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研習社

    時至今日,華人的餐桌上已經有了種類豐富的農作物品種,各式各樣的五穀雜糧與蔬菜瓜果讓人們的副食營養得到了充分的提升。然而,今天我們所熟知的農作物其實都不是原產於中國,從西漢到現在的兩千餘年之間,眾多來自異域的農作物走上了我們的餐桌,成為了我們必不可少的美食享受。

    絲路的饋贈

    葡萄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植物之一。在中國古代,葡萄“蒲陶”(《史記·大宛列傳》)、“蒲桃”(《漢書·西域傳》)等幾種叫法。大約在5000~6000年以前,葡萄在北非、西亞與中亞等地已開始栽培。中國內地引進葡萄原來比較通行的說法是始自西漢時期的張騫出使西域,《史記·大宛列傳》和《漢書·西域傳》都有關於葡萄自西域引進的歷史。(今年來的考古資料顯示甘肅等地在張騫出使西域之前的年代就有葡萄種植的遺蹟,但是葡萄從西方傳入的結論應當是合理的。) 圖/葡萄

    苜蓿,就是我們常說的三葉草的一種,是豆科多年生牧草。張騫通西域時,苜蓿作為良馬的飼料而被引入中國。《史記·大宛列傳》中記載:“大宛馬嗜苜蓿。漢使取其實來,於是天子始種苜蓿、蒲陶肥饒地。”這種苜蓿是傳說中的汗血寶馬的最愛,被人們稱作牧草之王。除了作為牲畜的飼料外,還被當作一種食用蔬菜,明代李時珍還在《本草綱目》中將其當做一味中藥使用。

    圖/苜蓿

    石榴,又名安石榴。張華的《博物志》中記載張騫出使西域,得塗林安石國榴種以歸,故名安石榴。在後來的中國傳統文化中,視石榴為吉祥物,與葡萄一樣寓意多子多福、兒孫滿堂。

    棉花,古稱吉貝、梧桐木,也叫白疊。原產於中亞、西亞地區。《後漢書·西南夷傳》中記載哀牢人“有梧桐木華,績以為布,幅廣五尺,潔白不受垢汙。”又有《梁書·諸夷傳》曰:“高昌國……草實如繭,繭中絲如細纑,名曰白疊子,華人多取織為布。從東漢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棉花已經在雲南與新疆地區成為人們日常紡織的材料。而中國內地早期則是將棉花作為一種觀賞花卉,真正普及到人們的日常衣著還是要等到元明時期。 圖/棉花

    除此之外,路上絲綢之路為中國還帶來諸如(婆那娑)菠蘿蜜、(齊暾)油橄欖、胡椒、(阿月渾子)開心果、(底稱實)無花果、(波斯菜)菠菜等大量外來蔬果。

    圖/菠蘿蜜

    舶來的物產

    玉米,原產於南美洲的墨西哥,是當地獨有的農作物品種。中國最早引入這種農作物是在明朝末年,當時的西班牙殖民者將拉丁美洲的這種稀有作物引種到東南亞,而後又輾轉至中國進行栽培。上世紀初,中國農業科學家對玉米進行了育種,使這種舶來品逐漸成為中國產量最高的農作物。紅薯,又名甘薯。這種植物薯起源於墨西哥以及從哥倫比亞、厄瓜多到秘魯一帶的熱帶美洲。後來由西班牙水手帶到今天的菲律賓種植,後來又經中國的海外客商傳入東南沿海地區。清陳世元《金薯傳習錄》中援引《採錄閩侯合志》:“按番薯種出海外呂宋。明萬曆年間閩人陳振龍貿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種之法入中國。值閩中旱飢。振龍子經綸白於巡撫金學曾令試為種時,大有收穫,可充穀食之半。這種農作物的引入大大緩解了當地因為地狹人稠的糧食缺乏局面。 圖/甘薯

    馬鈴薯,就是我們熟悉的土豆。原產於南美洲安第斯山區。同樣是透過西班牙人傳入中國,後來廣泛栽種於中國北方的寒冷乾旱地區,大大提高了當地的糧食產量。

    圖/土豆

    以上三種農作物的傳入極大地提高了中國的農作物產量,並且讓原來難以開墾荒地得以重新利用起來。明清時期的華人口迅速增長與這些農作物的廣泛種植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所謂的康乾盛世,很大基礎上是一個舶來農作物帶來的“盛世”。

    參考文獻:1.劉啟振、王思明:《陸上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域外農作物》2.魏照信,陳榮賢主編,農作物制種技術,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 2 # 七彩生物界

    玉米

    番薯

    菠蘿

    還有:

    豆薯、馬鈴薯、木薯、南瓜、花生、向日葵、辣椒、番茄、菜豆、利馬豆、西洋蘋果、番荔枝、番石榴、油梨、腰果、可可、西洋參、番木瓜、陸地棉、菸草等等以上不一定全敬請諒解。

  • 3 # 雲種養

    蔬菜類

    一、胡蘿蔔

    2.營養價值:胡蘿蔔營養豐富。有治療夜盲症、保護呼吸道和促進兒童生長等功能。此外還含較多的鈣、磷、鐵等礦物質。生食或熟食均可。還可醃製、醬漬、制幹或作飼料。

    二、西紅柿/番茄

    1.歷史:番茄最早生長於南美洲的秘魯和墨西哥,是一種生長在森林裡的野生漿果。因為色彩嬌豔,當地人把它當作有毒的果子,視為“狐狸的果實”,稱之為“狼桃”,只用來觀賞,無人敢食,只是把它作為一種觀賞植物來對待。

    2.營養價值:每人每天食用50克-100克鮮番茄,即可滿足人體對幾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需要。番茄含的“番茄素”,有抑制細菌的作用;含的蘋果酸、檸檬酸和糖類,有助消化的功能。番茄含有豐富的營養,又有多種功用被稱為神奇的菜中之果。番茄內的蘋果酸和檸檬酸等有機酸,還有增加胃液酸度,幫助消化,調整胃腸功能的作用。番茄中含有果酸,能降低膽固醇的含量,對高血脂症很有益處。番茄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以及胡蘿蔔素和鈣、磷、鉀、鎂、鐵、鋅、銅和碘等多種元素,還含有蛋白質、糖類、有機酸、纖維素。

    水果類

    一、菠蘿/鳳梨

    1.歷史:菠蘿原產於美洲的巴西,公元1492年哥倫布和水手們登上西印度群島的一個島嶼時,就已看到島上村莊闢有大片菠蘿園。這裡的印第安人,正是栽培菠蘿的開拓者。 此後,菠蘿逐步傳播到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澳大利等60多個國家,至今以夏威夷種的最多,總產量居世界第一位。而中國的菠蘿是在16世紀中期由葡萄牙傳教士帶到澳門,然後引種到華南和臺灣等地的。

    2.營養價值:鳳梨營養豐富,其成分包括糖類、蛋白質、脂肪、維生素A、B1.B2.C、蛋白質分解酵素及鈣、磷、鐵、有機酸類、尼克酸等,尤其以維生素C含量最高。鳳梨味甘、微酸,性微寒,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利小便的功效,可用於傷暑、身熱煩渴、腹中痞悶、消化不良、小便不利、頭昏眼花等症。而且在果汁中,還含有一種跟胃液相類似的酵素,可以分解蛋白,幫助消化。美味的菠蘿,這種水果不僅可以減肥,而且對身體健康有著不同的功效。

    二、番石榴

    1.歷史來源:番石榴是一種適應性很強的熱帶果樹。原產美洲熱帶,16-17世紀傳播至世界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如北美洲、大洋洲、紐西蘭、太平洋諸島、印度尼西亞、印度、馬來西亞、北非、越南等。約17世紀末傳入中國。臺灣、海南、廣東、廣西、福建、江西、雲南等省均有栽培,有的地方已逸為野生果樹。

    2.營養價值:番石榴味道甘甜多汁,果肉柔滑,果心較少無籽,常吃可以補充人體所缺乏的營養成分,可以強身健體提高身體素質。比起蘋果,番石榴所含有的脂肪少38%,卡路里少42%。

  • 4 # 嘿丨鐵蛋丨

    據後期考證引進的農作物具體有 玉米、紅薯、土豆、西紅柿、黃瓜、石榴、孜然……

    玉米,亦稱“玉蜀黍”、“包穀”、“包蘆”、“珍珠米”等。據考證,玉米原產於南美洲。7000年前美洲的印第安人就已經開始種植玉米。由於玉米適合旱地種植,因此西歐殖民者侵入美洲後將玉米種子帶回歐洲,之後在亞洲和歐洲被廣泛種植。大約在十六世紀中期,中國開始引進玉米,十八世紀又傳到印度。到目前為止,世界各大洲均有玉米種植,其中北美洲和中美洲的玉米種植面積最大。

    還有 明朝時期政和下西洋時帶回來的紅薯,

    據說這種農作物還幫助當時的明朝度過了饑荒……

  • 5 # 吾農大哥

    中國引進的外來農作物有以下等種類:玉米、番薯、豆薯、馬鈴薯、木薯、南瓜、花生、向日葵、辣椒、番茄、菜豆、利馬豆、西洋蘋果、菠蘿、番荔枝、番石榴、油梨、腰果、可可咖啡、西洋參、番木瓜、棉花、菸草等近幾十種……

    1、玉米(Zea mays L.),禾本科玉米屬植物,原產美洲的墨西哥、秘魯。中國古代稱番麥、御麥、玉麥、苞米、珍珠米、棒子等。至遲明代傳入中國。嘉靖三十四年(1555)《鞏縣誌》已有“玉麥”的名稱,但明確而詳細的記載則見於三十九年(1560)甘肅的《平涼府志》卷11:“番麥,一曰西天麥,苗葉如蜀秫而肥短,末有穗如稻而非實。實如塔,如桐子大,生節間,花炊紅絨在塔末,長五、六寸,三月種,八月收。”此外,(明)田藝衡《留青日扎》和李時珍《本草綱目》均有記載。

    2、番薯(Ipomoea batatas(Lam.)L.),旋花科甘薯屬栽培種,一年生或多年生藤本植物。又名金薯、朱薯、玉枕薯、山芋、甘薯、地瓜、紅苕、白薯、地瓜、紅薯等,原產中、南美洲,主要用作糧食和蔬菜。宋元以前中國文獻中屢見“甘薯”的記載,但那時所說得甘薯是薯蕷科植物的一種,而我們現在所說得甘薯則是旋花科植物,明萬曆年間傳入中國自它被引種到中國以後,因其形似中國原有之薯蕷科得甘薯,有人便稱之為甘薯,久而久之,甘薯一詞幾為旋花科的番薯所獨佔。

    3、豆薯 (Pachyrrhizus erosus(L.) Urban),豆科豆薯屬中能形成塊根的栽培種。一年生或多年生草質藤本植物。又名涼薯、地瓜、土瓜、沙葛、新羅葛,是一種既可當水果又能當蔬菜的作物。原產中美洲,後由西班牙人傳入菲律賓,可能後來從新羅經海道傳入中國福建[1] 。中國西南、華南地區和臺灣省種植較多。

    4、馬鈴薯(Solannum tuberosum L.),一年生茄科茄屬草本植物。中國亦稱洋芋、土豆、山藥蛋、地蛋、荷蘭薯。原產南美洲秘魯和玻利維亞的安第斯山區,為印第安人所馴化。大約1570年傳入西班牙,1590年傳入英格蘭,1650年左右傳入中國。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大戟科木薯屬栽培種,世界三大薯類之一。起源於熱帶美洲,16世紀末傳入非洲,18世紀傳入亞洲。中國於19世紀20年代引種栽培,遍種於長江以南,其中以兩廣、福建臺灣為最。

    5、蕉芋(Canna edulis Ker.),美人蕉科美人蕉屬栽培種。別名蕉藕、姜芋,原產安第斯山脈。公元前2500年在哥倫比亞馴化,1821年傳入日本,1948年引入中國,福建、江西、浙江等地有少量栽培。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原產美洲。中國亦稱長生果、落花生、落地松、萬壽果、番豆、無花果等,是一種人們喜愛的食品,也是一種重要的油料作物。分小粒型和大粒型兩種,小粒型最早記載見於元末明初賈銘的《飲食須知》,大粒型是清代引進的。

    6、向日葵(Helianthus annus L.),菊科向日葵屬一年生草本油料作物,亦稱西番菊、迎陽花、葵花等,原產北美。在中國的種植最早見於1621年(明)王象晉所著的《群芳譜》,稱西番菊。1688年(清)陳淏子《花鏡》始稱向日葵。

    7、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 L.),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別名番椒、海椒、秦椒、地胡椒、辣茄。原產中南美熱帶地區,1493年傳到歐洲,1593~1598年傳至日本。傳入中國有兩條途徑:一是經由古絲綢之路傳入甘肅、陝西等地;一是經海路引入廣東、廣西、雲南等地。中國關於辣椒的記載始見於(明)高濂《遵生八箋》(1591):“番椒叢生,白花,果儼似禿筆頭,味辣,色紅。”辣椒一名最早見於乾隆二十九年(1764)《柳州府志》。

    8、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一年生草本植物,葫蘆科南瓜屬。別名番瓜、飯瓜、倭瓜、回回瓜、金瓜等,原產中、南美洲。元末明初已見於賈銘的《飲食須知》:“南瓜味甘性溫,多食髮腳氣黃疸,同羊肉食,令人氣壅,忌與豬肝赤豆蕎麥麵同食。”說明元代中國已經引種。

    9、筍瓜(Cucurbita maxima Dutch. ex Lam. ),葫蘆科南瓜屬栽培種。別名印度南瓜、玉瓜、北瓜,原產南美玻利維亞、智利和阿根廷等地。中國筍瓜可能由印度傳入,19世紀中葉安徽、河南等省方誌有記載。

    10、西葫蘆(Cucurbita pepo L.),葫蘆科南瓜屬栽培種。別名美洲南瓜,原北美洲南部。17世紀後期已見於陝西、山西等方誌。佛手瓜(Sechium edule Swartz),葫蘆科佛手瓜屬栽培種。別名瓦瓜、拳頭瓜、萬年瓜、陽茄子、土耳其瓜、棒瓜等,原產墨西哥和中美洲。18世紀傳入歐洲,後傳到東南亞,1916年由緬甸傳入中國雲南,現華南和西南等地有栽培。

    11、番茄(Lycopersicon Mill),茄科番茄薯草本植物。亦稱番柿、六月柿、西紅柿、洋柿子等。原產南美洲安第斯山地帶。中國最早記載見於(明)王象晉的《群芳譜》:“番柿,一名六月柿,莖如蒿,高四五尺,葉如艾,花如榴,一枝結五實或三四實,一樹二三十實,……來自西番,故名。”

    12、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豆科菜豆屬栽培種,一年生草本植物。又稱四季豆、時季豆、芸豆、四月豆、梅豆、聯豆、架豆等, 具有糧食、蔬菜、飼料等多種用途。原產中美洲。16世紀初傳入歐洲。中國自明後期曾多次引種,(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和清代《三農記》(1760)都有記載。南北皆有種植,栽培面積僅次於大豆。 萊豆(Phaseolus lunatus L.),豆科菜豆屬栽培種。別稱棉豆、荷包豆,原產中美洲。16世紀初傳入歐洲。20世紀三、四十年代傳入中國。

    13、菠蘿(Ananas comosus (L.) Merr.),鳳梨科鳳梨屬多年生常綠草本果品栽培植物。別名鳳梨、王梨、黃梨。原產南美巴西,很早為印第安人馴化。16世紀初,熱帶各國相繼引種。亞洲最早是由葡萄牙人引入印度(1550),後又傳入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中國在17世紀初(1605)由葡萄牙人將菠蘿苗帶入澳門,後經廣東傳入福建和臺灣。廣東《東莞縣誌》(1639)和臺灣林謙光的《臺灣紀略》(1687)都有黃梨的記載。約在18世紀末傳入廣西,19世紀初傳入雲南。

    14、番石榴(P. Guajava L.),桃金娘科番石榴屬常綠小喬木或灌木。原產美洲墨西哥和秘魯。 (南宋)周去非《嶺南代答》(1178)稱黃肚子。清代《南越筆記》稱秋果,《植物名實圖考》稱雞矢果。臺灣在200年前已有栽種,現主要分佈在臺灣、福建、廣東、廣西、海南和雲南等省區。

    15、番荔枝(Anona squamosa L.),番荔枝科番荔枝屬半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又名佛頭果。原產熱帶美洲,明末清初傳入中國。最早見於《臺灣府志》(1614)。現主要分佈在臺灣、福建、廣東、廣西和海南等省區。

    16、番木瓜(Carica papaya L.),番木瓜科番木瓜屬小喬木栽培種,又稱木瓜、乳瓜、萬壽果,原產墨西哥南部,18世紀後期成為世界上重要的一種水果。清代傳入中國,《嶺南雜記》和《植物名實圖考》均有記載。中國南方各省都有種植,尤以廣東、臺灣最多。

    17、腰果(Anacardium occidentale L.),漆樹科腰果屬喬木,又稱檟汝樹、介壽果、雞腰果,果仁是營養豐富的美味食品。原產巴西東北部,16世紀由葡萄牙人傳入非洲和亞洲。中國於20世紀30年代引入臺灣和海南,1984年海南栽培面積達1.1萬公頃。雲南西雙版納也有少量種植。

    18、可可咖啡屬常綠喬木,世界三大飲料作物之一,原產南美洲亞馬遜河上游熱帶雨林地區。17~18世紀傳入東南亞,1922年傳入中國臺灣,1954年引種於海南省。

    19、油梨(Persea Americana Mill.),樟科油梨屬常綠果樹。原產中美洲。13~15世紀墨西哥西部和南部已有栽培,20世紀初傳入亞洲。中國1918年開始引種,臺灣、海南、廣東、廣西、福建、雲南等省均有栽培,其中以臺灣、海南為最多。

    20、人心果(Minikara zapotilla(Tacq.)),人心果科人心果屬熱帶常綠果樹。又名吳鳳柿,原產墨西哥和中美洲。福建於1900年由華僑自新加坡引入,種植於漳州、廈門等地;廣東於1910年引入,分佈於湛江、汕頭和珠江三角洲各縣市;臺灣於1920年自爪哇引進,嘉義、臺南、雲林均有栽培。

    21、蛋黃果(Pouteria campechiana(HKB)),人心果科蛋黃果屬熱帶常綠果樹。又名蛋果,原產南美秘魯。中國於20世紀30年代引入,由印度尼西亞華僑帶到海南繁殖,50年代在廣州栽培。

    22、西洋參(Panax quiquefolium L.),五加科人參屬多年生草本栽培種,別名五葉參、廣東人身、花旗參。原產北美。1976年後在中國北京、黑龍江、吉林、遼寧及陝西等地先後引種成功。

    23、菸草(Nicotiana tabacum L.),茄科菸草屬葉用一年生作物。原產中南美洲,人類已有1500多年使用的歷史。後經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傳至歐洲和世界各地。傳入中國是稱“淡巴菰”,這是印第安語菸草的音譯。中國最早紀錄菸草的文獻是[明]張介賓的《景嶽全書》:“此物自古未聞,近自我明萬曆時始出閩、廣之間。”菸草的別稱還有相思草、金絲煙、芬草、返魂煙等

  • 6 # 好奇心食堂

    小麥

    小麥,這個我們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農作物,其實是外來的哦,只是來的比較早,它原產於西亞,大約4000年前傳入中國。得益於小麥的傳入,我們才有如此豐富多彩的麵食文化。同一時期傳入的還有大麥。

    古文中稱女子細嫩的手臂為藕臂。藕出淤泥,但自身卻光滑潔淨,味道香且適合搭配多種食材,口感非常好,涼調藕片也非常好吃。但你知道麼,藕並不是中國的特產,而是由西亞傳過來的。

    辣椒

    明清時期,尤其是在兩個朝代的黃金鼎盛時期,與外國的交流也更加頻繁,所以很多外來食材也湧入中國,擺上了華人的餐桌,甚至有些在中國飲食文化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比如大部分人頓頓離不開的辣椒。辣椒原產於美洲,在明末才傳入中國。哈哈哈,估計大家也想問以辣著稱的川菜、湘菜在沒有辣椒之前,是什麼口感呢?

    土豆、紅薯、玉米

    土豆、紅薯、玉米的貢獻極大,甚至在特殊時期養活了無數華人。對華人如此重要的這些農作物確是明清時期才傳來中國。他們極大緩解了因為人口增長的糧食壓力,所以,華人能如此繁衍生息,這些農作物功不可沒。

  • 7 # 媽媽優選文具

    有很多農作物都是引進來的,比如說玉米,土豆,地瓜,番茄,胡蘿蔔,向日葵等。由於篇幅有限就說幾種常見的農作物吧!

    玉米又叫苞米,棒子。玉米原產於南美洲在大航海時代散播世界各地主要種植在溫帶地區,玉米在明代中期傳入中國。玉米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包括蛋白質,脂肪,纖維素等。玉米應用面非常的廣泛既可以加工成食品又可以加工成飼料還可以生成燃料,可以說我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玉米了。

    馬鈴薯又稱作土豆,原產於南美洲安第斯山區的秘魯和智利地區。土豆在很早時期得到了印第安人的種植,在哥倫布大航海時期傳入了歐洲並在歐洲廣泛種植,隨著對外貿易在17世紀傳入中國在中國地區廣泛種植。土豆產量高是很好的農作物,在多次拯救飢餓災荒中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花生又叫落花生,原產於南美洲。花生是重要的產油作物。除了日常食用還能當作一種中藥也能在工業中得到應用。花生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和維生素,花生還能控制食慾,控制血糖保持心臟健康。

    辣椒原產於墨西哥,在明朝末年傳入中國在中國四川,貴州,湖南等地大面積種植。辣椒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辣椒不盡是一種調味料還是一味藥材能行血驅寒。

  • 8 # 筆耕南陽

    歷史上有哪些農作物是外來引進的?那可太多了,首先我腦子裡想到的胡蘿蔔、洋白菜、番茄、洋芋等,從這些農作物從名稱上就能看得出來是外來物種,那麼還有哪些呢?下面由我一一道來。

    最常見的是小麥,華人吃麵食的比例非常高,所以小麥應該是種植最普遍的外來物種了。小麥是4000年前從西亞傳入中國的。除了小麥之外還有大麥,也是從西亞傳入的。葡萄和苜蓿是張騫出使西域之後帶回來的物種。這兩種作物,一種給我們提供了葡萄酒,而苜蓿草則是養馬的重要飼料,這樣說來,他還對中國古代的國防力量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呢。開心果至少在唐代以前就傳入中國了。黃瓜是南北朝以前從印度或者西亞傳入中國的。從越南傳入的占城稻也是中國古代非常重要的農作物,占城稻是北宋時期傳入中國的。作為一種重要的水果,西瓜是從非洲傳入中國的。還有玉米,是從美洲印第安人最早培育,明朝時期由傳教士傳入中國的。說到印第安人,他還給我們貢獻了菸草,真不知道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其實對於印第安人來說,菸草也是一種重要的陣痛藥材。咖啡和可可也都是從外國引進的,過去我們的老祖先都只喝茶的吧?自從這兩種作物引進來之後,我們的飲料就變得豐富多彩了。花生是也原產美洲的作物。甘薯是1593年從菲律賓引入中國的。

    其實還有一種非常重要的外來物種,那就是辣椒。中國現在很多省份的人吃飯基本上離不開辣椒了。辣椒原產地是中南美洲,是明朝才傳入中國的。以前華人主要用利用蔥蒜等烹飪出食品的辣味。肉豆蔻,丁香,桂皮,胡椒等調味品都是從印尼一代傳入國內的,所以那裡才被稱之為香料群島。自從有了這些調味料,我們的飯桌才變的豐富多彩起來了對嗎。

    還有一種很重要的外來物種不是用來吃的,那就是棉花,在此之前我們的老祖宗上層人士只穿皮草或者是桑蠶絲的,而窮人則以麻製品為主。所以棉花的傳入對普通的中國老百姓來說是非常大的福音。作為植物油的重要來源芝麻、花生和葵花子都是從國外傳進來的。在此之前,華人食用油主要以動物油為主。腰果則是20世紀30年代才從國外引進的,它的原產地是巴西的東北部。

    上面說的有點亂,下面我們對外來物種進行分分類:首先是糧食作物類:這裡面最重要的就是小麥,除此之外還有大麥,占城稻,甘薯和玉米。穿著類:主要是棉花。飼料類:苜蓿。榨油類:花生、芝麻、葵花籽。釀酒類:葡萄、玉米。水果類:西瓜,葡萄,菠蘿。蔬菜類:土豆,西紅柿,黃瓜,洋白菜,西葫蘆,胡蘿蔔,南瓜,筍瓜,佛手瓜,番石榴,番荔枝,番木瓜。飲料類:咖啡和可可。調料類:肉豆蔻,丁香,桂皮,胡椒。其他分類:菸草。好了,能想到的就這麼多了,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 9 # 大佐小佑滴爸比

    在當代,華人的餐桌已經有非常多的食物可以吃了,五穀雜糧,蔬菜瓜果,各種肉類,然而,其實很多大家熟悉的食物,原產地並不是中國,很多食物都是在各個朝代引進到中國的,最後變成了我們餐桌上的美食,那麼,這些食物都有什麼呢?

    一辣椒 大家應該想不到,很多人包括我,最愛的辣椒,都不是中國原產的,無辣不歡呀,辣椒其實是原產地中南美洲,明朝才傳到了中國,現在很多人吃飯都離不開辣椒了吧?

    二番茄 我們這裡俗稱的西紅柿,洋柿子,其實最早是生長於南美洲的秘魯和墨西哥,最開始因為色彩鮮豔,當地人稱為狼桃,沒人敢吃,作為觀賞食物欣賞,直到後來才開始當作食物。

    三藕 在古代稱女子細嫩的手臂為藕臂,藕作為食物味道香,適合搭配多種食物,口感很好,但是藕也並不是中國的特產,是由西亞傳過來的。

    四馬鈴薯 也就是大家俗稱的土豆啦。原產秘魯和玻利維亞地區,大約1570年傳入西班牙,1650年明朝末期傳入中國。

    五花生 花生大家都喜歡吃吧?喝酒時來兩個花生粒,簡直就是白酒伴侶呀,原產美洲,分小粒型和大粒型,小粒型明朝引進,大粒型清代引進的

    還有好多我們熟知的農作物,其實都是國外引進的,不過不管是哪裡的,都是地球上的美食呀

  • 10 # 零露兮102

    自漢代張騫出使西域以來,就有來自西亞中亞延絲綢之路引進的農作物主要以西域水果為主。例如葡萄、石榴、以及核桃之類都是由此傳入中國

    經歷唐代的繁榮與開放,到宋代海上絲綢之路開通,對東南亞地區的往來增加,北宋時期從越南引進的占城稻是中國古代典型的外來農作物品種,具有“耐旱”、適應性強(“不擇地而生”)、生長時期短的特點。提高了稻米的產量,其對長江流域稻作系統產生深遠的影響。

    高產農作物的引進主要是在明清時期,14、15S之前世界基本處於隔絕孤立狀態。隨著新航路的開闢,歐洲人透過三角貿易從美洲引進大量農作物,比如玉米、馬鈴薯等高產作物。這個時期農作物在中國的推廣使得不適合稻麥生長的貧瘠土地得以有效利用,糧食產量大幅增加,這也是明清時期華人口大量增加的重要原因。但此後由於清朝的閉關自守中國逐漸與世界脫軌,導致了近代中國的落後

  • 11 # 歷史密探

    怎麼樣,你做【cai】出來了嗎?答案就是C,其實,以上這些作物都是外來引進的,像番茄、辣椒、棉花等,中國的大部分農作物都是從外國引進的。上題中的葡萄在漢朝張騫出使西域就帶回來了,而西瓜在唐朝初年引進西域,五代時期引入內地,所以西遊記中孫悟空偷西瓜的故事應該發生在西域。

    從國外引進的農作物,對中國幫助最大的就是紅薯和玉米,都引進自南美洲,為明朝解決了農民吃飯的問題。玉米是十六世紀被引進中國的,十八世紀又傳入印度,至今世界各國仍然很重視這種糧食作物。

    南宋時期,從東南亞引進水稻。除此之外,黃瓜、茄子、菠菜、番茄、香菜、萵苣、胡蘿蔔、包心菜、南瓜、四季豆、西葫蘆、生菜、菜花、洋蔥、大蒜、西芹、金花菜等蔬菜也是從國外引進的。可以說,我們現在能吃飯的大部分蔬菜水果和糧食,都是國外引進的。

  • 12 # 蛋圈一科

    從陸上絲綢之路引進的農作物有20多種,最先是西漢時期傳入的葡萄和苜蓿,繼而是東漢時期的豌豆和大蒜,還有漢代傳入的核桃、黃瓜、芝麻、石榴和棉花,以及唐代及以後傳入的胡椒、菠菜、西瓜等。比如我們最常吃的黃瓜,其實原產自喜馬拉雅山南麓;而我們穿衣必不可少的棉花,原產自印度;而夏天必備的西瓜,原產自非洲。

    宋元以後,海上絲綢之路發揮重要作用。宋代引入了原產自占城的占城稻、西亞的胡蘿蔔,元代引入了原產自中亞的洋蔥,元末明初引入了原產自中南美的南瓜、原產自南美的小粒型花生,明代引入了番薯、玉米、辣椒、芒果、向日葵、番茄,明末清初引入了原產自南美的馬鈴薯,清代引入了原產自地中海東部的花菜、原產自南美的菠蘿、原產自南家索小亞細亞的西洋蘋果等。

    漢代以前,我們只會利用動物油脂,現在大家可以吃到各種植物油,得益於海外油料作物的傳入。而且,農作物的品種豐富了,也促進了廚藝的創新和交流,漸漸有了我們現在各種美食,妙哉!

  • 13 # 北京民俗

    我們常用“五穀豐登、六畜興旺”這樣美好的祝語表達對豐收的渴望,不僅僅是我們,我們的先祖對於穀物豐收的渴望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商代的甲骨文多有關於祈求風調雨順、穀物豐收的刻辭;二十四節氣是古人在天與田的俯仰之間總結出來的自然規律;鄭國渠、白渠這些古灌溉系統是先人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見證。

    如今的我們旱澇保收,不再為了糧食的不足而煩憂,同時還有許多外來的作物豐富了我們的口腔,在得以果腹的同時還讓味蕾感受到不同的滋味。 如今佔據著華人餐桌上的兩大主食一為米,一為面。但是在距今4000年前的中國大地上還沒有麥子的痕跡。小麥起源於西亞,大體包括今天的巴以地區、黎巴嫩、約旦、敘利亞、伊拉克東北部和土耳其東南部。

    那麼小麥何時來到中國的?

    具體不詳,但至少就《左傳》記載來看應為春秋戰國期間,小麥就已經在北方地區廣為種植了。甲骨文中的“來”和“麥”這兩個字都被釋為麥類作物,“來”是小麥,“麥”是大麥。 還有一些從名字可以看出是外來的作物。

    外來作物取名字的規律

    1、胡

    在秦漢和魏晉時期引入的作物往往會冠以“胡”字,比如胡椒,胡麻,胡麻就是芝麻,像我們現在餐桌基本離不開的香菜,原先叫胡荽(sui)也是外來的,另有黃瓜、蒜、核桃、蠶豆等也都是外來作物。

    2、海

    不是所有外來的都叫胡,還有海字輩的。南北朝以後多用“海”字,海棗、海棠、海芋等等;

    3、番

    宋元至明清時外來的作物常用“番”字表示,如番薯,就是紅薯、花生叫番豆、番茄西紅柿等等。

    4、洋

    晚清從海路飄洋過海來的,多用“洋”,如洋芋、洋蔥、洋白菜、洋槐等。

    外來作物的推廣不僅拓展了農業生產的空間,也極大地豐富了中國農業耕作制度的內容,使得傳統輪作複種、間作套種高度發展,提高了土地利用的效率。從外來作物中我們可以看到中西的交流,可以看到先人們利用自然的智慧,以及他們開放、包容的心態。

  • 14 # 天老地老

    絲綢之路作為溝通中外的橋樑,是農作物引種的重要通道。據史料記載,中國古代開闢的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對國外農作物傳入中國內地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許多原產於歐洲、西亞、美洲等地的農作物經過千百年時間陸續傳入中國。

    明清時期傳入的農作物有:南瓜、向日葵、菠蘿、馬鈴薯、甘薯、辣椒、苦瓜、玉米、花生、西葫蘆、番木瓜、番茄、草莓、菜花、捲心菜、洋蔥、橡膠等。

    民國時期傳入的農作物有:菸草、可可等。

    西漢到五代十國,農作物主要從陸上絲綢之路引進;宋元時期,農作物主要透過海上絲綢之路引進;明清時期,農作物主要從海路引入中國。

    從國外引進的農作物在命名上,剛引進時,名字多帶“胡”、“番”、“洋”字。比如西漢至隋唐時傳入中國的作物,名字多帶“胡”字,如胡椒;明清時期傳入中國的作物,名字多帶“番”字,如番茄;清末或民國時期傳入中國的作物多帶“洋”字,如洋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能一款價效比高、耐用的筆記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