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魂向西
-
2 # 村妞闖世界
國外旅遊,也要看去哪裡,一些國家必須要給小費,而一些國家所謂的小費就完全是宰客。
小費是西方國家約定俗成的習慣,如果對服務滿意,客人給小費給予獎勵,如果服務人員沒有收到小費,也有可能意味著對他們的服務不滿意,當然也有不乏一些人摳門不願意給。
小費的給發有如下幾種:
第一種:賬單有小費欄,直接寫你想給的比例!
以美國為例,用晚餐結賬時會明確有小費一項,你只需填上你想給的金額就行了,所有費用一起結賬。當然如果你對服務員特別滿意,另外給他小費會讓他樂開花的。
第二種:直接給現金型別!
比如酒店的行李員,停車場的守門大叔,這就需要自備零錢了。一般給1-2美金就可以了。但關於停車場的小費,本人覺得特別吭,因為很多地方停車場收費不低,看門人什麼也不做,還要給小費。
第三類:留零錢當小費!
一般酒店的清潔工的小費直接留在枕頭上就可以了,當然了餐廳也可以把小費留在桌子上。
另外一些場所是不需要小費的,雖然他們會在收銀臺放著標有小費的盒子,但一般不需要給,比如快餐廳,像麥當勞這類點完餐需要自己取餐的,在超市商場賣場也不需要給小費的。
隨著小費文化的流行,很多東南亞國家也開始流行起來了,特別是他們看到華人,可能華人出去的越來越多,他們也感覺到華人比較容易講話不愛惹事,屬於人傻錢多的那種型別,於是他們會找各種理由索要小費,這種情況,直接毫不猶豫的拒絕就可以了。
-
3 # 大獅子和維尼愛旅遊
以前出國的時候,比如去某個合眾國,A開頭那個。一般都是餐費10%給小費,其他基本給個1刀,據聽說不能給鋼鏰,這樣好像是對服務員不尊重。一般給你的賬單裡邊,都會包含了小費,算好的,不需要你自己再算了。為了要消費,有一套標準的慰問過程,吃的好麼?怎麼樣?這種啥用沒有的問題,你還得說好,你要說不好,過來倆彪形大漢就為你為什麼。
然後前些年去的時候,發現那邊越來越噁心了,給你的選單上居然讓你選,是給25%,20%,15%,10%還是8%,看到這種選單,為了體現我作為一名客人的基本素質,果斷直接在8%打勾,一點不帶猶豫的,這就是我認為最優雅的方式,千萬不要磨磨唧唧,給8%是8%,他們不會在意的,一句你吃的怎麼樣能換8%的服務費已經相當牛逼了。
我給過最多的給了20%,給了一個高階牛排餐廳的服務員,為什麼,因為這個服務員除了跟我們說吃的好不好,在點餐以及倒酒等後續服務上非常到位,最主要的是,我看到他擦紅酒杯,每一個杯子都特別認真的對著光一點一點的擦水漬,這是對一個員工最大的肯定,理應獲得更高的小費。
-
4 # 阿湯vlog
所以,你可以直接在住店時把小費付給為你服務的人。
餐廳用餐:如果是去像麥當勞之類的快餐店,就是在櫃檯點完餐後自己到座位上去吃的這種情況不需支付小費。
一般的情況下,午餐要付 10-15% 的小費,晚餐要付 15-20% 的小費。
付小費的方式,可以將現金直接留在桌上,要注意不要全是硬幣,至少要有一張紙鈔。沒有零錢可以用信用卡付小費,即自已在帳單上籤上小費的數目及總和。在服務員給你的簽帳單上,在 Tip 那欄寫上你要付的小費數目,在Total 那欄寫上一共要付的總數就可以了。
-
5 # 令狐迦基
我在美國生活多年,我覺得給小費最尷尬的就是給少了。只要給多錢,尷尬的是拿小費的人。
給小費有很多情況。
一種是朋友集體付費。這種情況,往往就是大家說好給多少小費,然後賬單分開,每人自己的信用卡,或者現金來付。也有人單獨付小費的。比如6個人,吃了100元,小費大概20元。會有人說,小費他來。其他人反正不管三七二十一,付20就可以了。而他,可能為了讓場面好看一點,就給一個30,甚至50元的小費。
我通常一個人吃飯。小費一般給現金。因為小費給現金,很多時候服務員是可以馬上抽走的。如果是信用卡刷,那麼記賬後,月底一起發(至少我那的餐廳是這樣,其他地方的餐廳可能有其他習慣)。
如果是經常去的餐館,我沒有帶現金,那麼我會按照比例(不少餐廳為了方便,會給幾個檔次的小費數字),付錢。
如果是現金,我一般儘量湊滿5或者10,而且就直接夾在賬單上面。方便服務生看到。服務生大部分是學生,或者家境一般的。人同此心,儘量對他們好一點。比如3元的小費,我就直接放5元現鈔。8元的,就給10元。
付最多的一次,是一家米其林,3個人給了100。直接放了一百的現鈔。老先生非常開心,又是鞠躬,又是找紀念品........
我是支援小費文化的。給了小費,服務員直接受益,畢竟服務員,怎麼來說,都是家庭情況不是非常好的人員。
小費,是獻愛心的最好表現方式。
-
6 # 是誰改變了世界
去國外旅遊肯定會做攻略,會了解當地的風俗文化都有介紹是否是小費國家。如果是有為你服務就按當地的小費數量給就可以。有些國家的餐廳或服務場所都是直接扣除小費的。有的國家的服務場所如果收小費不合理也可以拒絕給的。每個國家的國情不一樣所以一定要做好攻略瞭解當地小費情況
回覆列表
去小費國家旅遊,給小費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我給過的小費從1美金到100美金不等,金額多少一般是根據當地的基本標準和對方給我提供的服務優質與否決定,我給小費時大方又自然,從沒有感覺尷尬,不管是給的一方還是被給的一方。
不過有一次帶老人去泰國旅遊時倒出現了好幾回小費尷尬事件。因老人家不理解為何收取小費,按摩付款時她板著臉問小費不是自願給的嗎?哪能明著要!店鋪解釋說小費都是給技師的,這也是他們月收入裡很重要的一部分。老人極不樂意,但是看見別人照給小費,她也只好拿出錢包裡最小面額的50泰銖付了小費。
後來老人長了記性,買東西店鋪找零的硬幣她都用一個小皮包裝了起來,每次給小費時她就把皮包裡的硬幣拿出來然後一個一個的給,若看到對方的臉色不好看,她就會回頭問我,這夠了嗎?他太貪了吧,都給了三四個硬幣了。我只能苦笑,泰國給小費一般從20泰銖起,而且習俗上也不能用硬幣當小費(聽說有不尊重的意思),尤其是這樣一個一個給,人家更會有一種討錢的感覺。
其實並不是我老家親戚人品不行或者為人小氣,如此行為只因她對小費的理解有誤和對泰國民情風俗缺乏基本的瞭解。
所以要避免小費尷尬,我覺得尊重他們的習俗是最最重要的一點,至於給小費的具體方式,我覺得只要是在尊重的前提下,你把小費放在付款夾裡給他和事後雙手奉上並沒有什麼區別。只要有了理解和態度,小費的給收都不會有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