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初曉兒

    大抵人各惡其非類,鄉人之善者少,不善者多。善人在俗,亦難自立。且豪傑錚錚,不甚修形跡,多易指摘;故善事常易敗,而善人常得謗;惟仁人長者,匡直而輔翼之,其功德最宏。

    意思是,一般來說,人都不喜歡同自己的性格和思想不一致的人,基本上是行善事的比較少,不行善事的人比較多。常規情況下,行善事的人就很難站住腳被人歡迎。而且一些稱得上是有錚錚鐵骨的豪傑之士,往往又不修邊幅,不注重細節,反而大多被人指摘。所以做善事常常容易失敗,做善人往往被人毀謗;只有仁德之長者匡扶正義,那麼才是最大的功德。

    無疑,這段話在舊社會里,是一針見血地對不良社會現象的揭露和批判。在當今,也還是有社會意義的。

    二,古書中說的“善事常易敗,善人常得謗”的現象,在當今社會依然存在

    一是因為自私自利的人多,凡事站在個人立場的人多,做好事反而不可理解,做好事的人反而成了異類;

    二是信仰的缺失,許多人什麼信仰也沒有,導致主導的倫理思想他們不當回事,因果報應之類的宗教信仰又認為是迷信思想。一些人滿腦子以自我為中心。見到替他人著想,反而覺得奇怪,不理解為什麼有人做好人好事;

    三是道德教育、倫理教育、思想教育的形式化和抽象化,許多人口號喊得響,好事不願做,把良好道德理念看成是說教,把尊崇社會的主導思想理念的人當成怪物,從而導致“善事常易敗,善人常得謗”的情況發生。

  • 2 # 自創文學作品剖析

    一、善人常得謗”的原因是:

    1、個人原因是:

    ⑴ “馬善被人騎,人善被人欺”。許多”聰明人”常常透過取笑老實人獲得自己心理上畸形的的滿足感。 ⑵、“槍打出頭鳥”,因成就突出、遭人忌恨。80年代,北京化工學院一位教授搞出了一項發明,卻遭到周圍一些人的冷嘲熱諷,最後竟被逼的精神上出了問題。

    ⑶、遭到變態的打擊報復

    ① 有些人對別人提出無理要求遭到拒絕後,便對當事人進行瘋狂的打擊報復和誹謗。

    ②、有的人在個人問題上,瘋狂地追求別人,把別人捧上天,一旦達不到目的,便惱羞成怒,不擇手段地對所追求過的人進行誹謗和打擊報復。

    2、外部原因

    ⑴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用自己心胸的狹窄去衡量和猜忌別人。

    ① 看到異性之間的幫助,就懷疑別人有作風問題,如有人看到著名演員劉文華幫助了農民演員朱之文就懷疑別人有男女關係。

    二、“善事常易敗”的原因是:

    老電影《李時珍》做了最好的詮釋

    ⑴ 、傳統勢力的阻撓。李時珍要修《本草綱目》,結果遭到了太醫院眾多太醫的一致反對和聲討。

    ⑵、地方主義的保護。李時珍在某座山上發現了曼陀羅花,結果被當地黑惡勢力的追殺,結果《札記》被燒、摯友摔死。

    ⑶ 、經費的制約。李時珍最後不得不賣掉房子,支付《本草綱目》對出版印刷費用。

  • 3 # 優智謀

    能做善事的人必須過兩道坎:一道坎是具備一定的財富基礎。做善事的人本身必須具備一定的財富,或者至少要把自己的日子過好,然後才有閒暇時間和精力來做善事;二道坎是具備一定的做善事的思想基礎。做善事意味著要付出財富和時間精力,常人一般都不願意這樣做。這兩道坎任何一道邁不過去,善事就會終止。

    但是社會上受惠的一方都是自私的,最起碼是明哲保身的。見到利惠和好處,人們都願意來接受,剛開始還知道感恩,時間一長,思想上也就麻木了,把別人的好處,當作是自己應該享受的,若善事做的不好還會有抱怨。也有一些賢明的人願意給予善人一定的名分。但這個名分卻容易引起一些心術不正的人的嫉妒、爭奪。這是“善人常得謗”的原因。當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曾經受過惠的人大多會四散躲避,善人只能自己出面力爭。此時的善人,面臨著身心俱疲、內外交困的危局,稍一鬆勁,做善事的行為就會就此終結。這也是“善事常易敗”的原因。

    唉,人啊,說到底也就是一種高階動物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幾個月寶寶輔食可以加豬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