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跨鬥

    學習行書之我見

    一、先大楷

    建議先學唐楷,比如歐陽詢九成宮。把筆法、筆畫、結構的規律充分的瞭解和掌握。

    二、再小楷

    學好大楷以後,不要直接學行書,直接學行書會非常生硬、彆扭。

    建議學小楷。然後大量抄經,抄經時,速度可以加快,用筆可以適當放鬆、放開、隨意些。然後,你會發現,許多字不經意的就連了起來,活躍了起來。

    為什麼?

    因為,古代沒有印刷、列印,全靠手寫,而小楷又是通行字型,公務繁忙了以後,人們就會在以前非常嚴謹的小楷基礎上,寫的快起來了。

    然後,就自然的過渡到行書了。

    三、學行書

    當大小楷已經掌握了以後,可以從聖教序入手,以後再學其他的。

    個人心得,僅供參考!

  • 2 # 狂喜淡墨a

    感謝相邀回答這個問題

    我的理解,學好顏真卿的行書,必有筋骨血肉,那麼必有學習顏真卿的楷書,行書特點都是一個共性,那就是筆畫結體流便。散開楷則的拘謹。盡楷則與草法之間。

    學顏體最大成者乃何紹基。能夠停駐頓挫留得住墨,能夠筆承勢而成形。筆筆合得混、擒得牢,又能於馳驟之際停駐有節,故筆筆分得開,絕無含糊不清之筆。

    因顏體渾厚,筆墨渾厚,肥碩,而書寫行書若沒有勁力,往往寫的一如墨豬。

    另外顏體行書特點實際是晉法行書特徵,區別於晉法,僅僅是筆墨渾厚。即筋骨血肉備全。

    至於方法,也很難一一道盡,只有在實踐書寫中,體驗和感悟。

    任何說教都是不全面的,應該遵循習練中的感知,因為行書多數是情性表現力強,故個性風格強,不像楷書,具有草格的書寫規律,帶有不同的個性,會有千變萬化,若有刻意學行書,也就不會體現流便的風神。當然初學臨摹還是有一定的從屬某家書風的特徵。

    建議,臨顏真卿的行書,從中汲取和體驗書寫的規律。

    唯一,踐行習練,依靠自己。

    總之筆筆用力,字字用意。經過一段時間,書寫漸入書境。

    喜歡顏體行書,只有侵淫其中,慢慢體驗,不是一年半載能夠學的來的,任何書體皆為這個規律,因而不要著急,循序漸進。

    入門,還需要自己的靈感才情。與勤奮。

  • 3 # 大悔憶智周

    難不難學關鍵在你和被學者有沒有相似的人格追求和審美趣味,如果差異太大,勉強學習是學不好的。

    一個喜歡館閣體的人練顏字會很難受。

    要學顏,應該瞭解領會以下一些東西。

    首先是顏真卿的忠烈正義。

    其次是顏真卿書法的獨立性創造性。

    例如我認為顏字楷書的點畫是從篆籀來的,與歐陽詢點畫從隸書來的大不相同。

    學顏楷難,學顏真卿的行書就更難,羅丹說“藝術即情感”,天下第二行書就是撕心裂肺。

    綜上所述,我認為學顏較之學其他書家,讀帖更加重要。

    我曾經把《顏勤禮》和《麻姑仙壇記》一直掛在壁上,朝夕觀賞、分析,臨帖之後又對照、分析。

    學書法是要下笨功夫日日臨池的,但也不能傻練,得和讀帖結合起來。

  • 4 # 持墨先生

    沒啥難學不難學的,就是寫字而已,模仿就是要多練,熟能生巧。你別把它看成什麼體什麼體,就當是模仿某人的筆跡,練就完了。

  • 5 # 麓風軒

    顏真卿行書,雄渾蒼茫,自成一派,可以與“二王”體系分庭抗禮。說起來有很多技巧,但對於初學者來說,只需要掌握最根本性的四點,寫出顏體行書的典型特徵即可,如果學多了,還容易混淆:

    一、結體雄偉,向外拓展

    如《唐 · 顏真卿 · 祭侄文稿》“期”字,左右拓展,這樣的字很多:

    二、橫輕豎重,對比強烈

    如《唐 · 顏真卿 · 祭侄文稿》“何”字,其他字類似:

    三、豎畫(豎鉤)外凸,記憶體張力

    如《唐 · 顏真卿 · 祭侄文稿》“刺”字、“軍”字,其他字基本同理:

    四、轉折處不按筆,多用提鋒

    如《唐 · 顏真卿 · 祭侄文稿》“圖”字、“門”字,轉折處基本都是提鋒:

    大道至簡,有時候技法不要學得過多,掌握核心的幾點就能把握特徵,舉一反三。

  • 6 # 書法有云

    關於一種書體的學習難度,應該是會者不難,難者不會。

    顏真卿繼承大王筆法並融入篆籀筆意融會貫通自成一體。

    因此,學習顏體行書,最好有穩固的顏體楷書基礎,特別是關於其蘊含篆籀筆意的筆法有深刻的認識和書寫能力。

    以下為顏體的行書作品,透過讀帖可以得出不同的感受:

    一、顏真卿行書送劉太沖敘二、顏真卿守政帖三、顏真卿 祭侄文稿四、 顏真卿 裴將軍五、顏真卿 讓憲部尚書表六、顏真卿 修書帖七、顏真卿 與夫人帖八、顏真卿 爭座位帖九、顏真卿 與澄師帖十、顏真卿 謝兼御史大夫表綜上所述

    我們比較熟悉的應該是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因為其為天下第二行書,但是,透過不同的時間段以及書寫的背景不同,顏體行書在表現風格上是有很大的變化的,因此,學習顏體楷書還是先從其楷書入門再擇其行書碑帖進一步學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愛爾蘭是一個怎樣的國家?和北愛爾蘭有什麼歷史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