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吐不快老師我要發言

    林則徐虎門銷煙是鴉片戰爭的導火索,根本的原因則是英國等西方列強要透過戰爭手段開啟清王朝閉關鎖國的大門、完成高附加值產品的傾銷和對低價原料的瘋狂掠奪。

    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從此中國進入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社會,百年沉淪由此開端,這是後人對鴉片戰爭的認識和總結。而當時的清王朝面臨著“煙不禁絕,國日貧,十餘年後,豈惟無可籌之餉,抑且無可用之兵”的境地,凡有識之士無不看到禁絕鴉片的必要性。作為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則徐抱著“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和“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的信念開赴廣州上任。

    據悉,林則徐的銷煙方法也是十分科學徹底的,並不是我們在影視劇中所看到的點火焚燒。用火焚燒鴉片,鴉片油滲入土中,有些人就將這些土挖去再熬煉成煙膏。林則徐的方法是,在海灘上挖幾個大池子,灌入海水,倒入鴉片浸泡,然後池中再倒入生石灰,生石灰遇水生熱、鴉片立毀,最後開啟池子將鴉片殘渣餘膏洩入茫茫大海、歸於無跡,不給敵人留有任何迴旋餘地。由此也可想見林則徐的禁菸決心。

    林則徐當然不是魯莽之徒,在禁菸的同時也做好了英華人報復的鬥爭準備,包括動員民眾、整頓水軍、採購大炮、加固炮臺、加強海防,並且擊退了英國入侵者對廣州的多次進攻。當然英華人進攻的重點是京畿重地,並且在天津大沽口成功登陸、取得了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勝利。

    鴉片戰爭的失敗,不能甩鍋到林則徐一人頭上,作為一個欽差大臣,林則徐沒有能力力挽狂瀾、拯救閉關鎖國、腐敗透頂、搖搖欲墜的大清王朝。站在歷史的角度,清王朝太虛弱了,以至於西方侵略者隨便在東方海岸上架幾門大炮就能霸佔這個國家。

  • 2 # 連生

    你也別擔什麼虎門銷煙!因為滿族目光非常短淺,它的利益在宗人府,以滿人利益綜旨的政權。看不到發展的悲哀的民族統治中華200多年的恥辱。現在怎麼看?毫無意義的統治,把央央大國推向深淵。我們差距是什麼?時間?也別提解放戰火!但仍記住日本侵略的嘴臉,我們有國軍的抗日將領,但更有八路軍的傳統。國軍仍有很多抗日將領,但是解放軍更是主導,解放中國目標。現在不否定抗日國軍將領。但更應知到,從抗日,到解放戰爭的八路軍將領。不管為什麼?他們都是有功勞的!願安息。

  • 3 # 使用者85296325123

    英華人的目的,除了向中國索要賠償款,以及香港外,還提出要中國開放通商口岸,允許中英兩國自由貿易,,以及中國對英國的關稅,必須由中國跟英國協商。從條約中我們看到英華人更看重中國的貿易,在貿易中賺取的利益,是他們的最終目的!

    英國過去是島國,他們的發家家史靠的就是海外擴張與貿易。華人口最多,這等同於一個龐大市場,中國過去一直閉關鎖國,跟國外貿易只通過廣州這一個港口,這遠遠不能滿足英華人的需要。在鴉片戰爭以前,鴉片已經侵染了國民,吸食鴉片的不僅有有錢人,平民,還有軍隊也染上鴉片惡習,禁菸是必要的,即便是沒有虎門銷煙這一事件,英華人也會用其他的藉口侵略中國

  • 4 # 秦右史

    先說結論:鴉片戰爭的發生是一個系統性原因,包括國內與國際因素,而非某一事件或單個要素。而且戰爭導火索、主要原因與根本原因也需要搞清楚。鴉片戰爭(First Opium War),國內史書通常稱作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方則稱其為第一次英中戰爭(First Anglo-Chinese War)或通商戰爭。戰爭從1840年6月開始到1842年8月結束,時間長達兩年零兩個月。

    鴉片戰爭涉及的戰線從廣州到天津長達一千八百多里,戰爭過程複雜,大體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840年6月到1841年5月,第二階段從1841年8月到1842年8月。鴉片戰爭爆發是英國以林則徐虎門銷煙為藉口和導火索,但根本原因卻並非如此。學術界關於此次鴉片戰爭的動因,眾說紛紜且成果豐碩。可以分為幾種型別。

    第一種是政治—外交本位說。有的人認為英國政治家銳意進取,是為了所謂外交平等和捍衛國家尊嚴而發動這次戰爭的。

    第二種文化形態說。他們鴉片戰爭起源於中西文化衝突等等原因。

    第三種經濟致因說。大多數中外學者均認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是與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相伴而生的。

    第四鍾是第三種的派生。這次戰爭主要是由經濟原因引起的,但其中又有兩種意見:一種認為這次戰爭完全是受英國保護其對華鴉片貿易利益所驅動,另一種認為這次戰爭與鴉片貿易無關,戰爭的起因是英國為了開啟中國市場,開拓對華自由貿易。

    我們要充分了解鴉片戰爭時期的國際背景。英國隨著技術變革,國內市場難以與生產力匹配,不斷擴大產品銷路的需要,驅使資產階級奔走於全球各地。它們的產品不僅供本國消費,而且運往各地銷售。18世紀60年代到19世紀中期,英國的工業革命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從物質上增強了資本主義的力量,隨著工業革命的擴充套件,資本主義各國大肆進行殖民侵略擴張,搶佔市場,形成資本主義的世界體系。

    19世紀40年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攜工業革命的雄風,蒸蒸日上。歐美列強為了擴大商品市場,爭奪原料產地,加緊了征服殖民地的活動,中國的周邊國家和鄰近地區,陸續成為它們的殖民地或勢力範圍。中國作為一個幅員遼闊的古老封建儒家奴化教育下的國家,自然成為殖民主義者侵略擴張選擇的最佳物件。

    英國完成工業革命後,需要一個廣大的市場作為貨品出口地,而中國剛好符合此條件,能成為英國廣大商品的傾銷地。由於中國出產的茶葉、絲綢、瓷器等奢侈品在歐洲市場十分受歡迎,英華人希望中國能開放貿易。但英國出口的羊毛、尼絨等工業製品在中國卻不受青睞,乾隆皇帝甚至認為中國什麼都不缺乏,沒必要與英國進行貿易,這使中英貿易為英國帶來龐大的貿易逆差(入超)。

    馬戈爾尼來華之後,乾隆給英國的回覆中說:

    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貨幣以通有無。特因天朝所產茶葉、瓷器、絲帛,為西洋各國及爾國必需之物,是以加恩體恤,在澳門開設洋行,俾得日用有資,並沾餘潤。今爾國使臣於定例之外,多有陳乞,大乖仰體天朝加惠遠人,撫育四夷之道。且天朝統馭萬國,一視同仁,即廣東貿易者,亦不僅爾英吉利一國,若俱紛紛效尤,以難行之事妄行幹瀆,豈能曲循所請?

    朝貢模式與英國遣使來華想要達到的自由貿易期待相差甚遠。不僅如此,貨幣本位的不同也加大了市場拓展的難度。英國在18世紀開始實行金本位貨幣政策,而清廷則以銀作為貨幣,由於與中國的所有貿易需以銀兩折算,令英國需要從歐洲大陸購入白銀作貿易用途,金銀一買一賣,令英華人利潤受損。重要的是,在稅率方面,中國對英國的入口貨需要抽百分之二十的高稅率,使英國大為不滿。

    因而,維護對華鴉片貿易利益的直接現實需要和為英國製成品開啟中國市場的強烈願望相結合,這是英國對華發動第一次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我們若只強調其中的一面而忽視或否認另一個方面,就無法對這次戰爭的動因作出全面充分、有說服力的科學解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撿了一隻要死的貓,但是治不起病,要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