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翰墨江南
-
2 # 龍銘書客
《靈飛經》分為碑刻版和墨跡版兩種。如果具備一定的書法功底,作為小楷的入門法帖,則是不錯的選擇;但沒有任何書法功底的初學者(特別是毛筆),則不建議從它開始學習。可能有些朋友對它愛不釋手,也可以借鑑碑刻版的輔助硬筆來練習,可它畢竟不是硬筆寫的,生搬硬套則不可取。
之所以說零基礎的朋友不適合用它入門,主要是它的筆法包括楷書的平穩工整和行書的牽絲映帶,章法佈局縱有行,橫無列,瀟灑空靈,每字約1cm左右,被推為天下第一小楷。若以那麼豐富的筆法寫到這麼小的字,一上來就以它來入門練習是很難做到的,往往會事倍而功半,得不償失。不妨先練練中楷、大楷(也不適合把《靈飛經》放很大練習,畢竟大字小字筆法有異),等手穩了再加點行書,功力差不多時再細細研究,一細不苟,水到渠成,豈不快哉?
-
3 # 神韻軒書法
《靈飛經》又名《六甲靈飛經》,此帖章法縱有行,橫無列,雖是楷書,帶有行書筆意,氣韻生動。
《靈飛經》清勁俊逸、靈活爽利、平和簡靜,有清剛、雅正、絕俗之氣息。
楊守敬書評:"靈飛經一冊,最為精勁,為世所重。″
此帖也適合作硬筆書法範本,近代的書法家盧中南先生和書法家田英章先生都用硬筆臨過小楷《靈飛經》。
一,盧中南先生硬筆臨《靈飛經》,點畫精巧,收斂含蓄,遒勁婉麗。
二,田英章先生硬筆臨《靈飛經》剛健險勁,不激不厲,有歐楷筆意。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
-
4 # 王庶文講壇
我們要練習古碑帖,首先要對其進行學習、臨摹,在動筆之前,一定要對其內容有一定了解。只有瞭解了內容,才能感受其神韻。同樣一個古碑帖,每一種都有若干版本,哪怕同屬小楷體,也會有細微區別,關鍵是筆法能否符合內容的神韻。
《靈飛經》簡介《靈飛經》全名《靈飛六甲經》,是一本道教的經書,在晚明時期發現一卷唐開元年間的精寫本,它的字跡與磚塔銘非常相近,但是毫鋒筆墨卻不是石刻能夠媲美的。當時就被董其昌獲得,有他的題跋。
海寧陳氏刻《渤海藏真》叢貼的時候,從董家借來了《靈飛經》,將其摹刻入石,後來兩家又贖又賣,鬧了很多往返糾紛。《渤海藏真》摹刻全卷時,脫落了十二行,董氏贖回時,陳氏扣留了四十三行,脫刻十二行也可能是初次抵押時被董氏扣留的,後來又合又分,現在只存陳氏所抽扣的四十三行,其餘部分已不知存佚了。
《靈飛經》書法在唐朝時期就是精品,用敦煌出土的那些唐人書法與《靈飛經》書法比較,能夠與之媲美的也很少。清朝的時候科舉又將書法納入考試,幾乎形成書法優劣等同文章優劣的形式,所以它又成為了科舉士子學習小楷的範本。
這就是《靈飛經》備受推崇的原因;主要兩個原因第一,字型確實精美,符合道家瀟灑飄逸的神韻;第二、實用價值。
初學者能學《靈飛經》字帖嗎?《靈飛經》字型瀟灑飄逸,空靈優美,伸展自如這與道家的行為風格高度一致,所以《靈飛經》小楷是符合書中內容其神韻的。但是《靈飛經》中的放縱與飄逸,也讓字型個性偏多,比如:筆畫中的長橫長豎和筆力強勁的撇捺,以及中宮緊湊自然的結構,初學者就很難領悟和把握,從而經常導致練出來的字過於妖媚。
初學書法,還是應該從規從矩,推薦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在有了一定基礎之後,再去研習《靈飛經》才能水到渠成,顯得格外雅緻。
-
5 # 秦漢書法研究
《靈飛經》傳為唐代鍾紹京所書。鍾紹京,字可大,虔州贛(今江西贛州)人,是唐代著名書法家。工書亦善畫,師從薛稷。《靈飛經》是著名的小楷法帖之一,其字結體秀美,筆意瀟灑,受到許多書法愛好者青睞。
墨跡版的《靈飛經》點轉更加厚重,飽滿,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多多觀察它們的變化。
附:《靈飛經》帖的筆法
1、平切橫
起筆時帶有一定的速度切入紙面,產生左尖的效果。筆尖繼續向右漸按執行(切勿向右下頓筆),稍駐收筆(將筆尖從紙面上提起)。平切橫取勢略平,從線條的外廓看,下部是一直線,上部是一條弧線,前部分弧度小,較平直,後部分弧度大。初學時往往容易寫成頭部太尖細,而收筆時下掛。平切橫要短小、圓潤,富有彈性。
2、仰切橫
取仰勢呈一定斜度,寫法類似平切橫,起筆帶有一定的角度,但不宜太大(從左上),收筆有兩種,一種向右上方頓筆,迅速提筆;一種向右重按後向左上方挑出(呈鉤狀),這種橫一般用在接寫撇、豎等縱向取勢的筆畫搭配中。仰切橫弧度不宜太大。
3、短平橫
短平橫的落筆先自左上向右下切落,頓筆後輕提向右行筆,最後稍駐提起向左收筆。手指的動作是:大拇指、食指、中指向左上方伸出,然後迅速收回下壓,筆尖接觸紙面後,迅速由快至慢,按後提筆右行,無名指和小指並行右移,大拇指和食指右撥後重壓,放鬆後收筆。短平橫取勢稍斜,中間可稍細。
4、右尖橫
起筆如短平橫,行筆後迅速向右提筆挑出,形成右邊尖狀,一般取勢向右上方。
5、長平橫
運筆過程類似短平橫,形態較長,取平勢,兩頭較中間略粗,中間較細,這就要求中間行筆要輕提,迅速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收筆重按。可用不同的落筆角度來增加平橫的形態變化。
6、長俯橫
類似長平橫,斜度比它大,中間上凸,呈扁擔狀,形態較長,中間細,兩頭粗,中間行筆速度宜快。
7、垂露豎
三指向左上方伸出,快速切落,重按後向下行筆,食指和大拇指發力回扣,中指推動無名指和小指下移,速度由慢到快,向下重按後收筆,要求垂直挺拔,中間略細,猶如長平橫直立狀。
8、懸針豎
起筆類似垂露豎,行筆至三分之二處,筆尖快速下行筆,尖頓時提高紙面,尾部尖狀猶如懸掛針,故名“懸針豎”。初習時,往往落筆後就快速寫尖狀,易歪斜且如“鼠尾”,切記先慢後快。
9、短平豎
運筆過程類似垂露豎,然形態較短。居字中間時,呈直狀,在左邊時,有向勢和背勢兩種形態,向勢時頭朝左,中間微向右挺;背勢時,起筆略輕,中斷略向左突。
10、上尖豎
切入落筆,由輕漸重,稍按後提筆空收,有向、背、直三種狀態。
11、短撇豎
切入落筆,略頓後向左下行筆出鋒。筆勢斜面稍帶弧度。
12、斜撇
先切落(中指抵上,大拇指、食指左上伸出,迅速回落),右下略頓,再緩緩向左下按筆,速度漸快,手腕迅速發力向左下方撇出,筆尖快速離開紙面。根據弧度的大小可分為直撇和彎撇兩種,直撇的弧度很小,線條直挺峻利,彎撇直中帶曲,富有彈性。
13、短撇
短撇其形短小。根據斜度不同,可分為短平撇和短斜撇,寫法相同,以行筆的角度不用確定平與斜。起筆切入,頓筆後迅速向下方撇出。
14、豎斜撇
先寫豎,行筆至二分之一左右,迅速向左下方撇出。一般在字中起著平衡重心的作用,豎撇書寫時忌行筆過程出現明顯的停頓軌跡。行筆過程由慢漸快,應一氣呵成,自然流暢。
15、直撇
直撇勢直鋒利,自上而下切落頓筆,行筆時中指抵上,使筆跡挺而爽。順勢出鋒。
16、長撇
形態較長,在字中往往是主筆。寫法類似斜撇,中間行筆不宜太快。
17、月彎撇
因其形態中間彎兩頭尖形似柳葉故稱柳葉撇或蘭葉撇。書寫該撇時應注意兩點:速度由快到慢,再由慢到快,用筆由輕到重,再由重到輕。中間不要停頓,應一筆寫成,且有一定的弧度。
18、回鋒撇
以上所講的撇,收筆時都有出鋒,而回鋒撇收筆處帶鉤狀。起筆切落後略向右頓,中間行筆呈弧勢,出鉤宜小,即筆尖離開紙面的縱向角度要大,小則拘謹。
19、俯仰撇
先呈俯勢又轉成仰勢的稱俯仰撇。先自右下向左上回鋒落筆,蓄勢漸快撇去,繼而如寫柳葉撇,一氣呵成。整個撇的形態呈S形,曲中有直。
20、弧撇
弧撇寫法:先切入落筆,略頓後向右下行筆再快速向左下方撇出中間向右突,有弧度。
21、平挑
平挑斜度較小,起筆切中稍頓,即刻再向右上挑出。
-
6 # 山西古韻書法苑
《靈飛經》是道家的一部經典經卷。有史料記載,元代袁桷、明代董其昌根據筆意認為它是唐代的鐘紹京所書;也有人持另一種說法,是唐代抄經人所寫,但一直拿不出有說服力的依據來。
《靈飛經》是楷書結體,其在書寫上卻有行書的筆意,行書的流暢、飄逸盡顯其中。《靈飛經》在風格上更接近於王獻之。趙孟頫的許多作品中都有《靈飛經》的字形結構與筆法技巧;當代已故的著名書家啟功先生的一些作品中也有《靈飛經》的痕跡,可見《靈飛經》歷來被書法愛好者與書法大家所鍾愛,一直以來被定論為天下第一小楷。
《靈飛經》流傳下來的刻本中最有影響力的許《渤海藏真帖》《望雲樓集帖》《滋蕙堂墨寶》三種。
學習《靈飛經》當首推薦《渤海藏真帖》與四十三行墨跡本。《渤海藏真帖》是明代海寧的陳元瑞所刻,他原籍渤海,故名曰《渤海藏真帖》,它是摹刻拓本,一直以來書法界視其為天下無雙。四十三行墨跡本是手寫真跡,結體上靈動秀美,筆意瀟灑,通篇一絲苟,神采飛楊。
-
7 # 江邊候鳥龐永鴻書法
《靈飛經》作為小楷書法,確實不錯,結構舒穩,筆畫雅緻,秀氣大方,深入廣大書法愛好者的眼球,均適合書法初學者軟筆硬筆臨寫的好帖!
-
8 # 大漢古哥
《靈飛經》是唐代江南第一宰相鍾紹京所書,鍾紹京是三國時期魏國太傅、著名書法家鍾繇的第十七代世孫,歷史上把這兩位書法家分別稱為“大鐘”和“小鐘”。
《靈飛經》是中國書法史上不可多得的書法精品,被譽為天下第一小楷。其筆跡秀麗舒展,沉著清勁,神采飛動,風姿不凡,是寫經中的絕佳之作,為歷代書法家所鍾愛。
《靈飛經》本身是中國道教的一部經典經書,在唐代開元年間作為墨跡寫本,廣為流傳。後人學習小楷多以此為範本,初學者也應該練習它。明代的董其昌,近代書法家啟功先生都收益過靈飛經,可見它有著不一般的藝術感染力。董其昌認為趙孟兆的楷書就是學習鍾紹京的小楷而來,可以從趙孟兆的楷書中看到鍾紹京的楷書風範。
在敦煌莫高窟也發現有《靈飛經》的小楷碑帖,可見它的流傳之廣,得到大家的喜愛。
建議大家學小楷就從《靈飛經》開始,多多臨寫,必有收穫。
-
9 # 美好手記
沒天下第一小楷的說法。唐人抄經體,風格飄逸。在古人真跡難得一見的前提下,靈飛經能讓人們清楚地看到古人的運筆,對學習書法很有幫助。初學書法可以學習靈飛經。不過最好還是學智永的千字文,也是墨跡本,王體風格,非常好。
-
10 # 天和堂
《靈飛經》以其秀媚舒展,沉著遵正,風姿不凡的藝術特色為歷代書家所鍾愛。明董其昌說:“趙文敏一生學鍾紹京終十得三、四耳”。近代大書家啟功先生的書法也受益於《靈飛經》。可見《靈飛經》有著超凡脫俗的藝術感染力。
回覆列表
靈飛經是一部道教經典,是由楷書鼻祖鍾繇的第十七世孫鍾兆京書寫的,全篇字型優美,長短句錯落有致,有疏有密變化自然而又渾然一體。給人一種穩重又飄逸,雅緻俊挺的感覺,筆意瀟灑,靈動,造型精巧,是一部非常好的小楷範本。古有趙孟頫,今有啟功,都受益非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