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達達令觀史

    廉頗是戰國時期的趙國名將,他智勇雙全、能征善戰、屢立奇功,與白起、王翦、李牧四人並稱“戰國四大名將”。趙惠文王時期,正是因為有廉頗和藺相如這對賢臣良將,使得強秦對趙國頗有忌憚,不敢對趙用兵。廉頗一生歷經趙惠文王、趙孝成王、趙悼襄王三代趙國君王,不幸的是,這三位趙國國君是一代不如一代,放著廉頗這樣一個人才不去重用,反而受到小人的挑破離間使得廉頗被迫離開趙國,流落魏國、楚國。身在異鄉的廉頗仍然想著返趙,再為趙國披掛上陣、守衛疆土,然而至死他也沒有回到趙國故土,最終死在楚國,淒涼的結束了忠勇的一生,令人惋惜。

    一、廉頗其人

    俗話說“性格即命運”,廉頗之所以晚景淒涼,縱然有外界因素的原因,更與他本人的性格有密切的關係,廉頗的性格特徵主要有以下幾點:

    ①、身經百戰用兵如神。廉頗征戰一生,大小經歷百餘戰,可以說是無一敗績。自周赧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83年),廉頗率兵討伐齊國,取得大勝,奪取了陽晉,其勇猛果敢的威名就聞名於諸侯,此後雖然在長平之戰初期敗於秦軍,但是經驗豐富的他很快就調整作戰策略,堅壁清野,與秦軍打起了消耗戰,在長平駐守三年,使得秦軍沒有取得任何進展,連秦國名將白起都奈何不了廉頗,因為忌憚他,不得不採用反間計,讓趙王替換了廉頗,秦軍才得以取勝。之後在趙國損失四十萬精銳的情況下,廉頗還能帶領趙軍大敗渾水摸魚的燕軍,包圍燕國國都,讓人不得不敬佩廉頗的高超軍事指揮水平。

    ②、顧全大局知錯能改。“將相和”和“負荊請罪”都是我們非常熟悉的故事,從這兩件事中我們也能看出,廉頗雖然心高氣傲,不想屈居人下,但是在知道藺相如以國家為重、先公後私的一片苦心之後,終於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他拋棄尊嚴,放下偏見,袒露上身,揹負荊條,前去藺相如家登門謝罪,最終二人結交和好,成為生死之交。這就能看出廉頗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夠以大局為重,不會因為個人名利至國家利益於不顧,那種忠貞、坦蕩、知錯能改的精神值得人敬佩。

    ③、嫉惡如仇剛正不阿。廉頗是軍人出身,性格中就帶著軍人的那種剛毅果敢、嫉惡如仇的血性。在趙悼襄王時期,奸臣郭開當政,廉頗看不慣郭開那種溜鬚拍馬、曲意逢迎的樣子,便不顧郭開相國的身份,當著眾位朝臣的面訓斥郭開,讓郭開下不來臺,郭開便懷恨在心,向趙王進讒言陷害廉頗,導致廉頗被迫逃亡魏國。這也說明廉頗愛恨分明,不喜歡就直接開懟,沒有任何顧忌,這樣的性格特徵也造就了他在政治腐敗的趙國無法容身。

    ④、赤膽忠心至死不變。廉頗之所以受人尊敬,除了他創造的一番功績,還得益於他至死不變的愛國之心。在他受人誣陷,被迫流亡魏、楚之後,他一心想的還是回趙國,為故國再次掛帥出征,所以他才會在趙國使者來探望他時努力表現的自己勇猛不減當年,還可以繼續上陣殺敵,怎耐至死他只能隔岸嘆息,抱憾客死他鄉了。

    二、廉頗的主要功績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為上卿,以勇氣聞於諸侯。《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廉頗一生戎馬倥傯、南征北戰,為趙國屢立奇功,他的“戰國四大名將”之稱絕對實至名歸,我們先來歸納一下他都參與指揮了哪些戰役:

    1、奪取陽晉。趙惠文王在位前期,東方六國之中以齊國最為強盛,齊國與秦國分別為東西方強國。趙惠文王十五年,名將樂毅同時擔任燕、趙之相,聯合秦、韓、魏集結五國之力聯合伐齊,齊軍大敗。第二年,廉頗率領趙軍長驅直入齊境,攻取陽晉,威震諸侯。因陽晉一役,廉頗立下大功,班師回朝後趙惠文王拜廉頗為上卿,廉頗的勇猛也在諸侯國之間傳播開來。

    2、攻打齊魏。自“澠池之會”後廉頗不斷對齊國和魏國發起進攻,佔領了兩國的多處城池。趙惠文王二十年,廉頗向東進攻齊國,破其一軍。兩年之後,樓昌領兵攻打魏國幾邑未能奪取,之後廉頗領兵再次進攻,成功拿下了幾邑。此後三年,廉頗進攻魏國的房陵、安陽,都攻克了。

    3、長平之戰。趙孝成王七年,秦趙在長平對陣,趙王派廉頗率兵攻打秦軍,在戰爭初期,秦軍氣勢如虹幾次大敗趙軍,廉頗立即調整作戰策略,高築壁壘、堅守不出,意在使秦軍疲憊,然後相機進攻。就這樣秦軍多次挑戰,廉頗嚴束部眾,堅守不出,秦軍求戰不得,無計可施,銳氣漸失。廉頗用兵持重,固守三年,秦軍沒有任何進展。無奈之下,秦相范雎使用反間計,趙王中招,認為廉頗怯戰,罷了廉頗,改用只知道“紙上談兵”的趙括,終致趙軍打敗,損失精銳共四十五萬人。

    4、大敗燕軍。長平之戰後趙國損失慘重、元氣大傷,曾為趙國同盟的燕國此時卻想趁火打劫,燕王派出兩支軍隊進攻趙國的鄗城和代地,趙王派廉頗率軍反擊,在鄗城大敗燕軍,殺死了燕國的將領,之後又包圍了燕國都城,燕王驚慌失措之下割讓五座城池請求講和,趙王才答應停戰。因此一役,趙王把尉文封給廉頗,封號信平君,並讓廉頗代理相國。

    三、廉頗被迫流亡客死他鄉趙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樂乘代廉頗。廉頗怒,攻樂乘,樂乘走。廉頗遂奔魏之大梁。廉頗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趙以數困於秦兵,趙王思復得廉頗,廉頗亦思複用於趙。趙王使使者視廉頗尚可用否。廉頗之仇郭開多與使者金,令毀之。趙使者既見廉頗,廉頗為之一飯鬥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趙使還報王曰:“廉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趙王以為老,遂不召。楚聞廉頗在魏,陰使人迎之。廉頗一為楚將,無功,曰:“我思用趙人。”廉頗卒死於壽春。《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趙惠文王和趙孝成王雖然不算是多麼英明的君主,但最起碼還懂得識才、用才,然而等到趙悼襄王即位,剛上臺的他就迫不及待的把廉頗趕下臺了。一朝天子一朝臣,趙悼襄王派樂乘接替正在攻打魏國的廉頗,廉頗為趙國征戰半生,在長平之戰後可以說是力挽狂瀾,如今自己並沒有任何過錯就被新上任的國君無情拋棄,他心有不甘於是就攻打樂乘,樂乘打不過廉頗就逃走了。

    事後冷靜下來的廉頗知道自己犯下大錯,樂乘本是趙王派來的,如今自己公然攻打樂乘肯定會被認定是犯上作亂,不會有好下場,於是無奈之下他出走魏國的大梁。因為之前廉頗曾多次攻打魏國,攻佔了魏國的多次城池,此次也是他自己因為得罪趙悼襄王主動投奔到魏國,魏王自然也不會重用廉頗,因此在大梁廉頗也是異常苦悶。

    沒過多久,秦軍攻打趙國,趙軍多次被秦軍打的大敗而歸,這時候的趙悼襄王終於想起了廉頗,想重新啟用廉頗以解秦軍之圍。趙王便派了使者去探望廉頗,想看看他還能不能被任用,鬱郁不得志的廉頗也極力想返回故國,為國家效力,為此他當著使臣的面一頓飯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又披甲上馬,以證明自己威猛不減當年。

    誰知這位使臣早就被廉頗的仇人郭開用重金收買,讓他在趙王面前說廉頗的壞話,不想讓他回來。使者回到趙國後對趙悼襄王說:“廉將軍雖然已老,飯量還不錯,可是陪我坐著時,一會兒就去了三次廁所”,趙王一聽是這個情況,也認為廉頗老了,就沒有再把他召回來。

    可憐還在幻想著再次為趙國披掛上陣的廉頗最終也沒等到趙王的詔令,等到的卻是楚國伸出的橄欖枝,原來楚王聽說廉頗在魏國後,便暗中派人去迎接他,想讓他為楚國效力,並拜廉頗為將軍。然而到了楚國後,廉頗一心還是想要為趙國盡忠職守,在楚國並沒有立下任何戰功,最終死在了楚國的壽春。

    就這樣曾經為趙國立下汗馬功勞的大將軍廉頗最後居然落了一個客死他鄉的結局,令人扼腕嘆息。

    四、廉頗為什麼會客死他鄉?

    第一,昏君誤國。韓愈曾說:“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縱觀歷史不難發現,一個王朝的繁榮昌盛除了有一大批賢臣良將,還需要一個識才、愛才、惜才的賢名君主,可這位趙悼襄王顯然不是這樣一位慧眼識才的君主,放著廉頗這樣一個能征慣戰的將才不用,反而受小人挑唆怕廉頗掌管軍隊不易控制才派樂乘去接替他,最終逼得老將無奈之下出走他鄉。而在趙國軍事吃緊時,趙悼襄王雖然也想讓廉頗回國,卻被小人矇蔽,認為廉頗老矣,實際上也說明了對廉頗的不信任與不瞭解。

    第二,奸臣當道。趙悼襄王當太子時有個伴讀叫做郭開,此人擅長溜鬚拍馬,深得趙偃喜歡。趙偃即位後,便任命郭開為相國,加封為建信君,朝中許多大事都和他商量。廉頗向來剛正不阿,看不慣郭開那種巧言令色之人,曾在一次宴會中當面訓斥過郭開,郭開自此便懷恨在心,先是在廉頗攻打魏國時怕他立下大功,便向趙悼襄王進言廉頗有謀反跡象,建議罷免他的兵權,之後又重金賄賂前去探望廉頗的使者,不讓廉頗回國,可以說廉頗之死跟郭開有直接關係。郭開不僅陷害廉頗,就連趙國另一位大將李牧也是因為他給趙王遷進讒言,使得李牧最終被冤殺。奸臣當道,陷害忠良,排除異己,還收受秦國賄賂賣國求榮,奸臣郭開受到趙悼襄王父子的重用,加速了趙國滅亡的速度。

    第三,性格耿直。哲學上說“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本,外因透過內因起作用”,縱然趙國的整個政治環境已經腐敗不堪,歸根結底還是廉頗本人不懂得委曲求全、為人處世太過耿直,他既沒有辦法去改變國內奸賊當道的環境,也沒有辦法改變自己的心境,最後只能被逼無奈,流亡他國。

    一個將軍最好的歸宿應該是戰死沙場,棄之不用是對他最大的折磨和侮辱,可憐廉頗空有一身本事卻報國無門,壯志難酬鬱郁不得志,一代名將客死異鄉,令後人生髮無限的同情。

  • 2 # 向陽花開7290

    廉頗的下場其實也不算悲慘,他是正常病逝的。最起碼他沒有像白起一樣被曾經誓死效忠的王上親自賜死;沒有像岳飛一樣被奸臣害死;沒有像韓信一樣被裝麻袋裡亂棍打死。遇到英明的君主是英雄人物的幸運,趙惠文在位時,廉頗是非常被器重的。在趙國的身份地位都很高,很有威望。趙惠文王去世後,趙孝成王不是很看重廉頗。重了秦國的反間計疏遠了廉頗。趙孝成王死後,繼位的趙悼襄王更不喜歡廉頗,一上臺就解除了他的軍職,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廉頗處處收到排擠。廉頗後來去到魏國、楚國,都不復當年的輝煌,人老了就想落葉歸根,可是趙國奸臣郭開挑撥,廉頗始終回不去,最後抑鬱成疾客死他鄉。

  • 3 # 小時大彬

    公元前243年秋,一個殘陽如血的傍晚,老將廉頗彌留之際,令人扶起自己,極目遠眺北方故鄉趙國後,在楚國壽春(今安徽壽縣)溘然長逝。

      這個“以勇氣聞於諸侯”且為趙國立下過無數戰功的一代名將,為何最終落得個客死他鄉的下場?

      一、冒犯君王

      在疆場上,廉頗不愧為斬將奪旗所向披靡、攻城拔寨如摧枯拉朽的“趙之良將”。公元前283年,屢建奇功的廉頗憑“伐齊,大破之,取陽晉”的戰功,被趙惠文王“拜為上卿(高階爵位)”,從此成為趙國政壇舉足輕重的朝臣,深受趙惠文王倚重。

      恰在此時,天下共傳之寶和氏璧神秘出現在趙國,招致秦國“以十五城請易璧。”趙惠文王亂了方寸,急忙“與大將軍廉頗諸大臣謀。(注意:廉將軍是領銜而非並列於諸大臣!)”

      而廉頗只擅長衝鋒陷陣,對外交事務一無所知。因此,趙惠文王徵求他的意見,無異問道於盲。廉頗的無計可施,導致趙國朝堂亂成一鍋粥:“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朝廷緊急會議的結果是,堂堂趙國竟然找不到一個敢回覆秦國的使者。正是在廉頗抓耳撓腮束手無策的背景下,才使得藺相如在宦者令繆賢舉薦下閃亮登場,上演了流芳千古的“完璧歸趙”好戲。

      廉頗在朝堂上無所作為的表現,雖然不至於影響他的光輝形象和在趙惠文王心裡的位置,但趙惠文王回憶起廉頗當時的表現,心頭必定會掠過一絲失望與不滿。平心而論,隔行如隔山,外交舞臺上的縱橫捭闔本非廉頗強項,廉頗無言以對亦無可厚非。但在關鍵時刻拿不出一條可行性建議,似乎與他股肱之臣的身份有些不符!

      如果說廉頗因此得罪了趙惠文王,未免過於牽強附會。但在澠池會前,廉頗就直接犯下嚴重錯誤:秦國在連連得手情況下,突然向趙國揮舞橄欖枝,要求與趙惠文王在西河外澠池見面會談。趙惠文王雖“畏秦,欲毋行”,但在廉頗和藺相如力諫下,只得硬著頭皮應約。藺相如負責全程陪同趙惠文王,廉頗在邊境“盛設兵以待秦”,雙管齊下保護趙惠文王安全。

      按此安排,廉頗只要在邊境率部耀武揚威聲援趙惠文王即可。可是,廉頗突然節外生枝,送趙惠文王過邊境時,竟然越俎代庖與趙惠文王約定三十日為往返期限,並毫無忌諱地建議:“(如果趙王您)三十日不還,(我)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

      從趙惠文王被秦王殺害或扣為人質要挾趙國的角度考慮,廉頗的建議沒有不妥之處。可是,如何處理趙國權力真空,應該是趙惠文王的權力。此言如出自趙惠文王之口,足以表現其未雨綢繆視死如歸形象。如讓藺相如說出此言,亦以證明其深謀遠慮忠君為國。唯獨不該出自在朝堂一言不發、此時卻貿然建言的廉頗之口。因此,趙惠文王聽到這樣遺囑般的建言,心底是什麼滋味可想而知。

      趙惠文王澠池會上,依仗藺相如的再次發威,得以有驚無險地全身而退,回國後“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此時,藺相如“位在廉頗之右”,成功取代廉頗躍升為趙國第一重臣。換言之,廉頗因那條令趙惠文王極不舒服的腦殘建議被取消了第一重臣待遇,又因其後對藺相如的惡劣態度加深了趙惠文王的惡感,所以,雖然其後廉頗屢立戰功,也未從根本上消除趙惠文王對他的惡劣印象。

     

      尤其是公元前269年,秦軍進攻閼與(今山西和順)。趙惠文王緊急召見廉頗,詢問他是否可率部馳援?廉頗沒有抓住這個重新證明能力的機會,過分強調客觀困難,以“道遠險狹”為由拒絕出兵。燕國降將樂乘樂得照葫蘆畫瓢,以相同理由不願統兵救援。趙奢卻胸有成竹,把廉頗和樂乘眼中的困難視為良機,豪氣干雲回答趙惠文王:“其道遠險狹,譬之猶兩鼠鬥於穴中,將勇者勝。”

      趙奢奉命增援,兩軍陣前略施小計,便“大破秦軍。秦軍解而走,遂解閼與之圍而歸。”趙奢一戰成名,“於是與廉頗、藺相如同位。”

      閼與之圍,廉頗的推諉搪塞與趙奢的迎難而上形成鮮明對比,趙奢的勝利又凸顯出廉頗的目光短淺,所以,廉頗一再冒犯趙惠文王,情商低得可憐。

      二、蔑視同僚

      廉頗負荊請罪,與藺相如成功“將相和”的故事,成為歷朝歷代文武和諧共保家國的典範,也成功入選人教版中小學語文教材。

      可是,眾所周知,藺相如純屬躺槍,挑起事端者是廉頗。

      廉頗自詡“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蔑視藺相如只會“口舌為勞”卻“位居我上”,於是四處揚言並多次欺辱藺相如。最後經高人指點才知藺相如對自己百般忍讓的原因,於是上演負荊請罪苦情戲,與藺相如盡釋前嫌,結為“刎頸之交。”

      對上司藺相如,廉頗尚且如此輕慢,對同僚採取什麼態度,自然可想而知。所以當廉頗失勢時,不僅沒有人替他說話,就連門客都一鬨而散。

      趙孝成王即位後,令廉頗率趙軍於長平(今山西晉城高平市西北)阻擊秦軍。秦軍遠道奔襲,意在速戰速決。廉頗採取“固壁不戰”戰術消耗秦軍。秦國採用屢試不爽的離間計散佈訊息:“秦國根本不把廉頗放在眼裡,唯獨害怕趙王任用趙奢的兒子趙括為主將!”

      求勝心切的趙孝成王果然中計,將重病在身的藺相如和趙括母親的勸諫置之腦後,“以括為將,代廉頗。”趙括上任後,全盤推翻廉頗的戰略部署,最終導致自己被射殺,四十萬趙軍被秦軍坑殺,落得個“紙上談兵”的罵名。

      廉頗閒居數年後被重新啟用,大破入侵的燕軍,乘勝圍困燕國,迫使“燕割五城請和。”憑此功勞,廉頗被封為信平君,擔任代理相國,風光無限。

      廉頗“失勢之時,故客盡去。”此番鹹魚翻身後,那些門客又一個個腆著臉迴歸門下。廉頗越看他們越彆扭,終於忍不住衝他們大發脾氣:“你們這些勢利小人,馬上全部給我消失!”

      

      有個膽大的客人等廉頗怒氣漸消,給他上了生動的一課:“廉將軍,您也太少見多怪了!天下人哪個不是以集市上的買賣方式交朋友?您有權有勢時,我們當然追隨您;您一無所有,我們當然另擇高枝。您又何必抱怨呢?”

      公元前245年,廉頗帶兵攻取魏地繁陽(今河南內黃縣西北)後不久,趙孝成王去世,其子趙悼襄王繼位。

      趙悼襄王聽信佞臣郭開等人的讒言,即位伊始就命令解除廉頗軍職,派遣樂乘率兵三千前去取代廉頗。廉頗見新國王忠奸不分,輕信讒言,又深恨郭開挾私報復,更對把兵權轉交樂乘心有不甘,於是將滿腔怒火傾瀉在繼任者身上,派兵攻打樂乘。樂乘敗逃,廉頗深知大錯鑄成,被迫避難魏國。

      三、得罪小人

      郭開是廉頗命中的剋星。此人雖無文才少智謀,卻擅長拍馬溜鬚,更長著一副姣好面孔。他憑此美色受到有特殊癖好的太子趙偃的寵愛,被召為伴讀,雙宿雙飛。郭開恃寵而驕,目中無人,傲視群臣,由此激怒了廉頗。廉頗便在一次宴會中,當著太子的面怒斥郭開,為群臣出了一口惡氣。郭開在大庭廣眾面前受辱,惱羞成怒,恨得咬牙切齒,立誓報復。

      趙偃變身趙悼襄王后,任命郭開擔任相國,加封為建信君,與他商議決斷各類軍國大事。此時,廉頗正在魏國攻城掠地,浴血奮戰。郭開趁機進讒言:“陛下,廉頗素來居功自傲,現今又屢立戰功。群臣紛紛議論,擔心廉頗會趁機謀反!依臣愚見,應罷其兵權,召回養老!這樣,既能體現陛下體恤老臣之心,又可釜底抽薪使其無法造反。請陛下定奪!”

      廉頗接到免職通知,果然怒不可遏,失去理智自相殘殺,最後逃亡魏國。可嘆一代名將,終因得罪小人,而成為郭開的犧牲品。

      在魏國,廉頗雖過著衣食無憂的客卿生活,卻始終未能受到魏國的信任和任用。廉頗眼看歲月如梭髀肉復生,不禁悲從中來,思鄉念國,嘗試透過各種渠道向趙悼襄王發出願意回國效命的訊號。趙悼襄王也因趙國多次被秦軍圍困得焦頭爛額,開始“思復得廉頗”。經過慎重考慮,他不顧郭開阻攔,派“使者視廉頗尚可用否”。

      郭開唯恐廉頗東山再起於己不利,於是重金收買使者,請他向趙王覆命時,竭力詆譭廉頗,堵死廉頗迴歸之路。郭開的惡毒心機令秦國間諜王敖都不寒而慄,他問郭開:“您不想讓廉頗回國,萬一趙國因此亡國怎麼辦?”郭開咬牙切齒地回答:“趙國存亡是國事,廉頗卻是我的私敵!必須除之而後快!”

      廉頗滿懷希望迎來使者,為了表示自己是老驥伏櫪,他特意在使者面前吃了一斗米飯,“肉十斤,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使者因為收受郭開重賄,回國後昧著良心向趙王彙報:“廉將軍雖老,但飯量很好。只是與臣座談沒多大會兒,就去拉了三次肚子,看來……”

      郭開陰謀得逞,趙王聽取彙報後,認為廉頗的確老到不中用的地步,“遂不召”,廉頗由此永遠失去了回國效力機會,繼續客居魏國。

      四、客死楚國

      廉頗客居魏國的訊息傳到楚國,楚王急忙派人暗中將廉頗迎入楚國,任命為楚將。廉頗在楚國期間,戰績乏善可陳,只能時時回憶當年金戈鐵馬的戰鬥生活,經常唸叨:“我只想為趙國任用!”

      在楚國,廉頗碌碌無為,鬱鬱寡歡,鬱憤難平。最終,廉頗懷著報國無門的憤懣和無奈,不甘心地在楚國合上了曾令敵人膽寒的雙眼。

      廉頗死後不久,郭開收受秦國重賄,心甘情願成為秦國內奸,以讒言害死趙國另一根擎天柱李牧。李牧死後不久,立國181年的趙國為秦所滅。而賣國求榮的郭開於趙國滅亡後,因“賣國有功”,被秦拜為上卿。在回趙地搬運不義之財時,死於盜匪(一說為李牧舊部)之手,結束了可恥的一生。

  • 4 # 奧特物語1

      廉頗是趙國名將,下場其實不算悲慘吧,只不過是客死他鄉壯志未酬,也算是善終了吧。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廉頗,出生於趙國的中山苦陘,亡於楚國的壽春。戰國末期趙國名將,與白起、王翦、李牧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   史記中記載“趙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為上卿,以勇氣聞於諸侯。”上卿是戰國時期的爵位,一般授予功勞顯赫的臣子,相當於丞相的位置,這個時期的廉頗威震諸侯,趙惠文王對廉頗也恩寵倍加。  在趙惠文王時期,廉頗與藺相如也發生了一段歷史上著名的典故,藺相如成功完璧歸趙,在趙國聲名大噪,一時風頭無二。次年,秦王邀請趙王澠池相會。藺相如和廉頗商量後,決定由藺相如陪同趙王赴會。廉頗駐軍邊境為策應,出發前廉頗對趙王說道:“大王出發之後,估計來回路程及會見的禮節完畢,前後不過三十天。要是過了三十天還沒有回來,就請讓我們立太子為王,用以斷絕秦國扣留您作為要挾的念頭。”趙王允諾。在這裡不難看出,廉頗是趙王的心腹之臣,君臣關係密切,才敢說這樣的話。趙王也是一個深明大義,以國家為重的人。  在澠池會時,藺相如膽識過人,機智聰慧,面對秦王的屢次發難,不卑不亢地化解了,使趙國不受辱。秦王對藺相如無可奈何,藺相如與趙王毫髮無損的回到了趙國。澠池之會後,藺相如功勞甚大,趙惠文王論功行賞,封藺相如為上卿,位於廉頗之上。廉頗認為藺相如不過是憑藉口舌之利,心中不服,揚言:“我遇見相如,一定要羞辱他。”藺相如聞此,遇見廉頗屢屢避讓。後來,廉頗得知,藺相如並不是怕自己,而是怕將相不和,影響趙國的未來。廉頗明白了藺相如的良苦用心,深明大義。於是,廉頗便“負荊請罪”,藺相如不計前嫌。二人給歷史留下了一段佳話“將相和,趙國興。”

     趙惠文王二十年(前279)到趙惠文王三十年(前269)期間,戰爭的烽火不斷蔓延,廉頗在此期間先後和魏國,秦國征戰,接連告捷,趙國聲威大震。趙惠文王三十三年(前266),趙惠文王去世後,趙孝成王繼位。趙孝成王六年(前260),在長平,秦國和趙國展開大戰。長平之戰初期,廉頗擔任主將,利用當地地形建造堡壘,面對秦軍的數次挑釁,趙軍堅守城池不去應戰。趙孝成王反感廉頗固守不出,秦國又派人來趙國散佈謠言,離間了趙孝成王和廉頗的關係。最終趙王臨陣換帥,任命趙括為主將。結果初出茅廬的趙括,遇到名將白起,趙軍被秦軍斷水斷糧,趙括突圍時被秦軍射殺,四十萬趙軍被白起坑殺。至此趙國一蹶不振,再也不復當年之勇。

      趙孝成王十五年(前251),燕國見趙國青壯大多死於長平之戰,便派慄腹率軍進攻鄗城,卿秦率軍進攻代地。趙王派廉頗反擊,廉頗不負眾望,打敗燕國,燕國割讓五城給趙國,趙王封廉頗為信平君。這時候的廉頗真可謂“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趙孝成王二十一年(前245)趙孝成王去世,趙悼襄王繼位,趙悼襄王無故解除了廉頗的軍職,派樂乘代替廉頗,廉頗大怒,攻打樂乘,樂乘敗走。廉頗一時惱怒,便離開趙國投奔魏國。魏王收留了廉頗,卻沒有重用廉頗。   當趙國多次被秦國進攻的時候,趙王想召回廉頗,廉頗面對趙國使者,處處表現自己依然可以為趙國策馬征戰,然而廉頗的政敵郭開作祟,讓趙王以為“廉頗老矣”就沒有召回廉頗了。   後來楚國得知廉頗在魏國,便派人迎接廉頗來楚,任命廉頗為楚將。在楚國期間,廉頗沒有建立功勞。但廉頗內心中依然想被趙國重用,說道“我思用趙人”。不過最終等待他的是在楚國的壽春,抑鬱離世。 廉頗對於趙國,無愧於心。雖然忠心耿耿,卻難敵君王猜忌,小人作梗。離開趙國後,廉頗便再也沒回到故土,留下的只有對趙國無限的思念,最終憤懣客死楚國壽春。廉頗面對國家有難,挺身而出,雖已是遲暮之年,依然有報國之心,可歌可泣。

  • 5 # 鴻臚寺卿

    廉頗被免職之後跑到了魏國,趙王想用它派人看他的身體狀況,其實是可以吃飯的,但是有人阻撓。導致自己壯志難酬,其實也有自己的原因,我感覺如果自己找到自己朝中老友,毛遂自薦,或許歷史是另外一個解決,不會導致效果那麼多人被坑殺。

  • 6 # 雄東哥安

    還能吃的下飯嗎?能吃才能幹。如果能吃說明也許能去打?激將並猶豫矛盾中。現實生活中,要活到老幹到老,別光吃光說不幹。

  • 7 # 郵箱裡的貓

    廉頗作為戰國時期四大名將之一,在戰場上創造了百戰無一敗績的輝煌,也是一個對趙國很忠心的老將。那麼為什麼這麼一個驍勇善戰並且忠厚的將領會逃離趙國,晚景淒涼,客死異鄉,會讓後世的辛棄疾發出“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悲涼感嘆呢?

    1.  相信我們很多人知道廉頗的事蹟是因為將相和這個故事,廉頗負荊請罪,將相攜手共同輔佐趙國,抵禦外敵;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廉頗打仗雖然精明,但為人處事就不一定了,性子直爽,說話口無遮攔。但這裡他遇到的是大度的藺相如,才有了負荊請罪,將相和的美談。

    但君子不常有,小人卻常有,廉頗逃離趙國很大一部分原因跟他口無遮攔得罪趙國寵臣郭開有關,廉頗因看不慣郭開這個小人而在一次宴會上當面羞辱他,郭開懷恨在心,後來向趙悼襄王進讒言派樂乘去收回廉頗的兵符,而廉頗更是一怒之下攻打樂乘繼而逃離趙國,然後就在這條不歸路上越走越遠;後來趙國想請回出走魏國的廉頗時,也是郭開從中作梗。

    2.  趙國皇位更替,廉頗在趙惠文王時期頗受重用;到了趙孝成王時期,因趙王用人不行,廉頗已逐漸遠離他的戰場,更是在長平之戰時,趙王用趙括換下了廉頗導致趙國幾乎滅國;而到了其子悼襄王就任時更是聽信讒言,逼走了廉頗。導致廉頗最後在楚國鬱鬱而終,其一生都盼望著回國效力而不得。

    總而言之,這其中有廉頗自身的因素,也有當時政治環境使然,但不管怎樣,這對趙國對廉頗都是遺憾。諸位覺得呢?

  • 8 # 說史散人

    廉頗是趙惠文王和趙孝成王時期的大將,是當時趙國軍方的第一人。公元前262年,長平之戰爆發,秦趙兩國爆發了劇烈衝突,也是決定兩國未來的命運之戰。廉頗深知自家軍隊不足,於是決定行使堅定的防禦攻略,試圖讓秦軍知難而退。

    事實證明,廉頗這一決策是對的,秦軍在戰場上並沒有取得多大的優勢。直到趙孝成王臨陣換將,任命紙上談兵的趙括成為趙軍的主將,趙括後來又主動出擊,之後趙軍大敗,長平之戰以秦軍勝利結束。

    不久,趙孝成王去世,其子趙悼襄王繼位。繼位之後,趙悼襄王對廉頗非常冷淡,先是卸掉他的軍職,後又驅逐廉頗出境。被趙悼襄王如此忽視,性情高傲的廉頗自此鬱鬱寡歡,最後憂鬱而死。

  • 9 # 小楊品史

    廉頗晚年被迫流浪魏國,客死楚國,主要原因有兩個:表面原因是他脾氣太硬,公然起兵對抗趙王;深層次原因則是秦國收買了權臣郭開,廉頗被郭開陷害。

    廉頗公然違背趙王命令

    公元前245年,趙孝成王去世,趙悼襄王繼位。一朝天子一朝臣,趙悼襄王繼位後,馬上就解除了廉頗的職務,讓大將樂乘替代他。

    廉頗心裡十分委屈,覺得自己被排擠了;再說了,就樂乘那點兒能耐,能夠擔負起如此重任嗎?廉頗越想越不爽,實在想不開的他,做了一件膽大包天的事:率領手下將來接班的樂乘打跑。

    趕走趙王使者,這就是謀反,按照趙律,是要被誅族的。廉頗不想將事情鬧大,就逃到了魏國避難。

    廉頗是老將軍了,戰功赫赫,難免有點脾氣,也算正常;可是對手握重兵的將軍來說,耍脾氣是要命的,廉頗如此,白起如此,後來的李牧也是這樣被除掉的。

    廉頗被小人郭開陷害

    趙王為什麼要換掉廉頗呢?這要從趙悼襄王的師傅郭開說起。

    郭開是一個見錢眼開的主,秦國很早就注意到他了,暗中重金收買,讓他在趙國陷害忠良。收了秦國金錢的郭開,在趙國乾的風生水起,趙國怎麼亡的快,他就怎麼做。

    廉頗是他的第一個目標,收拾完廉頗後,他又將矛頭對準了李牧,趙國的兩位名將都栽在他手裡,真該千刀萬剮啊。

    廉頗出走魏國後不久,秦國對趙國發動了猛烈攻勢,趙國抵擋不住,就打算把廉頗再請回來,畢竟在趙國待了幾十年,廉頗對趙國的感情還是很深的,也很願意回趙國。

    郭開打聽清楚情況後,就收買了使者,讓他對趙王再加幾句:廉頗連吃了幾大碗飯,可是不一會兒,就上了好幾次廁所。趙王一聽,看來廉頗是真的老了,就不再管他了。廉頗等的望眼欲穿,也沒等到趙王使者,絕望中去了楚國。

    小人郭開最後也沒好下場,他投降秦國後,秦國封他做了上卿,在回趙國取貪汙的金銀財寶的路上,被沿途的盜賊給砍了,也算是惡有惡報吧。

  • 10 # 小林故史匯

    廉頗”這個戰國四大戰將之一的一代名將,《負荊請罪》將相和裡的負荊人。到了晚年後“其尚能飯否”及為何過得如此淒涼也是有它的由來和原因的。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由來

    說的是身在魏國心在趙的老將廉頗,在趙王派來的使者看望他自己“尚能飯否”時。當著使者的面,大碗吃飯,大塊吃肉並披上戰甲以示自己尚可為國一戰。奈何使者早已被奸臣所賄賂,回到趙國時跟趙王說道:老將飯是能吃,但就是吃這頓飯的功夫,其上了三次茅廁。趙王一聽,認為廉頗已老,不堪大用,當下就打消了把廉頗召回趙國的想法。

    為什麼說晚年的廉頗過得淒涼呢?筆者覺得主要是廉頗自身的性格所致和被奸臣所害。

    這個奸臣就是郭開,陷害了趙國赫赫有名的李牧和廉頗兩名大將,從而加速了趙國的滅亡。

    郭開是趙幽繆王最信任的寵臣,此人不僅無才無德,貪財,還特別喜歡溜鬚拍馬。這讓當時的趙國第一武將廉頗所不喜。故在一個盛大的宴會上藉機狠狠地羞辱了他一把,這也讓郭開恨透了廉頗,一直找機會報復陷害他。

    終於在某一天,廉頗在外帶兵攻打魏國,並傳回捷報連連的時候郭開害怕了。在趙王面前汙衊老將廉頗居功自傲,很可能有謀反之心。遂建議派樂乘大將去接管兵權,以試其是否忠心於趙國。

    廉頗那個氣啊,想我老夫一生為國血戰沙場,戎馬一生。趙幽繆王卻懷疑我的忠心。一上位就卸我兵權,腦子一下子轉不過彎來了。居然一怒之下(性格使然)帶兵攻打樂乘,把他趕了回去。

    這一打可不得了了,這不就坐實了郭開說的有謀反之心嗎?這可是叛國啊,也算是遂了郭開的願了,廉頗不得已只能投靠魏國。

    可想想,你廉頗前面還帶兵攻打我魏國,現在又投靠我們,這萬一有詐怎麼辦?所以魏國也不敢讓他帶兵,只能以禮相待。

    後來廉頗還去了楚國,但他一直心繫趙國,在楚國鬱郁不得志,直至病死。這就是大家覺得廉頗晚年過得淒涼的主要原因。

    透過廉頗晚年的生活也給了大家兩個啟示:一,寧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二,成年人做事一定要三思而後行,莫讓自己悔恨終身

  • 11 # 野草的沉思

    廉頗是戰國時趙國名將。那麼,他有哪些戰績呢?

    《史記》記載: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為上卿。

    藺相如完壁歸趙,因有廉頗領大軍防守邊界,秦國不敢進攻趙國。

    是歲,廉頗東攻齊國,破其一軍。居二年,廉頗覆伐齊國齊幾城,拔佔之。後三年,廉頗攻魏國的防陵、安陽,拔佔之。

    趙孝成王七年,秦國攻打趙國。廉頗根據形勢,率軍在長平深溝高壘,堅守不戰。秦軍久攻不下,便施用離間之計,在趙孝成面前說廉頗壞話。趙孝成王中計,用趙括替代廉頗為將。趙括出戰,全軍覆沒。

    長平之戰後五年,燕國將領慄腹舉兵擊趙。趙用廉頗為將,大敗燕軍,斬殺慄腹。迫使燕國割讓五座城邑給趙國請和,趙國封廉頗為信平君,兼代理相國。

    過了六年,廉頗率軍,又攻佔了魏國的繁陽。

    以上是廉頗的戰績。他攻無不取,戰無不勝,沒有失敗的記錄。那麼,又為什麼說他晚景淒涼呢?

    趙孝成王死後,趙悼襄王繼位。趙悼襄王聽信讒言,讓樂乘代廉頗領軍,要奪廉頗的軍權。廉頗大怒,趕跑了樂乘。這樣,廉頗在趙國已待不下去了,他就投奔了魏國。

    在魏國,廉頗沒有受到重用。這時秦國攻打趙國,趙王又想召回廉頗,便派使者去看望廉頗。廉頗也想回趙國,便在使者面前,一頓飯吃一斗米,十斤肉,並披甲上馬,舞動兵器,以表示自己尚能征戰。但那使者受了奸臣郭開的重金賄賂,回去對趙王說:“廉頗雖老,仍然很能吃飯,就是吃一頓飯,要三次去廁所拉屎。"趙王聽了,以為廉頗已老,便打消了召回廉頗的念頭。

    後來楚國把廉頗請到了楚國。廉頗為楚將,沒有建立什麼功勞。他說"我依然想用趙國的軍人。”從這句話,可知,他還深深地懷念著趙國。後來,他老死於壽春。

    廉頗在當時威名遠揚。在魏國和楚國都受到了良好的招待,生活沒有問題。問題是在精神方面。他是個大英雄,英雄無用武之地,又遠離故國,精神上必是倍受壓抑的。而精神上的壓抑,對於廉頗這樣的英雄人物來說,是比物質匱乏,更令人難以忍受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上被使用最多的戰略是哪一條?請用具體事例來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