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當然,我不是說華為中興這些國產機,而是國際大品牌,比如我的索尼,用一般的行動式耳機,比如我的AKG Q460,出來的音質照樣很不錯。 而我聽過我同學的臺式裝置,實際感覺要暗淡很多,而且沒有低音,還沒有我的索尼好。 我想知道他們的裝置究竟比我的索尼手機好在哪裡?
13
回覆列表
  • 1 # 小千與白龍

    HIFI的奧義不是要聽著多麼‘好聽’,而是要極限接近於樂器、樂隊、人聲的現場演出。一般評價用的那些詞,比如動態、瞬態、聲場、解析就是用來描述裝置出的聲音有多麼接近現場給人帶來的感覺。

    普通音樂愛好者經常陷入的一個誤區就是容易陷於於均衡器和調音帶來的快感,類似索尼的入門裝置,調音偏向厚重和清晰,很多聽流行的朋友都很喜歡這種風格。這種入門級的播放器,其實音質和Sony Xperia的旗艦手機相差無幾。殊不知初聽很震撼很強烈的效果往往經不住推敲,現場聽一次音樂會,看一次樂隊演出往往能推翻你之前聽過的對所有的樂器和人聲的認識。

    一把木吉他,很多人都在各種歌曲中,街道路邊賣場歌手旁邊聽到過吉他,這些都有什麼區別呢?當我買了一把中端還不算差的木吉他彈了一段時間後,才明白自己之前聽的歌曲,哪些是真正的吉他音效,哪些是用效果器或者後期做過的。

    當我第一次自己去到音樂廳,聽到真正的樂器和真正的專業歌手沒有經過任何電器處理直接傳到我耳朵的聲音時,我簡直淚流滿面,這才是HIFI要達到的終極目標。

    但是:音響發燒真的是玄學嗎?如果不全是玄學,哪部分有科學依據,哪部分是玄學?既然耳機廠商都說煲機不煲機沒區別,為啥玄學愛好者還要堅持煲機呢?

    為什麼HIFI被很多人稱之為玄學並嗤之以鼻呢,因為大部人都不瞭解,都只看到了很小一部分,大多數愛好者只會自顧自Hi,絲毫不在意旁人的冷眼,而公眾只能看到表象浮誇的方面。

    還有兩個很重要的原因,一是很多初燒朋友,聽了別人的介紹,去買了一條還算可以,三五百的耳機或其他裝置,折騰了半天,最後完全感覺不出來效果。謙虛點的朋友可能會說‘我是木耳’,其他人呢,就會開始抨擊HIFI一說。

    另一個很無奈的原因就是,器材黨。是的,HIFI愛好者我們內部也有奇葩,所以不能一竿子打死我們啊,就像攝影界/PCdiy界等等各種業餘愛好者一樣,總有那麼些個半吊子水平的人,整天把各種高階名詞掛在嘴邊,張口閉口就是裝置引數,這裡就不多說了,大家想必對這種人已經有足夠了解。

    這是就公眾對HIFI的誤解,HIFI的目的不是為了讓音樂多麼強烈悅耳色彩豐富,而正好相反,只是讓她更接近她本來的樣子,讓真正的發生物體就好像在你的面前一樣的效果。

    因為沒有任何修飾,真實的音樂,聽起來也許剛開始感覺非常平淡無味,但是聽久了不會甜不會膩,只會越來越有味。這是人類的本能和感覺,根據我的實驗,再木耳/再沒有樂感的人,都會在長時間測試後趨於接受這一點。

    無間道里那句“高音甜,中音準,低音沉,總之就是通透”,其實是用來忽悠人的。音樂本身就是藝術家加工好的,不需要裝置進行任何修飾,裝置的唯一任務就是99.999%的把聲音原樣傳遞到人的耳朵裡。音響賣場裡的JS們把低音炮開的震響咚咚的,也是唬人的。因為只有巨大的音量和足夠的低音才能掩飾他裝置的不足。這些才是被稱為玄學的HIFI,我輩中人碰到這些現象是非常不認同甚至痛恨的,就好像認真做學問的老教授碰到了街上兜售假冒產品的偽科學份子,周圍還圍了一幫不明真相的老頭老太太在搶著買,你說他恨不恨。

    再回到本問題上來,其實評價一套系統的好壞有一個辦法很簡單,哪怕是大家所說的木耳也行,那就是聽各類你喜歡音樂連續聽上五六個小時,你可以隨便切換各種均衡器和特效,時間長了以後修飾再好的聲音人也接受不了,而極致的HIFI卻可以做到聽不膩越聽越自然。尤其是你很喜歡的音樂反覆聽,每個細節,各個聲道和樂器,逐漸像閱兵一樣在腦海裡一字排開,閉上眼睛,你就是樂隊指揮,就是上帝。

    此方法用來評價耳機/耳塞系統就更適合了,可以順便把舒適度也測試了。有很多人說耳塞尤其是入耳的對耳朵健康不利,佩戴時間長了也很不舒服,其實那只是質量和適配帶來的問題,因為最好的耳機是私模的,也就是根據耳膜輪廓定製的形狀,和聾啞人所用的助聽器使用的是一種技術,其目的是達到10+小時佩戴不產生不適的。再加上好耳機良好的隔音效果,平時使用音量非常小,對耳朵沒有危害。

  • 2 # 本座雪山大輪寺鳩摩智

    emmm,其實,初聽者可能聽不太出來差別手機+HIFI耳機VS播放器+HIFI耳機方面,音質有什麼差別的。但是你用播放器+HIFI耳機聽連續聽幾十分鐘,再換回手機…立刻就能感受出來兩者的差別。

    這兩者差別的前提,是器材,音源的好壞。如果用淘寶裡一些1,2百塊錢的所謂HIFI耳機,8,9百塊錢的播放器,那跟手機基本差別不大。

    比較好的耳機用手機聽,一定發揮不出來這個耳機的全部實力。手機受自身電源限制,給不到好耳機需要的動力,並且手機的主要功能不是聽歌,同樣一首無損音質的歌曲,手機解碼出來的資訊一定沒有一款入門級的播放器提供的資訊量大。所以當你用一個不錯的耳機用播放器聽完,再聽回手機的時候,你就會發現聲音沒有剛剛明亮清晰飽滿,剛剛聽到的很多細節手機上聽不到,比如吉他弦的震動,甚至開口時嘴唇分離的聲音等等。

    另外手機聽歌,你聽到的所有聲音都是一股腦打包像你丟過來的,而播放器聽,空間感,層次感非常明顯,能輕鬆的聽到每一件樂器,在不同的位置上發出的聲音。

    到最後,還要說一句,HIFI發燒是無底洞,記得適而可止。否則一不小心,就花錢如流水。除非你的口袋飽滿,輕鬆買一個大奧面不改色,那可以買買買

  • 3 # 遊離機械

    Hifi是英語high fidelity的縮寫,翻譯過來就是高保真的意思,意思是與原來的聲音高度相似的重放聲音。從這個定義你就可以看出來h I f I追求的並不是很嗨的效果。而是一種高度還原的純淨聲音。

    我們常用的普通音響器材,聲音都是經過渲染的,尤其是手機以及Mp3播放器等。因為這些器材的硬體比較一般。所以需要透過軟體內部演算法或者晶片處理等措施對聲音進行最佳化,增加低音高音或者混響等成份,使聲音聽起來更討喜。看下圖,比如電腦上面的千千靜聽就有很多音效外掛。這種處理過的聲音初聽起來比較悅耳,低音很嗨,高音很脆。但是因為加了很多原來沒有的因素裡面,所以讓聲音會不那麼自然。聽的時間久了,耳朵就會產生疲勞感。

    而hi fI的音響器材的硬體素質都很高,聲音的還原力都很好,其聲道分離度、解析力、本底噪音水平都遠遠高於普通的器材。其價格也相當昂貴,動輒十幾萬甚至幾十萬,不是一般人能玩得起的。HIFI機器內部不會透過軟體演算法或者晶片處理等對聲音進行過多的修飾。其對室內空間以及音箱的擺位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如下圖,專門的聽音室)追求的就是高度極致的還原自然聲音。所以你當你聽HiFi器材播放音樂(當然聲音源也得是hi fi的)的時候。你會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彷彿演奏者,歌者就站在你面前。你能清楚地聽到歌手的喘息聲,氣流透過齒縫的聲音。你可以聽見演奏者的鼓吹劃破空氣的呼呼聲音。指尖在琴絃上摩擦的聲音。你甚至可以感受到歌手在走動,在向什麼方向走動,速度是快是慢,離你還有多遠。

    用h I f器材播放普通的音樂效果並不會比普通的音響器材好多少,甚至感覺還沒有普通的好。因為低質量的音源裡面缺少很多細節。HiFi器材是不會去補充這些細節的,她做的工作是還原這些細節,如果沒有這些細節,它就沒法還原。所以普通的音源在hi fi器材上面播放的效果可能會顯得比較乾癟。同樣利用普通的音樂器材去播放h IfI音源,也不會有多大效果提高。因為普通的音樂器材音染效果太嚴重了,會覆蓋掉h IfI音源的一些細節,這讓hI fi音源聽起來跟普通的音樂也沒太大的區別。

    因為很多人想買HIFI又玩不起。所以很多廠商順水推舟就出了很多所謂的HIFI手機、耳機等。其實這些耳機並不會比普通手機、耳機好太多效果。

  • 4 # 蘇北大董

    HiFi發燒友聽音樂和一般手機聽歌有什麼區別?如果從專業的角度去闡述一般人很難去理解,通俗的說法就是專業和喜歡的區別。

    從軍事角度上來比較,HIFI發燒友是專業的狙擊手,無論風速、角度、距離都必須準確計算,一擊必中,完美狙殺。一般手機聽音樂就是帶個彈弓到處轉轉,自己喜歡就好。

    從喝茶的角度去理解HIFI發燒友就是茶藝師,泡茶講究的是茶的質量,水的溫度以及泡茶使用的茶具,而一般手機聽歌就是很隨意,解渴就好,對於茶的味道沒有太多的要求。

    所謂適用才是最好的,無論用什麼聽音樂,自己喜歡就好,不必為那些是否專業而煩惱,我們一定要明白愛好和專業是兩個不同的領域。

    專業,是要不斷進取學習的,裡面包含了辛勤勞動,刻苦學習。愛好,是個人喜歡,用來愉悅自己,調節心態的,兩者有本質的區別。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不必過度去追求一些不切實際的東西,還是那些話,無論是人還是物,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你們有誰分手過,那種痛的時候,都是怎麼熬過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