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熟悉的人變陌生
-
2 # 走讀地球
真投降,假投降,即使是李陵自己也分不清,假作真時真亦假!
李陵投降剛開始肯定是假投降,權宜之計,後來漢武帝做得太過分了,他也就真投降了,不過在他內心深處肯定還是懷念大漢,這時你問他是真或假!就很難說了!所謂真假已經不能解釋他的心境,這時他是矛盾的,誰不懷念家鄉,誰願意待在異鄉做異客,尤其在佳節,何況這裡還是苦寒之地。
單于也明白,李陵投降是迫不得已,內心矛盾的結果,李陵越矛盾,單于越高興,為了讓李陵更徹底打消矛盾,單于叫李陵去北海(今天的俄羅斯的貝加爾湖)遊說蘇武。
他們之間的對話如下:
李陵對蘇武說,子卿你的兄長、弟弟、母親都已離開了人世,而你的妻子也已改嫁,你的兩個妹妹和兩個女兒以及一個兒子在你分別十餘年之後,是生是死也不得知。“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乎?……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李陵還對蘇武說,自己剛來匈奴之地時,精神恍惚,對於揹負漢朝感到痛心,當時母親還被囚禁。而蘇武不肯投降的心情怎麼會超過自己呢?面對李陵痛徹心扉的訴說,蘇武並沒有痛斥或是責罵,只是以君臣和國家大義自剖心跡:“武父子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只為父死,亡所恨。願勿復再言。”李陵與蘇武在北海飲酒數日,後來,李陵說:“子卿一定要聽我的話。”蘇武回答說:“你一定要我投降的話,請允許我們今天盡情地歡飲,然後我就在你面前死去。”聽此言,李陵深深觸動,淚水打溼了衣襟,從此再也不提勸降之事!由此可以看出李陵其實從來沒有投降過匈奴,要說真投降不過是他的軀體,不是他的大腦,因為他的大腦放不下君臣大義,放不下家國情懷。
君臣大義第一,家國情懷第二,雖然漢武帝殺了他的母親和其他家眷,但在心理他還是認同大漢,至於冤不冤,可以這樣看,從皇帝的角度來看,你失敗了,最好的歸宿就是自殺,這樣不僅不辱沒你的家族,還提升國家的人格,蘇武一席話,為什麼他深深觸動,並淚水潸然,這說明他不僅不感到冤,反而感到羞愧!
綜上分析可以得出,李陵是假降,對於漢武帝所為最終也會釋然。
-
3 # 關東俠客
李陵漢武帝抗匈名將,漢飛將軍李廣之孫,家庭基因好善騎射。在一次反擊匈奴作戰中,李陵率五千步卒被三萬匈奴騎兵包圍。李陵臨危不懼,把五千步卒擺成圈陣,用所帶弩箭給匈奴人造成巨大傷亡。匈奴騎兵很快增加到8萬人。李陵帶領五千步卒且戰且退。在離漢境只有二百里的時侯,李陵步卒攜帶的五十萬只箭全部用光,李陵不禁仰天長嘆。這時有叛徒向匈奴人告訴了漢軍虛實,匈奴人發動攻擊,李陵被迫投降了匈奴。五千漢軍僅剩二百餘人,其餘全部戰死。後人有詩讚曰"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中人。李陵投降的訊息傳回來,漢武帝相當憤,後又聽說李陵幫匈奴人練兵就把李陵全家殺了。司馬遷當初替李陵講了情,而遭受腐刑。後來有訊息說幫匈奴人練兵的是李緒不是李陵。漢朝使節出使匈奴去接回被扣押十九年的蘇武。這時李陵被單于封為丁零王,。在會見匈奴單于時,李陵座陪,漢使暗中敲擊自已配帶的玉環暗示李陵迴歸漢庭。在送蘇武迴歸時李陵說了自已有家難回的理由,沒有回漢朝,李陵當初率二百手無寸鐵,自臨絕境的漢軍,選擇投降,保全了袍澤性命,性情人也,不得已而為之,漢武帝聽信流言殺了李陵全家,斷了李陵歸路,只能說是歷史的遺憾。唐朝時,西域吉嗄斯人自稱李陵後代,和李氏皇族認了本家,擊敗了回鶻汗國,一直和中原王朝世代友好。
-
4 # 笑看風雲在際
李陵會投降匈奴,最開始是因為自己已經無力和匈奴作戰,不假意投降的話恐怕自己便會葬身匈奴。而後來一直在匈奴待著永不回朝,則是因為漢武帝殺了自己一家老小,他對漢武帝感到深深的失望,覺得也不願意再回到漢朝。歸終結底,李陵會投降匈奴,這和他的本身志願並不符合,是多番無奈之下的舉動。
我們先來說一說這整件事情的起末。首先我們要了解到的是李陵這個人,他是西漢的大將軍李廣之孫,關於飛將軍李廣的事蹟就不用多說了,是個非常厲害的人物。而作為他的孫子,李陵自然也是驍勇善戰,有著過人的軍事才能。一次李廣利出征匈奴,李陵也想率兵前進,本來漢武帝是不同意的。但是在李陵的堅持下,還是撥給了他小部分計程車兵出發了。
而此事傳回大漢之時,又被漢武帝誤解了。禍不單行,等到漢武帝明白之後派人去接李陵之時,李陵又被人誤會他已經在幫匈奴練兵了,這讓漢武帝惱羞成怒諾,一氣之下就把李陵的家人給殺了。此舉動讓李陵徹底地寒了心,從此以後再也不還朝了。就算後來劉弗陵繼位,霍光等人讓他回來,他也不回來。足可見他對於漢武帝的怨念有多深。
-
5 # 貓眼觀史
漢武帝時期匈奴來犯,李陵主動請求攻打匈奴,收復國土,漢武帝欣賞他的勇氣,這年九月李陵便率領五千人出發,途中遇到匈奴,被匈奴包圍,李陵便下令前隊的人拿著盾和戟,後隊人都拿著弓弩,只要聽到鼓聲就往前衝,聽到鑼聲就停止,而匈奴單于見漢軍人少就大膽的往前走,結果被弓弩手射傷,狼狽逃跑,就在這個時候有個叫管敢的人被士官辱罵了就投奔了匈奴,把李陵孤軍作戰和排兵佈陣圖都告訴了單于,李陵軍最後因為弓箭用完,損失慘重,最後被俘虜。
(箭射匈奴)
邊關人便說李陵投降了,漢武帝大怒,司馬遷說有可能是詐降,可漢武帝不但沒聽進去還扣了個“為陵遊說”的罪名,被處於宮刑。然後皇上還派了公孫敖設法救回李陵,可公孫敖為了完成任務,竟然說李陵在給匈奴人練兵,皇上龍顏大怒,便派人殺了李陵的妻兒及其他家人,其實那個給匈奴練兵的人是李緒(早年投降匈奴的)。
在李陵被擒之後,蘇武出使匈奴被扣下,曾經和蘇武有過一段對話,李陵說:“原本我投降的目的是找機會劫持單于,為國家建功立業,哪隻漢皇不但不瞭解我的良苦用心還殺了我全家,斷了我的歸路啊”!李陵和蘇武訣別時長的一首歌:
《別歌》徑萬里兮度沙漠,為君將兮奮匈奴,路窮絕兮矢刃摧,士眾滅兮名已聵,老母已死,雖欲報恩將安歸唱完便對著南方長跪不起,“身在異族心在漢”說的就是李陵,所以我認為李陵一開始肯定是假投降,而後面就隨波逐流了。後面也有人攻打匈奴時要接李陵“回家”,李陵說:“我哪裡還有家啊!難道又讓我拋棄妻子回到以前的那個家嗎?”
【我是羽評歷史,您的認可就是我創作的動力,碼字不易,右上角關注】
-
6 # 蘑菇頭
大漢的第7為皇帝“漢武帝”。他雄才大略,他曾經帶領中華民族又一次進入了輝煌的時代。他重要衛青、霍去病等名將多次出擊匈奴。這些大將都立下不汗馬功勞,我們今天話題的主人公大將軍李陵就是這其中的一位,不過李卻在歷史上留下了叛國的罪名!
這位李陵也是漢朝名將李廣的孫子,父親是李廣的兒子李敢,這個李陵可謂是出身名將世家啊!他從小就受到他爺爺和他爸爸的影響,從小就學習武藝、熟讀兵法。
在漢武帝后期,李陵的戰績也是得到了漢武帝的認可,所以他想請兵5000參加出擊匈奴的戰鬥,並且得到了漢武帝的認可。
在李陵他們突襲到了浚稽山時,不幸的遇到了匈奴的3萬精騎,並且被包圍在山下。那時的李陵憑藉著他出色的軍事才能和漢軍的強大,以寡敵眾,擊敗了匈奴。
可是正在漢軍打敗匈奴之後,有一名名叫管敢計程車兵,因為犯過錯,被李陵手下的校尉韓延辱罵,管敢就私自逃離漢軍的營地,投降匈奴,並將漢軍的兵力部署透露給了匈奴人。匈奴知道漢軍的兵力後就集結了八萬多的精兵來圍攻李陵,在匈奴人不斷的進攻下李陵的部隊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而且援軍還是遲遲沒有來,為了保全部下的性命,李陵只好下令投降匈奴。當李陵投降的訊息傳到了漢武帝的耳朵裡時,漢武帝勃然大怒,在加上群臣們的紛紛指責,還有人說李陵投降匈奴後還幫他們訓練士兵,漢武帝后來下令滅了李陵三族,就連幫李陵求情的司馬遷也是遭到了宮刑。
-
7 # 蝸牛篆圈
不僅是題主,包括許多史學家(其中還包括最偉大的史學家司馬大人)對李陵這個話題一直爭論不休,自古以來兩國交戰,兵敗降敵,必定是定斬不赦之罪,所以李陵降敵本身就犯了一個無需辯駁的原則性致命錯誤。
下面我們一起還原一下天山戰役的作戰環境:天漢二年,貳師將軍李廣利統兵5萬分三路進擊匈奴右賢王軍,其中李廣利統主力騎兵3萬兵出酒泉,騎都尉李陵率步騎兵5000為輜重護衛軍。遭遇匈奴主力,損失兵力2萬多人,這是漢武帝當政以來對匈奴作戰的第一次慘重失敗。
先說無能貳師將軍李廣利。其妹妹是漢武帝的李夫人,同樣的裙帶關係,這傢伙和衛青差得十萬八千里。戰爭中最高指揮官的指揮能力直接決定左右戰爭的勝負,天山戰役5萬兵馬、燕然山戰役14萬兵馬,這傢伙指揮的一塌糊塗,所犯錯誤如出一轍:各路大軍無協調配合、力量使用分散、指揮騎戰水平低能,關鍵這傢伙還高傲自大,直接致使漢軍在衛青、霍去病後對匈奴的兩大型進攻作戰以如出一轍的失誤而完敗收場,最後自己投匈奴做了降奴。李陵兵敗,與李廣利的作戰部署和作戰指揮能力有很大關係。
再說降敵騎都尉李陵。李陵,飛將軍李廣的孫子。善騎射,愛士卒。天山戰役中不甘於做輜重護衛軍(其實就是後勤保障工作),主動上書漢武帝請求先出兵北進,以5000步兵加少量騎兵,直搗匈奴王庭。漢武帝命李陵兵出居延。霍去病曾在漠北會戰中兵出居延,直搗匈奴王庭,滅敵7萬之多,此時的漢武帝真心把李陵當霍去病使用,但李陵像爺爺一樣勇夠才不夠。
作為主帥李廣利應迅速調整作戰部署,明確以李陵的先期突襲作戰為主,並配以精兵強將,全力跟進保障其後繼作戰行動,以達到長途奔襲,突然襲擊的作戰目的,但李廣利不會想到這點,也做不到這點,作為武將作為統帥在戰爭關鍵之時想的是朝中誰做太子的事,其領兵後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遂李陵仍帶其5000步兵北進1000多里,在阿爾泰山北與單于本部主力8萬多騎兵遭遇,縱使李陵部多為荊楚勇武之士、射術高明、作戰英勇、以一擋十,但無奈孤軍無援、寡不敵眾、弓盡糧絕,幾乎全軍覆沒。
此時李陵面臨三種選擇:一是選擇搏殺,像假司馬趙充國一樣率兵拼死突圍,歸來依然是英雄,漢武帝親自召見並提拔使用;二是選擇忠烈,像其爺爺李廣一樣以死釋之,仍是忠烈之士,這也是李廣在後世名氣大於衛青的原因;三是降敵,就是李陵最後的選擇,縱是李陵降敵後仍對大漢心存餘念,但其行徑已突破了作為軍人最基本的準則。 最後說說以筆判人的司馬大人。因為李陵的降敵,司馬遷為李陵辯解,致使其受宮刑,漢武帝因出兵戰敗遷怒於人,司馬大人也實屬代人受過,故其在撰寫史書時,對李廣、李敢、李陵的李氏家族在評判時還是高看許多,這也是能理解的。
“生為別世之人,死為異域之鬼”
-
8 # 歷史簡單說
我先說結論吧,李陵開始是被俘虜,沒有投降的,但是漢武帝聽說李陵給匈奴人練兵,用來攻打漢軍,一怒之下就把李陵的家人都誅殺了,李陵就投降了匈奴,所以,到最後,李陵確實是投降了匈奴。
那我們再來回顧李陵的浚稽山戰役和後續情況,就能更瞭解為什麼李陵會有那種行為了。
漢武帝本來是想讓李陵為貳師將軍李廣利押運糧草的,但是李陵不願意,他想自己帶兵攻打匈奴,就跟漢武帝說他願帶五千步兵直搗單于王廷,漢武帝看到李陵有如此勇氣,就答應了李陵,還讓路博德協助李陵。
路博德呢,以前做過伏波將軍,他也不願意做為李陵的副手,所以他就上書給漢武帝說,現在是秋天,匈奴馬肥兵壯,不適合出擊,他建議明年開春的時候與李陵各率五千騎兵攻打東西浚稽山。
漢武帝以為是李陵後悔了,所以就讓路博德上書來拖延時間,就命李陵出擊。李陵只能奉命出擊,走了一個月就到了浚稽山,然後紮營。可是李陵遇到了匈奴單于的三萬騎兵主力,然後就開戰了。
匈奴初戰不利,被李陵軍殲滅了數千人,單于就召集了左右賢王八萬多騎兵,也就是說李陵是五千兵面對著匈奴十一萬騎兵。經過惡戰,李陵軍殲滅匈奴一萬多兵,自己也剩下了三千兵。
匈奴看到損失這麼大,又一直攻不下來,所以就打算撤軍了。如果匈奴就此撤軍,那麼李陵明顯打了一個極其漂亮的戰役,以五千對十一萬騎兵,自己損失兩千,殲敵一萬多,這個是多麼漂亮的戰績呀。
可惜,李陵軍有一個軍侯叫管敢,因為被校尉欺負,就投降了匈奴。他告訴了單于三個重要的資訊。一,李陵沒有援兵。二,李陵箭用光了。三李陵與韓延年是黃白色作旗幟的,只要讓人射殺旗手即可。
最終,李陵與韓延年和十多名士兵一起突圍,最終韓延年戰死,李陵被俘,李陵軍只逃回了四百人。
漢武帝后來意識到李陵是因為沒有援兵才被俘虜的,所以一年後,就派公孫敖帶兵去接應李陵,可是公孫敖沒有找到李陵,他對漢武帝說,有匈奴俘虜說李陵線上單于練兵,所以他沒找著。漢武帝一怒之下,就把李陵的家人都處死了。
而確實有一個人為匈奴練兵,那個人叫李緒,李陵很恨李緒,就派人把李緒給刺殺了,單于十分的器重李陵,把女兒嫁給了李陵,還立李陵為右校王,衛律為丁靈王。
另外,在那個時候,被匈奴俘虜再跑回來是很正常的,比如李廣,趙破奴,蘇武,漢朝是允許被俘虜,但不允許投降的。
-
9 # 傑哥000
在歷史上的角度上看李陵是假投降匈奴,到最後對漢武帝知道他投降匈奴,很生氣殺了他的全家。到後人所說是真正的投降匈奴,所以他意思角度無法辯解。
-
10 # 后羿科技
雖然,李陵投降有諸多原因,不一定全部是他個人的錯,但是,投降敵國,這是個大是大非的問題,無論有的現代人怎麼理解,都不應該支援。
像文天祥,如果願意投降,肯定死不了;岳飛,如果願意反水,肯定死不在風波亭;但是,叛國罪是對於一個重名譽輕生死,有氣節忠君愛國的人來說,這是不可接受的,也是一種不可消除的恥辱。
叛國投敵,和正常的移民可不一樣。
尤其在古代,忠君愛國是結合在一起的,如果不想忠君,正確的做法是脫冠掛印而去,遠走他鄉或隱居山林,遁入寺廟……或者再幫扶一個明主。甚至,亂世的時候可以兵變,自立為帝(風險也很大),卻絕不可以投敵變節。
不光是中國的古人,哪裡的人都是有這種道德標準的。
就像十八世紀以前的歐洲人,為了捍衛名譽,一點小事就要求決鬥,為此死亡也在所不惜。而背叛,更是不可饒恕,像《基督山伯爵》裡面的蒙太古,出賣蘇丹一家求榮,最後被揭發出來,身敗名裂,只能自殺身亡。
站在現代人的角度,可能,僅僅是可能,除了生死再無大事;但實際上對於用追求有抱負,對自己的道德品質有一定要求的人來說,自然又比生命更重要的事情。其中一項就是名譽。
-
11 # 史學達人
一開始的時候李陵是假投降,後來因為漢武帝對他的猜疑以及殺了他的全家老小,李陵就真的投降了。
我們說下當初為什麼李陵要投降匈奴?
這還要從當初漢武帝派他們去打匈奴開始說起。
那時候已經是到了漢武帝統治的晚年了,衛青和霍去病早就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漢武帝把打匈奴的重任放在了,他寵幸的李夫人的兄弟李廣利的身上。
不過說真的,李廣利這個人真不是什麼打匈奴的將才,他怎麼可能和衛青霍去病相比呢?
當李陵聽說漢武帝要讓他和李廣利一起出徵去打匈奴的時候,李陵就不幹了。
李陵是名將李廣的孫子,他身上流著的是李廣英勇的血液,大概他是看不起李廣利的,所以他向漢武帝要求,您只要給我五千步兵,讓我帶著這些人去打匈奴,我就能保證把匈奴給打敗。
要知道匈奴可都是騎兵,李陵長途跋涉以自己的步兵去攻打匈奴的騎兵本來勝算的把握就不大。估計漢武帝也沒看好他,不過李陵很有信心能把仗打勝。
漢武帝最後擰不過他,就給了他五千步兵,讓他出發了。
李陵揚名立萬的時候到了,他果然遇到了匈奴的主力。
五千士兵對大幾萬匈奴騎兵,可以說李陵是被匈奴人圍起來打的,不過李陵一點懼怕的樣子都沒,他帶領士著兵進行了頑強的抵抗,又是放箭又是放火......。
據不完全統計匈奴人被他們打死的就有幾萬,是他率領兵力的幾倍,從殺人的數量上來看,李陵絕對不是打了敗仗的。
到了最後李陵基本到了彈盡糧絕的地步,若是匈奴在攻打幾次,他們肯定會全軍覆沒的。
此時的匈奴也是傷亡慘重,這時候匈奴單于打算撤兵了,畢竟他們不知道李陵究竟還有多少人?可惜的是李陵這裡出了一個叛徒,這個叛徒把李陵的情況都告知了匈奴單于,匈奴人又發動了一次進攻,把彈盡糧絕的李陵給俘虜了。
李陵想的是先假裝投降匈奴把,然後在找個機會逃跑到漢朝來就行了。
可是,當他打了敗仗的訊息傳到中央的時候,漢武帝為李陵的投降很生氣,為此他還開了一個會議,這時候朝中的大臣竟然都是落井下石,說李陵的壞話。這樣一來漢武帝就更加生氣了。
作為史官的司馬遷實在看不下去了,他就為李陵的被俘虜說了幾句公道話,但是就是這些話惹怒了漢武帝,漢武帝把司馬遷判了個死刑。
因為司馬遷史記沒有寫完,又沒有足夠的錢來買自己的一命,所以,他不得不接受宮刑。司馬遷因為此事受到了牽連,這也是被他視為奇恥大辱的一件事。
後來,因為李廣利等漢朝大將誣陷李陵,不但投降了匈奴,還為匈奴人練兵。這就更加導致漢武帝的惱火了。
漢武帝一怒之下把李陵家老老小小全給抓來,殺了。
就這樣李陵在匈奴回不去了。
李家都因他被滅族了,他回去肯定也是死路一條了。
直到這時候李陵才真正的投降了匈奴。
漢武帝死後,霍光把持朝政的時候,就派人去請李陵回來,給他高官做。因為霍光和李陵早年的關係本來就不錯,霍光也深知李陵的為人,李陵是不會投降匈奴的。他想為李陵平反。
但是,這件事還是被李陵給拒絕了。
他很怕漢朝的翻臉無情,現在是有霍光在,霍光可以罩著他,但是霍光死了呢,那時候若是他們還是想殺他,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找個理由把他給殺了嗎。
就這樣最終李陵也沒有回來,李陵的一生是悲劇的一生。
-
12 # 攸揚文史
漢武帝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漢武帝派貳師將軍李廣利率軍三萬襲擊駐紮於天山的匈奴右賢王部。漢武帝希望李陵負責後勤。但年輕氣盛的李陵不願意幹後勤。漢武帝就跟李陵解釋說馬匹不夠,沒辦法讓李陵率軍上陣。於是李陵說他不需要騎兵,願率五千步兵直搗王庭。漢武帝大為讚賞,同意李陵的要求。
但沒想到的是李陵遇上了單于率領的匈奴主力。匈奴三萬騎兵將李陵部團團包圍。李陵率軍與匈奴大軍周旋,殺敵數千,匈奴佔不到半分便宜。單于大驚,召左、右翼八萬騎兵來參與圍攻李陵部。李陵率部且戰且退,卻仍堅持作戰,匈奴佔不到半分便宜。但單于堅定決心要消滅李陵的部隊,終於有一天,有一個士兵叛變說出了李陵軍隊即將彈盡糧絕的實情。單于喜出望外,命大軍發起總攻,將李陵困在山谷之中。李陵幾乎瀕臨崩潰,甚至獨自走出營帳說要自己活捉單于。最後他們商議分兵突圍,但李陵與韓延年這一路遭到了匈奴的追擊,韓延年戰死,李陵無奈投降,最後逃回去的只有四百餘人。
漢武帝對李陵寄予厚望,得知李陵投降後勃然大怒。滿朝大臣都落井下石,只有司馬遷替李陵說話,慘遭宮刑。隨著時間推移,漢武帝瞭解到李陵此戰的具體情況後,才對自己安排的不周密表示了後悔。
於是漢武帝先是對李陵餘部進行賞賜。又派公孫敖去接李陵。但公孫敖沒見到李陵,卻聽說李陵在為匈奴練兵,便以為李陵已經徹底投降匈奴才不肯見他。漢武帝大怒,將李陵全家滅門,聽說此訊息後的李陵心如死灰,徹底投降匈奴。
後來,漢使出使匈奴。李陵質問,自己率五千步兵血戰單于主力,彈盡糧絕,不得已才投降,並無半分對不住朝廷的地方,為什麼漢武帝要殺他全家。李陵這才知道,原來公孫敖把投降匈奴的李緒錯聽成了李陵。就是這麼個誤會害了他全家,李陵後來殺了李緒,但也沒用了。
李陵可以說很像是霍去病再世,一樣的年少輕狂、一樣的青年將才,但霍去病功成名就,他卻被迫投降匈奴,還害了全家。
漢昭帝即位後,李陵的老朋友霍光、上官桀輔政,就想接李陵回家,被李陵拒絕。又過了幾年,蘇武歸國。李陵設宴為他送行,將憋在心裡的話向蘇武傾訴。傾訴出來。
題主所問的李陵開始的時候到底是真投降還是假投降,答案就在李陵對蘇武說的這番話裡。
李陵先是說:“今足下還歸,揚名於匈奴,功顯於漢室,雖古竹帛所載,丹青所畫,何以過子卿!”這是羨慕蘇武,引出自己的悲涼。
“陵雖駑怯,令漢且貰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奮大辱之積志,庶幾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為世大戮,陵尚復何顧乎?”
這裡李陵就說得很明白了,如果漢武帝不殺他母親,他必定會忍辱負重報答漢朝,司馬遷所料分毫不差。
元平元年(前74年),李陵去世,在匈奴共二十餘年。
-
13 # 墨兮公子
李陵此逆賊,當人人得而誅之而後快!如果李陵是假投降,那麼對於那些成千上萬與匈奴作戰而喪送的大漢勇士,他們的亡靈將如何安息與超度?
李陵做為漢臣從他投降匈奴那一刻起,其一生註定要揹負漢奸亂臣賊子(匈奴單于的女婿)的罵名!
李陵一生四大罪狀:
一、不忠。先有李陵投敵,後有其滅亡之禍,先後有序,古代講“君為君綱,臣為臣綱,忠君報國乃常綸”,只要是做臣子的都應該懂,即便此言在現代看來有所不妥,但對於古人而言確是如此,李陵背棄主上投降敵國,確實不忠!
二、不孝。李陵做為“飛將軍”李廣的子孫,李廣一生與匈奴交戰,且慘死匈奴刀下,李陵即不報家仇,又不秉承祖京遺志殺敵報仇卻助紂為孽投降仇敵,娶仇敵女子為妻,視為不孝!
三、不仁。漢與匈奴百年大戰死傷無數,李陵被匈奴單于封做右校王,經其手上死亡與奴役的漢朝子民數不勝數,且對蘇武等被匈奴扣押的漢朝使節迴歸漢庭無所助力,毫無同胞之情,此為不仁!
四、不義。李陵數次勸降漢史投降匈奴甘做國賊,尤其是假借聚友之名三翻五次的勸降好友蘇武一事,企圖規勸蘇武為敵國匈奴賣命,此為不義!
司馬遷為李陵投降匈奴開脫惹宮刑之罰,做為史官的司馬遷實乃有些婦人之仁,古今往來,投敵賣國之徒,人人得而誅之,哪怕是你或者祖上多麼曾為國有多大貢獻都不能抹平其罪狀,李陵與其好友蘇武同為漢臣,蘇武留居匈奴十九年,歷經自殺不成,食毯毛飲雪度日,飽受磨難,依舊持漢節不失,這樣的人才是華人的傲骨與脊樑,李陵之人與之相比,可謂天上地下。
什麼是假投降?
抗日戰爭時期馬占山將軍,這樣的人才是名副其實的假投降真愛國,馬占山將軍由開始抗日轉而投降日軍,當時華人罵其賣國賊,並沒有因其早先奮起抗日而讓華人同情,直到馬占山攜帶日軍錢財脫離日寇繼續抗戰,人們才知真相,明白的他是假投降,而我們再看看李陵的“假投降”,其後半生一直為匈奴效力,做匈奴的好女婿,好臣子,活脫脫的將自己當成了匈奴人,哪裡有什麼假投降之意?
-
14 # 鯤鵬歷史
李陵是漢代飛將軍李廣的孫子,史記曾記載,李廣長子當戶早死,留下遺腹子李陵,李陵善射,愛士卒。他因為打仗勇敢被漢武帝提拔為騎都尉,打仗時身先士卒並且待人謙和,在軍中聲望很高。這兩點,李陵酷似爺爺李廣。
在這裡有必要提到一個人,名叫李廣利,此人和衛青一樣與漢武帝有裙帶關係,他妹妹生得天姿國色,“南國有佳人,遺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這首詩就是專門講這位佳人的,漢武帝封她做妃子,稱作李夫人,對她很是寵愛。李廣利靠著這層關係,也開始飛黃騰達了。武帝繞著彎兒要讓他立功,只因礙於劉邦定下的鐵律:無大功者不得封侯。
不會打仗的李廣利帶著幾萬軍隊到大宛國搶良馬,被幾千大宛人打得丟盔卸甲逃到敦煌,派人回長安報信。武帝再撥給他六萬人,外加輜重,封他為“貳師將軍”,再去大宛國的貳師城去搶良馬,這次總算搶到了好馬六十多匹,卻損兵折將五萬人。
漢武帝竟然還給舅子慶功,封他為“海西侯”,食邑八千戶。
而李陵感到羞辱:他爺爺李廣身經七十餘戰也未能封侯,他拒絕做李廣利的部下,得罪了這位貳師將軍。公元前99年,武帝派李廣利帶三萬人出酒泉攻打匈奴右賢王,派李陵帶五千人攻擊匈奴大單于,牽制匈奴主力,確保貳師將軍打勝。
李陵行軍三十天到達預定位置,畫好地形圖派部屬陳步樂向武帝報告,武帝一看高興了,封陳步樂為郎官。可是沒過多久,前方傳來壞訊息,李陵的五千人被匈奴大軍擊敗,李陵投降,剩下四百人逃回邊境。
這次戰役,李廣利以強擊弱,殺敵一萬,自損兩萬。而李陵的五千人在草原深處和匈奴主力廝殺,遲遲不見援兵。匈奴單于以八萬之眾圍攻五千人,十餘天血戰三次,才擊潰李陵。這場戰鬥無疑是慘烈的,李陵一路是且戰且退,殺傷匈奴一萬餘人,當戰至最後一兵一卒的時候,匈奴招降李陵,李陵大喊一聲:“無面目報陛下”,求生的本能使他放下了武器。
然而,作為將門之後的他,選擇向匈奴投降實屬無奈之舉,也許他是緩兵之計,將來再做回漢朝的打算,也許是戰敗無顏面見皇帝和朝臣,這一切都不得而知了。
李陵的投降,朝臣議論紛紛,指責李陵,漢武帝大怒,李陵的三族(父族、母族、妻族)被投入大牢,剛剛當上郎官的陳步樂畏罪自殺。司馬遷由於替李陵求情,被下了大獄,最終處以腐刑。漢武帝喜怒無常,有一天想到李陵可能的確是奮勇殺敵,彈盡糧絕才做了俘虜。於是派公孫敖帶了一隻人馬去匈奴境內瞭解情況,可恨公孫敖沒細查就回來跟武帝報告:李陵給匈奴人訓練軍隊,訓練的專案就是針對漢朝作戰的。
這一下龍顏大怒,漢武帝下令滅了李陵三族,其慘烈程度可想而知了。
武帝駕崩,漢昭帝即位,輔政的霍光大將軍想把李陵召回,然而李陵考慮再三,最終以“大丈夫不能反覆無常,再次蒙羞”謝絕漢使,終老匈奴。
-
15 # 老龍故事會
李陵(前134—前74年),字少卿,漢族,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人。西漢名將,飛將軍李廣長孫,李當戶的遺腹子。善騎射,愛士卒,頗得美名。天漢二年(前99年)奉漢武帝之命出征匈奴,率五千步兵與八萬匈奴兵戰於浚稽山,最後因寡不敵眾兵敗投降。
前99年10月,奉漢武帝之命出征匈奴。11月,為主帥李廣利分兵遇到匈奴單于8萬騎兵作戰,連戰8天8夜,戰敗被圍,投降匈奴。由於漢武帝誤聽信李陵替匈奴練兵的訛傳,漢朝夷其三族,母弟妻子皆被誅殺,致使李陵徹底與漢朝斷絕關係。後來單于把公主嫁給李陵,做了右校王,掌管堅昆部落。前89年,與遠征匈奴為主將李廣利分兵的商秋成帶領的三萬漢軍打過一仗。而主將李廣利孤兵深入,導致7萬人馬有去無回,漢朝再無人馬遠征匈奴。漢武帝死後,漢昭帝即位。漢匈和親,李陵少時同僚霍光、上官桀當政,派人勸李陵回國,李陵"恐再辱",拒絕回大漢,遂於前74年老死匈奴。
漢武帝天漢二年(前99)秋天,騎都尉李陵麾下部將陳步樂快馬加鞭趕往長安,手中緊握漢軍對匈奴作戰的最新戰報。見到漢武帝后,陳步樂連報捷訊,具體陳說了李陵出動軍隊匈奴後的行軍路線和作戰戰略,特別對李陵率兵與敵軍奮勇拼殺的情形大加描繪。漢武帝聽後龍顏大悅,當即封賞了陳步樂。群臣也紛繁奉迎,連誇“李陵英勇善戰”,高呼“陛下聖明”。這一戰,就是左右李陵終身命運的“酒泉之戰”。
天漢二年(前99),漢武帝派自己的寵將李廣利率兵三萬攻擊匈奴,命李陵的部隊為李廣利供給後勤保障。李陵聽後堅決辭謝,並上疏漢武帝說:“臣願率兵迎戰匈奴單于的主力軍,必能大獲全勝!”漢武帝有些驚奇地說:“現在沒有剩餘的馬隊撥給你,你要憑5000戰士出戰嗎?”李陵斬釘截鐵地說:“就憑5000戰士!”漢武帝十分讚賞李陵的勇氣,立即答應了他的懇求,並令強弩都尉路博德率兵接應。
十幾天後,李陵的部隊與匈奴兵在山間林莽中交兵。李陵連發幾箭射擊匈奴單于,單于大驚,匆忙逃走。看到李陵的部隊堅持了這麼久,依然如此英勇剽悍,單于對部下慨嘆地說:“這支部隊精銳善戰,久攻不下,日夜引我軍向南方邊塞走,莫非是有伏兵嗎?”言語中流露出退兵之意。但一些部下將領認為:“單于親身帶領數萬馬隊對立數千漢軍,如果不能消滅,豈不讓漢軍小看我們嗎?”單于所以決議再戰。兩軍一天比武數十次,李陵的部隊又殺死匈奴兵兩千餘人,單于感到局勢晦氣,所以又考慮退兵。李陵以5000人敵匈奴數萬人,消滅敵兵一萬餘人,挫敵威風,令漢武帝和滿朝文武驚喜不已。但是就在此刻,李陵的厄運卻悄但是至。
從降匈奴到聲名裂
傳聞李陵屈服的音訊,滿朝文武紛繁進言,呵斥李陵有罪。唯有生性堅毅又有些書生意氣的太史令司馬遷為李陵說話。司馬遷看到朝臣們在李陵打勝仗時都不惜溢美之辭,而李陵一朝兵敗,群臣就惡言相加,乘人之危,不由為李陵怒火中燒。他對漢武帝說:“李陵歷來忠孝,常常為國家大事捨生忘死。他帶領不足5000人的戎馬,深化匈奴境內,與數萬大軍作戰,殊死搏殺,挫敵銳氣,即使後來失利,也不能掩蓋他的勇敢之舉。至於他沒有戰死,恐怕是假意屈服,以圖日後為漢室效能。”漢武帝聽後不置可否,沒有再追究。
不久,漢武帝再次派李廣利出動軍隊匈奴,吩咐他請李陵暗中相助。可是,李陵此時已經與匈奴單于結下兄弟情誼,加之對李廣利心存芥蒂,便沒有伸出援手。李廣利無功而返,對漢武帝實情相報。漢武帝聽後盛怒,想起司馬遷的“假降”之說更加氣憤,便命令將司馬遷以“大不敬”之罪打入牢房。家境貧寒的司馬遷沒有錢贖身買罪,畢竟不幸被處以宮刑。
可是,這個協助匈奴兵擊敗漢軍的“奸細”卻並非李陵,而是與他姓名附近的另一名漢朝降將李緒。李陵得知自己被委屈、家人被誅殺之後,痛不欲生,派人刺殺了李緒。可是,這也只能洩一時之憤,畢竟杯水車薪。這次陰差陽錯的誤解使李陵回來漢朝的大門被牢牢封閉了,也使他戴罪立功、拯救名聲的期望化為烏有。
李陵的終身,雖然並沒有做出有損漢朝利益的工作,可是他的屈服畢竟沒有得到時人與後代人的體諒。人們常將李陵與蘇武比照,以顯現忠貞時令的不同。漢昭帝元平元年(前74),李陵死在匈奴。在屈服後的二十餘年間,他沒有再踏上華夏一步。援軍隔絕,一朝兵敗,他的遭受令人同情;屈服匈奴,誓不歸漢,他的挑選又令人不恥。最終,李陵在身敗名裂、全家被誅的苦楚和無法中客死他鄉,其間是非恩怨,千百年來誰能道清?
-
16 # 六曲屏山山
李陵(前134—前74年),字少卿,西漢名將,匈奴名將,飛將軍李廣長孫,李當戶的遺腹子。天漢二年(前99年)奉漢武帝之命出征匈奴,率五千步兵與八萬匈奴兵戰於浚稽山,最後因寡不敵眾兵敗投降。前99年10月,奉漢武帝之命出征匈奴。11月,為主帥李廣利分兵遇到匈奴單于8萬騎兵作戰,連戰8天8夜,戰敗被圍,投降匈奴。由於漢武帝誤聽信李陵替匈奴練兵的訛傳,漢朝夷其三族,母弟妻子皆被誅殺,致使李陵徹底與漢朝斷絕關係。李陵剛開始的時候只是假意投降,藉機回到漢朝,因為他還有家人,只是後來全家被漢武帝殺了,詐降也就成真了。再後來單于把公主嫁給李陵,被且鞮侯單于封為堅昆國王,做了右校王。前89年,與遠征匈奴為主將李廣利分兵的商秋成帶領的三萬漢軍打過一仗。而主將李廣利孤兵深入,導致7萬人馬有去無回,漢朝再無人馬遠征匈奴。漢武帝死後,漢昭帝即位。漢匈和親,李陵少時同僚霍光、上官桀當政,派人勸李陵回國,李陵"恐再辱",拒絕回大漢,遂於前74年老死匈奴。
-
17 # 住在雨中的小魚
李陵的父親與祖父都是大漢朝的大英雄、大將軍,祖父為“飛將軍”李廣,但多部史書記載,李陵曾在一次攻打匈奴之時投降、並且背叛了大漢朝,留在了匈奴國任職。
李陵真的做出了這樣的事嗎?身為將軍世家的他,真的會投降叛國嗎?
在漢武帝執政時期,強大善戰的漢軍幾乎將匈奴全部消滅,奪回被佔領的領土。但在漢武帝晚年之時,匈奴國又再次發展起來,為了徹底消滅這股威脅到漢朝統治的力量,漢武帝派遣李陵率兵攻打匈奴。 在關鍵時刻,李陵軍中有一位士兵,因自身曾經的過失長期以來總被軍中校尉辱罵,心中一直存有不滿,於是在此時投奔匈奴,將李陵軍隊內所有情況與戰術全盤托出,並告訴匈奴軍李陵帶領計程車兵弓箭已射完,糧草也不多了。得知此情況,匈奴軍又集中了8萬大軍,將李陵的軍隊團團圍住,李陵的軍隊死傷慘重,援軍一直未到,為了保全剩下士兵的性命,李陵只得投降。
在漢朝的漢武帝聽到此訊息勃然大怒,大臣們也隨聲迎合。多年過去,李陵沒有任何音信,漢武帝派大將公孫敖去救回李陵,可歸來的公孫敖卻帶回了李陵在匈奴國訓練匈奴軍的訊息,漢武帝徹底失望,憤怒的同時下令殺掉了李陵的全部家眷。可誰知此訊息傳達有誤,訓練匈奴軍的並不是李陵,而是另有其人。
就這樣李陵在匈奴回不去了,李家都因他被滅族了,他回去肯定也是死路一條了。 直到這時候李陵才真正的投降了匈奴。就這樣最終李陵也沒有回來,李陵的一生是悲劇的一生,真是令人惋惜!
-
18 # 歷史大學堂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發動了對匈奴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史稱“漠北之戰”。
擔任前將軍的李廣迷路,帶著軍隊在茫茫大漠轉了一圈,連匈奴人的影子都沒看到,無功而返。
戰後,大將軍衛青追究責任,李廣心想,老子是名將,此次又是主動請纓殺敵,結果卻搞成這樣,哪裡還有臉活在世上,於是“憤愧自殺”。
一代名將陰溝裡翻船,確實臉上無光,很沒面子,自殺謝罪,也許是“挽回面子”最好的辦法。
他們老李家的人,似乎都特愛面子,李廣是這樣,他孫子李陵也是這樣。
李廣共有三個兒子,長子李當戶,次子李椒,幼子李敢,李廣自殺時,做過郎官的長子李當戶和次子李椒已不在人世,李當戶留下的遺腹子,就是這個李陵。
作為名將之後,漢武帝認為李陵有他爺爺的風範,李陵很年輕時,就讓他當了八百騎兵的頭頭。
圖1 李廣(?-前119年)
然而,當公元前99年,貳師將軍李廣利率軍三萬攻打在天山一帶活動的右賢王(有說左賢王),漢武帝雖然想到了李陵,卻只給李廣利吃肉,湯都沒打算讓李陵喝。
他給李陵安排的任務,是叫他去給李廣利運送糧草。
李廣利雖然是漢武帝的舅子,但李陵很是瞧不起他,認為這傢伙沒本事,是個豬頭,完全是靠了他妹妹李夫人(漢武帝寵姬)這個裙帶關係,才受到皇上重用、爬到這個位置的,我李陵可是名將之後,給這樣的豬頭打下手,你叫我這張臉,往哪擱?
李陵撲通一聲給漢武帝跪下,請求讓他率軍獨當一面,即使不能作為衝鋒陷陣的主力,也能分散單于的兵力。
他說他率領的屯邊將士,個個都是勇士、奇材,力氣大得可以掐死老虎,箭法好得能夠一擊而中,讓這樣的勇士去當運輸隊,實在是大材小用。
這小子肯定認為做他人下屬,是一件臉上無光的事情!李陵那點小心思,豈能瞞得過漢武帝,積極性雖然不能打擊,但是難題還是可以出的,他若知難而退,就會乖乖聽話——你若真想去,那就去吧,不過醜話說在前頭,我發了這麼多兵,馬匹都安排完了,是沒有馬匹給你的。
圖2 西漢版圖
從酒泉出發去打匈奴,可不是走親戚那麼簡單,徒步長途跋涉,還要穿越浩瀚大漠,一般人想都不敢想。
可他李陵是誰呀,人家是名將之後,當然不是一般人,漢武帝出的難題,在他看來根本不是問題,所以他胸口一拍:“這點點路程,小意思啦,要什麼馬匹!陛下您信不信,臣帶著這五千步兵,一匹馬不用,就可以直搗匈奴王庭?”
他想創造一個“以少擊眾”的奇蹟。
對於李陵的豪言壯語,後世有人評價說這是他報國心切,也有人說是他立功心切——戰功赫赫的爺爺至死未能封侯,已經夠丟李家臉了,他得把這個面子掙回來。
無論出於什麼樣的目的,小夥子都是勇氣可嘉!漢武帝同意了,只是覺得區區五千步兵孤軍深入太過冒險,若被匈奴包圍,沒有馬匹的他們跑都跑不脫,於是命令強駑都尉路博德率軍半路迎接,“以作側應”。
據《漢書》等有關史料記載,路博德也不是一般人,曾隨霍去病北征匈奴,立過戰功,官拜邳離侯,並於公元前111年官拜伏波將軍,還是西漢有史可查的第一位伏波將軍,後來平定南越的功勞,也有他一份,他還率軍攻下海南島,將海南島“納入”中國版圖。
接到漢武帝詔書時,路博德正在居延屯田。
要說功勞,路博德比李陵大得多,至少他自認為比李陵大得多,叫他去做李陵的後距(雄雞、野雞等足後突出如趾的部分),簡直是打他的臉,如果答應了,就太沒面子了!
但畢竟是皇上的命令,直接拒絕,他還沒那個膽量,於是他找了個藉口:如今正值秋天,匈奴馬肥,與之開戰對咱們不利,來年春天的時候,臣再和李陵出戰吧,屆時取勝的把握性大一些。
圖3 李陵(前134—前74年)
漢武帝見奏大怒,但他怒的不是路博德,而是李陵——不讓你去你偏要去,現在又害怕了不想出兵了,不想出就直接跟老子說嘛,卻又不直接跟老子說,叫姓路的替你說,你幾個意思嘛!
大怒之下,漢武帝命令李陵立即出兵,而且還收回了讓路博德做他側應的命令,李陵不敢耽擱,只好匆匆忙忙率軍出發。
李陵帶著五千步兵,連續行軍三十天,才到達漢武帝指定的目的地,位於今蒙古國境內土拉河的浚稽山。
一到浚稽山,就碰到單于的三萬主力,而且都是騎兵,他們將李陵的五千漢軍,包圍在兩山之間。
這盤餃子卻不那麼好吃,匈奴兵反而很快被漢軍幹掉數千。
餃子沒吃著,還把牙硌壞了,單于痛得倒吸一口涼氣,立即下令左賢王、右賢王馳援。
很快,包圍漢軍的匈奴兵猛增到八萬,而且大部分是騎兵。
李陵指揮軍隊,且戰且退。
血戰四五天後,雖然五千人還剩三千,但箭已射光,赤手空拳計程車兵們,只能斬斷車輪輻條做武器。
夜半時分,李陵與成安侯韓延年帶著十多人突圍,數千匈奴騎兵窮追不捨,韓延年戰死,李陵長嘆一聲“無面目報陛下”,下馬投降。
圖4 劉徹(公元前156年 -前87年),即漢武帝
如今公認的“結論”是,李陵不是真降,是假降,是想在匈奴做臥底,然後找機會重回故國。
但漢武帝沒給他機會,以為他是真降,族刑伺候,李陵的母親和兄弟、妻子,都被殺光。
實際上,漢武帝起初是不相信李陵是真降的,不然也不會在一年以後,還派因杅將軍公孫敖,帶兵深入匈奴境內去接李陵。
公孫敖找不到李陵,便編了一個故事:報告陛下,李陵不會回來了,據俘虜說,他現在忙得很,正在加緊幫單于練兵,以對付咱們。
漢武帝相信了公孫敖的謊言,不假思索殺了李陵家人,也讓李陵寒心,徹底斷了其迴歸之路。
幫單于練兵的,確實有一個投降匈奴的漢朝將領,但那人不是李陵,而是李緒,本為漢朝的塞外都尉,之前駐守在奚侯城,匈奴人一打來,他便投了降。
圖5 李陵在匈奴的位置
得知內情,李陵恨死了這個導致自己全家被誅的混蛋,派人刺殺了李緒。
殺了李緒,激怒了單于的老婆,後者要殺李陵,單于對他還不錯,“匿之北方,大閼氏死乃還”。
單于不但捨不得他死,還把女兒嫁給他做老婆,立他為右校王,使他成了手握實權的貴族。
雖然由於漢武帝的輕信謊言,導致李陵的假降成了真降,然而後來,當李陵有機會領兵與漢軍PK,卻“手下留情”,放了漢軍一馬,不然,他帶領的三萬匈奴主力,也不會輕易敗於對手。
而他的對手,是一個名叫商丘成的、不會打仗的文官,他所領軍隊也是三萬,而且還是長途跋涉的疲憊之師。
文:沙塵暴
參考文獻:《漢書》
-
19 # 歷史大學堂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發動了對匈奴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史稱“漠北之戰”。
擔任前將軍的李廣迷路,帶著軍隊在茫茫大漠轉了一圈,連匈奴人的影子都沒看到,無功而返。
戰後,大將軍衛青追究責任,李廣心想,老子是名將,此次又是主動請纓殺敵,結果卻搞成這樣,哪裡還有臉活在世上,於是“憤愧自殺”。
一代名將陰溝裡翻船,確實臉上無光,很沒面子,自殺謝罪,也許是“挽回面子”最好的辦法。
他們老李家的人,似乎都特愛面子,李廣是這樣,他孫子李陵也是這樣。
李廣共有三個兒子,長子李當戶,次子李椒,幼子李敢,李廣自殺時,做過郎官的長子李當戶和次子李椒已不在人世,李當戶留下的遺腹子,就是這個李陵。
作為名將之後,漢武帝認為李陵有他爺爺的風範,李陵很年輕時,就讓他當了八百騎兵的頭頭。
圖1 李廣(?-前119年)
然而,當公元前99年,貳師將軍李廣利率軍三萬攻打在天山一帶活動的右賢王(有說左賢王),漢武帝雖然想到了李陵,卻只給李廣利吃肉,湯都沒打算讓李陵喝。
他給李陵安排的任務,是叫他去給李廣利運送糧草。
李廣利雖然是漢武帝的舅子,但李陵很是瞧不起他,認為這傢伙沒本事,是個豬頭,完全是靠了他妹妹李夫人(漢武帝寵姬)這個裙帶關係,才受到皇上重用、爬到這個位置的,我李陵可是名將之後,給這樣的豬頭打下手,你叫我這張臉,往哪擱?
李陵撲通一聲給漢武帝跪下,請求讓他率軍獨當一面,即使不能作為衝鋒陷陣的主力,也能分散單于的兵力。
他說他率領的屯邊將士,個個都是勇士、奇材,力氣大得可以掐死老虎,箭法好得能夠一擊而中,讓這樣的勇士去當運輸隊,實在是大材小用。
這小子肯定認為做他人下屬,是一件臉上無光的事情!李陵那點小心思,豈能瞞得過漢武帝,積極性雖然不能打擊,但是難題還是可以出的,他若知難而退,就會乖乖聽話——你若真想去,那就去吧,不過醜話說在前頭,我發了這麼多兵,馬匹都安排完了,是沒有馬匹給你的。
圖2 西漢版圖
從酒泉出發去打匈奴,可不是走親戚那麼簡單,徒步長途跋涉,還要穿越浩瀚大漠,一般人想都不敢想。
可他李陵是誰呀,人家是名將之後,當然不是一般人,漢武帝出的難題,在他看來根本不是問題,所以他胸口一拍:“這點點路程,小意思啦,要什麼馬匹!陛下您信不信,臣帶著這五千步兵,一匹馬不用,就可以直搗匈奴王庭?”
他想創造一個“以少擊眾”的奇蹟。
對於李陵的豪言壯語,後世有人評價說這是他報國心切,也有人說是他立功心切——戰功赫赫的爺爺至死未能封侯,已經夠丟李家臉了,他得把這個面子掙回來。
無論出於什麼樣的目的,小夥子都是勇氣可嘉!漢武帝同意了,只是覺得區區五千步兵孤軍深入太過冒險,若被匈奴包圍,沒有馬匹的他們跑都跑不脫,於是命令強駑都尉路博德率軍半路迎接,“以作側應”。
據《漢書》等有關史料記載,路博德也不是一般人,曾隨霍去病北征匈奴,立過戰功,官拜邳離侯,並於公元前111年官拜伏波將軍,還是西漢有史可查的第一位伏波將軍,後來平定南越的功勞,也有他一份,他還率軍攻下海南島,將海南島“納入”中國版圖。
接到漢武帝詔書時,路博德正在居延屯田。
要說功勞,路博德比李陵大得多,至少他自認為比李陵大得多,叫他去做李陵的後距(雄雞、野雞等足後突出如趾的部分),簡直是打他的臉,如果答應了,就太沒面子了!
但畢竟是皇上的命令,直接拒絕,他還沒那個膽量,於是他找了個藉口:如今正值秋天,匈奴馬肥,與之開戰對咱們不利,來年春天的時候,臣再和李陵出戰吧,屆時取勝的把握性大一些。
圖3 李陵(前134—前74年)
漢武帝見奏大怒,但他怒的不是路博德,而是李陵——不讓你去你偏要去,現在又害怕了不想出兵了,不想出就直接跟老子說嘛,卻又不直接跟老子說,叫姓路的替你說,你幾個意思嘛!
大怒之下,漢武帝命令李陵立即出兵,而且還收回了讓路博德做他側應的命令,李陵不敢耽擱,只好匆匆忙忙率軍出發。
李陵帶著五千步兵,連續行軍三十天,才到達漢武帝指定的目的地,位於今蒙古國境內土拉河的浚稽山。
一到浚稽山,就碰到單于的三萬主力,而且都是騎兵,他們將李陵的五千漢軍,包圍在兩山之間。
這盤餃子卻不那麼好吃,匈奴兵反而很快被漢軍幹掉數千。
餃子沒吃著,還把牙硌壞了,單于痛得倒吸一口涼氣,立即下令左賢王、右賢王馳援。
很快,包圍漢軍的匈奴兵猛增到八萬,而且大部分是騎兵。
李陵指揮軍隊,且戰且退。
血戰四五天後,雖然五千人還剩三千,但箭已射光,赤手空拳計程車兵們,只能斬斷車輪輻條做武器。
夜半時分,李陵與成安侯韓延年帶著十多人突圍,數千匈奴騎兵窮追不捨,韓延年戰死,李陵長嘆一聲“無面目報陛下”,下馬投降。
圖4 劉徹(公元前156年 -前87年),即漢武帝
如今公認的“結論”是,李陵不是真降,是假降,是想在匈奴做臥底,然後找機會重回故國。
但漢武帝沒給他機會,以為他是真降,族刑伺候,李陵的母親和兄弟、妻子,都被殺光。
實際上,漢武帝起初是不相信李陵是真降的,不然也不會在一年以後,還派因杅將軍公孫敖,帶兵深入匈奴境內去接李陵。
公孫敖找不到李陵,便編了一個故事:報告陛下,李陵不會回來了,據俘虜說,他現在忙得很,正在加緊幫單于練兵,以對付咱們。
漢武帝相信了公孫敖的謊言,不假思索殺了李陵家人,也讓李陵寒心,徹底斷了其迴歸之路。
幫單于練兵的,確實有一個投降匈奴的漢朝將領,但那人不是李陵,而是李緒,本為漢朝的塞外都尉,之前駐守在奚侯城,匈奴人一打來,他便投了降。
圖5 李陵在匈奴的位置
得知內情,李陵恨死了這個導致自己全家被誅的混蛋,派人刺殺了李緒。
殺了李緒,激怒了單于的老婆,後者要殺李陵,單于對他還不錯,“匿之北方,大閼氏死乃還”。
單于不但捨不得他死,還把女兒嫁給他做老婆,立他為右校王,使他成了手握實權的貴族。
雖然由於漢武帝的輕信謊言,導致李陵的假降成了真降,然而後來,當李陵有機會領兵與漢軍PK,卻“手下留情”,放了漢軍一馬,不然,他帶領的三萬匈奴主力,也不會輕易敗於對手。
而他的對手,是一個名叫商丘成的、不會打仗的文官,他所領軍隊也是三萬,而且還是長途跋涉的疲憊之師。
文:沙塵暴
參考文獻:《漢書》
-
20 # 歷史大學堂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發動了對匈奴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史稱“漠北之戰”。
擔任前將軍的李廣迷路,帶著軍隊在茫茫大漠轉了一圈,連匈奴人的影子都沒看到,無功而返。
戰後,大將軍衛青追究責任,李廣心想,老子是名將,此次又是主動請纓殺敵,結果卻搞成這樣,哪裡還有臉活在世上,於是“憤愧自殺”。
一代名將陰溝裡翻船,確實臉上無光,很沒面子,自殺謝罪,也許是“挽回面子”最好的辦法。
他們老李家的人,似乎都特愛面子,李廣是這樣,他孫子李陵也是這樣。
李廣共有三個兒子,長子李當戶,次子李椒,幼子李敢,李廣自殺時,做過郎官的長子李當戶和次子李椒已不在人世,李當戶留下的遺腹子,就是這個李陵。
作為名將之後,漢武帝認為李陵有他爺爺的風範,李陵很年輕時,就讓他當了八百騎兵的頭頭。
圖1 李廣(?-前119年)
然而,當公元前99年,貳師將軍李廣利率軍三萬攻打在天山一帶活動的右賢王(有說左賢王),漢武帝雖然想到了李陵,卻只給李廣利吃肉,湯都沒打算讓李陵喝。
他給李陵安排的任務,是叫他去給李廣利運送糧草。
李廣利雖然是漢武帝的舅子,但李陵很是瞧不起他,認為這傢伙沒本事,是個豬頭,完全是靠了他妹妹李夫人(漢武帝寵姬)這個裙帶關係,才受到皇上重用、爬到這個位置的,我李陵可是名將之後,給這樣的豬頭打下手,你叫我這張臉,往哪擱?
李陵撲通一聲給漢武帝跪下,請求讓他率軍獨當一面,即使不能作為衝鋒陷陣的主力,也能分散單于的兵力。
他說他率領的屯邊將士,個個都是勇士、奇材,力氣大得可以掐死老虎,箭法好得能夠一擊而中,讓這樣的勇士去當運輸隊,實在是大材小用。
這小子肯定認為做他人下屬,是一件臉上無光的事情!李陵那點小心思,豈能瞞得過漢武帝,積極性雖然不能打擊,但是難題還是可以出的,他若知難而退,就會乖乖聽話——你若真想去,那就去吧,不過醜話說在前頭,我發了這麼多兵,馬匹都安排完了,是沒有馬匹給你的。
圖2 西漢版圖
從酒泉出發去打匈奴,可不是走親戚那麼簡單,徒步長途跋涉,還要穿越浩瀚大漠,一般人想都不敢想。
可他李陵是誰呀,人家是名將之後,當然不是一般人,漢武帝出的難題,在他看來根本不是問題,所以他胸口一拍:“這點點路程,小意思啦,要什麼馬匹!陛下您信不信,臣帶著這五千步兵,一匹馬不用,就可以直搗匈奴王庭?”
他想創造一個“以少擊眾”的奇蹟。
對於李陵的豪言壯語,後世有人評價說這是他報國心切,也有人說是他立功心切——戰功赫赫的爺爺至死未能封侯,已經夠丟李家臉了,他得把這個面子掙回來。
無論出於什麼樣的目的,小夥子都是勇氣可嘉!漢武帝同意了,只是覺得區區五千步兵孤軍深入太過冒險,若被匈奴包圍,沒有馬匹的他們跑都跑不脫,於是命令強駑都尉路博德率軍半路迎接,“以作側應”。
據《漢書》等有關史料記載,路博德也不是一般人,曾隨霍去病北征匈奴,立過戰功,官拜邳離侯,並於公元前111年官拜伏波將軍,還是西漢有史可查的第一位伏波將軍,後來平定南越的功勞,也有他一份,他還率軍攻下海南島,將海南島“納入”中國版圖。
接到漢武帝詔書時,路博德正在居延屯田。
要說功勞,路博德比李陵大得多,至少他自認為比李陵大得多,叫他去做李陵的後距(雄雞、野雞等足後突出如趾的部分),簡直是打他的臉,如果答應了,就太沒面子了!
但畢竟是皇上的命令,直接拒絕,他還沒那個膽量,於是他找了個藉口:如今正值秋天,匈奴馬肥,與之開戰對咱們不利,來年春天的時候,臣再和李陵出戰吧,屆時取勝的把握性大一些。
圖3 李陵(前134—前74年)
漢武帝見奏大怒,但他怒的不是路博德,而是李陵——不讓你去你偏要去,現在又害怕了不想出兵了,不想出就直接跟老子說嘛,卻又不直接跟老子說,叫姓路的替你說,你幾個意思嘛!
大怒之下,漢武帝命令李陵立即出兵,而且還收回了讓路博德做他側應的命令,李陵不敢耽擱,只好匆匆忙忙率軍出發。
李陵帶著五千步兵,連續行軍三十天,才到達漢武帝指定的目的地,位於今蒙古國境內土拉河的浚稽山。
一到浚稽山,就碰到單于的三萬主力,而且都是騎兵,他們將李陵的五千漢軍,包圍在兩山之間。
這盤餃子卻不那麼好吃,匈奴兵反而很快被漢軍幹掉數千。
餃子沒吃著,還把牙硌壞了,單于痛得倒吸一口涼氣,立即下令左賢王、右賢王馳援。
很快,包圍漢軍的匈奴兵猛增到八萬,而且大部分是騎兵。
李陵指揮軍隊,且戰且退。
血戰四五天後,雖然五千人還剩三千,但箭已射光,赤手空拳計程車兵們,只能斬斷車輪輻條做武器。
夜半時分,李陵與成安侯韓延年帶著十多人突圍,數千匈奴騎兵窮追不捨,韓延年戰死,李陵長嘆一聲“無面目報陛下”,下馬投降。
圖4 劉徹(公元前156年 -前87年),即漢武帝
如今公認的“結論”是,李陵不是真降,是假降,是想在匈奴做臥底,然後找機會重回故國。
但漢武帝沒給他機會,以為他是真降,族刑伺候,李陵的母親和兄弟、妻子,都被殺光。
實際上,漢武帝起初是不相信李陵是真降的,不然也不會在一年以後,還派因杅將軍公孫敖,帶兵深入匈奴境內去接李陵。
公孫敖找不到李陵,便編了一個故事:報告陛下,李陵不會回來了,據俘虜說,他現在忙得很,正在加緊幫單于練兵,以對付咱們。
漢武帝相信了公孫敖的謊言,不假思索殺了李陵家人,也讓李陵寒心,徹底斷了其迴歸之路。
幫單于練兵的,確實有一個投降匈奴的漢朝將領,但那人不是李陵,而是李緒,本為漢朝的塞外都尉,之前駐守在奚侯城,匈奴人一打來,他便投了降。
圖5 李陵在匈奴的位置
得知內情,李陵恨死了這個導致自己全家被誅的混蛋,派人刺殺了李緒。
殺了李緒,激怒了單于的老婆,後者要殺李陵,單于對他還不錯,“匿之北方,大閼氏死乃還”。
單于不但捨不得他死,還把女兒嫁給他做老婆,立他為右校王,使他成了手握實權的貴族。
雖然由於漢武帝的輕信謊言,導致李陵的假降成了真降,然而後來,當李陵有機會領兵與漢軍PK,卻“手下留情”,放了漢軍一馬,不然,他帶領的三萬匈奴主力,也不會輕易敗於對手。
而他的對手,是一個名叫商丘成的、不會打仗的文官,他所領軍隊也是三萬,而且還是長途跋涉的疲憊之師。
文:沙塵暴
參考文獻:《漢書》
回覆列表
李陵善騎射,愛士卒,頗有美名。天漢二年(前99年)奉漢武帝之命出征匈奴,率五千步兵與八萬匈奴兵戰於浚稽山,最後因寡不敵眾兵敗投降。
李陵的投降本來是緩兵之計,可由於漢武帝誤聽謠言,聽說李陵在給匈奴練兵,於是將李陵家處以族刑,他母親、兄弟和妻子都被誅殺。但當時給匈奴練兵的不是李陵,而是李緒,後來李陵便殺了李緒替家人報仇。但李陵依然沒有替匈奴賣命。
雖然漢武帝后來也認識到了自己冤枉了李陵,但作為國君是不可能承認錯誤,他在位期間也沒有接李陵回國。後來匈奴人為了籠絡李陵,將單于的女兒嫁給了他,李陵也在等待無望的情況下漸漸的被匈奴人給同化了。
說白了,李陵本無意投降,可是家人被殺,自己也回國沒有希望,更何況人一旦有了妻子兒女後,雄心壯志都會被生活給磨滅了。
李陵一生充滿國仇家恨的矛盾,他本人也因此引起爭議。他的傳奇經歷使他成為後世文藝作品塑造的物件及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