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空軍的殲十和殲20都有鴨翼佈局,為什麼殲16卻沒有采用。除了上述兩款有鴨翼之外,中國的其他戰鬥機還哪個有鴨翼呢?知道的兄弟麻煩轉告一下,靜候解惑。
19
回覆列表
  • 1 # 軍武資料庫

    忽然間想一想這樣說還真的對喲~~~

    沈霍伊的飛機大多數是取得了俄羅斯的蘇霍伊的生產許可製造的蘇系戰機。有一些則是在蘇霍伊的戰機基礎上做了航電和小範圍的氣動佈局修改的產品。這和少林寺的達摩祖師的感覺一樣,武功都是舶來品。

    而陽剛的中央升力體佈局也正是一個“大力出奇跡”的設計。

    這個設計主要是從Su-27戰機開始的,本身機身就是一個扁平的升力體依靠巨大的推力就可以形成足夠的機動性。主要用於高空高速作戰的Su-27這一系列的戰機鴨翼的作用就並不大了。

    而類似於少林派摘花捏葉指這樣的略微陰柔的功夫也有。類似於Su-34這樣的戰機上實際上也是有鴨翼的。

    這種鴨翼的出現則是為了彌補Su-34作為一種攻擊機在低空低速度下獲得額外的機動性。所以就安裝了一幅鴨翼。

    同樣的,類似於Su-30MK這樣的戰機

    也安裝了鴨翼系統。這個鴨機版本的蘇系戰機其實在俄羅斯自己的保有量是相對比較少的。

    這款帶著鴨翼的戰機更多的是在印度使用。

    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呢?主要的問題是印度本身周邊的軍事威脅大部分使用的是米格-21或者梟龍這樣的戰機。

    尤其是梟龍,本身這架戰機並不提供過多的高空高速效能,更注重的是低空的靈活性。這就給一貫高空高速作戰的蘇系戰機提出了一個挑戰。所以為了適應這個特點,Su-30MKI就堅定的加裝了鴨翼玩起了摘花捏葉指。

    但實際上和SU-30MKI師出同門的殲-16由於沒有這種作戰需求,鴨翼也就取消掉了,畢竟事物有一利就會有一弊。

    到了Su-33或者說我們的殲-15這樣的戰機,上面帶著鴨翼實際上也是為了改變低空低速的效能。這個效能就又體現在了作為艦載機需要在低速著艦的需求上。這個過程還是要求飛機具備更多的低速靈活性的。增加飛機靈活性的最簡單途徑是啥?——加氣動控制面啊,於是這兩款戰機也就都是帶鴨翼的了。還是摘花捏葉指的概念吧?

    至於殲-10和殲-20則是成洛馬的獨門絕技了。這裡面有一些我們的無奈。

    殲-10和殲-20的鴨機就是武當派太極拳的過程了。本身是屬於一個相生相剋的路子。

    還問一下剛才類似的問題“增加飛機靈活性的最有效途徑是啥?”——加大發動機推力啊!發動機推力足,板凳都能飛上天。

    但當年我們的軍用噴氣式發動機真心的不行。於是就利用了最簡單的途徑——加氣動控制面。於是鴨翼佈局的殲-10和殲-20也就都獲得了相應的靈活性。

    為啥不是Su-34這樣的常規佈局加鴨翼而是三角翼佈局加鴨機呢?“常規佈局加鴨翼”這個方案重啊!鴨翼所帶來的控制力矩優勢會被更大的重量所削減的,於是捨棄了水平尾翼這也是鴨式佈局戰鬥機常用的減重方案。

    這種相生相剋的路子其實就是我們在氣動佈局特性和相對較弱的發動機效能上打太極拳的結果。

    但後來發現鴨式佈局還挺好用啊,於是從殲-10到殲-20也就繼續沿用了下來。畢竟這種沿用還有殲-10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積累的資料財富在裡面。

    中國的其他戰鬥機還哪個有鴨翼呢?題主的這個問題可以說說。在殲-10之前我們還有一款叫做殲-9的原型機。

    這顆飛機上你可以看到大量的殲-8的特徵,其實就是鴨翼版的殲-8。它由於使用了兩側進氣的結構實際上會帶來一些進氣道進氣量上面不好解決的問題,於是掙扎了幾年後就下馬了。

    無獨有偶,在殲-20的專案立項過程中其實還有一款戰機:

    這款戰機是沈飛的殲-14

    仔細看像什麼?其實這戰機就是剛剛W君說的常規佈局加鴨翼,至於為什麼失敗被取消了,前面也解釋了。

    剩下還有一款戰機叫做殲-15,前面也提到了。

    所以目前我們能看到的中國帶有鴨翼的殲擊機是三個型號 殲-10、殲-15和殲-20

  • 2 # 大魚的設計工坊

    第一,su27系列新增鴨翼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升力,提高機動性。不過這是在推力不足的情況下。su35就沒有鴨翼,因為推力夠了,還有失推,不需要增加重量、阻力、飛控難度就能獲得更好的效果。不信看f22和f35,氣動舵面並不複雜,氣動佈局中規中矩,但是什麼有價值的戰術動作那個也不差。f35全系無失推,垂起不算,這裡指的是飛火推一體的失推。靠著大力出奇跡的真理,一樣能落葉飄。

    第二,中國沒有給殲16新增鴨翼不代表中國沒有技術。殲15就有鴨翼。猜測原因有下,一,對雷達和空空導彈較為自信,重型空戰平臺還是遠離對手打黑槍過癮,儘量不和敵人拼白刃。二,ws10可能沒有網上傳的那麼不堪,很可能推力足夠用,雖然不一定機動性比向量su35強,估計肯定是差一個檔次,但是剋制一下週邊的f15j,或者印度的手動檔失推su30,心裡還是有根的。

    第三,鴨翼也好,常規也罷,這個世界上沒有便宜佔盡的事,殲15這樣的飛機實際上是常規佈局加鴨翼,而不是殲十,陣風,獅鷹那種真正意義上的鴨式佈局,國內叫抬式佈局。兩種佈局各有利弊,不同佈局的選擇出於不同的需求。俄羅斯除了米格1.44,沒有嚴格意義上的鴨式佈局戰機。給普通佈局的飛機加鴨翼最多的可能是在某個工況下兼顧了兩種佈局的優勢,而其他一些工況中兼顧了二者的劣勢。根據網上的資料顯示,三翼面似乎亞音速領域優勢明顯,不過未來破局的可能是超音速機動能力。而超音速機動能力中國有殲20為代表,跨音速和亞音速機動有殲十以及未來的向量版,亞音速機動有殲11系列,尤其是殲15,其實它的能力應該值得關注,su35(也有可能失推版殲11已經在測試了),殲16這種多用途平臺還是不要哪裡都把頭籌,像f18那樣做個萬金油不是挺好嘛。

  • 3 #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殲16沿襲蘇30MKK的整體佈局,放棄蘇30MKI的三翼面佈局,所以沒有鴨翼。

    殲16是中國航空工業沈飛在殲11BS研製經驗基礎上,廣泛吸收蘇30MKK的使用經驗,透過換裝中國產先進航電系統和武器系統研製的一款雙發重型多用途三代半戰機。

    殲16目前已經生產超過百架,攻防兼備的殲16是當前人民空軍綜合性能僅次於殲20的骨幹裝備。

    至於題主所說的殲10、殲20都有鴨翼,某種程度上是因為流派不同。這兩款戰機出自航空工業成飛之手,成飛在殲9專案預研工作中對鴨式佈局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鴨式佈局和常規佈局是成飛、沈飛根據自身技術路線以及對戰機效能綜合權衡的結果,兩者並無高下之別。

    說起蘇30系列的佈局問題,中、印兩國的道路選擇對比頗有意思。當年經濟窘迫中的俄羅斯航空工業為了活命,把蘇30系列推向國際市場。而與沈飛、成飛在技術路徑上的分道揚鑣相似,同屬蘇霍伊這面大旗下的伊爾庫茨克工廠和共青城工廠分別拿出了三翼面佈局和傳統佈局,最終演變為印度的蘇30MKI和中國的蘇30MKK。帶鴨翼的三翼面佈局是為了解決蘇27系列的固有缺陷---跨音速陷阱,提高了跨音速區間的機動效能。當然,代價就是機體增重和結構更加複雜。

    至於三翼面佈局和常規佈局整體上孰優孰劣,那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側衛在發展到蘇35這個“終極側衛”型號後,透過加強機體結構、使用電傳飛控以及推力向量技術,重新迴歸到傳統佈局。

    而到了第五代戰鬥機蘇57,其可動邊條某種程度上算是三翼面佈局的迴歸。

    說回正題,中國戰鬥機隊伍中除了殲10、殲20這對出自成飛之手的鴨式佈局戰機之外,還有一種戰機擁有鴨翼,那就是參考蘇33研製而來的中國首款艦載戰鬥機殲15,與蘇30MKI/SM相同的三翼面佈局。與蘇30MKI/SM採用三翼面佈局是為了提供機動效能的邏輯不同,蘇33/殲15採用鴨翼更多是為了提高低速狀態下的升力效能、增加俯仰控制能力,從而提高艦載起降效能。

  • 4 # 名字有點難起

    蘇27系列加加鴨翼,為的是增升,而J16不是為航母準備的,沒必要為了那點升力而犧牲載彈量和航程,故而沒必要裝

  • 5 # 鷹鴿分析

    殲-16為什麼要安裝鴨翼?殲-16和殲-10、殲-20的氣動佈局設計從一開始就是兩個概念。

    殲-16沿用的是殲-11B的氣動佈局,再深究一點就是使用了蘇-27的氣動佈局,它屬於典型的翼身融合體氣動佈局;而殲-10採用的中距耦合鴨翼+大三角翼氣動佈局,殲-20則採用的是全動式鴨翼+邊條+升力體機身佈局,官方將這種設計稱之為“小展弦比升力體邊條鴨翼式佈局”,這和蘇-27的翼身融合升力體佈局存在本質上差別,屬於完全不同的兩種氣動佈局設計。

    中國之所以在殲-15艦載機上加裝了一對小鴨翼,其主要考量是為了保證艦載機有良好的優秀飛行品質,而這一點是作為艦載機不可或缺的一環。因為艦載機要在航母上起降,因此其氣動佈局設計為了保證飛機的可操控性,所以優先要保障的就是升力問題,這一點在艦載機著艦上表現的尤為重要;一般艦載機著艦速度比較低,在200公里左右的時速,在助益前緣增加鴨翼,主要作用就是在於提升飛機的低速可操控性。

    其實殲-15艦載機的氣動佈局相較殲-11B不僅僅是在機翼前緣增加了一對小鴨翼,其同時還增加了主翼的面積以及額外設計了增升裝置,這一系列的舉措最終賦予了殲-15艦載機良好的飛行品質,從而助力其實現航母艦上起降;這一點和蘇聯當初設計蘇-33艦載機是處於同樣的考量。

    殲-16戰鬥機則不同,其屬於典型的陸基戰鬥機,不管是裝備空軍航空兵,還是裝備海軍航空兵,其主要是在陸地機場起飛,因此其對於飛行品質沒有太高的要求;因此也就是在沒必要在要大幅改動氣動佈局結構的情況下,給其加裝上一個鴨翼。殲-16和殲-10、殲-20在氣動佈局設計上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一個是吃齋唸佛的和尚,一個則是高山流水修行的道人,這兩者是存在本質上的差別的。

    至於中國還有哪些有鴨翼的戰鬥機,在現役裝備序列中,除了成飛的殲-10、殲-20之外,還有上文我們提到的沈飛殲-15艦載戰鬥機,除了這三款機型之外暫時就沒有;要是把範圍拓展的更廣的話,那麼還有一個沒有服役的先驅殲-9戰鬥機,它也是中國有關鴨翼式氣動佈局設計探索的先行者,是有殲-9研究之後,最終在殲-10設計專案上採用了鴨翼佈局。

  • 6 # 大志遠思想空間

    殲16上面為什麼沒有安裝小鴨翼?應該是看到了印度的蘇30MKI才想到的吧?

    鴨翼就是在戰鬥機上加上可動的小機翼,作用就是為了提高戰鬥機的靈活性。個人感覺就是鴨子挺笨的,讓鴨子靈活的飛起來。

    鴨翼也叫抬式,就是往上比較靈活,其實上下都比較靈活。為什麼要這樣做呢?主要因為航母的原因。俄羅斯的蘇33和中國的殲15前面都有鴨翼,主要是為了戰鬥機起降的需要。

    其實美國艦載機也有相同的要求,比如F35C是航母型號,戰鬥機的機翼比其他那種型號要大得多,大約在40%左右。美國F35C是中型戰鬥機,擴充套件方便一些,而蘇33和殲15是大型飛機,只能在前面裝一對鴨翼來平衡,主翼變化不太大,但飛控設計有難度大了許多。

    至於印度的蘇30MKI加鴨翼主要是俄羅斯的試驗機,而印度是做了小白鼠的。但俄羅斯會說話,你說這是極其先進的戰鬥機,至少比中國蘇30有強的多,印度就信了。看看現在中國的蘇30MKK依然是主力戰鬥機,而印度卻在尋找新的戰鬥機了。

    至於殲16為什麼沒有裝鴨翼,因為不需要。

  • 7 # 紙上的宣仔

    其實早在1987年,帶鴨翼的Su-33的原型——T-10K就已經完成首飛,1988年帶鴨翼的Su-27M的第一架原型機Т-10М-1也已經完成首飛。但在岸基機型上,側衛系列安裝鴨翼的首個正式服役型號是Su-30Mki,一起放上去的還有向量噴管。後來Su-35的驗證機型也是這麼幹的,但正式型號則取消了。所以在側衛系列中,安裝鴨翼的做法並非主流。目前服役的帶鴨翼的側衛除了Su-33和Su-34外,就只有Su-30MKI這一脈了,分別是印度的Su-30Mki,俄羅斯自用的Su-30SM和馬來西亞的Su-30MKM。

    Su-27M首架原型機T-10M-1

    殲16是在Su-27SK和Su-30Mkk基礎上發展而來,這兩個型號原來的設計就沒有鴨翼Su-27系列的原始設計就是主翼在前平尾在後的常規佈局,在加個鴨翼已經變成三翼面佈局。從飛控上來說已經是有冗餘的了。但你要說是原始設計限制了沈飛的發揮也不對,因為殲-15上也有鴨翼,而且艦載機研製難度某種程度上比岸基飛機難多了。所以不裝鴨翼不光是發展基礎的約束,也不是技術問題。

    實際上說白了就是側衛系列這種常規佈局的飛機,單純加一對鴨翼對機動性的改善不明顯。在T-10K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殲15要用到鴨翼是因為在航母甲板上的起降階段鴨翼可以顯著改善起降效能,而殲11、殲16都是陸地起飛的,多一對鴨翼帶來的飛行效能改善沒有什麼太大的收益,因為側衛系列本身就是常規佈局,有平尾,前緣襟翼,後緣襟副翼應有盡有,在加一對鴨翼變成三翼面佈局反而是增加了飛控複雜度,而且要付出更高的成本和重量,收益卻不怎麼明顯。

    殲-15用到鴨翼,主要是為了改善起降效能

    不管是Su-27還是Su-30Mkk,中國引進的側衛並沒有鴨翼

    因為按理說三翼面和向量噴管完全就是冗餘的,因為向量噴管本身就幹了很多可動舵面能幹的活。咱不說敲程式碼的累成啥樣,它也沒必要啊。所以只能說是當時俄羅斯的AL-31FP向量發動機和配套的飛控系統不成熟,需要依賴鴨翼配合提高失速攻角。到了Su-35的正式服役型號,鴨翼已經取消了,正說明這個東西在側衛系列上用處不大。

    俄羅斯人Su-30mki上加鴨翼和向量噴管,很大程度上是拿印度人當小白鼠使

    正式版本的Su-35已經沒有鴨翼了

    所以對殲11和殲16來講,飛行效能最好的升級就是一次到位裝上向量發動機,扯別的都沒啥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人每天都吃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