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品小十六
-
2 # 關山聽風
現在的人因對“一月不上兩次墳”這種習俗不瞭解,也就會對這種說法生產誤解。如果不釐清其中的民俗關係,這種說法怎麼說也說不通。
(上墳圖)
上墳的時間問題上墳,一般指喪事結束之後,到墳上掃墓和祭祀。按中國古老的習俗,喪事的結束是以守孝三年期滿為時間節點。也就是說,三孝守孝期,上墳時間是不受時間限制的。比如說,古代孝子三年守孝,一般在父母墳墓旁邊結廬守墓,就是搭棚子住在那裡守墓,每天早晚到父母墳墓前點燈。按現在人的理解,不就是孝子天天上墳了嗎?
其實不是這樣的。三年守孝,包括燒七,有的地方有百日之祭。其實在古俗中,燒七不僅僅是逢七上墳這麼簡單,而是上墳的一個日子的一個遞減過程。如一七出殯,二七連續七天都要上墳,三七時減兩天,四七再減兩天,五七又減兩天,到六七和七七,各只有一天。還有很地方在三年內,先上新墳,後掛青,前後也不到一個月。這些習俗均被視為喪事的延續,也就是說,還在喪期內。既是喪期內,就不存在“一月不上兩次墳”。
(古人守墓圖)
上墳與看墳的區別上墳,是帶了香紙燭和祭品到墳上去祭祀,是有儀式感的一種懷念先人的行為。
看墳,也就是去看管墳墓,就是看一下就走了,不在墳頭祭祀,甚至也不到墳前行禮。主要是怕新墳堆坍塌,或者被牛頂塌,豬拱壞,羊踩壞,還有山裡的打地洞的野物在墳上鑽洞。出現這種情況,俗以為對家庭不利,要想辦法補救,主要是請人醮墳,是一種民間迷信手段,然後把毀壞的地方補上。因此,家裡人沒事時,常上墳山去看看,是看管墳墓,與上墳相比,在民俗意義上是有區別的。
(上墳圖)
兄弟姐妹各自上墳算不算多次上墳?對於父母還在,農村有一句俗語“各孝各得”;對於祭祖掃墓,農村也有一句俗語“各敬各得”。這種說法挺好的,在孝敬時,不受兄弟姐妹不孝的行為影響,儘自己所能,善待父母。父母去世後,對自己的父母緬懷之心,也不受兄弟姐妹的影響,儘自己之心,祭祀父母。
因此,在農村,兄弟姐妹合得來,一起去上墳者有之,兄弟姐妹合不來,各上各的有之。從民俗角度來說,兄弟姐妹上墳,只要不是一個鍋子吃飯了,各上各的墳,不算多次。“一月不上兩次墳”說的就是指單個的小家庭。
(上墳圖)
民間上墳的民俗講究其實中國民間上老墳(三年內為新墳)還是很講究的。一般來說除了規定的民俗時間外,如清明、寒食、冬至、春節(有的在年前,有的在年後)等可上墳外,民俗中一般都不提倡頻繁上墳掃墓,其中有多種迷信說法。而“一月不上兩次墳”就來源於這些迷信說法。民間在上述的節點上均去上墳,但隨著民俗的演變,如今只有個別地方還有此習俗,大多地方只是在清明節祭掃。
有的地方春節上墳,稱為拜年,也就是到墳頭放鞭炮,在墳前行禮,不燒香紙,從民俗學上來說,這也不算嚴格意義上的上墳。有的地方中元節也上墳,但絕大多數地方是不上墳的,都是在家中祭祀,在外面燒紙。寒食節也一樣,大多數地方均在家中祭祀。冬至節有的地方也有上墳習俗,但在全國也只是少數地方,沒有普遍性。
(清朝時中元節的家中祭祖圖)
如此看來,中國大部分地區,除了新墳外,其它的老墳,一個月要上兩次,從民俗角度來看,是絕對做不到的,民間也沒有這種習俗安排。除非自己打破俗規,願意這麼做,那就是個人的事了。
-
3 # 惠農圈
中國的喪葬文化自古就流傳,有著十分繁瑣的禮節和講究,比如說“熱孝不登門”,也就是說孝子不能隨意去別人家裡,不然會將晦氣帶過去,這樣別人自然是不太樂意。而在民間,祭祀的日子主要是寒衣節、清明節、中元節,每逢這些日子,那晚輩就會去悼念。
那麼“一月不上兩次墳”如何理解呢?其實這句話的用意是讓人別頻繁的上墳墓前悼念,不然先人可能會認為你捨不得他離開,如此一來就會迷戀人間,不願意離開,這對先人可是非常不好的。
而活著的人也會受到影響,可能會變得神經兮兮,精神壓力比較大,還會徒增悲傷,自己會顯得比較難過,這樣的話我們的工作生活都會受到影響。先人離開了,但生活依舊要繼續,一切都不能影響了正常生活。而很多公司也會有全勤獎,一旦請假也會影響收入的。
而在祭奠時,很多人也會觸景生情,內心比較惆悵傷心,要知道過去的生活品質不是太好,每次去都要購買祭品,如此一來不是讓大家的經濟花費增加了?畢竟每次上墳時,需要準備好金銀元寶,從而給親人燒過去,這一年祭奠多次,那花費的不是更大。
在父母眼裡,還是希望孩子能盡到孝心,在他們活著的時候,盡到贍養的義務,別搞什麼排場,只要多陪伴在父母身邊就行。
當然“一月不上兩次墳”也有一個月上墳的次數不超過2次,畢竟農村家庭中子女可不少,在上墳時通常都是約定在一天內一同過去。但有一些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不好,結果上墳時不對外約定好時間,這樣的話,可能一個月就要上墳幾次。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這家人就會成為村民的笑話,因此過去農民祭奠先人都有一同前往,杜絕1個月上墳兩次。
-
4 # 豫鄉文旅
為什麼民間有人說“一月不上兩次墳”?
民間確實有這種說法,尤其是農村老年人對這個比較忌諱,會提醒年輕人注意。“一月不上兩次墳”的說辭,各地習俗不一樣。但總的看來,還是為了活著的人好。我們當地的說法是,一個月上墳兩次或者兩次以上,會被已故親人認為你捨不得他(她),就會晚上託夢給你。確實影響活著的人的心神,容易損傷活人秉性。
不過在現實生活當中,很多人就會有糾結了。比如已故親人的忌日和清明節是同一個月,是不是兩次都要去?這樣該怎麼辦?或者已故親人是臘月月頭去世,要不要忌日和三十都要去拜祭呢?
這個有不同的對待辦法的。老輩人會告訴你,守孝三年。已故親人第一年的祭拜,最好是忌日和節日都去,表示對已故親人的追思,然後後兩年是不是還要兩次都去?看自己的生活工作安排。至於以後的歲月,就按照正常的習俗安排了。不過老輩人會告訴你,平常月份,只去一次,就是忌日那天。
除了“一月不上兩次墳”,還有“一人不上兩年墳”的說法,這個一般是老在年尾的親人了。也就是說年底亡故的親人,頭年的三日忌,五七忌和百日忌,一定要全部辦完,不能隔年。寧可合併辦完,也不能拖到過罷年,都是忌諱吧。
十里不同俗百里改規矩。這個民間習俗,各有說法。但不管怎樣,一個月不能跑去兩次祖墳是對的。回到開頭,如果已故親人忌日和清明同一個月,最好忌日去上墳,清明就不要去了。三年以後,當遵循舊制,逢年過節去看看祭拜一番。
-
5 # 小幸福的萌萌雷
我們那裡是沒有這個說法的,每年過年的時候,初一初二都是連著兩天早晨去上的,這都是本家人,一個家門的過去上墳的,再過幾天親戚過來了,比如女兒那頭,也是會過來上墳的,尤其過年的時候,上墳的次數還算頻繁。至於這個一月不上兩次墳,應該是某些地方的習俗吧。所謂十里不同俗,能不能上,還要尊重當地的風俗的。
我剛剛查了一下,有人是這樣說的,說一個月上墳兩次或者兩次以上,會被已故的親人認為你捨不得他,晚上就會託夢給你,這樣的話,確實影響人的心神,容易損傷活人秉性。
也有人問,如果忌日和過年的時候在一個月怎麼辦,有網友是這樣說的,如果是去世多年的人,合併上一次就行,也就是過年的時候上,如果是才去世的人,三日,五七,百日,不能分兩年上,必須當年上完。
反正就是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習俗,如果自己不懂,我覺得可以去問地方的長者,畢竟每個地方的這個習俗不一樣。
我們那裡上墳過後,還要磕頭的,同輩的人一排,磕三個,燒的紙還要畫個圈,給老人留個口,對著墳,這樣的話就不會刮跑了
-
6 # 老農民說事
為什麼民間有人說“一月不上兩次墳”?
去墳墓上去祭拜祖先對於華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對於他們而言,人活著和去世是一樣的,同樣需要各種各樣的東西來支援他們生活,所以每年每逢逢年過節的時候,人們都會去以故老人的墳墓前去祭拜他們的祖先。但是對於祭拜祖先來說,也是有很多講究的,比如去祭拜祖先的時候,一般都不會允許女人前往,人們普遍人們女人屬陰,墳地陰氣太重,所以女人去的話對自己的身體健康不好。“一月不上兩次墳”就是我們在祭拜祖先的時候會講究的另外一個需要注意的點,即一個月不能同時把一位祖先祭拜兩次,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因為如果去頻繁的祭拜祖先,會讓祖先認為活著的人十分懷念他,所以會晚上託夢,時間久了,就會給在世的人很大的精神壓力,精神狀態不好,整個生活工作效率就會下降很多。當然了,最重要的是,多次上墳讓人過度懷念親人,徒增很多傷心,所以還是有所選擇的好。肯定就有人會問,如果忌日和清明在同一個月要如何做呢?大多數人的做法都是,前三年都要統一進行祭拜,後面日子則有所選擇的進行祭拜,畢竟有些人的時間也沒有那麼多。“一月不上兩次墳”,這句話告訴我們,上墳還是需要有所選擇的進行,而不應該經常去,這樣會讓自己一直陷入對親人的懷念之中,你覺得是這樣嗎?
-
7 # 豆子人民藝術家
這個民俗是有的,但是傳錯訛了,原話是“墳不能上兩回”。不是很多人所擔心的兩位親人去世時間都在同一個月裡,就不能上墳的意思。也不是遇上祭日和常見的上墳日子在同一月,便不能去兩次的意思。
為什麼“墳不能上兩回”?所謂“墳不能上兩回”,實際上是老人過世,大家約好一個日子去上墳,而不能某子女今天去,某子女明天去。這樣的話,後頭去的人,肯定會看見前頭去的人燒過的紙留下的痕跡。兄弟姐妹間,上墳都不一起,這是彼此之間有隔閡有意見,不願意照面的意思。
前兩年,西安有兄弟倆就因為這件事鬧翻了。以往兄弟姐妹清明節一起給老人上墳,結果2012年清明節,弟弟去的時候,發現有人已經燒過紙了。他們鄉的習俗就是“墳不能上二回”,所以大哥上了墳,他就不能再上了。本來就是因為彼此有意見才分開上的,這回更憋氣。
這件事,實際上是弟弟沒鬧明白“墳不能上二回”的原因,這是怕墳裡頭的長輩見了兄弟不和,在“那頭”不得安生,所以有什麼恩怨都放下,上墳的時候一起去給老人磕個頭。他兄弟二人本來就不和,老大後幾年總是提前幾天上,就讓弟弟上不了,故意膈應弟弟。你還真就不上了,還打電話給記者曝光,有啥用呢?
在老人生前盡孝到位,在老人去世後保重身體,努力做出一番成績,勝過上一百次墳上墳有很多日子,通常是在忌日、清明節、中元節(七月十五)等,晚輩要準備祭死者用的日常用品(包括菸酒、饃、香、紙錢、鞭炮、花圈等),到死者墳前進行祭祀,以表後人對上輩人的思念之情。既然是寄託思念之情,如果不思念,就為走個過場“好看”,乾脆就別去了。更不要老人生前你什麼孝都不盡,什麼事都撇得乾乾淨淨。人一死,發喪,最屬你哭得慘,上墳也挺積極。平日裡要是工作忙,可以偶爾悲傷一下寄託哀思,然後繼續前行。別搞什麼僱人代替你去掃墓的事,沒用。
保重好自己的身體,努力做出一番成績。老人泉下有知,必然可以瞑目。古人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不要作奸犯科,使身體遭受髡墨之刑,這是孝的開始;立身行道,做出一番成就,揚名與後世,這是孝的終極。
整天研究些雞毛蒜皮、家長裡短的屁事,放大開來當作一生的事業,古人管這叫“沒出息”。
-
8 # 翡翠貓貓
這個民俗是有的,但是傳錯訛了,原話是“墳不能上兩回”。不是很多人所擔心的兩位親人去世時間都在同一個月裡,就不能上墳的意思。也不是遇上祭日和常見的上墳日子在同一月,便不能去兩次的意思。
所謂“墳不能上兩回”,實際上是老人過世,大家約好一個日子去上墳,而不能某子女今天去,某子女明天去。這樣的話,後頭去的人,肯定會看見前頭去的人燒過的紙留下的痕跡。兄弟姐妹間,上墳都不一起,這是彼此之間有隔閡有意見,不願意照面的意思。
前兩年,西安有兄弟倆就因為這件事鬧翻了。以往兄弟姐妹清明節一起給老人上墳,結果2012年清明節,弟弟去的時候,發現有人已經燒過紙了。他們鄉的習俗就是“墳不能上二回”,所以大哥上了墳,他就不能再上了。本來就是因為彼此有意見才分開上的,這回更憋氣。
這件事,實際上是弟弟沒鬧明白“墳不能上二回”的原因,這是怕墳裡頭的長輩見了兄弟不和,在“那頭”不得安生,所以有什麼恩怨都放下,上墳的時候一起去給老人磕個頭。他兄弟二人本來就不和,老大後幾年總是提前幾天上,就讓弟弟上不了,故意膈應弟弟。你還真就不上了,還打電話給記者曝光,有啥用呢?
“一月不上兩次墳”就是我們在祭拜祖先的時候會講究的另外一個需要注意的點,即一個月不能同時把一位祖先祭拜兩次,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因為如果去頻繁的祭拜祖先,會讓祖先認為活著的人十分懷念他,所以會晚上託夢,時間久了,就會給在世的人很大的精神壓力,精神狀態不好,整個生活工作效率就會下降很多。當然了,最重要的是,多次上墳讓人過度懷念親人,徒增很多傷心,所以還是有所選擇的好。
-
9 # 通銀付
答主的家在農村,在老家確實有這樣的說法。尤其是家裡的老人對這種事比較忌諱,經常會提醒小輩要注意。因為各地的習俗不一樣,對待這件事的方法也不一樣。
老輩人會告訴你,親人去世,要守孝三年。已故親人第一年的祭拜,最好是忌日和節日都要去,已表示對已故親人的追悼和思念。然後後兩年是不是也要兩次都去?這就要看自己的工作生活安排了,如果不衝突,當然可以去看看。至於以後的時間,就按正常的習俗安排了。不過老人會提醒你平常的日子只去一次,就是忌日那天。所謂“墳不能上兩回”,實際上是老人過世之後,子女應該約定一個時間一起去,而不是今天兒子去,明天女兒去。
這樣的話,後面去的人,肯定會看見前面去的人燒紙留下的痕跡,兄弟姐妹間上墳都不一起,肯定是彼此之間有隔閡不願意碰面。古人常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
有些人可能會問了:如果清明和忌日在一個月內怎麼辦呢?大多數人的做法都是前三年都進行統一的祭拜,後面可以根據個人時間進行有選擇的祭拜,畢竟有些人的時間沒有那麼充裕,因為工作的關係很難回家。“一年不上兩次墳”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是祭拜親人應該有選擇的去,而不是經常去。
-
10 # 有書博物館
關於上墳這個話題有很多,自古以來生老病死,自然規律。
人活著的時候每一天都當努力,而死後,活著的人為了表達對死者的紀念和哀思。
會在每年的清明節、七月十五、十月初一等傳統節日,帶上紙幣,死者生前愛吃的糕點等禮品去墳前焚燒、祭拜,也就是所謂的上墳。
在中國各地對上墳有很多講究,地方不同,風俗習慣也就不同。
那麼民間有人說“一個月不上兩次墳”是什麼意思呢?
從字面上的理解就是一個月內,活著的人不能上兩次墳。但是細細瞭解,卻發現有很多含義。
我們當地人講究死者剛去世時要燒五七,也就是七七四十九天內,每逢一個七日,子女們要為逝者上墳燒紙。
如果因事不能來的,也要在頭七、三七或者五七和週年來上墳,之後就遵從習俗,在清明節,七月十五等鬼節為逝者上墳掃墓就可以了。從這個上面來看,一個月內是可以上幾次墳的。
但是也有說,如果活著的人頻繁的去為逝者上墳,會讓那邊的親人覺得你捨不得他,而且總是悲悲慼慼的。
兩邊的人心神都不能安定,生者不能安心年工作和學習,死者也總託夢不能安心歸土。
還有一說,是指上墳時,後輩們一起去為逝去的先人們上墳,祭拜,看到後輩們和和睦睦,團結齊心的在一起,會讓那邊的先人們心神寬慰。
如果,後輩們今天你去上墳,明天他去上墳,各上各的墳,各燒各的紙,會讓先人們在那邊覺得後輩們相處的不和睦,有隔閡,也會讓先人們在那邊不得安寧。
自古就有“死者為大,入土為安”一說,所以,不要常去打擾那邊的親人的清靜,也是一種孝道。
另外,有的地方也講究女性不宜上墳,因為墳地陰氣過重,女性屬陰,去上墳會扛不住陰氣侵襲,影響身體健康。
比如筆者家,因為在一個月內弟媳婦的母親先去世,剛操辦完葬禮,緊接著筆者的父親也去世了,作為子女們披麻戴孝這是最自然不過。
但是弟媳婦在父親的葬禮上,長輩們說她不能戴孝,原因就是她剛為自己的母親戴過孝。
如果再戴孝就是重孝,一個人在很短的時間帶兩次孝,陰氣過重,無論是精神上還是身體上都會產生一系列的不良反應,由此看來,披麻戴孝和頻繁去墳地上墳,對活著的人都不是好事。
在筆者看來,活著的人無論以哪種方式表達對逝者的紀念和哀思,都不為過,在老人活著的時候,多陪伴在身邊,力所能及的去關心體貼和照顧。
老人去世後,能在傳統節日去上墳、祭拜,最好不過;如果因為種種原因不能去上墳,相信逝者也不會怪罪他,而生者也一定會心懷感恩,在心裡留一份空間,默默為逝者表達追思和紀念,這樣的方式又何嘗不可呢?
以上是筆者的對這個話題的理解,如有不當之處,還望各位多多包涵!
-
11 # 風水道先生
對於咱們華人來講,去墳地拜祭祖先,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尤其是逢年過節,或者家中有重大事情的時候,人們都會去已故先人的墳墓前祭拜他們,以得於祖上的庇護。但拜祭祖墳,有很多講究。比如如樓主所講的為什麼有“一月不上兩次墳”這個習俗。那究竟這個習俗是怎麼回事呢?今天道先生來給大家詳細聊一聊。
首先我們要知道所謂的“墳不能上兩回”,實際上是老人過世,大家約好一個日子去上墳,而不能某子女今天去,某子女明天去。這樣的話,後頭去的人,肯定會看見前頭去的人燒過的紙留下的痕跡。兄弟姐妹間,上墳都不一起,這是彼此之間有隔閡有意見,不願意照面的意思。“一月不上兩次墳”的說辭,各地習俗不一樣。但總的看來,還是為了活著的人好。
我們當地的說法是,一個月上墳兩次或者兩次以上,會被已故親人認為你捨不得他(她)。除了“一月不上兩次墳”,還有“一人不上兩年墳”的說法,這個一般是老在年尾的親人了。也就是說年底亡故的親人,頭年的三日忌,五七忌和百日忌,一定要全部辦完,不能隔年。寧可合併辦完,也不能拖到過罷年,都是忌諱吧。
有這種風習的地區的人認為一月上兩次墳是一種非常忌諱的行為,除了因為會讓提起人們的傷心事,讓人們長期處於悲傷之中,對身體和心理都有著一定的危害。還因為這些人認為逝者既然已經故去,那就應該身處於寧靜安詳的環境之中,可是如果上墳太過於頻繁的話,就會打破這種寧靜,對於逝者也是一種極為不尊敬的事情,是不孝的行為。道先生的一位客戶,對已故妻子戀戀不忘,常常去妻子的墳地,後來精神狀態很差,不久便過世了。
雖然說“一月不上兩次墳”這種風俗只是個別人才會遵守的一種講究,但也是他們一種感情的表達方式,咱們要做的就是尊重他們的風俗習慣。
-
12 # 伊春美食美客
什麼一月不上兩次墳,什麼正月剃頭死舅舅,什麼初二姑娘姑爺才回孃家。等等這一系列的說法。只不過是那時候老人受的文化教育比較少。受的封建思想教育比較多。做什麼事情都看老黃曆。兒女們處對像都要看生日時辰合不合。其實這些都是我們民俗中的一部分,作為新社會新時代,看到這些禁忌的時候。我們也都是一笑而過。如果說我們還堅守這些老黃曆,老說道的話。也不過是為了敷衍一下父母。讓父母們內心覺得舒服也就算了。現在你說我們,都是有知識有文化的人,誰還信過去的那些老說道,老說法,我們也不信。比如說有一天的話,我們可能會參加上白事好幾場沒有辦法,都是親戚朋友家的事,也必須得去捧場。不過我媽媽就有一些這樣的老說法。每次他連我去給姥姥姥爺上墳的時候,她都領我會去小食雜店,小蔬菜店,再或者就是車站什麼地方?用媽媽的話說,從墓地回來的話。必須要到公共場合去走一走,把身上的邪氣去釋放出來。我不信,可是媽媽堅持要這樣做我也沒有辦法,所以說我也就是為了討媽媽高興,才會去這麼做的。再有就是正月剃頭死舅舅這種說法。為了這個說法我不得不在年前早早的就把頭髮理掉。等到正月的時候,那就不能再剪頭了。常常的頭髮給人會留下不好印象,所以說還是早早的離了吧。如果是正月理髮的話就沒有病還好,如果真有病了,舅媽能饒過我們嗎?所以我說,可信可無。不要太放在心上就好。
-
13 # 舊書樓看門人
如果祭日與清明在一個月,可以在祭日上墳祭奠,不用祭奠二次。
對逝者祭奠包括:燒頭七、燒三七、燒五七、燒七七、燒百天、燒頭周、燒三週。在此之後,和其他祖先一樣,在節日期間進行祭奠,例如,春節、清明、中元節(鬼節)。
除此之外,可視你與亡人感情、孝道程度,隨時可去。去的次數越多越說明你賢孝。古有為父母守孝三年之說。也有守靈、送燈等多種盡孝先例。
所以“一月不上兩次墳”,應該不存在這種說法。
回覆列表
我們當地沒有一個月不上兩次墳的說法,不知道題主說的是哪裡的傳統,不過不管有沒有這個傳統,我們當地都沒有說一個月去上兩次墳的,當然,前七個七除外,上墳其實就是對已故親人的一種惦念。對於他們來說是一種追思,對於我們來說是一種情感寄託。
在我們當地,人去世之後的前四十九天要燒七個七,就是一七到七七,每週燒一個七去上墳,舉辦完儀式之後再請這些來幫忙的人吃個飯,以表示答謝,在這期間肯定是要上好幾次墳的,如此就違背了一個月不上兩次墳的說法。
不過在燒完了七個七之後,基本上就不會出現這麼頻繁的上墳了,大家都有各自的生活和工作,即使再懷念逝者,應該也不會有事沒事的就去上墳。我們當地的習俗是每年上4次墳,從年初開始排著,正月十五上一次墳,清明節上墳,十月朝上墳,十月朝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寒食節,再就是大年三十上墳,一年基本上就是去這四次。
馬上要過年了,大年三十上墳就是為了請這些仙逝的人們回家過年,一般都是家裡的男性們去,姑娘不需要大年三十去上墳,小孩子最好也不用去。等到正月十五的時候上墳就是送神,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完了,這個年就算過完了,大家該上班的上班,該回家的回家,又開始新一年的忙碌。至於清明節和十月朝,就是咱們傳統習俗上祭祀的日子,一個在春天,一個在秋天,農村的老人們說,之所以選這兩個季節的兩個日子去上墳,是為了給逝去的人們送去一年四季的孝心。
之所以有的地方有“一月不上兩次墳”的說法,可能也是為了省去一些繁文辱節罷了,懷念先人可以是心裡的懷念,沒有必要每次都大搞排場,又是祭祀又是請客吃飯,在人活著的時候多儘儘孝心,就是最好的心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