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夢仙曲
-
2 # 日月明程
音樂、文學、文藝、舞蹈、體育、美術繪畫、建築、自然……包括勞動及成果等都可算美學範疇。好的音樂能夠淨化人的心靈,激發人的鬥志,引導人們積極向上。在這方面與美學倡導的精神是相通的,因此一個人音樂素養懇定正面影響其美學素養,反之亦然。
-
3 # 墨核子
美學是對所有藝術而展開的藝術形式完美的理論研究,是研究各種藝術形式如何完美表達的理論。音樂,舞蹈,繪畫,文學和建築及工藝藝術等都是美學研究的範圍和具體物件。西方美學家黑格爾對美學有一套完美的理論。
音樂素養和美術素養肯定能相互影響。一切藝術美的表達都是人的心靈美的表達,只要有美的心靈,透過任何形式的藝術都可以表達出來。
-
4 # 郝跳舞
美學範疇很大,您提及的音樂,美術方面都包含在內,我們可以統稱為“藝術”範疇。
而藝術是透過媒材差異而區分為不同的類別,比如音樂唱出來聆聽,美術畫出來觀賞等,在為生活的經驗做“再現”與“造型”。
談到美學,美學素養的基礎應幫助大家發展藝術性思考、統整思考與美感體驗,著重探索自己對世界與生命的思考。
長時間的學習與接觸美學,可以逐漸成為人格中的一部分,因此美學素養非得與生活相結合不可。
不管是音樂還是美術,都是開發自我教育意識的形式,意即在過程中感官從內而外地開啟認知,在觀察和體驗中塑造自我。
美學素養即是在教育過程中將媒體環境中提供美的認識轉化到美的體驗的創造過程。
綜合上述,兩者之間談不上衝突,反而相輔相成,拓寬自己對藝術的認知面,才有可能全面領悟美學意義。
核心:藝術層面之間是相通的,只是表現形式上的差異,終究是促進互溶。
-
5 # C小姐藝術維C
除了理論上的相通外,題主有沒有聽說過通感症?就是聽到音樂,會強烈感覺裡面有顏色,這是一種疾病,但是很多藝術家都羨慕這種疾病。做藝術自媒體的我也非常羨慕,因為太美了,簡直是畫畫天才。以下摘自壹讀:
來自美國的藝術家Melissa McCracken是一名通感症(Synesthesia )患者,她能聽到影象,看到聲音。比如說,當她聽到音樂時,她會看到抽象的色彩和畫面;當她看到畫面時,耳朵裡就會跳動著相應的旋律。Melissa 15歲之前一直都認為其他人和她一樣都能看到各種色彩,直到有一天她問別人C這個字母的顏色後,她明白了自己和別人不一樣。
所以接下來的時間裡,因為自己喜歡繪畫,Melissa就把她在聽音樂時看到的影象用油畫畫了下來,畫面中的每個色彩彷彿是跳動的音符,即使你沒有通感症,也能透過其中感受到跳動的韻律,非常動人。
我初中時,老師也佈置過類似的作業,聽德彪西《月光》畫畫,我要是能畫這麼好,我該多開心啊。
回覆列表
答:音樂和美學,音樂是一種規範,美學是藝術境界的提髙,兩者是貫通一體的藝作水平與效益。
音樂素養和美術素養,有著不同的藝朮素養。音樂能閱耳動心,能激勵精神昂揚向上,可感人心絃。美朮能償目滋心,能觸感意識形態對美景有統一的認知,兩者是相襯互託的關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