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春蘇萬物vlog
-
2 # 弄潮兒2231
再去看看!蘇秦張儀不是同一代人!張儀在前蘇秦在後年齡上差一代人,張儀快走下歷史的舞臺時,蘇秦剛走出道,等蘇秦當紅時,張儀已經死多年了;合縱不是蘇秦提出來的,蘇秦之前已經有了,只不過被張儀破掉了,張儀死後沒了對手,秦國更加強大,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蘇秦才又提出連橫。
-
3 # 莫問青衫
秦國以“連橫術”逐一攻打六國,最根本的原因便是國家綜合實力的對比,即以秦國一國之力不足以同時攻打六國。秦國由弱而強-商鞅變法
(圖為動漫中的秦始皇嬴政)
戰國初期,秦國地處西部,實力弱小,被東方六國輕視。在邊境上更是被戰國前期強盛的魏國任意欺凌。秦孝公即位後,任用商鞅進行變法改革,功效卓著,一躍成為國力最強盛的國家。但這時候,秦國雖強,齊楚趙等國同樣不弱,秦國並沒有以一敵六的實力,所以只能採取縱橫家的“連橫術”,遠交近攻,逐一擊破。之後的秦國曆代國君,不斷的東出以削弱六國,為秦始皇的一統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始皇掃六合,一統天下發展到戰國後期,秦國實力遙遙領先,隨後是趙國、楚國、齊國,而南韓和魏國則已經非常弱小,在秦國的虎狼之師面前不堪一擊。隨後,秦趙長平之戰後,趙國大敗,至此六國再也沒有可以抵抗秦國的實力。秦國採取遠交近攻、逐一擊破的“連橫術”,先後滅掉南韓、趙國、魏國、楚國、燕國和最後的齊國,一統六國。
(圖為秦滅六國路線圖)
由此可見,秦國實行“連橫術”,逐一消滅六國,主要是受其國力的影響,即秦國雖強,但其餘六國實力同樣強大,秦國不可能以一敵六,只能各個擊破;而秦國攻打六國,受地理位置的影響,必須遠交近攻,逐一消滅。
蘇秦統六國“合縱”抗秦,秦軍躲在函谷關內十五年不敢出,直到另一個的出現,老秦才迎來轉機,他就是張儀。
合縱連橫
張儀,蘇秦的“孿生”兄弟,二人之間註定剪不斷、理還亂,他們既是同門師兄,又學相同專業,甚至連人生的起步都驚人的相似。蘇秦畢業後,四處找工作卻處處碰壁,壓根沒有人搭理他,以至於乞丐般落魄街頭,連他的兄嫂、弟妹都諷刺挖苦他。張儀呢?畢業後到楚國混跡,一次同國相喝酒,人家席間丟失了一塊玉,便認定是張儀偷走了。理由是“儀貧無行”,這標籤貼的夠鬧心,意思是人窮了品行也好不到那裡去。張儀酒沒有喝成,打卻沒有少挨,衣服破了,鞋子掉了,連牙齒都被打鬆動了。
落魄的蘇秦被挖苦後,並未“改邪歸正”,而是把自己關在小黑屋裡繼續讀書,捱打後的張儀同樣並未從良,回家去面對妻子的嘲笑,他只弱弱的問一句,“我的舌頭還在不”?是的,作為一個四處煽風點火,搬弄是非的所謂的縱橫家而言,沒有什麼比說話更重要,只要舌頭在,忽悠的本領就在。
忽悠是張儀的根本,同樣,也適合蘇秦。依《史記》而言,張儀的才能在蘇秦之上,且張儀成名比蘇秦晚,蘇秦飛黃騰達的時候,張儀尚且默默無名。張儀投奔蘇秦,蘇秦想利用張儀,不料卻給自己挖了一個坑,由此而演繹了“合縱”與“連橫”的鴛鴦戲,二人輪流當主角,各演上下半場,硬生生將戰國七雄當成他們的背景和陪練。
蘇秦張儀
蘇秦首創“合縱戰略”,佩六國相印,牛氣沖天,但他心裡特清楚,此戰略以毒攻毒,能維持一時,不能持一世,他最擔心的就是戰略被破之日,就是他摔倒之時,為了維持合縱戰略的穩定和個人榮譽,他必須設法讓秦國屈服於“合縱”才行。於是,他想起了一個人,老同學張儀。
蘇秦暗中派人指點張儀,讓其投奔自己,謀個好前程。張儀尋思半晌,同窗好友,還能虧待了他不成?可當他到達蘇秦府上時,人家卻避而不見,冷落他三天,見面後給他吃僕人們的飯,還當眾冷嘲熱諷,羞辱張儀一頓。
張儀趁興而來,敗興而歸,離開趙國,他選擇了秦國。不過這次他的運氣卻出奇的好,竟然有人出錢、出車,出人資助他一路西去。
張儀在秦國站穩腳跟後,那個資助他的人便告辭,張儀覺得納悶,大恩未報,何故離去,對方說這都是蘇秦的主意,他擔心秦國攻打趙國而破壞了他的合縱戰略,並且認為只有您才能掌握秦國大權,秦國在你的治理下必不會進攻趙國,所以才派我暗中資助你到秦國,如今你們的目的都達到了,我只好告辭,這就是整個事情的經過。張儀感嘆,生在局中,卻不知是局,蘇先生和我是一個套路,只可惜我沒有看出來。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張儀端著秦惠文王的飯碗,自然要替秦國辦事,如此簡單的道理,蘇秦押寶張儀,是大意了,還是另有隱情?
蘇秦
針對蘇秦的合縱戰略,張儀提出“連橫”。
張儀的連橫戰略誕生在魏國,因為魏國與秦國有太多的怨恨,而張儀對待魏國的態度非常不地道,但手段顯得更為老道。他先是三次率兵戰敗魏國,前兩次是魏襄王時代,第三次是魏哀王時代,每一次戰勝後,張儀都恐嚇加恩惠,勸魏國倒戈秦國。更令人不解的是張儀為了秦國的利益,竟然臥底魏國,還擔任魏國的丞相,在此期間,秦國在前方多次戰敗魏國,身為魏相的張儀卻在後方動搖軍心,以口舌煽風點火,多次勸為魏國王示好秦國。他還言之鑿鑿地說,魏國四面被其他國家包圍,本身處在一個戰場的環境中,跟這個交好,得罪了那個,裡外都不討好,他還舉例說,合縱就是騙局,同一父母生的兄弟也會因為爭奪錢財而不合,何況六國乎?
既然如此,反正秦國最強大,你向著誰都是錯,不如直接示好秦國得了。魏哀王經不住張儀的忽悠,背棄了合縱盟約,轉而示好秦國,這是張儀“連橫”首勝。
張儀推銷“連橫”的第二站是楚國。楚國地闊兵強,不容易對付,更重要的楚國和齊國關係搞得不錯,而齊國也不弱,楚、齊強強聯合,於秦國威脅不小。張儀此行的目的就是破壞楚、齊關係,瓦解合縱聯盟。
楚懷王熱情地招待了他,張儀給楚懷王畫了個大餅,許諾只要楚國跟齊國斷交,秦國商於一帶方圓600裡土地贈於楚國,且派出大量美女以充懷王后宮,兩家互娶互嫁,結為兄弟聯盟。楚斷齊而結盟於秦,楚國白白得到600裡土地,何樂而不為呢?楚懷王不顧陳軫的反對,欣然答應了張儀,遂與齊國斷交。
張儀果然是奸詐之徒,返回秦國後,在上車的時候假裝沒有拉住繩子掉下來摔傷(張儀至秦,佯失去綏墮車,不朝三月),因此三個月時間不上朝。楚懷王沒有等來收割600裡土地的通知,以為自己表現的不夠好,和齊國斷交的不夠徹底,於是派人跑到齊國的朝堂上大罵齊王。齊王那個恨,甭提多窩火了,為了報復楚國,齊國和秦國建立邦交,因為齊王認準一個理,所謂敵人的敵人是朋友。
張儀
張儀見大功告成,便兌現昔日諾言,奏請秦王賜6裡土地給楚國,楚懷王傻眼了,600裡怎麼成6裡了。這就是張儀,玩文字遊戲,打語言聽力的檫邊球,以耍無賴、欺詐的手段瓦解楚、齊之間的關係,不由讓人驚呼,耍嘴皮子到這個程度,也算是絕了。
楚懷王被騙後,急火攻心,不顧大臣反對,出兵伐秦,卻正好給被辱罵的齊王一個報復的機會。秦、齊聯手在丹陽、漢中、藍田一帶暴揍楚國,以斬首8萬,獲得兩座城池的優異成績為破解“合縱聯盟”開了個好兆頭。
楚懷王受傷了,但張儀在楚國的表演還遠沒有結束。被騙後的楚懷王恨透了張儀,他致書秦惠文王,願意用楚國黔中一帶的土地換回張儀,以解她心頭之恨,至於凌遲,還是下油鍋,要看他的心情了。秦惠文王自知有難處而不好開口,沒想到張儀投桃報李,主動到楚國“臥底”。他憑著他三寸舌,在楚國的朝堂上一頓攪和,不但自己化險為夷,而且還讓楚國老老實實地示好秦國。
至此,魏、楚、齊三國已經背叛“合縱聯盟”,他們被“連橫術”忽悠而倒向秦國,六國中,只剩下韓、趙、燕三國。
南韓弱小,張儀對症下藥,直戳痛處,說南韓的存糧不足維持2年,國土面積不足900裡,兵不過30萬,而且有一部還是業務打雜的勤務兵,如此國力,如何跟老秦抗衡,且魏、楚、齊已與老秦結盟,南韓若不歸附老秦,人家虎狼之師兵出宜陽,切斷上黨歸路,東伐成皋,滎陽,老秦的盟友楚、魏南北夾擊,無異於“垂千鈞之重於鳥卵之上,必無幸矣”。如今只有倒戈老秦,依其強而存弱,當為萬全之計。南韓被連年的戰爭折騰的城破地失,此刻已是經筋疲力盡,驚弓之鳥,如今聞聽張儀高論,貌似抓住了救命稻草,《史記》曰:“韓王聽儀計”。
張儀的第五站是齊國,前者雖有秦、齊聯手攻楚,楚、齊已斷交,但那只是齊國的報復行為,尚未真正的示好秦國。
張儀遊說齊國,採用的是常規法,先給對方戴高帽子,然後指出存在的問題,最後給出解決的辦法。誇完齊國後,張儀很自然指出齊國的不足,那就是沒有跟秦國交好,眼下韓、魏兩國歸附秦國,秦國可驅動韓、魏兩國找齊國的麻煩,而秦國的盟友楚國可趁機在齊國的南邊鬧事,如此以來,齊國的麻煩就大了。齊國一旦戰敗再與秦國交好,到那個時候人家還不一定接納你呢。唯一的辦法是提前示好秦國,跟人家搞好關係,便可萬事大吉。齊湣王被張儀說的暈頭轉向,滿口答應。《史記》曰:“乃許張儀”。
趙國,曾經是“合縱”的發源地,如今迎來了它的剋星“連橫”,蘇秦設下的棋局,張儀來破,而趙國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張儀說的那些話,趙王似曾相識,之前蘇秦也是這麼說法,他們的套路幾乎一樣,先是戴高帽子,然後提出趙國存在的問題,不同的是解決問題的辦法發生了變化,當年蘇秦是“合縱”,如今張儀給出的辦法是“連橫”,一樣的問題,相反的答案,誰說誰有理,誰聽誰有理,這就是“說”與“聽”的藝術。
張儀
張儀的最後一站是燕國,燕國自古以來都是關係戶,沒有啥實力,張儀也就不必要客氣了。燕王聽到了相反的話,當年蘇秦叫燕、趙結盟互為一體,遠親不如近鄰,趙國充當了燕國的天然屏障,如今張儀卻要燕國背叛趙國,歸附秦國。理由很簡單,秦國強大,大樹底下好乘涼,趙王殘暴,不守信用,總之所有的髒水都往趙國身上潑,張儀還翻舊賬,幾百年前趙襄子把姐姐嫁給了代王,但他為了吞併代國,藉著喝酒的機會殺了代王。這些八個杆子打不著的事,被張儀一頓嚼舌根後而立馬見效,糊塗的燕王被張儀當猴耍,以為遇到了貴人,迫不及待採納了她的建議,獻出恆山腳下的五座城池給秦國,作為見面禮。
至此,合縱戰線歇菜,六國聯盟涼涼,他們正在成為軟弱的羔羊,在秦國的威懾下祈求自保。殊不知,送他們上路的喪鐘已經敲響,敲鐘的人是秦昭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