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孔子的弟子們從入學到畢業真有學到東西嗎?
10
回覆列表
  • 1 # 覺151362941

    悟空啊,為師不知道他老人家收了多少弟子,更不知道他們學了什麼本領,只知道儒家這個學派錯綜複雜,無章法可尋,誰說誰有理,演變到今天已不成體統。唯一有的只是人與人之間的一些禮數了。恕為師不才,不能列舉一二,說明並闡述。還是靜心敲我的木魚吧!

  • 2 # 杯弓蛇影8

    孔子~小人也!君不見六國之主無一人用之。溜鬚拍馬,阿諛奉承在戰爭年代是無立足之地的。

    孔子_祖傳喪葬世家,推行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逆來順受,君君,臣臣,劃分社會為等級之分,靠學生才勉強活了下來。為當時社會所不恥,而讓現在社會推崇,呵呵,妙哉。

    柳下惠~學到了坐懷不亂,千古一人,也許是先天陽痿男吧!

    顏回~窮的都吃不起飯,穿不上衣,好像死的還不晚。

    子貢~算比較混的好的一個,巧舌如簧的離間各國,最後挖到了自己人生第一桶金。

    子路_性格使然,冒失衝動。沒有什麼大的建樹。

    說白了,孔子也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攪屎棍”

    這樣的人也不知道如何可以稱為“聖人”。

  • 3 # 孚比斯

    孔子最大的魅力,不是廣博的學識和多樣的才藝。他的學生們能從孔子身上受到最強烈感染的,恐怕還是對於理想和信念的堅定不移和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

    孔子立志要恢復上古時期以禮樂為主導的統治次序,使民眾遵從他理想中的社會規範,建立保守而又秩序井然的社會模式,並一生都在為之不懈努力,經歷了艱險困苦,卻能坦然處之。有一次,孔子在鄭國與弟子失散,孤獨地站立在城東門外。多虧一個鄭華人的指點,子貢找到了老師孔子,並向他繪聲繪色地講述了那個鄭華人對他的形象的描述,當孔子聽到那個鄭華人形容他悽惶無助象條“喪家狗”時,不由得哈哈大笑,並讚歎:太形象了!

    孔子這種自信而寬厚的性格,來源於廣博的學識與深邃的人生智慧。孔子善於發現每個學生的性格、氣質特點並因材施教。雖然他總是批評子路的粗魯、莽撞,但他同時也知道,子路身上具有罕見的勇猛、忠誠的品格,子路實際上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當孔子聽說子路因為捲入衛國內亂而被剁成肉醬時,傷心欲絕,並從此再也沒有吃過肉醬。

    孔子的學生中,還有品行高潔,才華橫溢的顏回和政治嗅覺敏銳、善於把利益最大化的子貢,這些性格、興趣、才能和人生態度各不相同的人傑,能夠在孔子的教導下,濟濟一堂,相映成輝,這是孔子教育的成功之處。

    或許孔子的學生們從他身上得到的最大收穫,不是知識、技能,而是學習的方式與態度,以及觀察世界、領悟人生的能力與習慣的形成。

  • 4 # 東海居士123

    問得好!孔子之學能學成什麼樣的人?孔子之學的主要就在解易道之中!八卦羅列成圓之周,就是大道圓環的圖示,那麼乾坤就是一圓中的高低點,孔子解乾為天而坤為地,那麼就是人在天和地之中,而天和地之間就是上半球,半個世界不能當成一個世界的全部為常識,因此乾為天之上而坤為天之下,身在地之上而心能立於天之低,天之上下就是天的直徑,才能知天高而明地厚,因為心低而能見到世界的全部。而孔子之解就是天地雜交。人因此無不學成雜種而如禽獸,是不知天高地厚而以半個世界當成全部,神志不清而如精神病一樣!

  • 5 # 盲人望月

    顏淵請教如何行仁(仁,人生正途),孔子說,能夠戰勝自己的私慾,讓自己的行為回覆到禮的要求上,就是仁(的做法)。不論任何時候,只要能夠自己作主去實踐禮的要求,天下人都會歸復到禮的要求上。做仁義的事情是完全靠自己的,難道還能靠別人嗎?顏淵說,希望指點一些具體做法,孔子說,不合乎禮的不去看,不合乎禮的不去聽,不合乎禮的不去說,不合乎禮的不去做。顏淵說,我雖然不夠聰明,也要努力做到這些話。

    仁:在學生心目中,只知道行仁很重要,但不明白“行仁”所指的就是人生正途,這種人生正途又與擇善固執有關。孔子的回答正是指點個別學生如何擇善,因而沒有標準答案。

    克己復禮:這四個字不能分兩段說,而是一氣呵成,否則己與禮互相對立,難免淪於性惡之說或以禮為外加於人的觀點。這句話是指:人應該自覺而自願,自主而自動,去實踐禮的要求;禮的規範是群體的秩序與和諧所不可或缺的;個人與群體的緊張關係在此化解與無形,使“仁”字“從人從二”的通感意義充分實現,然後天下自然肯定你是走在人生正途上了。

    為仁由己:克己與由己並觀,更顯示人的主動性是行仁的關鍵。至於復禮,則扣緊以下四目而言,因為所謂實踐禮的要求,在具體做法上必須先求四勿,猶如在固定的航道上,人生之行才可一帆風順。

    顏淵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可惜英年早逝(營養不良)。顏淵的死對孔子打擊非常大,孔子曾慟哭顏淵,旁邊的學生都覺得孔子哭得過分傷心,因為孔子的兒子死時,孔子都未曾像這樣痛哭過。孔子反駁,有嗎?我不為這樣的學生慟哭,又要為誰這樣慟哭呢?(顏淵死,子哭之慟。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足見顏淵在孔子心目中的地位,因為孔子認為顏淵才是唯一瞭解孔子思想的人,能為孔子傳道,而顏淵卻先孔子一步離開人世,等於是斷了孔子的“後路”,實屬“不孝”。因為曾有“子畏於匡,顏淵後。子曰:“吾以汝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孔子被匡城的群眾所圍困,顏淵後來才趕到。孔子說:“我以為你遇害了呢?”顏淵說:“老師活著,回怎麼敢死呢?”)”  。可見孔子與顏淵的關係非同一般,猶如父子,難怪子慟哭。

    “克己復禮”中的“克己”並不是剋制、約束的意思。“克”的意思在此為能、能夠的意思。孔子教學生因材施教,顏淵是孔子學生裡面最沒有慾望的。(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在回也!”)對於一個最沒有慾望的學生你跟他說你要剋制慾望這不是搞錯了嗎?如果前面“克己”講成剋制自己的慾望,後面“由己”講成要由自己來做。這不是矛盾嗎?難道是將一個自己分兩半,一個是不好的自己要剋制,一個是好的自己要由己?我們絕對有理由相信孔子非常認真看待顏淵請教是仁這件事,而孔子的回答也一定是孔子一生學問的精華,就是把人生從被動變為主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萬元的閒錢可以做什麼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