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十八線老編

    答案是否定的!!!!

    今天滑鼠已經非常普及,大多數情況下你很少能夠看到沒有連線滑鼠的臺式電腦,雖然膝上型電腦總是附帶觸控板,但是很多使用者更喜歡隨時攜帶一個小滑鼠來代替。

    我們不難發現,過去三十年時間裡,其實所有其他電腦的外設都發生了根本上的改變。就連連線滑鼠和電腦的USB介面都有了顯著變化,並且也還在持續革新。不過,滑鼠本身很大程度上保持相同的形態,軌跡球被光學或鐳射感測器,變得更有效率了,但仍提供相同的功能。

    說實話,觸控式螢幕操作現在還難以進入主流的PC業務。有人可能會爭辯說,那是因為電腦使用者總是習慣於使用滑鼠來瀏覽自己的電腦,所以很難被說服以嘗試新的輸入方式。真是這樣嗎?在過去十年,或者說五年時間裡,很大觸控式螢幕裝置的相繼登場,已經充分說明了我們的適應性其實非常之強。

    此前,觸控式螢幕一直被認為是新鮮事物,其實它進入我們的視野時間並不長。然而,現在所有的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幾乎清一色觸控式螢幕,起初人們爭論帶物理鍵盤還是觸控式螢幕的手機誰更好的問題,現在已經銷聲匿跡,更多的人討論新的觸控操作體驗中哪一些更舒服、更人性化。

    但其實,很多觸控式螢幕裝置,現在也可以自然地連線傳統鍵盤和滑鼠進行操作,越來越多的觸控介面提供了桌面模式,而且越來越多的2合1混合型別的裝置亮相了。搭載Windows10平臺的裝置就是其中之一,不過你應該注意到,微軟該新系統提供了不止一種輸入方式,不僅支援傳統滑鼠鍵盤,還包括觸控式螢幕和Cortana語音控制。

    觀察市場,很明顯開始有很多大廠商和大企業都開始試水更多樣化的輸入方式,尋求讓使用者熟悉的全新的輸入方案,只是目前離目標仍遙遙無期,側面也表達了即時觸控操作不一定成為PC的主流,未來的輸入方式或許會有更多的可能性,科技大碗微軟不也創造了廣為人知的HoloLens專案嗎?他們的的努力並不僅僅是為了博取新聞價值,而且不久的將來極有可能成為主流輸入方式的一種。

  • 2 # 氪星情報局

    計算機正在被嵌入到不同的裝置中,而我們無法將鍵盤和滑鼠連線到所有裝置上,所以我們需要找到其他互動方式。目前與智慧物件(又稱物聯網)互動的解決方案是透過語音識別,這明顯具有使用的限制。讓我們來看看目前研究人員和公司正在尋求的解決方法。

    觸控

    iPhone 的 3D Touch 能夠感應按壓強度

    Qeexo 瞭解手指的哪一部分觸摸了螢幕

    語音

    美國國防高階研究計劃局在 70 年代就資助了這一領域的研究!但是一直到最近,聲音才開始有用。 由於深度學習,現在我們已經非常擅長語音識別。 現在,語音的最大挑戰不是轉錄,而是基於上下文感知意義。

    眼睛

    在眼球追蹤中,我們要麼測量凝視(人們正在看的地方),要麼測量眼睛相對於頭部的運動。 隨著相機和感測器成本的降低,以及虛擬現實眼鏡的日益普及,作為介面的眼球跟蹤變得有用。

    Google 收購 的 yefluence 允許使用者透過眼睛來使用虛擬現實

    2015 年 IPO 的 obii 與消費電子製造商合作,將其眼動追蹤技術嵌入其中

    手勢

    手勢控制是我最熟悉的人機介面,我親自做過各種手勢控制方法的科學研究。用於手勢檢測的技術包括:

    慣性測量裝置 (IMU)

    加速度計,陀螺儀和指南針(全部或部分)的資料用於檢測手勢。 重新校準和降低對精度的需要是這種方法存在的一些問題。

    紅外+攝像頭(深度感測器)

    我們所看到的大多數酷炫的手勢檢測系統都使用了高質量相機,紅外照明器和紅外相機的組合。投射到場景中的成千上萬的小點,瞭解物件的距離。 Kinect,英特爾的 RealSense,Leap Motion,Google 的 Tango,都是基於這種技術。

    Leap Motion是手勢控制的消費級裝置

    為了實現 FaceID 蘋果已經把這一切都嵌入了 iPhone X 的前置攝像頭中

    電磁場

    在這種方法中,使用者的手指或身體起到導電體的作用,干擾使發射機和接收機之間的電磁場。

    AuraSense 的智慧手錶中使用 1 個發射器和 4 個接收器天線進行手勢控制

    雷達

    雷達早已被用於追蹤飛機、輪船和汽車等物體。 谷歌的先進技術和專案(ATAP)組透過將雷達縮小到 8 毫米 × 10 毫米的微晶片而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這個通用的手勢控制晶片組可以嵌入到智慧手錶,電視機和其他物體中進行手勢追蹤。

    Google ATAP 的 Soli 專案

    生物訊號

    如果看到這你還覺得沒什麼厲害的,讓我們更進一步,上面提到的所有方法都是圍繞測量和檢測手勢的副產品。

    透過處理直接來自我們肌肉神經的訊號,我們可以更進一步接近大腦意圖。

    透過將感測器放置在肱二頭肌/三頭肌或前臂上的面板上而獲得的表面肌電圖(sEMG),從不同的肌肉運動單元獲得訊號。 雖然 sEMG非常嘈雜的訊號,還是可以檢測到一些手勢。

    理想情況下,一般人願意在手腕上佩戴感測器。 然而手腕中的肌肉是很深的,因此很難獲取可以準確地用於手勢檢測的訊號。

    一家名為 CTRL Labs 的新公司,透過手腕的 sEMG訊號 進行手勢控制。 CTRL 實驗室的裝置測量 sEMG 訊號,並且檢測來自該運動背後的大腦的神經的驅動。 這距離大腦更近了一步。利用他們的技術,你可以將手放在口袋裡,然後在手機上打字。

    來自 Thalmic 實驗室的肌肉機器介面

    Thalmic Labs 是第一批開發基於sEMG的消費類裝置的公司之一

    腦機互動

    在過去的一年中,這一領域發生了很多事情。 美國國防高階研究計劃局花費 6500萬 美元投資神經介面。 Elon Musk 的 Neuralin 融資 2700 萬美元,Kernel 已經從其創始人 Bryan Johnson 獲得了 1 億美元的資金,Facebook 正在開發腦機介面。目前有兩種非常不同型別的腦機介面:

    非侵入式腦機介面

    腦電波(EEG),從頭皮上獲取訊號。

    這就像在足球場上面放置一個麥克風。你聽不清每個人在說什麼,但是你可以知道是否進球(來自球場的歡呼和鼓掌)。

    基於腦電波的介面並不真正讀你的想法。 例如,最常用的 BCI 範例是 P300 拼寫器。 你想輸入字母“R”; 電腦隨機顯示不同的字元; 一旦你在螢幕上看到“R”,你的大腦會感到驚訝,併發出一個特殊的訊號。 這很聰明的,但我不會是“讀心術”,因為我們無法察覺對“R”的思考,而是發現了一個有效的技巧。

    Emotiv,NeuroSky,Neuable 和其他一些公司已經開發出消費級 EEG 頭戴式。 Facebook 宣佈了一項關於腦打字的專案,該專案使用另一種稱為功能近紅外光譜(fNIRS)的腦部感測技術,其目的是達到每分鐘 100 個字的速度。

    用腦波打字

    侵入式腦機介面

    這是終極的人機介面,透過將電極放在大腦中工作,然而,還需要克服大量嚴峻的挑戰。

    透過侵入式腦機介面控制機器手臂

    挑戰

    我們上面提到了各種有趣的技術,為什麼仍然侷限於使用鍵盤和滑鼠。以下是人機互動技術進入大眾市場需要具備的功能。

    準確性

    如果 10次 使用 只有 7次準確,你會把觸控式螢幕作為主要介面嗎?用作主介面,必需有非常高的準確性。

    延遲

    想象一下,按下鍵後,一秒鐘後才顯示。 只要一秒鐘就沒人願意用了。超過幾百毫秒的人機介面毫無用處。

    訓練

    人機介面不應該要求使用者花費大量的時間學習新的手勢。

    反饋

    鍵盤敲擊聲,手機的振動,語音助手的嘟嘟聲,都是為了完成反饋迴路。反饋迴路是任何介面設計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使用者往往不會注意到這一點。我們的大腦不斷尋求確認其行動已經完成的成果。

    人機介面的未來

    由於上述挑戰,我們還沒能取代鍵盤,至少現在還沒有。 我認為介面的未來將是:

    多模式:我們將在不同的場合使用不同的介面。我們仍然可以使用鍵盤打字,繪圖和設計觸控式螢幕,與我們的數字私人助理進行語音互動,基於雷達的車內手勢控制,基於肌肉的手勢控制遊戲和虛擬現實,以及透過腦機介面選擇最適合你心情的音樂。

    上下文感知:你在膝上型電腦上閱讀了關於北加利福尼亞州野火的文章,然後在你在智慧耳機上詢問語音助理“那裡的風有多大?”。它應該理解你問的是火災的發生地點。

    自動化:在 AI 的幫助下,電腦能更好地預測你打算做什麼,所以你甚至不需要發指令。 當你醒來的時候就會知道你想播放一些特定的音樂,所以你甚至不需要一個找歌播放。

    材料取自36氪編譯組作品:http://36kr.com/p/5106845.html

  • 3 # 情緒別緻的瘋子9326

    今天滑鼠已經非常普及,大多數情況下你很少能夠看到沒有連線滑鼠的臺式電腦,雖然膝上型電腦總是附帶觸控板,但是很多使用者更喜歡隨時攜帶一個小滑鼠來代替。 我們不難發現,過去三十年時間裡,其實所有其他電腦的外設都發生了根本上的改變。就連連線滑鼠和電腦的USB介面都有了顯著變化,並且也還在持續革新。不過,滑鼠本身很大程度上保持相同的形態,軌跡球被光學或鐳射感測器,變得更有效率了,但仍提供相同的功能。 說實話,觸控式螢幕操作現在還難以進入主流的PC業務。有人可能會爭辯說,那是因為電腦使用者總是習慣於使用滑鼠來瀏覽自己的電腦,所以很難被說服以嘗試新的輸入方式。真是這樣嗎?在過去十年,或者說五年時間裡,很大觸控式螢幕裝置的相繼登場,已經充分說明了我們的適應性其實非常之強。 此前,觸控式螢幕一直被認為是新鮮事物,其實它進入我們的視野時間並不長。然而,現在所有的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幾乎清一色觸控式螢幕,起初人們爭論帶物理鍵盤還是觸控式螢幕的手機誰更好的問題,現在已經銷聲匿跡,更多的人討論新的觸控操作體驗中哪一些更舒服、更人性化。 但其實,很多觸控式螢幕裝置,現在也可以自然地連線傳統鍵盤和滑鼠進行操作,越來越多的觸控介面提供了桌面模式,而且越來越多的2合1混合型別的裝置亮相了。搭載Windows10平臺的裝置就是其中之一,不過你應該注意到,微軟該新系統提供了不止一種輸入方式,不僅支援傳統滑鼠鍵盤,還包括觸控式螢幕和Cortana語音控制。 觀察市場,很明顯開始有很多大廠商和大企業都開始試水更多樣化的輸入方式,尋求讓使用者熟悉的全新的輸入方案,只是目前離目標仍遙遙無期,側面也表達了即時觸控操作不一定成為PC的主流,未來的輸入方式或許會有更多的可能性,科技大碗微軟不也創造了廣為人知的HoloLens專案嗎?他們的的努力並不僅僅是為了博取新聞價值,而且不久的將來極有可能成為主流輸入方式的一種。 (如侵刪)

  • 4 # 學習學個啥

    我覺得從長遠來看,滑鼠和鍵盤不會被取代,只能是在現有基礎上,發展到更高階的水平,就像機械滑鼠到光電滑鼠,普通鍵盤到機械等。比如這樣的人體工程學滑鼠。或者手勢操作。而基於目前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鍵盤的輸入功能可能會被語音進行替代。但是語音不能解決的是私密性的問題。所以從我的角度來看是不會被取代的。但會在目前的基礎上發展的更好更完善。

  • 5 # 11粑粑

    好了不貧了!鍵鼠會不會被全觸控屏取代?我個人認為:會!只是時間長短問題!

    根據如下:

    10年前大家用的手機是啥樣還記得嗎?我清楚地記得我的第一臺手機,2008年,我上大學,3000塊買的索尼愛立信550c,很漂亮的直板手機!那時智慧手機還不普及,諾基亞還能砸核桃。市面上幾乎9成的手機都是有按鍵的,還有像黑莓、諾基亞E71這種帶全鍵盤的。10年過去了,你們的手機還有鍵盤嗎?市面上還有多少手機有鍵盤的?老人機對吧?等我們也老了呢?就現在看來,手機算是9成都淪陷為觸控屏了。

    當然,拿手機做例子可能不太合適,畢竟鍵鼠更多的時候還是用在電腦上,但不還是有平板電腦麼?

    平板電腦的主要輸入方式就是螢幕上的虛擬鍵盤,手指就是滑鼠,指到哪裡點哪裡!

    除此之外還有那些地方需要用到鍵鼠的?PC上的大型遊戲對吧?

    這只是設計者沒有考慮觸控的問題,如果把遊戲設計成觸控操作,也未必不可行。

    肯定會有人較真兒“像星際跟WC3這種那麼多鍵的怎麼設計成觸控操作?”

    我印象中有玩家自己DIY了體感的WOW,用腳走路,左手選技能,右手搓火球,WOW鍵少麼?改個觸控怎麼就不行?如果嫌擋著螢幕,完全可以單獨設計一塊觸控屏嘛!把按鍵改成觸控屏上更舒適的操作不就好了?難度肯定是有,但也不是沒有實現的可能吧?

    就連PS4的手柄,不也加入了一塊觸控板麼?Switch不也支援觸屏麼?Steam新版手柄左右搖桿(舊版是左十字鍵和右搖桿)不也改成了觸控操作麼?

    所以就目前而言,觸控是個發展趨勢,但最終是否會定格在觸控屏或者觸控屏也被其他的操控方式取代,其實都是有可能的!畢竟10年前的我們也不是人人都能想得到手機如今的盛況吧?

    哦對了,大表哥2,還兩天……

    11:粑粑這幾天老跨界呀~不務正業啊~到時候人家不給錢啊~我要吃糖啊!

    還老說自己是PS4實用派!分享的都是扯閒篇的個人經驗!大家關不關注的看心情吧!

    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犀利的言語,要麼不分享,分享必實用!

  • 6 # 硬派偏執狂

    現在的手機效能和功能都越來越強,不少電腦上面做的事情已經被手機所取代。比方說,聊天、線上影片、新聞閱讀、微博一類的。不少工作,觸控很方便的說。

    那麼,在電腦上面,滑鼠、鍵盤會不會被全觸控取代?

    觸控操作的電腦,其實很早以前就有了。大家都知道,win8的時候,微軟為了推win8平板花了不少人力物力。其實,早在Win XP就有支援。

    比方說,KTV的點歌系統,就是觸控的。所以,不要以為觸控就是什麼高大上的東西。

    銀行以及各種各樣查詢系統,也經常用到觸控一體機。觸控操作可以滿足不少功能以及需求。但是,要說取代鍵鼠,竊以為還是太早了。

    假設,你的32寸大屏顯示器支援觸控,那麼,一場吃雞下來,估計連去健身房都省了。而且,對於我這種身高僅有170cm的小個子估計是打乒乓球一樣的感受,站著不動,怕是螢幕上有些地方夠不著。

    你給我一個坐著舒舒服服,非要站起來跳來跳去打遊戲的理由先?

    如果說MOBA型別的遊戲有王者榮耀一類的相似的,那麼,星際爭霸,拳皇一類的遊戲,也透過簡化操作來實現嗎?

    要知道,沒有了搓招,拳皇就失去很多樂趣了。

    相信不少手機使用者都用過Snapseed進行修圖,,但是離專業的設計需求還是差距很大的。比方說,精細的摳圖,各種各樣的快捷鍵操作,這些都是photoshop和鍵鼠的優勢。

    那麼,有無一種折中的方案?比方說,PS4遊戲機的手柄,就有一塊大大的觸控板。

    其實,這一類的硬體,以前微軟就有了。微軟的是在滑鼠上面加一個觸控板。

    其實,觸控板早在筆記本上面用。只不過,真正用觸控板玩遊戲的玩家,多嗎?

    我是不插滑鼠 不會用筆記本星人,無論玩不玩吃雞都一樣的說。

    無論從精度,還是手感來說,觸控操作取代鍵鼠還是太早。也許,有一天,我們會擁有一種全新的人機互動的方式去取代鍵鼠,但並不是今天。

    現在還是舒舒服服地坐著,用專業的遊戲鍵鼠吃雞,工作更加舒服一點點。

    機械鍵盤給我們帶來更好的段落感和手感,遊戲滑鼠可以透過DPI調節實現高精度操作,還有各種各樣的快捷鍵,宏定義,多方便。

    比方說,填充是Shift+F5,Q是進入快速蒙版,B是畫筆,Shift+Ctrl+I是反向選擇,這些,如果用觸控,方便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那些HIFI燒友的裝置和我們平常手機聽歌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