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書法有云
-
2 # 一人筆記
我是一人。這兩個帖子共同點就是都存在爭議,但主要問題在字型是“外拓”還是“內擫”的?
《蘭亭序》一直沒有原本一直有爭議,《顏勤禮碑》歷史消失千年,近代才重新發現,他們都有爭議。學習任何帖都有一定的相通性,但是《蘭亭序》和《顏勤禮碑》說不上互助。學顏真卿和柳公權的字,一定要多看王獻之的字。關於《蘭亭序》,有不少人到現在還有堅持,《蘭亭序》到底是不是王羲之所寫。
質疑《蘭亭序》是不是王羲之所寫的理由千千萬萬,還有質疑現在看到的所有《蘭亭序》和原本的差距很大,目前的《蘭亭序》不足信不可學。
《顏勤禮碑》的故事也很有趣,《顏勤禮碑》唐顏真卿撰文書丹,自署立於大曆十四年(779年)。
此碑全稱《秘書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長史上護軍顏公神道碑》。《顏勤禮碑》碑體立於唐大曆十四年(779年)。楷書,現殘石175×90×22釐米。碑四面環刻,存書三面。碑陽19行,碑陰20行,行38字。左側5行,行37字。
上圖為故宮所藏拓本,原紀錄如下:31.8×37.7釐米。民國拓本。石1922年出土於陝西長安舊藩廨庫基中,現存陝西西安碑林博物館。唐大曆十四年(779年)。顏真卿撰並書。端雅舒展,寓巧於拙,雍容大方,頗具大唐氣象。
很明顯看出《顏勤禮碑》的字非常的“外拓”,同時學習《顏勤禮碑》和《蘭亭序》是很難有互助效果的。
一人有感書法有兩個詞“外拓”和“內擫”。《顏勤禮碑》的字是極致的“外拓”,而王羲之雖是“內擫”但是相對平衡。歐陽詢的字是比較“內擫”的,下圖相差歐陽詢行書千字文。
田英章一直說師從歐楷,但是他同時也借鑑了王維賢等人的字,田英章的楷書“外拓”了不少。
因為田英章想要把歐陽詢的歐楷稍稍外拓一些,導致現在有一些人覺得田英章的字不是歐楷。
《顏勤禮碑》中的字是非常的外拓,我們當代學歐陽詢的比較多,字型趨向“內擫”為主。《蘭亭序》非常的優秀,不管和那個帖搭配都不會出大差錯。但是如果《顏勤禮碑》,那麼最契合的還是柳公權和王獻之的帖子。
上圖王獻之《玉版十三行》,學習顏真卿和柳公權的字,可以看看王獻之的字。
-
3 # 西廨七叔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題主這個問題,其實在以前有過不少,就是是否可以交叉臨帖。楷書和行書交叉臨習本來就應該是書法學習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個人不建議《蘭亭序》和《勤禮碑》同時練習。
因為,書法練習中交叉練習需要不同的法帖卻又有相似的筆意。這樣能讓練習者更全面地掌握一些技巧和豐富練習者的書法審美。就個人而言,《蘭亭序》與《勤禮碑》在風格上的差異相對大一些,而且,蘭亭筆法的確難度較高。如果題主選擇交叉練習,建議選擇《勤禮碑》和《祭侄文稿》。畢竟,都是顏真卿的作品,能找到相同的脈絡,也練習了不同的書體。
-
4 # 翰墨書道
有。學習任何的經典古代書法都已幫助或則說互助,原因非常簡單,因為他們都是有著一脈相承的關係的,有師承或傳承,書法的發展演變本身也是在繼承的過程不斷豐富和發展演變的。他們之間一直都有一種割捨不下的關係。雖然如此,需要注意的是,對於學習書法而言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學習模式,要一步一步的進行。
有就是說要一家一家的去學,最好不要兩家書法較互的臨摹練習。特別是初學書法者,我們的點畫線條造型能力和結構佈勢技法,字形方面的技法都不熟也不能做到運用自如 。同時學兩家不同風格的書法也可能會顧此失彼,捉肘見禁。對於那些技法嫻熟的書法家來說,採取一家一個階段的學習,是完全必要的。在說《蘭亭序》和《顏真卿勤禮碑》的臨摹學習是否有互助作用。可以明確的說是有的,是可以互相汲取與借鑑的。
這種互助的作用,能否有益,在於書法家自己對技法的駕馭程度和能力。善於融會貫通與不善於融會貫通之別。實際上古今那些大書法家幾乎都是這樣的高手,包括現代都啟功先生的書法,仍然是融匯百家成一家的。
-
5 # 棲山館王老師書法課堂
我非常實在的說,將這兩本帖同步學習或者前後順序來學習實際上不會產生什麼互助的。
《蘭亭序》是王字行書,《顏勤禮》是顏字楷書,且都只是書家的一種面貌。
論關係,顏真卿是在學王羲之沒錯,但是已然把筆法做了相當大的改變。二者的繼承關係,初學是很難關注到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我們從基本用筆特點來看,《蘭亭序》以露鋒順勢為主。
筆尖直接接觸紙面,所以有很多我們看到的尖尖出現。
而《勤禮碑》則以藏鋒逆勢為主,整體含蓄,入筆處不露鋒芒,點劃飽滿。
在技法系統上二者是互不統屬的兩種完全相反的用筆系統,也就是說,二者是反著來的。
實際上,智永的楷書與《蘭亭序》技法上屬於同一系統,學《蘭亭序》的同時應該學智永《千字文》才對。
如圖,在技法上,智永《楷書千字文》與蘭亭序完全一致,甚至在《千字文》裡,直接使用《蘭亭序》的原字,作為王羲之七世孫,智永忠實的繼承了王家風貌,想要學習王羲之,楷書要學習智永,已然是學書的共識。
最後,其實並不是《蘭亭序》與《勤禮碑》絕對對立,學此不能學彼。
書法中由“順”與“逆”形成“藏”與“露”,實際上是書法中的內涵,不論是哪一本帖,這種對立關係都是存在的,否則構不成書法,只是孰多孰少的問題,但是具體到一個帖的時候,多組簡單的關係構成複雜的關係,就不是說起來這麼簡單了,很容易搞迷糊。
再者,《蘭亭序》也好《勤禮碑》也罷,不管是哪一帖,都有自己的用筆習慣,二者差別特別大的情況下,技法本來不同屬,就很難起到互助的作用,寫蘭亭藏鋒,寫勤禮尖入筆都是常有的事,混淆之下,幫的就是倒忙了。
-
6 # 雲隱
學習《蘭亭序》對學習《顏卿禮碑》當然有幫助
不過這種幫助不是完全的或者直接的。這是由於顏真卿對二王書法的繼承與創新造成的。我的建議是中間用《多寶塔》過渡一下,這樣一個脈絡就相對完整,更利於你相互學習《蘭亭序》與《勤禮碑》。
現在我們來梳理一下“二王”與“顏體”之間的關係,這樣更有利於我們在書法學習中體悟。
從書法風格和書法面貌上來說,顏體和“二王”總是顯得格格不入,但是歷代不乏其人將顏魯公歸於“二王體系”。其中“宋四家”的言論最具有代表性,蘇軾從顏魯公的作品來分析他是隸屬於“二王”,“顏魯公平生寫碑,帷《東方朔畫贊》為清雄,字間櫛比而不失清遠。其後見逸少本,乃知魯公字字臨此書,雖大小相懸而氣韻良是,非自得於書,未易為此言也。”
深得平原書法三味的黃庭堅所書的《廉頗藺相如傳》一派天機、篆籀味十足,“餘嘗評題魯公書,體制百變無不可人,真行草書隸皆得右軍父子筆勢”。
書法史中存在著三條發展脈絡,其一就是以“二王”為代表的二王體系; 其二就是碑學萃取營養的北朝書法;其三就是自古至今一直存在著的民間書法。顏真卿多元的書學淵源說明了兩個問題,其一是顏真卿把上述三個發展脈絡創造性的融合到了一起,最終形成了大氣磅礴的“顏體”;其二就是顏真卿多元化的學書淵源恰好說明了“顏體”對“二王體系”的建構。
顏真卿是建構“二王體系”第一人,他創造性的融合了三個發展脈絡,最重要的是把“篆籀味”融入到以“韻”取勝的“典雅”的“二王” 書風當中。“至顏真卿出,始見篆、隸筆勢,雄健厚碩”。而“篆籀味”在成熟的“二王體系”中是不存在的。顏真卿的這種成功的實驗,將後世所有的學書人都可以與“二王”一脈聯絡起來,為他們找到了一個理論和實踐基礎,不管後人的書法風格和書法面貌是否與“二王”相類或相逆,人們總是可以透過顏真卿上溯淵源,從而把他們統統與“二王體系”聯絡起來。
(塔、感、撰字多麼熟悉的王體)
我們來看顏真卿的宋拓《多寶塔》,透過高畫質的拓本可以直觀的看出,顏真卿的早年筆法就是師從二王,這在《多寶塔》中字的黏連和結構可以很清楚的得到這個結果。
綜上所述,顏真卿是自羲之、獻之之後,首位融合了“二王”書法、北朝碑刻、民間書法這三個中國書法史的發展脈絡,形成了自身磅礴大氣、具有“篆籀味”風格的書家。雖然歷代不乏其人將顏真卿歸於“二王體系”,但透過對顏真卿書法風格的形成、對“二王體系”的建構等追述,我們可以把顏真卿看作“二王體系”、北朝碑刻、民間書法這三條發展脈絡的交匯點,而《勤禮碑》正是這交匯點的代表作。
-
7 # 千年蘭亭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在書法專業上歷來也是很有爭議。
對於同時練習不同的碑帖,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認為應該儘量選擇風格相近的碑帖。
比如學習《乙瑛碑》,可同時學《史晨碑》《華山碑》等,都屬法度嚴謹一類,用筆相近,容易上手,學習重點可放在點畫的細微變化上。
一種認為可選擇風格相異的碑帖。
比如學習以方筆為主的《張遷碑》,可同時學以圓筆為主的《石門頌》《楊淮表記》等,透過不同的用筆,豐富自己的表現手法,起來相輔相成的作用。
這兩種觀點都有道理。這不由讓人想起金庸先生筆下的兩位人物。一是張無忌。張大教主年少時,身中玄冥二老兩種風格完全相反的掌力,半邊身子冒汗半邊身子冰冷,若不是張三丰以內力化解,恐怕早就小命嗚呼了。
二是周伯通。一心二用,一手畫方,一手畫圓,左右手竟然可以使出完全不同的武功。
這兩個例子粗看似乎完全相反,實則暗藏玄機。張無忌身中玄冥二老暗算時,年紀尚幼,內力不夠,自己無從引導和化解。
而周伯通則是自己修煉,左右互搏,他武功高超,故能隨心所欲地化二為一。
這正如我們學習乒乓球。教練總是先從攻球開始教起,也就是上旋球。待打下很好的基礎後,才教另一種球,下旋球。只有掌握了上旋與下旋,才具備了基本的對打的能力。
說到此,我的觀點也就很明確了:同時學習《蘭亭序》和《顏勤禮碑》,可以相互促進,讓我們更好地理解書法技巧。
但它有個前提,就是需要我們有一定的書法水平,否則,只會煮成一鍋夾生飯。
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先約後博”。
-
8 # 趙氏子方
我也曾經有過這樣的疑問?但是,我當時有這樣疑問的原因是學習任何一種字型期間(比如顏體),夾雜臨摹其他字型(比如蘭亭序行書),會不會有干擾 導致寫出來的字四不像……後來發現,也並不像自己想的那麼嚴重!但是不要一天之內一會兒學《顏勤禮碑》,一會兒學《蘭亭序》,這樣可能就沒促進作用了,反而會干擾!畢竟這兩種字型風格迥異,就像學唱戲一樣,上午練習黃梅戲,下午又讓練習秦腔!後果可想而知……起不到促進作用!結果進步緩慢……反過來,如果是練習了一年或者兩年顏勤禮碑,這個時候,去學習蘭亭序,並且也堅持一年,然後又去學習顏勤禮碑,應該會有促進作用,畢竟都是書法,還是有相通的地方,相信這個時候,你的眼界,你的控筆能力,你對書法的理解,都會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分享一下自己的一點心得體會!不一定都對……
回覆列表
王羲之的蘭亭序和顏真卿的顏勤禮碑他們之間有聯絡,但聯絡不是很大。
說他們有聯絡的原因是,顏真卿的筆法傳承字二王筆法,因此在顏真卿的顏勤禮碑裡頭蘊含著二王筆法,而王羲之的蘭亭序裡頭也有相同的筆法,這個是他們之間有所聯絡的存在。
說他們之間聯絡不大,主要是指蘭亭序是行書字型,而顏勤禮碑是楷書字型,因為行書和楷書這兩種字型各有它們的自身特點,因此在應用筆法方面也會有所不同。
另外,顏真卿的楷書,他除了繼承二王筆法之外還融入了篆籀筆意。在外形上的表現跟魏晉的書風完全不同。
因此,
如果學習顏真卿的楷書,也就是說如果你學顏勤禮碑,打好基礎之後,你可以轉入學習顏真卿的祭侄文稿。
如果你想學王羲之的行書蘭亭序,那麼你可以先學習王羲之的楷書樂毅論或者集字聖教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