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高閣聽雨
-
2 # 海右書生劉建義
練習書法,其實就是不斷臨帖的過程。不必擔心大家都臨二王、臨趙體就千人一面了。字如其人。一個人的學養可透過書法有所表現,所謂字外功夫,即是如此。
至於從心所欲不逾矩,首先是要不斷臨帖熟知法度,次而熟能生巧,猶如庖丁解牛。再次熟後生。
-
3 # 幸福的命題
從心所欲也好,得心應手也罷,這一切都是在臨帖的基礎上,取法乎上,多讀多臨
才能從心所欲。正在抄經!
-
4 # 彭世軍狂草書法
練習書法,如何才能從心所欲,又不失法度? 這個提法,稍微有點問題?有點繞?有點模糊?
其實這個提法,類似於:讀書,如何才能讀到博士? 獲得博士文憑,這代表的是一種高度。含金量如何,又當別論。數學博士與書法博士,當不可同日而語。不具可比性。現在大學培養的書法博士,他們寫出來的字,能不能叫書法,都是個問題?
假如,你在書法創作上,真的達到了,從心所欲,又不失法度。這就是一個很高的高度了。古往今來,沒幾個書法家能達到!這都是王羲之那樣書聖級別的水準。 所以,這是個書聖們才能回答的問題!因為只有他們才能告訴你,那是個什麼樣的境界!
其實,這個問題與人生的修為境界有異曲同工之妙。即:個人的人生修為,如何才能:從心所欲,又不失法度?我們聽一下,孔聖人是怎麼回答的: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譯文:“我十五歲立志於大學之道;三十歲能夠自立於道;四十歲能無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道物理的根本規律;六十歲所聞皆通;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法度。”
而且,並不是你自個說: 我已經達到了從心所欲,又不失法度的境界了。別人就會給予承認。不一定!自說自話,在此不成立。別人的吹捧,也無濟於事!這是歷史,才有資格給予的評價!並伴有市場給予的價值認同!
-
5 # 書揚文化
看到樓主發的圖片,不知道這件臨摹乾隆三希堂之一的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的臨摹本是不是出自樓主筆下,要是的話可見樓主對於書法也有很深厚的功力了。
有的人把書法作為一種視覺的藝術,有的人也認為書法應當是一種線條的藝術,其實這些都不是能夠很恰當的來全面的理解書法。書法作為千年來漢字的一種載體或者說是一種表現形式,不僅僅只有記錄的功能,也更多的承載了千年來文人墨客的情感在裡面,這也是為什麼書法給人一種很神秘又很難深入的感覺的原因。
明白了這些,個人認為在學習書法的時候就會更多的去體會作者在書寫這件作品的心情、狀態等等,這是書法最高的境界了。
書法可以反映一個人的品性,古人講尺牘疏疏千里面目,書法可以反映一個人的精神狀態,但這是建立在對於書法技法的熟練掌握的基礎上,很多人都羨慕書法一揮而就的感覺,但這其實就像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曾經有個朋友講有畫廊要買些作品,按他們的要求寫完後畫廊們派了一個代表想要要一個成本的價格,這樣才能利潤的最大化。後來朋友說好,他想了想寫著一張字從上學到結婚到生子的費用,連連把畫廊嚇跑最後還是以標準的潤格來支付,這其實就是說明我們的付出和自己回報的其實是遠遠不夠的,雖然我麼看似書法家了了幾筆,但其實背後的辛酸和失敗只有自己知道
-
6 # 風從東方來163590821
樓主尚需練實楷書功底。為什麼這麼看呢?王帖明眼看去,除靈動流暢等等之外,有種筆力的凝滯感,運筆過程透出靜和穩。樓主所臨之作,只有流滑熟練可言。尙缺由楷功脫胎出來的凝,沉,穩。不知我說得對否?
-
7 # 書法研習院
做任何事情想要達到題主所說的境界都只能是不斷的重複,反覆練習+正確的方法是成功的保證。熟能生巧,誠非虛言。我們上學想考高分需要反覆做題,寫字也需要反覆練習。做題需要掌握技巧和公式,寫字需要筆法和技巧。就連軍訓的時候走步伐和隊形,聽起來要領只有幾句話,那麼的事情都要反覆做才能做好,更何況書法有眾多不同書體,還要講究字法,章法筆法等等。
總之,除了用正確的方法堅持練習之外,別無捷徑可走。
-
8 # 好水樂山
這個問題太厲害了,書法不到一定的境界,怕是不需要考慮這個問題。等到了一定的境界,又不會產生這種問題了!
識清法度,熟練掌握法度是很耍功夫的。再到將線條性情地揮灑、結構意趣地運用、章法大智慧地分佈均與心境相勾合。此時,你還需要考慮這個問題嗎?怕這早已不是問題了!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很大,首先要知道什麼是法度,想了好久,好象有但又說不清,它是很大又很模糊的概念,而且各個時代都有各時代的法度,書法創作要遵循法度又要突破法。法度應該有筆法、結字、章法。
從心所欲容易,就是熟練。筆法豐富多變,自由靈動,結字既有章可尋,又要輕鬆自由,章法新穎而不怪異。多看古帖,多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