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保定任仕傑
-
2 # 成才109960756
這個問題實在難以答覆,關於對聯其實是求個好的意頭,活躍下氣氛,為新年增添喜色,也是傳統遺留下來文化藝術,是為了表達自己渴望美好理想,追求幸福的一種形色,對於手寫和印刷效果都是一樣的,都給人帶來快樂和享受,不過手寫的特別是自己寫的是隨著自己想法而作,是比較實際,去市場買的很難找到自己意願,就算帖出來也表達不到自己的意思,給人看了也不知是不是你的思想,意義是不同的,所以提昌手寫比較好,如自己不會叫別人寫也跟你想法寫也比買回的有意思,才顯得過春節的氣氛,才能把這些有益傳統文化代代傳承下去,《猴歌盛世方報喜,雞舞新春又呈祥》新年快樂。
-
3 # 河馬福的暖意
現代科技現代工業真是無所不能,大有取代人的自然功能之勢,但我覺得有些事情還是由人親自去做才是那麼回事兒,比如包餃子,比如放鞭炮,比如寫春聯。
誰能想到,我曾經狠狠地寫過幾年春聯呢?
是七十年代。那時的過年,沒有現在這樣豐富熱鬧,但感覺年味更濃,更雋永悠長。年的精髓不在除夕夜的高潮,而在置備年貨的平常日子裡。置備年貨,其中內容之一就是寫春聯。
每個村子都有幾個能寫的“先生”,多是上了年 紀的老師,也有解放前的帳房、職員之類。我們幸福七隊的“先生”是我爸爸,西佛高中的語文教師。一過小年,屯中老少就陸陸續續拿來紅紙。孩們送來的,扔下就走,不用交待寫多少怎麼寫,屯裡屯中,房前屋後的,誰家有幾個門框幾個窗框,那是一清二楚,數都不用數的,寫完取走就是,印象中,在那段時間,我們家的櫃子上,老是堆滿紅紙。更多的是老頭們送來的,並不走人,抽袋煙,喝口茶,邊寫春聯邊嘮嗑兒,輕言淡語,親切溫馨,鄉情濃郁,不知不覺間,街坊處得又近了一層。
那個年代的人家一般是三間房,無論是磚房土房,格局都是一樣的。春聯,每家每戶的需要都差不多,外屋門,兩個裡屋門,三幅。窗戶框,兩幅。“抬頭見喜”“出門見喜”“金雞滿架”“肥豬滿圈”“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車行千里路,人馬保平安”各一幅,有點說道的是屋裡炕頭上面正對炕沿那條,窄窄的,長長的,人們只把它叫春聯,管外邊那些叫對子。寫這幅春聯不容易,講究針對各家實際情況,現場創作,一戶一樣,後來我在大街上見到連這幅春聯也全國一律,統一印刷了,聯曰“宜入新春喜洋洋……”,無語!
寫春聯用的多是老詞兒,古往今來,變化不多,那時人們不像現在這樣明目張膽地追求財富,而且把這種追求宣言般的寫給社會。另外,對文化知識(他們叫學問)還有一些原始的敬畏。人們更重視透過春聯對家風的闡述和希求,還有那麼點詩禮傳家,溫良恭儉讓的味道。並不鼓勵孩子們成為狼崽,到血淋淋的社會里去獲取。那時每年臘月供銷社都賣《農家歷》,告訴人們當年的大政方針,還有科學小知識,最後兩頁是春聯,新舊雜陳,很有些時代色彩,但既然春節講究的是老派的禮數,人們尤其是老年人還是喜歡老詞兒,記得常用的有“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向陽門第春長在,積善人家慶有餘”“和順一門有百福,平安二字值千斤”。我們家自己用的春聯多是“原創”,時代感強,有一年門聯的下句是“撫育革命接班人”,這很符合我父母教師的職業和家裡三個學生的事實,不料被一個大隊裡的小幹部駐足凝視良久,大概他覺得,撫育革命接班人是黨的事兒,怎麼寫到自家門框上了。
不知道算不算“天賦”,上了初中以後,我無師自通地會了“書法”,從那時起,連續幾年,村裡的對聯都是我寫的,當然,人家是撲奔我爸爸來的,我的身份相當於一個代筆的槍手吧。可能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筆權在握之後,我敢往上捅詞兒,正是求知慾十分旺盛的年齡,雖然經歷了文革,家裡還有一些藏書,我到處尋摸新(其實是老)春聯,搞到之後馬上投入實踐,某次,發現一幅“又是一年春草綠,依然十里杏花紅”,認為是無上妙品,首先寫給后街老張頭,不料寫完後老頭孜孜扭扭,他覺得,沒提“向陽門第”沒提“喜氣洋洋”沒提“富貴”“平安”,這怎麼算是春聯呢。也是這個老張頭,另一次寫春聯,不知何故,突然大張旗鼓地讚揚起我來,說我的“書法”像某某,某某的字兒實在是太好了,給辦紅白事的人家寫禮單子,“可利整了”“一個字是一個字”,萬幸的是當時于右任和林散之老先生不在現場,要不,非整出大事不可。
不知道白石老人收到許多求畫的“份兒”時心情如何(老人的生活格調至今經常被人垢病,他是個典型的守財奴),我那幾年,被人“求書”,真是太爽了,自由自在,隨心所欲,縱橫馳騁,接受恭維(誰知道是真的假的),大有手揮五絃,目送飛鴻的滿足和瀟灑,估計畫家書法家普遍長壽,與時常浸淫在這樣的氛圍中不無關係。另外,只此一家別無分店造成的絕對壟斷,也令人十分過癮,我理解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石油,中石化們的心情,別管外頭怎麼吵吵,壟斷大權在握,傻瓜才想放手呢。
漸漸地,世道變了,人們不寫春聯而改為買了,不知道是哪裡生產的,紅紅綠綠,看上去挺漂亮的,詞兒當然是千篇一律,有什麼法子呢,這是個萬物千篇一律整齊劃一的時代呀。
也有堅持自己手寫春聯的,不多,大都是擅長書法的雅士,過年了,寫幾幅,有點懷舊,又好像有點領異標新,就像西服和休閒衫的森林裡突然出現的唐裝,怪怪地扎眼。人們欣賞著詞句,欣賞著書法,回想起手寫春聯的日子,心頭湧上來一絲淡淡的愁悵。也會有人嗤之以鼻:滿大街都是這玩意兒,還自己寫,腦袋有璺吶。
腦袋有璺的還真是大有人在,我的遊蹤所及,發現兩個地方還是手寫對聯。那年在曲阜,去孔林的道兩側,家家戶戶都是齊魯風格的大門,門板上都貼著對聯,手寫的,大字,多為常用的四、五言聯,諸如“一元復始,永珍更新” “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花開富貴,竹報平安”“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明月松間照,春風柳上歸”。
-
4 # GAOYINGMING
貼春聯是北方人的過年習俗,而且氣氛比較濃厚,相比大城市上海就比較淡化,沒有多少人家過年的時候貼春聯、掛燈籠、放鞭炮。至於春聯是手寫的能帶來好運?還是印刷的能帶來好運?這個問題的本身就有問題,因為人一年中運氣的好與壞,和春聯的格式、內容、貼不貼春聯是毫無關係的,所以,過年貼不貼春聯、貼什麼樣春聯,只是代表當地的生活習俗和個人的愛好習慣,與手寫體還是印刷體能帶來好運是扯不上一丁點關係。
-
5 # 冀上布衣
我覺得還是手寫的好,過年就是一種氛圍,就是一種傳統文化的傳承,千篇一律的印刷品有什麼文化內函?不過現在能寫毛筆字的太少了。
-
6 # 南極仙翁78530077
我很喜歡自己親手寫對聯。儘管寫得不是很好,但是我覺得能表達自己的心情,認為能給自己帶來好運。現在市場上賣的對聯,字型呆板,死氣沉沉,毫無生氣。建議出版對聯的機構,別再用以前的老版了!從電腦裡搜搜名家(例如王羲之的書法帖。)的書法,作為對聯字型,保證暢銷,成為搶手貨!
-
7 # 美倫美換
還是手寫對聯好處多,一、傳承中華文化,親自提筆撰寫讓手寫毛筆字代代相傳。二、根據自己的實際環境和自然風光以及自己崇高的理念表達。三、完全在自已的手上舒發各種心情以及表達對時代對祖國對人民的讚美和歌頌。四、讓手寫毛筆字撰出民族的靈魂,撰出人間許許多多的悲歡離合,讓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手寫毛筆字承前啟後!
-
8 # 手機使用者aaa駿馬奔騰
春節越來越臨近了,這可是華人民最喜慶的日子。過了小年人們都陸續開始準備年貨了,家家戶戶都要除掉一年的灰塵,以自已的最新面貌來迊接歡渡新年,春聯又是每個家庭必不可少的年貨。隨著市場的需求,各式各樣的印刷春聯已容入了市場,往年的手寫春聯已經逐步退化了,書法藝術,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印刷春聯,形式多樣,燙金喜慶,深受人們喜歡,而手寫春聯是傳統,欣賞的是書法藝術。過年了,人們都會選擇辭舊迎新,吉祥喜慶的春聯,至於貼哪種春聯會更能帶來好運,這個確實不好下結論,我想貼春聯都會給人們帶來好運的。
回覆列表
我還是比較喜歡親自手寫對聯,雖然寫的不好,也是從內心中發出的感慨和願望。我不但喜歡手寫,更喜歡自創。現在滿大街都是印刷品,雖然句子編的很好,總覺得象吃別人嚼過的饃,沒什麼味道。但是,現在都比較忙,也很難找到能寫一手好字的人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