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豆豆麻麻呀

    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要了解關於自律的一些問題。

    什麼是自律?

    哈佛大學博士,著名的心裡學家M.斯科特.派克在他的《少有人走的路》這一偉大著作中,提出了自律可以分為三部分。

    第一,延遲滿足。延遲滿足能力是指當下的快樂和享受和長遠的利益之間做抉擇時,總是能選擇那些有益於長遠利益的事。

    第二,承擔責任。承擔責任就要求我們在問題發生的時候能夠直面問題,解決問題,不懼怕失敗與挫折,並能從中吸收經驗。

    第三,終於事實。每個人都會根據自己的經歷,思想去繪製自己的人生地圖。但事實上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無論多麼縝密的計劃都會隨著飛速發展的社會而落伍,這就要求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去不斷更新自己的地圖。

    孩子自律的四個原則:

    第一,學會自我控制。

    第二,家長給孩子灌輸正確的價值文化,對價值內化的獲得。也就是個體贊同和認可社會規範、道德準則所贊同的價值觀,並以此約束自己。

    第三,讓孩子掌握控制自己行為的技能。孩子要明白自律的道理,知道自我約束,知道什麼事情可以幹,什麼不可以幹。

    第四,自我調節。比如在家長的引導下,如果調節自己的情緒等。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律性?

    第一,給孩子有邊界的愛,正面管教。用心觀察孩子的一些行為,如果孩子的行為有偏頗,一定要溫和且堅定的規勸,不能直接指責,更不能在很多人面前批評他,要讓孩子感受到你管教的同時還能感受到你的愛,不然會加大孩子和家長之間的隔閡。這樣子,孩子才能聽的進去,併為他們自己的言行承擔後果和去改正它。

    第二,激發孩子內在的驅動力,鼓勵誇讚孩子努力的具體行為。不要一味的對孩子提要求,這樣子孩子會接受不來,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他們也就不會堅持下去了。也不要試圖去控制孩子的行為,要留足夠的空間給孩子,尊重孩子讓他們自己去做選擇,這樣子他們會更樂意和自覺去完成。當孩子在完成某項任務時,比如孩子今天認識的字比昨天要多了,父母要及時的誇讚孩子今天的進步,並且要方面把具體誇讚的內容對孩子表達出來。

    第四,儘量避免製造競爭性的環境,要善於挖掘孩子的興趣。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樣樣都拿第一,但是每個孩子又都有自己的天性,所以家長不要盲目的和其他孩子做攀比,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要挖掘孩子的興趣和擅長點在哪方面,然後進行深入,堅持的培養。

    第五,多陪伴自己的孩子。有時候家長會很忙,總是沒時間陪伴孩子,但是調查顯示,父母多陪伴的孩子,安全感總是更足,做事也總是很自信,積極,這樣的孩子,做事也比較堅持,自律性也更好。

    願我們的孩子都能學會自律,擁抱真正的自由。

  • 2 # 是夏明丫w

    經過我本人的觀察發現,目前的狀況來看,將來的孩子可能會面臨很大的挫折,因為他們根本不想去自覺學習,但是事情是有兩面性的,比方說,一位家長,總是要孩子去做家長所認為他說覺的對的事,不讓孩子去做選擇,給孩子自己做決定的機會。如果你的孩子沒有主見,不會決定自己的事情,你一定要給他自己做決定的機會,這對孩子而言無疑是最好的鍛鍊。孩子的事情還是他自己決定比較好,這樣也可以鍛鍊孩子對事情做決定的能力,讓他去感受自己做決定所帶來的成功的喜悅,感受因決定失誤所帶來的惡果和應負的責任。不管成功還是失敗,對孩子來說都是一種經歷,一種磨練,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需要選擇時,他才能更謹慎。像剛才的例子,這位孩子長大後也以同樣的方法去對待父母,孩子。這樣的心理因素將來會慢慢的影響這孩子的性格。如果已經受到影響,那麼

  • 3 # 自由在途者

    孩子不自覺是很正常的,畢竟年齡小,自我約束力差,尤其是疫情來臨後,孩子們上網課普遍表現不太好,很讓人傷腦筋,這就特別需要家長去關注。

    與不自覺的孩子相比,我更擔心另一個極端的孩子。他們自我要求極高,有時可能超出了自己的能力範圍,因為做不好而悶悶不樂,甚至抑鬱成疾。

    我認識一個十五歲小姑娘,自律甚嚴,萬事求最好,尤其是學習,常常會一根筋,死磕到底,已經有較明顯的抑鬱傾向,老師家長的開導收效甚微,不得不休學一年,家長很是苦惱。

    孩子不就該活潑一點,甚至淘氣一點嗎?孩子成長過程中,總要上演一些鬥智鬥勇的故事,當時可能被氣得半死,過後不也成為笑談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蜂巢裡一點蜜都沒有了,蜜蜂為什麼不去採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