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戀愛的熊

    黃鶴樓

    唐代: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據說李白到此處想要題詩一首,但是看到崔顥這一首《黃鶴樓》已然在此,便棄筆而去。不管是真是假,多少證明這首詩在唐代詩壇的地位。

  • 2 # 黃土情愫

    在唐詩裡面,眾所公認的壓軸之作,還是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它雖然不是律詩,但一洗六朝宮體的濃脂豔粉,以酣暢淋漓的筆觸,創造性地再現了江南春夜的美麗景觀。

    《春江花月夜》,詞意氣勢恢宏,清麗明快卻又纏綿悱惻;意境空明渺遠,情景交融,使人神往恍若親臨,素有“孤篇壓全唐”之美譽。

    而唐七律的壓軸之作,有言杜甫《登高》者,有言崔顥《黃鶴樓》者。兩首詩,各具千秋,就其律仄而言,杜詩見長;崔詩雖然略有出格,但依然被譽為壓軸之作。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供君品讀。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無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

    《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黃鶴樓》

    昔人己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 3 # 桃之夭夭老牛

    唐詩中最偉大的作品當屬《蜀道難》

    李白出生于吉爾吉斯斯坦的碎葉城,從小受到的是西北少數民族那種豪放開朗不拘小節的教育。青少年時期回到蜀地(四川),接受了類似三星堆、金沙灘那樣文明的薰陶,養成了李白那樣天馬行空的創作風格。他自己說“五歲誦六甲,十歲同百家”,有人說《六甲》是唐代小學的識字課本,其實不然,六甲應該是道教的咒語一類的東西,李白從小接受的就不是儒家的傳統教育。

    公元730年,李白第一次進長安,結交了玉真公主賀知章等人,並拿出了《蜀道難》一詩,賀知章當場傾倒,連呼“謫仙”。《蜀道難》由此出名。

    《蜀道難》寫了幾個方面的內容,

    首先是蜀國的歷史“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蠶叢”、“魚鳧”都是蜀國的早期國王,西漢揚雄《蜀本王紀》記載:“蜀王之先,名蠶叢、柏灌、魚鳧,蒲澤、開明。……從開明上至蠶叢,積三萬四千歲。”大概與三星堆文化時間大體相當。“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講的是秦國秦惠王開通蜀道的故事。《華陽國志·蜀志》:相傳秦惠王想征服蜀國,知道蜀王好色,答應送給他五個美女。蜀王派五位壯士去接人。回到梓潼(今四川劍閣之南)的時候,看見一條大蛇進入穴中,一位壯士抓住了它的尾巴,其餘四人也來相助,用力往外拽。不多時,山崩地裂,壯士和美女都被壓死。山分為五嶺,入蜀之路遂通。這便是有名的“五丁開山”的故事。李白對蜀國曆史的熟悉說明他受過蜀國早期文化的教育,所以在李白身上很少儒家傳統文化的基因,他的創作就與眾不同。

    其次寫蜀道的高危,有正面描寫,“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描寫得險峻無比,令人驚詫,用人物的心理活動來寫蜀道的高危,有身臨其境之感。

    還大量用襯托的手法寫蜀道的艱險。“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是用動物來襯托;“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是用水險來襯托山高,用激流瀑布的響聲如雷襯托山的峻峭艱險。

    第三是由蜀道劍閣轉到詩人對政治形勢的見解。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西晉張載《劍閣銘》中“形勝之地,匪親勿居”的語句,李白由此向世人指出,戰亂隨時可能發生,表達了他對國事的關心,果然不久之後安史之亂爆發,唐朝由盛轉衰,說明詩人的擔憂不是杞人憂天。

    李白的筆法變幻莫測,這首詩的句式由一字句到九字句都有,參差錯落,跌宕起伏。描寫的蜀道崔嵬、崢嶸、陡峭、崎嶇,色彩絢麗,意境高遠,是浪漫主義的傑出代表。這是詩人的性格使然,他不拘一格的創作手法,雄奇大膽的誇張,就像三星堆遺存那樣詭譎奇異,令人無法理解,賀知章稱他為謫仙也是正常人的反映。

  • 4 # 白溪釣客

    唐詩七律的壓軸之作當屬杜甫的《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淸沙白鳥飛迥。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高。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一一杜甫《登高》

    這是杜甫最有名的一首七律,雖是一首悲歌,卻是“拔山扛鼎”式的悲歌。它給予我們舊時感受:不是悲哀,而是悲壯;不是消沉,而是激情;不是眼光狹小,而是心胸闊大。語言的精煉,對付的自然(八句皆對),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因此,被推為古今七言律詩第一。

    以雄渾開闊的筆力,寫天涯倦客重九登高的情景。在詩中,無邊無際的秋聲秋色,和詩人百端交集的感傷,互相映襯,融合整體,表現了杜詩所特有的悲壯蒼涼的意境。全詩四聯都工對,在盛唐七律中少見,然而渾灝流轉,絕無板滯之感。

    這首詩是杜甫流寓夔州(今重慶市奉節縣)時所作。

    請參閱《杜甫詩選注》//人民文學出版社//蕭滌非•選注

  • 5 # 一一輕舟

    九月九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此詩寫擊了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詩意反覆跳躍,含蓄深沉,即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節倍思親”更是千古名句,出門在外的人心底思鄉之情,幾乎為大家所熟知。

  • 6 # 讀紀

    看到這個壓軸律詩,瞬間想到的就是律詩之首,杜甫的《登高》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那種仰望茫無邊際、蕭蕭而下的木葉,俯視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江水。無形中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愴。

    登高

    唐代: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詩前半寫景,後半抒情,在寫法上各有錯綜之妙。首聯著重刻畫眼前具體景物,好比畫家的工筆,形、聲、色、態,一一得到表現。次聯著重渲染整個秋天氣氛,好比畫家的寫意,只宜傳神會意,讓讀者用想象補充。三聯表現感情,從縱(時間)、橫(空間)兩方面著筆,由異鄉飄泊寫到多病殘生。四聯又從白髮日多,護病斷飲,歸結到時世艱難是潦倒不堪的根源。這樣,杜甫憂國傷時的情操,便躍然張上。

  • 7 # 申卜元

    我認為:王昌齡的【出塞】就是唐

    詩七律的壓軸之作。全詩如下:

    唐、王昌齡【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渡陰山。

    【出塞】是唐代詩人王昌齡所作的

    七言絕句,邊塞詩的代表之一。全

    詩以平凡的語言,唱出雄渾豁達的

    主旨,氣勢流暢,一氣呵成。詩人

    以雄勁的筆觸,對當時的邊塞戰爭

    生活作了高度的藝術概括.把寫景、

    敘事、抒情與議論緊密結合,在詩

    裡熔鑄了豐富複雜的思想感情.使詩

    的意境雄渾深遠,既激動人心,又

    耐人尋味。對【出塞】的評價歷來

    很高。明代詩人李攀龍甚至推獎他

    是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楊慎編選

    唐人絕句,也列他為第一。

    【出塞】這首詩是七絕中的名篇.被

    譽為唐詩七絕的壓軸之作。這首詩

    表達了詩人對將士們久徵未歸的同

    情,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希望朝廷起

    用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爭,使國

    家得到安寧,人民過上安定生活的

    美好願望,洋溢著詩人愛囯的激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喜歡現在的工作,卻不喜歡現在的直接領導,我應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