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吳興一遊子

    本身這個命題我覺得也不盡然對。什麼叫死衚衕?現代人很少用毛筆再去寫字作文,書法更多的作用在於在急功近利,紛紛擾擾,趨名逐利的世界中找到片刻的寧靜,大部分人學習書法主要自娛自樂,所以臨蘭亭序和臨其他碑帖並無二致。至於說書法要達到什麼高度,那還是找專業老師帶著學為好,愛好者個人覺得自己開心就好。

    俺臨的蘭亭序,自娛自樂為主。上面是俺塗鴉的,下面是帖子。。

  • 2 # 決戰2021高考

    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對於初學者只能膜拜不能上手,是非常正常的。這就好比是一個新手登山者,上來就去攀登珠穆朗瑪峰,肯定凶多吉少。

  • 3 # 噯112499656

    我學書法臨習的第一個帖就是蘭亭序,每天堅持臨習3---4小時,一年了,可還是隻停留在了形似上面,沒有王羲之的神韻,在高人指點下我開始從楷書開始學習了,路還不會走真就不能跑啊!下面是我臨習的字,見笑了!

  • 4 # 湘順1

    王羲之的《蘭亭序》天下第一行書是書聖的傑作。千變萬化,得之神功,自非造化發靈,豈能登峰造極。力屈萬夫,韻高千古!初學者不能先學書聖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首先初學黑跡本書聖第七代孫智永的真書千字文!再學天下第一行書這樣比較好!我現在每一天練習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十分鐘大毛筆懸臂快臨摹《蘭亭序》中的一百三十八個字!堅持六年了,太慢學書聖的《蘭亭序》永遠學不好的!因為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本是書聖寫述的草稿,所以練習時一定快臨,背臨!

  • 5 # 歐思鋒

    蘭亭是不好臨!剛開始學書法就臨蘭亭,肯定難度很大。你連最基本的運筆都不規範,又怎麼去理解書聖的筆法變換、結體變換?更不要想章法、運墨及行氣等了。即便是己經有相當書法功底,要想把二王的書風盡善盡美,比登天還難。

  • 6 # 壟夫

    初學書法者,猛然去臨《蘭亭序》,就像初學走路的孩子,沒學會爬,沒學會走,就直接學跑。

    即使有了一定的書法基礎後,想學王字。也應先從《懷仁集字聖教序》入手。

    直接學《蘭亭序》會把人練傻的。它根本就不適合作教科書。

    它是高手們揣摩從字到列到謀篇佈局的聖經。不是初學者能體會的。

  • 7 # 良邑

    這不是引入死衚衕,而是我們自己走路還不會就想跑。王字蘭亭序和行草書(十七帖等等等等)已是爐火純青書寫自如的高境界了,選的集字行書也是唐朝書家們精挑細選,反覆佈局而行成的高水準作品(如斷碑行書、聖教序、金剛經),而我們的基本功都沒達到,筆力都還不具備,一味的想一步登天,是自己把自己引入死衚衕了。首先,自己學了多久的書法,練了多久的基本功,用了多長時間去研究,得問自己。其次,沒有功力就去學王字,只能是以樣畫壺,看到象實際根本就沒有一點功力(把字放大就看出來了),有的人的字表面看到好看,放大了才顯出自己差得太遠了。再次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有的人對書法有悟性、有靈性,但就是喜歡摸仿,不好好地練基礎、基本功,只是一個勁地去摸仿,字不能搬家,離開了就變了,變樣了,因為自己沒下真功夫去學去練,功夫不夠,最後進入死衚衕-。所以,學王字,要先練基本功,有了功夫後再去看王字,感覺不一樣,有一種猛醒、頓悟、輕鬆、入手之感,去學王字的行書草書就有一種奇妙之感,越學勁頭越足,丟不掉,看到其他的字就有一種哪裡不如意的地方。看王字多了,比較多了,自然而然地就有一種學王字的衝動,不想學別體,寫出的字就順眼得多,進步很快。有一種只想寫好字,字不好不與人、字不好不外傳、不外炫,"練“!還要練!繼續練!堅持練!

  • 8 # 千年蘭亭

    打個比方,我們現在讓一個初學乒乓球的人,去跟劉國樑學直拍橫打,會產生什麼效果?

    學乒乓球,肯定要從左推右擋學起。學書法,肯定要從基本筆法學起。

    《蘭亭序》作為天下第一行書。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早已毋庸置疑,其每一個字、每一個細節、每一個線條都有過專論。

    很多學者都認為初學者不適合臨習《蘭亭序》。臨習《蘭亭序》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礎、相當的用筆能力、綜合的審美水準以及自身的書藝才華方可入手。否則就如以小筆寫大字。

    要學王羲之行書,可以在打好楷書基礎後,從《聖教序》入手,同時參考王羲之其他作品,最後方可學習《蘭亭序》。

  • 9 # 書法講堂

    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界的地位,和水平是公認的。很多初學者,學習蘭亭序,往往照貓畫虎,自己根本不理解到底好在哪裡,就開始學習臨摹。

    學習書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先從結構入手,往往是對的。很多人學習蘭亭序,一上來,就學習用筆,這一逼,粗還是細?這個鉤怎樣寫出來的?某一筆的形狀和樣子是怎樣的?這樣很容易把自己學死了。

    所以學子要遵循基本的法則,循序漸進的進行。

    第一,要從結構入手,遵循節制的基本法則,比如上緊下松,左緊右松等等。這些法則要同字一一對應,真正理解它的含義。

    第二,在掌握結構的基礎上再不斷體會硬筆的,特點和變化。不斷體會書法的本質:自然而又富有變化。這樣在臨寫蘭亭序的時候,就會不斷的體悟,不斷的總結,不斷的有收穫。這樣才會真正學到東西,對於學習書法真正有幫助。否則你僅僅是寫得像而已,跟你是否代表真正的書法水平,是兩回事情。

  • 10 # 乾坤堂主

    謝謝湘順先生邀請!首先我要否定題義,藥用對則治人病,用錯則害人!蘭亭序不會害人,只是學習的人方法問題。學習任何一樣東西都需有基礎,然後順臺階一步而上,漸漸從無知到有知,由淺入深。學書法就四個字:讀、臨、背、核,當你熟練到能背默原作時,在你習作中不斷應用,你就有你自己了!

  • 11 # 翰墨書道

    學習《蘭亭序》和其他書法作品一樣,善學者怎麼學都有出路,不善學者,盲目努力,要麼功倍事半,要麼南轅北轍。學習書法是否走進死衚衕不在於傳統書法經典法帖,而在於學習方法和自己的悟性機緣等。比如一些大文豪,並不是什麼有大書法家的名頭,照樣可以寫一手頗具書卷氣的書法。

    我們知道書法的傳承,自唐以來的書法史,可以這樣說二王的書法貫穿了魏晉唐以後的書法史,包括現當代。《蘭亭序》書法由於所處的書法歷史的時代承上啟下特殊性,其師法價值是無窮無盡的。歷代書法家說沒有不從《蘭亭序》中汲取豐厚營養的,包括現當代書法。

    說學習《蘭亭序》容易走入死衚衕,是毫無根據的,也不科學。

    不過我絕得《蘭亭序》並不適合初學。學習書法登堂入室以後再學習《蘭亭序》空間更大。並且古代的法帖多是碑刻,而《蘭亭序》雖然是臨摹本,但卻是墨跡。還可以彌補碑刻的不足。

  • 12 # 田宗連

    初學者一開始臨蘭亭序肯定不行,因為筆法結構不易“掌握。有了點楷書基礎,兼學蘭亭序可以的。蘭亭序為行書之最,毋庸置疑,幾乎所有大書家都在上面下了功夫,只是初學有火候未到難掌握。

  • 13 # 紅塵彌勒

    《蘭亭序》作為千古名篇,已傳襲了千年以上,已經與書聖王羲之一起,成為中國書法史上的一大奇觀,一道亮麗風景。

    但王羲之本人的《蘭亭集序》卻早已杳然無蹤,有人說已經陪葬昭陵,有的說遺失無考,各種說法不一而足,目前最為流行的是唐代馮承素摹本的《蘭亭序》,雖然號稱是“雙溝勒描填充”式,但由於真跡無考,很難說就完全體現了王作的原味原貌。

    以目前王羲之留下的其他字帖來看,馮摹本起碼不是王字中最好的,其他可見諸如《快雪時晴帖》、《喪亂貼》等。說老實話,本人也對馮摹本不感興趣,尤其是它的勾絲連帶,更是纖弱有餘而筆力不足,和王書傳說中的力透紙背簡直相去甚遠。至於說到臨池初學,更不應該一上手就開始習學《蘭亭序》。

    記得本人初學時,是臨摹的柳體楷書,而後是歐體,然後是王羲之的另一個字帖《聖教序》。

    以王羲之的鼎鼎大名和卓絕書力,絕對不會像馮摹本這般著意刻畫勒描,枉自增添了過於頻繁無力的起合轉承、牽絲勾畫,平添了很多有意的“敗筆”。

    我們心目中的鐵畫銀鉤、入木三分,無非是一種極致的書寫狀態,達到了極為亢奮的精進效果,是一種無心插柳的神來之筆,就和蘇子的《寒食帖》一樣,破空直下的犀利筆觸,絕對是描摹刻畫不出來的,也絕非馮摹本的扭捏作態,妄揣聖意。

    個人以為,要研習字帖,就要揀上好的範本加以描摹,而不是將一本漏洞百出的摹本加以供奉。

    當然了,這也和習字者本人的偏好與喜愛有絕對關係,喜歡什麼就練什麼,前提是不要被桎梏、圈禁,而是要脫出藩籬,在前人的基礎上突出自己的特色優勢,這樣才能使書藝的百花園百花齊放、各逞姿色。

  • 14 # 不二齋

    《蘭亭序》是王羲之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是王羲之書法的最高峰,也是帖學書法的最高峰。

    對於大部分學習書法的人來說,蘭亭序就是一座寶藏,裡面有取之不盡 用之不竭的資源。

    高明的東西,學習起來總是很難,有時候還需要付出一點代價,就像《辟邪劍譜》一樣,欲練此功,必先自宮。

    自宮的最主要原因是你自學。

    如果你跟著高明的老師學習,或者在科班裡學習,那麼蘭亭序不僅不會把你帶進死衚衕,還會提高你的審美,開闊你的視野,甚至幫你打通任督二脈。

    讓你領略中國書法最頂端的風景,和古代大師來一次激情碰撞,你或許因此而愛上書法。

    我以前教學生的時候,一開始就讓他們學習《蘭亭序》,在課堂上帶領他們逐字逐行分析,每一個字都做示範,放大螢幕上放大分析。

    帶領學生通臨、背臨,一個月時間,大部分寫生都能做到能準確臨摹並且背臨《蘭亭序》。因為對於蘭亭序的渴望,他們學習蘭亭序的熱情遠遠高於其它的字帖。

    接下來,再學習聖教序、米芾尺牘、《蜀素帖》,趙孟頫就輕鬆地多了。用他們的話說就是小菜一碟了,就像張無忌學會了九陽神功,沒見有人進入死衚衕。

    有了九陽神功護體,當然學啥都快啊。

    有人說自學等於自殺,其實說的有道理,學蘭亭需謹慎,有老師才靠譜啊。

    你怎麼看?

    碼字辛苦

    同意的朋友麻煩賞個贊,關係和一下啦

  • 15 # 透析直銷

    馮摹本蘭亭序因為是雙鉤填墨,歷代評書者皆稱為“下真跡一等”。馮本最大程度還原了右軍用筆軌跡,永和九年等字,都是行楷,最適合初學者悟筆識勢。真傳一張紙,假傳萬傳書。唐張懷瓘說:“夫書第一用筆,第二識勢,第三裹束…”。自覺走進死衚衕,是因為沒有過用筆、識勢這兩道坎。

  • 16 # 追夢46315243

    學蘭亭序開始就臨馮承素的版本,臨後感覺所有的字都很醜,自己的更醜了,開始臨現在才發現趙孟頫的最合適,趙有很多蘭亭序的臨本,多體會一下趙的努力靠近王羲之的字,收穫很大,也有信心,畢竟馮承素是摹本,不是可以寫出來的,看所有蘭亭序的臨本,哪個與馮的一樣?

  • 17 # 良人執戟2

    書法是文人消遣或藝術創作的形式,並不是為了日常文字記錄的實際運用

    中國書法從四、五千年前新石器時代的陶器上就有各式各樣的劃紋線條,這當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文字,真正原始的文字應該是殷周時候的甲骨文,在龜甲牛骨上單線刻畫,字形瘦挺,偶爾露鋒芒,結構舒朗質樸,以後鑄在青銅器上的金文、石鼓上的石鼓文至秦時的小篆,秦始皇只認八種書體:大、小篆,隸、刻符、蟲書、摹印、署書、殳書、稱八體書⋯至漢代魏晉時候的鐘繇已經是楷書始祖,所遺《薦季直表》(原跡被英兵搶去,毀了,只有照片,附錄)高古純樸,超妙如神。

    兩晉時,篆、隸、草、真(楷)產生齊備,(鍾繇楷書始祖,玊義之初時習此體)

    至於行書,則介於楷、草之間的變化,雖然行書以後用得較多,但無法獨立於四種書體之外。

    王義之又練衛夫人楷書。王義之又練習張芝草書。在經歷楷書與草書的長期學習後,融會貫通,推陳出新,自成一家,被稱為"書聖"。梁武帝蕭衍評曰: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閣"。現在的《蘭亭序》為馮承素摹本,現藏北京故宮。我之不厭其煩說了這麼多,其目的是回答問題:"初學者學《蘭亭序》為何將進入死衚衕"?

    上面已經介紹巜蘭亭序》是在王義之先學楷書和草書後,自創一體,形成鮮明風格,《蘭亭序》是其代表作。

    初學者就學《蘭亭序》,確實是想"一步登天",可不可能嘛!你即使練習,摹仿一萬遍,充其量"形似",絕非"神似",沒有"風格、法度"所產生的一堆字跡,離"書法"二字沾不上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被尊稱為“書聖”的古代書法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