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胸有鴻鵠之志

    顯而易見肯定是AK47,因為馬克沁機槍是二戰時的機槍,但是二戰後隨著科技的發展逐漸被淘汰,而AK是1947年蘇聯人阿拉什尼科夫發明的,因為其出色的效能,受的戰爭販子的青睞,直現在一些國家的戰場上還能見到它的身影,現在馬克沁機槍只會在博物館或者一些槍械收藏家的家裡才能見到,馬克沁機槍和AK47不是一類,一個是單兵武器,一個是重機槍,雖然重機槍可以以一敵百但是其維護和保養都沒有AK47方便,

  • 2 # 路人甲乙丁75266

    AK47

    АК-47是由蘇聯槍械設計師米哈伊爾·季莫費耶維奇·卡拉什尼科夫(Михаил Тимофеевич Калашников)設計的自動步槍。AK是Автомат Калашникова (“自動步槍”的首字母縮寫)卡拉什尼科夫1947年製造的自動步槍。是蘇聯的第一代突擊步槍。

    AK-47屬於突擊步槍,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步槍相比,槍身短小、射程較短,適合較近距離的戰鬥。採用氣動式自動原理,導氣管位於槍管上方,透過活塞推動槍機動作,迴轉式閉鎖槍機。

    槍彈引數編輯

    生產零件:使用衝壓零件製成

    槍彈資料:槍彈名稱:7.62×39mm M1943中間威力步槍彈

    彈頭結構:尖頭,錐底,覆銅鋼被甲,鉛鋼複合彈心

    全 彈長:56mm

    彈 頭長:26.8mm

    彈 殼長:38.7mm

    彈頭質量:7.91g

    彈殼樣式:無突緣,瓶頸形,覆蓋銅鋼或者漆鋼(棕色)彈殼

    彈殼最大直徑:11.35mm

    底火樣式:伯爾丹式無鏽蝕底火

    發 射藥:單氣孔管狀單基藥

    裝藥量:1.6g

    平均膛壓:274.4MPa

    全彈質量:16.4g

    馬克沁機槍是世界上第一種真正成功的以火 藥燃氣為能源的自動武器。其口徑為 11.43毫米,槍重 27.2千克,採用槍管短後坐 (19毫米)式自動方式,水冷槍管;採用容彈量為333發6.4米長的帆布彈帶供彈,彈帶可以接續,理論射速 600發/分,可以單、連發射擊;也可以透過射速調節器調整為慢射速 100發/分。馬克沁機槍結構複雜,採用水冷槍管較為笨重,帆布彈帶受潮後可靠性變差,但在近代戰爭中曾被普遍使用。

    在一戰爆發時,只有德國真正認識到機槍重要性。當時,德國陸軍裝備的馬克沁機槍超過12500挺。索姆河戰役是機槍史上最令人驚心動魂的戰例。1916年7月,德華人以平均每百米一挺馬克沁MG08機槍的火力密度,向40公里進攻正面上的14個英國師瘋狂掃射。一天之內,6萬名英軍士兵傷亡。到11月18日戰役結束時,這141天時間裡英法聯軍陣亡61.5萬人,德軍陣亡65萬人,大多數人都倒在了馬克沁機槍的火舌下。歐洲整整一代人喪命於機關槍下。

    但事實上在AK47出現後,它就變成了世界上單種武器殺傷人數最多的武器。再往後的幾十年裡,根據官方的不完全統計,被蘇聯授權生產和仿製的AK47步槍最少有8000萬隻。自它誕生以來的60多年裡,不斷的在戰鬥。全世界各個角落裡都可以看見它的身影。在二戰以後90%的戰爭與恐怖襲擊中,它已經殺死了數百萬人,而且這個數字還以每年25萬的增量不斷重新整理著記錄,比馬克沁更加恐怖!

  • 3 # 紅色手電筒

    這個事還真的有人研究過,好像是英華人研究過,還是AK47幹掉的人多,馬克沁的記錄是單日的殺人記錄,在索姆河一天打掉了57000人,但是對於重機槍來說,這是最輝煌的時刻,也就是下坡路的開始。

    而AK是數量眾多,據說產量高達1億支,而且在各種場合都有使用,所以AK殺的人也多。但是就像是東正教的牧首對卡拉什尼科夫說的,殺人的是人,不是槍。

  • 4 # 國平軍史

    索姆河戰役中,德軍在前沿陣地上,部署了上百挺德版馬克沁重機槍,對密集衝鋒而來的英法聯軍,進行了瘋狂的掃射。

    英法軍隊的密集衝陣,始終無法突破德軍重機槍、步槍和前沿火炮的打擊,一天時間,就在陣地前遺屍將近6萬具。

    但後來之人,在統計時,卻明顯誇大了馬克沁重機槍的殺傷力,將死於炮火、地雷、步槍、手榴彈的英法聯軍,全都套到了馬克沁重機槍的身上。

    第一次世界大戰,塹壕戰中,協約國和同盟國軍隊有數百萬人死傷,因此,有整整一代人毀於馬克沁重機槍的說法,實際上仍然誇大了馬克沁重機槍的威力。

    馬克沁重機槍,畢竟是人類兵器發展史上,第一把採用火藥發射燃氣推動彈丸出膛的自動武器,最初,採用帆布彈帶供彈,每分鐘能發射600發子彈,火力可謂非常兇猛。

    相對於一戰時,普遍採用5發彈倉供彈的手動步槍來說,馬克沁重機槍,就是神一般的存在,戰場上的步兵收割機。

    但二戰時,就不再是笨重的水冷式馬克沁重機槍的天下了,採用氣冷式的重機槍,特別是輕機槍大量裝備,取代了馬克沁重機槍在軍隊中機槍的主力位置。

    至於AK-47,是戰後開發的發射中間威力步槍彈的一把自動步槍,口徑7.62mm,採用30發彎彈匣供彈,有效射程400米。

    在越戰中,AK-47以大戰美軍裝備的M-14以及M-16這兩把自動步槍而出名,前者發射大威力步槍彈,後者則發射小口徑步槍彈,是全球第一把小口徑自動步槍。

    自AK-47步槍誕生70餘年以來,是蘇聯軍隊和華約組織軍隊標準制式步兵槍械,同時裝備了全球許多國家的軍隊,除了蘇聯兵工廠生產以外,全球有許多國家特許仿製生產或引進生產線生產,總共量產高達1億支。

    目前,AK-47仍然是許多第三世界國家軍隊的標準步槍,全球熱點衝突地區的軍隊、游擊隊甚至恐怖分子,都在使用AK-47步槍,可以說只要有軍事衝突的地方,就有AK-47步槍的影子。

    因此,瑞典有學者根據研究指出,AK-47是全球殺人最多的步兵槍械,死於AK-47步槍槍口下的人超過了3150萬人,遠超死於馬克沁重機槍之下的人;當然,死於馬克沁重機槍下的人,沒有這方面的統計資料。

  • 5 # 廣元飛龍

    到底是ak47殺的人多,還是倒在馬克沁重機槍下的亡魂多。並沒有人統計過這方面的數字。我個人認為應該是ak47拔得頭籌。理由是Ak47的數量遠高於馬克沁重機槍。Ak47的服役時間也遠長於馬克沁重機槍。

    Ak47幾乎是槍械界一個不朽的傳奇。不管是明目張膽的入侵,還是如火如荼的抵抗運動。不管是熱帶茂密的雨林,還是荒涼的戈壁沙漠。Ak47的可靠性和為殺傷威力。都得到使用者的讚美和信賴。如果我要去另外一個星球,只能帶一把武器,那麼請給我一把ak47。

    Ak47的產量接近1億支,足可以證明它受歡迎的程度。有的國家把Ak47的圖案印在國旗上甚至錢幣上。在世界近幾十年的武裝衝突和區域性戰爭中,幾乎都有ak47矯健的身影。從南美洲的毒販到非洲的民兵武裝。從東南亞的分裂勢力,到中東的恐怖分子。Ak47幾乎是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當然倒在它槍口下的亡靈更是不計其數。

    馬克沁機槍是世界上第一種真正成功的以火藥燃氣為能源的自動武器。它自1883年發明以來就收割了無數的人命,戰爭變得更加的血腥和恐怖。

    馬克沁重機槍的首次亮相。是1893─1894年,南中非洲羅得西亞英國軍隊,與當地麥塔比利──蘇魯士人的戰爭。當時50名英國佬操作4挺馬克沁重機槍。在面對5000名蜂擁而至的麥塔比利人時。馬克沁重機槍不斷噴灑著死亡。3000多名非洲士兵被打的血肉模糊。馬克沁重機槍從此名揚天下。各國紛紛裝備並進行改進。

    時間到了1916年,這次終於輪到英國佬品嚐馬克沁重機槍的血腥了。在索姆河戰役中,英國軍隊對德國軍隊陣地,發起了飛蛾撲火的衝鋒。在一天之內英國軍隊就被打死6萬多人。同樣在日俄戰爭之中,日本軍隊同樣領教了馬克沁重機槍的威力。老毛子用馬克沁重機槍。把日本人打的是血流成河。

  • 6 # 皇家橡樹1972

    非常珍貴的,海勒姆.史蒂文斯.馬克沁大師親自試射它的傑作馬克沁11.43毫米重機槍時的影像資料。

    馬克沁重機槍誕生於1883,在5年後進入到軍隊服役,它是世界上第一種真正意義上的自動武器,它的出現改變了世界戰爭的樣式,徹底將騎兵這個幾千年的軍種邊緣化。馬克沁重機槍開始並不為軍隊重視,因為它的射速太快了,600發/分鐘的理論發射量讓軍隊那些老朽們認為是極大的浪費,與當時軍隊的槍手苦練精瞄射擊的思想背道而馳...但是,在1893~1894年非洲羅尼西亞英國軍隊與蘇魯人的戰爭當中,一個50人的英軍加強排與5000人蘇魯人交戰,結果有3000人倒在了馬克沁重機槍的槍口下...這一戰果迅速的傳到了歐洲,隨即馬克沁被大量的製造出來裝備到各列強的軍隊當中。一戰是馬克沁重機槍的黃金年代,交戰的協約國和同盟國各種版本的馬克沁裝備量超過幾萬萬挺,它所噴射出來的火舌估計殺死了一百多萬人(英國在戰爭後的粗略統計),特別是“索姆河戰役”,當時德軍陸軍裝備MG–08型馬克沁12500挺,戰役當中每間隔100米佈設1挺,在在1916年7月開始的第一天,向正面40公里寬陣地蜂擁的英法聯軍猛烈開火,一天的時間就讓英軍有6萬人傷亡,而且還發明瞭“超越設計法”(上面圖片),就是在戰前對地面距離進行設定,並且進行仰角試射,在確定好射擊距離仰角之後,將MG–08佈置在戰壕內,當英軍簇擁到標定點之後開始機槍仰角射擊,子彈發射出去後呈高拋物線砸向地面,就像天上下雨一樣,地面的英軍即便是臥倒或者匍匐前進也會被擊中,而德國在戰壕內根本不用露頭。

    “索姆河戰役”前後進行了三個多月,英法聯軍傷亡79萬,這些人當中約45%是被野戰炮消滅,剩下的絕大多數倒在了MG–08的槍口下,第一次世界大戰估計有300~350萬士兵被馬克沁重機槍打死打傷,使歐洲付出了一代人代價,戰後十年內超過100萬的適齡女青年沒有結婚,有更多的寡婦終老一生...可見馬克沁重機槍所帶來的傷害是巨大的。圖片上是“民二四”重機槍,它是中國版的德國MG–08馬克沁重機槍,由金陵兵工廠製造,抗戰時期是我抗日軍民的主要重機槍支援火力,它的效能和子彈威力要好於日寇的“九二式重機関銃”。

    馬克沁重機槍進入到實用化之後大概其有:7.62、7.7和7.92這三個毫米口徑的版本,由於馬克沁裝備的年代世界工業化程度還不高,馬克沁重機槍在一個連隊當中也才三四挺,算得上貴重灌備,雖然說它也經歷過二戰,但總體制造數量並不是很高,估計有400~500萬挺的裝備量,由於數量的限制即便是它在某一次戰役當中殺人過多,但在總數量上估計有2000萬人左右。卡拉什尼科夫大師在世界槍械史上可能排名第三位,在他前面應該是:海勒姆.馬克沁和摩西.勃朗寧。

    卡大師設計的AK–47突擊步槍是世界上生產量最多的自動武器,其原產和許可證生產再加上私自非法制造,估計數量在5000~8000萬支,取中間數量也有6500萬左右,這樣大的擁有量必然會造成更大的傷亡。從最偏僻的非洲部落到美加這樣的發達國家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屬於全球範圍內的武器,更由於戰亂而大量的流散的民間,不論是它的製造總數和殺傷人員的總數都是難以精確統計的,AK–47突擊步槍誕生於二戰剛剛結束的年代,因為戰爭的需要主要參戰國在戰爭當中都大量的製造軍工製造裝置,同時鋼鐵的產能也是直線上升,有加工裝置有鋼鐵產能,也就讓槍械的製造買上了一個大臺階,蘇聯在二戰期間步機槍、衝鋒槍的產量達到了千萬支(挺)的規模,戰後軍隊需要統一制式,甚至為了防止所謂的“第三次世界大戰”,步兵槍械也加大加快了,而AK–47突擊步槍也正是在這個時候研製成功,所以它一開始就是大量製造的槍械。圖片當中是往AK–47機匣內塞雜草的目的,是檢驗AK–47的環境適應性。

    卡大師當年設計它的時候就是本則“人民的突擊步槍”定義,就是讓它易於保養、易於使用,在任何環境條件下都能打得響...所以,AK–47突擊步槍製造工藝等級不高,甚至是可以用粗糙來形容,槍零件之間有較大的冗餘度,允許出現泥沙、油汙漬...等缺乏保養的情況。也正是AK–47這些在先進軍隊被認為是“劣質武器”的特點,反倒成了亞非拉國家武裝力量受歡迎的武器,因為這些國家的武裝力量本身就缺乏教育和訓練,甚至參軍的第一天就有可能被要求學會打槍,至於說什麼佇列訓練,內務整理、槍械保養,合理使用...等等,也沒人去教授,而AK–47正好符合這些“低技術武裝”使用,所以越是戰亂的地區AK–47的數量越多。但AK–47的全球性擴散也帶了極大的社會不穩定因素,保守估計每年倒在它槍口下的人有數萬到數十萬之多,如果從它誕生開始算起會有至少5000萬人傷亡在了它的槍口下,這是一個極大的數字,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其它武器產生這樣的傷亡數字,也許在寫這篇問答的時候就已經有幾十或者上百人被它打死打傷!烏克蘭民兵從武器庫裡翻出來的蘇制M1910馬克西姆重機槍,還在上面安裝了“全息衍射型瞄準鏡”,在把它安裝在車輛上,就成了大殺器!

    透過上面對兩種劃時代槍械的對比,應該是AK–47全球內製造的傷亡更大一些,其中的的原因就是自動武器的大規模生產量獲得了極大的提高,也使得普及率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在幾乎是在人手一支的條件下還是在戰亂地區,那麼AK–47造成的傷亡必然要比馬克沁多。但,卡拉什尼科夫大師說過:武器無罪,有罪的是使用它們的人。

  • 7 # 甲申以後風雲逸紀

    當然是ak47了,馬克沁機槍主要活躍在一二戰時期,林林總總部件加上槍本體算下來也挺重的,通常兩三個一組才能順當操作,這些都無法滿足現代化戰爭,太重不能保證機動性,關鍵還水冷的,二戰後逐漸被各個國家相繼淘汰,換裝更為輕便的通用機槍。

    ak47從面世就受到各國的青睞。多個國家做改版仿製,操作簡單,結實耐用,故障率低,倒斃在ak47槍口之下的不計其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武術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