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正常的聽力是進行語言學習的前提。聽力正常的嬰兒一般在10個月前出現標準喃語期,這是語言發育的重要階段性標誌。出生6個月之內的先天性極重度聾兒與正常兒的發聲無顯著性差異,其差別出現在6個月之後。 以下情形為寶寶聽力正常發育的狀況: 0~3個月:突然聲響有驚訝反射或睡眠中被驚醒。 4~6個月:對日常的各種聲音表示關注。 7~9個月:會尋找聲源。 10~11個月:伴隨音樂節奏舞動身子。 1歲左右:能聽懂簡單說話的意思。 如果能在嬰兒6個月內及時發現聽力障礙,可進行人工干預,如人工耳蝸助聽器、使用兒童助聽器等人工方式幫助其建立必要的語言刺激環境,則可使語言發育不受或少受損害。
10
回覆列表
  • 1 # 七秒記憶的孟筱魚

    1.在孩子睡著的時候,大人說話聲音大,會吵醒孩子,我媽媽在我侄子睡著的時候從不讓我們在屋裡待著我們太吵了。2.就是平常說話,說話聲音突然一大,孩子會尋找聲源或者被驚到。

  • 2 # 藥師易鵬飛

    醫院有專門的裝置做新生兒聽力篩查,結果為“透過”或“不透過”。“不透過”則表示不正常或需要再次進行篩選(排除假性未透過因素。)

    正常新生兒一般在出生後的3~7天進行初篩,在基層及農村地區,由於產婦產後住院時間較短,也有在產後24小時進行初篩;而高危新生兒在病情穩定後出院前進行初篩。(注:初箵未透過耳聲發射聽力篩查,並不一定說明孩子聽力有問題,還有可能是因為新生兒外耳道和中耳腔可能有羊水、胎脂、胎性殘積物滯留,它們對傳入的刺激聲和傳出的反應訊號造成衰減,導致耳聲發射能量減弱或消失,造成了聽力篩查“未透過”的假象。這種情況在剖宮產新生兒,以及產後不滿3天即進行初篩的新生兒中尤為多見。)未透過初篩者於產後1個月或42天左右進行復篩,復篩仍未透過者在3個月大時轉診至兒童聽力診斷中心進行診斷性檢查。

    生理學檢測方法有耳聲發射(OAE)和自動聽性腦幹反應(AABR),二者是目前國際公認的客觀、有效、快速、準確、無創性的新生兒聽力篩查方法,也是早期診斷新生兒聽力損傷的最有效方法。目前中國絕大多數機構採用耳聲發射儀進行聽力篩查。收費好像是80-160元不等,不算太貴,建議都要進行篩查,以便早期發現,儘早治療。

  • 3 # 梓俊成長記

    1、聽力篩查,當孩子出生之後醫生就會把孩子抱到外面都家長們看一看然後把孩子抱到房間裡做各種各樣的檢查其中一個檢查就是檢查孩子聽力是否正常這種會說用到專門的一切一般是醫生操作的。

    2、在寶寶耳邊放輕音樂也可以自己來判斷孩子的聽力是不是正常的,在寶寶的耳邊放一首輕音樂,因為畢竟孩子會非常好奇,所以就會到處尋找,到底是什麼東西發出聲音呢?仔細觀察孩子的眼神就會發現孩子的眼神,到處在亂看,甚至孩子的脖子扭向發出聲音的那一邊。

    3、平時多觀察寶寶在休息時,突然間有大聲音孩子是否有觸動? 有的時候 我們身邊人大聲說話會發現孩子本人的驚跳一下,這種是常見的反條件反射,就證明孩子的聽力是正常的。

    我們身邊人大聲說話會發現孩子本能的驚跳一下,這種是常見的條件反射,就證明孩子的聽力是正常的。

  • 4 # 俊傑同學

    一個剛出生的新生兒,不會表達,怎樣可以判定其聽力是否正常呢?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科學、客觀的技術方法,即應用先進的技術裝置進行新生兒聽力篩查,由專業人士透過對新生兒聽力測試結果的客觀判定,來及早確定其是否有聽力問題,透過此項技術,可以在孩子3個月內明確診斷聽損傷,並能及早干預、及早康復。

    若無此條件也可在孩子的生長髮育過程中,透過家長的細心觀察發現孩子的聽力是否正常。當然後一種方法不如客觀儀器測試科學準確,家長需要更多孩子語言發育的知識去判斷,且容易發現延遲,影響及時的康復治療。

    對於家長來說,一個剛出生的新生兒,他什麼時候可以聽到聲音並作出反應呢?從許多科學實驗中發現,人類在胎兒時期已經具有聽聲音的能力,因此,一個新生兒已經有了聽母親聲音的經驗,在他出生後就可以分辨出自己母親的言語聲。

    那麼多大的聲音孩子才能察覺到,我們怎樣才知道孩子的聽力是否正常呢?透過仔細觀察我們可以發現,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對不同強度的聲音會作出各種反應。

    正常聽力的新生兒到四個月的嬰兒,在吵鬧的環境中入睡後,會被較大的聲音(90dBSPL)吵醒,比如,大型運貨車從孩子周圍駛過的聲音、電鋸的聲音等。在安靜的環境中,稍大的談話聲(50dB~70dBSPL)可以喚醒嬰兒。對於突然出現的強聲,如較大的鞭炮聲,嬰兒會發出驚跳反射的動作,即身體四肢的瞬間抖動。

    嬰兒到3~4個月時,對言語聲非常感興趣。當他聽到周圍的談話聲(50dB~60dBSPL)即使說話人在他視野以外,已開始把眼球或頭轉向聲源方向,但還不會對聲音定位。

    5~6個月的嬰兒由於言語聲的刺激,開始進入牙牙學語的初期,可以反覆無意識地重複言語聲如“ pa.pa.pa。”“ma.ma.ma。”對各種聲音都感興趣,會轉頭主動尋找聲源。

    7~9個月的嬰兒已經可以很好地控制頭頸部活動。在安靜的環境中,當有人呼喚他時,會把頭轉向說話的人,也會直接去探尋發出聲音的物體。但當聲音來自他的上方或下方時,還不能直接把頭轉向上方或下方。孩子已會跟隨聲音發出咯咯笑聲或咕咕聲。

    9~13個月的嬰兒開始對自己的名字和其他感興趣的聲音作出反應,並開始有意識地模仿言語聲,學習簡單的言語,如“媽媽”。

    1~2歲的幼兒聽覺能力已經基本接近成人水平,言語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也進一步發展,能夠完成向他發出的各種簡單指令。已經學會十幾個詞的發音,一兩個簡單的句子。這都說明幼兒能準確地聽到言語聲,並聽懂語言。

    如果家長經過反覆細心的觀察,仍不能肯定自己孩子聽力是否正常,應及時到正規的醫院作進一步的檢查和確診。

  • 5 # 豆丁麻麻育兒說

    你好。判斷嬰幼兒聽力是否正常,有兩種方法。

    第一,去醫院做聽力篩查

    這種方法是可靠的、權威的。去正規醫院做聽力篩查,透過專業的裝置做全面的檢查,如果正常的話就會顯示聽力篩查透過。

    一般新生兒剛出生的72小時之內都會做一次聽力篩查。我家寶寶剛出生在省婦幼做的聽力篩查,顯示正常。

    寶寶三個月的時候需要去醫院進行聽力複查。必須要注意的是檢查需要在寶寶睡著的情況下進行,如果寶寶沒有睡著是沒辦法做的。

    三歲之類寶寶的聽力都在發育之中,因此每年都要常規做聽力檢查,確保寶寶的聽力發育是正常的,透過檢查如果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及時進行矯正。

    第二,家人平時多觀察

    除了隔一段時間需要去醫院做檢查外,家人平日裡要多觀察寶寶聽力發育情況。

    呼喚寶寶的聲音看有沒有反應。如果寶寶有反應說明聽力沒有問題,如果寶寶沒有反應也可能是注意力沒有集中,平時多訓練,再觀察寶寶的反應。

    用搖鈴吸引寶寶。如果寶寶能夠根據搖鈴的聲音做出反應,比如轉頭尋找這樣的動作,就可以判斷寶寶聽力正常。

    家人說話時寶寶眼神追隨。我家寶寶四個多月,平時家裡人一起說話時,當誰說話,寶寶的眼睛就會看向誰,顯示出了感興趣。這種表現也可以判斷寶寶的聽力是正常的。

    因此,要判斷嬰幼兒聽力是否正常,首先應該去醫院做權威的檢查,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多觀察。選擇搖鈴時一定要選擇聲音輕柔的,太響會對寶寶聽力造成傷害。

  • 6 # 兒科醫生王東記

    感謝邀請!這個問題北京天使兒童醫院兒科主任王東記來回答,期待您的關注

    兒童的聽力健康非常重要,如果在嬰幼兒期聽力出現問題,就會影響語言、智力及心理等多方面的發育。大部分寶寶在出生24小時以後對“聽刺激”就會產生反應,對大人說話聲音很敏感,大人在寶寶身邊經過的時候或者輕聲說話可以觀察寶寶是不是對大人聲音的變化有不同的反應。

    怎樣判斷寶寶聽力正常?

    新生兒在出生後48-72小時,會進行初次聽力篩查,如果當時檢查認為聽力正常,一般沒有問題。未透過初篩者42天左右,進行聽力複查;42天覆查未透過者,在3個月左右進行聽力診斷性檢查。聽力篩查主要包括兩種篩查方法:耳聲發射和聽覺腦幹誘發電位。

    也可以在寶寶的一側呼喚、說話、放適合嬰兒的音樂。在寶寶清醒的時候,聽到這樣的聲音可能會出現努力轉頭(即使轉不過來)、轉眼睛的表現。

    寶寶聽力障礙的早期表現

    1、3個月以內的時候對突如其來的巨大的聲音沒有絲毫反應

    2、3月齡—6月齡的時候對發出的聲音不會尋找聲源

    3、9月齡-12月齡不會跟著大人的指令去做

    4、12月齡-15月齡不會叫爸爸媽媽

    5、15月齡-18月齡對爸爸媽媽說的話無法理解

    6、18月齡-24月齡,仍然不能說出短一點的句子

    7、24月齡反應明顯遲鈍。對電話聲、門鈴聲沒有反應等

  • 7 # 陽光語言矯正師

    判斷新生兒的聽力是否正常,最保險的渠道,我覺得還是專業的聽力篩查比較靠譜。

    很多文章介紹過,判斷嬰兒的聽力是否正常,從嬰兒的開口說話時間,對外界聲音的反饋,與同齡嬰兒對比。

    這些日常觀察,雖然都有一定道理,但是也有弊端;

    1、嬰兒開口說話時間晚的原因,可能有很多,聽力障礙並不是唯一可能原因。比如語言環境的刺激不足,比如其他發音器官異常等。

    2、很多嬰兒開口說話的時間缺失比較晚,這可能是孩子本身發育的特殊性,經過一段時間後,會趨於正常水平。

    3、嬰兒對外界聲音的刺激反應,或對突然出現聲音的應激反應,也需要謹慎判斷,需要長期觀察,有環境對嬰兒的干擾因素,也有嬰兒本身情緒特徵,更有嬰兒本身興趣和喜好的特徵。 這些都可能會干擾父母對嬰兒的聽力觀察。

    4、最大的弊端是後知後覺,當你透過日常積累的觀察,終於發現孩子聽力不正常,這個時候,估計孩子可能已經1歲或1歲半了,是不是有些晚了呢?正常孩子4-5個月就需要一個聆聽期的發育,可能這個關鍵期就被錯過了。接下來是補償聽力和干預訓練,還會不斷耽誤時間和精力。

    所以,還是剛出生時,聽從醫護人員的建議,早做聽力篩查,相信科學和專業才是對孩子負責。

    聽力篩查:

    第一階段:一般在出生後七十二小時內,如果透過就沒問題。如果沒透過一般在出院前,再做一次複查。仍然沒透過,第42天時可以再次複查,不要嫌麻煩,復篩查一定要去,篩查日齡越大,新生兒聽力篩查的假陽性率越低,結果也更準確。

    第二階段:主要是特殊檢查,針對初篩、復篩都沒過,這時需要做聽性腦幹反應,一般是三個月後的情況,這個時候,可能會對家長有些建設性的撫養建議,父母一定要用心。

    第三階段:一般在六個月以內,六個月內做進一步檢查,如果聽力仍是受損,要考慮到耳鼻喉科進行干預,這個時候,估計孩子的聽障可能性就比較大,父母不要焦慮,聽從專業人士的建議,早為孩子打算,總之不要耽擱了語言發育,因為大齡聾兒的語言康復並非易事。

    最後補充,為啥聽力篩查更準確?

    其實回答到這裡有些畫蛇添足了,專業人士加上專業器械,總歸比靠目測來的靠譜吧?

    實際上,聽力篩查是對聽覺的生理檢測,檢查耳部器官各個小零件是否健全,功能是否完備,例如耳蝸是不是有先天性的損傷,鼓膜是不是有畸變,聽覺神經的傳輸和反饋是不是暢通。這些測試是不受聽覺神經中樞成熟度的影響的,比成熟後孩子才反饋出來的結果,要早的多。當然還有其他對聽力的檢測,過於繁冗不做介紹。

    最後重申聽力篩查的重要性

    對於新生兒來說,可篩查的異常中,聽力障礙的發病率最高(全國聽力障礙總體發生率也居高不下),達0.1%-0.3%,在特殊情況下(如其他異常引起的併發)的發生率高達2%~3%。

    新生兒時期的聽力障礙可直接影響聽覺神經系統的發育,語前聾兒童由於缺乏語言刺激,不能在8-11個月前進入學語期,在語言發育最重要和關鍵的2~3歲內不能建立正常的語言學習,可能導致語言和言語能力障礙,甚至聾啞,出現社會適應能力低下、注意力缺陷和學習困難等心理行為問題,最終對患兒自身、家庭和社會帶來巨大的負擔。

    對於新生兒的聽力問題,篩查很重要,但後期撫養中,注意幼兒的聽力訓練、聽力保護,養成健康用耳的習慣,更重要。

  • 8 # 海之聲lh

    嬰兒家人可以透過一些舉動來觀察孩子的聽力是否有問題:1個月以上的嬰兒聽到突然發出的較大聲音,會出現全身驚動、閉眼或睜眼,甚至哭鬧的現象,這說明嬰兒的聽力正常。如果嬰兒沒有上述反應,或在睡眠時遇到大的聲響仍然酣睡,說明聽覺可能有問題。3個月的正常嬰兒,睡眠時突然聽到音響,可緊閉眼睛,手指活動,大多數無全身驚動。不睡覺時,聽到音樂或哄逗聲,可出現高興的表情。如果毫無反應,可能是聽覺不靈。6個月的小兒能分辨父母的聲音,可讓母親在小兒背後大聲叫喊,或在小兒背後發出聲響,然後觀察小兒的面部表情,是否左顧右盼進行尋找。如果沒有反應,可能聽力不佳。8~9個月的小兒,能主動發出聲音,聽到訓斥聲會哭鬧,聽到說“再見”會招手。如果對聲音沒有反應,可能是聽力不好。1 0個月的小兒已經會叫“爸爸”、“媽媽”或說簡單的詞語,以後漸漸學會說話。如果10個月以後,仍不會說幾個詞語,可能是由於某種原因說話晚,或聽力不好,應該去醫院檢查。觀察小兒的舉止行動,以及對外界的興趣。正常小兒對有聲響的玩具十分感興趣,表示驚奇或高興,聽覺不靈的小兒沒有明顯反應。另外先天耳聾的小兒沒有正常小兒活潑機靈,不能咿呀學語,常用眼睛觀察成人的口唇動作、面部表情或手勢等,來理解成人的意思。

  • 9 # 一月愛八月

    我身邊有個媽媽的孩子,出生時檢查聽力都是正常的,一直到寶寶一歲後,才知道寶寶的聽力有問題,寶寶根本聽不見聲音。

    這個孩子一直是由奶奶帶大,媽媽上班,媽媽認為是寶寶半歲時發燒,燒壞器官導致寶寶耳朵聽不見聲音。因為半歲之前媽媽帶寶寶,都能感覺到寶寶可以聽到聲音的。

    後面把孩子帶到醫院檢查,醫生也不能明確到底是先天的耳聾還是後天造成的。

    正常情況下,寶寶出生72小時內,就會做聽力篩查,如果篩查合格就不會再做檢查。如果不合格後期還會做篩查

    就像上面的寶寶一樣,只做了一次聽力篩查,結果合格,但是也不一定準確。

    我們媽媽帶自己的寶寶,都會知道寶寶聽力是否正常。

    第一,寶寶三個月左右就可以和家長互動了,這時你逗孩子,他會笑甚至和你互動。透過這樣的觀察,我們很容易就知道寶寶聽力是否正常。

    第二,寶寶在八九個月的時候,已經會咿咿呀呀說話了,家長更容易的觀察寶寶是否正常。

    第三,寶寶在一歲左右,已經會叫爸爸媽媽了。當然不是所有的寶寶都會叫爸爸媽媽,有的寶寶會稍微晚些,這都是正常的。

    寶寶的語言能力,家長可以訓練的。

    第一,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家長不善言語的,寶寶說話晚,特別是爺爺奶奶帶的孩子,說話會比爸爸媽媽帶的孩子晚(舉例只是說大多數情況,不排除少量特殊)。寶寶說話快慢,可以透過平時的訓練提高的。

    第二,平時帶寶寶過程中一定要和寶寶多溝通,可以教寶寶一些兒歌,放一些音樂給寶寶聽。

    第三,多帶寶寶外出玩耍,帶寶寶外出玩耍很重要。寶寶在外面接觸新鮮事物,可以刺激寶寶大腦發育,可以增加寶寶語言表達能力。

    總結:

    判斷嬰兒的聽力是否正常,全靠大人平時細心觀察,多和寶寶交流,祝願寶寶健康快樂成長。

  • 10 # 南京ZSDL

    醫院有專門的裝置做新生兒聽力篩查,結果為“透過”或“不透過”。“不透過”則表示不正常或需要再次進行篩選(排除假性未透過因素。)

    正常新生兒一般在出生後的3~7天進行初篩,在基層及農村地區,由於產婦產後住院時間較短,也有在產後24小時進行初篩;而高危新生兒在病情穩定後出院前進行初篩。(注:初箵未透過耳聲發射聽力篩查,並不一定說明孩子聽力有問題,還有可能是因為新生兒外耳道和中耳腔可能有羊水、胎脂、胎性殘積物滯留,它們對傳入的刺激聲和傳出的反應訊號造成衰減,導致耳聲發射能量減弱或消失,造成了聽力篩查“未透過”的假象。這種情況在剖宮產新生兒,以及產後不滿3天即進行初篩的新生兒中尤為多見。)未透過初篩者於產後1個月或42天左右進行復篩,復篩仍未透過者在3個月大時轉診至兒童聽力診斷中心進行診斷性檢查。

    生理學檢測方法有耳聲發射(OAE)和自動聽性腦幹反應(AABR),二者是目前國際公認的客觀、有效、快速、準確、無創性的新生兒聽力篩查方法,也是早期診斷新生兒聽力損傷的最有效方法。目前中國絕大多數機構採用耳聲發射儀進行聽力篩查。收費好像是80-160元不等,不算太貴,建議都要進行篩查,以便早期發現,儘早治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鏽鋼怎麼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