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十六個老伴
-
2 # 專業購物指導網站
想吃上安全新鮮的蔬菜,先走出這四大誤區
蔬菜作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豐富了餐桌,帶來了營養,調節了膳食結構。緊張的工作,高壓的生活,誰不想吃點安全、新鮮、有營養的蔬菜。但農藥殘留、激素超標等問題一直是消費者心中的坎。正因為如此,網路上流傳著各種簡單直入式版本來判斷是否安全、新鮮。但是,這些所謂的捷徑真的能走通嗎?下面我們來一一分析。
誤區一:有蟲眼的菜不打農藥一些人認為有蟲眼的蔬菜沒打農藥,更安全,雖然賣相不好,但吃起來放心,因此,專挑有蟲眼的蔬菜購買。
真相:有蟲眼的蔬菜並非沒打農藥,很可能是沒做好早期蟲害預防,直到蔬菜被蟲害吃出了洞,才開始搶救,為了快速強救,必定會使用高濃度或大劑量農藥。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有蟲眼的菜一般是在生長中後期,受到成蟲危害而形成的。不久後蔬菜就要上市,農藥更沒機會降解。所以,有蟲眼可不能說明蔬菜沒有用過農藥。
建議:購買有追溯體系的蔬菜質量更有保障,鹼水浸泡去除農藥。
關於去除蔬菜農藥殘留,可能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清水浸泡,實際上,綠葉蔬菜使用的農藥主要是有機磷,而有機磷難溶於水,易溶於鹼。清水浸泡並不能去除有機磷類,而鹼水(蘇打泡水)則可較好地去除,浸泡10分鐘左右即可,注意,浸泡完一定用清水清洗3-4遍,因為經常食用鹼對身體也不好。
誤區二:賣相越好,菜的質量越好?有些人認為個頭大、顏色豔麗的菜營養更豐富。
真相:外形特別大的蔬菜可能是濫用激素催大的,顏色分外豔麗的蔬菜可能是染色菜。
建議:購買時候不要過分看重外形,最好是挑選正常大小、正常顏色的蔬菜。
誤區三:越脆的蔬菜越嫩?鮮嫩是購買蔬菜的重要指標之一,一些人覺得透過掐蔬菜的莖、來判斷新鮮度和嫩度。
真相:一些商家透過泡水或其他溶劑把萎蔫的菜變得又脆又硬。
誤區四:冷藏菜更好?很多人習慣於家庭冰箱儲存蔬菜,認為冷藏條件下儲存的菜更新鮮,因此,購買時候優先會去冷藏區購買。
真相:實際上,冷藏區的菜可能放置時間更長,並不比常溫區新鮮,因為同樣儲存時間,常溫區的菜可能會萎蔫爛掉,進而被處理。而冷藏區還能較好地保持感觀,仍在銷售。儲存時間越長,亞硝酸鹽含量越高,對人體健康不利。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面對大量真真假假沒有考證的資訊,我們不能統統都拿來主義,以免走入誤區,參考二哥以上總結的這些常見誤區,讓您離安全新鮮蔬菜更進一步。
二哥,您身邊的購物消費指導專家
我們都知道,食用蔬菜是對人體有著非常大的好處的,但是吃蔬菜也有一定要避免誤區,如果不小心進入了誤區,那麼,可能就會對身體造成了傷害,還沒有吸收到營養,這是真的嗎?
回覆列表
據我瞭解的蔬菜誤區有以下六個:
一、久存蔬菜
蔬菜每多放置1天就會損失大量的營養素,例如菠菜,在通常狀況下(20℃)每放置一天,維生素C損失高達84%。因此,應該儘量減少蔬菜的儲藏時間。如果儲藏也應該選擇乾燥、通風、避光的地方。
二、丟掉含維生素最多的部分
我們的一些習慣性蔬菜加工方式也影響蔬菜中營養素的含量。例如,有人為了吃豆芽的芽而將豆瓣丟掉,實際上豆瓣的維生素C含量比豆芽多2~3倍。再比如,做餃子餡的時候把菜汁擠掉,維生素會損失70%以上。正確的方法是,切好菜後用油拌好,再加鹽和調料,這樣油包菜的方法,餃子餡就沒那麼多湯了。三、小火炒菜 維生素C、B1都怕熱,因此炒菜避免用小火燜,應該用旺火炒。再有,加少許醋,也有利於維生素儲存。還有些蔬菜更適於涼拌來吃,比如黃瓜、番茄等等。四、有蟲眼的蔬菜最放心有關專家指出,那些有蟲眼的葉菜,有時農藥殘留量要比沒蟲眼的葉菜高得多。因為許多不常使用農藥的菜農在害蟲危害高峰期打藥,不但打蟲不死,而且用藥量加倍,用藥次數增加,這樣的蔬菜更不安全。相反的,那些沒蟲眼的或蟲眼少的,有時還可以放心些。因為高溫時防治害蟲,只有在害蟲不到1釐米長時用藥,不但用藥量少,而且用藥次數不多,就能及時把害蟲消滅。五、擠掉菜汁 有些蔬菜在做菜餛飩、包子的餡心時,需把蔬菜斬細,這時會有大量的汁水流出。有的人為了成型或包餡的方便把菜的汁水擠掉,其實這樣的做法是不科學的。這樣的話就把菜中70%的維生素、礦物質都丟棄了。正確的方法是將蔬菜與香乾、香菇、肉等一起剁切、攪拌,讓蔬菜的汁水滲到其他餡子中,這樣做還可使包子更可口,而且營養還被充分的留在了包子中,被人體所吸收。六、盲目生吃 人們有時候只生吃一些蔬菜就解決問題了。但是有的蔬菜本身含毒,是不能生吃的,必須經加熱燒煮才能破壞其中的毒素,比如刀豆、扁豆、土豆、豆芽等。可以生吃的蔬菜必須是本身無毒,且未受汙染的,如蘿蔔、番茄、黃瓜等口感良好的品種。 而現在市場上絕大多數的蔬菜都噴灑過農藥,雖然大家已習慣於先將蔬菜浸泡後再清洗,但這隻能除去30%左右的農藥,生吃這種蔬菜會對人的健康造成損害。所以,蔬菜儘量不要生吃,即使是可以生吃的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