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唐哥說卡
-
2 # 易道天行健
遠有石勒,奴隸出身,近有朱重八乞丐出身!宋武帝劉裕祖上屬於劉邦家族,是劉邦弟弟劉姣後代,也算是漢皇室之後!
-
3 # 六道輪迴220010
五代十國的後周太祖郭威,郭威本姓常,父親早逝,母親改嫁,郭威隨繼父姓郭,三歲時母親和繼父因戰亂雙雙離世,寄居在姨媽家,姨媽家家境也貧寒,所以一直生活拮据。郭威脖頸上刺有飛雀,所以賤稱郭雀兒。
郭威十八歲從軍,因輔佐後漢高祖劉知遠有功,從樞密副使逐步升至宰相。後漢高祖劉知遠死後,其子劉承祐繼位,猜忌郭威,將其逼反,建立後周。郭威稱帝后,文治武功有所建樹。
只是可惜郭威只在位三年,因為無後將皇位傳給妻侄柴榮,是為後周世宗,舉世聞名的柴窯瓷器就是柴榮的傑作,柴窯瓷器燒製方法已遺失多年。柴榮和其姑父郭威一樣也很短命,年僅37歲病逝,在位僅五年。
-
4 # 婁山翠竹
縱觀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真正出身貧寒的皇帝,只有朱元璋!
至於史書記載,漢高祖劉邦是平民出身,起義前曾是現在江蘇省徐州市豐縣泗水亭長,似乎也是出身貧寒,但據家譜記載,劉邦祖父是魏國貴族,劉邦父親劉榮是大財主,家資百萬,到他父親時雖家道有所中落,但相對於真正貧民朱元璋來說,還是非常富有的。劉邦雖出身為地位低下的亭長,但他仗義疏財,起義時招兵買馬,且劉邦小時候讀了很多書。
關於劉邦出身並非真正平民,從他的婚姻關係中可看出來,劉邦的妻子呂雌,是貴族官僚出身,她父親呂公因躲仇遷居沛縣時,縣令都討好他。
在當時講究門當戶對的社會,真正平民怎麼可能娶到貴族高官之女呂雌為妻呢!
-
5 # 白樓a
鎮江出了唯一一個皇帝,叫劉裕。是南朝開國皇帝。
辛棄疾《京口北固亭懷古》中“人道是,寄奴曾住,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中的寄奴就是此人。在鎮江中山橋附近古運河邊有寄奴居紀念建築,鎮江南山有寄奴農耕時很多古蹟。
相傳蘇北鹽商馬娘在鎮江金山江面遇險,被和尚所救,遂傾其所有一人獨造金山寺,當時,江南地方人刁難。馬娘獨造金山寺的材料全來自於揚州等地。
就有了馬娘獨造金山寺,不用江南一寸土的典故。
馬娘來世做了金山寺主持,圓寂時吩咐弟子用麻繩捆綁屍體圍繞金山寺拖行,直至繩斷……
弟子不忍心師傅屍體被拖行,又不得違拗師訓,拖行時在牆角故意剮蹭麻繩,在拖行18圈時繩斷……
來世的劉裕在鎮江南山農耕,後來做了18年的南朝開國皇帝。
-
6 # 聾王異史
陳霸先,大家不熟悉,南北朝時的打魚娃,最終成為一朝天子,國家就用他的姓“陳”命名的,太霸氣了!一戰成名
陳霸先生活在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南北朝,各路王公貴族你爭我奪,爭搶地盤稱王稱帝。但陳霸先卻出身貧寒,小時候以打魚為生,喜歡練習武功強身健體。長大後在農村呆不住了,就跑到梁朝的都城南京打工,當了油庫的庫管。這小子運氣不錯,梁武帝侄子蕭映發現他武功不錯,就留在身邊。
公元540年,梁武帝的軍隊發生兵變,包圍了廣州城,蕭映被圍在城中。得知訊息,陳霸先帶領三千精兵飛奔到廣州,平滅了造反的兩員大將及其軍隊,成功救出蕭映。梁武帝聽說後大吃一驚,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夥子竟然如此威猛,傳旨提升他為直閣將軍,還封他新安子爵位,食邑三百戶。為了見識一下這個從未謀面的大將,梁武帝特意命畫師將其畫像送往南京。
“侯景”栽樹,“霸先”乘涼公元548年,東魏大將侯景投降梁武帝後,沒多長時間又起反心,將梁武帝圍困在臺城。當時梁武帝蕭衍已經是八十四歲了,結果被活活餓死,這就是歷史上的“侯景之亂”,數千羯人在侯景的帶領下橫行江南。得知國君梁武帝餓死臺城的訊息後,陳霸先敏銳意識到這是自己成就帝業的天賜良機,遂以討伐侯景的名義興兵北上。公元552年,揚州刺史陳霸先、江州刺史王僧辯二人率軍於蕪湖、姑熟兩地擊敗侯景,並在南京徹底消滅了侯景叛軍。
之後,陳霸先與王僧辯一同掌管朝政。王僧辯一心想和當時強大的北齊結交,但陳霸先和他意見不和,殺了王僧辯這個強硬對手,廢掉了以北齊文宣帝高洋為後臺的皇帝蕭淵明,立太子蕭方智為梁敬帝,自己執掌朝。
一千隻鴨子贏得一場戰爭公元556年六月,當時實力很強的北齊聽說陳霸先廢掉了他們支援的蕭淵明,很沒面子,就派大軍教訓一下陳霸先。
大兵壓境,南梁官兵有點慫,都知道北齊軍隊很強大,加之國中沒有戰備糧,士兵連頓飽飯也吃不上,士氣低下。在陳霸先一籌莫展之時,他的侄陳蒨雪中送炭,為大軍送來三千斛米、一千隻肥鴨。陳霸先見此欣喜若狂,立馬下令鹽水煮鴨,荷葉蒸飯。相傳,這就是南京名吃荷葉包飯、鹽水鴨的來歷。將士們吃飽喝足後,士氣大振,一舉擊敗了長途來犯,困頓不堪的北齊大軍。
稱帝急不可待陳霸先打敗強大的北齊後,名聲威震南朝,地位得到徹底鞏固。梁敬帝蕭方智為了表彰他的功勞,立他為陳王。此時的陳霸先已經不是往日的打魚娃,他的胃口已經膨脹到極點,在當了三天陳王后,陳霸先已經對覬覦已久的皇位急不可待,就強迫蕭方智將皇位禪位於他,然後改梁朝為陳朝,成為一代開國皇帝。
一個出身貧寒的打魚娃華麗轉身,成為一朝天子!
-
7 # 愛音樂愛生活919
朱元璋當然是最典型的草根逆襲的君王了。
其次最為人熟知的就是泗水亭長劉邦了,官職雖小,但也比經常吃不飽飯差點餓死的朱元璋要強的多了。
其他一些像劉秀,劉裕,劉備等這些人,要麼是有家庭背景,要麼也出生在一個富貴之家,都接受過良好的教育,不能說是草根吧!
-
8 # 明心清流
漢高祖劉邦,庭長出身,實際上是被強硬拉上的,不入流的小混混,好結交豪傑。
蜀漢昭烈帝劉備,編賣草鞋為生,藉著漢室宗親的名頭四處流奔,隆中一對終成霸業。還有一個姓劉的也是賣草鞋的開國皇帝,南朝宋武帝劉裕。
南朝陳霸先也是家境貧寒,窮苦出身。靠從軍從基層一步步做大做強成就帝業。
-
9 # janetill
真正的草根皇帝只有朱元璋,在創業前真的是一窮二白,劉邦之前還是亭長,還有一班兄弟支援。朱元璋只有一個湯和,還是朱元璋投靠的他。一個帝國的建立需要建立者有長期的家族文化積累,和名門大族的支援,否則就算建立了也不能長久,如曹魏。五代十國。但朱元璋是真的厲害,不僅自身實力強,識人的能力更強,再加上元朝殘暴統治成就了朱元璋。
回覆列表
我中華歷史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延續千年而不斷在世界歷史上獨此一家,找不到第二家分店。而在這千年的華夏曆史中,出現了很多大大小小的王朝。自秦始皇帝起,王朝的統治者就統稱為皇帝,當然,能開創一代王朝的人都是具有領袖精神的人,他們之中同樣不缺乏出身貧寒,透過自己的努力逆襲成功的傑出人物。
咱今天不說劉邦,劉裕,單說說有名的43天大順皇帝李自成。
李自成原名李洪基,李自成的名字據說是第一代闖王高迎祥為他改的姓名,從此以後這個很接地氣的姓名跟隨了他一生。
李自成出生於陝西榆林米脂李繼遷寨,世代租種地主土地生活,在寨子裡李家也是有名的窮家庭,李自成家族是西夏建立者李繼遷的後代,身上流淌著西夏民族的血液,因此少年時李自成變不喜歡務農,整天舞槍弄棒,橫行街裡。
不過,年少輕狂的日子雖然開心但並不長久,李自成的父親為兒子定了一門親事兒,娶了米脂縣城有名的美女韓金兒,因此欠了驢打滾的高利貸,最後不堪重負勞累而死。
沒有了父親的庇護,李自成身上的擔子陡然繁重起來,一邊養家餬口一邊償還高利貸,可能是忽略了美貌妻子。
妻子美若天仙又獨守空房惹得村裡的浮浪子弟整天徘徊門前,韓金兒耐不住寂寞紅杏出牆,李自成突然回家撞見了好事兒,怒而殺妻。
自古以來,縱然有天大的委屈殺人都是開脫不了的大罪,李自成亡命天涯。
幸好,當時的明朝內外交困,地方官府只是畫影圖形,哪會真的秉公辦理通緝李自成,因此李自成到了銀川后應聘驛卒,成了公務員。
這一年,崇禎皇帝上臺後深感軍餉的匱乏,決定改革驛站制度,裁撤了許多偏遠的地區的驛站,李自成供職的單位地處邊疆,首當其衝被裁撤,當然遣散費是一分沒有的,李自成失業了。
你說命運啊!
崇禎皇帝的這一英明決定直接導致若干年後他的皇帝職稱被李自成拿下,一同被拿下的還有性命。
失業後的李自成很自然的當了土匪,千年後的我們稱之為農民義軍,李自成造反生涯中的第一任領導綽號為“不沾泥”事實證明這綽號起的相當到位,每次和官軍接觸,不沾泥果然是一點泥都不沾,溜得非常快。
明末農民起義軍的特點就是打一槍換一地方,像蝗蟲一樣流動,在此過程中李自成和侄兒李過,鐵匠劉宗敏一起結識了高迎祥,劉宗敏等日後叱吒風雲的起義軍領袖,因此變得雄心勃發,立誓和明朝廷抗爭到底。
有了先賺一個億的小目標,李自成在農民起義軍中聲名鵲起,很快獨當一面,成為闖王高迎祥八隊中的一名隊長,號稱闖將。
當然,面對農民起義的愈演愈烈,明朝廷不會坐視不管,圍剿大軍開始不遺餘力的發動進攻,起義軍遭到前所未有的困境,闖王高迎祥被孫傳庭消滅於潼關,起義軍精銳消失殆盡。各大起義部隊紛紛投降朝廷,其中劉宗敏的部隊接受招安後駐紮在谷縣。
放眼望去,能擔起起義軍大旗的只有李自成和劉宗敏兩人了,兩人也確實有過一段蜜月期,兩人的隊伍共同襲取了明王朝的龍興之地鳳陽,天下為之震動,短暫合作一段時間後旋即分道揚鑣,各自為政。
隨後,李自成率領的起義隊伍經歷了幾次大起大落後終於迎來了高光時刻,崇禎十七年(大順永昌元年,1644年)一月,李自成在西安稱帝,定都西安,建國號“大順”, 改元“永昌”。封功臣以五等爵。同時,更定政權機構,改內閣為天佑殿,設大學士平章軍事;六政府添設尚書一人,侍郎一人;增置省級機構,設節度使。 同時東征明京師。
崇禎十七年(大順永昌元年,)1644年三月十七日半夜,守城太監曹化淳率先開啟外城西側的廣寧門,農民軍由此進入今復興門南郊一帶。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派在昌平投降的太監杜勳入城與崇禎帝秘密談判。據《小腆紀年附考》卷四載,李自成提出的條件為:“闖人馬強眾,議割西北一帶分國王並犒賞軍百萬,退守河南······闖既受封,願為朝廷內遏群寇,尤能以勁兵助剿遼藩。但不奉詔與覲耳。”雙方談判破裂。
三月十九日清晨,兵部尚書張縉彥主動開啟正陽門,迎劉宗敏所部軍,中午,李自成由太監王德化引導,從德勝門入,經承天門步入內殿。不久登基,稱大順朝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