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8
回覆列表
  • 1 # 阿杜談古論今

    這個問題真的太籠統我總結了一下中國歷史上的比較大的政權割據分立時代

    1 春秋戰國。

    2 東漢末年包括最後的三國時代。

    3 五胡十六國時期。

    4 北魏同南朝的宋、齊、梁並存時期。

    5 五代十國。

    6 兩宋時期的宋同西夏、遼、金、吐蕃、蒙古、西遼等政權並存的時代。

  • 2 # 劍風撩歷史

    在歷史上有哪些地方割據政權?劍風為大家作答!

    按歷史紀年順序來說

    漢末三國割據

    曹魏

    漢末,天下大亂,群雄逐鹿,曹操控制了東漢朝廷,為曹操的建魏奠定了基礎。因受封魏公,所所在封地為魏郡,因此國號為“魏”。延康元年,曹丕正式廢掉漢獻帝,魏朝取代漢朝,因曹氏建魏,又有曹魏之稱。曹魏定都洛陽,至鹹熙二年(公元265年),司馬炎篡魏,改國號為晉,曹魏滅亡。

    蜀漢

    漢末,劉備在混戰中收復赤壁之戰後丟失的荊州各地,後進取西川、攻下漢中。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蜀漢王朝疆域所及,今四川大部分,部分雲貴,緬甸地區。陝,甘,廣西部分地區,以及越南西北部。263年為魏所滅。共歷二帝,四十三餘年。

    東吳政權

    公元222年,孫權在當時中國東南部建立政權,國號為“吳”,史稱“孫吳”或“東吳”。公元280年,東吳被西晉所滅,共歷四帝,52餘年。

    東吳與曹魏、蜀漢在漢末的中國呈鼎立之勢(漢朝當時名義上還存在),故史稱三國鼎立或三國割據。

    南北朝並立或割據

    北朝

    北朝,指中國南北朝時期存在於北方由當地少數民族建立的五個政權的總稱。

    南朝

    相對於北朝,在南方有劉宋、南齊、南梁、南陳,四個由漢族建立的政權。

    南北兩方雖各有政權更迭,但長時期處於對峙形勢,故史稱為南北朝並立或割據。

    五代十國

    十國

    唐末、由於時局動亂,中原地區之外存在過諸多割據政權,其中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北漢、武平等十餘個割據政權,被稱為十國。

    五代

    公元907年,唐朝滅亡,朱溫建立後梁, 以及取代後梁的後唐,後晉,後漢,後周,被稱為五代。

    史學家將唐滅以後,宋朝建立之前這段混亂而分裂的時代,統稱為五代十國。

    南宋政權傳統上不屬於割據政權,但是南宋又不屬於大一統的政權,史學家們給了他一個特殊的名份:南宋偏安政權。

    宋朝以後再無地方割據。

  • 3 # 慕容煜

    《三國演義》開篇就提到,“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週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

    中國古代歷史,從來都是治亂更替,統一與分裂輪迴,就這樣跌跌撞撞的向前進著。每當中原衰落,四方割據勢力便會風起,在中國古代的地理格局之中,有能力挑戰中央帝國權力的,無非四大地域。

    曰:關中,河北,江南,與四川。

    古人常說,關河形勝,山川都會,乃用武之國也。

    當中原紛亂,那些既有山地險要可以憑恃,又有江河水道可以流通的地方,往往會形成戰略要地。而如果這些地方又有足夠的戰略空間與經濟條件,可以支撐起一個龐大的政治、軍事集團,那麼佔據了這些地方,就可以作為根據地,從容的經營積累,為以後進取奪取天下打下夯實的基礎!

    關中,河北,江南,與四川,正是可以爭奪天下的戰略地盤。

    其中,以關中為基礎,統一中原的最為典型,朝代也最多,比如秦,西漢,隋朝及唐朝。

    漢光武帝劉秀,則是以河北為根基,攻取河南,佔領洛陽,然後遣將平定四方。元清等少數民族政權,雖起自塞外,但在奪取天下的過程中,也是以河北作為基本牌。

    明太祖朱元璋,雄踞江南,開創了由南向北統一中原的先例。朱元璋經營江南,溯江而上,奪取荊襄上游,北上奪取山東及河南,而後驅逐蒙元,建立了大明王朝。

    可唯獨四川地區,山川險要,民殷國富,天府之國,為何四川的割據政權從來都沒有統一天下呢?

    老祖宗告訴我們: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時不可測,地利之便,的確可以佔大便宜,然而地利,卻不如人和。

    古人云:少不入川,老不出關。及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平蜀未平。

    北面東面,關塞一守,別人就進不來,由此便容易滋生消極情緒,安逸貫了,便不圖進取了,此其一。

    其二,四川的地理特性,也決定了其四川割據政權的建立者肯定是外來人口。由三國時期,劉備佔據荊州劉表的底盤可窺見一二。在四川的歷史上,一直存在這本土勢力和外來勢力的極大矛盾。客籍統治集團與四川本土集團勢力之間的矛盾,極大的消耗了四川的力量。

    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每次中原紛亂,四川必定產生割據政權,原因即是這塊地盤,簡直就是建立割據政權的黃金地區。四川的地理特性,雖然極大的保護了四川人民。但是崇山峻嶺,防禦豐厚的四川盆地,也限制了川中勢力的向外發展。並且在四川盆地割據的政權,由此極易不思進取,閉關自守足以過上好日子。且客籍集團與本土集團的矛盾,又限制了四川力量的伸展。由此,四川歷史上從未有割據政權統一天下的原因,也盡在於此了。

  • 4 # 波瀾不驚的世界

    有很多!三國就有一位協助諸葛亮征戰最後子孫後代綿延千年的家族!就是水西安氏土司!建興三年(223年)春,一封來自南方的緊急軍情報告送到了蜀漢丞相諸葛亮面前。南中一帶的地方官奏報,“南中諸郡,並皆叛亂”。當地的蠻王首領孟獲起兵造反,攻州打縣,燒殺劫掠,蜀漢的地方守軍兵微將寡不能抵擋,請求朝廷速調大軍增援,不然西南一帶恐怕非復蜀漢所有。更為嚴重的是,孟獲的叛亂還有向緊鄰的益州蔓延的跡象。

    諸葛亮審時度勢,不敢怠慢,上報劉禪後,他立即調兵遣將,帶領大軍向南中進發,開始了平叛之戰。南中,是三國時代對四川西南部與雲南、貴州結合地帶的一個稱呼。南中一帶崇山峻嶺,叢林密佈,山高水險,地形複雜。而且當地一直是幾十個蠻夷部族混居地區,彼此之間矛盾重重,局面極為錯綜複雜。因此對於諸葛亮而言,這次平叛任務是一個極大挑戰。

    諸葛亮首先遇到兩個難以解決的棘手問題,一是地理不熟,二是糧草籌措困難。南中雖然屬於蜀漢的領土範圍,但蜀漢長期以來在此一直實行較為鬆散的羈縻統治,對當地的地理民情並不熟悉。當地山嶺縱橫,千溝萬壑,戰亂又使得居民逃散一空,無論尋找嚮導還是籌措軍糧,都極為困難。

    吉人自有天相,諸葛亮正在為難,老天給他送來一場及時雨。南中的一個蠻夷部族首領濟火,主動前來迎接諸葛亮。《大定府志》記載,濟火“深目長身,面黛色而白齒,習戰鬥,尚信義,善撫其家眾,諸蠻戴之”,長相魁梧,勇武善戰,在當地享有崇高威望。濟火依舊對蜀漢忠心耿耿,此次自告奮勇前來助戰,主動要求參加平叛戰爭。

    濟火的到來,使得諸葛亮如虎添翼,兩大難題迎刃而解。濟火送給蜀漢軍充足的糧草,還親自為蜀漢軍充當嚮導,劈山開路。他部下的生力軍,也都是彪悍善戰的勇士。在濟火的通力協作下,諸葛亮的平叛之戰勢如破竹,進展順利,最終徹底征服了孟獲,圓滿取得了平叛之戰的勝利。

    諸葛亮回朝之後,向後主劉禪稟報了濟火的功績,“獻糧通道,助兵有功”。劉禪在公元226年召見濟火,“封濟火為羅甸王,世長其土,勒四十八部”,正式成為蜀漢大將,為劉禪鎮守西南。濟火受到劉禪厚待,也感恩不盡,恪盡職守。

    諸葛亮死後,南中地區再度發生叛亂,“牂牁界中普里革僚叛”,濟火不等蜀漢出兵,“受後主詔,率眾討平之,進而拓其境地”,為蜀漢立下赫赫戰功。蜀漢滅亡後,濟火就此隱居西南貴州深山,繼續佔山為王,稱霸一方。

    濟火的後代子孫,世世代代佔據貴州的水西地區,割據稱王,成為中國歷史上極為罕見的綿延千年的軍閥世家。

  • 5 # 胡亂看一點歷史東西

    十國(902年——979年)是在唐朝之後,與五代幾乎同時存在的十個相對較小的割據政權的統稱。其中南方有九個,即南吳、南唐、吳越、南楚、前蜀、後蜀、南漢、南平(荊南)、閩國,北方一個為北漢。

    江南以南吳最強,而後被李昪篡位,建立南唐,其次有吳越與閩國等。湖廣則被荊南、楚國與南漢等佔據。南唐國力最強,先後攻滅閩國、楚國,但多次用兵使得國力衰退,最後敗於後周。蜀地有前蜀、後蜀,國家富強,是僅次於南唐的強國,然而耽於安樂,最後亡於中原。北漢是十國中唯一在北方的,是後漢劉氏後裔所建。趙匡胤建立宋朝(史稱北宋)後,與其弟宋太宗相繼掃蕩群雄,於979年統一除交州與幽雲十六州外的中國本土地區,十國結束。

    唐朝滅亡之後,中國歷史再一次進入了大分裂時代。在北方廣大地區,軍閥混戰的結果是先後出現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五個較強大的王朝。與此同時,南方各地出現過九個相對較小的割據政權,即:南吳、南唐、吳越、南楚、前蜀、後蜀、南漢、南平及閩國,加上北方的北漢,是為十國。十國的特徵是:除了北漢,九國盡在南方:出現的時間,先後參差不齊;建國之地,有相承、有獨立:版圖大小不等,相差懸殊;存在的時間,一般都比五代各朝長;領袖名號,稱帝、稱王不一。

    概括

    南吳

    南吳的創始者楊行密在892年被唐封為淮南節度使,902年被封為吳王。公元905年,楊行密逝世,其子楊渥繼位,但他喜好遊玩作樂,又排擠功臣宿將。張顥、徐溫因故發動兵變,楊渥被架空權力,並在908年被殺,由其弟楊隆演繼位。公元919年,楊隆演正式即吳國國王位,改元武義。由於徐溫繼續獨掌大權,楊隆演仍然無法控制局面,在920年鬱鬱而終,由其弟楊溥繼位。楊溥在927年正式稱帝,大權依然在徐氏手中。937年,楊溥讓位於徐溫養子徐知誥,南吳滅亡。共歷四主,存在時間為三十六年。

    南唐

    南唐的奠基人是南吳大將徐溫。楊渥繼承楊行密之後,任用自己的親信,排擠舊將。907年,徐溫和張顥藉此發動兵變,剝奪了楊渥的權力,並在908年將其處死。楊渥死後,張顥企圖自立,而徐溫想繼續立楊氏為後。最終,徐溫推楊隆演繼位,張顥感到不滿,兩人遂發生衝突。衝突的結果是徐溫殺掉張顥,獨攬大權,吳主只是傀儡而已。

    徐溫一開始讓其子徐知訓掌握大權,但徐知訓經常凌辱楊氏和部將,918年最終被部下朱瑾所殺。徐溫的養子徐知誥平定叛亂,遂開始執政。927年,徐溫去世,徐知誥自此成為南吳的實際統治者。徐知誥生活儉樸,尊重楊氏和手下部將,逐漸得到民心。937年,徐知誥見時機成熟,便篡吳稱帝,國號為齊,史稱徐齊。939年,徐知誥宣稱自己是唐王室的後裔,恢復原來的李姓,改名為李昪,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李昪採取與民休息的政策,跟鄰國和好,南唐國力強盛。

    943年,李昪去世,由其子李璟繼承皇位。李璟積極用兵,在945年攻滅閩,又抓住南楚內亂的機會於951年將其滅亡。不久,南楚舊將劉言起兵反抗,使得南唐又失去了對湖南一帶的控制,連年用兵使南唐國力受到很大消耗。李璟一直採取聯合契丹來壓制後周的政策,最終導致雙方兵戎相見。957年,後周世宗南征南唐,李璟大敗,割讓長江以北十四州給後周,並且去掉自己的帝號,只稱江南國主。961年,李璟去世,太子李煜即位。李煜雖然是一個出色詞人,但卻不是一個出色的君主。973年,宋主趙匡胤召李煜入朝,李煜拒絕,趙匡胤遂進攻南唐。975年,宋軍攻陷金陵,李煜被俘,南唐滅亡。共歷三主,存在時間為三十九年。

    前蜀

    前蜀是唐“蜀王”西川節度使王建在成都建立的。907年,朱溫建梁後,王建不服後梁統治,建國號“大蜀”,史稱“前蜀”,定都成都。王建在位12年,他勵精圖治,注重農桑,興修水利,擴張疆土,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前蜀擁有沃地千里、豐饒五穀的成都平原,又因長年沒有戰爭,因此前蜀的經濟、文化、軍事得以迅速發展,成為強國。但918年王建死後,繼承人王衍奢侈無度,殘暴昏庸。公元925年,後唐伐蜀,蜀軍戰敗,成都淪陷,前蜀滅亡。 共歷二主,存在時間為二十三年。

    後蜀

    公元925年,後唐滅前蜀,孟知祥因功被任命為節度使。公元934年,孟知祥趁後唐發生內亂時自立,國號蜀,史稱“後蜀”,定都成都。孟知祥只當了7個月皇帝就去世,由其子孟昶繼位。孟昶繼位之初勵精圖治,擴充套件疆土,後蜀一度國勢強盛,並得享三十年的和平。但也由於蜀境承平日久,孟昶在位後期開始貪圖逸樂、不思國政,朝政變得十分腐敗。公元965年,宋軍攻蜀,蜀軍主力在劍門關大敗,宋軍趁勢進攻成都,孟昶出降,後蜀滅亡。共歷二主,存在時間為三十三年。

    南漢

    南漢的奠基者是清海節度使劉隱,唐亡後臣服後梁。劉隱率兵平定了嶺南,又從南楚手中奪取了容、邕兩管。他重用嶺南士人,為日後建國打下了基礎。911年劉隱去世,由其弟劉巖繼位。劉巖在削平嶺南其他地方割據勢力後,於917年稱帝,建國號漢,史稱南漢。劉巖與鄰國和好,又興辦學校,提倡教育,在國內推廣科舉制度,使南漢國力蒸蒸日上。

    南漢

    942年,劉巖去世,其子劉玢繼位。但劉玢貪圖享樂,不思治國。結果境內發生反抗起義,南漢國力開始走下坡路。943年,劉晟殺兄自立,雖然他從南楚手中奪取了不少地盤,但他卻是一個殘暴的君主,大肆屠殺皇族和部下,使南漢每況愈下。958年,劉晟病逝,由其子劉鋹繼位。劉鋹亦是昏暴之主,南漢在他手中徹底腐壞墮落。結果在971年宋軍進攻時,南漢無力抵抗,劉鋹投降,南漢滅亡。共歷四主,存在時間為五十五年。

    南楚

    湖南歷史上唯一以湖南為中心建立的王朝,史稱馬殷割據湖南,又稱馬楚。南楚的創立者馬殷在896年被唐封為武安軍節度使。907年後梁建立,馬殷主動向中央稱臣,被封為楚王。馬殷採取“上奉天子、下撫士民、內靖亂軍、外御強藩”的政策,使楚國國勢強盛。927年,後唐正式封馬殷為楚國王,馬殷改潭州為長沙府,作為國都,並在長沙城內修宮殿,置百官,建立了一個名副其實的獨立王國。930年馬殷去世,由其子馬希聲繼位。932年馬希聲去世,其弟馬希範繼承。947年馬希範去世,將領排除馬希範諸弟中年齡最長的馬希萼,而擁護馬希廣繼立。此舉導致馬希萼的不滿,楚國內亂爆發。950年馬希萼攻打長沙,馬希廣戰敗,馬希萼自立為楚王。但馬希萼自得位後志得意滿,縱酒荒淫。部下王逵、周行逢反抗,佔據朗州,擁護馬殷長子馬希振之子馬光惠當節度使。數月後,徐威等將領兵變,擁護馬希崇為武安留後,南楚大亂。南唐抓住南楚內亂的機會,於951年進攻楚國,攻佔長沙,南楚滅亡。共歷六主,存在時間為四十五年。但南唐滅楚不久,楚將劉言又起兵擊敗了南唐軍,繼續據有湖南。以後劉言被其部下王進逵殺死,爾後將潘叔嗣殺王進逵;周行逢殺潘叔嗣,湖南全境遂為周行逢所控制。周行逢及其子周保權先後統治湖南。963年為北宋所滅,至此湖南完全併入北宋的版圖。

    吳越

    吳越的建立者為唐鎮海、鎮東節度使錢鏐,首都杭州,盛時疆域為約為今浙江全省、江蘇南部、福建東北部。開平元年(公元907年)後梁封錢鏐為吳越王,故該年為吳越建國之年。後唐長興三年(公元932年)錢鏐卒,子錢元瓘繼位。後晉天福五年(公元941年),錢元瓘去世,其子錢弘佐繼位。遼國會同十年(公元947年),錢弘佐去世,其子年紀尚幼,故由其弟錢弘倧繼位。但錢弘倧欲限制將領權力,結果內牙統軍使胡進思在當年十二月發動政變,改立錢弘倧的弟弟錢弘俶繼位。公元978年,錢弘俶向北宋獻出土地投降,吳越滅亡。共歷五主,存在時間為七十二年。

    閩國

    閩國的建立者王審知與其兄王潮在唐昭宗年間逐漸控制福州一帶,王潮被授為威武軍節度使。898年王潮去世,由王審知繼承。909年王審知被後梁封為閩王。王審知出身貧苦,故能節儉自處,在位時省刑惜費,輕徭薄賦,與民休息,並稱臣於中原,使閩國迅速發展。925年王審知去世,長子王延翰繼立。王延翰個性驕傲荒淫,殘忍兇暴,結果在926年被王延翰之弟王延鈞及王審知之養子王延稟殺掉。王延鈞繼承閩王位,在933年稱帝。935年王延鈞被其子王繼鵬所弒,王繼鵬奪位。王繼鵬個性猜忌,屢殺宗室,結果在939年朱文進、連重遇的兵變中被殺,由其叔王延曦繼承。王延羲一向暴虐,朱文進、連重遇兩人認為王延羲有加害之意,遂在943年刺殺王延羲。朱文進自稱閩王,但不久就被王審知的另一個兒子王延政擊敗。945年,南唐抓住閩國內亂機會進攻,南唐軍攻陷福州,王延政投降,閩國亡。共歷六主,存在時間為三十七年。

    荊南(南平)

    荊南的建立者高季興為朱溫部下,907年朱溫稱帝后被封為荊南節度使,其首府為江陵。後梁滅亡後,高季興繼續向後唐稱臣,在924年被李存勖封為南平王。後唐滅前蜀時,高季興曾表示要幫助後唐進攻,但實際並未兌現承諾。後唐明宗繼位後,高季興卻向後唐索要前蜀土地。明宗李嗣源大怒,發兵征討荊南。所幸因為江南雨季到來,唐軍糧草不濟,高季興才擺脫被滅亡的命運。929年高季興逝世,其子高從誨上臺後,重新修復與後唐的關係,於934年被封為南平王。

    荊南地小國弱,因貪圖賞賜,幾乎向所有附近稱帝的政權稱臣,而且還搶奪其他政權的貢品。各國稱高季興和高從誨為“高賴子”。948年高從誨逝世,其子高保融繼位,繼續侍奉中央政府。960年高保融去世,其子高繼沖年幼,故以高保融之弟高保勖繼承。962年高保勖去世,由高繼衝繼承。963年宋軍南征時路過江陵,高繼衝見宋軍兵威深感恐懼,遂投降於宋,荊南滅亡。共歷五主,存在時間為四十年。

    北漢

    北漢的開國君主劉崇是後漢高祖劉知遠的弟弟,任河東節度使、太原尹。951年,郭威滅漢建周。劉崇佔據河東十餘州在太原稱帝,國號漢,史稱北漢。

    北漢是十國中最弱的國家之一,所以劉崇結遼為援,奉遼帝為叔皇帝。公元954年,劉崇試圖趁周世宗剛繼位的機會進攻後周,結果被後周打得慘敗,國力大衰。劉崇於同年逝世,其子劉承鈞繼位,繼續侍奉遼國的政策,稱遼主為父皇帝。公元968年,劉承鈞病逝,養子劉繼恩繼位,不久被供奉官侯霸榮刺殺。劉繼恩之兄劉繼元繼位,殘忍嗜殺,亦動輒將忤逆他的臣屬滅族,北漢江河日下。969年宋太祖趙匡胤親征北漢,宋軍久攻不下退兵。但宋軍在979年捲土重來,宋太宗趙光義親征,宋軍勢不可擋,劉繼元向遼軍求救,遼國援軍亦被擊退,劉繼元被迫投降,北漢亡。共歷四主,存在時間為二十九年。

    整理不易,望採納!

  • 6 # 愛波波的貓

    割據政權是相對於中央政權來說的,夏商由於歷史久遠且國土面積不大也就談不上割據了。周朝是分封制,西周時周王室力量強大能控制自己的親戚們所以還好。到了東周就開始亂了,自發鄭伯暴打了周王一頓後,王室的見面就開始被諸侯們踩來踩去,割據就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了。春秋時期那是諸侯奮戰不休,連孔夫子都說春秋無義戰。

    到了戰國後基本就七家塊頭大的了,最後也是被秦一鍋燴了,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國家建立了。

    兩漢之後的三國是割據,經過短暫的西晉後南北朝又開始了割據,直到隋唐盛世到來。然後割據又成了主流,五代十國有拉開序幕。宋朝之後大一統的元明清基本杜絕了割據。到了民國各路軍閥粉墨登場直到新中國成立。

    割據不是主流,同時也因為有割據促進了地方的發展!

  • 7 # 回溯史河

    說到割據政權,首先得了解什麼是割據政權

    整個國家處於一片混亂的狀態,地方勢力不服從中央政府的政令,有一套自己的機構 ,內戰狀態下各個勢力在其控制地區內實施獨立的行政等權力,彼此之間互不服從,互相兼併,我們就把這種地方割據的政權叫割據政權.

    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

    西周時期,周天子保持著天下共主的威權。平王東遷以後,東周開始,周室開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義,而無實際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國也因社會經濟條件不同,大國間爭奪霸主的局面出現了,各國的兼併與爭霸促成了各個地區的統一。因此,東周時期的社會大動盪,為全國性的統一準備了條件。

    春秋戰國分為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其分水嶺是在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滅掉智氏,瓜分晉國為標誌。

    春秋時期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屬於東周的一個時期。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另一說認為春秋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戰國時期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東周後期至秦統一中原前,各國混戰不休,故被後世稱之為“戰國”。

    東漢末年的政權割據

    袁紹,後分裂為袁譚、袁尚 冀州、青州、幽州、幷州

    公孫瓚 幽州

    公孫度,後繼者為公孫康、公孫恭及公孫淵 幽州遼東

    劉虞 幽州

    張楊 幷州上黨

    張燕 幷州黑山一帶

    韓馥 冀州 黃河以南、淮河以北地區

    曹操 兗州、豫州、司隸、徐州、冀州、青州、幷州、幽州、荊州、涼州、揚州淮南

    建立魏國 呂布 曾據長安,後據兗州,之後為徐州

    王匡 司隸河內

    袁遺 兗州山陽

    橋瑁 兗州東郡

    張邈 兗州陳留

    張超 徐州廣陵

    鮑信 青州濟北

    張繡 荊州南陽

    孔融 青州北海

    劉岱 兗州

    陶謙 徐州

    孔伷 豫州 淮河、長江、漢江以南地區

    孫堅,後繼為孫策、孫權 揚州、荊州、交州

    建立吳國 袁術 先據荊州南陽,之後為揚州淮南、壽春

    劉表,後繼為劉琮 荊州

    劉度 荊州零陵

    金旋 荊州武陵

    趙範 荊州桂陽

    韓玄 荊州長沙

    嚴白虎 揚州吳郡

    士燮 交州交趾

    劉繇 揚州

    陳溫 揚州淮南

    王朗 揚州會稽 關中、巴蜀、西涼地區

    劉備 初據青州平原,後據徐州,之後為荊州,最後為益州 建立蜀漢國

    馬騰,後為馬超 涼州武威一帶

    韓遂 涼州西平、金城一帶

    宋建 涼州枹罕

    劉焉,後為劉璋 益州

    張魯 益州漢中

    李傕 雍州、司隸、涼州東部

    董卓 雍州、司隸、涼州東部

    五胡十六國(北魏終結)

    五胡指匈奴、鮮卑、羯、氐、羌。十六國指前涼、後涼、南涼、西涼、北涼、前趙、後趙、前秦、後秦、西秦、前燕、後燕、南燕、北燕、夏、成漢。 此外,還有代國、冉魏、西燕、吐谷渾等

    但北魏同南朝的宋,齊,梁也在不同時期並存過,也算的上是割據了.

    五代十國時期(北宋終結)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定都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其中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武平等十餘個割據政權被《新五代史》及後世史學家統稱十國。北宋建立後先後統一了尚存的南平、武平、後蜀、南漢、南唐、平海軍、吳越、北漢等地方割據政權,形成了與契丹(遼)對峙的局面。

    兩宋時期的宋,西夏,遼,金,大理,吐蕃,蒙古,西遼等政權在一定時期並存過,也算的上割據時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週末如何輔導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