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川ShiChuan
-
2 # 飛雲渡1
北宋的都城,我們知道是地處平原地帶的開封,利於北邊騎兵馳騁,所以國家必須佈置足夠多的防禦力量,將戰鬥力強的禁軍大量集中於都城所在地,這禁軍的人數,從水滸傳我們也知道了是八十萬,這個數字可不是誇大了的,事實上還要更多。只在都城一地就養了這麼龐大的一支軍隊,加上各地的廂軍、民兵,國家在軍事上負擔有多重可想而知。澶淵之盟簽訂後,北宋與遼之間基本不用打仗,但是軍隊仍然要保留這種配置。所以,軍隊的消耗使北宋不堪重負,是造成國弱民窮的根本原因之一。
然而北宋軍隊的戰鬥力其實卻不像大家想的那樣不堪,與西夏的連年戰爭中,雖有多次重大戰役的失敗,總體上卻還是佔據優勢的,尤其北宋有一種強弩,射程很遠,防禦作戰中有巨大的優勢,且這種優勢延續到了南宋時期。所以,即使強悍如蒙古,攻打南宋也付出了很多慘痛的代價。所以說,大家不用再討論文官武官地位高低對國家的影響,負責任地說,軍隊的戰鬥力絕非宋朝滅亡的主因。
個人觀點,宋朝滅亡的主因,仍然逃不脫是封建社會的規律,貧富差距的拉大、土地兼併的加劇、官僚機構的臃腫、反反覆覆愈演愈烈的黨爭,再加上不合時宜的和戰及外交決策,耗盡了北宋的元氣,王安石的變法的失敗使得北宋喪失瞭解決諸多問題的最後機會,而北宋滅亡後延續下來的南宋政權可謂是天生多病,苟延殘喘而已,註定是沒有生機的。
一個國家的滅亡,怎麼可能只有一個原因呢?
我覺得北宋滅亡的原因,主要是缺乏戰略緩衝,無法節節抵抗。別人一來就打到了首都下面,首都一破國家就滅亡了。
北宋初年的皇帝一直想把國界線,定在自然地理分割線上,也就是推進到燕山陰山恆山山脈上,就是一直沒成功。澶淵之盟後,居然和遼國達成了一種另類的平衡,花錢買和平。只不過這樣的話,戰略劣勢依然沒有改變。最後的結果就是被兩家一塊兒死在了後金的手裡。
中原的土地丟失之後,南宋終於退到了自然分割線上:東邊是有江淮澤地的戰略緩衝區,兵馬難行,中部是有襄陽要塞,西部是秦嶺天險。南宋的國力肯定不如北宋,卻守住了。
南宋滅亡,那是碰上了蒙古,周邊的鄰居和遠方的小夥伴全部都一個個被滅了,沒辦法。就這樣南宋還獨自堅持抵抗蒙古大軍好幾十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