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們能像丁元英那麼活著嗎?凌駕於傳統文化之上?
5
回覆列表
  • 1 # 田習遠

    何為天道,遵循規律,實事求是就是天之大道。

    天道說到底還是,知識體系的建設,人類進步靠誰,誰也不能靠,只能靠自己,這才是強勢文化。

    一個人想在社會上成功,離不開知識,誰的知識格局越大深度越深,誰做出的判斷會越合理,越有可操作性。

  • 2 # Qnnndz

    特意看了這部劇(沒看過小說),覺得:邏輯混亂不通(個人比較注重邏輯)、不自恰;故作高深、生搬硬套一些看似高深莫測的章節;總體感覺“為賦新詞強說愁”!

  • 3 # 飛馳人生1982

    淺談一下,丁元英對於父親快要去世時的態度有一些看法。

    人生老病死乃是人生常態,上墳路上故作難過,有的還嘻嘻哈哈,到墳頭上故作傷心流涕,我感覺那是讓別人看的,不是本心。

    人都是要講感情的,如果養兒是責任,養老是一種義務更說不通了,養孩子是本性,父母能有孩子是多麼大的驕傲,孩子的每一步成長能帶給父母多大的感情安慰,每個人都在追求完美的人生,沒有孩子絕對是扯淡,所以,與其說是父母給了孩子一切,不如說雙方和諧生活促進了完美的人生。養老人更是本分的事情,一家人生活一輩子都是有感情的,老了,身體不好了,做兒女照顧這也是應該的。給孩子洗小腳丫越洗越喜歡,給老人洗腳那感覺是不一樣的,但能給老人洗腳的人更讓人佩服,至少他有感情,至少他人品不會差到哪裡去。

    人這一生,看這個不順眼,那個不順眼,地球就留你一個,就會知道有個傻子陪你,你也很幸福。

  • 4 # 心的方向80545562

    天道要表達的是人各有“天命”,天命誰來決定呢?就是我們自己的“心”即自渡的境界。電視劇裡每一個人物都代表社會中一種型別人的,如果你不迷茫,有自知之明,善於自省,就能按自己的方式生活如:韓楚風 肖雅文 還有那個開飯店的姑娘;如果你是老實人又積極努力如:馮世傑 就一定會有屬於自己回報;如果你既有野心又不老實如:劉冰 那麼一般沒有好結果……總之如經典臺詞所說“神 即道 道法自然 如來”你有什麼本心,本心即是你自己的“神”你是什麼神就走什麼道,走什麼道就會到達那條道的重點,“如來”如即是“因”,來既是“果”。丁元英是哲人,他太想活明白,越明白越沉重;芮小丹是“自在”自性本真 來去自由 誰也左右不了 靈魂自由。 說了一堆各位見笑了,我們都是自悟者,最後再重溫一遍“神 即道 道法自然 如來”

    戊戌年七月二十二 青島

  • 5 # 蟹蟹儂887

    這部劇這些年來看了三四遍。真的是難得的一部好劇。男主人公的思維 胸懷 和對事物的獨到見解,不是普通人可以理解的一個高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臺詞是:更高階的哲人獨處著,不是因為他喜歡孤獨,而是他的身邊找不到他的同類!是一部有思想有內容的良心好劇。真的很好看。

  • 6 # 沉默的勇士615

    這些年反覆看了好幾遍吧。總覺得丁元英是一個特別有道德情操的人。而且說話做事都特別有素質。智商過人,遇事冷靜。從不與人爭辯是非對錯

  • 7 # 圖模具

    人各有志,見路不走:

    過平常日子,是志。

    因果律,實事求是,不遵教條經驗,我們一起努力,是路。

  • 8 # 從不一樣開始

    電視劇拍的不錯,雖然偶感生硬,不過對於想通俗的闡述哲學,已經很好了。《遙遠的救世主》書名即解答:個人理解有兩層意思,一是救世主遙遠,需要人努力追尋;二是又遠水解不了近渴,人的救贖只能靠自我反省。裡面丁元英寫得那篇詩作《自嘲》挺有意思:“本是後山人,偶作前堂客。醉舞經閣半卷書,坐井說天闊。大志戲功名,海斗量福禍。論到囊中羞澀時,怒指乾坤錯。”

    一開始讀到這首詩作,聯想到了《紅樓夢》裡的頑石,後山多頑石,頑石產於大荒山無稽崖青梗峰,確要去賈府這個人世間的富貴溫柔鄉里見證人間冷暖,在歷經劫難之後,頑石雖不能補天,卻通透了人性,被當作通靈寶玉,然這一切都是幻形入世,只有認識到自己只是一顆無才補天的普通石頭才是入道的開始。丁元英的糾結在於想通透人性,又感嘆於人性中粗俗的部分,遇到那個自然本真的女子後就一切瞭然了。元英與女人的道別與否何需言與他人,知己相遇本就是情梗相逢,看似元英啟示了女人,實則是女人開示了元英,吐血相送又何須示與外人,正如他自己所感,女人走了,帶走了一半的丁元英。人都難逃情字,因為不必逃,也逃不掉。

  • 9 # 櫻良同學

    因為天道只看了電視劇。

    原著小說還在讀,我還是勉強來聊幾句吧。

    實際上我一開始看的作者的另外一部小說,天幕紅塵。

    後來發現有人說作者的三部小說是精神三部曲。我瞭解了一下,也覺得這個說法很有道理,並且也很認同。

    天道的主角丁元英最後去了柏林。而遙遠的救世主的精神續作天幕紅塵的故事開端就是從柏林開始的。

    而這兩部書的主角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對事看得開也看得透。

    如果說物理書上的物理公式是在絕對理想狀態下推匯出來的。

    那麼,丁元英,就如一個生活學家一樣,他將極端的理性視為一種理想狀態。而在這種極端的理性前提下,他把生活中的所有人和事都進行了一種嚴謹的分析,從而得出了極端理性的結論。

    其實通俗的講就是丁元英把感情道德利益等等一系列生活中的因素,都當作了物理公式的變數。

    他將這些變數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套複雜卻又精確的理論。而這套他獨有的理論往往能夠計算出極端理性的最佳的結果。

    而這些極端理性的結論。在道德上或者世俗感情上,很多人是無法接受的。

    但如果細細想來,讀者可能會認為丁元英所得出的結論或作出的行為,實際上是一種利益最大化的權衡。

    但礙於道德和感情,人們往往無法對利益最大化卻又傷害感情或違背道德的事情作出最佳選擇。

    丁元英的父親病危時。從他和醫生的那段對話便可知道,他會把金錢,痛苦,尊嚴,感情,道德這些因素放在一起進行權衡,並最終用他獨有的價值體現選擇最有利於他父親和他們的家庭的結論。

    所以說到這裡,我個人認為天道的電視劇也好,還是原著小說,遙遠的救世主也好。

    它們更多的是想透過一種理性的態度來描述出不同型別的人為人處事的方式。並以此來解釋清楚世俗中的,一些模稜兩可的,判斷界限比較模糊的問題。

    畢竟是勉強聊聊,所以論述過程會有些片面。

  • 10 # 隅鎮之士

    沒有看過電視劇《天道》但是看過豆豆寫的《遙遠的救世主》

    其中的幾段話我說一下

    透視社會依次有三個層面:技術、制度和文化。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任何一種命運歸根到底都是那種文化屬性的產物。支配人的價值取捨行為的那個東西就是文化屬性。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這是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強勢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規律的文化,弱勢文化就是依賴強者的道德期望破格獲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

    精神拯救的暴利與毒品麻醉的暴利完全等值,而且不必像販毒那樣耍花招,沒有心理成本和法律風險。

    文明,對於不能以人字來界定的人無能為力.

    《聖經》的理由是:因信著得救了,上天堂;因不信有罪了,下地獄。用這種哄孩子、嚇孩子的方法讓人去信,雖有利於基督教的實踐,卻也恰恰迎合了人的怕死的一面、貪婪的一面。這樣的因果關係已經不給人以自覺、自醒的機會,人連追求高尚的機會都沒有,又何以高尚呢?

    如果神計劃管理著人類歷史的發展,那麼飢餓、災難、罪惡也該是神計劃之中的事,所以人就有理由懷疑神是要拯救人還是要折騰人。如果神也是左手施捨的時候不讓右手知道,那麼全能的主就不需要這個永遠的計劃了,只需要以他的全能改變人性的罪性,注入人性的善性,人類就得以拯救了。但神沒有這樣做,神不想做無名救主,神需要報恩。

    《聖經》的教義如果不能經受邏輯學的檢驗,可能在實踐上就會存在障礙。如果經受了邏輯學的檢驗,那表明神的思維即是人的思維,就會否定神性。換一種說法,神性如果附加上人性的期望值,神性就打了折扣。然而神性如果失去了人性的期望值,那麼人還需要神嗎?

    不因上天堂與下地獄的因果關係而具有的極高人生境界,就是窄門。

  • 11 # 奸懶饞滑樣樣松

    個人觀點: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像丁元英一樣活著,他身上所具備的不光是有了兩個錢,還有可以看透事物本質的慧眼。

    一般沒有經歷過一些事,對傳統文化的思想觀念達不到他的理解高度。不是神話他,其實他也有他的痛苦,就像韓楚風用尼采的一句話跟他說的,更高階的哲人獨處著,不是因為他想這樣,而是沒有跟他一樣的人。

    我們都向往可以活成像丁元英一樣的人,有錢,有能力,有時間,甚至是去談一場那樣的戀愛,也許我們跟他同樣的,也只有痛苦,因為每個人都有痛苦,而我們這些痛苦,恰恰是傳統文化給我們帶來的,可我們比丁元英幸運的是,我們並不是一個人,而他在看透這些之後,就剩下一個人孤獨的生活,芮小丹也因為追求自己的信仰離他而去。

    綜上所述,還想像丁元英一樣生活的人還有多少呢?聽聽音樂,喝喝茶,點一顆煙,這些只要是熱愛生活的人都可以抽出時間來做。個人認為丁元英,並不是一個好的生活中的例子,他活的太明白,太糾結。

    唯獨可以提倡的,就是他一直在堅持自己的愛好,並有能力為自己的愛好買單

  • 12 # 佛雲轉物

    我認為並沒有倡導我們怎麼樣生活,而是告訴我們,你有精神世界,你要對你的靈魂負責。

    我們每天忙忙碌碌都是為了餬口,為的是物質世界的豐富。但很容易被自己忽略,你也是有精神世界的需求的,現在所謂的空虛,無聊,找朋友喝酒,都是不自覺的想尋求精神世界的啟發和滿足。

    現代人的精神世界遠沒有物質世界豐富,只要是能有一點靈魂啟發的事情,都能獲得很大的滿足。

    我們從小的教育也沒有告訴我們說,人分身體和靈魂,只是告訴我們怎麼怎麼樣對以後有用,有用是什麼?能掙了錢。物質追求很單純。

    用周國平的話來做個結尾:

    人在多大程度上不依賴於物質的東西,就在多大程度上是自由的,所謂不依賴,即在生存有保障的前提下,是一種精神境界。窮人是不自由的,因為他的生存受制於物質。那些沒有精神目標的富人更是不自由的,因為他的全部心靈都受制於物質。自由是精神生活的範疇,物質只是自由的必要條件,永遠不是充分條件,永遠不可能直接帶來自由。

    鄙人在原創文章中有些很多關於《天道》的解讀,歡迎各位閱讀。

  • 13 # 實體轉型

    個人感覺倡導強勢文化,規律,自強,自知之明。

    抨擊傳統文化的缺點,類似渴望救主,皇恩浩蕩的恩賜;傳統思維的禁錮,類似養兒防老,太在意他人看法,只顧眼前,天上掉餡餅,只要收益不承擔風險,自大。

    真正大智慧的人很難讓他們情緒化,思維太高,很容易看到本質。烏雲之下電閃雷鳴,烏雲之上晴空萬里。

    人終究靠自己,可以借,類似發燒友借丁元英的點子,亞文借小丹藉機會。可以聰明,最終還是要看個人的思維高度,看事物的角度。

    表達的東西很多,只是有點覺悟,每個人都是一類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財務自由後感覺失去追求,陷入抑鬱情緒,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