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硯竹
-
2 # 執斧談史說事
秦朝滅亡有3大原因,其中主要原因是因為暴政,次要原因是統治階層內鬥和項羽滅亡了秦軍主力。
一、秦朝的暴政。
1百姓稅賦十分沉重。秦始皇建立秦朝後,歷史記載收泰半之稅,也就是把農民一半的收入透過各種苛捐雜稅都收歸國家。這雖然有可能誇張了,但是也反應出秦朝對人民的殘酷壓榨。
2兵役徭役繁重。百姓除了要服兵役,被徵發去拓疆和戍邊,還要承擔各種各樣的徭役。秦始皇大興土木,修建長城、秦始皇陵、阿房宮等都徵發了大量百姓,甚至因為丁男不夠用還強迫大量女性參加。高強度的勞動導致百姓死傷無數,於是有了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秦始皇
3秦朝實行嚴刑峻法。秦法雖然較為嚴明,但是罪名繁多,而且主張輕罪重罰。有許許多多的酷刑,比如割鼻、黥面等等,對百姓十分殘酷,一不小心你就犯法了受到重刑。同時實行連坐法,所以百姓人人自危,沒有安全感。
秦朝的這些做法讓天下百姓苦不堪言,更加懷念六國故主,秦朝也大失人心,六國遺民都想推翻暴秦,天下蠢蠢欲動。大澤鄉起義正是因為發配去漁陽守邊的農民因為大雨,不能如期的抵達面臨死罪,加上即使被赦免也會在守邊的過程中大量死亡,才決定揭竿而起造反,這也成為秦朝滅亡的直接導火索。後來百姓紛紛響應,六國貴族也趁機復辟。所以秦朝的殘暴統治是導致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如果不大興土木,法律不那麼嚴苛,稅賦不那麼重,百姓安居樂業,又怎麼會造反呢?
二、趙高李斯禍亂朝廷
先是趙高李斯等人篡改詔書把本來應該繼位的有賢名的扶蘇公子給賜死了,導致秦朝失去了一個明君。同時又把戰功卓著的蒙恬一併處死,大秦的頂樑柱也倒了。導致後來無人可以帶領秦軍鎮壓起義。透過篡改詔書他們把不學無術的胡亥推上了皇帝寶座。後來趙高又把李斯等一大批有能力的人殺害了,政權落入趙高手中,秦朝更加無人可用,這些都導致了秦朝的迅速敗亡。
三、項羽一戰滅亡秦軍主力。
如果說秦朝失去了他們的軍神蒙恬,起義軍則有他們的軍神項羽。項羽在鉅鹿之戰以弱勝強大破40萬秦軍主力,導致秦朝短時間內無法組織起軍隊繼續和起義軍戰鬥。剩餘的南越和長城守軍即使想救也來不及了,何況南越守軍還破壞進入嶺南的通道避戰自保。沒有了強大軍隊的秦朝也就滅亡了。
現在許多在為秦朝翻案,認為《史記》和歷史教科書不可信,他們用近年來出土的秦簡證明秦朝這是執法嚴明,但是根本就沒有暴政。然而秦法的嚴苛,歷來就有定論。現在出土的許多秦簡只是表明秦法比較嚴明,有些地方有可取之處,並不能證明秦法不嚴酷。大澤鄉起義也說了失期並不一定會被斬,只是有可能,但這種法律難道就不殘酷了嗎?法律嚴明是好事,但太過了就不好了。
另外這些人對秦朝的其它暴政卻裝作看不見。《史記》雖然不可以全信,本身也有不少錯誤。但是秦始皇繼位後特別是統一中國後一改祖先崇尚節儉的習慣,大肆營造宮殿。又徵發大量勞動力去為他修阿房宮和秦始皇陵,這些難道還會有假嗎?而這些浩大工程需要多少錢財和勞動力,那麼這些要從哪來?動動腦子也知道要大大增加稅賦和徭役了。此外秦始皇銷燬大量民間藏書,只在中央保有,後來被項羽一把火全燒了,導致大量古籍失傳,現在流行的古籍大多是後來一點一點的整理出來的,很多都不全,這難道這也有假嗎?這些不是暴政又是什麼?
某些人只會挑一兩句對秦朝有利的話,這是不客觀的。秦朝開創了大一統局面有其偉大的歷史功績,但是也有許多過錯,我們既不能否認其歷史功績,也不能對其文過飾,要實事求是。而且重要的是秦朝統治確實殘暴,否則百姓為什麼會不擁戴它呢?連樂毅都可以用仁義來安撫齊人,如果秦朝沒有暴政,百姓安居樂業,為什麼他們要紛紛反秦呢?這顯然說不過去。
-
3 # 三多學歷史
秦朝滅亡的原因網上有很多,我說2點:
第一,就是暴政,刑法柯嚴,濫用民力。關於這個前面那位已經有過講述,我就不重複了;
第二,就是各國貴族(包括秦內部)都秦統一後的待遇不滿。我們都知道,春秋戰國時期貴族世家過的是一種人上人的生活,擁有極大的權利,貴族身份還能傳承。但是到了秦始皇統一後,嬴政不像以前那樣玩了,要搞郡縣制,這就觸動貴族的根本了,同時秦國內部也在分裂,軍功封爵制沒有了,百姓也不滿這種利益的分配,所以到了始皇后期他有點單打獨鬥的意思了。雖然後世證明他的施政方向是無比的正確,但他太急了。
-
4 # W屋娛樂
秦朝滅亡是它的必然。不僅僅是一種原因,
國內形勢不穩是滅亡的重要原因。剛剛建立起來的帝國是橫掃六國而建立起來的,六國中必有其貴族勢力仇視秦國他們為起義分擔了一部分壓力。 加快了起義步伐也加快了秦的滅亡。
失敗的外交政策。秦滅六國築長城就是為了抵禦北方匈奴,匈奴不斷壯大,但是秦始皇沒有消滅威脅,也沒有好的政策來外交。導致國內起火,匈奴趁火打劫。
一個朝代的滅亡不單單是一個問題,它往往伴隨著文化、經濟政治等問題。
指鹿為馬瞭解一下。
-
5 # 歸去來兮Roc
秦朝是否因苛政而亡,古往今來已有定論,也沒什麼好說的。我這裡想談一下苛政以外的事情,說明一下秦朝為什麼要苛政。
秦國的崛起源於商鞅變法,其核心為“耕”和“戰”。秦統一六國之後,“耕戰”制度不適用於已經安定的社會,但強大的政治慣性卻帶著秦朝繼續沿著既定軌道前進,最終走向了滅亡。自從秦國實施商鞅變法之後,國力日益強盛。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是“廢井田、開阡陌,實行郡縣制,獎勵耕織和戰鬥,實行連坐之法”,其實質是用重刑規範民眾,用獎勵鼓勵耕戰。商鞅將整個國家打造了成戰爭機器,到了戰國後期秦國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準備打仗,十足的虎狼之國(軍國主義)!
秦透過兼併統一全國之後仍然實行商鞅的“耕戰”制度,不適用於安定的社會。耕戰制度最大的問題是將戰功同土地、社會地位等聯絡在一起,在亂世肯定可以激發戰鬥力。但到了治世沒有戰爭,很容易讓下層士族產生不滿,因為上升通道變窄了。始皇帝滅了關東六國之後,還繼續發兵南征百越,北擊匈奴,也有安撫下層士族的政治意圖。
另外一方面,陳勝吳廣為陽城人(今河南登封東南),徵發至漁陽(今北京市密雲西南)去防守,途徑蘄縣大澤鄉(今安徽宿州)起義。本是戍邊卻不遠千里的徵發內地人民,說明當時是全民皆兵。這種兵役制度在戰國時期是合適的,有打滅國戰的需求,內地民眾離邊境線也不太遠。然而在秦國統一之後,在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來看,這絕對的屬於勞民傷財。
歷史慣性是可怕的,本應該休養生息,讓老百姓恢復生產,享受太平盛世。但始皇帝沒能給這臺暴躁的戰車降降溫,繼續發兵勞師遠征,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兵役負擔。
六國初定,地方的分離勢力非常強大。作為制衡之法,必須要將權力高度集中在中央,因此在全國範圍內推行“郡縣制”。但是作為一種全新的政治體制,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尚不成熟,很容易出亂子。秦朝是中央集權國家,在全國實施郡縣制,地方上的財政權、軍事權、人事權、監察權等都歸中央直接管轄。這種制度很明顯有其先進性,可以很好的調集全國的力量。這套制度在商鞅變法之後逐步在秦國推廣實施,秦滅六國的兼併戰爭期間在全國其他地方也迅速實施,短短的十年間要完成商鞅一輩子都沒有完成的事,確實操之過急!各地的前貴族們利用他們的政治影響力與秦朝中央對抗,肯定會產生許多問題。
秦朝是大一統國家,除了統一國土、人口、權力之外,還統一了書寫和度量衡,甚至焚書坑儒,試圖統一思想!從這個角度講,始皇帝確實雄才大略。俗話說:步子邁大了,容易扯著蛋。當時關東六國初定,人心不穩,各地的風土人情差異也非常大。用暴力的手段強行將七國融合在一起也就罷了,統一思想可能還需要幾代人自然更替。自稱“楚人”的項羽遠遠見到秦始皇時說“彼可取而代之”,可見民眾對國家的認同感。實際上真正的將華夏族民融合到一起還要等到一百多年後的漢朝中期。
由於權力都集中在中央,特別是集中在皇帝一人,因此皇位繼承製度是非常重要的。秦二世而亡的直接誘因就是權力交接出了問題。據史料記載,公子扶蘇為人寬厚,是替始皇帝實施仁政的接班人。始皇死後,卻不想被趙高鑽了空子,殺了長子扶蘇而立幼子胡亥,這就是典型的制度問題。
從治國理念來看,秦延續了“法家”思想,崇尚以嚴酷的刑罰規範社會秩序。這在競爭激烈的戰國時期是有其合理性的,但國家安定之後已經不合適了。自“李悝變法”之後,法家在國家治理方面的優越性被充分發掘出來。特別是在激烈競爭的戰國時期,動則幾十上百萬人的大決戰,非常需要在短時間內恢復秩序。像儒家那般以教化為主的方式不能很好的適應如此快的節奏,而嚴刑峻法是非常有效的。
“商鞅變法”是衛鞅在李悝變法的基礎上更加深化的結果,徹底打破了舊有的社會格局,將全社會納入到法家的治理範圍,為秦國的崛起奠定了基礎,也為他的悲慘結局埋下了伏筆。當國家安定之後,民眾渴望有一個寬鬆的環境,而“嚴刑峻法”帶給了人們沉重的壓力,壓制了積極性,束縛了創造力,很顯然被人們所厭惡。
後來的漢朝,在初期使用道家治國,講究“無為而治”,儘量不擾民,與民休息。漢武帝之後崇尚儒家治國,用王道教化代替嚴刑峻法,避免激化社會矛盾。故而有亂世霸道、治世王道之說。
綜上所述,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政治制度與當時社會實際狀況不相適應,當出現諸多矛盾時又濫用暴力試圖強行壓制,最後激起民憤被民眾拋棄。
-
6 # 古城小川
說秦朝苛政而亡很多學者也都研究過也都認為是苛政而亡,但研究到漢史時又會覺得劉邦也延用了它的政策也沒見有衝突這問題又出在哪呢?我從三個方面來分析問題的所在,大家批最多的是它的工程,修長城建直道鑿靈渠建皇陵建阿房宮開發南方六郡,這些工程耗人力物力最大民眾瑤役過重導致滅亡。但我們要看到的是長城和直道漢朝修得最多最長也沒見有事,靈渠是民生工程不會有人反對,阿房宮有證據證明這只是傳說也沒開始建,園明園都花了一百年才建成,又怎麼可能用十幾年時間建成.皇陵只是地下挖個坑用不了多少人,開發南方六郡耗軍民手工業者和家屬不下三百萬人但這是帶政策扶持的南遷也不會有人反對。瑤役過重在每個朝代百姓都要服瑤役,也有證據證明秦朝服瑤役是有錢糧拿的,工程上也不算是苛政。秦朝統一了文字,車軌,實行郡縣制。這和老百姓一點關係也沒有,他也不會關心用什麼文字也不認識政策有里長和保長來宣講就可以了,出門坐多大的車誰當多大的官都無所為。剩下的經濟政策才是它的命門,秦朝是第一個實施戶籍制按人頭收稅的,同時統一貨幣,度量衡。老百姓獲得錢幣的途徑很單一就是服瑤役發的工資,大多的生活物資是以物易物淘換來的,戰國最亂的就是貨幣和度量衡,老百姓對換貨也有自已的標準,拿一袋糧和碗去換鹽統一度量衡後換不來滿滿一碗鹽又或者換來的布用自家的門一量少了能不罵秦朝坑人嗎?統一使用孔方兄但錢也是計重的對用憒了刀幣和布幣的地方人哪一個最划算?服瑤役所發的工資和物質交易產生的順差又沒法持平漲工資又無望怎麼辦。發動判政的都是像陳勝吳廣劉邦這樣的秦朝小吏,他們都在這樣的經濟風暴中頂不駐何況百姓呢?所以劉邦在奪權後把錢改成了五株錢同樣是孔方兄重量還要輕,但政府同時又出臺的一系列政策規定了物價和物資的均量轉換保護經濟不受通貨膨脹的影響,劉邦是勝在了貨幣政策上。秦朝是敗在了通貨膨脹上。這是很多人都呼略了的事實。
-
7 # 達o芬奇密碼
算其中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從商鞅變法時期,法律就非常殘酷。一直到文景之治時期,才廢除砍手砍腳割鼻子等酷刑。
秦朝人自稱老秦人,齊人,楚人等。還沒有把這麼多民族統一為秦人。
漢朝初年也有七王之亂,也有地方謀反。但漢朝最終統治九州。並把七國的人,同化成漢人。
-
8 # 歷史小咔咔
秦朝丟掉政權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苛政,還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沒有得到文化認同。六國殘餘勢力仍然以秦為最大仇敵,以滅秦為己任。這也是六國對於人們的文化影響深遠的體現。
戰國時期,不僅僅各個政權征伐不斷,文化上也是百花齊放,各類新思想層出不窮。這樣,各國政權依賴的思想不同。這也是各國百姓歸屬感的一個方面。而秦滅六國後,統一為法家思想,必然會衝擊人們的文化基礎。
另外,秦滅六國,六國舊貴族的已有權益被極大破壞,也勢必引起他們的反擊。恰恰秦朝的苛政也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所以,表面看上去苛政導致秦國政權快速覆滅。
-
9 # 一覺醒來萬事空
秦朝從現代講,是中國歷史上開創封建王朝的先河,做了很多對後世有利的舉措,如統一度量銜,統一車轍,實行郡縣制等。這一系列舉措,顯示了秦始皇的文滔武略,雄才大志。這成就了他,但苦了勞動大眾。像阿房宮的建造,長城的建設,這都是大工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像當時生產力那麼低的情況下,無疑是勞民傷財,自然民怨沸騰。六國剛滅,貴族們仇恨的火焰還在燃燒。外還有匈奴驅兵來犯,可謂矛盾重重。秦始皇當時並沒抓住主要矛盾,制定出適宜的政策,才導致秦朝滅亡。這並不是秦始皇一人之過!不是苛政導致秦朝滅亡,錯誤的政策才是罪魁禍首。
-
10 # 匆匆過客6868
商鞅變法是根據當時的大爭之勢制定的戰時之法,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應根據形勢適當修改法律,給民眾修養生息時間,雖有六國殘餘勢力時不足懼,只要老百姓有吃有穿有住,誰還跟著六國殘餘造反。
回覆列表
暴政只是一方面原因,其它還有:如對朝綱治理上倚重趙高,權傾朝野,以至達到指鹿為馬,壓迫胡亥。始皇在選擇太子接班上沒能用上扶蘇,在巡視中染病身亡,二世上位埋下禍根。原六國遺老不服秦統治,諸多因素絞合一起,陳勝一舉義旗八方響應,順理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