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HC否極泰來

    羅馬帝國與秦漢帝國可能有過貿易往來,但不是很頻繁。史書上說:

    97年(永元九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大秦”,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羅馬帝國。)

    166年,羅馬皇帝的使節到洛陽進謁漢桓帝,送給漢桓帝象牙等珍貴物品。 但是,甘英沒能到達羅馬,因為他被橫亙在漢朝與羅馬之間的帕提亞人給阻止了,也就是古書中稱為的安息華人。安息帝國基本位於現在的伊朗,在羅馬帝國與漢朝中國之間的絲綢之路上,併成為了商貿中心,與漢朝、羅馬、貴霜帝國並列為當時亞歐四大強國之一。貴霜帝國就是漢武帝時期張騫出使西域的時候到達的大月氏的後裔建立的國家。

  • 2 # 弘揚國粹小郎君

    在中國各地考古遺址中,僅有少數玻璃器皿可能帶有西方羅馬要素,如錢幣等與羅馬貿易的直接證據,尚未出土。羅馬商人的足跡為何沒有大規模涉足東方?邢義田院士認為,學界與大眾審視東西交通史,不能忽略波斯─安息今日伊朗要素。現有證據來看,恐怕以間接轉手貿易為主。在最近有本新書,叫《絲綢之路新史》,書裡說,從考古證據上看,漢朝、羅馬之間可能沒什麼聯絡。

  • 3 # 歪嘴說歷史

    公元前27年,屋大維被羅馬元老院授予“奧古斯都”(“元首”或“第一公民”)的稱號, 標誌著羅馬進入了帝國時代。從屋大維時期(BC27~AD14)起,羅馬帝國就不斷開展同西南亞帕提亞帝國的貿易。此外,屋大維時期羅馬逐漸向黑海北岸擴張,依靠歐亞大陸北部的斯基泰人作為媒介,透過草原絲綢之路(從匈牙利草原多瑙河畔直到今天中國的北京)開展同中亞各國乃至匈奴、漢朝的間接貿易。這一時期很多羅馬商人(主要是羅馬帝國東部巴爾幹半島的希臘人)不斷將西方出產的橄欖、葡萄、園藝作物等經濟作物和一些高檔奢侈品販賣到帕提亞帝國甚至帕提亞東南邊的古印度,換取印度的棉花,或將當地人民作為奴隸販賣回羅馬帝國。公元166,年,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π使者到達東漢的都城洛陽,實現了羅馬帝國與中國的第一次官方外交往來。這一舉動也開闢了羅馬帝國同中國的貿易。

  • 4 # 薛紅娟

    秦漢帝國在中華大地的顯現,主要是以一統地域為目的。少了經貿往來,似乎因地域的文明為起因。到了大唐時期,武則天的執政,促使了經貿往來的繁榮。地域的平和,人民的福祉。地域的征戰,人民的悲涼,對外的經貿往來自然少一些。

  • 5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先後消滅東方六國,統一天下,建立了大秦帝國,秦朝的疆域最東邊直到大海,最西邊到達隴西郡,也就是今天甘肅省天水市到蘭州市及周邊地區,最北邊的疆域是從陰山一直到遼東,陰山就是今天內蒙古中部的陰山山脈,遼東就是今天遼寧省的南部,最南邊是到今天越南的北部並直達南海。

    秦朝時期對應的羅馬還是羅馬共和國時期,還不到羅馬帝國時期,羅馬共和國沒有皇帝,國家權力由元老院、執政官和部族會議三權分立共同執政,同時羅馬共和國時期領土還非常小,僅限於今天義大利半島和西班牙半島東南一小塊土地,秦始皇統一天下的3年後,第二次布匿戰爭爆發,北非國家迦太基主帥漢尼拔率領6萬大軍越過阿爾卑斯山,入侵羅馬共和國,最終漢尼拔戰敗,割地賠款。

    秦朝疆域

    秦朝時期,河西走廊沒有打通,根本就沒有通往西域的道路,秦人根本不知西邊還有一個龐大的世界,雖然秦始皇時期曾經派出不少術士從東邊出海尋找長生不老藥,但限於當時的航海技術,根本不可能走遠,就算徐福,也只是到達日本,秦始皇去世之後,天下大亂,陳勝吳廣率先起義,接開了秦末農民起義的開幕,公元前206年,劉邦進入咸陽,秦王子嬰投降,秦朝滅亡,之後便是楚漢相爭,直到公元前202年劉邦擊敗項羽建立西漢帝國。

    劉邦與項羽爭奪天下時,西方的羅馬共和國也與馬其頓帝國展開了戰爭,劉邦建立西漢的2年前,第一次馬其頓戰爭爆發,羅馬共和國戰敗,劉邦建立西漢的2年後,第二次馬其頓戰爭爆發,馬其頓戰敗,羅馬獲得馬其頓在希臘半島、小亞細亞和色雷斯所有領土。

    古代世界地圖

    劉邦在建立西漢王朝後直到漢武帝早期的近70年時間中,漢朝由於國力有限,對匈奴採取和親的政策,直到漢武帝時期,經過近70年的休養生息,國力強大起來,開始轉變政策對匈奴進行大規模戰爭,經過幾十年的戰爭,漢武帝擊敗了匈奴,整個漠南匈奴失去了生存土壤,開始遠逃漠北,漢武帝隨之打過了河西走廊,華夏民族第一次有機會透過河西走廊到達西域,才知道了西方一片龐大的世界,而讓漢武帝瞭解這一情況的人就是張騫。

    張騫透過兩次出使西域,瞭解到西域是一片廣大的國土,而且更西邊還有更大、更多的國家,張騫由於使命有限,最遠也不過到達西域的大月氏國,也就是今天的阿富汗地區,沒有精力繼續向西走了,但張騫派出的副使則分別訪問了中亞的大宛(今烏茲別克費爾幹納盆地)、康居(今哈薩克南部)、大月氏(今烏茲別克費到阿富汗一帶)、大夏(今阿富汗斯坦巴爾赫附近)等國。

    西漢地圖

    自從張騫打開了通往西方世界的大門,漢朝的使者、商人開始逐漸向西域一帶進行交流,根據考證,漢朝使者到過最西邊的地方是安息帝國,也就是今天的伊朗,最往西就沒有到過,一是路途遙遠,二是沒有精力和時間,漢武帝曾經把宗室女劉細君嫁給烏孫國王莫昆,還曾派出使者與安息國通商,自漢宣帝開啟西域都護府後,漢朝開始經營西域,由於漢朝與羅馬共和國相距太遠,而且中間還隔著貴霜帝國和安息帝國,因此漢朝沒有羅馬共和國有過交往,甚至連使者也沒有接觸過。

    在漢朝開發西域的這一段時期,西方的羅馬共和國也開始擴張,透過四次馬其頓戰爭和三次布匿戰爭,羅馬共和國開始高速擴張,征服了馬其頓、希臘及整個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成為羅馬的內湖。

    絲綢之路

    漢宣帝當政期間,漢朝的國力到達頂點,不僅打跑了匈奴,還控制了西域,在漢朝與西域的交往中,也聽說了更西邊的地方還有一個龐大的帝國,漢朝人稱他們為大秦,也就是羅馬,但僅僅只是聽說而已,漢帝國與羅馬並沒有任何形式的交往,就連通商也沒有,因為隔在中間的貴霜帝國和安息帝國作為中間人,隔開了漢帝國與羅馬帝國,不允許漢與羅馬通商,因為漢朝如果與羅馬通商,貴霜和安息就不可能享受絲綢之路帶來的利好,漢朝絲綢可是相當受羅馬貴族歡迎的,但羅馬只能與安息通商獲得絲綢,而無法與漢朝通商,安息作為絲綢之路的中間站,壟斷了漢朝和羅馬的通商。

    同樣是漢宣帝當政期間,羅馬還爆發了義大利人起義和斯巴達克斯起義,公元前60年,羅馬三巨頭之一的克拉蘇率軍攻打安息帝國,在卡萊戰役中羅馬軍隊全軍覆沒,克拉蘇本人也戰死安息,據說克拉蘇手下有一支戰敗的羅馬軍隊,向東逃到了西域,這支軍隊加入了匈奴,在陳湯與匈奴郅支單于的戰爭中,被陳湯俘虜,這支羅馬軍隊被漢朝安置在驪靬,也就是今天甘肅省金昌市永昌縣焦家莊鄉,如果屬實的話,這就是漢朝與羅馬唯一一次的交往,但由於缺乏史料記載,年代久遠,已經無法考證。

    羅馬帝國時期

    西漢末年,王莽篡位,中原隨之陷入混亂直到東漢建立,漢朝進入東漢後,班超再次打通了西域,並重開西域都護府,班超於公元97年派出使者甘英出使大秦,想探方一下西邊的世界到底是怎麼樣的,可是甘英在到達安息帝國的西邊,也就是今天的波斯灣後,受到安息人的欺騙,甘英於是調頭返回,這是漢朝人到達最西邊的地方了,也是華人第一次到達波斯灣,但是仍然沒有與羅馬發生過關聯。

    公元前27年,羅馬進入帝國時期,在羅馬帝國的安敦尼王朝時期,也就是公元166年,有羅馬使者乘船到達漢朝的日南郡,獻上禮物並求見漢朝皇帝,當時的漢朝皇帝是漢桓帝,處於東漢晚期了,這事被記載在後漢書中,如果屬實的話,那就是大漢帝國與羅馬帝國的第一次直接交流。

    東西交流

    《後漢書 西域傳》:其王常欲通使於漢,而安息欲以漢繒彩與之交市,故遮閡不得自達。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獻象牙、犀角、瑇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貢,並無珍異,疑傳者過焉。

    大秦的國王經常想和漢朝互通使者,但安息帝國的人想拿漢朝的絲綢跟羅馬人做生意,所以阻攔大秦(羅馬)的使者,使他們不能自己到漢朝。到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派出使者從日南郡邊界外獻來象牙、犀牛角、玳瑁,才第一次通使者。但是所上表進貢的東西,並沒有什麼珍寶異物,懷疑是人們傳聞誇張。所以儘管後漢書記載了這事,其實還是有所懷疑的。

  • 6 # 濁酒一壼談古今

    有,但貿易量小且往來時間較短。這是由於地理上相距較遠,各自國家政權的更替頻繁,以及兩個國家都要面對敵國的入侵、襲擾、無暇他顧等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具體分析如下:

    一、漢朝時期兩國的貿易及往來

    《後漢書》記載:

    第一次往來:公元100年,羅馬帝國屬下的蒙奇兜納(今譯馬其頓)地區派遣使者到東漢首都洛陽,向漢和帝進獻禮物,漢和帝則回賜給使者紫綬金印。這是一次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往來,應該是羅馬帝國試探性的一次交往。

    那麼,試探過後羅馬帝國的統治者認為與漢朝有開展往來的必要,那麼,第二次往來:就開啟了兩國間正式的官方往來,並展開了貿易活動。公元166年(漢桓帝延熹九年),羅馬國王正式派遣使者到洛陽,這是史料上有文字記載的漢朝與羅馬帝國的第一次正式交往,標誌兩國正式開啟官方往來,並展開官方和民間的貿易。

    “大秦王安敦遣使自南徼外獻象牙、犀角、玳瑁,始乃通焉。”——《後漢書·西域傳》

    大秦即羅馬。這段官方往來《後漢書》、《南史》、《梁書》都有明確的記載。

    “其王無常人,皆簡立賢者。……其人民皆長大平正,有類中國,故謂大秦。”——《後漢書·西域傳·大秦國》

    直到公元284年,羅馬國王還在派使者要求繼續並擴大貿易往來。可惜的是,那已跟漢朝沒有關係了,是西晉朝的事了。

    “太康五年十二月,林邑、大秦國各遣使來獻。”——《晉書·帝紀第三·武帝本紀》

    可惜的是,公元97年班超派他的部屬甘英出使大秦(羅馬),因聽信當地人的詐言,已經走到了條支海(波斯灣)又折返回國了,其實,再有四十天左右的路程他就可以到達羅馬,漢朝錯失了一次與羅馬面對面碰撞的良機。

    從公元166年(漢孝桓帝延熹九年)到公元220年東漢滅亡,這其中東漢與羅馬帝國的往來貿易滿打滿算也就54年,所以說往來時間短。

    再說貿易量也較小。漢朝與羅馬的貿易主要是透過“海上絲綢之路”進行的,“陸上絲綢之路”因戰爭不斷,風險極高等原因,而基本上廢棄。透過“海上絲綢之路”往外輸出的主要是四大宗:絲綢、瓷器、茶葉和銅鐵製品。而從埃及、安息、希臘以及羅馬輸入的主要有:寶石、香料、藥材和玻璃器皿等。大多以宮廷、官宦之家的奢侈品居多,很少有滿足佔極大多數底層民眾需要的物品。再加上路途遙遠,中國還有安息、印度等國的貿易壁壘,使得漢朝輸往羅馬和羅馬輸入漢朝的貨物成本巨大,進一步壓縮了兩國的貿易量。

    二、漢朝與羅馬之間的貿易障礙

    挖掘古羅馬廢墟帕米拉城時,出土了大量東漢時期的絲織品,從而可以佐證東漢與羅馬是有貿易往來的。

    但由於諸多的原因使得兩國的貿易量一直不大。除了路途遙遠、為應對兩國各自迫在眉睫的困難、而無暇顧及貿易上的問題等因素外,一個更主要的問題是:“海上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關鍵節點——安息(古波斯)。

    “海上絲綢之路”形成較陸上“絲綢之路”早,萌芽於商周,起步於秦,成形於漢。但基本上侷限於南海、印度洋範圍內,最遠到達波斯灣,所以,跟羅馬第歐、非等國家的貿易,一般在印度或是安息(古波斯)中轉。其貨物運輸路線是:廣洲經馬六甲海峽——蘇門答臘——印度,然後由波斯商人接管貨物後,經埃及(開羅港)或是波斯灣——伊拉克——安條克(土耳其南部、敘利亞北部),再由羅馬或是希臘商人運回各自的目的地。

    這樣的一條貿易路線,波斯灣是咽喉要道,安息(古波斯)就處在這咽喉上。隨著羅馬等歐、非國家對漢絲綢、茶葉、瓷器、銅鐵製品的需求量劇增,安息人憑著地理條件就開始玩起了空手套白狼的遊戲,坐地起價,導致輸往羅馬等地的貨物價格飛漲,就絲綢一項在羅馬凱撒時期飛漲到12盎司黃金買一磅絲綢,到了公元14年甚至逼得羅馬元老院宣佈禁止男人穿絲綢服裝,女性也限量購買。安息人的這種吸血鬼的惡行一直持續到了唐朝,引發了一場“絲絹之戰”。據《大唐西域記》記載:東羅馬皇帝查士丁尼為了擺脫波斯人高價壟斷絲綢的局面與埃塞人聯合繞過波斯,從海上去印度購買,被波斯人得知後,以武力威脅埃塞,東羅馬請鄰近的突厥人出面調停,沒想到惱羞成怒的波斯人不但不接受調解,反而直到把使者殺了,於是,東羅馬聯合突厥於公元571年進攻波斯,這一仗打了二十年,結果是平分秋色。

    “(大秦)王常欲通使於漢,而安息欲以漢繒彩與之交巿,故遮閡不得自達。”

    綜上所述,羅馬帝國和秦漢尤其是東漢是有貿易往來的,但時間短、貿易量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黃花梨真的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