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阿陽

    小時候過年非常熱鬧。走東家串西家。外邊都是鞭炮聲。還有年味兒。但是現在過年,沒有以前的那種感覺了。有的街坊鄰居都不認識。放鞭炮。串門兒的機會也少了。

  • 2 # 銳媽日記

    我記得小時候 經常會問我媽媽 還有多久過年,覺得過年就是最開心的時候,有好吃的 有新衣 調皮也不會捱打,還能去村裡拜年,拿好多吃的回來,現在已經找不到那種快樂了。

  • 3 # 枕月聽星語

    小時候過年非常有意思,首先第一步,得在大年三十上午貼好對聯,那時沒有膠帶,家家都用平時不捨得吃的白麵加點白糖添適量水,用文火慢慢熬製。那時對聯也沒有現成的,家家需買一大張紅紙,把紅紙裁成約20釐米寬也就是對聯寬度,完後求人去寫。

    進入農曆臘月二十八左右,會寫對聯的人家都推不開門,許多人都手拿紅紙在那排號等著,輪到你了,才能給你寫,今天輪不上了,就得明天再去。

    村裡有兩個文化程度比較高的人,他二人都會寫得一手好毛筆字,一個是在學校教學的張老師,另一個是曾經念過“國高”的老郭頭。這兩人一入年關基本都閒不住,去找他們寫對聯的絡繹不絕。他們給大家寫對聯,從不管人家要錢,自己還要搭上筆墨,人們敬他們一支菸卷就算是一種回報,他們抽著也算是一種享受了……

    大年三十的上午9點左右,開始貼對聯,那時孩子也多,貼對聯基本不用父母上手,兒女們就給辦了。那時的大門對聯差異不大,有許多人家的大門對聯都貼有這副:“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橫批是:“永珍更新”。糧倉對是:“春種一粒子,秋收萬擔糧”。橫批是:“年年豐收”。另外象豬圈就貼“肥豬滿圈”。雞架就貼“金雞滿架”。牛圈就貼“六畜興旺”。上午貼完對聯還不算完事,下午還得去給故去的人上墳,上完墳回家吃完兩頓飯,有供老祖宗的人家在夜幕降臨時,還要去村口請老祖宗回家過年。那時的人迷信,但孝心讓人感動,他們想,家裡人辛苦一年了,年三十晚上有好吃好喝的,可不能忘了祖宗,必須把他們也請回來,同家裡人一起過年,不然害怕老祖宗怪罪的。

    午夜時分是最熱鬧也最忙火的時刻,屋裡熱氣騰騰地煮發紙餃子,屋外父親正燒著紙,兄弟姐妹們在準備燃放鞭炮。那時有二踢腳,鞭炮也奇小(那時的鞭炮還有一個俗名叫“鼓草節子”,意思是鞭炮的勁不大,但也能崩動草節子),不長一點,放起來也不響,但也就這不怎麼響的鞭炮和不怎麼響的二踢腳,就能把童年的歡樂送到天上去……

  • 4 # 燕柏1

    誰還記得小時侯過新年…在記憶中過年印象深刻的是入食堂時的那次晚飯,過年早晨打飯時人們關心的問:晚飯吃什麼呀?作飯的一邊分粥一邊說:晚飯是高梁米豆乾飯,孩子們聽說晚上吃豆乾飯都高興的說:從秋天到現在沒吃乾飯,這回吃上豆乾飯了!清楚記的哥哥和父親抬成飯的水桶進屋放下一看,天哪水桶裡那有乾飯,就是米湯上漂著幾個豆粒,這就是我記憶中最慘的一次年的晚飯,後來參加勞動聽人們講,誰家有在食堂作飯的分的飯就好,最可恨的是糧食本來就少,又被萬惡的管理員李X貪汙賣掉!

  • 5 # 李增喜3

    我是農村裡長大的農家子弟,農村裡的農民是一直不關心新年怎麼個過法。而關心注重的是,如何過好大年。每到臘月二十三,過了小年就忙過大年。

    小時候家裡貧窮,平時吃粗糧還經常吃不飽餓肚子,穿的衣服破爛難以避寒。農民們一年之中忙於生產勞動,家中居室也顧不上怎麼收拾。而只有過年的這麼幾天,換一換新衣服,吃一點細糧,清掃乾淨住房,再在大年三十貼好新對聯,壘好旺火。大年初一,小輩人給老輩人拜年,或賺幾個壓歲錢,或給些糖果。過大年對於小孩子們來說,是一年之中最快樂的時刻。可對於母親來說,過年就是一年之中最難度過的歲月。

    那時我們兄妹多,家中比較貧窮。過大年,人家的孩子大人換新衣服,我家沒錢換不起,媽媽也是好強的人,換不了新的就將舊的翻過來洗洗重新縫著穿,乾淨利索就行。常常老大的衣服改一改老二穿,老二的衣服老三、老四接著穿。有吋候,女孩子的花衣服要讓男孩穿,只好用染料染一染。吃的就更不容易了,細糧實在少,粗糧細作還需精打細算,吃一頓白麵餃子就算很不錯了。我永遠記得,包餃子時,有白有黑,我們認為白的好吃,可媽媽總說,她最愛吃那裡色的。長大後,我成了父親,才懂得了當初媽媽的苦衷。

    小時的過年,與現在的過年,生活雖然幹差萬別,可對於我們這一代人,兒時永遠是美好的回憶。特別,特別是每到過年的時刻,我就會想起已去世的父母親,該享福的時候,卻已離世而去,我們能盡孝的時刻,親人卻沒了。只留了永久、永久的悲痛和懷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怎麼看鹿晗公佈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