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契茶書舍
-
2 # 星點小事
謝謝邀請,《世說新語》它是中國南朝時期《世說 新語 》又名《世語》 ,內容主要是記錄魏晉名士的逸聞軼事和玄言清談,也可以說這是一部記錄魏晉風流人物的故事集,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筆記小說”的代表作,是中國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420-581年)產生的一部主是由南朝劉宋宗室臨川王劉義慶(403-444年)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梁代劉峻作注。
《世說 新語 》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玄學“筆記小說”的代表作,為言談、軼事的筆記體短篇小說。從《世說 新語 》以及相關材料中魏晉士人的言行故事可以看到,魏晉時期談玄成為風尚,而玄學正是以道家老莊思想為根底的,道家的思想,對魏晉士人的 思維方式 和生活狀況,乃至整個社會風氣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
3 # 岡仁波齊的風
謝謝邀請。《世說新語》是劉宋時期,宗室臨川王劉義慶組織文人編寫的中國第一部筆記體文言志人小說。主要記錄魏晉名士的清談逸事,是瞭解魏晉名士生活方式,言行舉止的絕好資料。其中的的竹林七賢的故事令人玩味讚歎,他們或嗜酒如命,或特立獨行,或行為怪異,或文采風流,或談玄說佛,或隱居山林等等其個性張揚令人扼腕。劉玲騙妻,嵇康青白眼、顧影彈琴,阮步兵的為酒入伍等故事膾炙人口。
-
4 # 每天讀宋詞
《世說新語》,作者劉義慶,主要是記載東漢後期到晉宋間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筆記小說”的代表作,是中國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
《世說新語》記載人物多。上至帝王、將相,下到隱士、僧侶都有記載。透過其言談舉止描述人物性格,使之氣韻生動,躍然紙上。《世說新語》語言精煉含蓄。每一篇都是短小精悍,適合閒來翻閱,即使不連貫也不要緊,但是故事有特別有趣味。
明胡應麟說:“讀其語言,晉人面目氣韻,恍然生動,而簡約玄澹,真致不窮。”
《世說新語》善用各種文學技巧和修辭手法。
文人如何評價?敬胤:“《世說》苟欲愛奇而不詳事理。”劉知幾:“晉世雜書,諒非一族,若《語林》、《世說》、《幽明錄》、《搜神記》之徒,其所載或詼諧小辯,或神鬼怪物。其事非聖,揚雄所不觀;其言亂神,宣尼所不語。皇朝新撰晉史,多采以為書。夫以幹、鄧之所糞除,王、虞之所糠秕,持為逸史,用補前傳,此何異魏朝之撰《皇覽》,梁世之修《遍略》,務多為美,聚博為功,雖取說於小人,終見嗤於君子矣。”劉孝標:“《世說》虛也”,“疑《世說》穿鑿也。”魯迅曾:“記言則玄遠冷雋,記行則高簡瑰奇”。是“一部名士底(的)教科書”。
需要指出的是
很多人讀世說新語,喜歡把它當做魏晉歷史來研究,這一點是不對的。它帶有小說演義性質,有些故事只是文學的,但不是史實,這一點讀者朋友們需要注意。
為什麼這麼說?看一個大家熟悉的故事:七步成詩。
《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有史學家分析,這並非史實,但短短几句,故事卻是極其精彩。
另外,再附上世說新語兩個片段讀一讀。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讀來很是爽朗。
-
5 # 蘭闍藝文
《世說新語》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筆記小說"的代表作,是中國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由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又名《世說》。 其內容主要是記載東漢後期到晉宋間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說它是古代版、高雅版的《故事會》也沒錯。魏晉兩朝主要的人物,無論帝王、將相,或者隱士、僧侶,都包括在內。它對人物的描寫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學,有的重在心理,但都集中到一點,就是重在表現人物的特點,透過獨特的言談舉止寫出了獨特人物的獨特性格,使之氣韻生動、活靈活現、躍然紙上。
後人對《世說新語》有很高的評價。明胡應麟說:"讀其語言,晉人面目氣韻,恍然生動,而簡約玄澹,真致不窮。"《世說新語》語言也很精妙,不但衍生了很多成語,比如難兄難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一往情深、卿卿我我等,此外,《世說新語》善用對照、比喻、誇張、與描繪的文學技巧,不僅使它保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為全書增添了無限光彩。《世說新語》裡的人物事蹟、文學典故等也多為後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對後來的小說發展影響尤其大。
《世說新語》是研究魏晉風流的極好史料。縱觀全書,可以得到魏晉時期幾代士人的群像,透過這些人物形象,可以進而瞭解那個時代上層社會的風尚。從中可以看到道家思想對魏晉士人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狀況,乃至整個社會風氣的影響。
-
6 # 把書讀薄
《世說新語》是中國古代一部優秀的志人筆記小說,主要記述了東漢末年至南朝宋時二百多年間士族階層的言談風尚和趣聞軼事,涉及政治、經濟、文學、思想等,展現了當時上流社會的生活狀態和精神風貌。
《世說新語》現在被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識鑑、賞譽、品藻、規箴、捷悟、夙惠、豪爽等三十六篇,共有一千一百三十則。
每則都很短小,短的僅有十餘字,如“武元夏目裴、王曰:‘戎尚約,楷清通。’”“謝太傅雲:‘顧長康畫,有蒼生來所無。’”長的亦不過一二百字。
作者為南朝宋時的劉義慶,劉義慶曾任豫州刺史、荊州刺史,是宋武帝劉裕之弟劉道憐之子,被封為南郡公,後過繼給叔父臨川王劉道規,襲封臨川王,所以劉義慶被稱臨川王。《南史·劉道憐傳》中說:劉義慶“性簡素,寡嗜慾,愛好文義,文辭雖不多,然足為宗室之表”“招聚文學之士,近遠必至”。所以很多人認為,《世說新語》是跟《呂氏春秋》差不多,很可能是成於門客之手。魯迅就傾向此觀點,他說:“《宋書》言義慶才詞不多,而招聚文學之士,遠近必至,則諸書或成於眾手,亦未可知也。”
《世說新語》用三言兩語就能記述一件事,或刻畫一個人物,言簡而意豐,文省而深刻,文學性頗高。魯迅稱其“記言則玄遠冷峻,記行則高簡瑰奇”(《中國小說史略》)。
有人稱其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對此,我不大以為然。為何?它首先應為採擷之作,從《魏晉世語》、《語林》、《魏書》、《高士傳》等著作中採輯舊文,然後經過加工創作。本書裡有大量的對話,很多特別出彩的對話,可是,這些對話都是真的嗎?都是古人記錄下來的嗎?史學家沈剛伯說:“古代中西史家都有一弱點,就是在記述時都有想象的對話,但要把真正講過的話記下來是不可能的。替人造對話是中西相同的笑話。”
魯迅稱其為“一部名士底教科書” ,木心亦言:《世說新語》是中國知識分子最好的教科書。
書裡面的名士能飲酒、善清談、好隱逸,有不拘小節恣意任性的一面,亦有潔身自好堅守的一面。
阮氏家族的人都能喝酒,阮咸到族人那裡聚會,從不用通常使的杯子喝酒,而是用大甕盛酒,大家圍坐在一起,相對痛飲。當時來了很多豬,它們直接湊到酒甕旁喝,大家就這樣與豬一起喝酒。真是好有愛!
阮籍鄰居家的女人長得很美,在酒鋪裡賣酒。阮籍和王戎經常到女人那裡喝酒,阮籍喝醉後,就在女人的身邊睡著了。女人的丈夫開始還懷疑阮籍,就伺機觀察,結果發現阮籍始終沒有其他的企圖。色而不淫,境界高!
劉道真年輕時,常在湖裡捕魚,他喜歡嘯詠,聽到的人無不流連忘返。有一個老婦人,看他不是普通人,又非常喜歡聽他嘯詠,就殺了頭小豬送給他吃,劉道真把小豬吃光了,也沒有道謝。老婦人看他沒吃飽,就又殺了一頭小豬送給他吃,這次劉道真吃了一半,把剩下的一半還給了老婦人。後來劉道真做了吏部郎,老婦人的兒子是一個小令史,劉道真越級提拔了他。此人不知何故,就問他母親,母親告訴了他,於是他帶著牛肉和酒去拜見劉道真,劉道真說:“走吧!走吧!不用再來答謝我了。”自恃才高不言謝,後來又能知恩圖報,且不多貪多佔。
有所為,又有所不為!夠瀟灑,真風流!
當然,魏晉名士的放蕩不羈,有時代的原因:諸如社會動亂,人們縱慾享樂,明哲保身,崇尚老莊哲學等。
《世說新語》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和思想價值,對後世的筆記小說影響極大。
-
7 # 尚武菌
我是尚武先生,我來回答!
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先了解這本書。 《世說新語》是南朝宋時期的一部筆記體小說集,是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全書原八卷,傳到今天的有三卷,共一千多則故事,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門,記述自漢末到劉宋時名士貴族的遺聞軼事。每則故事文字長短不一,有的數行,有的三言兩語,由此可見,《世說新語》有著筆記小說“隨手而記”的特點。
《世說新語》的語言精煉含蓄,雋永傳神,是後來小品文的典範。唐代王方慶的《續世說新語》,宋代王讜(dǎng)的《唐語林》,明代馮夢龍的《古今譚概》等,都深受其影響。
《世說新語》中的《謝女詠雪》《子猷(yóu)訪戴》《割席分坐》《身無長物》等故事,成為後世詩文常用的典故;另有一些故事則成為戲劇家小說家創作的素材。還有許多被廣泛應用的成語也出自此書,例如難兄難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一往情深、卿卿我我等等。《世說新語》對後世有著十分深刻的影響,不僅模仿它的小說不斷出現,而且不少戲劇、小說也都取材於它。
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六朝小說內容為“搜奇記逸”,在表現上處於“粗陳梗概”的階段。所謂“搜奇記逸”,就是蒐集奇聞、記載逸事。《搜神記》屬於前者,《世說新語》則是後者的代表。沒有六朝小說,也不可能有唐代的傳奇,《世說新語》在中國小說史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8 # 津樂文化
《世說新語》是中國最早的文言志人小說集,也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筆記小說”的代表作。由南朝宋臨川王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其內容主要是記載東漢後期到晉宋間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
《世說新語》,本名《世說》,但因漢代編輯學家劉向曾經著有《世說》(原書亡佚),後人為將此書與劉向所著區別開來,稱之為《世說新書》,後又改稱《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原本有八卷,流傳至今的只有三卷。現行本依內容可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等三十六類,每類有若干則故事,全書共有120多則,每則文字長短不一,有的數行,有的三言兩語,由此可見筆記小說“隨手而記”的訴求及特性。 其內容主要是記載東漢後期到晉宋間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書中所載均屬歷史上實有的人物,但他們的言論或故事則有一部分出於傳聞,不盡符合史實。此書中相當多的篇幅雜採眾書而成。如《規箴》《賢媛》等篇所載個別西漢人物的故事,採自《史記》和《漢書》。其他部分也多采自於前人的記載。
-
9 # 漢大將軍鄴侯袁紹
《世說新語》又稱為“段子新語”,今天我們來看十則《世說新語》的小故事
汗不敢出原文:鍾毓、鍾會少有令譽。年十三,魏文帝聞之,語其父繇曰:“可令二子來。”於是敕見。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對曰:“戰戰惶惶,汗出如漿。”復問會:“卿何以不汗?”對曰:“戰戰慄慄,汗不敢出。”
譯文:鍾毓、鍾會在少年時期就有聲譽。十三歲時,魏文帝曹丕聽說這兩個孩子的聰慧,對他們的父親鍾繇說:“可以叫這兩個孩子來見我。”於是奉旨進見。鍾毓臉上冒有汗水,魏文帝問:“你為什麼出汗?”鍾毓:“由於恐懼發抖,汗水像水漿一樣流出。”文帝又問鍾會:“你為什麼不出汗?”鍾會:“由於恐懼發抖,汗水也不敢冒出。”
雪夜訪戴原文: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譯文:王子猷居住在山陰(今浙江紹興市),一次夜裡下大雪,從睡眠中醒來,開啟窗戶,命令僕人斟上酒。四處望去,一片潔白銀亮,於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誦著左思的《招隱詩》。忽然間想到了戴逵,當時戴逵遠在曹娥江上游的剡縣,即刻連夜乘小船前往。經過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門前卻又轉身返回。有人問他為何這樣,王子猷說:我本來是乘著興致前往,興致已盡,自然返回,為何一定要見戴逵呢?
王戎賣李原文:王戎有好李,賣之恐人得其種,恆鑽其核。
譯文:王戎有很多好吃的李子,賣掉怕別人得到種子,就在賣之前把種子的核都挖出來。
夫子家禽原文: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譯文:梁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中的小孩九歲了。孔君平去看望小孩的父親,父親不在家,就把孩子叫了出來。小孩擺出水果招待客人。水果中有楊梅。孔君平指著楊梅對小孩說:“這是你的家果吧。”小孩應聲回答:“我沒聽說孔雀是您的家禽呀。”張季鷹(張翰)闢齊王東曹掾,在洛,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蓴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裡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
鱸蓴之思原文:張季鷹闢齊王東曹掾,在洛,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蓴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裡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
譯文:張翰被徵召為齊王司馬冏的大司馬東曹掾。在洛陽任職的時候看到秋風吹起,思念起故鄉吳郡的菰菜、蓴羹、鱸魚膾,便說:“人生最難得的是能夠滿足自己的想法,怎麼能夠為了名位而跑到千里之外來當官呢?”於是棄官還鄉。
嵇康打鐵原文:鍾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識嵇康;鍾要於時賢俊之士,俱往尋康。康方大樹下鍛,向子期為佐鼓排。康揚槌不輟,傍若無人,移時不交一言。鍾起去,康曰:“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鍾曰:“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
譯文:鍾會(鍾士季)有精深的才思,先前不認識嵇康;鍾會邀請當時一些才德出眾人士一起去尋訪嵇康。碰上嵇康正在樹下打鐵,向子期打下手拉風箱。嵇康繼續揮動鐵槌,沒有停下,也不和鍾會說一句話。鍾會起身要走,嵇康問他:“聽到了什麼才來的?看到了什麼才走的?”鍾會說:“聽到了所聽到的才來,看到了所看到的才走。”
敏智元芳原文: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譯文:陳太丘(寔)和朋友相約外出,約定的時間是中午,可到了中午了,朋友還沒來,太丘就自己走了,太丘剛走朋友到了。太丘的兒子元方當時七歲,正在門外玩,客人問元方:“你父親在嗎?”元方回答:“等你不來,他已經走了。”朋友大怒道:“真不是人啊!和人約好出去,現在卻丟下我自己走了。”元方說:“你和我父親約在中午,到了中午你卻沒來,這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兒子罵他的父親,這就是不懂禮貌。”朋友很慚愧,下車來拉元方想表示親近,元方走進家門,不再理他。
高潔山濤原文:晉武帝每餉山濤恆少。謝太傅以問子弟,車騎答曰:“當由欲者不多,而使與者忘少。”
譯文:晉武帝每次賜給山濤的東西總是很少。謝安就這件事問子侄們,謝玄答道:“想必是因為接受的人想要的不再多,致使贈送給他的人也忘了所送的東西少了。”
藍田食蛋原文:王藍田性急。嘗食雞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舉以擲地。雞子於地圓轉未止,仍下地以屐齒蹍之,又不得,瞋甚,復於地取內口中,齧破即吐之。王右軍聞而大笑曰:“使安期有此性,猶當無一豪可論,況藍田邪?”
譯文:王藍田性子急。曾經吃雞蛋,用筷子扎雞蛋,沒有成功,十分生氣,把雞蛋扔地上。雞蛋在地上不停旋轉,他從席上下來用鞋齒踩,又沒有成功。憤怒至極,從地上拾取放入口中,把蛋咬破了就吐掉。王羲之聽說這件事後,大笑著說“即使安期(王藍田父親王承)有這個脾氣,也沒什麼值得可取的,何況是王藍田呢!”
望梅止渴原文: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 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譯文:魏武帝行軍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們都渴得厲害,於是他傳令道:" 前邊有一片梅子林,結了很多果子,酸甜可以解渴。" 士兵聽說後,嘴裡都流出了口水,利用這個辦法部隊趕到前方,找到了水源。
-
10 # 王小喵讀書
何晏七歲就聰慧過人,曹操特別喜歡他。因為何晏在宮廷長大,曹操就想收養他,讓他改姓曹。何晏也不敢明著拒絕,就在地下畫了畫了一個方框,然後自己站在裡面。別人問他,這是做什麼呀?何晏說,這是何家 的房子啊,我待在自己家,有什麼奇怪嗎?曹操聽說之後,就明白了,然後,派人把何晏送回家了。
這麼小,就這麼聰明,而且機變雄辯,巧妙地化解了自己的危機。這個故事出自《世說新語》。
最混亂的時代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混亂、最無序的時代,但戰爭與混亂卻造就了精神上的自由、開放和智慧。這種深刻的反差頗為奇異,魯迅稱之為"自覺時代",馮友蘭稱之為"風流自賞"的時代。
魏晉時期玄談成風,而玄學以老莊思想為根基,崇尚自由、無為、出世。可以說,魏晉南北朝時期,道家思想發揚光大,跟這股玄談之風不無關係。不僅如此,道家思想對魏晉士人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狀況,乃至整個社會風氣都產生了非常深刻的影響。
為什麼是老莊思想而不是其他學派?無他,現實混亂無序,大多數人都無能為力。不滿意現狀,又無法改變,老莊玄談就成了一方淨土。至少,他們在高談闊論的時候,可以開心一下。
最狂放的名士這些“名士” 的言談舉止,行為習性,至今看來都令人難以接受,莫說那個時代了。且看幾個小故事,見識一下這些“名士” 有多狂放,有多與眾不同。
東晉永修縣侯桓伊將軍擅長用兵之道,對音樂也極為著迷。他經常吹奏蔡邕的柯亭笛,曲子婉轉動聽,引人遐思。每次,當他聽到其他人清唱,總是一邊打拍子跟隨節奏,一邊不停嘆氣:“(這麼好聽)怎麼辦啊!”
宰相謝安誇他:“子野可謂一往有深情。” 這就是成語:一往情深的由來,頗有一種芥辣衝上腦門的凌亂與慌張:原來,一往情深與愛情無關呀?
庾(yǔ)子嵩讀《莊子》這本書時,看了沒多久,就把書一丟,說:他(莊子)跟我想的也差不多嘛,有啥好看的。看,文人也罷,名士也罷,都跟普通人一樣:愛吹牛。
鍾繇有兩個兒子鍾毓和鍾會,年少時就有點名氣。13歲的時候,連魏文帝曹丕都聽說了,對鍾繇:帶過來我看看吧?
結果,見到皇帝后,二人的反應卻截然不同:哥哥鍾毓,面對主宰自己命運的皇帝,滿頭大汗,戰戰兢兢不敢說話,皇帝問,只得老老實實回答:“戰戰惶惶,汗出如漿。” 答的很簡單,忠厚老實的性格躍然紙上。
弟弟鍾會,不卑不亢,沉著自然。連皇帝都忍不住好奇:“卿何以不汗?” 鍾會答:“戰戰慄慄,汗不敢出。” 意思是皇上您聖明,臣下敬服,見到你臣連汗水也不敢出。
這馬屁拍的,連老臣子聽了都敬佩。自古英雄出少年,信焉?
最奇怪的書《世說新語》是筆記體小說的代表作,更是巔峰之作。主要記錄魏晉南北朝時期名人的言談舉止,行為思想。書中內容,或長或短,皆為故事,且栩栩如生,十分有趣。
“世說新語 ” 的意思是:當時社會上流行的故事和思想,即魏晉南北朝名士們的言談趣事。簡單說,就是那個時代 瘋狂傳播的“八卦”或者 “段子”。喲,原來,咱們炎黃子孫熱愛八卦的基因早就有啊?
《世說新語》人物眾多,雖繁雜卻不混亂,寥寥數筆卻個性鮮明。無論帝王、將相,或者隱士、僧侶,都躍然紙上,令人印象深刻。無論是描寫容顏舉止,還是才學能力,都抓住了重點,將人物的獨特性格,描寫得氣韻生動、活靈活現。
最是令人讚歎的一點:《世說新語》的語言精煉含蓄,雋永傳神。後世說“魏晉風骨” ,就指的是這種洗練傳神的文章。
後世有許多傳世的成語,皆出自此書:像難兄難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一往情深、卿卿我我等。
此外,《世說新語》當中出現的各種文學技巧,至今仍然長盛不衰。不僅如此,歷朝歷代,都有人對《世說新語》的人物事蹟、文學典故等進行改編或者引用,尤其對後世小說影響極大。
-
11 # efsjpjb
《世說新語》是一本難得的好書。有點兒知識文化層次的人都應該好好讀一讀。認真讀一讀它是中國歷史以輕鬆幽默詼諧的方式寫成的一本書。
-
12 # 開心快樂8356556656037
《世說新語》實際上是一部由一群文人所編的段子集。並不是正史,但是對我們研究歷史有很大的用處。雖然有很多謬誤,比如鍾會,鍾毓戰戰兢兢的故事。以及曹操和楊修路過曹娥碑的故事,這些都有問題。但是這並不能因此否定《世說新語》的歷史價值,裴松之甚至在給《三國志》作注時,都引用了世說新語,可見世說新語並不是完全沒有價值。
-
13 # 穿插游擊隊
你喜歡聽八卦嗎?閒來無事聊點八卦,其實並不是什麼壞事,在無形之中你還能長點見識呢。你可別不信,古代人還專門把名人的八卦段子編成了一本書,就叫《世說新語》。裡面就講了很多趣事,比如說有的人遇到打劫不趕緊跑路,非要湊上去和強盜講道理;有的人太過樂於助人,別人不敢開口向他借東西,他就把東西給燒了。這都是些什麼“奇葩”呀!不過這些小趣聞背後都是大有深意的,我們一起來聽聽究竟是怎麼回事吧~
* * *
你好,今天我要給你推薦一本書,書名叫做《世說新語》。從書名上你可能看不出來,其實這本書可有意思了,它簡直就是一本古代名人的八卦段子集。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世說新語》是中國第一部志人筆記小說。志,是志向的志,在這裡是記錄、記載的意思。那志人筆記小說,就是把別人說的話做的事記下來,然後再“添油加醋”一番拿給別人看,就類似於咱們今天常看的八卦段子。所以才說它是一本八卦段子集。
不過你可別因為它是八卦段子集就小看了它。多虧了這本書,很多古代的人和事才能流傳至今。而且你所熟悉的很多成語,比如“難兄難弟”、“望梅止渴”、“一往情深”、“咄咄逼人”、“肅然起敬”等,也都是從這本書裡來的。
這些八卦段子的主人公也不是唱歌跳舞的明星,而是一群被稱作“士人”的人,就是士大夫計程車。士人說的是一群有知識、有社會地位,很多還做了大官的人,其中很有名計程車人就簡稱“名士”。
書的作者叫做劉義慶,他生活在魏晉南北朝裡一個叫南朝宋的時代,距離現在已經1500多年了。劉義慶寫《世說新語》的時候可能沒想到,這本書的寫法,竟然引來後世許多作家效仿。
如果你開啟一本書,發現裡邊的內容全是寫別人的小故事,分門別類,有長有短,還有改編加工。好了,這書十有八九就是效仿《世說新語》寫的。這樣寫出來的作品,也就叫“世說體”。
這個劉義慶不僅特別會講故事,開創了新的小說寫法,而且他講的故事還非常有個性,與眾不同。
比方說,書裡寫了一個叫荀巨伯的人,他竟然敢跟強盜講道理。怎麼回事兒呢?我給你講講。
荀巨伯與強盜講道理
這個叫荀巨伯的人去遠方探望生病的朋友,倆人剛見面,話還沒說幾句就聽見外面有人喊:“強盜來了!”朋友一聽強盜來了怕得要命,可自己又臥病在床跑不動,只能勸荀巨伯快跑。荀巨伯堅決不答應,他覺得把朋友丟下自己逃命實在是太無情無義了。所以他堅持要留下來陪著朋友,有難同當嘛。
強盜一進屋看見荀巨伯他們也嚇一跳,怎麼全城的人都跑了,這倆人還不跑呢?莫非是武林高手,特意留下來為民除害的?想到這裡,強盜揮著刀就跑上去大聲質問:“你倆怎麼還不跑呢?”。一般人要是碰到這種情況早就嚇得求饒了,但這位荀巨伯還偏不是一般人,他處亂不驚,認認真真跟強盜解釋了自己和朋友留下的原因。最後他還跟強盜說:“我願意替我朋友死,但請你放他一條生路。”
強盜一聽這話,立馬就被荀巨伯的勇氣和義氣打動了。他覺得自己不該欺負這樣有情有義的人,於是幡然悔悟,竟然帶著手下走了。全城百姓也因此得救,毫髮無損。
故事中的荀巨伯乾的事情就挺有個性,與眾不同的。放在今天,遇上打家劫舍的哪有不開溜的?就算來不及跑了也得先找個地方躲躲吧。可這荀巨伯不僅不躲,還跟強盜講道理。
而這強盜也挺逗,竟然在打劫的時候還有耐心聽別人講道理。聽完之後還不忘反思一下,覺得自己做的不對當場就悔改了。這樣的人在我們今天看來可是夠奇怪的,但在《世說新語》這本書裡,像這樣看起來奇奇怪怪的人和事還有很多。
比方說,你能想象一個人因為別人不敢跟自己借車,就把自己的車燒了的嗎?
阮裕焚車
這個人姓阮,叫阮裕,裕是富裕的裕。人如其名,他還真是個有錢人。阮裕有一輛非常好的車子,相當於我們現在的豪車、超跑。
你要是有這麼一輛豪車,別人跟你借,你願意借嗎?肯定不能說借就借吧,咱起碼要看借車的人是誰,借車幹什麼,車技怎麼樣,什麼時候能還。覺得沒問題才能借出去,對吧。
但這個阮裕可跟咱們不一樣,他呀,但凡有人跟他借車,只要開口就沒有借不到的,有求必應。
直到一天,有一個人的母親去世了,本來也想跟阮裕借車的,但這人一想,自己借車是去辦喪事呀,阮裕會不會覺得晦氣不願意把車借給自己呢?所以他就沒敢開口。
阮裕知道這件事情後心裡非常難過,他嘆息著說:“我有這麼好的車子,別人卻不敢跟我借,我要這豪車有什麼用呢!”於是一把火,把車燒了。
因為別人不敢跟自己借車就把車燒了,聽到這裡,你是不是又覺得奇怪了?沒幫上別人心裡有點遺憾是正常的,可犯得著把車燒了嗎?
在一般人看來,阮裕在樂於助人方面已經做得很好了,那麼貴重的東西別人只要開口就能借走,光這一點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再說了,別人不敢開口借是別人膽小,又不是他阮裕小氣。
可對阮裕來說,這是個很嚴重的事情。為什麼呢?因為他把樂於助人這種品質升級了,不但要做到有求必應,還要做到讓別人相信自己是個有求必應的人,可以沒有任何顧慮地向自己尋求幫助。如果別人不敢開口,那就說明他平時做得不夠好,還沒讓所有人都覺得他有求必應。
這樣一來,幫不上別人的車子就成了沒有用的車子。一把火燒掉,也是在鞭策自己以後要在幫助別人這件事上做得更好。
雖然在今天看來荀巨伯和阮裕這樣的人有點不按常理出牌,但是在作者劉義慶生活的魏晉南北朝時代,像他們這樣有知識,有修養,在道德方面對自己要求極其嚴格的人還有很多。
《世說新語》這本書就記錄了1200多個這樣的小故事,按照內容分成36大類。專門記錄人的品德的,劃分到“德行篇”;記錄經典句子和日常對話的,劃分到“言語篇”;記錄皇帝大臣那些跟政治有關的,劃分到“政事篇”,等等。
一本有趣有用的書
聽到這裡你明白我為啥推薦《世說新語》這本書了吧。寫歷史的書很多,但能把歷史寫的這麼生動有趣的書可就不多了。
我把書裡的上千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做了篩選,挑出一些有意思的、有特色的,以及經常出現在語文考卷上文言文閱讀題裡的故事,整理成十集節目講給你聽。帶著你一起分析這些可愛的古代士人們為啥會這麼古怪。
透過聽故事,還可以瞭解一些古代文學常識,對你今後學習歷史和語文也是很有幫助的。
故事原文:
1、荀巨伯探友(德行)
荀巨伯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
賊既至,謂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
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吾身代友人命。」
賊相謂曰:「吾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
遂班軍而還,郡並獲全。
2、 阮裕焚車(德行)
阮光祿在剡,曾有好車,借者無不皆給。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
阮後聞之,嘆曰:「吾有車,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車為?」遂焚之。
* * *
怎麼樣,今天講的兩個小故事是不是特別有意思?這些古代士人還真是又古怪又可愛,不僅學問那麼高,還特別講究道德修養,真讓人佩服。
-
14 # 唐不聞
通俗來講,《世說新語》是一部名人軼事精選、段子集合。
它記錄的是東漢末到魏晉南北朝期間名士、大家的言行。當然不止是正經的事情,也有戲謔、揶揄、嘲諷的故事。
比如嘲諷東晉權臣王敦的:說王敦剛和公主成親後,在公主家中上廁所,看到廁所裡用盒子裝著一些幹棗,於是拿起來就吃掉了,出來後又把侍女端著的水一飲而盡。侍女忍笑不已。後來才知道原來這幹棗是用來上廁所時塞住鼻子防止吸入臭味的,而水是用來洗手的。這個故事大約是嘲笑王敦是下等人不懂宮中規矩吧。
恰恰因為有這部分“俗”的故事,增添了《世說新語》的精彩程度,讓其不僅僅只是一部宣教口吻的乏味正能量雞湯。
這部書的出現,和當時流行品評人物不無關係,如東漢末年的“月旦評”,就常常對名士進行褒貶,曹操就被評價為“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後來魏國定下九品官人制,中正這個職務也要對各負責的區域的人物進行考評品級。既然要褒貶,自然需要以事例項子來考量,這也促進了名士、大家的言行故事在上層的流傳度。到劉宋時期,劉義慶則召集了大量文學之士,把這些故事集合成了《世說新語》。其中的故事都十分短小、易讀。
但是從上所述,也可以發現,這其中的故事只涉及名士和大家族,尤其是當時一等一的司馬氏、王氏、謝氏家族。所以魯迅說:這是一部名士的教科書。
回覆列表
《世說新語》,南朝宋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一本筆記小說,記載了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
《世說新語》所記人物時間約東漢後期至晉宋間,書中所體現出的魏晉風度,曾是一代又一代讀書人的理想人格,他們追求美、追求自由、深情純真、迴歸自然、放達不羈,個性灑脫。如果忽視《世說新語》,就忽視了傳統華人精神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
《世說新語》故事短小精悍,文字精煉上口,思想或清新揮灑,或沉鬱勃發,讀起來往往有會心之處。
《世說新語》是一本很不錯的書,建議閒來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