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串串音樂
-
2 # 九九娛樂吖
在中國古代的唐代和宋代發展的比較完整,中華古韻,向有十大名曲一說。這十大古代名曲分別為《高山流水》、《廣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陽簫鼓》、《漁樵問答》、《胡笳十八拍》、《漢宮秋月》和《陽春白雪》。被善意無限誇大了的友誼——《高山流水》 早在公元前四世紀的春秋戰國時代,鄭華人列禦寇在《列子·湯問》中記載,“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刺客的高義,名士的絕響——《廣陵散》 《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是一首曲調較為激昂的古琴曲。根據劉東昇的《中國音樂史略》,《廣陵散》大約產生於東漢後期。據說,《廣陵散》這一曠世名曲,因聶政刺韓相而緣起,因嵇康受大辟刑而絕世。因而古曲《廣陵散》的背後,實際上包含了聶政和嵇康的兩個典故。 逸士胸懷鴻鵠之志——《平沙落雁》 據說《平沙落雁》是近三百年來流傳最廣的古琴曲,現存的琴譜就達五十餘種。與其他名曲不同,《平沙落雁》的背後,並無膾炙人口的掌故。 《平沙落雁》最早的版本載於明代崇禎七年(1634)刊印的《古音正宗》 桓伊橫笛做三弄——《梅花三弄》 梅花,志高潔,冰肌玉骨,凌寒留香,歷來是文人墨客詠歎的物件。《梅花三弄》是笛曲或簫曲,後被改編為琴曲。“三弄”是指同一段曲調反覆演奏三次。這種反覆的處理旨在喻梅花在寒風中次第綻放的英姿、不曲不屈的個性和節節向上的氣概。 《梅花三弄》的歷史典故是東晉大將桓伊為狂士王徽之演奏梅花《三調》的故事。《晉書·列傳五十一》和《世說新語·任誕第二十三》裡都曾記載了這段典故。 力拔山兮,虞姬奈何兮——《十面埋伏》琵琶大套武曲《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 《夕陽簫鼓》是一首琵琶名曲,又名《夕陽簫歌》,此外還有《潯陽琵琶》、《潯陽夜月》、《潯陽曲》 。《春江花月夜》本為樂府舊題,屬樂府清商曲,據說此曲為陳後主叔寶所創,在隋唐時較為流行 《漁樵問答》是一首古琴曲。存譜最早見於明代蕭鸞撰寫的《杏莊太音續譜》(1560年)。蕭鸞解題為:“古今興廢有若反掌,青山綠水則固無恙。千載得失是非,盡付漁樵一話而已。”近代《琴學初津》說此曲:“曲意深長,神情灑脫,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櫓聲之唉乃,隱隱現於指下,迨至問答之段,令人有山林之想。” 蔡琰,字文姬,陳留人。蔡琰之父蔡邕,為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和音樂家。蔡邕所著《琴操》一書,曾對《高山流水》、《廣陵散》等名曲在後世的廣為流傳貢獻甚巨。《後漢書·列女傳》稱蔡琰“博學而有才辯,又妙於音律”。在父親的薰陶下,蔡琰自幼愛好音樂,並有較深的造詣。《後漢書》李賢注引劉昭《幼童傳》中說,“邕夜鼓琴,弦絕。琰曰:第二絃。邕曰:偶得之耳。故斷一弦問之,琰曰:第四弦。並不差謬。” 做為通曉音律的天才,她給後人留下了《胡笳十八拍》琴歌,名列十大古曲。文學方面,她留下了《東都賦》、《胡笳十八拍》、《悲憤詩》等傑作 《漢宮秋月》本是一首琵琶曲,後改編為二胡曲 古琴十大名曲之一。相傳這是春秋時期晉國的樂師師曠或齊國的劉涓子所作。現存琴譜中的《陽春》和《白雪》是兩首器樂曲,《神奇秘譜》在解題中說:“《陽春》取萬物知春,和風淡蕩之意;《白雪》取凜然清潔,雪竹琳琅之音。”
-
3 # 音之鑑
其實古代音樂不管是伴奏的還是在臺上表演的,身份是很低的。
古代音樂也根據當時的帝王喜歡。
編鐘
春秋戰國到秦汗,宮廷音樂的主流!
樂器“竽”
類似於現在的笙,戰國時期齊宣王就喜歡眾人一起用竽演奏,“濫竽充數”這個成語就是那時候流傳下來的!
-
4 # 魏青衣
古代音樂有四大類別,分別是宮廷音樂、民間音樂、文人音樂、宗教音樂。其中宮廷音樂的地位最高,民間音樂傳唱度最高,文人音樂逼格最高,宗教音樂大多數為鞏固思想。
一、宮廷音樂宮廷音樂其實分為很多類別,但是按照是主要的功能來分,大體上可以分為雅樂和燕樂。
雅是統治者用於祭祀及朝會典禮等場合的音樂。為了顯示帝王至高無上的地位和尊嚴,宮廷雅樂的風格往往莊嚴肅穆,音律中正和平,歌詞典雅純正。
燕樂也稱“宴樂”或“樂”,是宮廷飲宴時供統治者欣賞、娛樂的音樂。這類音樂往往取材於民間音樂和外來音樂,比雅樂更具活力。在商周時期不怎麼受重視,一直隋唐時期,才逐漸的取代了雅樂。
宮廷音樂大概從商周時期就開始了,到了漢代、唐代是其發展的兩個巔峰,因為漢唐作為大一統而且又極為強盛的兩個王朝,其音樂也不斷地發展。但安史之亂後,唐朝開始衰退,宮廷音樂也隨之衰退了。
二、民間音樂民間音樂是中國傳統音樂中最悠久的一支,早在原始時期就存在了,根據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調查,中國擁有345個說唱品種、317個戲曲劇種、17636種民間舞蹈,以及不計其數的曲目。
民間音樂共有五大類,分別是民間歌曲、民間舞蹈音樂、說唱音樂、戲曲音樂、民間器樂。蘊含著山歌、小調、曲藝、戲曲、樂器演奏、小令、評彈、口技等無數種傳統藝術在裡面。
基本上我們現在還流行的相聲、評書、大鼓、京劇、古箏、竹笛等等與聲音有關的藝術,在古代全都是屬於民間音樂。也正是這些民間音樂的出現,大大的豐富了古代沒有手機沒有網路的生活。
三、文人音樂如果說民間音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比作下里巴人的話,那麼文人音樂一定就是陽春白雪了。文人音樂是有一定的文化修養的知識階層創作的音樂,具有強烈的個性色彩和較高的藝術水平。
文人音樂在先秦時代就已產生,孔子、莊子、屈原、宋玉都精於音律、善於撫琴。可是直到魏晉南北朝,文人音樂才真正開始成熟,湧現出了一大批著名的文人音樂家。
比如東漢後期的蔡文姬、三國時期竹林七賢中的嵇康、阮籍、阮咸等人,都是精通音律者。到了宋朝,很多的詞曲作者都是跟音樂有關聯的,比如李清照、柳永、秦觀、蘇軾、辛棄疾等人。
尤其是宋雜劇的出現,更是引起了人們對於詞曲音樂的熱愛,以致於到了元朝,文人每作一詞必譜曲,甚至先譜好了曲子再填詞,所以元朝的詞又叫曲。
四、宗教音樂宗教音樂是由宗教信仰者演奏,為了宜揚宗教而演奏的音樂。它與宗教緊密相連,具有神秘的性質,是最為特殊的一種音樂。我們身邊有一些有信仰的人,他們一般都會唱宗教音樂。
中國古代的宗教音樂分為兩個類別,是道教音樂和佛教音樂,道教音樂主要有鬼神、祭祀、法事這一方面,在早期還是有很多的,但最後有不少都發展成了戲曲,比如現在的儺戲,就是早期祭祀的音樂演變而來的。
而佛教音樂就比較多了,現在在網上搜一些佛歌,會發現到處都是,在古代和尚比道士多的多,因而佛教音樂也流傳的很廣泛,尤其是有很多朝代,都以佛教為信仰的宗教。
在明朝永樂年間,永樂皇帝派人蒐集整理宋元以來流行的佛教音樂,多達四百多首,這還是沒有網路傳播的情況下,他還將這些佛歌編成了《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名稱歌曲》一書。
-
5 # 夜狼文史工作室
中國歷史悠久,音樂發端很早。
1986年至1987年,在河南省舞陽縣賈湖,出土了“賈湖骨笛”20多支,大約距今7800年~9000年。笛孔有5、6、7、8之別,大多數骨笛仍為7孔。賈湖骨笛是中國目前出土的年代最早的樂器實物,由此改寫了中國音樂史。
因而,古代音樂可以追溯到9000年前,那個時期稱:遠古、夏、商時期,其中的音樂曲調沒有載體能夠儲存下來。透過口口相傳和文字追記儲存下來的最早的是一首歌謠,名字叫做《彈歌》,記載於《吳越春秋》之中。此歌謠雖然沒有曲調記載,但有歌詞記載。
原文:
斷竹,續竹;飛土,逐宍。白話文:
砍伐野竹,連線野竹;打出泥彈,追捕獵物。這一時期的音樂有:古歌,古樂舞,古樂器。古歌簡短,古舞質樸,古樂器分三類(打擊、吹奏、絃樂器)。
除“遠古音樂(即原始社會的音樂)”外,之後還有“夏、商、西周至春秋時期的音樂(即奴隸社會的音樂)”、“戰國、秦、漢的音樂(以下皆為封建社會的音樂)”、“三國、兩晉、南北朝至隋、唐的音樂”、“宋、元的音樂”、“明、清的音樂”。中國古代音樂共分六個階段。
現代音樂為七個音階,分別是Do、re、mi、fa、sol、la、si。
中國古代音樂已經也有了,就是即“宮”、“商”、“角”、“徵〔zhǐ止〕”、“羽”,並在這五音之上加變徵、變宮。
中國古代音樂流傳下來的,最為現代人熟悉是是“古典十大名曲”,它們是:
《高山流水》
《梅花三弄》
《夕陽簫鼓》
《漢宮秋月》
《陽春白雪》
《漁樵問答》
《胡笳十八拍》
《廣陵散》
《平沙落雁》
《十面埋伏》
這些是中國傳統音樂的精髓。
-
6 # 春曉樂器達人
中國古代音樂葛天氏之樂所唱的 8首歌中,開始兩首一為《載民》(意為始民),一為《玄鳥》(即燕,或說為鳳凰);前者含有祖先崇拜的意思,後者可能與圖騰崇拜有關。又如關於黃帝族有“黃帝氏以雲紀,故為雲師而云名”(《左傳·昭公十七年》)之說,可見黃帝族是以云為圖騰的部落。黃帝時的樂舞名為《雲門》,顓頊(傳說為黃帝之孫)時的樂舞名為《承雲》,顯然都和圖騰崇拜有關。至於朱襄氏之樂的“作為五絃瑟,以來陰氣”(《呂氏春秋》),伊耆氏之樂所唱歌詞“土反其宅,水歸其壑,昆蟲毋作,草木歸其澤”(《禮記·郊特牲》)之無異於咒語,據說一些原始時代的古樂如黃帝的《雲門》、帝堯的《咸池》(或說是黃帝時樂)、帝舜時的《韶》,在周代還作為宮廷雅樂的“六代之樂”在演出。這些古樂中最重要的算是《韶》
-
7 # 劉陽哥
中國古代“詩歌”是不分的,即文學和音樂是緊密相聯絡的。現存最早的漢語詩歌總集《詩經》中的詩篇當時都是配有曲調,為人民大眾口頭傳唱的。這個傳統一直延續下去,比如漢代的官方詩歌整合,就叫《漢樂府》,唐詩、宋詞當時也都能歌唱。甚至到了今天,也有流行音樂家為古詩譜曲演唱,如蘇軾描寫中秋佳節的《水調歌頭》還有李白的《靜夜思》。
中國古代對音樂家比較輕視,不像對待畫家,因為中國畫和書法聯絡緊密,畫家屬於文人士大夫階層,在宋朝時甚至可以“以畫考官”(其實也是因為宋徽宗個人對繪畫的極度愛好)。樂手地位較低,只是供貴族娛樂的“伶人”。唐朝時著名歌手李龜年也沒有什麼政治地位,現在的人知道他也是因為他常出現在唐詩中,受人讚揚。
中國古代的“士大夫”階層認為,一個有修養的人應該精通“琴棋書畫”,所謂的“琴”就是流傳至今的古琴。不過古琴只限於士大夫獨自欣賞,不能對公眾演出。古琴音量較小,也是唯一地位較高的樂器。
中國古代的音樂理論發展較慢,在“正史”中地位不高,沒有能留下更多的書面資料。但音樂和文學一樣,是古代知識分子階層的必修課,在古代華人的日常生活中無疑有著重要地位;民間則更是充滿了多彩的旋律。
-
8 # 梁少LS
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古代音樂?
中國歷史文化悠久,經歷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現代社會,那麼中國的古代音樂就是指1840年中國進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之前的音樂,都可以稱為古代音樂。
古代音樂有哪些?
按照發展時期來劃分有以下幾類:
1:上古時期音樂
上古時期包括夏商、春秋、戰國等,其中有著名的音樂家伯牙,其代表作《高山流水》《水仙操》等。
2:中古時期音樂
中古時期包括秦漢、三國、南北朝等。其中有著名的《廣陵散》等作品。
3:近古時期音樂
近古時期包括元、明、清等。其中有著名的啊炳,原名華彥鈞,他的代表做《二泉映月》尤為著名,至今都被認為廣為演奏。
-
9 # 大唐音悅匯
古代有四大類音樂,第一,宮廷音樂,比如雅樂、燕樂。第二民間音樂,比如民間舞蹈音樂,民間戲曲音樂,說唱音樂,民間器樂等等。第三,文人音樂,文人音樂在先秦時代就已經產生,古代一些文人都是精通音律者,比如李清照,蘇軾等。第四,宗教音樂,比如道教音樂,佛教音樂。
-
10 # 1宇宙大元帥1
高山流水(古琴曲)、廣陵散(古琴曲)、平沙落雁(古琴曲)、梅花三弄(古琴曲)、十面埋伏(琵琶曲)、夕陽簫鼓(琵琶曲)、漁樵問答(琴簫曲)、胡笳十八拍(古琴曲)、漢宮秋月(二胡曲)、陽春白雪(琵琶曲)這些名曲特好
-
11 # 王傻子和丁漂亮
1840年中國進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之前的音樂,通稱中國古代音樂。包括原始社會(約公元前21世紀以前)的音樂、奴隸社會(約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 475)的音樂和封建社會(公元前 475~公元1840)的音樂。分6段敘述,即:遠古的音樂(即原始社會的音樂);夏、商、西周至春秋時期的音樂(即奴隸社會的音樂);戰國、秦、漢的音樂(以下皆為封建社會的音樂);三國、兩晉、南北朝至隋、唐的音樂;宋、元的音樂;明、清的音樂。
古代音樂的理論基礎是五聲音階。即“宮”、“商”、“角”、“徵〔zhǐ止〕”、“羽”。現代為七個,分別是Do、re、mi、fa、sol、la、si。其實中國古代也有了,就是上面五音加上變徵、變宮
中國音樂有著悠久的歷史。由雲南元謀等地發現的古猿人化石可知,大約從 100萬年以前起,遠古的人類就已經在中國的土地上勞動、生息、繁衍。當最早的人類開始製造原始的工具和集體進行勞動的時候,原始的音樂便在他們的勞動節奏和勞動呼聲中萌發了幼芽。古代文獻中關於遠古音樂的傳說,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以某某氏為名的古樂,如朱襄氏之樂、陰康氏之樂、葛天氏之樂、伊耆氏之樂等;另一類是被尊為古代帝王的黃帝、顓頊、帝嚳、帝堯、帝舜和夏禹等時代的古樂。
相傳為堯、舜時代的“以麋置(冒)缶而鼓之……以致舞百獸”(《呂氏春秋》)和“擊石拊石,百獸率舞”(《尚書·益稷》),實際就是人們在土鼓、石磬之類原始樂器的伴奏下模仿獸類形態的舞蹈,它是原始人類狩獵生活的反映,人們也從它得到鼓舞的力量。葛天氏之樂是“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呂氏春秋》),即舞者拿著牛尾巴,邊舞邊唱。所唱的 8首歌中,有《遂草木》、《奮五穀》、《總禽獸之極》等,就表現了人們盼望農牧業獲得好收成的心願。陰康氏之樂是在洪水為患,水道壅塞,“民氣鬱閼而滯著,筋骨瑟縮不達”(《呂氏春秋》)的情況下用來作為“宣導”的一種樂舞。朱襄氏之樂則是在乾旱為災的時候用來招致“陰氣”的一種音樂。這些都是和原始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息息相關的。
中國古代宗教在音樂中也有所反映。如葛天氏之樂所唱的 8首歌中,開始兩首一為《載民》(意為始民),一為《玄鳥》(即燕,或說為鳳凰);前者含有祖先崇拜的意思,後者可能與圖騰崇拜有關。又如關於黃帝族有“黃帝氏以雲紀,故為雲師而云名”(《左傳·昭公十七年》)之說,可見黃帝族是以云為圖騰的部落。黃帝時的樂舞名為《雲門》,顓頊(傳說為黃帝之孫)時的樂舞名為《承雲》,顯然都和圖騰崇拜有關。至於朱襄氏之樂的“作為五絃瑟,以來陰氣”(《呂氏春秋》),伊耆氏之樂所唱歌詞“土反其宅,水歸其壑,昆蟲毋作,草木歸其澤”(《禮記·郊特牲》)之無異於咒語,據說一些原始時代的古樂如黃帝的《雲門》、帝堯的《咸池》(或說是黃帝時樂)、帝舜時的《韶》,在周代還作為宮廷雅樂的“六代之樂”在演出。這些古樂中最重要的算是《韶》,此外,用伊耆氏之樂的蜡祭,據說孔子和他的學生子貢曾見過(《禮記·雜記》)。
回覆列表
中國古代歌曲有哪些?中國古典歌曲70首大全指中國清代以前(1911年以前)的歌曲,包括琴歌、詞曲、散曲、套曲、牌子曲以及史詩歌曲等多種體裁和形式的聲樂作品。其中絕大部分是有文人參與了 創作或加工整理,一般都不註明曲作者的姓名。許多屬詞牌,利用現成曲調填詞而成的歌曲佔大多數。少數民族的史詩、長歌是靠世代口傳儲存至今;漢族古曲主要 從古代樂譜《魏氏樂譜》《納書楹曲譜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1333363373137》《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以及《白石道人歌曲》和古琴曲譜中發掘來的。現提供70首古代歌曲供研究參考:
(1)杏花天影 宋·白石道人歌曲(1202)(2)醉吟商小品 宋·白石道人歌曲(1202)(3)鬲溪梅令 宋·白石道人歌曲(1202)(4)黃鶯吟 宋·事林廣記(1269)(5)陽關三疊 明-浙音釋字琴譜(1491)(6)履霜操 明·謝琳太古遺音(1511)(7)湘江怨 明-風宣玄品(1539)(8)搗衣歌 明·風宣玄品(1539)(9)伯牙吊子期 明·西麓堂琴統(1549)(10)豆葉黃 明·樂律全書(1584一1606)(11)客至 明·重修真傳琴譜(1585)(12)清江引 明·重修真傳琴譜(1585)(13)漁歌調 明·重修真傳琴譜(1585)(14)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明·琴書大全(1590)(15)漁歌調 明·太古遺音(1609前)(16)胡笳十八拍 明·琴適(1611)(17)子夜吳歌 清·東皋琴譜(1676前)(18)春光好 清·東皋琴譜(1676前)(19)憶王孫 清·東皋琴譜(1676前)(20)浪淘沙 清·東皋琴譜(1676前)(21)鳳凰臺上憶吹簫 清·東皋琴譜(1676前)(22)長相思 清·東皋琴譜(1676前)(23)秋風辭 清·東皋琴譜(1676前)(24)竹枝詞 清·東皋琴譜(1676前)(25)久別離 清·東皋琴譜(1676前)(26)送隱者 清·東皋琴譜(1676前)(27)漁家傲 抄本(28)胡笳十八拍(選段)清·五知齋琴譜(1721)(29)滿江紅 清·治心齋琴學練要(1739)(30)一半兒 清·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1740)(31)甘草子 清·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1740)(32)陽關曲 清·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1740)(33)憶王孫 清·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1740)(34)念奴嬌 清·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1740)(36)番桂枝 清·太古傳宗(1749)(37)醉花陰 清·太古傳宗(1749)(38)梧桐樹 清-太古傳宗(1749)(39)關山月 清·魏氏樂譜(1768)(40)隴頭吟 清·魏氏樂譜(1768)(41)敦煌樂 清·魏氏樂譜(1768)(42)壽陽樂 清·魏氏樂譜(1768)(43)清平調 清·魏氏樂譜(1768)(44)陽關曲 清·魏氏樂譜(1768)(45)秋風辭 清·魏氏樂譜(1768)(46)青玉案 清·魏氏樂譜(1768)(47)水龍吟 清·魏氏樂譜(1768)(48)鳳凰臺 清·魏氏樂譜(1768)(49)桃葉歌 清·魏氏樂譜(1768)(50)秋風辭 清·槐陰書屋琴譜(1840)(51)花鼓 清·張鞠田琴譜(1844)(52)板橋道情(選段) 清·張鞠田琴譜(1844)(53)五瓣梅 清·張鞠田琴譜(1844)(54)劈破玉 清·張鞠田琴譜(1844)(55)四大景 抄本(56)水調歌頭 清·醉金詞譜(1848)(57)陽關三疊 清·希韶閣琴譜(1878)(35)刮地風 清·希韶閣琴譜(1878)(58)陽關三疊 清·琴學入門(1878)(59)鹿鳴操 清·琴學叢書(1910)(60)歸去來辭 清·琴學叢書(1910)(61)虞美人 抄本(62)平沙落雁 抄本(63)水調歌頭 抄本(64)漁樵問答 抄本(65)玉娥郎 聊齋俚曲(不詳)(66)耍孩兒 聊齋俚曲(不詳)(67)疊斷橋 聊齋俚曲(不詳)(68)山門六喜 吳畹卿傳譜(1847)(69)滿江紅 吳畹卿傳譜(1847)(70)山歌調 彈詞舊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