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看經典品百味人生
-
2 # 歷史之殤以之為鑑
這個問題不錯,我們來聊聊。之前看到的歷史文章或者影片資料裡的確有不少讓人感動的瞬間,當然也有後來被多方認定為史料不一定真實的事件,今天我們就看看前幾年在網上傳播的比較著名的一段歷史故事
我的學生都戰死了,現在該輪到我這個老師了之前在北京衛視曾經播過這麼一段影片,由特邀嘉賓薩蘇進行講述。影片內容是一架中國老式的霍克型雙翼戰機,獨自面對32架日本轟炸成都的現代化轟炸機,幾進幾齣甚至不惜與敵機對撞,後來這架戰機在幾番纏鬥之後,安全脫離戰場。
薩蘇表示後來有相關人員找到了這位飛行員的家人,得知這位英雄姓李,雖已去世但留有一本日記儲存,當其他人翻開這本日記最後一頁時,上面寫道“我的學生都戰死了,現在該輪到我這老師了!”
當時看到這裡時自己簡直是熱淚盈眶,一架老式雙翼飛機獨自面對現代化日本轟炸機群,學生全部戰死,教官日記留下悲壯之語後,心無旁騖的起飛迎戰,這正是抗戰時期千百萬將士的縮影!雖然後來被多位專家從歷史事件,戰鬥時間和戰鬥資料分析證明,此事只是薩蘇一廂情願編造的“美麗故事。”
但我想說,無妨!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歷史是前人記錄留給後人看的,雖然有多方資料能證明此事並不是歷史的真實事件,作為歷史研究者者並不能對此提出什麼異議。但是抗戰14年,祖國大地上不為人知的類似故事我相信有千百萬。正式這種前仆後繼的犧牲精神,才能讓當時貧弱的國家有勇氣對抗當時現代化的日本軍隊,雖然現有歷史上資料上沒有這位李姓飛行教官的事蹟,也沒有人寫下過那兩句話,但我相信那時的所有抗戰將士都在踐行著那兩句話的意義!
所以沒有史料記載又何妨,無謂犧牲的精神是真真正正存在抗戰時期將士們的血液中的,而這兩句話帶來的瞬間感動,是我一輩子不會忘記的。
-
3 # 追蹤歷史腳步
高平陵之變,血雨腥風,牽連被殺的人多達數千人 ,作為勝利者的一方 , 司馬氏家族 ,全面掌控曹魏軍政大權 。到司馬昭掌權 ,加快篡權奪位步伐的同時 ,延攬人才為我所用也迫在眉睫 ,朝堂上 ,是繼續支援曹魏政權 ,還是依附於司馬氏家族成為必選題 。
洛陽城郊雲臺山竹林 下,一群人正縱酒放歌 ,恣意暢飲 ,這正是嵇康領銜 ,崇尚自然 ,善談玄學的竹林七賢 。竹林是他們堅持心中理想,躲避政治風險的最後一方淨土 。
嵇康提出的"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政治理念 ,明確表示不支援不合作的政治態度 ,受到當時士人和太學生的推崇和追捧 。卻也讓倡導"以名立教"為立國根本的執政當局大為光火 。迫於形勢壓力 ,七賢們不得不一個個走出竹林 ,走向朝堂 。
阮籍繼續做他的步兵校尉 ,山濤則憑藉與司馬昭的親屬關係仕途坦蕩 ,一路高升 。
當山濤又要晉升 ,原吏部郎的推薦人選讓他想到了昔日竹林好友嵇康 。這是個兩全其美的好主意 ,一方面可以讓嵇康體面的走出竹林 ;另一方面也能展現司馬氏集團的容人之量 。可當嵇康知道後 ,卻極其憤怒的寫下了《與山巨源絕交書 》,言辭激烈 ,溢滿全文 ,任誰都能看的出兩人水火不容的態勢 。
任何政治集團都容不下與之對立的另一個群體所謂的精神領袖的存在 。即便他只是一個文化組織 ,也會是輿論導向上的障礙 ,這種情況下嵇康必死無疑 。
行刑前 ,嵇康出人意料,對兒子說:"只要山濤在 ,你就不會成為沒有父親的 孤兒 。"
這是一封絕交書,但不是處境危險各自保命的分裂訣絕。
-
4 # 墨城影視剪輯MC
第一個就是西楚霸王項羽在烏江的瞬間。想當年楚霸王項羽是多麼的意氣風發,但是命運就是喜歡捉弄人,最後被劉邦逼到烏江,楚霸王項羽四面楚歌,因為無顏面見江東父老,最終選擇在烏江自刎,並且在此之前虞姬先於項羽身亡,上演了一場感人的霸王別姬的故事。
第二個就是蘇武回到大漢的瞬間。在我們還唸書的時候,肯定都學到過蘇武牧羊的文章,蘇武不管匈奴如何虐待他,蘇武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個使者的身份,堅決完成出使的使命,最終成功回到了大漢,這樣的氣節實在讓人感動。
第三個岳飛遭到陷害被殺的瞬間。岳飛作為大宋的將領,收復疆土,但是最後卻遭到秦檜的陷害,被皇帝冠以“莫須有”的罪名,慘遭殺害,遙想當年岳母在岳飛的背上刺下“精忠報國”四個字,岳飛也做到了,但是最後卻得到這樣的下場,實在令人唏噓。
-
5 # 歷史太傅
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
楚漢爭霸打到最後的時候,劉邦和韓信聯合,項羽只能是:垓下之圍,四面楚歌,霸王別姬。
夜色闌珊,燭影搖曳,英雄端起酒杯,美人帳下起舞。項羽一飲而盡,慷概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畢舞停,項羽淚流滿面,虞姬拂袖擦拭,項羽一把摟住虞姬,英雄與美女兩兩相望,無言勝有言。
那一夜後,虞姬不知何處去,而項羽來到烏江。拒絕烏江亭長的好意後,項羽回頭看見了漢軍騎兵司馬呂馬童,說:“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嗎?”
呂馬童對面細看項羽,指項羽給王翳看,說:“這個人就是項羽。”
項羽大笑說:“我聽說漢王懸賞千兩黃金徵求我的腦袋,並封為萬戶侯,我就送你這點好處吧!”
說完,項羽一劍砍下了自己的頭顱。
“今日,我雖死,卻還是西楚霸王”
-
6 # 英俊王子
最叫世人嘆惋感動的,莫過於美人遲暮,英雄末路
“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姜維,字伯約,天水人氏。姜維早年是曹魏政權天水郡參軍,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姜維中了諸葛亮的反間計,投入蜀軍中,開始了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蜀漢中興之路。
諸葛亮死後,蔣琬、費禕依次主政,而姜維卻遲遲得不到重用,長此以往,焉能實現丞相之遺志,討篡漢之逆賊,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終於,費禕被刺身亡,姜維迎來了翻身的機會,他十一次統兵北伐中原,但終究是敗多勝少。
景耀六年,魏國發五路大兵伐蜀,姜維抵擋不住,放棄漢中,退守劍閣,與鍾會相持。而另一路魏軍鄧艾所部卻另闢蹊徑,偷渡陰平,兵峰直指成都。後主劉禪驚慌失措,獻城投降。姜維與眾將士聞聽成都陷落的訊息後,仰天長嘯,拔劍擊石。但姜維不愧是姜維,即使情況危急至此,他也沒有放棄心中的執念,他在給劉禪的密摺中寫道:“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他計劃挑破鄧艾與鍾會之間的矛盾,引發魏軍內鬥,自己好從中漁利,復興蜀漢。事實上,他離成功僅只一步之遙,奈何操之過急,事情敗露,鍾會鄧艾內訌而死,而姜維也因此遇害。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一計害三賢”的故事。
縱觀姜維的一生,總是前路坎坷,命運多舛,但他從未計較過個人得失榮辱,內心裝著的一直是大漢的江山社稷,是諸葛丞相的託付之情。即使皇帝已降,樂不思蜀,他仍然不屈不撓,意圖再戰,奈何天不遂人願,最終功敗垂成。但姜維其人,仍不失為大丈夫、大英雄,他的品格與作為,任然使無數仁人志士扼腕嘆息、感動不已。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既是對諸葛孔明的憑弔,也是對姜維的最好詮釋。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字宋瑞,江西廬陵人。文天祥早年便超群絕倫,是宋理宗欽點的狀元郎,可謂風光無兩,可惜彼時的南宋朝廷在蒙古人的步步緊逼之下已是山河破碎風飄絮。
德祐元年,京師告急,文天祥時任贛州知州,他連忙散盡資財,招募了三萬義軍以圖勤王,但終因實力相差懸殊,遺憾敗北。德祐二年(1276)宋帝投降,文天祥時任臨安知府。但他不久後就被繼位的新皇帝任命為右丞相,出使元營議和談判。在元營中,文天祥據理力爭,與元朝丞相伯顏針鋒相對,引得伯顏大怒,將其扣留在蒙古軍中。
不久之後,文天祥乘蒙古軍看守鬆懈之時逃出,繼續在老家江西、福建一帶組織反元鬥爭,甚至一度收復了江西十餘個州縣。然而,敵人如潮水般湧至,文天祥兵力漸漸消耗殆盡,加之叛徒的出賣,文天祥被元將張弘範率軍俘虜。
在元軍中,張弘範屢次脅迫文天祥寫信給其他宋朝將領勸他們投降,文天祥嚴詞拒絕,並揮筆寫下了正氣凌然的名作《過零丁洋》,張弘範在讀到詩中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時,也不由得為其動容,不再脅迫文天祥,並派人護送他到京師。
元世祖忽必烈也十分欣賞文天祥的為人,他屢次三番親自勸降文天祥,都被文天祥拒絕,元世祖下令將其關押在大牢之中,一關就是三年。整整三年暗無天日的生活也始終不能動搖文天祥以死報國的決心,“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正是文天祥的最佳寫照。忽必烈無奈,決定處決文天祥以成全其忠義,臨刑之時,文天祥面南而拜,從容赴死,京城國士莫不哀之。
惜哉文丞相!“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最憐日暮途窮後,猶有揮戈李晉王。”李定國,字寧宇,陝西榆林人。李定國早年是反明義軍張獻忠的義子,張獻忠在與清軍的戰鬥中陣亡後,李定國捐棄前嫌,南下西南地區,輔佐在肇慶登基的永曆帝朱由榔一同抗清。
李定國作戰勇猛,謀略過人,在與清軍的戰鬥中,他先後擊斃了清朝的平南王孔有德和敬謹親王尼堪,兩厥名王,天下震動。李定國在出兵廣東的過程中,邀請在福建的鄭成功一起夾擊清軍,而鄭成功虛與委蛇,陽奉陰違,致使明軍錯失了最佳的作戰時機,兵敗退回緬甸。
在這之後,孫可望等人掀起了與李定國的內戰,當孫可望內亂被平定之後,本已風雨飄搖的南明永曆小朝廷更是雪上加霜,屈居於雲南一隅。清廷派漢奸吳三桂領兵剿滅永曆政權,李定國護著朱由榔且戰且退,一路退到了位於滇西的磨盤山一地,並在此處埋下伏兵,以待吳三桂的到來。奈何,在最關鍵的時刻,明朝內部又出現了叛徒,他向吳三桂出賣了李定國的計劃,致使伏擊戰被迫成為白刃戰,明軍與清軍焦灼在一起,戰況一時難解難分。戰後,明清雙方均傷亡慘重,經此一役後,李定國在無力發動大規模戰鬥,明朝已經名存實亡。
另一方面,逃入緬甸的朱由榔被吳三桂擒獲,在昆明遇害,李定國聽聞這個訊息後嚎啕大哭,不久之後便病逝於勐臘軍中,臨死之前,他囑咐自己的部下:“寧死荒郊,勿降也!”一代忠魂,齎志以歿。
著名歷史學家顧誠先生評價李定國:“李定國在明末是反抗封建壓迫的英雄;清初是抗擊滿洲貴族武力征服和暴虐統治的傑出人物。如果不以成敗論英雄,在明清之際各方面的人物中,他是光彩四耀的一顆巨星,其他任何人都無法望其項背。”
-
7 # 祥子談歷史
本世紀之初,繼明星趙本山購買造價約2億元的龐巴迪挑戰者850型私人飛機,到劉濤購買價值3億元的私人飛機,據說還有章子怡的價值5000萬元和范冰冰價值2000萬元的私人飛機等。
當然了,成龍、劉德華、趙微、周杰倫等港臺明星也紛紛購買了私人飛機。
似乎明星購買私人飛機已成為一種流行時尚,就算是為了體現個人身價也好,或是為了出行方便也罷,還是為了享受人生也可,其實只要能夠合法納稅,都是可以理解。但其行為卻幾乎不會令人感協,反而容易讓人產生許多的相法。
然而,國內有一個明星為了支援國家抗美援朝,穿行大半個中國巡迴義演,募集捐款15.2億餘元,購買一架戰鬥機捐獻給了國家,其行為卻實實在在感動了4億華人民。她就是曾榮獲第一屆中國金唱片獎、豫劇表演藝術家、亞洲最佳藝人終身成就藝術獎等業界大獎的豫劇常派創始人常香玉。
相比之下,同樣都是購買飛機,但常香玉卻將飛機捐獻給了國家。捐獻的那一瞬間,無疑感動了億萬的華人民,其高大的“德藝雙馨”形象也應該不是後來購買私人飛機的那些明星能夠相比的。
常香玉,原名張妙玲,河南省鞏縣(今鞏義市)人。1951年8月,是新中國成立的第三年,國家正處在一窮二白的困境,各項資源可謂極度短缺,但抗美援朝卻已進入了第二個年頭。可想而知,當時國家面臨的物資供應壓力之大絕對是難以想象的。
為此,心繫國難的常香玉將自己的金戒指和劇社的運輸卡車賣掉,還拿出自己多年積蓄,勉強湊夠了義演基金,隨將3個年幼的孩子送進了託兒所。隨後,她帶領香玉劇社先後輾轉開封、鄭州、新鄉、廣州、武漢、長沙等地,巡迴募捐義演。連續歷時175天,演出180多場,吸引觀眾超500萬人次,走遍了大半個中國,行程逾萬里,募得捐款15.2億餘元。接著,她用捐款購買了一架“香玉劇社號”戰鬥機。1952年3月4日,常香玉將戰鬥機正式捐給國家。
同時,為了儘快募得捐款,她在義演期間極為節儉。據戲曲音樂家朱超倫回憶:“常大師出去演出時,經常帶個有蓋的竹籃,裡面放著夠兩三天吃的饅頭,掛到通風處,防止發黴。”上臺之前,只啃半個饅頭,還樂著說是“飽吹餓唱”。當有人說這樣對身體不好時,但她卻笑道:“這樣就不用每天都麻煩師傅了,省事、養胃,還對嗓子好。”
1953年4月,心繫北韓前線官兵的她,不得不又一次離開3個年幼的孩子,隨赴朝慰問團來到北韓,冒著生命危險為前線指戰員們慰問演出。
2004年6月1日,享年82歲的常香玉在河南省人民醫院病逝。同年7月,國務院追授她為“人民藝術家”的榮譽稱號。
因此,無論是常香玉義演募捐的過程,還是捐贈飛機的瞬間,無疑都是非常感動人的,更是那些購買私人飛機的明星藝人無法相比的。
-
8 # 從你的世界飛奔而過
歷史上7個讓人潸然淚下的瞬間,一個比一個悲壯,讓人感動不已
歷史上戰爭看著都很兇殘,但是在仔細拼讀那些歷史的時候,卻會發現,有的歷史瞬間卻是最容易讓人掉眼淚的,特別的感人,所以今天我們就來細數一下7個這樣讓人不僅流淚的歷史瞬間。
第一個就是西楚霸王項羽在烏江的瞬間。想當年楚霸王項羽是多麼的意氣風發,但是命運就是喜歡捉弄人,最後被劉邦逼到烏江,楚霸王項羽四面楚歌,因為無顏面見江東父老,最終選擇在烏江自刎,並且在此之前虞姬先於項羽身亡,上演了一場感人的霸王別姬的故事。
第二個就是蘇武回到大漢的瞬間。在我們還唸書的時候,肯定都學到過蘇武牧羊的文章,蘇武不管匈奴如何虐待他,蘇武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個使者的身份,堅決完成出使的使命,最終成功回到了大漢,這樣的氣節實在讓人感動。
第三個岳飛遭到陷害被殺的瞬間。岳飛作為大宋的將領,收復疆土,但是最後卻遭到秦檜的陷害,被皇帝冠以“莫須有”的罪名,慘遭殺害,遙想當年岳母在岳飛的背上刺下“精忠報國”四個字,岳飛也做到了,但是最後卻得到這樣的下場,實在令人唏噓。
第四個是數十萬人跟著皇帝一起跳海。當時南宋已經誒元軍大的落花流水,南宋的皇帝最終不得不選擇跳海殉國,當時文武百官數十萬人因為不忍遭受屈辱,全都跟著皇帝跳了海,令人感動。
第五個文天祥被殺瞬間。文天祥和岳飛一樣同時宋朝的著名將領,但是最終不敵元軍,被俘虜,因為拒絕投降,最終忽必烈殺害,在文天祥死的時候,文天祥向著南方跪拜了一下,表示自己永遠是南宋的人。
第六個史可法殉國的瞬間。史可法是明末著名的抗清將領,當時史可法被清軍逼得出不了揚州城,但是史可法依然表示自己與城共存亡。
第七個是譚嗣同。譚嗣同是清末的進步人士,發動了戊戌變法,但是最終卻失敗了,因而導致清政府對其進行殺害,譚嗣同面對死亡,毫不畏懼,為世人樹立了豐碑。
回覆列表
一、蘇武牧羊
漢武帝時期,蘇武持節出使匈奴,結果因手下捲入匈奴高層的政變,而被扣留,匈奴人用高官厚祿企圖誘使蘇武叛變漢朝,蘇武不為所動,惱羞成怒的單于將蘇武流放至貝加爾湖苦寒之地,並說只有公羊生小羊了,蘇武才能回國。
蘇武來到了貝加爾湖畔,陪伴他的只有漢使的符節,還有一群公羊,蘇武每天拿著這根使節放羊,心想總有一天能夠拿著回到自己的國家。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餓了,就挖野鼠收集的野果、甚至合著粘毛充飢,冷了,就與羊取暖。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使節上掛著的旄牛尾裝飾物都掉光了,蘇武的頭髮和鬍鬚也都變花白了。
但是蘇武始終沒有屈服,始終保持著漢使的尊嚴,不向匈奴人低頭。
這一過就是十九年,蘇武也從不到四十歲的壯年,變成鬚髮盡白的老年人。
這十九年發生了太多,漢武帝已經去世,漢匈之間關係已經緩和,漢昭帝即位,透過努力,終於把蘇武從匈奴人手中解救出來。
十九年了,白髮蒼蒼的蘇武終於再次踏上了大漢的土地,帶著他那根光禿禿的符節,那一刻他老淚縱橫。
長安城內,所有百姓都出門迎接蘇武,看著白髮蒼蒼,衰老幹瘦,但眼神堅定不屈的蘇武,帶著他那根光禿禿的符節,走進帝國的首都時,沒有不被蘇武感動的,很多人還流下眼淚,都說蘇武是個大丈夫。
大殿上,蘇武拜見了漢昭帝,交還使節。漢昭帝拿著那個光桿子,看了好大的工夫,又看看蘇武,酸著鼻子,可說不出話來。他把使節親手交給蘇武,對他說:“您到先帝[指漢武帝]廟裡去祭祀祭祀,把使節交還給先帝,讓他老人家也高興高興。”說著,他直流眼淚,大臣們也都流著眼淚,沒有不佩服蘇武的。永遠的蘇武
揮一揮羊鞭,錦帽貂裘,他將其扔進雲霄深處;弄一支禿筆,矮紙斜行,他鐫刻出對大漢最深切的眷顧。一邊是高官厚祿,一邊是赤膽忠心:站在忘卻與銘記之間、站在逸豫與憂勞之間,他選擇了忘卻富貴,選擇了銘記忠心,給人性塗上了最濃重的一筆。
擎一支旌節,他懷抱漢匈和睦的夙望,奔走於茫茫大漠;扶一陣駝鈴,他闊別長安的歌舞昇平,遊蕩於寒沙衰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樑,駕起橫亙天山,溝通中原的飛虹。
哀嘆,當漢使謀反事敗;正氣,當蘇武拒絕折節叛敵;驚詫,當單于面對這個寧死不屈,不為富貴所動的鐵血男兒;執著,蘇武舉起羊鞭,選擇作高山雪蓮那執著而聖潔的守望。
朔風凜冽,他與冷月做伴;北顧中原,將“生是大漢人,死是大漢臣”的高貴銘記在心靈深處。胡茄幽怨,他與孤冢為伍,悵望大漠飛雪,將“榮華富貴,千金封侯”的許諾忘卻得一乾二淨。地窖冰冷,他將滿口氈毛與草皮一塊嚥下,渾身的熱血卻沸騰著一個至死不渝的信念———銘記祖國,精忠報國。冰雪飄零,他用至情睥睨佳餚美酒,錚錚傲骨卻敲響千秋的絕唱———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猶能忘。
好一個永遠的蘇武!他用睿智,銘記下對大漢忠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風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禿禿的旌節昇華為一段千古的驚奇,書寫了一段銘傳千古的悲歌。
好一個永遠的蘇武!他用勇氣,忘卻了單于榮華富貴的引誘,在大漠黃沙中漸行漸遠,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為一段不朽的歷史,揮灑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
歷史不能忘記,在浮華與堅守之間。北海的蘇武,那流放於荒山野原的鐵血男兒,用不屈與錚錚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詮釋,忘卻富足,成就氣節;銘記祖國,造就偉大。
我明白了,在忘卻與銘記之間,在享受與堅忍之間,那行於枯草寒冰之上的蘇武,用執著與信念作出了最美好的答案:富貴,只不過是過眼雲煙;忘卻,便是它的最好歸宿;忠心,才是歷史的永恆;銘記,才是它的精神家園。
壯哉,那永遠的蘇武!偉哉,那震撼人心的忘記!奇哉,那驚天動地的銘記!雄哉,那一段忘記與銘記的千載頌歌蘇武,你用行動告訴我們,什麼是氣節,什麼是忠貞
二、我君在北,我不可南面而死
審配,袁紹手下大將,官渡之戰後,曹操進軍河北,審配堅守鄴城五個月,終因寡不敵眾,城池淪陷,審配被俘。
押送至曹操帳下,辛評之弟辛毗因全家被審配處死,於是拿著馬鞭鞭打審配的頭,罵道:“奴才,你今日死定了!”審配配回頭說:“狗輩,就是你們害得冀州被破,我恨不得殺你!況且你今日難道能親手殺了我麼?”
過了一會兒,曹操引見對審配,說:“你可知道是誰打開了鄴城的城門?”審配說:“不知也。”曹操說:“就是你的侄子審榮。”審配說:“這小子不足以一用,居然到了這種地步!”
曹操有說:“我近來巡視圍城情況,你的箭怎會這麼多?”,(曹操有一次在城下差點被箭射中),審配說:“猶恨箭少。”曹操說:“你對袁氏忠心,也是不得不這麼做。”曹操的意思不想殺他。但審配意氣雄壯,始終沒有屈服的言辭,在場的人沒有不嘆息的,而辛毗等又號哭不已,曹操於是殺了他。
冀州人張子謙歷來和審配不睦,曹軍攻城時先行投降,此時笑著對審配說:“正南,你比我如何?”審配厲聲呵斥:“你不過是個降虜,審配為忠臣,雖然死了,哪裡像你苟且偷生!”臨行刑前,審配呵斥劊子手讓讓自己面北而死,說:“我君在北,我不可南面而死。”
河北義士,何其之多也!
三、英雄垂淚三垂岡
英雄立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
隻手難扶唐社稷,連城猶擁晉山河。
風雲帳下奇兒在,鼓角燈前老淚多。
蕭瑟三垂岡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三垂岡,在潞州城下不遠處。唐朝末年,沙陀人,河東節度使李克用,有次攜帶五歲的兒子李存勖以及群臣在三垂岡宴飲,酒至半酣,命人演唱《百年歌》,當唱到淒涼晚景時,所有人都忍不住垂淚,李克用突然看到兒子李存勖,捻鬚大笑起來,說此兒二十年後肯定可以代替我們去征戰。
最終,李克用“奈此朱梁跋扈何”,隻手難扶唐社稷,在與朱溫的屢次交鋒中都處於下風,最終抑鬱而終。
李存勖繼承了晉王,河東節度使。李存勖十一歲時,封唐昭宗之命,同父親一起去征討關西叛軍,勝利後李存勖去長安報捷,昭宗仔細觀察了李存勖,說,此子可亞其父,後來李存勖又被成為李亞子,昭宗撫摸著李存勖的後背,動情的說:長大後要保我大唐社稷啊。李存勖記住了這句話,並一直為光復大唐社稷努力。
李存勖剛即位時,潞州城正在被梁軍圍攻,李存勖戴孝出師解圍,兵過三垂岡時,想起父親當年說過的話,而此時也恰好是李克用說的二十年後,李存勖指著此處對將士們說:此先王置酒之處。
終於李存勖大破梁軍,斬首萬餘,解潞州之圍。朱溫聽到此訊息後,只說了兩句話:生子當如李亞子,我的兒子們都是豬狗。毛澤東很喜歡三垂岡這首律詩,曾親手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