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開天行道

    如果日本整個歷史延遲40年。豐臣秀吉在崇禎年間入侵北韓。歷史會很有意思。

    豐臣秀吉瞬間拿下北韓,下一步就要面對瀋陽的皇太極。

    豐臣秀吉和皇太極,誰會贏呢?

    日本陣容是:小西行長、加藤清正、福島正則、島津義弘、黑田長政、宇喜多秀家,後方還有真田幸村、伊達政宗、井伊直政、本多忠勝等系列名將,攻擊力不容小覷!(日本武士,曾創造過53人從浙江登陸擊殺3000明軍,進攻南京的先例,有一定的實力。後來碧蹄館之戰,又把李如松打得失去了點兒人生自信。)

    清軍陣容是:多爾袞、多鐸、豪格、濟爾哈朗、代善、阿濟格等。另外,清軍主力是騎兵,清軍還掌握了大炮鑄造技術。

    如果比拼個人素質。

    那麼清軍遠遠不及日本。日本將領最早12歲就開始初陣,兇殘異常,普遍經歷過從50人群毆到30萬大軍會戰的不同戰役。豐臣秀吉從賣針郎起家,身經百戰,本能寺之變後,僅用11天統一了日本。

    而清軍方面,和豐臣秀吉一個段位的努爾哈赤已經去世。皇太極即位之初,軍事上屢遭坎坷,一直不順,皇太極的才能主要集中於政治上,軍事上並無努爾哈赤一樣的奇才。

    如果比綜合實力,最終日本必敗。

    因為清軍主要裝備騎兵,專剋日本足輕雜兵。

    同時,清軍又掌握了大炮鑄造技術,大炮對日本軍是壓倒性優勢。

  • 2 # 老劉雜談2017

    萬曆年間,日本倭寇入侵北韓和海西女真人交過手,日本有記錄的,結果是倭寇迅速撤退,再也沒有進入過女真人的地盤

  • 3 # 海崴以西

    日本人勝利也是一樣,也沒什麼了不起,那現在本州島就是大和自治區,烏蘇里江以東就是東滿自治區,統統都得漢化,跟內蒙古一樣

  • 4 # 完顏大老虎

    本質上講壬辰倭亂是明朝和日本打平了,豐臣秀吉死了,日本退兵。但是明朝在北韓的軍隊始終少於日軍。而且明朝並沒有舉全國之精銳進軍北韓。在軍隊質量上明朝的騎兵和紅夷大炮比較有優勢,而日軍的火繩槍比較有優勢。再看明清戰爭,薩爾滸之戰和松錦之戰,都是清軍以少勝多。尤其是松錦之戰明軍更是精銳盡出,導致後來無兵鎮壓闖賊,導致明朝滅亡。再看軍隊質量滿清騎兵完勝明軍,在寧遠之戰前還有火炮優勢,之後滿清也從葡萄牙人那學會仿製火炮,明軍的優勢蕩然無存。相比較滿清八旗的戰鬥力應該大於日軍。

  • 5 # 沉墨I方之城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這又是一個“如果”的題目,既然是如果,那肯定會天馬行空,但又必須以現當時的時代背景為基礎,這才符合這個如果的初衷。

    如果日本崇禎年間才入侵明朝,那個時候正是後金和大明在遼東你來我往,你挖城牆我開炮的時代,那麼日本進攻大明最合適的路線依然是透過北韓半島,走陸路,過寧遠,錦州,山海關這條線。

    這和努爾哈赤有什麼區別?努爾哈赤都還在關錦寧防線上啃磚頭呢,你德川家憑啥過去,再說了,日本倭寇就算攻下了北韓半島,努爾哈赤或者皇太極會讓你過去打大明?萬一你和大明談好,左右夾擊後金來了呢。

    所以,只要日本在北韓半島一登陸,估計都不需要大明緊張,努爾哈赤絕對會坐不住,一定會主動和大明講和,先收拾了小日本再說,畢竟努爾哈赤也惦記著北韓半島這塊肥肉呢。

    我們再如果一下,日本那是的德川幕府腦殼暈了,決定出兵北韓,入侵大明,我想最難受的一定是後金,啃大明吧,後院有日本鬼子,打倭寇吧,制不定哪天遼東的明朝大軍就圍上來了。

    所以如果日本從北韓半島入侵大明,估計還能救得了崇禎的命,甚至有可能延續大明王朝的國祚。

    如果日本從東南沿海或者山東半島登陸入侵大明呢?德康家沒有那麼愚蠢,要組織一個大規模的入侵大軍,而且透過海運運輸兵源,那時候的日本還沒有那麼大的實力。

    再說了,崇禎那個時代,雖然大明和後金在遼東那裡打得不亦樂夫。其實,日本那個島國上同樣打成了一鍋粥,豐臣秀吉死了沒多久,德川家康為了統一日本,接管豐臣秀吉的家當,正和各地大名,諸侯打得熱火朝天,哪有心思和多餘的力量來入侵大明朝呢!

  • 6 # e_listen141814398

    顧炎武,聖安本紀卷之六: 馬士英伏誅。士英渡江後,黔兵逃散,乃潛居天臺寺中。其家丁某縛之以獻貝勒,貝勒數其罪惡誅之;剝其皮,實之以草,用快眾憤。時人有以周、馬作對者:『周延儒字玉繩,先賜玉、後賜繩,繩系延儒之頸,宛同狐狗之屍;馬士英號瑤草,家藏瑤、腹藏草,草裹士英之皮,遂作犬羊之鞹。

    周延儒、馬士英都被《明史·奸臣傳》列為有明一代六大奸臣。在馬士英執政期間,批評溫體仁會遭到馬士英的嚴厲報復,《明史·奸臣傳》稱馬士英日事報復,就是一天到晚就整人害人像惡魔一樣。左良玉在討伐馬士英的檄文中,指出江南人民如果批評馬士英就會被搞死。東林黨實際上是處於被打壓的地位,執政的機會並不多,他們執政的共同理念包括:減稅、平反冤假錯案、制止東廠和錦衣衛刺探臣民隱私,以及全民參政,比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風聲雨聲雷電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明朝末年的東林黨和復社的人出資幾萬兩白銀,資助周延儒再度出山,當時的周延儒因為減稅以及平反冤假錯案,制止東廠和錦衣衛刺探臣民的隱私,使得當時明朝的內患大為減輕,被時人稱為救時之相,但他提拔了馬士英,因此被明史和馬士英一起列為有明一代六大奸臣。小人是很難從感性的角度看出來,一般的人往往會把小人當成很好的人。人性就是這麼複雜,看起來非常好的人其實可能壞的要死,而看起來被大家都排斥迫害的人極有可能是無辜的。實際上在明朝末年,馬士英非常討人喜歡,朋友圈極廣,給人一副精明強幹的印象。周延儒就是東林黨的著名人士。明朝末年,黨爭劇烈。崇禎14年,周延儒為了復出接受了阮大鋮贈送的萬金,作為活動經費。但阮大鋮作為閹黨分子,東林黨人都不接受。馬士英不是閹黨分子,跟周延儒的關係也很好。後來馬士英當政之後,周延儒有一個弟弟家的親家的親戚,找到馬士英,馬士英對這個周延儒家的親戚贈送了大量金錢,又封官又改名。馬士英對周延儒的感激之情,那是不用說的。阮大鋮被江南計程車大夫們視為小人,也就是叛徒。主要是因為阮大鋮當年當時曾經背叛出賣過不少的江南士大夫,使得他們有的坐牢,有的失去了性命。後來阮大鋮企圖緩和雙方的關係,比如他出錢3000兩白銀給侯方域去為李香君開苞,侯方域已經答應和解,但李香君堅決不同意,阮大鋮就構陷罪名準備逮捕侯方域,侯方域逃跑了,但後來還是被阮大鋮關了起來。這就是明朝末年的黨爭。對於馬士英大家都沒有意見,都願意接收馬士英。開始的時候,大家對馬士英的印象還很好,不少人還認為他是于謙再世,能救民於水火之中,挽救大明朝。當馬士英把他的妹夫越其傑派到開封去擔任河南巡撫的時候,大家都沒有意見,儘管越其傑先前因為貪腐被處理過。本來,馬士英是把河南巡撫拿給阮大鋮當的,如果這樣的話,阮大鋮遠離這個是非之地,似乎後來會少了很多故事。

  • 7 # 溫侯呂布武力值無雙

    我覺得這無論日本還是滿清都統一不了天下!以日本人的民族特性而言只會和滿清打個你死我活!到時誰也沒有統一天下的能力!

  • 8 # 火器工坊

    日本在那個年代基本上是沒什麼希望佔據中國的。因為國力和戰鬥力都不在一個水平線上。滿清的國力雖然不濟大明,但是人家軍隊的戰鬥力很強。而日本相對於明朝,真的沒什麼拿得出手的東西。雖然可能會佔些便宜,但是最終還是會被驅逐出去。

    如果是崇禎年間發動戰爭(這裡我們把所有的日本時間都推後30年),日本倒是很有可能佔據北韓,畢竟這個時候大明已經無暇顧及自己的這個乖兒子了。當然我們不排除北韓被打急眼了之後向後金救助的可能,如果後金同意併入朝作戰,很可能除了幹鬼子,還得從北韓在“收”一波東西。被俘虜的日本人肯定不少會被八旗軍帶回東北做農奴,想想還真是有趣,搞不好到時候中國就有了大和這個民族了。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北韓國王直接跨海峽逃命來到了山東尋求大明的庇護,然後日本佔據北韓全境,下一步就是後金接壤發生衝突。雖然不清楚明軍會不會聯合日軍夾攻後金,但是以當時侵朝日軍的尿性,向後金髮起攻擊是必然的了。只不過結果可想而知,在女真尚未統一時,一個部落便擊退了日軍的先頭部隊,現在後金是整齊的八旗軍,紀律和戰鬥力那就更不用說了,日軍除了慘敗,應該是沒什麼別的可能了。

    當然,以豐臣秀吉的聰明才智,跨海襲擊山東半島到還是很有可能的。如果是在1632年之前襲擊,結果自然是日軍會被登州水師爆搓一頓;但如果是這之後,日軍很有可能會登陸山東半島,因為此時的登州水師已經損失慘重,自然是擋不住日本的傾國之力。之後日本很與可能和後金聯手共擊大明,到時候明軍就要忙於三線作戰了,怕是滅亡的會更快。

    但即使是這樣,明軍從兵員和大部分武器上都是要比日軍佔據優勢的。縱然日軍能夠登陸山東,登州的火炮還是可以把他們打個措手不及的。不過憑藉著人數優勢,日本還是會蜂擁上山東,並開始下一步侵略。如此,明朝要麼選擇被三方勢力耗死,要麼選擇和後金妥協然後騰出手來對付更重要的山東問題。如果是第一種,不管哪個新接替的王朝都會猛攻日本把倭人趕出中國;第二種,明軍雖然槓不過清軍,但如果騰出手來打日本的話還是沒問題的。

    所以說不管怎麼看,日本在那個年代都沒什麼希望,不過倒是可以推動中國歷史的程序。

  • 9 # 楓情2012

    就算是甲午戰爭時期,滿清政府好好打,小蘿蔔頭都不是滿清的對手,那時的小日本又不是英法,明治維新才20年,又沒強大起來,日本透過馬關條約獲得了鉅額陪款才發展起來,然後發動日俄戰爭,這時候中國就不是對手了

  • 10 # 吉月文

    日本人還是不會成功。原因很簡單,中國近代日本侵華的時候,國力相比崇禎年間實際上在整個世界橫向比較來看,更為脆弱,日本則經過明治維新,國力相比崇禎年間橫向比較在世界範圍內來看提升了不少。在這樣的情況下,日本還是沒有能夠侵華成功。何況是崇禎年間。至於美國和蘇聯的援助,確實有一定幫助作用,但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不是外國施捨的結果。

    滿清的成功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更加要承認的是,這種成功也是有必然性的。滿清從第2代君主皇太極開始就有了征服中原的野心和詳細計劃。在皇太極時期就曾經率兵入關圍攻北京城當然最後沒有成功。皇太極執政的時候,廢除了努爾哈赤時期歧視漢人的很多政策,並且大力提拔漢人文官和將領,還模仿明朝實施科舉。並且還刻意和他的弟弟多爾袞演了一出尋獲傳國玉璽的大戲。這些行為充分表明從皇太極開始,滿清政權就有意識的在接受漢文化,並且開始以皇帝自居。這些努力是保證滿清入關以後長期統治中國的必要條件。而到明代晚期的時候,滿清藉助農民起義以及李自成和吳三桂之間的矛盾,以很小的代價入主中原。但是多爾袞對於這個顯得特別容易的成功,有些不自信。因此下令將東北和華北隔絕開來,不允許漢人前往墾荒。目的就是保持關外滿人的人口優勢以便在滿清政權失掉中原以後還依然有機會迴歸東北維持政權。

    實際上這個問題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也是現在中外史學界以及網路輿論爭論的一個重要焦點問題。那就是滿清的歸屬問題。把滿清和日本並列,實際上就有將滿清從中國歷史中剝離出來的潛在意圖。海外的日本和美國學者當中有不少人認可這種觀點。也就是所謂現在的新清史。網路輿論當中也有不少人對於滿清持非常負面的態度。與這些外國學者的觀點相呼應。

    我個人認為,滿清是中國歷史的一個組成部分。

    首先,雖然不能以結果衡量一切,但結果始終是衡量一個事物最重要的考慮因素。從結果來看,滿族作為一個民族,實際上已經失掉了其自身民族特色,雖然在形式上還保留,但實質上已經融入漢族。既然如此,那麼自然就要認可滿清作為中國歷史的一部分。

    其次,滿族人的國家意識,民族意識有一個發展的過程,同時漢族人的情況也是如此。在晚清時期,滿族人的國家意識和民族意識當中存在著一些紊亂。有少部分人堅定的以統治者自居,也有一些人有家國大義概念。從歷史發展來看,後者還是主流。而漢族人形成近代國家觀念的歷程,實際上和滿族人是同步的。對於政府國家和民族概念的理清,實際上也是花了一番功夫的。以少部分人,比如川島芳子之流來否定滿族人作為華人組成部分的地位並不合理。

    最後,最主要的一點還是在於,滿清政府是接受漢化的。雖然滿清也推行了諸如剃髮之類的滿族習俗,來強化對於漢人的統治,但實際上滿清政府的漢化程度是非常高的。也就是說這個政府是高度認同中國主體文化的。這也是滿清政權能夠長期持續的一個重要原因。

    那麼日本能不能和滿清相提並論呢?

    我認為單就文化層面來看就不可以。從日本對臺灣和東北的殖民統治來看,日本強調的是以日本文化取代中國文化。那麼這就和歷史上多次發生的遊牧民族南下建立少數民族政權的性質截然不同。

  • 11 # 舊史風

    那個年代的日本人其實是非常鬱悶的。

    萬曆年間的日本國內有一支戰無不勝的軍團,他們個個都是火槍手,打的一手好槍,而且經歷了多次的生死大戰,存活下來的都是精銳中的精銳。

    他們目標高遠,平北韓,滅明國,踏印度!

    就是這樣一支十幾萬人的精銳部隊唱著戰歌,踏上北韓戰場,火速攻到鴨綠江邊。

    然而之後的事實讓他們眼睛大跌,幾萬明國的軍隊猶如開了掛一般,將他們從鴨綠江邊一步一步用大刀,用馬隊,用虎蹲炮將他們打的抱頭鼠竄回了日本,而且還把他們開到北韓的戰船給打沉了。

    鬱悶不鬱悶?

    大明國的軍人真的這麼厲害?

    如果日本人到了崇禎年間入侵北韓,進攻大明,那麼得到九州天下的是日本人?還是滿人?

    渡海而來的日本軍人

    此時此刻,大明國內處處饑荒,李自成張獻忠聚眾幾十萬在西北大地上往來賓士攻城掠地。

    山海關外的清軍降伏了蒙古的林丹汗,正氣勢洶洶的跟明軍對陣,兩方人馬打的不可開交。

    崇禎皇帝一籌莫展的反覆接見諸位大臣,商討對策。

    探知局勢變化的日本人大喜過望,隨即集齊人馬,帶上刀槍,渡海而來。

    北韓君臣頭疼欲裂,清軍殺來,被逼無奈之下,稱臣納供,成為了清朝的藩屬國,剛剛備下重禮點頭哈腰的送走了清軍。

    這剛一轉身,日本軍隊已經登入北韓,如入無人之境般,堂而皇之的衝殺過來,而北韓的軍隊早被清軍打破了膽,竟然不聽軍令,火速敗退,跑的比兔子還快。

    北韓國王長嘆一口氣,攜帶著群臣趕緊往鴨綠江邊跑,十萬火急的派使者向皇太極告急。

    正在前線督戰的皇太極,聽聞訊息時大驚,日軍已經攻下平壤,正全力向鴨綠江邊靠攏。

    皇太極審時度勢,為避免腹背受敵只得退軍,阿敏斷後,皇太極親帥主力揮師北韓,在鴨綠江一帶佈防。

    日軍VS滿清八旗軍

    摸不清狀況的明軍眼睜睜的看著八旗軍隊退走,大喜,立即六百里加急報告大捷。

    八旗軍團渡過鴨綠江,沿江邊一帶設下埋伏,專待日軍。

    一路順風順水的日軍抓緊時機,爭分奪秒,搶佔有力地形,搶灘登陸!

    雜草叢林密佈之地,濤濤江水濁浪。

    只聽的一聲喊,四面八方湧出無數清軍,日軍被氣勢所攝,頓時慌了手腳,舉槍點火,槍聲連成一片,硝煙瀰漫間,一支支利箭穿身。

    慘叫聲,火槍聲,刀劍碰撞聲,人喊馬嘶。

    八旗馬隊往來賓士,刀光劍影。

    日軍先鋒隊全軍覆沒!

    得知訊息的日軍統帥,急令各部隊回撤,消失在北韓的荒野中。

    清軍一路飛奔而來,失了日軍主力蹤影,只一隊殘兵逃也似的進入平壤城內,城門嘎吱吱正在關閉。

    清軍大隊揮舞馬刀,全速衝鋒,開啟城門,隨即入城。

    城內靜悄悄。

    清軍馬隊在街巷間四處賓士,捕捉敵軍。

    卻不防一聲槍響,一將倒地。

    瞬時間,屋頂,閣樓,窗戶,煙筒,牆縫,樹杈伸出無數槍管。

    槍聲如爆豆!

    入城清軍大部交了性命,只逃出數人。

    一時間戰爭陷入膠著。

    而此時的明帝國依舊沸騰,流民四起,戰亂不斷,崇禎每日焦頭爛額,卻全無主意。

    理不順的大明,勇猛進擊的八旗,氣焰囂張的日軍。

    誰勝誰敗?

    好了,想象到此結束,論一下日軍在崇禎年間入侵北韓結果會如何?

    1,由於日軍缺乏精銳騎兵,在野戰之中必然吃虧。

    2,限於當時的製造工藝,火繩槍射速慢,射程短,精度低,打城市巷戰還行,如果爆發大規模衝突的話,並不佔優勢,而且清軍也有火槍。

    3,當時的日本國內還是分封制,參戰軍隊還屬於聯合部隊,不是一個整體,由各諸侯統領,人心不太齊,如果戰事順利,則越戰越勇,如戰事不利,很容易人心分離,被各個擊潰。

    4,如果渡海東來,登陸山東,直接進入明朝境內作戰,日軍未必敢這樣做,因為沒有後方補給,會死的很難看!

    所以日軍在那個年代還不足以到大陸來爭雄,其結果必敗!!!

  • 12 # 老伊先生談史

    日本史料記錄了一段李如梅(李如松弟弟)對日本兵和女真兵戰鬥力的評價,大意是:倭兵身軀矮小,但敏捷,善使鳥銃,不過若是單打獨鬥,三十個倭兵不敵一個女真兵。

    無獨有偶,北韓王朝史料《李朝實錄》也記錄了一段李如梅對努爾哈赤麾下部隊的評價,大意是:努爾哈赤精兵七千,其中帶甲三千,可敵倭兵十萬。

    所以,倭寇是極難在女真手下佔便宜的。

    首先豐臣秀吉是為了讓武功派升官發財才發動的文祿慶長之役,當然沒有達到想要的結果就是了。如果沒有文祿慶長,武功派渴望功勳的問題怎麼解決?當然是文祿慶長失敗的結果才使得文治武功兩派矛盾越發尖銳,才最終導致了關原之戰。

    如果矛盾延緩爆發,那麼豐臣秀吉很可能會延壽幾年,並且應該會比較長時間之後才會矛盾尖銳化,即使爆發戰爭應該也不會是國運之戰。

    崇禎繼位在1628,如果按1635年爆發戰爭計,那麼原本的戰爭毫無疑問的大大削弱了北韓的國力以及大明野戰軍的力量,如果沒有這麼早發生戰爭,那麼東北北韓還能維持實力,建州女真應該不會崛起那麼早;大明的實力應該也會強一些。不過別指望北韓能有什麼太大變化,他們只會越來越弱。

    關鍵是日本,在這期間到底會發生什麼,以及為什麼又決定1635年攻略北韓。如果文治武功的矛盾沒有那麼尖銳,很可能豐臣秀賴會安穩繼位,矛盾會演變為朝堂爭鬥。這期間豐臣的統治基本上會變為既成事實,德川家康有野心基本上也只能忍著。雖然豐臣五大佬中德川家實力最強,基本上能夠起到一言九鼎的作用,但是再進一步也是需要理由和功勳的,也許會變為司馬懿故事。

    德川家康的勢力和地位被德川二代繼承,二代想要更進一步以及團結武功派的勢力,提出攻略北韓的建議並得到了武功派的贊同——天下太平幾十年,人口和國力也有了發展,如果沒有德川幕府害怕反德川勢力內外勾連而閉關鎖國,可以認為此時日本的火槍技術不錯火炮技術聊勝於無艦船技術有了一定發展,與大明北韓對比應該是火槍優火炮劣艦船小劣,但綜合國力不敵大明是一定的。

    假設德川勢力出動一半,豐臣武功派出動大半文治派不動,地方實力派出動一半,應當比文祿慶長時期強。北韓損失很大是避免不了的,但是此時日本的目的應該是功勳,不是純粹為了升官發財分地盤去的,戰爭的走勢不一定非得打到中國去,日本撈一筆見勢不妙可能就跑了,不會有那麼堅定的想要佔地盤長期戰爭的打算。

    戰爭的結果,對於大明朝會是好事。女真原先全力對付明朝,現在得應付日本。對日本來說,是一次極其激烈的戰爭,早先壬辰戰爭時加藤清正部與海西女真發生衝突,女真僅僅一個海西女真幾個部落,就擋住了日軍加藤清正部進攻,而1635年的滿洲女真兵力要強得多。當然,此時女真估計還是大明藩屬,會和明軍一齊作戰。

    倒是日本,在北韓嚐到甜頭之後也許會跑步進入擴張主義,北韓方向作戰不利之後也許會將目光轉向南下。大明耗費錢糧有限,能夠機動作戰的野戰軍損失有限,可能還會續命幾十年。這之後的世界,就難說的很了。

  • 13 # 劉葉愛歷史

    要不是為了幫北韓打日本,萬曆皇帝就不會掏空家底了,那麼遼東將門就起不來,朝廷幾十萬精銳大軍也還在,天啟的日子也就輕鬆了,也就沒有崇禎什麼事了,也就是沒有建州女真什麼事了。

  • 14 # 麥田烏鴉2022

    大明後期日本那有經略中原的國力,大家都是農業國當時他可能李自成都幹不過,況且大清的入主也有與世家門閥的合謀,小日本那有這實力和根基,就算僥倖幹了大明,沒有飛機大炮,他那點人口怎麼守住中原,然後各地藩王門閥也會起來吃掉他,因為他不屬於中原文明沒有正統法理

  • 15 # Emma

    前提是如果!

    崇禎年間,中國戰火紛飛,日本此時若已經侵佔了北韓半島,那麼他應該從鴨綠江開始,努爾哈赤會讓他跨過鴨綠江嗎,後背受敵兵家大忌,那麼努爾哈赤會幫北韓,就地滅了日本,後院安穩,他才能向中原進軍。

    有個不爭的事實,九一八之後他們建立了偽滿洲國,他們也知道若不建偽滿洲國,他們若打進中原,東三省不保。

  • 16 # 開啟中國盛世

    這個問題有混淆概念的作用,希望大家有清楚的認識,日本對中國至少有5次以上的大的侵略,日本沒有能力吃下整個中國,和滿清沒有可比性,況且滿清被漢人同化,日本和中國來往幾千年了,日本的民族性質決定了它不可能被別的民族同化,美前總統羅斯福曾說過,日本這個民族是最卑鄙最下流的民族,滿人和日本人有本質上的區別,大家千萬別把滿族和大和民族放在一起比較,千萬別上當。

  • 17 # 永愛我珍1

    那樣,大明都笑暈在廁所了,滿清要打大明,也是先吃北韓,然後打過去發現已經被日本佔了大半,滿清還不鼓足了勁揍日本,日本十有八九是幹不過早期如狼似虎的滿清的,最後只能被揍的一身傷回家慢慢養,而滿清也耗掉不少國力,大明趁這時候廢掉李自成張獻忠們,回過頭來集中兵力收拾滿清

  • 18 # 投資者Y投機者

    崇禎時代東北已經是皇太極掌權,正是滿八旗軍如日中天的時代!當時德川幕府時代的日本人碰到當時的八旗軍只會死得更快!!——因為豐臣秀吉時代是明治維新以前日本軍事實力的巔峰,到德川幕府時代已經幾十年沒有大規模戰爭了,兵員戰鬥力肯定下降;統治者是已是德川家康的子孫這種官N代,軍事才能肯定沒有能從草民爬到頂端的豐臣秀吉老辣!而此時的皇太極正是風頭正盛的時候,不光八旗軍的冷兵器戰鬥能力世界頂尖,還繳獲仿製了明國的紅衣大炮,戰鬥力非常可觀!而且滿洲和北韓接壤,對地形氣候的適應能力肯定比明軍更強……綜合來說,日本如果在崇禎時代侵略北韓只會死得更慘!

  • 19 # VeniL

    不要太高看日本了,倒幕運動前的日本在東亞只是個不入流的角色。加藤清正曾經帶人進去女真的地盤,然後幾個部落被趕了回去。日本津津樂道的戰國時代,軍事實力跟東亞大陸上的大明,韃靼,瓦剌,女真,甚至是緬甸東籲,都是有差距的。

  • 20 # 虎哥雜譚

    這樣說吧,倭國上岸必先佔北韓,倭人的優勢在於運動戰,北韓還是沒辦法抵禦!

    北韓被佔後,倭人勢必轉入陣地戰,因為目的不同了,面對明朝疆土,若還是以擾襲戰、運動戰為主,在明朝北方,基本是很難生存,環境跟江浙沿海完全不一樣,物資補給是其次,人員補給就很難了!

    那麼,一旦轉為陣地戰,尤其是以步兵為主,倭人基本也就是死慢點的區別,明軍對付陣地戰的手段,倭人已經領教過,只能是重蹈覆轍!

    而滿人則不一樣,本身地處關外,但還是在陸地,物資、人員補給相對便捷,並且,滿人以騎兵為主,前期戰術也是以襲擾見長,但碰到明軍駐守關隘,即便寧遠、錦州只有幾千兵丁,滿人也是無可奈何!

    滿人入關的契機只能說時運太好, 孫承宗被免、袁崇煥被殺,祖大壽投敵,李自成搶女人,導致吳三桂反水,這才讓明朝門戶洞開!

    你讓吳三桂投降倭人?

    估計老吳立馬會把一幫倭人祭天,先出一口惡氣,再回來跟李自成爭陳圓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手機裡最捨不得刪除的一張照片有什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