布政使的文官官職,死後還追贈了巡撫銜、追封三等男爵,《清史稿》稱之為"湘軍之傑",為湘軍中第一悍將。

    從有限的記載來看,李續賓外表沉穩、內斂,性格剛毅。湖南省博物館藏有他早年的兩封親筆信,筆鋒銳利、剛勁,字如其人。《帝國餘暉》作者王紀卿評價李續賓為"淵默勝雷"。

    太平軍之所以取得全殲李續賓部的勝利,主要由於決策正確果斷,兵力對比上的絕對優勢。另外湘軍孤軍深入,疲敝少援,也是原因之一。

  • 2 # 歷史研習社

    1856年夏,伴隨著太平軍攻入清江南大營的隆隆炮聲,太平天國,這個發端於兩廣的造反政權也迎來了其“國勢”的巔峰。但是與此同時,太平天國上層也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直接造成了太平天國諸王之間互相攻伐的內訌慘劇。雖然這場內亂最終因為洪對大部分“當事者”的“清洗”與翼王石達開部的進京“勤王”而暫時平息,但太平天國也因此而元氣大傷。不久,僅存的“首義諸王碩果”翼王石達開因不堪洪秀全的猜忌憤而率本部“離京西征”,更使這個政權變得無比虛弱。(北王韋昌輝等在血洗東王府)而就在此時,在清政府一批軍政要員的呼籲下,湘軍統帥曾國藩重新出山,並對圍剿“長毛”(即太平軍)的計劃進行佈置。為了達到在短時間內消滅太平天國政權的目的。曾專門委派了自己的得意門生李續賓來統領東征的湘君主力。而李顯然不負其所望,不僅協助湖北清軍攻破了太平軍在贛北的重鎮九江,還殲滅了近兩萬的富有作戰經驗的太平軍精銳。(林啟榮戰死九江)為了擴大戰果,驕橫的李續賓稍作休整後即率軍進入皖中,企圖將尖刀直插到太平天國的心臟上。但是李的這步險棋顯然並未“大功告成”,反而在孤軍深入中被太平軍全殲於三河地區。搖搖欲墜的“天國”也因這場勝利而暫時轉危為安,又苟延殘喘了六年之久。那麼對於太平天國來說,其是如何打贏這場關乎生死存亡的戰役的呢?(湘軍因其強悍的戰鬥力而成為了太平天國在後期的勁敵)防守部隊的“滿分配合”先說皖中地區太平軍的防禦力量表現如何。安徽中部因其作為南京屏障與能夠為太平軍提供豐厚的錢糧的優勢條件而頗受天國上層重視。雖然後來因天國內訌與繼之而來的“翼王出走”而使這個地區防禦力量大大削弱,但洪秀全等仍為此地區的經營煞費苦心,並在此地區屯駐了為數不多但戰鬥力極為強悍的部隊,除此之外,太平軍又歷來以擅守聞名(極善於構築一定技術含量的防禦工事),這便更使太平天國三河守軍如虎添翼。因此清軍從此地區的突破顯然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在李續賓將兵鋒直指皖中重鎮廬州(即合肥)的同時,太平軍在自身守備力量有限的前提下還派出了小股的機動部隊運動至外線進行騷擾與阻滯,也為其後方的防禦準備贏得了寶貴的時間。(清軍在圍攻三河鎮)而在李續賓所部直接進攻皖中樞紐三河鎮的時刻,太平軍還專門在鎮外佈置了土牆配配備以防守部隊以實現互為聲援的防禦。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動作,其實都在一定程度上對湘軍的進攻鋒芒形成了減弱的作用。在後來太平軍援兵開到後,守軍更是在吳定規的指揮下積極出擊為援兵分擔壓力,皖中地區的太平軍防禦部隊這番努力可算是“滿分配合”了。可是畢竟其兵力有限(又是分散防守),所以戰爭勝利的希望還是被寄託在了其援兵身上。英王殿下的“滿分救援”英王陳玉成可算是太平軍中的風雲人物了,其十二歲參軍,在西征軍進攻武昌時第一個殺上城頭,而在後來太平軍第一次攻破江南大營之役中,其憑藉著孤身一人駕一小舟殺入被重重圍困的鎮江城送信從而使太平軍裡應外合大破清軍的赫赫戰功,在太平軍經歷內訌元氣大傷的情況下,更是成為了太平天國不可缺少的中流砥柱。在其得知安徽中部(也是其大本營)被圍後,其除第一時間率輕騎趕回皖中並佈置部隊包抄清軍後路外,又向李秀成等部及時送出了“求救資訊”,而其及時有效的部署調動也在無聲無息中使三河地區的太平軍與清軍的力量對比發生了逆轉。雖然說後來所傳的10萬太平軍對戰七千清軍略有誇張之處。但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的兵法精髓,英王陳玉成也算是參透其中一多半了。“忠王殿下”獻出的“最後一根稻草”在陳玉成所統率的一部開抵戰場之後,湘軍李續賓部也察覺到了太平軍援兵進入戰場的動向。其當即佈置“六營人馬”積極出擊對陳玉成部發起反衝鋒。而陳玉成部此時主力因時間倉促等原因尚未擰成一個拳頭,再加上太平軍所部同進犯清軍相比在作戰經驗積累與武器配備等方面仍存在較大差距,因此在剛到達不久即陷入同清軍打援部隊的僵持中,英王的“口袋陣”極有可能功虧一簣,但就這千鈞一髮之際,李秀成所部也順勢到達了戰場,並在濃霧掩護下發動了攻擊。三河守軍也傾巢出動,李續賓所部終在“三方聯合打擊”的壓力下(清湖廣總督官文曾得到李續賓求救文書,但卻置之不理)全軍覆沒。太平天國也因此而轉危為安。如果說李續賓是一隻駱駝的話,那麼李秀成作為壓垮其這匹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也就絲毫不為過了。

  • 3 # 蜀中長戈

    我的回答很短,當初張靈甫如果看過三河大捷,就不會有孟良崮之敗。四個字:自不量力。可惜滿清幾年才籌集起來的一點精銳,說沒就沒了。太平天國是兩個壯漢打一個滿清累漢。勝負在一開始就註定了結局!

  • 4 # 深度工場

    到了1858年,清軍已經接連攻克武漢,九江等長江重鎮,湘軍水師已經可以縱橫長江往來運輸兵勇糧餉槍彈控制了戰場上的主動權。

    現在清軍的目標只有安慶,打下了安慶,整個長江就全部打通了,清軍就可以直下天京。曾國藩,胡林翼和左宗棠三位大清重臣也都是這麼認為的。清軍都興阿,李續賓帶領精銳1萬人開始進軍安全。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現在局勢突然發生了變化。

    圖為天京天王府大殿。

    太平軍發起反擊連敗名將奪取安徽省會

    安徽省會廬州丟了,原來太平軍前軍主將陳玉成突然率軍出現,殺死知府擊潰萬名綠營奪取廬州。

    此時浙江的清軍也發生了崩潰。太平軍後軍主將李秀成與前軍主將陳玉成聯合大軍攻擊清軍江北大營,首戰就在烏衣擊斃清軍4000名,次戰大敗清軍名將馮子材,馮子材的5000清軍只逃回300多人。隨後太平軍直接突破江北大營,陣斬副都統烏爾恭額,召斐音保等10000多清軍。隨後太平軍乘勝追擊連下揚州,天長,儀徵,六合等各城。

    現在慌了神的咸豐皇帝趕緊直接下詔命令前線的李續賓趕快去廬州。攻克九江的浙江布政使李續賓是清軍著名的戰將級人物,可是就讓他帶領8000士兵就一路攻擊前進,深入太平軍勢力範圍,也確實是一個非常危險的舉動。

    圖為清軍火槍部隊。

    湘軍8千精銳長途行軍數百里赴安徽救火

    李續賓不愧名將的稱號,以8000湘軍行軍400裡,連續收復安徽太湖,潛山,桐城等各縣。現在面臨的問題是,經過幾百里長途行軍作戰,部隊已經非常疲憊,而且直到現在都只是與小股太平軍作戰,並沒有遇到太平軍野戰軍團,也不知道在什麼時候,在什麼地點太平軍主力軍團就會突然出現在面前。

    那麼現在是就地休整,等待援軍,再考慮進一步的行動。還是軍鋒不可頓,以奇兵出擊,直下廬州。最後曾國藩的六弟曾國華堅定了李續賓繼續前進的想法。富貴險中求,大軍繼續向前拿下前邊的三河鎮,後進軍80裡外的廬州,建立一個讓人震驚的大功。

    三河鎮是一座交通要衝型小城,太平軍前軍主將陳玉成在3年前就已經在這裡修築城防。上萬民工拆掉附近幾乎所有的寺廟,牌坊,墓碑和磚牆,拿走了幾乎所有石磙,石臼,石門檻用來修築9座碉堡和城牆。太平軍在三河的守將叫做吳定規,這哥們連續向陳玉成報告求援。那時陳玉成正在浙江到處追打清軍,他告訴吳定規帶領好他的1萬守軍堅守三河,等待他回軍救援。

    陳玉成數萬大軍將數千湘軍團團包圍

    太平軍陳玉成,李秀成逆流而上,包抄對方後路,大膽集中所有精銳部隊10萬大軍雲集於三河鎮周圍,其中有阻援的,有外圍包圍防止清軍逃跑的。而李續賓的湘軍只有不到6000人,幕僚們 就勸他趕快突圍,但李續賓認為“賊能戰,我亦能戰”,而且在附近的桐城還有留守的3000湘軍呢。就是真打起來,8000湘軍精銳也不害怕幾萬太平軍攻擊。但是當李續賓發現情況越來越不妙的時候,還是在10月9日下達了突圍令,當天夜裡整個三河鎮周圍起了大霧, 濃濃的夜幕籠罩下湘軍開始突圍,可是剛走出幾里地就發現,周圍全是太平軍的營壘。陳玉成的大軍在清軍營壘外幾里地以清軍大營為中心密密麻麻修建了數十座營壘,在外面還設了多支伏兵。你就是突破包圍,在外圍還會被擊敗。

    湘軍氣勢洶洶的把辮子盤在剃光的頭上,揮舞起軍旗,舉起繪滿可怕圖紋的竹 盾,排列成連環槍陣,每層六人,以二人為一疊,三疊為一層,前一疊二人伏地放槍,第二疊二人跪地射擊,第三疊二人站立射擊,三疊六槍齊放。放槍完畢,每疊左右迴旋到隊尾,第二層六人上前一步,如前所述,開始射擊。其他刀矛隊掩護鳥槍手和抬槍進行根本不怕浪費火藥的全速射擊,震耳欲聾的前進。湘軍一出來先是 擊敗了陳玉成的前哨部隊。但是李玉成適時趕到,陳李兩軍發起反擊。

    排列成陣型的清軍。

    清晨太平軍開始唱讚美詩 隨後高喊殺妖

    清晨,太平軍開始晨禱,一位牧師朗讀祈禱文,隨後全軍唱起聖歌,再唱讚美詩,讚美頌。感謝天父皇上帝,魂得昇天。祈禱完畢,現在輪到降妖除魔,殺伐清妖的時間了。幾萬太平軍在空曠的曠野上齊聲高呼殺妖,聲震天地,發起排山倒海的衝鋒,這是太平軍最精銳部隊與湘軍最精銳部隊的交戰。湘軍左路遊擊李運絡營首先發生崩潰。隨後各營都抵抗不住太平軍的高壓進攻,相繼崩潰。

    李續賓撤回營壘,轉入防禦。大家都知道湘軍最擅長的就是築營,每到一個地方先修築營寨,最外層是各種拒馬,中間是1-3道3米多深的壕溝,最裡面是2米多高 的圍牆,圍牆厚度可達3米,人可以站在子牆上向外射擊。如果按照平時的做法,太平軍不會很快打破湘軍的防禦,畢竟太平軍也沒有什麼大炮,無法一下就轟開土牆。

    夜霧中湘軍遭到大隊太平軍白刃戰重創

    但是這次湘軍夜霧出擊,遭到太平軍野地白刃戰重創,整個組織混亂,傷亡太大,結果被陳玉成追上來一下子就打破了湘軍7座堡壘,截斷湘軍河提。

    當全副紅黃兩色裝束,包著頭巾的太平軍衝進湘軍中軍大營後,白刃戰立刻爆發。李續賓在生還無望的情況下自盡身亡,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華被太平軍陣斬。殘餘湘軍在堅守2天以後,於11月18日,被太平軍突破營壘。至此湘軍最強的兩大頭牌中的一個李續賓部遭到了全殲性打擊。

    胡林翼哀嘆道:“三河敗潰之後,元氣盡傷,四年糾合之精銳,覆於一旦,而且敢戰之才,明達足智之士,亦凋喪殆盡“。“敞邑弁勇,自三河敗後,元氣大傷。雖多方撫慰,而較之昔日之鋒銳,究為減色”。

  • 5 # 丶零吸引力

    我也是湖南人,給我一個平臺,我自思不會比李續賓指揮的差。看他的指揮風格,擅長運動戰攻堅戰,能獲常勝將軍的名號,戰術運用當然是極為靈活犀利,他之所以陣亡,作為指揮者,要為他的部隊全軍覆沒負全責,後來人說李續賓覆滅是援兵未到的因素,純屬平庸見解,這連次次要因素都算不上,如果一個指揮官連他自己的處境都不清楚,那就根本不配做指揮官,一個優秀的戰術指揮官是不會把生存的希望交給動作相對臃腫而緩慢的大部隊身上!同樣,任何一個英明點的統帥也不會把解決根本問題的希望全押在一支只有幾千人的小部隊身上!李續賓作為戰將,帶領一支規模並不大的機動作戰部隊,能有如此戰術修養,用他的人自然很順手,。戰況順利時,大部隊也完全可以配合他作戰,但這種部隊只能當做拔路開山的刀鋒用,大決戰,扭轉戰略的大規模殲滅戰還是要看大兵團的協同作戰!李續賓覆滅,究其原因無非是貪念戰果,輕敵,低估對手反應速度,不能快速脫離而遭到反撲全軍覆沒。小股部隊野戰尋求作戰條件,追求的是快,奇,狠。快,快打快撤,絕不戀戰糾纏,你要是殺起癮來,只知道一時痛快,往前衝的時候,也給了對手反應時間,對方調整過來,自然招來聯合絞殺。奇,奇是戰術運用,各種迂迴,各種避實就虛,反正我不是想吃掉你,我只是追求在你最意想不到,最虛弱的地方出現,你發現了就需要調動大兵團來撲殺我,不撲殺我,我就往你心臟上插刀子,就是運用各種方法打亂你節奏,讓你跟著我的節奏走,騷擾牽制對手,給己方大兵團作戰製造決戰的時機和條件,注意,是製造,而不是等待!對方最初陣容好比一塊完整的豆腐,我拿跟筷子在裡面攪啊攪,就變成了豆腐渣,想不露出破綻是不可能的,厲害的指揮官會在露出破綻的時候迅速調整過來,而不是慌成一團,一旦得手,勝券在握。狠,就是我只往你最要命的地方穿插機動,像一把時刻懸在你脖子上的手術刀,你一不注意,我就在最短的時間裡給你一刀,把其他方向的敵人吸引過來後迅速脫離,把殲滅戰交給大兵團!仗這麼打,對方會非常難受,要勝利不難。

  • 6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三河鎮之戰,雙方都表現出了十分了得的軍事能力。

    此戰戰役過程跌宕起伏,堪稱一場經典之戰。

    最終,陳玉成、李秀成抓住對手的失誤,打了一場殲滅戰!

    狂得不得了的李續賓

    每一場“大捷”的對面,都站著一個作死的對手。

    李續賓就是這麼一個作死的人。

    坦率地說,李續賓有狂的資本。

    當年,李續賓率11700人圍攻武昌。石達開率30000軍抵達城外,與城內的韋俊的20000軍一起裡外合應,企圖解圍。

    李續賓楞是扛了下來!

    石達開、韋俊老子都不怕,老子會怕你陳玉成、李秀成?

    人一狂,就會作死。

    李續賓,也不例外。旋即,他犯下了兩個致命失誤。

    1、分散、孤軍冒進。

    陳玉成、李秀成前去解天京之圍時,湘軍趁機在安徽戰場猛攻。

    安徽戰場,有兩個戰略目標:廬州(合肥)、安慶。

    胡林翼怕李續賓“屢勝則驕”,告訴他:你配合各路大軍一起先把安慶打下來!

    李的幕僚也建議老李收著點,聽胡林翼的。

    看不起我?我就是要“欲出奇,壁廬州,蹈寇暇”!

    如此,李續賓的行動,使本來兵力就不佔優勢的清軍同時撲向兩個戰略要點,兵力進一步分散了!

    2、頭皮硬。

    李續賓也知道自己兵力還有點少,就找官文,希望他從湖北再調點兵來。

    官文人如其名,搞起了官樣文章:老李你“所向無前,今兵威已振,何攻之不克,豈少我哉?”

    沒了援軍,李續賓仍然執意作死,依然要硬著頭皮繼續!

    頓兵三河鎮

    李續賓的目標,瞄準了三河鎮。

    三河鎮,北通廬州,東到天京,是太平軍屯糧米之地。

    緊要之地,當然要嚴加防範!太平軍在此築城一座,憑河而守,易守難攻!

    吳定規也不是孬種,率軍在此憑險而守,與湘軍大戰!

    李續賓雖用盡全力,但損兵千餘,仍然不能攻下,陷入僵局!

    急攻不下,李續賓仍不放棄。他圍而攻之,志在必得。

    可是,他沒有多少時間了!

    集中對分散:集結起來的太平軍

    就在清軍分散、冒進時,太平軍開始了集結。

    自楊秀清死去、石達開出走後,太平軍一直沒有統一指揮,各部自己打自己的。

    為了改變局面,李秀成、陳玉成牽頭,召集眾將開會,協調作戰,漸漸形成了一個統一作戰體系。

    在這個統一排程下,太平軍剛剛攻破江北大營,打下了揚州。

    此時,為了解上游之困,太平軍步調一致地揮軍西進。

    既然李續賓想要作死,那陳玉成、李秀成就要集中一切可集中的力量,成全他!

    陳玉成率軍日夜兼程趕往三河鎮,直撲白石山、金牛鎮,階段李續賓後路;

    李秀成率軍繼進;

    同時,吳如孝聯合捻軍兄弟,一起切斷廬州方向之敵與李續賓的聯絡。

    一張大網,正朝李續賓撲了上來!

    強悍的李續賓

    再說一遍:李續賓,有狂的資本!

    他很快洞察了太平軍的企圖,決心趁陳玉成立足未穩,先把他幹了!

    十月初十,李續賓集結軍隊,直撲陳玉成所在的金牛鎮!

    李續賓果然了得!一波猛攻,連續突破了樊家渡、王家祠,湘軍一口氣殺到了陳玉成營前!

    好嘛!再衝一波,幹掉陳玉成,李續賓的不世之功就來了!

    沉著冷靜陳玉成

    陳玉成,也不是吃素的!

    這時,大霧瀰漫,敵我不分,急切之間,難以作戰!

    陳玉成抓住戰機,一面固守本營,一面派軍迂迴湘軍後路!

    不久,太平軍自後路殺向李續賓!

    李續賓從短暫的混亂中反應過來,指揮部隊分頭迎敵。

    於是,雙方反覆衝殺,難解難分!

    最後一根稻草:李秀成

    李續賓之所以採取襲擊之法,目的就是趁敵未集中,先殲敵一部。

    不過,戰事陷入僵局,襲擊紅利也就漸漸散去了。太平軍整體實力上的優勢開始顯現!

    正在白石山的李秀成聽到炮聲轟鳴,知道大戰開始了,立刻率軍前來增援!

    李秀成到來後,太平軍優勢更加明顯!

    守在三河鎮的吳定規見狀,也立刻出城,進攻湘軍營壘!

    各方太平軍合攻之下,湘軍崩潰了!

    狂人末路

    李續賓親率軍衝殺失利,被迫退入營內。

    不久,太平軍趁勝猛攻,湘軍7座營壘被破。

    旋即,陳玉成令人挖斷河堤,斷絕李續賓退路。

    狂人就是狂人,到末路,仍是狂人!

    李續賓在此時,仍是狂人。

    他本來還有些冷靜,吩咐軍隊“月照地而走”,準備分散突圍。可是,狂人又覺得潰圍太丟人,改變主意,準備固守。

    可是,在慘重的傷亡下,湘軍已編制已亂,不復成列。

    李續賓、曾國華(曾國藩兄弟)等人死於陣中!

    同樣是狂人的,還有李續賓手下的湘軍!

    戰後,不少湘軍被俘。

    這些湘軍死不肯降,還趁夜刺殺太平軍將士!

    無奈之下,陳玉成只得盡殺湘軍俘虜!

    總的來說,湘軍、太平軍在此戰中都表現出了軍人的素質和不錯的軍事素養。

    不過,決定勝負的,是雙方的指揮系統。

    李續賓輕敵冒進、狂妄輕敵,固然有失。但是,若非大清指揮系統紊亂,進軍方略、目標,又怎麼會由李續賓自行決定呢?

    大清不是沒有能人,胡林翼早已看出問題,可惜,卻無法節制!

    缺乏統一的指揮系統,使李續賓、多隆阿各部分散、孤立。

    反觀太平軍,則勝在指揮統一。

    坦率地說,陳玉成、李秀成的指揮,雖然沉著冷靜,但也沒有什麼神來之筆。

    不過,此時的太平軍形成了統一、有效的指揮系統。

    他們集結一切可集結的力量,圍攻孤軍冒進的李續賓;隨後,作戰中,陳玉成的沉著冷靜,李秀成的主動參戰,更是粉碎了李續賓的突襲,徹底殲滅了敵軍!

    統一的指揮系統,是此戰決定勝負的關鍵。

    諷刺的是:此後,隨著太平軍內部利益的分化,內部矛盾的激烈,這種會議式的作戰指揮體系漸漸失靈。

    反而是大清,在此後,戰爭指揮權逐漸統一,作戰協同、指揮效率大幅度提高!

    三河鎮的勝利,是團結作戰的勝利。團結沒有了,這樣的勝利,也就再不會再重現於太平軍了!

  • 7 # 紅紅火火講歷史

    導語:

    太平天國天京事變後,內部屠殺致使太平軍元氣大傷。軍事上天京城被清朝江南大營團團圍困,以致天京斷糧。太平天國另一個軍事重鎮安慶被湘軍猛攻,江西戰場九江城在湘軍悍將李續賓進攻下失陷。太平天國上下軍心,士氣受挫而低迷。在這危機時刻,洪秀全臨危授命青年將領李秀成,陳玉成馳援安慶,以是在安徽三河鎮與湘軍悍將李續賓部狹路相逄勇者勝,由此拉開三河鎮戰役序幕!

    一,末雨綢繆豈慶幸?堅城鞏壘總有成。

    太平天國三河鎮防守主將正是陳玉成。他戰略佈局眼光敏銳,早在湘軍李續賓未進入安徽,他已經料到了三河鎮必然是兩軍相爭戰略要地,以是在三河鎮大肆加鞏城牆,命令部將藍成春建造了九座堡壘,把三河鎮打造成了銅牆鐵壁。陳玉成對三河鎮的防線加固,最後成為湘軍進攻的鐵壁攔路虎,使清軍久攻不下,傷亡慘重。李續賓痛徹心扉:賊亦能守,吾悍卒死一個少一個矣。湘軍付出1000人傷亡,仍然久攻難下。太平軍殘存4000餘人堅持奮戰,憑堅城死守不退,最終把湘軍李續賓部死死拖在三河鎮寸步難進。

    二。雙子星閃現,忽出大霧,二路合圍擒蛟龍。

    1858年11月7日,陳玉成聞三河鎮急報迅速殺了個回馬槍,從浦口急行軍兵進至金牛鎮,對三河鎮湘軍李續賓部實行了圍合。11月15日,李秀成領兵趕到三河鎮東南白石山。至此十萬太平軍把湘軍李續賓部團團包圍。湘軍李續賓數次向湖北巡撫官文馳文要求派兵支援,官文卻置之不理。李續賓望著十萬天兵重重攻擊而來,無奈命令湘軍七個營六千餘人往金牛鎮方向突圍,李續賓自知敗局已定,寫下遺疏稿,家書交給部將周寬世。率親兵六百人衝鋒而殉國,為大清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此太平天國在李秀成,陳玉統帥下,獲得了三河鎮大捷,扭轉了天京危局,重振太平天國士氣。

    最後總結:

    三河鎮大捷,是關乎太平天國未期生死存亡的一戰。這次戰役的勝利,打擊了清軍器張氣焰,挽救了太平天國革命運動,延長了太平天國滅亡的氣數,進一步摧毀著滿清腐敗的統治。

  • 8 # 聊在南書房

    這與洪秀全在“天京事變”後,為了穩定太平天國內部的局勢,進行了一系列的人員、制度的調整有關。能夠打贏三河戰役,與太平軍各部互相支援,緊密配合是分不開的,特別是陳玉成和李秀成這兩個太平天國後期的主要支柱,在此戰役中同仇敵愾,配合默契起到了關鍵作用。

    太平軍方面的情況

    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的軍事總指揮楊秀清被殺,這就導致了太平軍失去了能夠駕馭全域性的人物,也讓太平軍各部形成了各為戰的情況,以致太平天國的政令不通,將領各自為政。為了改變這種現象,洪秀全宣佈“主是朕做,軍師也亦是朕做”。他希望透過自己親自指揮,來振奮人心,改變現狀。

    不久,他又廢除了他兩個不得人心的哥哥的王爵,並提拔了一批優秀的將領比如蒙得恩、林紹璋等人。洪秀全又對軍事指揮權進行了調整,以贊王蒙得恩為首,陳玉成為前軍主將,李秀成為後軍主將,李世賢為左軍主將,韋俊為右軍主將,楊秀清的弟弟楊輔清為中軍主將。透過這種調整,一大批優秀的將領得到了重用。為下一步的三河戰役和復破江南大營打下了基礎。

    另一個有利的條件是,1858年,陳玉成和李秀成在安徽樅陽召開軍事會議,決定分進合擊,集中兵力打破清軍的江北大營,隨後,陳玉成部自湖北和安徽向清軍發起攻擊,攻破廬州後,與李秀成部會師,先後擊敗都興阿和勝保所部,並一舉攻佔了浦口,清軍兩萬多人被殲,清軍的江北大營全面崩潰,這也為三河戰役的勝利創造了有利條件。

    清軍方面的情況

    當時曾國藩率領的湘軍正在與石達開在福建作戰,湖北方面就是以湖北巡撫胡林翼為首,胡林翼也是湘軍的創始人之一。而恰在這時,胡林翼的母親去世,按照慣例,胡林翼要回鄉丁憂。這樣,清政府趁機任命湖廣總督官文署理湖北巡撫,希望由他能夠控制湘軍。

    官文為了立功,決定主動對太平軍進行攻擊,分四路大軍出擊,三路大軍準備圍攻安慶,第四路湘軍李續賓部攻取廬州。為了讓湘軍更賣力,官文許諾推薦湘軍李續賓為安徽巡撫銜,等攻克廬州後實授。李續賓對官文感激不盡,不顧湘軍還沒有修整過來,急急向廬州進軍。實際上官文只是讓他在前面為為其賣命,而讓綠營撿便宜而已。

    曾國藩遠在福建,但他早已發現情況對湘軍不利,多次寫信與曾國荃和左宗棠說過自己的擔心,並寫信給李續賓的弟弟李續宜,希望李續賓千萬不要分兵。但由於在江北大營被太平軍擊潰後,勝保多次向朝廷說湘軍進軍遲緩。為此,咸豐皇帝十天內連續七次下詔,命令李續賓迅速馳援廬州。

    李續賓官迷心竅,率部加快行軍步伐,並連續攻佔了太湖、潛山、桐城、舒城,然後開始進攻三河鎮。一路征戰,李續賓部傷亡不少,再加上一路留下士兵留守剛佔領的地盤,在攻打三河時,李續賓只有不到一萬人。當時他也認識到進軍速度過快,已形成了孤軍深入的境地。但由於有咸豐的旨意,他也不敢輕易放慢速度。

    三河鎮距廬州五十里,一直是太平軍的糧餉重地。如果三河失守,廬州也將處於危險之中。太平軍駐三河守將吳定規向陳玉成求援,陳玉成在奏明洪秀全後,請求李秀成率部支援。於是李秀成和陳玉成合兵一處,共同對敵。李續賓當年在九江與太平軍作戰時,致太平軍將領林啟榮戰死。當時陳玉成奉命撤離九江馳援安慶,他曾對林啟榮說:“貞天侯大人肯守,小侄一定捨命來救。”可惜不久林啟榮戰死。為此陳玉成發誓:“不殺李續賓,愧對貞天侯的英靈!”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11月15日,李續賓部趁天未亮,出動7個營突襲金牛鎮,他的舉動早被陳玉成探清楚了。等清軍剛到煙墩崗,就被陳玉成部包圍。李續賓在大營得知訊息,趕緊率部來解救。駐紮在白石山的李秀成部也趕來支援,李續賓退回大營後被太平軍包圍。李續賓率部衝擊了十餘次都沒能衝出去,清軍士氣低落,李續賓不禁哀嘆道:“今敗矣!”在四處傳來的“李續賓快納命來!”的喊聲中,李續賓在突圍中被太平軍所殺。

    11月18日,清軍的最後一個營也被攻破。李續賓所部全部被殲,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華也在此戰中被殺。

    太平軍能夠取得三河戰役的勝利,主要得益於結束了前期各自為戰,分裂的指揮狀態,開創了統一指揮,協同作戰的局面。也是陳玉成和李秀成團結一心的結果,充分發揮了陳玉成、李秀成優秀的軍事指揮才能。更與太平軍將士的英勇善戰是分不開的。另一方面就是清軍的指揮失誤,各部之間互不信任,各懷鬼胎,以致李續賓部孤軍深入,導致其全軍覆沒。

  • 9 # 常棣tandy

    太平軍之所以能打贏這場戰爭,一方面在於湘軍的輕敵冒進,另一方面在於太平軍將領的指揮得當。

    一、“三河大捷”的背景

    湘軍名將李續賓攻陷安徽舒城之後,胡林翼又致函警告,力勸休整。亦有幕客向他建議:

    今久行軍疲,屢勝則驕。克城留屯,不足以為聲援;不留軍則後路空虛,且阻塞,必敗之道也。宜還桐城,合都軍攻安慶,則水陸馬步相輔,名將精卒鹹萃於百里之內,功必可成。

    可是,李續賓自視更高,“以受恩深,名重恥退”。他已經為自己“進兵三十二日,深四五百里,寇城壘望風潰破”。這一連串的勝利而陶醉,決心疾取三河鎮,“直搗廬州”,為清王朝力挽頹局。他過低估計太平軍的戰鬥力,以為“攻城(安慶)非旬日期,欲出奇,壁廬州,蹈寇瑕”,否決了幕客的正確建議。

    但兵力、糧餉、軍資皆因戰線太長,一時難以迅速補給,而且必須在舒城留兵設防,這樣能進犯三河的兵力不過五六千人,只好“發書湖北請益師”。豈知官文不以為然,聲稱“李九所向無前,今軍威已振,何攻之不克,豈少我哉”? 武漢各員皆贊同,認為“無所用援”。李續賓若無援軍,“亦不肯留軍示怯懦”,硬著頭皮冒險進犯三河。

    就在舒城失守同一天,陳玉成攻克六合,李世賢在江南佔領溧水,兵臨秣陵關,天京南北形勢鉅變,張國樑疲於奔命,德興阿無兵可恃,勝保在盱眙緊張恐懼。但李續賓的迅速進犯打亂了太平軍徹底打垮江南大營、解天京之圍的既定計劃。皖北“一日五方前來告急,那陳玉成無心再下,當即扯兵上救”,並奏請天王,調李秀成同往。陳玉成揮師西援,“直由巢縣而進”;李秀成督兵繼進。

    顯然,陳玉成計劃集中絕對優勢兵力,重點打擊孤軍深入的李續賓,以扭轉皖北危局,恢復基地,保證上游腹地的安全,使天京獲得穩定可恃的戰略後方。可是,太平軍主力援皖,天京南北兵力銳減,致使江南大營得以喘息整補,乘機反撲,引起戰局再度逆轉。

    李續賓不顧兵勇疲勞,瘋狂進向三河。陳玉成部下驍將吳定規鎮守三河要塞,距舒城50 裡,築大城1 座,堅壘9 座,“以為廬州捍蔽。”太平軍“憑固設險,負固有年”,城防體系嚴密堅實。陳玉成十分重視三河安危,“該處為水陸衝要,實扼廬州之總要。其屯聚米糧、軍火”,是廬州、天京的重要補給基地之一。

    11 月3 日,李續賓進抵三河,根據以往戰役經驗,仍持“攻城必先破壘”的戰役方針,擬派丁銳義,李存漢、彭祥瑞進犯河南大街及老鼠夾一帶營壘,黃勝日,楊得武、周寬世攻東北迎水庵、水晶庵營壘,李續燾攻西面儲家越營壘,自率金國琛、劉人和為預備隊接應。各營築壘進扎後,11月7日黎明,按上述方案進攻。吳定規督主力迎戰,以小隊突擊,湘軍分途進擊,兩軍大戰。之後,太平軍人壘,“憑牆死拒,炮如雨點”,殺傷敵軍。李續賓令兵勇“縱火焚燒,烈焰突起”。

    吳定規令城軍與白石山將士前往接應,9 壘太平軍迅撤入城,湘軍初戰獲勝,掃清三河城外據點,但傷亡竟達1000餘人,五分之一的戰鬥力損耗殆盡,軍勢已經大受摧折。吳定規雖失9壘,但重創敵軍,為三河大捷立下首功。於是,李續賓逼城紮營,不斷圍攻。

    吳定規知陳玉成援軍在途,且三河城堅易守,糧食軍資豐裕,有恃無恐,遂憑城堅守,多次擊退湘軍攻勢,繼續消耗敵人有生力量。湘軍連續攻堅,損兵折將,銳氣漸喪,只得在城外相持,李續賓已成強弩之末,當初的瘋狂氣焰大為低落。

    二、“三河大捷”的過程

    其時,陳玉成星夜兼程,“領軍由巢縣到白石山、金牛而進,包三河之後,斷李續賓之後路,塞舒城之不通三河李營之救。”吳如孝先受命回防廬州,也督師前往助戰。捻軍首領張樂行與吳如孝先受命回防廬州,也督師前往助戰。捻軍首領張樂行與吳如孝合軍馳援。太平軍“號稱十餘萬,連夜竄至三河三十里之金牛鎮、白石山一帶,連營數十里,包抄大軍後路。”李續賓如夢初醒,連次“飛催換防潯軍,並調留防陳德園之昌營,星夜赴潛山接應。又抽調防守桐城之元中,貞右等營,赴舒城接應”。但已緩不濟急,李續賓作繭白縛,現在他要受到太平軍的清算了。

    陳玉成步步逼近湘軍,不斷收束包圍圈,湘軍處境殊為孤危。

    李續賓進退兩難,只好困獸猶鬥,於11月14日夜佈署主力打援,令金國琛督帶,各營抽出六成兵勇進攻陳玉成大軍。是日,李秀成率續援軍抵達白石山,充任陳玉成的預備隊,太平軍聲勢更盛。15日五鼓,湘軍進向金牛鎮,剛行 15 裡,黎明時,抵達樊家渡,王家祠堂。陳玉成大軍迎至。湘軍兵寡力弱,又分兵前擊。陳玉成“以數支包抄,數支搦戰”。湘軍炮火猛烈,拚力衝擊。太平軍不支,湘軍衝至金牛營壘附近。“忽大霧迷漫,咫尺莫辨”。陳玉成乘霧率主力迅速由左路分數支抄截,出於湘軍所料。

    李秀成回憶說:

    “天當明,濛霧甚大,皆聞人聲,不知向處。那知陳玉成尚在李續賓之後,李將追趕陳將之上前,陳將在李將之後殺去。李將那時知道陳將由後殺來,覆軍回敵,已軍自亂,死去千餘清兵。”

    胡林翼奏稱戰況說:

    (陳玉成)由左路抄出數大股,直前衝突。時我軍之在左路者,後仁營先潰,義中、義左、義右等營,相繼而走。致中右兩路各營,均為賊抄襲,返戈衝殺,而前後皆賊。參將彭友勝 、遊擊胡廷槐、饒萬福等力戰陣亡。其餘員弁勇丁,傷亡過半,隊伍星散,歸路已為賊阻截矣。

    李續賓聞悉敗訊,親率營內守軍匆忙出隊接應,妄圖衝破重圍,救出拒援湘軍,“衝蕩數十次”。吳定規乘勢由三河城內殺出,直取湘營。李秀成“親引本部人馬向三河邊近而來”。李續賓破圍接應失敗,又見巢穴受敵,慌忙一面令湘軍守營,抵拒吳定規,自己督軍在“營前七八里交鋒”。李秀成軍至,“陳玉成見我兵生力一壯,破李續賓陣門,陣腳一動,大敗而逃,困李將於營中。”

    胡林翼奏報拒援湘軍的下落說:

    是時賊已逼近,而後仁營、義右營敗後颺去;護右凱左及親兵馬隊等營,被賊阻截,不能回營。義中、義左均無守志,此七營牆壘已被賊攻破。惟運同丁銳義衝入李續賓營盤,期與統將共命。其餘各營……僅留四成守壘,餘皆隨從李續賓苦戰。戰至二更,……李續燾、彭祥瑞率勇越壘衝出。於是,賊踞其壘,挖斷河堤,以絕我軍去路。

    可見,拒援軍潰不成軍,惟丁銳義逃至李續賓營內,7 營先被太平軍攻克。之後,李續燾棄乃兄遁走,其壘為太平軍進據,並“挖斷河堤”,李續賓眾逃親離,被大軍合圍。

    王闓運描繪末路“英雄”李續賓最後掙扎情形,具體生動,寫道:

    續賓自搏戰,不能進,還營,閉壘門。七壘已先陷,寇來如牆。續賓嘆日:“今敗矣!”令軍中日:“見月照地而走”。軍皆束載而待月出。續賓終恥於潰圍,謀復固守。軍已動,遂大奔。續賓馳督戰,軍不復成列,遂陷陣死。曾國華,何忠駿從之,皆死。

    這個雙手沾滿太平軍將士鮮血的劊子手終於認輸了,先欲突圍,又死要面子,復圖出擊,但湘軍已經不願賣命效死了,他們各自奔竄,亟尋生路,15 日深夜三更,李續賓、曾國華、何忠駿等形影相弔,即被太平軍擊斃。

    丁銳義率殘部潰回營壘掙扎,“以俟舒桐兩處援兵,期保全中軍”。但太平軍連次大勝,士氣止吐,必欲殲滅湘軍,為死難將士復仇。而且,“百倍於官軍,四面圍攻,炮石如雨,更番疊進,晝夜不息”。四更,太平軍攻克利右營,副將李存漢逃入中右營,繼續頑抗。

    17日夜,湘後、左仁兩營又被攻破。18日夜,丁銳義等在中右營掙扎,“鉛藥水米俱盡,援兵隔絕不前”。太平軍乘勢猛攻,丁銳義、孫守信等俱被陣斬,湘軍基本就殲。惟李存漢向東北突圍,“得脫免者僅十之二三。”11 月 15 日,湘軍副將謝永祜在舒城接獲警報,“率勇往援”。

    太平軍已經派隊於千人橋阻援,湘軍猝不及防,被太平軍圍困,“勇丁受傷過半”。謝永祜突廂而出。陳玉成一面拒援,一面分兵兩路:“一由杭鋪繞舒城,一由梅心驛竄桐城”,向湘軍腹地猛進、謝永祜離巢在千人橋被圍,太平軍乘虛攻克舒城。謝永祜匆忙由間道奔竄桐城。

    三河大捷是太平軍在皖北戰場取得的一次具有轉折意義的重大戰略勝利,對上游戰局產生了深刻影響。這次勝利迅速扭轉了皖北兩軍態勢,陳玉成、李秀成乘勝持續進攻,把湘軍逐回湖北,胡林翼籌措多時的東征計劃化為泡影。太平軍收復了淪陷的基地,重建鞏固的戰略後方,對未來攻破江南大營的戰役提供了人力物力基礎。

    三、太平軍取得“三河大捷”的後續影響

    三河大捷是一場出色的殲滅戰,陳玉成的戰役指揮藝術得到充分的發揮。首先,他儘可能地集中絕對優勢的兵力,晝夜兼程,對敵軍實施戰略包圍,切斷其退卻線。接著,抓緊時機對孤立之敵實施進攻,組織連續會戰,把湘軍一股股地消滅。最後,合圍全殲。

    這一殲滅戰已經作為典型的戰例而永垂太平天國戰爭史冊,陳玉成也因此深得舉國軍民推戴,洪秀全授於他指揮全軍的重大權力。

    三河大捷對湘軍的打擊異常沉重。李續賓部向稱湘軍精銳,久經征戰,一直是太平軍勁敵,一旦聚殲,使整個湘軍“元氣大傷”,雖然曾國藩“多方撫慰,而較之昔日之鋒銳,究為減色”。他聞此噩耗,“哀慟填膺,減食數日。”湘軍另一頭目胡林翼居喪在家,“發書大慟,仆地嘔血不能起,……良久始醒。”哀嘆“湘軍熠焉”,“一蹶不復再振”。連咸豐帝也“不覺隕涕”,哀傷這隻鷹犬的敗亡,追贈總督。 可見,李續賓敗亡在清廷朝野、湘軍營壘頓時引起一片悲觀與慌亂,反證三河大捷的沉重打擊力量。

    陳玉成決定連續進攻,不給湘軍以喘息之機,擴大三河會戰的勝利成果。舒城攻克後,桐城成了湘軍新巢。總兵趙克彰統帶6營湘軍、九江換防援軍及八旗馬隊,以為安慶,舒城後援,都駐紮桐城。謝水枯,李存漢等率殘部竄至,兵力有所增加,但士氣沮喪,軍心混亂,亟需整補喘息。陳玉成在三河會戰同一天,即分兵由梅心驛馳向桐城,牽制趙克彰。果然,趙克彰怯懦畏進,不敢東援李續賓。

    11月23日夜,太平軍結束三河會戰後,再次發動新的會戰,目的是殲滅桐城的趙克彰部。陳,李議定分兵進取,“陳玉成靠舒城而出大關,我(李秀成)由三河至廬江,到界河。”兩軍馳抵預定目標後,陳、李又在桐城呂亭驛會議,商定攻取桐城的戰役計劃。陳玉成督師正面進攻,“由山邊而進桐邑”;李秀成未曾與湘軍會戰,缺乏戰勝湘軍的戰術經驗,遂“由孔城而進桐城、鬥鋪”,迂迴敵人後路,切斷其退卻線。

    11月24日,太平軍進抵桐城,“漫山遍野,約七八萬人,”趙克彰留四成兵勇駐守城外各營,城內則由三河潰軍據守,自率六成兵力開西門迎戰。其時,三河慘敗,清軍“各有忌意,少有戰心”。陳玉成,李秀成親臨督戰,將士士氣更旺,奮勇殺敵。湘軍拚力相持,“自午至酉,鏖戰四時,彼此均多傷亡。”李存漢、趙友材等斃命,湘軍勢漸不支。副將“朱希廣先敗,退至長濠,該營牆壘被賊焚燬,各營守濠之勇,逐漸潰亂”。趙克彰慌忙逃回營壘,妄圖負固頑抗。

    陳玉成遣將士迂迴敵後,“沖人長濠,包裹營盤。”趙克彰魂飛魄散,不願重蹈李續賓前轍,急率城外各營湘軍突圍逃竄。陳玉成令將士分途截殺,副將李長林、彭祥瑞、劉人和等俱被追殺,“其時城中無營守護,惟三河之潰卒聚於城內”,聞悉城外各營潰散,立即開城四散逃命。太平軍由西門登陴,收復桐城。李秀成由鬥鋪殺來,分兵追擊,李續賓餘部連續被殲,戰鬥力完全喪失。

    陳玉成又贏得新的勝利,更加擴大了雙方力量對比的差距,為即將到來的戰略反攻掃清了軍事障礙。李秀成說:“自三河一戰,桐城一戰,安省之圍自解。”李續賓敗亡,東征清軍只剩下都興阿在安慶圍攻省城。

    安慶太平軍悉知大軍進援皖北,鬥志旺盛,“晝夜撲出”,進擾清軍,弄得都興阿“時時接仗”,兵勇疲頓,勉強竭力相持。楊載福調集舢板船“由樅陽繞進內湖,聯絡聲勢”。石鎮吉進扎東門外,“開挖長濠,漸次合圍。”韋志俊督援軍多次進攻樅陽義津橋,更增加都興阿攻堅的困難。清軍以騎兵、水師在樅陽一帶“輪流巡堵”,處於“防剿十分吃緊”的兩難狀態。

    11 月 16 日,都興阿獲悉三河會戰失利,急令樅陽騎兵飛速馳援。18 日探報,三河清軍就殲,桐城危急.改調騎兵往援。同時,檄湖北糧道唐訓方將赴援徐宿的湘軍“由英霍折回潛山,力援桐城”,候補道李續宜速往桐城收集潰兵,副都統舒保帶騎兵由武昌東援,以挽救皖北敗局。咸豐帝諭令勝保、德興阿分別在定遠、揚儀、六合加強攻勢,牽制陳玉成反攻。

    (正文完)

  • 10 # 文舀

    三河大捷是太平天國繼浦口再破江北大營後又一次重大勝利,他全殲湘軍精銳主力六千人,挫敗湘軍對安慶圍攻,湘軍主帥李續賓攻克九江後躊躇滿志,驕橫自大,孤軍深入安徽腹地,沿途太平軍紛紛撤退,到三河鎮遇到吳定規的頑強抵抗,陳玉成十萬人馬及時趕到,李秀成援軍跟進斷了李續賓後路,至此李續賓成了甕中之鱉,自縊而死,曾國藩之弟曾國華斃命,主力六千人除少數逃脫,全部葬身在三河鎮,湘鄉到處哀嚎,處處招魂,湘軍出師以來遭到嚴重挫敗,進取皖中計劃破產。

  • 11 # 當狗容易做人難

    1858年11月,湘軍第一悍將李續賓戰死於安徽三河鎮,湘軍精銳傷亡慘重,湘軍大佬胡林翼聞訊後吐血暈倒、曾國藩絕食數日。太平軍青年將領陳玉成、李秀成一戰成名,獲封王爵,挽回了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的頹勢,讓太平天國政權得以續命數年,史稱“三河大捷”。

    1856年天京事變,太平天國領導層公開決裂,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燕王秦日綱等在內的數萬人被殺,翼王石達開率軍出走,太平軍元氣大傷節節敗退,勢力範圍不斷縮小。可以說1858年的三河鎮之戰,是決定太平天國生死存亡的一戰,太平軍勝利還能繼承堅持,一旦敗了天京就會受到兩面夾擊。而太平軍能取得“三河大捷”一是陳玉成未雨綢繆、謀略得當;二是因為清軍內部矛盾,使得李續賓孤立無援。

    李續賓湘軍第一悍將,從軍以來屢次擊敗太平軍主力,獲封摯勇巴圖魯名號;1858年5月19日,李續賓攻克已經被太平軍佔據5年之久的軍事重鎮九江,聞名天下。1858年8月23日太平軍攻佔廬州城,清廷害怕太平軍再次進行進行北伐,因此急調李續賓收復廬州。李續賓率8000餘人從湖北出發,一個月內連克安徽太湖、潛山、桐城、舒城四縣,兵臨三河鎮下,看似李續賓氣勢如虹,但是已經埋下了敗亡的結局。

    李續賓打仗雖然是一把好手,但是不懂官場規矩、不會迎合上官,特別瞧不起能力平庸、依靠家族勢力成為高官的湖廣總督官文,遭到官文記恨。之前官文一直沒整治李續賓是因為中間有湘軍大佬、湖北巡撫胡林翼周旋;胡林翼是一個精通官場交際的能人,是湘軍中唯一能擺平各路滿族權貴的人物,官文對他言聽計從,但是就在李續賓急需援軍的關鍵時刻,胡林翼因為母親去世丁憂回家了。

    李續賓一共就帶了8000餘人進入安徽,攻城的損傷再加上分兵駐守,到三河鎮的時候身邊只剩6000人。李續賓當時就意識到危險,馬上向官文求援,但是胡林翼不在身邊周旋,官文新仇舊恨一起報,就是不派援軍,還對部下說“李將軍用兵如神,戰無不勝,用不到咱們幫忙。”而李續賓就在苦等待援中陷入了陳玉成的包圍中。

    而太平軍這邊統帥陳玉成雖然年輕,但是很早就認識到三河鎮的重要,早在1855年就讓部將藍成春在三河鎮修築防禦工事,依託河道修了9座磚石堡壘。而太平軍就是靠這些堡壘擋住了李續賓的攻勢,為陳玉成、李秀成回援爭取了時間。1858年11月7日,陳玉成大軍趕到三河鎮附近,一個星期後李秀成大軍截斷湘軍退路。李續賓陷入太平軍包圍,最終彈盡糧絕,全軍力戰而死。

    其實三河鎮之戰,李續賓並不是必輸無疑,因為湘軍和太平軍的戰損比是1比7,湘軍確實悍勇無雙。但是蟻多咬死象,湖廣總督官文的見死不救,使得李續賓6000人獨自大戰陳玉成、李秀成10萬大軍,這怎麼打?“三河大捷”湘軍精銳盡喪,就連曾國藩的親弟弟曾國華都戰死沙場,湘軍多年之功毀於一旦,推遲了太平天國滅亡的時間。

  • 12 # 雁小驢

    你想,李續賓在三河時兵力為六千人,而太平軍的兵力雖然沒有確切數字,卻多過敵人數倍。李續賓為了報答君王,孤軍深入敵人的重地,在眾寡懸殊的情況下力戰到了最後一刻。

    李續賓像

    最後,小編開始檢視一手資料,深入瞭解這次大戰。看罷,不禁掩卷嘆息:湘軍的失利與李續賓的人頭豬腦脫不開干係。儘管李續賓橫看不像人頭豬腦,豎看不像人頭豬腦。他從克武昌開始,一路克九江,肅清湖北全境的表現都不像人頭豬腦,但當李續賓背後的高人胡林翼丁憂離開,他開始獨當一面領軍作戰時就是人頭豬腦。小編曾經把他與石達開相提並論,但pk孤軍深入時的表現,他給石達開提鞋都不配。

    不過,在具體分析前,還是簡略講一下三河之戰前的背景好了。

    太平天國經歷了天京之變和石達開分裂出走後,元氣大傷。江南大營捲土重來,把天京再次包圍。不得已,李秀成請命出京,拉來各地方實力派齊聚樅陽開會,天國大佬們統一了思想,開始向清軍反攻。樅陽會議後,以陳玉成為首的太平軍取得了攻克廬州、二破江北大營等一系列戰果。

    與此同時,湘軍以李續賓為首的部隊也已攻破九江,肅清了湖北全境,下一步打算進入皖北作戰。李續賓的手下約有萬人。

    那麼,李續賓進入安徽北部是不是孤軍,即只有他一支部隊呢?

    自然不是!

    因為和李續賓一同進入安徽,同樣屬於湖北方面的軍隊還有都興阿部。說起都興阿,名氣不大,但此時都興阿手下有多龍鮑虎,也就是湘軍中赫赫有名的大將多隆阿和鮑超。都興阿部下約有六七千人。

    進入安徽後,李續賓與都興阿協同作戰,拿下了太湖。之後,他們兵分兩路,李續賓攻克潛山,都興阿奪取石牌。李續賓繼續向北,連下桐城和舒城。一路上,他把手下萬人的軍隊拆開,分別駐紮在四地,三河之戰前李續賓手下約有六千人。都興阿呢?則一路向東,來到了安慶城外。

    所以說,李續賓三河大戰時,安慶城外有湘軍都興阿部六七千人,名將鮑超和多隆阿。

    鮑超(左)和多隆阿(右)

    此外,因為太平軍已經沒有可以拿得出手的水師,所以長江江面都為清軍控制。湘軍水師楊載福部在三河之戰前曾經來到樅陽,平太平軍樅陽城外的五壘。

    除了這些作戰部隊外,湘軍將領餘際昌駐紮在霍山。

    以上,則是我盤點出來的,在三河之戰時與李續賓同屬於湘系的正規友軍。然而,還有一支非正規的湘系軍隊也在安徽活動。這是怎麼回事呢?

    所以,當聽到李續賓部失利的訊息後,官文迅速向三河派出了援軍。除了李續賓駐紮在太湖、潛山、桐城、舒城的後路湘軍外,還有霍山的餘際昌部、路過霍山的唐訓方部。此外,官文還從湖北黃岡調來了李續宜部4000人,配合舒保馬隊200人。

    一、李孟群部

    李孟群原本是安徽布政使,帶領手下兵勇萬人駐紮在廬州城外。陳玉成攻打廬州,李部萬人望風而潰。太平軍奪取廬州在三河之戰前的兩個月,所以此時李孟群屬於戴罪立功之身,他召集了自己的殘部正駐紮在六安。

    二、勝保部

    勝保部駐紮在定遠一帶,共有一萬多人。

    三、翁同書部

    三河之戰前,太平軍攻陷廬州,駐紮在廬州的清軍潰敗。當時,翁同書剛剛接任安徽巡撫,他在廬州附近召集了潰散的清軍共一萬四千人。三河之戰前,翁同書與勝保一同駐紮在定遠附近。

    四、李昭壽部

    李昭壽在三河之戰前率領部下四萬人歸降勝保,隨即裁撤兵勇,留下一萬七千名精銳駐紮在滁州。

    石達開在大渡河時,最近的一支友軍在將近1416裡外的遵義桐梓。李續賓在三河時,最近的一支友軍在50裡外的舒城。

    石達開孤軍在大渡河挺了一個月,李續賓孤軍在三河挺了15天。其實,從李續賓真正被太平軍大軍包圍,最多不過9天。甚至,從李續賓被圍到他個體死亡,最多不過7天。

    關於石達開的戰鬥力坊間有個流傳很廣的說法:即以天京之變為界,石達開前期之所以節節勝利,是背後有高人楊秀清的緣故。當楊秀清死去,石達開單飛,翼王身上就再也看不到以前的輝煌了。這種說法的真假姑且不論,但李續賓的背後有個高人胡林翼則是無疑的。

    石達開沒有了楊秀清,出走後堅持了六年才被清軍消滅在大渡河。胡林翼因為麻麻死去,不得不請假回家料理喪事。咱們從胡麻麻死掉開始計時,三個月,僅僅三個月,李續賓就作死在了三河。石達開再怎麼屢敗屢戰,人家可沒有剛單飛仨月就搞得自己全軍覆沒吧?

    大渡河後期,太平軍困窘到了極處,石達開的一些手下已經開始計劃把主帥抓住獻給清軍了。李續賓的手下很多被陳玉成俘虜,陳玉成想把這些人收歸己用,但李續賓的部下無一投降。所以說,李續賓帶的兵是勝過石達開帶的兵的,但他們跟了李續賓,真正是一將無能,累死千軍。

    李秀成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勝負之事難言,能勝能敗,乃是本領。若屢打勝仗而一敗遂不復振,非好手也。”

    這句話,簡直就是為李續賓量身定做的。李續賓在三河之戰前,從來沒有遭遇過大的失敗,當三河的局勢慢慢向不利於湘軍方向轉化時,他就沒有足夠的智慧採納合理的建議,因而昏招迭出。

    在清軍中,湘軍的防禦是一絕。李續賓到達三河後,足足花了四天時間修築工事。試想,他的援軍在安徽、湖北多的都像蝨子爬了,如果憑壘堅守,未必不能等來援軍,裡應外合取得最後的勝利。事實上,李續賓死後,在軍心大亂的情況下,他的餘部尚且憑藉堅壘守了兩天。

    然而,李續賓先是冒失的跑出去和太平軍交戰,失利後,他的心理防線全線崩潰,選擇了自殺身亡。作為一個大將,是要為身後幾千人的性命負責的,但他完全不考慮這些,而是一死了之,逃避自己的責任。

    看到這裡,有些人可能會說了,李續賓是戰死,不是自殺啊!

    的確,支援李續賓自殺的史料有之,支援李續賓戰死的史料亦有之。

    行文至此,我們再來看看大渡河畔的石達開。前面我說過,石達開的一些部下是打算把他抓住獻給清軍的。然而,石達開不會想:哎呀,反正我的手下也對不起我,我就不管他們,乾脆抽寶劍抹脖子得了。要不,被清軍俘虜,一刀刀凌遲,多疼啊!

    人家想的是:是我把這些人帶到這麼個鬼地方,是我鬧得這麼多人都戰死餓死,作為主帥,我要負責,要想法子保全部下。

    所以,石達開最後帶著兒子走進了清營,把自己交出去捨命全三軍。

    石達開像

    一個真正的名將,不但要能打勝仗,也要有面對敗仗時的堅韌神經,還要有百折不回反敗為勝的毅力,更要有徹底失敗後,保全部下的擔當。可惜,李續賓只會打勝仗,後面的一串他根本沒有

    然而,三河之戰後,湘軍喉舌開動了輿論機器,李續賓被包裝成了名將和英雄。

    清政府難道不知道李續賓是死於“傻子太多,長毛都不夠用”的嗎?我想,他們應該知道,但在當時,讓清政府最為頭疼的是清軍往往貪生怕死,不敢和太平軍正面交戰。清政府是太需要一個敢和敵人死磕的典型了。於是,李續賓作為一個抗擊太平軍的英雄形象被樹立了起來。

    然而,不能處理失敗的李續賓充其量只能算是個半截名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黃家駒對香港樂壇有哪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