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水電安裝與維修打水鑽

    如何栽培白靈菇?白靈菇栽培技術與管理

    白靈菇也稱白阿魏蘑,是原始野生於乾旱草原的一種品質極為優良的大型肉質平菌,經人工培育後,與野生菇同樣富含蛋白質、氨基酸、優以穀氨酸和精氨酸含量最高。此外,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D及各種礦物質元素,是一種天然保健珍稀食用菌。

    白靈菇的栽培工藝為:選料 配製合成基質 裝袋 滅菌 冷卻 接種 菌絲培養 出菇管理 採收 成品加工 保藏出售。

    一、菇房的處理

    栽培白靈菇所用菇房一般用蔬菜保護地設施,如日光溫室、大棚等,種菇前最好能揭膜曬棚兩週,料進棚前再用藥劑燻蒸1次,一般房屋需整理粉刷後才可作為白靈菇出菇場所,進料前還要用藥劑處理1次。

    二、栽培料的配製及滅菌

    1.栽培料的配製:棉籽殼100公斤、玉米粉5公斤、麩皮5公斤、石灰3公斤、石膏2公斤。

    2.堆制發酵:堆制發酵的用料最好在300公斤左右,堆高1.2~1.4米,寬1.1~1.5米,長度不限。堆太小不易升溫,發酵不透;堆太大中間缺氧,而且不便翻堆。發酵料拌水60%~65%,並加石灰2%,使pH值為8~8.5。建好堆後打孔通氣,孔距為30釐米,堆上方打1排,側面打2~3排。發酵時間視室溫而定,溫度高時時間可短一些,以7~8天為宜;溫度低時可適當增加天數,並加蓋塑膠薄膜。發酵過程中要注意翻堆,每隔1天翻1次,發酵透的料應呈棕褐色,無酸臭味。

    3.裝袋滅菌:發酵好的料需重新測水分,並將含水量調至55%~60%,pH值調至8~8.5。塑膠袋選用1733釐米規格的折角聚乙烯袋,裝0.75~1公斤溼料。手工裝料時,邊裝邊用手壓緊,機裝時可根據機器動力情況掌握緊實度。將裝好的料在高壓下滅菌2~3小時,或在常壓下滅菌14~16小時,注意滅菌要徹底。

    接種培養等滅好菌的菌袋冷卻到30℃時,移入接種室內接種,接種量以能覆蓋菌袋錶面為宜。接種過程中注意人員及器具的消毒,不要造成人為的雜菌汙染,接種後將菌袋放在室內培養。接種後前3天不要動菌袋,1周後翻垛檢查有無雜菌汙染,將有雜菌的清理出去,晾乾滅菌後可再次使用。培養過程中注意避光,空氣溼度應在65%以下,溫度儘量保持在25℃~28℃,45~60天后菌袋可發滿,此後可轉入出菇階段。

    三、出菇管理

    待菌絲髮滿後,再讓菌絲進行1周的反絲生長,使菌絲髮透,然後將菌袋移至低溫處或對出菇棚進行反向操作,白天蓋草簾,晚上揭草簾,並加大通風,進行低溫刺激,結合噴水促進菇蕾形成。等菇蕾長到拇指大小時進行開袋處理,進一步加大水分。此時,空氣溼度應保持在85%~90%,溫度儘量保持在8℃~15℃。當白靈菇長至乒乓球大小時將其放出袋口,並增大通風量,以保證菇形正常。當通氣不足時,易出現畸形菇或高腳菇。同時應注意不要讓風直接吹在白靈菇上,以防止菇體因失水過多而開裂。

    四、總結白靈菇栽培主要特點:

    1.人工多因子合成栽培基質:主要採用工農業廢棄物,棉籽殼、玉米芯、木屑等。

    2.短袋菌棒:採用17cm33cm塑膠袋製作菌棒(出菇棒)。

    3.雙菌牆微渠補液覆土管理技術。

    以上就是白靈菇的栽培技術。白靈菇菇體潔白,味道鮮美,香味濃郁,是目前最具有開發潛力的十大珍稀食用菌之一,也是一種天然營養保健食品,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具有較廣闊的市場前景。

  • 2 # 農村黑妮兒

    在我們生活中,常見的蘑菇有香菇、白蘑菇、金針菇、杏鮑菇、等等,但是白靈菇很多人對它都比較陌生,其實白靈菇是當今最佳的天然綠色保健食品,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力,是一種食用和藥用價值都很高的珍稀食用菌,深受消費者喜愛。下面

    帶大家瞭解一下它的一些栽培技術。

    白靈菇高產栽培技術

    現在大多數種植戶採用液體菌種來生產白靈菇,這樣下來可以更大程度上節省生產成本,縮短養菌時間。由於液體菌種中菌絲片斷多,萌發點多,分散度大,可大大的提高頭潮菇的產量,從而為種植戶產生更多的經濟效益。

    白靈菇種植技術

    一、發酵罐液體菌種的製備

    1、熬汁:先把200克的土豆清洗乾淨,先去皮,然後再去芽切片,再取白靈菇的菇根適量,與大約50克的麥麩,一併放入不鏽鋼鍋中用大火燒開後,再轉為小火熬煮至熟後,撈出土豆片,過篩取汁。

    2、配料:熬好的汁過篩完畢後,再將葡萄糖約20克左右,磷酸二氫鉀3 克,硫酸鎂1.5克,維生素B1毫克溶入熬好的汁中,配成培養基,稍加攪動保證能充分攪勻,。

    3、裝罐:把培養基混勻後,舀入或注入發酵罐內。罐內一定要裝好並蓋上上蓋,密閉罐體,加熱40 分鐘,溫度要一直維持在121℃,進行培養基滅菌。在滅菌的時候,應該開通管線和閥門,讓培養基內所有氣體和液體只要經過的部位,就能完全滅菌,以防止制種後期雜菌感染。

    4、接種培養:滅菌結束後,待它自然降溫或者用冷水冷卻或至培養溫度,然後按無菌操作規程,用火焰消毒進行接種。接種完畢後,嚴格控制在26~ 28℃的條件下培養。待48~72小時後,培養液的顏色由深變淺,菌液中菌球與液體混為一體時,即可用於接種。

    二、菌袋的製作與培養

    1、栽培料的配製:棉籽殼100千克、麩皮5千克、玉米粉5千克、石灰3千克、石膏2千克。

    2、堆制發酵:準備大約300千克左右的堆制發酵用料,堆一個高1.3米左右,寬1.5米左右的堆。堆的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堆的太小不易升溫,會導致發酵不透;堆的太大會導致中間缺氧,而且不便翻堆。發酵料拌水溼度百分之60%左右,並加石灰2%,使pH值為8~8.5。建好堆後需要打孔通氣,孔距為30釐米,堆上方打1排,側面打2~3排。當料堆溫度達55℃左右的時候,一直要保持恆溫48小時後,再進行第1次翻堆。當料堆溫度達60~ 70℃時,每隔1天就要翻堆1次,並充分換位。約一週後,待料變成了均勻棕褐色、而且質地均勻、富有彈性、料味純正、料表面有較多的放線菌時,證明料已經發酵成功,就可以散堆降溫。

    3、裝袋滅菌:發酵好的料必須在測試的時候pH達到7.5~8.5,含水量達到60%才可裝袋。還要將裝好的料徹底滅菌,在高壓下滅菌2~3小時,或在常壓下滅菌14~16小時。

    4、接種培養:滅好菌的菌袋冷差不多卻到30℃時,就可以移入接種室內接種了,必須要在無菌條件下接種,接種量40毫升/袋,以能覆蓋菌袋錶面為宜。液體菌種接種速度快,建議安排4個人配合接種最佳,這樣才能做到快打口蓋,快接種,快封口蓋。

    5、接種後,首先把環境溫度控制在26~28℃,少通風或不通風,儘量不要讓菌袋移動。1周後翻垛檢查有沒有雜菌汙染,發現有雜菌汙染後,將有雜菌的清理出去。大概18~ 20天后,差不多菌絲可以滿袋,較固體菌種能縮短8~10天。待菌絲髮滿後,將菌袋移至低溫處,或者對出菇棚進行白天蓋草簾,晚上揭草簾的反向操作,並加大通風,低溫結合噴水對它進行刺激,促進菇蕾形成。

    白靈菇如何預防害蟲

    1、建議改善棚內的通風條件。

    2、避開極端高溫和低溫,棚內溫度最好維持在24℃-4℃。

    3、菇棚內要保持適當溼度、通氣條件,儘量減少菇房晝夜溫差,溼度儘量不要低於70%。

    4、必須保持發菌場所內的衛生清潔、還要保持良好的通風,當菌袋點片發生綠黴時,用5%濃度的石灰清液注射黴菌斑及周圍培養料,以此來抑制綠黴菌生長。

    5、需要嚴格控制空氣溼度,溼度最好不要超過90%,注意水滴不能與菇體直接接觸。還要保持適當通風。

    6、在通風口處張懸掛防蟲網防菇蚊成蟲飛入,或者懸掛黃板掛誘殺菇蚊。

    白靈菇既可以食用,還具有藥用價值,白靈菇的肉質鮮嫩,營養價值極其豐富,能調節人體生理平衡的作用,是目前具有開發潛力的珍稀食用菌,開發前途非常廣闊,相信大家透過上文已經瞭解到了種植白靈菇的一些技術,希望此文能給種植戶們提供一定的幫助。

  • 3 # 農人小濤子

    很榮幸可以回答有關白靈菇的一些問題。其實白靈菇和其它菌菇的種植模式是差不多的,只是白靈菇的生長條件比其他的菌菇的要嚴格些。特別是溫度、光照、溼度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

    白靈菇是一種食用價值與藥用價值都很高的珍稀食用菌。據科學測定,其蛋白質含量佔平菇的百分之二十,含有17種氨基酸,多種維生素和無機鹽。經常食用白靈菇,可以預防骨質疏鬆,防治老年人心血管病、兒童佝僂病、軟骨病等多種疾病。

    白靈菇的種植也是十分複雜的。但我們透過人工調控措施,是可以大大縮短白靈菇的成熟期,我們先將溫度調到3O度左右,使菌絲充分發育,然後降低溫度,將菌袋移入到0一10度的底溫冷庫內15天左右,加速它的“生育"過程。

    當敲擊菌袋發出空心木的聲響時就可以將其移入大棚中,儘量提高棚溫,加大溼度,給予適量的強光照射和通風。約一個星期左右,當接種處出現微黃色菌液時,儘量降低溫度,待其長出蕾,一般該時段在11月中旬前後,棚溫要保持在15攝氏度以下,加強早晚及夜間通風,同時加強澆水,1一2天菇蕾成形,一般每個出菇面只有1一3個菇蕾,但只保留1個菇蕾,也只有這樣才能長出個大、均勻、端正、色白的優質菇品。

  • 4 # 胖大星農記

    營養要求

    白靈菇對營養的要求並不苛刻,所有闊葉樹的木屑、棉籽殼、玉米芯均可栽培,氮肥主要是麥麩、新鮮的玉米粉。白靈菇生產階段碳氮比25∶1至40∶1;生殖階段的碳氮比70∶1至200∶1。礦質元素可加石灰、石膏及磷肥。薊縣地區一般在5至6月份製作生產的母種和原種,7月份製作栽培種,8月份製作出菇菌棒,11月份到次年4月份出菇。一般生物效率為40%至60%。第二潮菇很少,菇形也差。但菌棒覆土栽培生物效率為80%至90%,菇長的大。

    共10張

    白靈菇栽培產品

    溫度要求

    白靈菇屬低溫型的菇類,菌絲生長溫度為5℃至32℃。最適應溫度22℃至25℃,5℃以下生長緩慢,在35℃至37℃時菌絲停止生長。其菌絲體後熟則需要30至45天達到生理性成熟,一般控制在零下3℃至15℃之間,最適宜溫度為7℃至12℃子實體方能分化,出菇生長溫度在3℃至22℃,最適宜溫度在13℃至18℃。從製出菇菌棒到採收為110至130天左右。從菇蕾到採收為8至15天左右,薊縣出菇時間在11月下旬至次年3月。

    水分要求

    培養料料水比為1∶1至1∶1.3,培養料的水分為65%,白靈菇菇體生長髮育的空氣相對溼度為85%至90%,相對溼度過高會出現黃菇。在低溫6℃至7℃,空氣溼度過小時常發生菌蓋龜裂。白靈菇含水量小,採摘後在15℃以下可保持14天左右。

    光的要求

    白靈菇在發菌階段暗培養完全可以正常生長。但菇體生長髮育階段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在完全黑暗的條件下,子實體很難分化,強光下不易形成子實體,一般光線為800至1500拉克斯,光照時間每天為12至14小時。不同品種對光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異。有的需要強光,有的需要弱光,但生產實踐表明:在光線過弱的情況下,往往出現菇體畸形,菌柄細長,菌蓋過小。在寒冷的冬季即使強光直射對白靈菇的外觀形狀、菇體色澤和品質也影響不大。

    白靈菇的菇蕾

    氧氣的要求

    白靈菇是一種好氣型菌類,菌絲體和子實體的生長髮育均需新鮮空氣,常通風換氣是非常必要的,二氧化碳濃度達到0.4%以上,白靈菇原基很難出現,發育受阻,易產生畸形菇。從栽培經驗看,白靈菇子實體生長階段對氧氣的需求量超過一般菇類。栽培環境通風不良使子實體菇柄增長,影響品質。但無論哪個生產階段其通風換氣必須是溫和的,主要是溫度和風速和諧一致。

    pH值要求

    白靈菇自然生長環境土壤為微鹼性,pH值為7.8,白靈菇菌絲可以在pH值5至11的基物上生長,最適宜的pH值為酸性5.5至6.5。原種栽培中考慮由於高壓滅菌時pH值往往下降到0.5分值,則配料時pH值應在7左右。栽培菌棒的配料最適合在6.5至7.5之間,各種培養料的pH值可用普通的pH試紙測定。

    栽培技術

    白靈菇是一種食用和藥用價值都很高的珍稀食用菌。其菇體色澤潔白、肉質細膩、味道鮮美,富含蛋白質14.7%,脂肪4.31%,粗纖維15.4%,氨基酸總量為10.6%,並含多種有益健康的礦物質,特別是真菌多糖,具有增強人體免疫力,調節人體生理平衡的作用。其主要栽培技術如下:

    一、材料:主料有闊葉樹木屑、棉籽殼、甘蔗渣等。輔料有麩皮、玉米粉、黃豆粉、石膏粉、酵母粉、糖、碳酸鈣等。

    共10張

    栽培技術書籍

    二、栽培方式:袋栽、覆土牆栽或瓶栽等。

    三、栽培季節:白靈菇子實體形成的溫度為10℃-22℃。

    四、原料配方:

    1.棉籽殼99%、石灰1%。

    2.雜木屑50%、棉籽殼28%、麩皮20%、碳酸鈣1%、過磷酸鈣1%。

    3.棉籽殼78%、麩皮20%、石膏1%、糖1%。

    4.玉米芯60%、棉籽殼20%、麩面板皮18%、石訓1%、糖1%。

    五、菌袋製作:白靈菇可以用生料進行栽培,也可採用熟料栽培。

    1.採用寬17cm-20cm,長35cm-40cm的聚丙烯或聚乙烯塑膠袋。

    2.將原料按一定配方加入混拌均勻,加水比例通常為1∶1.3。

    3.培養料混拌均勻後,儘快裝袋,每袋裝乾料約重0.3-0.5千克。

    4.裝袋後及時裝鍋滅菌,高壓126℃溫度下維持70-90分鐘,常壓100℃溫度下維持12-16小時。

    5.滅菌後將菌袋冷卻至室溫。在接種箱或接種室按常規無菌操作規程進行接種,每瓶栽培種接種20袋。

    6.接種後移入培養室培育菌絲。要求室溫22℃-26℃,通風避光、35-40天菌絲可以滿袋。

    白靈菇

    六、菇期管理:

    1.菌絲滿袋後移入出菇場地內,揭開兩端袋口,根據外界溫度擺放5-10層。

    2.增加環境溼度。採取噴霧的方法使菇場環境溼度增至85-95%。

    3.保持菇場通風良好,光照以散射光為主。

    4.在10℃-15℃的條件下,10-20天菌袋兩端可以形成白靈菇的小菇蕾。

    5.菇蕾形成後,增加通風量,維持環境相對溼度達到90%左右,不宜超過95%。

    七、採菇:在正常溫度下,從幼菇形成到白靈菇成熟約需10天左右,氣溫低白靈菇生長慢,但菇質密,質量好;氣溫高則生長快。白靈菇成熟時,菌褶分化完全,菌蓋平展,菇體開始變黃。應在成熟初期及時採收。八、採菇後的管理:

    1.採完一茬菇後,停水1-2天,讓菌絲恢復生長積累營養,然後再進行噴水管理。

    2.可以將出過一茬菇的菌袋脫去塑膠膜進行覆土,用土壤將菌袋掩埋,但菌袋一端宜露出土層1釐米左右,防止出菇後菇體上沾上土粒。

    3.菌袋內缺水時應採取補水措施。

    4.白靈菇的同一菌袋可採菇2-3茬,生物學效率可達50%-80%。

    栽培技術

    栽培時間

    反季節栽培的接種期在6-7月,經過20-30天發菌,於7-8月越夏,9月底至10月出菇。

    培養料配方

    【配方一】:棉子殼94%,玉米麵2.8%,石膏1%,右灰2%,尿素0.2%。

    【配方二】:棉子殼40%,木屑40%,麩皮10%,玉米麵8%,糖1%,石膏1%。以上配方水分含量保持在60%-65%。

    調配發酵

    將易溶於水的糖、尿素等在水中溶化,其餘原料混合後加水反覆拌勻,堆成寬1-1.5米、高1.2-1.5米、長度不限的梯形堆。堆上每隔30-50釐米打一透氣孔,其孔徑為7-10釐米,每側各打2排透氣孔。堆上面蓋薄膜保溼,堆下部留30-50釐米不蓋薄膜。當堆溫升為65℃-70℃時進行翻堆,發酵7-10天,翻堆3次。

    裝袋

    白靈菇均採用袋栽。栽培袋由厚0.04-0.06釐米的高密度聚乙烯或聚丙烯薄膜製成,寬15-17釐米、長35釐米。裝袋前把發酵好的培養料進行調水,使其水分含量保持在60%,pH值保持在7.5-8.5。裝袋時,先把袋口一端紮好,將培養料均勻裝入袋內,每袋裝培養料0.95-1.05千克。

    滅菌

    裝好的料袋,高壓滅菌2-3小時,常壓滅菌10-18小時。滅菌後,取出料袋放在接種室或乾淨的地方降溫。

    接種

    當袋溫降至30℃時,在接種室或接種箱內開啟袋口,在無菌操作下從兩端或一端接入菌種,接種量為培養料的10%。

    發菌管理

    接過種的菌袋搬入培養室,疊放於床架上。培養室在放入菌袋前噴多菌靈消毒,放入菌袋後,每5-7天噴藥消毒1次。培養室溫度控制在22℃-27℃,空氣溼度保持在70%左右。避光培養。發菌10-15天,當兩端的菌絲布滿料面時,進行翻堆。培養35-40夭菌絲可發滿袋。

    菌袋越夏

    菌袋放入越夏場所後,應定期檢查溼度並進行通風。待秋季氣溫轉涼時,將菌袋移入菇房進行管理。

    短育栽培

    白靈菇菌袋在發滿菌絲後,不能像平菇那樣可直接出菇,必須要經過一個菌絲後熟期才可能出菇,該後熟期往往成為不少菇農難以逾越的技術障礙。根據菌絲特性不同,該階段一般約需30~60天不等,個別菌株甚至長達80天左右,生產安排上極不方便,而且大大延長了生產週期。

    採用短育優質高產栽培技術,透過人工調控措施,可大大縮短其後熟期,其基本做法是:先將溫度調至30℃左右,使其菌絲充分發育,然後降低溫度,如將菌袋移入低溫冷庫就是很現實的做法,在0℃~10℃環境中維持15天左右,令菌絲體在相對不適條件下形成自我保護,從而加速其“生育”過程。

    當菌袋色澤放入冷庫前更加潔白,敲擊時發出空心木的聲響,手感硬度較高且彈性較強時,即可將其移出冷庫,置入塑膠大棚中,儘量提高棚溫,加大溼度,給予適量的強光刺激和較大的通風。約一週左右,接種塊處即出現微黃色菌液,此後應儘量降低溫度,待其現蕾。一般該時段約在11月中旬前後,棚溫保持15℃以下並不費多大力氣,只要覆蓋好草苫,加強早晚及夜間的通風,同時加強地面澆水和空間噴水即可。僅需1~2天短時10℃以下,菇蕾很快形成。一般每個出菇面僅有1~3個菇蕾,在其完成分化前給予疏蕾處理,只保留1個,常規條件下,即可長出個大、均勻、端正、色白的優質菇品。.

    飼養管理

    成菇期

    白靈菇菌蓋直徑達4釐米即進入成菇階段,成菇階段可根據客戶對白靈菇產品形狀要求採取不同管理措施。

    (1)律狀白靈菇管理措施溫度控制在8℃~12℃之間;光照強度在50~200勒克斯;適當通風,保持空氣清新;空氣相對溼度控制在80%~90%,空氣相對溼度越低,產量越低,但提高白靈菇的耐貯運性,延長貨架壽命和貯存期(保鮮期);空氣相對溼度越高,產量越高,但縮短貯存期和貨架壽命,耐運性也差。這樣生產出的白靈菇,菌蓋肥厚、菌蓋直徑小、菌柄粗壯。

    (2)傘形白靈菇管理措施溫度控制在 12℃~20℃之間;加強光照,把光照強度控制在200~1500勒克斯;經常通風,保持空氣新鮮;空氣相對溼度控制在85%~95%。這樣生長出的白靈菇蓋薄、片大、質量好。

    幼菇期

    當白靈菇原基膨大至直徑2釐米時,可將袋口多餘塑膠剪去或像挽袖口一樣向下挽起,使原基露在空氣中。如栽培袋內側有邊壁菇,應及時在其周圍用刀片將塑膠切成十字形開口,使菇體露出。幼菇階段溫度應儘量低些,控制在12℃~15℃之間;空氣相對溼度保持在90%;並且少通風、勤通風,切不可對流通風,防止造成死菇;光照對子實體形狀有較大影響,光線越強,子實體越粗壯,光線越暗,子實體越細長,一般在800勒克斯光照下,子實體形狀正常,經過3~5天即進人成菇期。

  • 5 # 鄂西小濃人

    白靈菇是白靈側耳的商品名稱,是南歐、北非、中亞內陸地區春末夏初發生的品質極為優良的一種大型肉質傘菌。在中國,白靈菇主要分佈在新疆的伊犁、塔城、阿勒泰、木壘等地,腐生或兼性寄生於傘形科草本植物阿魏等的根莖上,民間習稱阿魏蘑。因其色白如雪,形似靈芝,當地群眾又稱之為“西天白靈芝”、“天山神菇”。

    白靈菇如何栽培管理?一、培養料選擇

    栽培白靈菇的培養料必須具備營養性、透氣性和持水性,要求新鮮未黴變和不含任何有害物質。棉籽殼、木屑、玉米芯等都是栽培白靈菇較好的主料,其中以棉籽殼為最優。麩皮、玉米粉、米糠等是很好的輔料。此外需準備一定量的糖、石膏、過磷酸鈣、石灰或碳酸鈣等。

    常用配方如下:

    棉籽殼40%,雜木屑40%,麩皮10%,玉米粉8%,石膏1%,石灰1%。

    棉籽殼83%,麩皮15%,石灰1%,石膏1%。

    雜木屑78%,麩皮20%,紅糖1%,碳酸鈣1%。

    棉籽殼40%,玉米芯20%,木屑20%,麩皮8%,玉米粉5%,豆餅粉2%,石灰2%,石膏1%,過磷酸鈣1%,糖1%。

    二、栽培季節

    在自然氣候條件下栽培白靈菇,季節的選擇很關鍵。應根據白靈菇的生長溫度和栽培地區的氣候特點來確定最佳的栽培季節。白靈菇接種至採收,一般需要3~4個月。為此應以最適宜白靈菇出菇的自然季節為準前推3~4個月,並在旬最高氣溫不超過30℃時,即為最適接種期。中國的自然氣候條件栽培,一般選在8~9月份接種,11月份至翌年4月份出菇。各地氣候條件不同,應因地制宜選擇本地的最佳接種期。

    三、栽培方式

    按照培養料的不同處理方法,白靈菇生產方式可分為熟料栽培發酵熟料栽培兩種。試驗證明,栽培白靈菇,培養料先堆積發酵再滅菌(即發酵熟料)比未發酵直接滅菌(即熟料)可提早現蕾和增加產量。所以栽培時最好選擇前者。

    四、菌袋製作

    (1)拌料與發酵:按常規方法拌料。玉米芯等粗料應事先預溼後再與其他料混合。氣溫高時制袋,為減少雜菌汙染,可將上述配方中的糖換成石灰,含水量調至60%~62%。氣溫低時制袋,適量加糖有利於菌種的定植。同時可將含水量提高至62%~64%,以加快菌絲生長。

    (2)裝袋滅菌:裝袋前,應將達到要求的發酵料散堆拌勻,並調整pH值至7.5~8,含水量58%~62%,及時裝袋滅菌。

    (3)冷卻與接種:白靈菇料袋製作一般在高溫季節,將滅過菌的料袋冷卻到28℃以下需要經過十幾個小時。在這段時間內應儘量減少環境雜菌對料袋的汙染。

    ◆這樣做有以下幾點好處:

    使用專門的冷卻室,冷卻室提前清掃消毒;

    用大布袋或編織袋分裝料袋滅菌,滅菌後整體冷卻,可有效減少環境中雜菌飄落料袋外表所引起的汙染。

    ◆由於白靈菇菌絲抗雜能力較弱,配料中氮素營養又很豐富,因此,接種應嚴格按無菌操作在接種箱、接種室或接種帳內進行。白靈菇的接種量以偏多為宜,以便提前封面,減少菌袋汙染率。

    五、發菌管理

    (1)溫度管理:發菌期間,培養室的溫度應控制在20~26℃。發菌初期溫度可略高(24~26℃),以利於菌種定植萌發。當菌絲封面後,可將室溫降至20~23℃,以菌溫不高於28℃為宜。

    (2)溼度管理:發菌期間,將空氣相對溼度控制在60%~75%為好,避光培養菌袋。

    (3)通風換氣:經常通風換氣,保持培養室空氣新鮮。一般10天左右翻堆1次,使菌袋發菌均勻,同時撿出汙染菌袋。正常條件下,白靈菇菌絲一般40~50天可長滿菌袋。

    六、碼垛與催蕾

    1、菌袋碼垛

    (1)時間安排:一般情況下,12月上旬完成菌袋碼垛。即用經過催蕾,且有顯著徵兆的菌袋壘砌菌牆碼成菌垛。碼好一個菌垛,在菌垛一側距離60~80釐米處再碼第二垛,依此順序進行,最好兩天內將棚內菌袋全部碼完。

    (2)壘砌菌牆:把菌袋一端薄膜切除2/3,將脫袋一端相對,壘砌成雙排菌牆,菌牆須穩固嚴實。菌袋在菌牆上露頭約1.5釐米,菌袋上下左右間距3指以上。

    (3)填充營養土:菌牆每壘砌三層,其間凹槽填營養土一次,營養土填平菌牆後需均勻澆足水,然後方可再往上壘砌。

    (4)封頂:菌牆壘砌至第六或第七層止,填充營養土需高出菌袋3釐米左右。然後,在碼好的白靈菇菌垛頂部用泥巴圍成約10釐米左右深的水池,每隔40~50釐米打3釐米大小孔。

    △碼好的白靈菇菌垛呈“饅頭”形,下面寬120釐米,長280釐米左右,上面寬80釐米,長250釐米左右,菌垛由6~7層菌袋堆砌而成。

    2、催蕾

    白靈菇菌絲達到生理成熟後,給予適當的刺激,不僅可加快原基形成,而且能使大部分菌袋現蕾一致。這種人為刺激就叫做催蕾。

    (1)催蕾的條件:菌袋已達生理成熟,表層菌絲色澤濃白,手觸有堅實感,拍打發出類似空心木的聲響。外界環境條件適合白靈菇原基的分化形成,一般日最高氣溫為15~22℃,最低氣溫為5~10℃的季節最適合。

    (2)催蕾

    ①搔菌:解開袋口,用小鐵耙扒掉原菌種塊及周圍2釐米範圍的老化菌皮,其他部位不要搔動。搔菌有利原基早現,出菇點定位於中央。搔菌面不能過大,否則現蕾數目多,需要疏蕾,且消耗養分。搔菌後,將袋口向外拉一下,重新紮好,扎口不要太緊,使裡面形成一個既保溼又通風的小空間,以利原基形成。

    ②低溫和溫差刺激:菌袋生理成熟後,還需在0~13℃的低溫條件下刺激8~10天,在此期間連續進行5~7天10℃以上的晝夜溫差刺激,迫使原基分化和菇蕾發生。

    ④加大光照:光照強度在500勒克斯以上。

    ⑤加強通風:保持菇房空氣新鮮,氧氣充足。

    ◆在各個條件都適宜的情況下,一般搔菌10~15天即可在料面上形成肉眼可見的白色粒狀原基。

    七、出菇管理

    1、幼蕾期的管理

    ①鬆口:原基出現後,將扎繩解掉,拉一拉袋口,但不使袋口散開。

    ②疏蕾:原基長至蠶豆大小時,散開塑膠袋袋口,使袋口形成圓筒狀(“散口”)。此時如發現幼蕾較多,應進行疏蕾,每袋留一個健壯的小蕾。

    ④控溫控溼:在整個幼蕾期,溫度應控制低一些,以8~12℃為好,空氣溼度為85%~95%,空氣新鮮,氧氣充足,光照500勒克斯左右。

    2、子實體發育期的管理

    (1)溫度:氣溫應控制在5~20℃,低於5℃生長停止,高於20℃子實體易發黃腐爛。適宜溫度是8~15℃,低於8℃菌柄粗長,高於15℃菌蓋易反捲。最適於形成蓋大柄小優質菇的溫度是12~13℃。注意預防低溫凍害。

    (2)空氣相對溼度:空氣相對溼度應保持85%~90%。低於70%時,菌蓋易乾燥龜裂;高於95%,易缺氧,造成子實體腐爛。溼度低時應透過往地面或空氣中噴水來調節,一般不宜直接噴水,以免引起子實體發黃萎爛。溼度過高時,應加強通風,降低溼度。

    (3)光照:子實體生長髮育需要一定的散射光,以500~600勒克斯為適。生產中可透過拉稀棚頂草簾,創造花花Sunny照菇房(棚)的環境。

    (4)空氣:當棚內二氧化碳濃度過高時,會形成柄粗長、菌蓋小的長柄菇。因此經常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新鮮,以便子實體的正常發育。

    八、採收

    白靈菇從現蕾到採收約需10~15天。應在菌蓋內卷邊緣圓整且未散射孢子時採收。採收時用手指捏住菌柄,輕輕旋下即可。白靈菇以蓋大柄小,每個150克左右最受市場歡迎。白靈菇生長週期較長,產量較低,一般採一潮菇的生長週期要120~170天,生物學效率為30%~40%。如採收後採取覆土栽培,有相當比例的菌袋還能出第二潮菇。

    白靈菇與其它菌種栽培有什麼不同?

    ◆不同之處只要有以下兩點:

    1、發酵熟料:白靈菇發酵熟料的製備程式,與平菇、杏鮑菇發酵熟料的製備基本相似。所不同的是白靈菇為高氮配方,為不讓氮素營養過多消耗,一般在倒數第二次或最後一次翻堆時加入氮源輔料為宜。

    2、發菌管理:與其他大多數食用菌不同的是,白靈菇菌絲長滿基質後,不會立即出菇,而需要一段較長時間的生理後熟期。後熟期的長短,與品種的種性有關,同時也與發菌期溫度的高低有關。菌絲後熟培養非常重要,只有當料內菌絲達到生理成熟後,白靈菇才能正常出菇。後熟期應將溫度控制在18~25℃空氣相對溼度保持在70%,適當給予少量的散射光,在此條件下繼續培養35~40天,菌袋即可達到生理成熟。外界氣溫適宜時,將達到生理成熟的菌袋,搬入塑膠大棚或日光溫室或專用菇房內順碼成牆式兩面或豎放一面催蕾出菇。

    ☞【結束語】:白靈菇色澤潔白,味如鮑魚,質地細膩,脆嫩可口,貨架期長,在食用菌市場享有“蠔菇王”和“素鮑魚”的美稱。據分析,在100克白靈菇幹品中,含蛋白質14.7克,碳水化合物43.2克,脂肪4.3克,粗纖維15.4克,灰分4.8克,維生素C 26.4毫克。灰分中的鉀、磷含量豐富。很受人們喜愛,是個值得栽培的菌種。

  • 6 # 妍小夏的日常

    白靈菇種植時間

    白靈菇在人工栽培條件下子實體8~25℃均可生長,以15~20℃生長較快,當地氣溫降至15~20℃前60天左右制袋接種最適。冬季制種,如養菌室溫度過低,時間應適當提前。同一季節,不同地區氣溫不同,同一地區,每年氣候也有區別,因此要因時因地制宜。夏季制袋接種時日最高氣溫穩定在30℃以下為最適(菌絲生長24~26℃最適)。一般可於八月下旬開始制袋接種。提前接種,氣溫高於30℃易染雜菌,在適溫期推後接種,低溫來臨後,對菌絲生長不利,因此在適溫期要抓緊接種。

    白靈菇的種植

    白靈菇的滅菌接種方法

    裝好的料袋,高壓滅菌2~3小時,常壓滅菌10~18小時。滅菌後,取出料袋放在接種室或乾淨的地方降溫。當袋溫降至30℃時,在接種室或接種箱內開啟袋口,在無菌操作下從兩端或一端接入菌種,接種量為培養料的10%。

    白靈菇養菌管理要求

    白靈菇養菌期主要是溫、溼、光、氧的互相調控,目的是給白靈菇袋創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白靈菇養菌期大多在夏末秋初,此時正值高溫季節,主要是防止料溫過高,出現“燒菌”現象,溫度控制在23~28℃,料溫不要超過30℃,空氣相對溼度保持在70%左右,避光養菌。否則,菌袋易形成厚菌皮,不但影響出菇,而且也消耗培養料的養分。

    後熟培養

    白靈菇菌絲滿袋後不能立即出菇,此時菌袋鬆軟,菌絲稀疏須在20~25℃進行20~30天左右的後熟,以達到生理成熟。菌絲只有在生理成熟後才能正常出菇。後熟期間,溫度控制在18~24℃之間,溼度75%。注意培養基含水量,保持水分不要開啟袋口,後期培養有一定光照刺激,以促進菌絲扭結。

  • 7 # 上海12316三農熱線

    白靈菇又名白阿魏側耳,是近年馴化成功的珍稀食用菌,栽培白靈菇除了要選擇優良菌種、合理的栽培原料和嚴格的環境消毒外,應重點掌握以下三方面的關鍵技術:

    1.發菌結束後,應在10-15℃之間後熟40-50天,溫度不能超過20℃,時間視菌種而定。

    2.催蕾期把握“低溫蹲菌和變溫催蕾”技術:為使白靈菇由營養生長轉入生殖生長,需要有個低溫蹲菌和變溫催菌的階段,具體要求是0-13℃、晝夜溫差10℃以上的低溫,300-800lux的散射光刺激下8-12天的低溫催蕾;然後進入白天18℃以上,晚間10℃以下,10-15天的變溫催蕾階段,就可出現菇蕾。

    3.出菇期把握管理技術:白靈菇由原基出現到子實體發育成熟需12-15天,菇房管理主要做好疏蕾、通風工作,要求在13-18℃溫度, 80-90%的相對溼度,500-800lux的散射光環境,一般不直接向菇體噴水,可用空間噴霧或地上增溼的辦法來調節溼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果樹剛發芽就蔫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