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論語》中有好多對待自己、對待朋友、對待敵人和小人的方法,都特別有道理。
38
回覆列表
  • 1 # lanv1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為我的老師的人,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如果看到他們的短處自己也有就要改正。"

    強調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虛心向別人學習,同時要有正確的學習態度。

    2、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

    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 ”孔子說:"那大概是‘恕’吧!自己不願意乾的事情,不要強行於別人身上。”

    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對方角度想問題,照顧他人感受。

    3、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里仁》)

    孔子說:“看見賢人(德才兼備的人),就學習他的長處,希望和他一樣;看見不賢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沒有和他一樣的缺點。”

    善於向比自己好得人的方面學習,時常反省自己。

    4、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真知啊

    人要真誠一些,多點真誠,少點套路。

    5、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

    自己要在社會上自立,就要使別人能在社會上自立;自己要在社會上通達,就要別人也能在社會上通達。

  • 2 # 愛籃球沒理由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溫故而知新”有兩解.一為“溫故才知新”:溫習已聞之事,並且由其中獲得新的領悟;二為“溫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溫習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擷取新的知識.合併這兩種解法,也許更為完整:在能力範圍以內,儘量廣泛閱覽典籍,反覆思考其中的涵義,對已經聽聞的知識,也要定期複習,期能有心得、有領悟;並且也要盡力吸收新知;如此則進可以開拓人類知識的領域,退也可以為先賢的智慧賦予時代的意義.像這樣融會新舊、貫通古今方可稱是“溫故而知新”.

    對於學過的舊知識,你要常去溫習它,你將會有新的體會,新的發現。你收穫的就會更多,你比別人懂得的就會更多,這樣在某方面就能成為別人的老師了。

    生活中,每一件事,每一句話都有它的多方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也許你一時只能理解其中的一點,當但你經歷多了,見識豐富了,你再去看時,也許你會有不一樣的理解和體會。生活就是這樣多方面性的,當你對一句話不理解時,你是選擇遺棄它,還是深入的去思考?當你多次的去深究它的時候,你將會有不一樣的體會。

    當我們忙完了一個階段的事情後,利用暫時的忙裡偷閒,回顧曾經的點點滴滴時,才發現我們不能變成工作的奴隸,我們要學會思考和總結,要讓我們的工作充滿堅持和成長才行。​

  • 3 # 田鼠叨叨叨

    具體原句與譯文不列,要不然不如百度。我個人取幾點談談。

    一是關於讀書於學習。讀書學習是人一輩子的事情,重要程度難以言喻,能使人聰明,使人提高生命的質量。

    為人要學習。(論語中還有多複習的學習方法)。

    二是問心。做人做事要多問一問自己的內心,自己做得對不對,好不好,能不能更好。是否對得起身為一個為人,是否是一個不錯的,值得自己滿意驕傲的人。

    為人需多反思自己,問心無愧。

    三是瞭解。論語多次說到,不求他人瞭解自己,但求自己瞭解自己,但求自己瞭解他人。人都有渴望被他人瞭解的心。但常常容易因此而讓自己淪入低下之位或者沒有被滿足這一點而無理的生氣。所以不求他人瞭解自己。另外,瞭解他人能夠有助於我們與他人的相處。高尚方面,我們可以和很恰到好處的按照他人的需求來使別人開心滿意。油滑方面,可以見人上菜,投其所好,在求人做事,做銷售等很多方便都有強大的幫助。很多人追求“冷讀術”求得就是這些。

    處世,需要了解自己瞭解他人。

    《論語》是聖人一輩子的精華語錄。智慧之大無法再言說。簡單一句含著真理。我們總說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所以更關鍵的還是深信理,踐於行。

  • 4 # 林下善人

    論語的核心是中庸,即中規中矩,是培養奴才的好教科書。歷代統治者推為聖人聖經的主要原因也在於此,逆來順受,不具反抗精神。現今時代學論語,汲取些禮儀可以,而讓孩子像古代儒生一樣,傾其精力而學之,則是荒謬的,因為裡面沒有數理化現代科學,久之沉浸,還會壓抑人們的創新精神。

  • 5 # 小白品文學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解說:不要擔心別人不知道我,而要擔心自己不知道別人。

    有感:事實上這與“人不知而不慍”是異曲同工的,真正的君子不是去追求別人的鮮花和掌聲,而是追求自己的道德和學問不斷精進。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會不經意地怨天尤人,牢騷滿腹,或許調整一下心態,會讓自己靜下心來,這樣才能謀求進步。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倪,小車無杌,其何以行之哉?

    解說:做人沒有信用,不知他還能怎麼樣。這就好比牛車和馬車,若沒有了插在轅木和橫木之間的接榫,還怎麼行走呀?

    有感: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是社會正常運作的基本條件,一個人如果不守信用,別人就難以和他打交道,其人自己也將難以立身處世。小到家庭,大到社會和國家,信任危機的出現會減少甚至扯斷感情的鏈條。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解說:見到賢能的人,就要想著向他看齊;見到不賢能的人,就應反省自己是否有和他一樣的缺點。

    有感:常常,我們看到比自己厲害的人物,我們會心生妒忌,這是正常的。但是,嫉妒無法縮短你們之間的差距,向他們學習才能讓自己追上甚至超越他們。同時,我們不要瞧不起某些方面不如自己的人,因為每個人都不是全能的。面對別人的缺點,我們應當反省自己有沒有類似的問題,而不是嘲諷和輕蔑。或許,你嘲笑的同時,別人也在嘲笑你。生活中,職場裡,那些嫉賢妒能,爾虞我詐的人定不會走得長遠,虛心求教的人才能笑到最後。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解說:質樸多過文采,就會顯得粗鄙;文采多過質樸,就會顯得虛浮。只有二者配合恰當,才能成為君子。

    有感:生活中可以看到,一些人為人樸實,心直口快,但是缺乏修養,口無遮攔。這是一種直爽,但若是不分場合,會讓人覺得有些粗野。而另一些人過於禮貌,言辭刻板,自然沒有了親近的感覺。這就好比內容與形式,二者並重才能傳神。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解說:以道為志向,以德為根據,以仁為依靠,技藝高超,遊刃有餘。

    有感:六藝是指禮、樂、射、御、書、數。很多人都知道庖丁解牛的故事,其技藝之精湛令人稱奇。遊刃有餘就是說明在六藝中的一項或者某幾項上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而其作為謀生的手段時應當與道德和仁道等聯絡起來才能有益於自己和他人。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解說:孔子斷絕四種毛病:不瞎猜,不獨斷,不固執,不以自我為中心。

    有感:猜疑會使信任出現裂縫,無論是親人朋友,還是戀人之間,都是這樣,而且一旦這樣的裂痕出現,是基本不能癒合的。獨斷專行有時是身居高位之人令行禁止的手段,但常常這樣是不利於管理的,而固執是每一個人都要避免的,忠言逆耳,有可為有可不為。不以自我為中心會讓你更從容,收穫更多的友誼。

  • 6 # 一葉輕舟54241041

    《論語》已經讀過好多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收穫,在這本書裡我找到了我學習的楷模——不遷怒 不貳過 不乏善 無施勞的顏回,又找到了時刻自勉的箴言:不患無位患所以立!感謝我們的先輩,給我們留下了如此寶貴的財富!

  • 7 # 孫哲瀚

    論語是中國文化的精品,每一個喜歡國學文化的人,無一例外的都從那種博大精深之中得到了一種精神的啟迪和昇華,其中一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就讓我感慨頗深,在幾千年前的過去,古人的思想境界,就如此的高潔,的確是讓人由衷的敬佩,作為儒家經典文化,內容涉獵之廣,無不讓我們為之驚駭。書中不僅談到做人、修身、學習和教育,還系統的闡述了為政治國的方針大要,對塑造人格、安邦定國的諸多問題都有詳細的描述,不愧是一部國之瑰寶,他蘊涵的哲學思想真可謂是博大精深,對今天的我們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所以論語的經典之處,就在於常讀常新開卷有益。曾子曰:每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辦事竭盡全力了嗎?與朋友交往信守諾言了嗎?老師傳授的話溫習了嗎?----這就是一個古人的風範和思想,今天的我們是不是覺得自己夠慚愧的呢?

  • 8 # 沐言學姐

    從小學時就學習論語,老師常常教育我們要將課本中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來。我想在《論語》中學到的最重要的學會關於和人相處,學會尊重人,還有說話對人,做事的道理了。無論說什麼話都好,都要講分寸,都要有禮貌。在《論語》中孔子強調事事有尺度,要不然就是浪費人生的說法。孔子不提倡以德報怨,他給的分寸是以直報怨。在現實社會中,其實很多人都在“以德報怨”。對那些恨自己的人,或是領導,或是戀人,如果都一味的謙讓,不敢說出自己的看法,我覺得這個想法不太行。《論語》中也認為無論對領導還是朋友,都應保持一定的距離,掌握分寸。記得曾經子貢問孔子怎樣才是好朋友?孔子曰:“忠告而善之,不可則止,無自辱焉。”意思是:看到別人有做不對的事,你好好告訴他,他不聽你的那就算了。再說下去就是侮辱自己了。所以,不管是親人或者朋友,說話做人都應該有度,意思就是說做什麼事都好,都要學會尊重別人。

    還有《論語》中說到的仁愛之心,是這樣說的:一開始就本著平等和理性的態度,尊重每一個人,稍微有一點分寸,有一點餘地。對於生活,要適當給自己減減壓,不要讓自己喘不過氣來。如果不開心,活在還有什麼意義呢?所以要學會給自己空間,讓自己從心快樂起來。對於工作呢,孔子認為也應有度。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意思是做好本份。但是除了做好自己,如果別人有困難請求你的幫助時,應該儘自己的能力去幫助別人。

  • 9 # 煩了順了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孔子說:“君子,飲食不貪求飽足,居住不貪求舒適,對待工作應該勤敏,說話卻謹慎小心,主動到有道德學問的人那裡去匡正自己,這樣的人可以說是好學了。”

    我認為,一個有道德的人,不應當過多地講究自己的飲食與居處,他在工作方面應當勤勞敏捷,謹慎小心,而且能經常檢討自己,請有道德的人對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作為君子應該剋制追求物質享受的慾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質方面。

  • 10 # 慶陽數學思維

    論語》讓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一本《于丹〈論語〉心得》讓我愛不釋手。一直以為,兩千多年前的論語,真的有那麼神奇嗎?果然,“書中自有黃金在”,讀過以後,我的心靈算是得到了一次洗禮,我明白了很多名言的真正內涵,第一次覺得我自己身上存在著太多太多的缺點和不足,雖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但我也深感慚愧。對於《論語》的原文,我有些懵懂,然而卻從於丹的心得體會中感受到了孔子思想的偉大。于丹的每一篇文章,一個故事,哪怕一句話,甚至是一個貼切的詞語都會讓我聯絡到自己的經歷,常常會有同感,有時也會借鑑一下人家的做法。 簡單的說,《論語》的真諦是教人們如何得到真正的快樂;它的精華則在於教我們做人的心態。這本書從孝敬之道、智慧之道、學習之道、誠信之道、治世之道、忠恕之道、仁愛之道等七個方面闡述了《論語》中所蘊藏的智慧及其對現代生活的啟示。細細品味過這七個方面,也同時折射出了我自己的影子。 孝敬之道:“百善孝為先”,于丹用一個大樹和孩子的故事把父母和子女的關係形容的淋漓盡致,我們從父母身上索取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太多了,父母付出的是人間最寶貴的愛,平時經常說"不養兒不知父母恩",真到自己當了父母的時候才知道自己的父母有多不容易。也許因為我還沒有為人母,對於孝敬父母上,一直不知道如何做起。從畢業到現在好多年了,每次回家都是空著手回的,看到同事朋友常常大包小包的拿著東西時,總覺得沒有必要,都是一家人,何必那麼見外呢?回到家中,也從來是的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就在去年暑假讀了這本書後,從心裡上感覺到了對父母的虧欠,那年我25歲,我開始回報,儘管我們能做到的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小到幫忙洗衣、做飯,買一些吃喝用品,但我能深深感受到他們的喜悅。都說25歲是人生的一個分水嶺,我也的確長大了,懂事了。 智慧之道:我一直很崇拜古人的智慧,它們條件沒有當今社會的優越,卻能留下驚人的文化和遺產,比如秦始皇修建陵墓、長城;歷史上的草船借箭、完璧歸趙;唐詩宋詞等等這些無不流露出古代人們超人的智慧,都令我們現代人敬仰崇拜。于丹說:《論語》裡面,自始至終充滿著智慧。有一句諺語說得好,人生的真正成功不在於你憑運氣抓了一手好牌,而在於你抓了一手壞牌,但是你能把它打好。人生交往的真正成功不在於你僥倖一路走來遇到的全是君子,而在於你遇到有些不能成為君子的人,當然不一定就是小人,能不能因為從跟你的交往中看到人性中的溫暖、善良,看到你對他的體諒、包容,而讓他美好的一面更多地表現出來。在於智慧方面,我自己還是非常欠佳的,常常只是羨慕這方面做的好的人,以後需要不斷學習。 學習之道:每個人從哇哇墜地起就開始學習語言,學習走路,到長大以後學習知識、學習做人,一直到老,都有學不完的事情,真所謂“活到老,學到老”。說到學習,就離不開教師和學生,孔子是一位很好的老師,他的學生桃李滿天下,然而他之所以流傳到現在兩千多年,自然有它獨到的教書之道。 讀到書中有一個例子時我覺得很有趣,“1975年,七十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舉行過一次盛大的聚會,有很多媒體來採訪。其中一個問到這些獲獎者的問題是:你們這些傑出的人物,到底是在哪一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的?結果大家認為最有價值的答案是什麼呢?是幼兒園。有一個科學家說,我是在幼兒園裡學到了很多東西,比如,要善於跟他人分享,要遵守制度和規則,飯前要洗手,對人要謙遜禮讓,如果自己不小心做了錯事要學會道歉,這些道理都是我在幼兒園學到的。”我是一名幼兒園老師,因此就深有體會。到此,我想起另一句話“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師”,長大以後,常常發現我在遇到很多事情的時候,一些為人處事的道理或處理問題的方式其實都是媽媽教我的,於是,腦子裡就會浮現出一些話語“要...要...不要...不要...”小時候認為是嘮叨的話語,那一刻就覺得如此重要。當然“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幾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這不僅體現了他的謙虛,而且說明他的好學。在我們生活中,也應該有這樣的精神。 誠信之道: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可見誠信在一個人的生活中所佔的分量。如今社會中,很多企業品牌靠的都是誠信和信用,比如一個新的產品,必須有特別好的口碑才能夠立足;一個單位的領導也要講信用,才能贏得員工和下屬的信任,假如作為上司整天不講信用了,可想而知結果會怎樣了;集體是這樣,而小到我們每一個人的個體,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我想,應該在工作上一絲不苟,認真對待;在家庭對父母、愛人、孩子要坦誠相待;對同事朋友說到做到,不能有欺騙行為,總之,從《論語》出發,結合今天的現實,以《論語》中的誠信來引導今天的生活,走好我們人生的路。 治事之道:剛看到這個題目,我不太懂,可以說根本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於是,我細細的品味這個陌生的話題,于丹說孔子一生做了兩件事——教育和治世,教育是成功的,然而治世他是失敗的,因為他的理想不行於天下。她講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孔子和她的弟子去蒲縣看他的學生子路,還沒見到人的時候他就誇了他三次,當他的弟子問他為什麼的時候,他說只看田地道路房屋都是整整齊齊的,府衙裡很清靜沒人告狀,就能看出子路在這兒是做的是很不錯的,這雖是一個小小的故事,卻能看到孔子的治世思想,真正的政績不一定要表現在奏摺上,不一定是一個人說我做了哪些事,會了哪些事,推行了哪些措施,真正的措施會落實在效果上,你去看效果,當然就知道他是怎麼樣來做的。說到此,我聯想到口說無憑,眼見為實,也許我理解的不是太對,但總的來說,還是說只要踏踏實實做事,成績是顯而易見的。 忠恕之道:俗話說做事先做人。孔子這一生做人做事的出發點就是忠恕二字,萬事由心生,我認為首先要知道我們的心在哪裡。在看了于丹講了三個賣花女孩子的故事以後,我突然想起前兩天看過的今日說法,一個兩歲的孩子在幼兒園由於和同伴發生爭執,而被老師打,看過以後我的心痛了,為那個老師的行為,為那個孩子的心,更為站在家長的那個角度,深深的理解。我也是一個幼兒園教師,在我的生活中,我不敢說我是完美的,但我是善良的,寬容的,有愛的,對父母,對學生,對朋友都是一樣的。在後來的工作中,我換了一種教育方式,孩子們犯了錯誤我再也不對孩子們大喊大叫,而以很親切的口吻教育孩子,從下面教育孩子。其實作為一個幼兒園教師沒有了愛心,就算有再高的文憑,再多的知識,都是徒勞。有一顆寬容的心,有一顆理解的心,是我做人的最基本的原則。 仁愛之道:仁愛是在孔子的論語中提到最多的一個詞,我們常常說讓世界充滿愛,然而這個簡單的愛字說起來簡單,其中卻蘊含的太多太多的道理。孔子認為仁愛是做人的根本,他不僅是仁愛的一個宣傳者,也是一個仁愛的實踐者;于丹認為仁愛不僅是一種人格情懷,同時也是一種非常具體的行為方式我們可以通過後天的補足來不斷的提升和完善自己。而我認為仁愛其實貫穿整個人生,正所謂只有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人世間的愛情、親情、友情無不充滿愛,愛情中,我寬容,彼此珍惜,對愛人和自己的親人一樣;親情中,首先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因為他們同樣是我們最親的人;友情中,友愛、友好,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他人的面容永遠是我們表情的一面鏡子,因為你對別人怎麼樣,別人就會以同樣的態度對待你。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被仁愛充滿,我們自己跟這個世界都會變得更好。 今天,從論語中,我學會了改進自己,讀書中我在反省--我以為自己做到了最好,卻不懂別人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我以為自己很善良、很寬容,但是孔子所謂的那種心境和胸懷,我真的沒有。細細品味,生活中要做到這些的確很難,但要努力。“一個人心中有什麼,他看到的就是什麼”,看到這句話,我深感愧疚,因為我常常把原本簡單的事情想的複雜,把別人的無心當作有心,心裡就會胡思亂想。其實真理告訴我們的道理永遠是最簡單的,個人的許多點點滴滴,片片斷斷,有好的,也有壞的,就讓我們在這簡單的道理中一點一點改進吧。

  • 11 # 奮鬥中的95後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意指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切勿強加給別人。這是孔子經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華之處。孔子所強調的是,人應該寬恕待人,應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現。

    而我們當今社會上正缺少這種為人處事的道理,更多的人做法是:己所不欲,就施他人。我想一個人連最起碼的到的品格都喪失了,跟他交往還有什麼意思呢?

  • 12 # 勉為其難GD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解說:不要擔心別人不知道我,而要擔心自己不知道別人。

    有感:事實上這與“人不知而不慍”是異曲同工的,真正的君子不是去追求別人的鮮花和掌聲,而是追求自己的道德和學問不斷精進。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會不經意地怨天尤人,牢騷滿腹,或許調整一下心態,會讓自己靜下心來,

  • 13 # 最幸福的時刻就是找到你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譯文)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辦事沒有盡心盡力嗎?與朋友交往沒有做到誠實守信嗎?老師傳授的學業沒有經常複習嗎?”每日三省吾身雖然很多人堅持不下去,但是我覺得經常想想自己的作為到底是對還是錯,是可以修身養性,磨礪自己心境的。三省說的是三方面,對別人,對朋友,對自己的反省。想想自己辦事是否有盡力,對朋友是否真誠,對自己是否負責。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為政篇》 (譯文)孔子說:“一個人不講信用,不知他怎麼做人哩!(就像)大車少了輗,小車少了軏,車子還怎麼能走呢?”

    誠信乃做人之本,人無信而不立,無誠無信,則不為人,誠信俱在,乃大寫之人。尤其是當今的經濟世界,一個人沒有信用,那他在社會上就難以立足,甚至會產生個人的誠信危機。世界因大愛而更加美好,人民因誠信而立足於天地之間。

    再來幾條~~

  • 14 # 小魚餅yz

    我從《論語》中學到了的為人處事的道理分為兩個方面,有內修和外修:

    ①內修:溫良恭儉讓,就是為人處世都要做到溫和待人,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能夠對人恭謹有禮,能夠在生活中勤儉節約,能在人際交流過程中做到禮讓。這樣才可以做到內修。

    ②外修:恭寬信敏惠,就是做人要恭敬,要寬容他人的缺點和不足,要誠信待人,要聰慧,才思敏捷,這樣才可以做到外修。

    《論語》中的內修和外修都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兩方面都要做到,才可以成為一道德情操高尚的君子。

    希望可以幫到你!

  • 15 # 愛上微課的開拓者

    1、修心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一個偉大的人有兩顆心:一顆心流血,一顆心寬容。把自己的心修煉成一塊海綿,將世界裝進心裡,一簞食,一瓢飲,不改其樂。以平和的心態面對人生苦難,時刻保持樂觀,當世界暗下來,樂觀的心就是照亮前路的燈。

    2、惜時“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光陰似水,一去不返。“朱顏辭鏡花辭樹”,世間好物大都逃不過歲月的摧殘。時光流逝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以旁觀者的身份虛耗年華。浪費自己的時間等於慢性自殺,浪費別人的時間等於謀財害命。

    3、守信“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楚人言,得黃金百兩,不如得季布一諾。人生好比建房屋,誠信就是打地基,地基打得牢,房屋才能建的好。誠信是一個相互的過程,既要信任他人,也要擔得起別人的信任。

    4、自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美玉尚有瑕,人亦存不足。人活世間要端正自己的態度,以謙虛的姿態對事對人,謙虛使人進步,反思促人成長。

    5、謹慎“三思而後行”

    莽夫與智者的奧義便在“謹慎”二字,謹於言慎於行。做事需考慮後果,切莫貪一時之快。衝動易生後悔,謹慎方得真義。

    6、學習“默而識之,學而不厭”

    學無涯,人有終,活到老,學到老。知識不侷限於書本,大千世界萬物皆可為師。保持一顆好學的心,世界處處都可以給你帶來驚喜。

    7、孝順“事父母,能竭其力”

    孝,不在口頭,而在行動;孝,不重物質,而重精神。父母渴望的不是銀行卡上冷冰冰的數字,而是一家人團聚的歡聲笑語。

    8、行動“君子敏於行而訥於言”

    路是一步步走出來的。嘴上說的天花亂墜,卻不付諸行動,到頭來依然是一場空。夢做得再美,終有醒的一天。

    9、自強“躬自後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天助自助者,萬事都要靠自己。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靠自己才是長遠之計。

    10、適度“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也”

    生活就像烤麵包,火小了,麵包不熟;火大了,表皮易焦,只有掌握了正確的火候,才能保證麵包色香味在。如果說人與人的關係是條船,適度原則就是帆,有了帆這艘船才能行的更穩更遠。

  • 16 # 安小念說情感

    《論語》這本書博大精深,裡面很多經典句子我在不同年齡段品讀,都有不同的感悟,尤其當解讀古典文學書籍很火時,比如於丹老師的《論語》心得就暢銷了大江南北,讓都市繁忙的人們重新迴歸傳統文化,注重修身養性,注重陶冶情操。

    關於論語這本書,我就不贅言裡面的處世、君子、人際、思想等方面的內容了,我就說說這本書帶給我的影響。

    當我讀高中時,我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來勉勵自己努力學習,因為學生時代的價值觀尚未成型,也沒有多少自控力,但恰恰學生時代的很多觀念的養成又會影響以後的生活,所以,我選擇用這句話告誡自己,多與正能量的人交朋友,至少在這支隊伍當中,必定會有一個人引導我走正確的方向。此外,面對生活的誘惑,我也要學會辨別,適合我實際情況的意見我咀嚼吸收,不適合我的則剔除。

    當我讀大學時,我以“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句話勉勵自己在生活中要以一顆真誠真心對待朋友,每天盡最大努力去完成自己的夢想與學業,儘量完善自己的品格,做一個溫暖美好的人。

    工作後,我以“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告訴自己行走在職場生涯裡,要謙虛,也要多向前輩們學習。我知道職場不比學生時代,什麼都可以讓著我,職場只講效率,只講工作能力,所以,我告訴自己要向那些樂觀積極努力的人看齊,學習他們的有點,然後轉換成激勵自己進步的動力。至於那些渾渾噩噩過日子的人,則提醒自己如果不努力,也會和這類人一樣,一事無成。

    戀愛時,我以“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這句話提醒自己珍惜當下,珍惜身邊陪著的人,因為時間從來不會等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我感覺手工真絲地毯越來越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