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期貨知識點

    當前,中國正處於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關鍵期。實施“中國製造2025”,不但是助力中國經濟轉型、邁向創新社會的重要舉措,也是推動製造業由大變強,是實現經濟穩增長、調結構、提質增效的客觀要求。

    近年來,中國傳統制造業與網際網路融合發展明顯提速,促使智慧製造水平持續提升,一批核心技術裝備研發應用取得新突破,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強大動力。同時,國家也出臺相關政策,扶持一些中小企業,大力支援轉型升級。

    深入推進製造業的結構調整,提高製造業的國際化發展水平。智慧製造領域一站式管理服務平臺是製造業轉型升級其中一個選擇,合理制定了逐步提升製造業的方案。除此之外,政府支援企業積極參與國際合作,提高國際化經營能力,使中國在全球各產業的價值鏈地位全面提升;同時也吸引外資,來投資中國新一代技術、高階裝備、新材料等高階製造領域。

  • 2 # 樂業老劉

    數字化、智慧化提升效率;重點尖端技術實現突破。

    中國的製造業數量巨大,且以中小企業居多,優勢是反應迅速、配套齊全,已經形成了門類齊全的供應鏈網路,劣勢是仍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目前依靠的仍然是勞動力的數量和生產時間延長;勞動力和其他生產成本在不斷地增加,而價格很難提高,這樣造成製造業利潤的不斷縮水。突破這個問題,數字化、智慧化是關鍵,隨著5G、大資料及智慧化技術的不斷成熟,未來逐步應用於生產過程中,將減少對人的依賴,一方面降低了人力成本,另外一方面勞動生產率會大幅提升,從效率上將不斷刺激製造業的升級。

    另外,中國的製造業目前仍以低端加工製造為主,在核心晶片、實用型新材料、高階生物化工產品等技術含量高、議價能力強的產業還有不少短板;集中資源,在某幾個領域實現製造技術和能力的突破,不但促進未來在市場中的競爭力,也能同時帶起相關配套的產品和服務的水平上臺階。

    總之,以科技為先導,從普遍的生產效率、成本上和代表未來發展趨勢的重點領域突破上兩個方面,橫向、縱向齊發力,來實現我們的製造業升級,我們業已形成的製造業優勢會更加鞏固,由製造業大國發展轉變成製造業強國,而製造業的強大,將是一個國家強大的根本。

  • 3 # 碼垛機器人生產線

    近年來,中國傳統制造業與網際網路融合發展明顯提速,促使智慧製造水平持續提升,一批核心技術裝備研發應用取得新突破,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強大動力。同時,國家也出臺相關政策,扶持一些中小企業,大力支援轉型升級。

    深入推進製造業的結構調整,提高製造業的國際化發展水平。智慧製造領域一站式管理服務平臺是製造業轉型升級其中一個選擇,合理制定了逐步提升製造業的方案。除此之外,政府支援企業積極參與國際合作,提高國際化經營能力,使中國在全球各產業的價值鏈地位全面提升;同時也吸引外資,來投資中國新一代技術、高階裝備、新材料等高階製造領域。

    以科技為先導,從普遍的生產效率、成本上和代表未來發展趨勢的重點領域突破上兩個方面,橫向、縱向齊發力,來實現我們的製造業升級,我們業已形成的製造業優勢會更加鞏固,由製造業大國發展轉變成製造業強國,而製造業的強大,將是一個國家強大的根本。

  • 4 # 操盤老撕雞

    1、目前產業升級是有效果且積極正面的。但是目前主要體現在規模以上企業。如:高鐵產業,大飛機產業,比亞迪/長城為代表的汽車產業,華為為代表的通訊,小米為代表的手機產業,美的/格力/海爾為代表的家電行業等等。都是產業鏈非常長的行業。

    2、中小企業的產業升級有好有壞。國家政策是積極的,會有很多的補助和扶持政策。但是我認為很多中小企業的產業根本就不需要所謂的產業升級,原因後面展開。我覺得他們能做好以下幾點就已經很好了:

    (1)把自己家的網站弄弄好,清楚的告訴客戶自己做什麼的,能力怎麼樣?

    (2)把廠裡8年以上的電腦換下,軟體裝裝全。

    (3)一年花點小錢投點軟體系統,包括:專案或訂單管理系統/客戶管理系統/郵箱系統,並且從老闆到員工都要學會使用。

    (4)不違章搭建,不亂排放。

    (5)投入一些簡易或低成本的生產工具和裝備,提高員工的作業能力、生產效率並改善員工的作業環境。

    (6)能及時響應並處理客戶問題與反饋,準時交貨。

    3、我對中國製造業持非常積極/樂觀的態度。製造業絕對會是未來國家戰略的重中之重,而且其發展潛力絕對不比IT和金融行業差。IT和金融的生產工具就是計算機。但是製造業的生產工具就複雜的多,包括:計算機,材料,裝置,包裝,車輛等。同時涉及學科非常多,包括:設計,材料,機械,物理,化學,數學,商學,管理學等等。所以它讓很多年輕朋友無法下手進入這個行業。因此我認為中國製造業目前處於價值窪地。

    理由:

    (1)中國的產業鏈配套全球最完整,沒有之一。

    (2)中國的基礎設施全球最好,公路、港口、機場、服務配套等。

    (3)中國工人只要不拖欠工資從不罷工。

    (4)中國中小企業的資訊化和系統化率很低(國外也一樣),導致整體效率低,訂單處理能力低,客戶管理能力差,交期不準。

    (5)中國中小企業市場能力不足,由於人才問題,無法滿足不同市場的客戶需求。

    不要認為製造業只是搞產品生產,設計/研發/採購/製造/銷售/倉儲/物流都是製造業大產鏈。也不要認為只有高階製造業才有前途和未來,什麼AI啦、什麼汽車啦、什麼新材料啦,螺絲/衣服/包裝材料之類的永遠也是要有人做的。

    我的朋友裡做IT、金融和製造業都很多。IT和金融前期收入會比較高6K-12K,幹幾年15K-30K/月慢慢就到瓶勁了。製造業前期收入很低1.5K-4K/月,幹幾年自己出來做的年收入50萬以上的非常多。

    迴應下題主:

    你所說的自主創新能力,產業投資效率,勞動生產率,人力資本水平,國際貿易形勢惡化等等一系列的問題對於全世界的中小企業來說都是一樣的,包括:美國、歐洲、日本、南韓等國家的中小企業。

    中國今天絕大多數的工廠老闆都是以前的國企業員工逐漸轉變來的,然後演變出很多子子孫孫。

    需要自主創新能力嗎?不需要!產品和圖紙有現成的,拿來主義。

    勞動生產效率低嗎和產業投資效率低嗎?不低!,原廠客戶+原廠熟練工+現成工藝複製+極低的環境成本+偷稅漏稅

    人力資本水平高嗎?不高!計件工資+社保(國家近幾年才強制,事實上很多地方還沒有強制)

    國際貿易形勢惡化了嗎?沒有!進出口額每年增長。事實上,很多企業一年的體量在整個進出口額和GDP的比重裡看的話,算毛線?什麼經濟危機,什麼匯率問題,什麼貿易反傾銷,其實和你沒屁點關係 。實事上,你只是有那一兩個客戶由於以上問題和你無法合作了。不要放大自己在整個市場裡的作用和地位。

    所以,你所說的這些問題只適用於規模以上企業。但是今年中國規模以上的企業表現是十分亮眼的。

    進入正題:

    1、中中國產業升級的效果如何,其實可以從今年的規模以上企業的股價就可以看出來。基本上業績大幅提升,利潤大幅增長。

    2、國家對扶持規模以上的企業,協助推銷、協助融資、協助海外收購、稅收優惠等。

    規模以上的企業通常產業鏈都很長,是可以帶動一大批中小企業。然後規模以上的企業可以透過供應鏈管理來提高這些中小企業的管理和生產能力。而且還會投資和參股供應商做產業鏈整合,或者進行協助研發設計。

    美的收購庫卡,華為5G標準,大飛機試飛成功,中國高鐵,國家電網的特高壓輸送,大疆無人機不都是產業升級的表現嗎?

    3、如果看官你是中小企業主,我的建議是千萬不要被產業升級給忽優了。其實這個產業升級可能不是對你說的,你要做的是“成為產業鏈中最好的螺絲”。

    你最最需要專注的是:

    (1)我的生產效率是否在同行之上?

    不是,請考慮以下問題:

    a.改進生產和最佳化工藝

    b.原有裝置是否可以改進變成半自動或全自動。

    c.研究同行的生產工藝和裝置。

    d.新增一些低成本的效率工具。

    (2)我的成本是否比同行低?

    不是,請考慮以下問題:

    a.原材料採購成本怎麼樣?

    b.生產效率怎麼樣?

    c.包裝/運輸成本怎麼樣?

    d.次品率和材料浪費率怎麼樣?

    e.千萬不要先從人工成本上考慮。首先只有表現優秀的員工才符合這麼高的收入條件。其次沿海城市相比中西部城市的地理優勢、人才條件和配套能力同樣會降低你的成本。

    (3)我同滿足客戶的要求嗎?

    不確定,請考慮以下問題:

    a.報價及時嗎?合理嗎?

    b.交期準嗎?

    c.質量行嗎?

    d.認證和標準達到了嗎?

    e.客戶反饋及時處理了嗎?

    4、國家透過環保政策淘汰低下和汙染產能,等於給那些還存在的企業送市場和客戶(錢)。同時倒逼企業進行產業升級。

    建議:

    1、規模以上的企業可能確實在落實產業升級,但可能會出現敷衍工程(騙補/稅/地)和壟斷行為。特別是國企和央企。

    2、製造業裡有句行話叫“對工對料”,所以原材料的價格大幅波動對製造業傷害巨大。例如今年的環保檢查導致的原材料瘋漲。所以希望國家可以對原材料進行價格調控和監察,打擊惡意炒作和壟斷行業,確保原材料價格穩定。

    3、對於中小企業的補助要多多宣傳和推廣,很多中小企業是根本不知道國家有補助這事。希望可以讓真正做事/納稅的企業獲得補助,提高競爭力。

    4、“產業升級”的核心是“思維升級”。

    目前中國製造業老闆年齡層偏大(45-65歲),可以說是“老齡化”或“思維僵化”。這個群體有幾大問題:

    a.年齡尷尬,子女又不願意接班。非常多企業主子女在國外,有移民傾向。

    b.由於企業市場拓展能力不足而導致的企業升級願意低下。他們並不是沒錢做升級投入,大部分是不知道企業升級後客戶和市場在哪?

    c.人才儲備不足,優秀人才流失。這些老闆的思維都是希望用極低的成本留住優秀的人才,最終導致優秀人才自立門戶。

    d.只懂生產,不懂美學、設計、市場、營銷,也不會利用資訊科技。

    e.計算機使用能力極差。

    所以我認為目前35-40歲的人進入製造業創業是非常合適的。

    a.受教育程度好,計算機使用能力較好,軟體應用熟練。

    b.正當年有衝勁,有願意進行企業資訊化改造、生產裝置升級和工藝改進。

    c.具備10年左右的工作經驗,在管理、市場、營銷上具備一定經驗和人脈。

    d.具備一定的美學和設計基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謝各位朋友的點贊和關注,更新點內容。製造業在知乎是一個關注熱度很低的類目。但是我建議年輕的朋友可以考慮在製造業裡創出一片屬於自己的事業。當前中國製造業企業主的“老齡化”就是你絕佳的機會。就像這20年來網際網路行業的蓬勃發展一樣,都是由一批批青年人造就的。

    產業升級只是一個歷史程序,人在歷史程序中可能根本就無法感知到自身已經處於這個歷史程序。很多時候我們經常感慨10年前我怎麼沒去做IT行業。所以千萬不要在接近2025的尾聲才突然發現原來曾經我也有一個機會可以進入這個行業。因為跨過產業升級這道坎,就代表這個行業的機會已經很少了,就像今天的網際網路行業。

    我理解的製造業

    設計/研發/採購/製造/銷售/倉儲/物流都是製造業大產鏈。(非常重要)

    想進入任何一個行業都需要一個切入點,跨入製造業有很多方法。或許很多人根本就不清楚自己所從事的行業就是“大製造業”。

    如果你正在研讀製造業的學科是否可以問自己幾個問題:

    1、如果你讀的是材料學科?你對目前市場上的材料都熟悉嗎(鋼/鋁/銅/塑膠/玻璃/石材/木材等)?不同的國家材料標準知道嗎(化學成分和機械效能)?有沒有改進的空間?很多產品如果使用其它材料替代成本會不會更低/品質會不會更好?

    2、如果你讀的是設計學科?你的美學感知能切中你所期望的那部分群體嗎?你的設計有考慮後期的材料/生產/表面處理/裝配/成本可能會產生的問題嗎?使用者體驗能滿足嗎?

    3、如果你讀的是機械或工程學科?你清楚的知道不同材料/模具/產品/裝置/生產環境時標準和要求嗎(公差/裝配/熱處理/表面處理/產品或材料變型/產品應用的問題等等)?有考慮過交叉學科的問題嗎(流體力學,結構學,化學等)?

    4、如果你讀的是商學(市場/管理/財務)?你能清楚明瞭的向客戶說明白你的產品嗎(無論國內或國外)?你對企業生產的各個節點需要使用人工或自動化完成有清楚的判斷嗎?你準備怎麼開發你的市場和客戶?你準備怎麼協調你的上游?怎麼利用資訊化技術提升企業競爭力(提高整體效率/跨部門協調/防止資訊傳導錯誤)?

    如果你想切入製造業有這麼幾個方法:

    1、設計研發+採購+市場

    小米、共享單車/充電寶、名創優品、智慧硬體、淘寶天貓的名店等等。

    我認為這些企業都是製造業,只是真正的製造環節已經變成它們的中游了,它們已經成上游。包括:蘋果、ZARA/H&M/優衣庫、New Balance等(是不是感覺瞬間高大尚了?)

    這是工程師,設計師切入製造業最好的方式。手握市場(下游),下控中游(製造)。

    然後透過資本收購中游(製造)為其服務,這就是高階製造業。

    2、製造+工藝改進

    開廠+裝置投資+工藝改進

    早期中國製造業的典型代表,中國絕大多數的工廠企業主(45-60歲左右)。通常為某某國企的廠長/主任/工程師/技術員,或某某跨國公司工程師/技術員。手握生產工藝和生產裝置清單,而且擁有部分客戶資源。生產資料準備齊全就可以直接生產/銷售。

    非常多的這種型別的企業希望透過設計和研發轉變為“1”這樣的企業。有部分成功,有部分還在路上,有部分失敗。格力,美的,海爾,李寧,安踏,雅格爾,海瀾之家,三一重工,中聯重科?最終會是什麼結果歷史自然會給出答案。

    還有部分則在為“成為產業鏈中最好的螺絲”而奮鬥。富士康、萬向集團、精研科技 、瑞聲科技 、歌爾聲學等等。他們都是“產業鏈中最好的螺絲”,其中也有一部分正在向“1”走。

    3、銷售+採購

    中國加入WTO之後蓬勃發展,這些企業或個人通常具備一定的語言能力和溝通能力。為廣大的中國中小或小微企業提供訂單。我稱之為“貿易代理人”。國外也有非常多這樣的企業。今天在亞馬遜、EBAY、阿里旗下平臺上有非常多這種型別的企業。“貿易代理人”透過渠道獲得市場和客戶來控制上游,非常多的人積累了客戶之後再往“1”和“2”走。成功和失敗的也非常多。

    如何正確看待“產業升級”問題

    如果你已經切入或正在從事製造業,一定要把自己定位好,有條不紊的發展自己。千萬不要受媒體的干擾。你是“1”“2”“3”的哪種?小微企業?中小企業?規模以上企業?

    像格力這種規模以上企業準備造車,我們可以稱之為產業升級。因為白色家電市場高度飽和。另闢戰場也許對格力來說是值得押注的。

    但對於大多數中小企業的產業升級問題,一定要先思考下面的問題:

    1.我是“產業鏈中最好的螺絲”了嗎?

    2.我的生產效率和生產成本與同行比怎麼樣?

    3.我的市場份額怎麼樣?

    4.人才和資金允許嗎?

    產業升級的核心

    產業升級的核心一切都是圍繞著: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品質(體驗)

    1.是的,不是創新和顛覆。這是一個小機率事件。

    2.效率、成本和品質(體驗)都是自己可以控制的。

    產業升級需要一個必要條件和唯一目的

    必要條件:市場/客戶

    唯一目的:未來利潤

    未來利潤是你進行產業升級的一切動力和目的。但是你沒有市場和客戶配套,你上了全自化流水線、六西格瑪、一大堆的認證和ERP系統又有什麼用呢?所以市場和客戶是促使你產業升級的必要條件。只有當你產能不足,你會想提高效率、自動化、資訊化。只有當客戶對你的品質不滿,你會想改進工藝、更換原材料、更嚴格的生產/檢驗標準。效率提高則利潤提高,品質(體驗)提高則市場擴大/客戶穩定/利潤提高。

  • 5 # 律協

    當前,中國正處於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關鍵期。實施“中國製造2025”,不但是助力中國經濟轉型、邁向創新社會的重要舉措,也是推動製造業由大變強,是實現經濟穩增長、調結構、提質增效的客觀要求。

    近年來,中國傳統制造業與網際網路融合發展明顯提速,促使智慧製造水平持續提升,一批核心技術裝備研發應用取得新突破,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強大動力。同時,國家也出臺相關政策,扶持一些中小企業,大力支援轉型升級。

    深入推進製造業的結構調整,提高製造業的國際化發展水平。智慧製造領域一站式管理服務平臺是製造業轉型升級其中一個選擇,合理制定了逐步提升製造業的方案。除此之外,政府支援企業積極參與國際合作,提高國際化經營能力,使中國在全球各產業的價值鏈地位全面提升;同時也吸引外資,來投資中國新一代技術、高階裝備、新材料等高階製造領域。

  • 6 # 國佳者財經

    未來展望:方向與抓手

    過去十年,中國製造業升級如火如荼,但因起步較晚,與美、日、德等老牌製造強國仍有一定差距。我們認為,高階裝備製造、電子、醫藥仍將是未來十年中國製造業升級的重點領域,股權融資和研發投入兩大抓手不可或缺。其中,股權融資是激發人力資本的關鍵,而研發投入強度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值得慶幸的是,如今我們沒有重走刺激地產、基建的老路,而是保持定力、堅定信心,重點發展高階裝備製造、電子和醫藥三大產業。相信隨著研發投入強度的不斷提升,股權融資的發展壯大,中國製造業升級仍將方興未艾!

    1.宏觀比較:現狀與差距

    1.1吐故納新十年,升級如火如荼

    過去十年,中國製造業升級可謂如火如荼。

    中觀層面,從過去十年各主要工業行業增加值平均增速來看,知識密集型的醫藥(13.1%)、電子(12.1%)獨領風騷、優勢顯著,相比之下,資本密集型的鋼鐵(6.8%)、勞動密集型的紡織(7.3%)則黯然失色、相繼殿後。而從過去五年看,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製造業、裝備製造業的增加值增速,也都持續高於工業整體增速,佔工業整體的比重也相應提升。

    微觀層面,從過去三年看,以鋼鐵、有色、水泥、電力、煤炭為代表的傳統工業品產量平均增速普遍低於5%。以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光伏電池、積體電路為代表的新產品產量則呈現出爆發式增長,平均增速普遍在20%左右,遠超前者。

    1.2原材料類偏高,電子彎道超車

    然而,與美國、日本、德國等製造業強國相比,我們仍有一定差距。

    首先是製造業佔經濟比重。隨著產業持續升級,傳統工業佔經濟比重下降,製造業佔GDP的比重也將趨勢性下行。而目前中國製造業增加值佔GDP比重仍高達29%,相當於50年代初期的美國、80年代中期的日本。

    其次是製造業內部結構。觀察美、日兩國製造業結構,相同之處在於:食品飲料、化工、汽車等行業佔比較高,而紡織服裝、非金屬礦等行業佔比較低。而不同之處體現在三個方面:其一,美國電子行業佔比高達12.7%,日本僅5%;其二,美國鋼鐵有色行業佔比僅2.8%,日本高達8.8%;其三,美國裝備製造類行業佔比排名中游,而日本普遍排名靠前。

    事實上,美國和日本的製造業結構代表了兩種不同的發展模式:美國電子行業依靠資本市場融資,確立了領先地位;而日本原材料類、裝備加工類行業依靠銀行融資,成為經濟中流砥柱。

    再來看中國製造業行業結構。由於統計局沒有公佈各子行業增加值,我們採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資料來衡量制造業內部各子行業佔比。

    化工、食品、汽車領跑。與美國、日本的相似之處在於:化工類(化工、化纖、醫藥)合計佔比15.2%,食品類(農副食品加工、食品、酒茶飲料、菸草)合計佔比11.8%,運輸裝置類(汽車、其他運輸裝置)合計佔比11.9%,均名列前茅。

    原材料類偏高,裝備製造偏低,電子彎道超車。與美國、日本不同之處在於:其一,金屬冶煉(鋼鐵、有色)佔比9.5%,非金屬礦佔比7.5%,均高於美國和日本;其二,機械(通用裝置、專用裝置)佔比8.0%,略高於美國,但遠不及日本;其三,電子佔比8.4%,低於美國,但高於日本。

    整體看,中國製造業行業結構中,金屬類、建材類佔比偏高,而機械類佔比偏低,反映從原材料類行業到加工組裝類行業的升級並不順暢,但電子行業實現了彎道超車。

    1.3龍頭企業崛起,結構有待升級

    我們還可以透過橫向比較各國的龍頭企業來觀察中國的製造業升級情況。

    頭部企業數量超越美國。根據《財富》雜誌釋出的2019年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中國共入圍129家,超過美國的121家,首次排名全球第一,其中不乏華為投資控股、上汽集團和東風汽車等一批耳熟能詳的製造業企業。

    雖然龍頭企業數量上全球領先,但是從行業分佈上來看,中國與美國、日本和德國等發達國家相比產業結構依然偏重,技術含量也稍顯不足,仍有待進一步升級。

    能源、金屬行業佔比過高,利潤率並不突出。在世界500強企業中,中國入選的能源和金屬類企業佔比分別為16%、10%,而像美日德三國能源和金屬類企業佔比均未超過10%。但其實中國這兩類行業企業的利潤率並不突出,中國入選的能源類企業利潤率平均為1.5%,不足美國入選能源類企業的三分之一,金屬類企業利潤率更是隻有美國同類企業的九分之一。

    汽車、工業機械行業略顯薄弱。而對於科技含量較高的汽車和工程機械行業,中國的發展略顯薄弱。工業機械類行業中,中國企業數量佔比僅1.6%,低於日本的1.9%,而美國和德國更是超過了3%。汽車及零部件製造行業中,中國企業數量佔比為5.4%,雖然略高於美國,但仍遠低於德國和日本。並且中國汽車行業利潤率也比較低,上榜企業不足3%,而美國入圍企業約為3.8%,日本和德國同類企業更是超過4.5%。

    計算機電子裝置製造大而不強。在研發投入強度更高的計算機電子裝置製造行業,美國和日本是中國的主要競爭對手,德國企業鮮有上榜。而同美日相比,中國企業具備數量優勢,佔比接近7%,美國和日本企業佔比僅5.8%、3.8%。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電子行業企業利潤率僅5.1%,遠低於美國(16.7%)和日本(9.3%),這反映出中國電子裝置製造行業“大而不強”。

    上世紀末,中國各行業企業開始在國際嶄露頭角。為便於觀察行業結構變化,我們統計了95年、10年、19年500強企業榜單中,中、美、日、德四國企業的行業分佈。美國的商貿零售和金融企業自95年起就佔據較大份額,近年來科技行業的快速發展搶佔了商貿零售和製造業等行業份額。日本和德國的優秀企業則主要集中於汽車、金融和商貿零售領域,兩國的汽車企業500強上榜份額均有明顯增長。而中國在95年僅上榜一家金融企業,此後各個行業才開始在國際上嶄露頭角。00年,金融、零售、能源、通訊等行業均有中國企業進入500強榜單。

    製造業崛起落後於美日德。我們還可以從上榜時間上來觀察中國製造業升級程序。中國製造業企業上榜世界500強的時間明顯晚於美、日、德三國。比如,95年500強企業名單中,美國、日本和德國的製造業企業佔三國上榜企業數的比重分別達13.5%、23.7%和22.7%,而中國製造業企業無一上榜。

    汽車製造起步相對較早。而直到10年中國才有4家制造業企業上榜,且均為汽車及零部件行業,佔總體上榜企業數的9%。從過去十年上榜家數看,中國車企表現好於美國,但落後於日本和德國。而除汽車外的其他製造業企業進入世界500強則主要發生在過去十年,相比美、日、德三國均在95年已有其他製造企業上榜,中國明顯落後。19年中國除汽車外的製造業上榜企業達10家,超越其他三國數量,數量上追趕較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ufs2.1的記憶體怎麼就被某些廠商優化出emmc5.0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