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方圓居文化

    對聯的起源與發展主要經歷了四個階段:對聯的孕育時期——從先秦到唐代;對聯的出現時期——五代;對聯的發展時期——宋元;對聯的鼎盛時期——明清。

    秦漢以前,中國民間過年已經有懸掛桃符的習俗,將傳說中的降鬼之神“神荼”和“鬱壘”的名字,分別書寫在兩塊桃木板上,懸掛於左右門上,用以驅鬼壓邪。這種習俗持續了一千多年。

    五代時,人們開始在桃木板上題寫聯語,原來字牌上驅魔除鬼的內容,就變成一種用來表達某種主題思想的特殊文體。因其多用於春節,表達人們除舊迎新的喜悅與期盼,所以被稱為春聯。據《宋史·蜀世家》記載,五代後蜀君主孟昶所撰“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是中國已知最早出現的一副春聯。由於春聯的出現和桃符有密切關係,所以古人又稱春聯為“桃符”。

    到宋元時代,對聯的應用範圍逐漸擴大。不僅在春節,友人之間的日常交際也經常用到對聯,建築物上張貼盈聯也成為習慣。著名的文人蘇軾、王安石和朱熹等,都寫過不少盈聯。明清時代,是對聯發展的鼎盛期。明代上至君王將相,下至普通文人,皆好聯語,出現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名聯佳對。明太祖朱元璋自己非常喜歡撰寫對聯,下詔令要求家家戶戶在春節時張貼春聯,極大地推動了對聯的發展。後來,解縉、祝允明、文徽明、唐伯虎等江南才子,又把對聯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

    清代出現了鄭板橋、紀曉嵐、何紹基、梁章鉅、彭玉麟等一批撰聯高手,在對聯的數量、質量和種類上,也都超過了前代。文人學士以楹聯贈答,用對聯做文字遊戲,成為一時風尚。以春聯、壽聯、輓聯、門聯、廳聯、廟聯、名勝聯、商業聯、遊戲聯等為形式的對聯文化,已成為社會生活的組成部分。辛亥革命以後,這種風氣依然興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後期全輸出的滿銘文、裝備、被動的鎧和典韋單挑誰能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