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達達令觀史

    鉅鹿之戰是秦末以項羽為首的諸侯軍和以章邯、王離為首的秦軍的一次重大決定性戰役,在這次戰役中項羽以數萬楚軍重創王離二十萬秦軍,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此次戰役,彰顯了項羽破釜沉舟的勇氣和決心,使得原本一直在項梁的光環下黯然失色的項羽一戰成名,一舉成為諸侯軍的統帥,確立了項羽在各路起義軍中的領導地位。而王離北部軍團的覆滅也導致了八個月後章邯率領的二十萬秦軍投降,至此秦軍主力喪盡,秦帝國名存實亡。

    一、鉅鹿之戰的背景章邯已破項梁軍,則以為楚地兵不足憂,乃渡河擊趙,大破之。當此時,趙歇為王,陳餘為將,張耳為相,皆走入鉅鹿城。章邯令王離、涉間圍鉅鹿,章邯軍其南,築甬道而輸之粟。陳餘為將,將卒數萬人而軍鉅鹿之北,此所謂河北之軍也。《史記.項羽本紀》

    秦二世二年九月,濮陽之戰失利後章邯率領秦軍退回濮陽,而項梁帶領楚軍逼近定陶,準備一舉攻克這座東方大城。在經歷了東阿、濮陽等一系列勝利之後,項梁開始膨脹了,對章邯和秦軍有了輕視之心。

    俗話說的好“驕兵必敗”,當秦軍的幾路援軍和王離部秘密抵達白馬、濮陽一帶與章邯軍團匯合時,項梁正率領楚軍主力包圍定陶堅城。機不可失傍晚時分,章邯率領十多萬秦軍如同神兵天降,從外圍打了楚軍一個措手不及。此時定陶城內的秦軍見援軍已到,忽然開啟城門,內外夾擊之下,楚軍被包了餃子,在一陣激烈的廝殺之下,楚軍被殺得片甲不留,項梁也在此戰中英勇就義。

    定陶大戰勝利後,章邯認識到,自己和王離兩大秦軍主力協同作戰,化指為拳,威力巨大。同時,他已認定項梁死後,黃河以南殘留的楚軍大勢已去。所以,章邯準備北上一舉消滅趙國舊貴族以及張耳、陳餘建立的新趙國。

    挫敗楚軍主力的秦軍此時士氣正旺,尤其在章邯、王離兩股主力軍合體之後,更是所向披靡,秦軍打破趙齊聯軍,一舉攻陷了趙國舊都邯鄲。被逼無奈之下,趙國君臣舉國遷都,最後退入鉅鹿城中,在依託齊國援軍做長期抵抗的同時,身在鉅鹿城內的趙王歇和張耳不斷派出使臣到各國請求支援。

    審時度勢之下,章邯和王離經過商議,決定由王離率領北部軍團追擊趙軍,圍攻鉅鹿,將趙國君臣和趙齊聯軍逼成甕中之鱉;而章邯軍團則留在河內郡和邯鄲城內,掩護王離大軍,並確保攻城大軍的後勤安全,保證敖倉糧食能夠源源不斷的運送到鉅鹿前線的秦軍軍營。

    從戰術上說,章邯的策略非常正確,此種圍點打援戰略,一方面王離軍團在前線可以以逸待勞,困死城內敵軍,如果援軍到了,秦軍可以利用優勢兵力在鉅鹿一帶與援軍進行戰略決戰;另一方面,如果各路援軍不來,那麼只需要跟他們玩消耗戰,總有一天城內的人也會兵疲糧盡而亡。

    與此同時,在項梁的死訊傳回楚國的時候,楚懷王君臣大驚。幸運的是,從前只能做傀儡的楚懷王熊心終於可以獨立主持大局了,他把楚軍的殘部紛紛集結於彭城,命令項羽屯駐彭城西,呂臣屯駐彭城東,劉邦則駐紮碭縣。不久,在齊國使者的推薦下,熊心開始重用原項梁的部下宋義,並任命他為上將軍,號“卿子冠軍”,代替死去的項梁出任楚軍統帥,前往趙國救援,同時又派了項羽為副將,范增為末將,輔佐宋義進攻秦軍。

    二、鉅鹿之戰的經過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於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涉間不降楚,自燒殺。當是時,楚兵冠諸侯。諸侯軍救鉅鹿下者十餘壁,莫敢縱兵。及楚擊秦,諸將皆作壁上觀。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史記.項羽本紀》

    秦二世三年十月,宋義率領楚軍主力由彭城出發,北上救援趙國,然而過了沛縣、胡陵、亢父之後,大軍抵達安陽,宋義忽然下令就地駐紮,楚軍近十萬人馬在此停留了長達四十六天之久。就這樣待了這麼多天,見宋義絲毫沒有救援的意思,項羽終於沉不住氣了,他向宋義請戰:“吾聞秦軍圍趙王鉅鹿,疾引兵渡河,楚擊其外,趙應其內,破秦軍必矣”。

    項羽給宋義分析的也不無道理,依照他的意思秦軍圍在鉅鹿城之外,如果此時楚軍迅速渡河北上,從外圍攻擊秦軍,那麼等鉅鹿城之中的趙軍衝出城外和楚軍裡應外合之下,秦軍必然無法招架。

    然而宋義卻不以為然,他認為此次北上並不是為了救趙,而在於滅秦。如今秦軍銳力攻趙,勝了則兵力消疲,我軍正好可以趁虛而入攻其不備;如果秦軍敗了,則我軍可以乘勢西進,直接把秦國連鍋端。所以,現在不能冒進,坐山觀虎鬥就好。

    項羽聽了宋義的一番話雖然心有不快,但是名義上人家宋義是楚軍統帥,而項羽只是一個副將,胳膊擰不過大腿,宋義一天在軍中,項羽就必須聽他的。縱然項羽怒火中燒,也沒立即發作,只得推下去從長計議。

    而此時,宋義又做了一件讓楚軍為之側目的事情,原來定陶大戰前夕宋義曾受項梁派遣出使齊國,在齊國期間,宋義憑藉著高超的社交技藝與齊王田市和齊相田榮等人交好,此後齊國使臣又在楚懷王面前力薦宋義,這讓宋義覺得齊國跟自己關係匪淺,於是為了進一步穩固自己在盟軍中的地位,他便讓齊國延聘自己的兒子宋襄到齊國出使大臣。甚至為了此事,作為楚軍主帥的宋義還離開安陽駐地,親自把兒子送到楚齊邊境的無鹽縣,大肆張揚和慶祝。

    當時正值隆冬十一月,楚軍駐地安陽連日冬雨連綿,北風一吹,徹骨生寒,楚軍戰士的補給出現了嚴重困難,凍餓難捱。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宋義在送子入齊之後,帶著齊人送給他的大批禮物,攜賓客、叢人以及齊地一些使者,天天在帳內建酒高會,高興的不行。這就給了項羽鼓動楚軍的機會,他對士兵們說了三點,終於引起了眾怒:

    第一,如今歲饑民貧,軍隊缺糧,士兵凍餒,宋義還天天在軍中飲酒作樂,不下令渡河與趙軍合力進攻秦軍。在秦軍的強大攻勢之下趙國必然難以抵擋,趙國敗亡,秦軍就會更加強大,到時必然更加不容易對付。

    第二,我們楚軍剛剛在定陶遭受了重創,懷王坐立難安,徵發楚國全境兵力委託給宋義,國家安危,全繫於此。

    第三,宋義不體恤士兵,徇私枉法,出於一己私利與齊國勾結,根本就不是什麼社稷忠臣!

    項羽一席話全部說到了楚軍的心坎兒裡,士兵們紛紛站到項羽一邊,表示願意聽從項羽的調遣。於是,一不做二不休,第二天早晨,在宋義和諸將例行的早參會上,項羽一入帳二話不說拔出寶劍一刀就將宋義的頭顱割下,沒等眾人反應過來,項羽就拿著宋義的人頭走出帳外,對諸將高呼:“宋義和齊華人陰謀被判楚國,我受楚王密令誅殺之!”,眾人看事情已成定局,稍作沉默之後,便表示堅決擁護項羽。

    之後,項羽便命人將宋義的人頭帶回給了懷王,懷王知道項羽為人殘暴狠厲,便就坡下驢任命項羽為“上將軍”,作為楚軍新任統帥,繼續救援趙國。於是,兵權在一天之內又回到了項家人的手裡。

    而成為新任統帥的項羽更是一刻也沒耽誤,立即派出英布和蒲將軍率領兩萬先遣軍渡過漳水,對章邯部署在棘原和鉅鹿之間的秦軍運糧甬道實施破壞。古代打仗,最重糧食供給,之所以秦軍能夠在鉅鹿圍困數月而不撤,全在於章邯建立的糧道,而英布和蒲將軍到處摧毀秦軍糧道,還不時搞遊擊,這讓鉅鹿城下的王離軍團開始惴惴不安起來。

    項羽的目的達到之後,他給楚軍下達了“破釜沉舟”的命令,只帶了三天的糧食渡過漳河北上,表達了必勝必死的決心,他明白無誤的告訴楚軍,此戰不勝,唯死而矣!這極大的激發了楚軍的戰鬥力,在和秦軍對壘時,楚軍無不以一當百,奮力廝殺,一日之內,楚軍九戰九勝,最終把王離軍團二十萬精銳全殲,主帥王離被俘,副將蘇角被殺,另一名副將涉間自焚而死。

    就在楚軍和秦軍做殊死決戰之時,前來救援的諸侯軍隊都不敢輕舉妄動,而是作壁上觀,令他們意想不到的是在項羽的帶領下楚軍竟然能戰勝虎狼之師的秦軍。

    最精彩的是,當楚軍大勝歸來後,項羽召集各路諸侯統領入營議事,這些人在行至楚軍轅門之時,由於畏懼,無不匍匐膝行,誠惶誠恐,沒有一個人敢抬頭看一眼高高在山的項羽。至此,項羽到達了他人生的巔峰時刻!鉅鹿之戰,讓他一戰成名,自此他不僅僅是楚軍的上將軍,而是諸侯的上將軍,成為各國聯軍的最高軍事統帥!

    三、鉅鹿之戰中項羽為何能一戰封神?

    鉅鹿之戰中的項羽有勇有謀、應對得當,以數萬楚軍殺得二十萬秦軍精銳血流成河、堆屍如山,那他究竟作對了什麼呢?

    ①、審時度勢。在宋義帶領楚軍駐軍安陽的時候,看到他一天天的浪費時間沒有絲毫進攻之意,項羽看在眼裡急在心上,在跟宋義交涉無果之後,儘管滿腔怒火卻沒有立即發作,他一直在悉心觀察著局勢的變化,直到宋義為了兒子的前途置大軍於不顧,私自跑到齊國境內,甚至在楚軍飢寒交迫之下沒有半點體恤之意,只知道在帳中宴請賓客,終於讓項羽找到了機會,他的一番對宋義的斥責之語,實際上也是對楚軍的試探,在得到大家的迴應之後,項羽看清了局勢,才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手刃宋義,奪回軍事指揮權。

    ②、謀略得當。幹掉宋義當上一把手之後,項羽片刻不耽誤的開始派兵出擊,然而項羽並沒有盲目出擊,他當然知道在鉅鹿的這幫秦軍是從北部邊防調回來的曾經抗擊匈奴的秦國精銳,他們身經百戰、作戰勇猛、士氣正旺,此時和他們硬拼必然討不到任何好處,於是項羽選擇派英布和蒲將軍用斷其糧道、打游擊戰的方式,先讓秦軍斷糧,再讓他們有所顧忌,軍心不穩之時出擊才能一舉得勝。

    ③、勇氣可嘉。整個鉅鹿之戰最精彩的部分莫過於項羽的“破釜沉舟”之舉,這一舉動極大的鼓舞了士氣,此舉在於告誡楚軍此去有去無還,顯示了極大的勇氣和決心。到了戰場上的楚軍一想到如果退縮或失敗,等待自己的唯有一死,為了活下去只能跟秦軍拼死一搏,而一貫在戰場上耀武揚威的秦軍哪裡見過這種不要命的打法,只用了一天,楚軍就把二十萬秦軍擊潰,可以說項羽的身先士卒、必死宣誓給了楚軍莫大的鼓舞!

    我們都知道項羽在楚漢之爭中敗給了劉邦,經過後來的鴻門宴、滎陽大戰、鴻溝協議、兵敗垓下等等都反映出他優柔寡斷、有勇無謀、婦人之仁的特質,這與在鉅鹿之戰中的他簡直判若兩人。筆者認為正是鉅鹿之戰讓他一戰封神,年輕、勇猛、戰神都成了他的代名詞,自此之後他便認為世上再無他項羽的對手,和他的叔叔項梁一樣志得意滿傲視群雄,才犯了輕敵的錯誤,使得自己陷入韓信十面埋伏的境地,最終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 2 # 哀公問宰我

    項羽在鉅鹿之戰中的表現是厲害到爆,古往今來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沒有能超過鉅鹿之戰的。

    要知道在在秦軍圍攻鉅鹿之前,章邯剛剛滅了楚軍主力,殺了主將項梁。項羽帶領的這支軍隊並不是原來的主力,是一支打了敗仗後收集起來的敗軍。秦軍在圍困鉅鹿之時,應該是沒有把楚軍計算進去的。所以章邯的佈置只是防守其他幾國的軍隊。

    但是項羽居然能迅速的讓這支敗軍士氣立馬起來,而且爆發出強大的戰鬥力,透過強大的機動能力,九戰九勝,將秦軍主力全滅。

  • 3 # 風落客前花

    鉅鹿之戰之前,沒有一個人看好項羽。各路諸侯都是保守兵力不肯相救,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實力根本不足與章邯、王離所率領的大軍一戰,每個人都覺得會輸沒有贏的可能。可是項羽呢?以一軍之力破釜沉舟,與秦軍九次激戰,最終打退了章邯,活捉了王離,要知道王離可是王翦的後人。這一次不能單單說是憑藉運氣,因為換成其他人來打,都會是輸的。當時只有項羽和他的軍隊有這個本事,我估計就算讓韓信來打都很懸,比較軍隊實力差距實在是大。當時諸侯中的陳餘曾派陳澤率領五千人前去試探虛實,結果全軍覆沒,因此各路諸侯無人敢動。

    不過項羽能夠打贏的有兩個很重要的原因。

    其一,秦軍當時並不是真正的軍隊,四十萬裡面有很多都是奴隸,殘兵,戰鬥力低下的人,並沒有那麼真正計程車兵。兵不在多,而在於精是有道理的,士兵太多不利用管理,打仗贏了,沒什麼問題,一旦輸了,士氣低下。很多時候都會出現逃兵,逃兵一多,哪裡還管得過來。

    其二,項羽雖然沒有那麼多的謀略,但是領兵打仗那可是數一數二的,加自身勇武,當世無人可當。如果沒有鉅鹿之戰,恐怕秦朝再撐個幾十年都沒問題。畢竟當時章邯、王離兩人就可以讓各路諸侯不敢進攻。那時各路諸侯人人自危,也不團結。項羽的勇猛是超出所有人的預計之外的,沒有人可以這樣領兵打仗,帶著三萬楚軍騎兵追著打秦軍,沒有人預料到是這樣的結局。不得不說項羽是真的厲害,古往今來,恐怕也就這麼一個霸王。

  • 4 # 香茗史館

    鉅鹿之戰作為西楚霸王項羽的成名之戰,更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戰例,史書對於此戰有著較為詳細的記載,然而細細讀之,卻不難發現,《史記》中關於這場經典戰役的記載卻是矛盾重重,背後充滿了疑點,破釜沉舟、屢敗章邯、逼降王離等事件似乎並不像《史記》中記載的那般簡單。

    △鉅鹿之戰局勢

    鉅鹿之戰始末

    陳勝吳廣起義之後,迅速建立張楚政權,穩住陣腳之後,隨即命令皺紋率領大軍(《漢書》記載十萬,《前漢記》記載一百二十萬)沿秦直道殺奔咸陽,一路勢如破竹,直逼秦都咸陽。

    在少府章邯的建議下,秦二世大赦天下,命章邯為將,率領驪山刑徒二十萬(《前漢記》記載七十萬)迎擊叛軍。章邯率領拼湊起來的秦軍,在戲水大敗周文,一路追擊之下,周文兵敗自殺,章邯直逼滎陽,隨後又擊殺滎陽將軍田臧,攻破滎陽,李歸等守城將領戰死。

    △紅色為秦軍,紫色為楚軍

    此後,章邯繼續東進,連破鄧說、敗伍徐、斬蔡賜、降宋留,一路追擊張楚政權,最終陳勝被車伕莊賈殺死,張楚政權覆滅。之後,項梁於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6月立楚懷王孫子熊心為楚懷王,史稱後懷王,建都盱眙(今江蘇淮安)。

    見章邯屢破叛軍,秦二世又增派長史司馬欣、董翳增員章邯,令其乘勝消滅其他反秦勢力。此後,章邯先後敗項梁、圍魏咎、破齊楚聯軍,先後殺死魏相周市和齊王田儋,迫使魏王魏咎自盡。之後章邯兵圍田榮,項梁率兵救援田榮,先後在東阿城和濮陽連敗章邯,秦二世則發動關中剩餘兵力增援章邯,章邯逐穩住陣腳,嚴守濮陽、環水。劉邦、項羽則繞過章邯,向定陶方向進軍。

    △紅色秦軍,紫色項梁,橙色劉邦項羽

    此後,項梁率軍從東阿前往定陶,結果被章邯夜間偷襲,武信君項梁被殺,劉邦、項羽撤往彭城。定陶之戰後,章邯認為楚地叛亂已經不足為懼,逐渡過黃河向北進軍,攻向邯鄲方向。章邯率軍於邯鄲附近大敗趙軍,趙王趙歇、大將陳餘、丞相張耳逃往鉅鹿城。章邯則令王離、涉間圍攻鉅鹿。

    楚懷王則以心腹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率領范增、英布等領兵救趙。劉邦請求收集項梁、陳勝餘部西行攻秦,獲楚懷王恩准,劉邦逐領軍向西進軍,攻向咸陽方向。宋義、項羽行軍至安陽,項羽殺死主將宋義奪取兵權,楚王無奈之下只好以項羽為上將軍,領軍向鉅鹿進發。同時燕國、齊國雖派出援軍,但持觀望態度。

    此後便是我們熟知的“破釜沉舟”,項羽率領楚軍以有進無退的勇氣猛攻秦軍,九戰九勝,王離被圍後投降,章邯逐向西撤軍,並派司馬欣前往咸陽求援,結果得知咸陽發生變故,趙高殺死丞相李斯,司馬欣並未求到援兵,且差點被趙高派人追殺致死,章邯一番思慮之後,逐率領秦兵投降。鉅鹿之戰結束。

    鉅鹿之戰疑點重重

    按照《史記》記載,鉅鹿之戰整個過程似乎極為合理,且司馬遷描寫較為細緻,但仔細推敲,仍然不難發現很多疑點。簡單列舉幾個較大的疑點:

    1、章邯和王離軍隊的統屬問題。王離的地位按理來講並不比章邯低,且統帥的為上郡邊軍,與章邯互不統屬,章邯命令王離圍攻鉅鹿極為蹊蹺。此外,到底是王離軍先進入趙地,擊敗趙軍後兵圍鉅鹿,章邯主動向王離靠攏;還是章邯率先渡過黃河北進趙地,隨後命令王離兵圍鉅鹿。這一點一直存在爭議,至今並無定論,《史記・秦楚之際月表》和《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存在衝突。

    2、秦楚軍隊戰鬥力前後差異巨大。秦軍方面主要有章邯和王離兩部分兵力組成,根據史料記載,章邯手中兵力大約在20萬上下,這支軍隊雖然早期由驪山刑徒組成,但經過長期與叛軍作戰,且勝多敗少,再加上先後多次接受來自於關中的援軍,很難說他們是一群烏合之眾。而王離的軍隊數量應該在10萬左右,且這十萬軍隊便是蒙恬曾經率領的秦國邊軍,在蒙恬囚禁被殺後,王離成為了這支軍隊的統帥,這支軍隊的戰鬥力如何,想必也不必多說。可以說,章邯和王離率領的秦軍或許算不上秦國精銳,但也絕對不是一般的烏合之眾,戰鬥力至少應該是有保證的。而楚軍呢?項羽手中不過6萬兵馬,而從此前的戰果來看,面對章邯他們顯然是敗多勝少,要說他們的戰鬥力超過秦軍,即使經過“破釜沉舟”的加成,我認為也不大可能,更何況兵力處在絕對的劣勢。

    △項羽

    3、破釜沉舟的疑點。按照《史記》記載,秦軍方面王離率領十萬軍隊圍攻鉅鹿,章邯則率領二十萬大軍主要在鉅鹿南側棘原佈防,主要目的應當是保障軍隊糧道和抵禦楚地、齊地、燕地援軍,配合王離圍攻鉅鹿。那麼項羽渡過漳水之後是如何迅速突破章邯20萬大軍佈置的防線的,是怎麼做到“於是至則圍王離”的?即使在“破釜沉舟”的加成之下,項羽要以六萬兵馬突破章邯二十萬大軍的防線,在章邯眼皮底下圍困足有十萬兵馬的王離,併成功迫使對方投降,這顯然有些不切實際。而且根據《史記•秦楚之際月表》的記載,項羽是在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三年)11月發動的渡河作戰,而王離卻是在2個月後才投降的,如果王離真的是被項羽擊敗的,那麼項羽是怎麼在只攜帶三天糧食的情況下和王離、章邯大軍持續作戰兩個月之久的,“破釜沉舟”可以鼓舞士氣,“破釜沉舟”難道可以連飯都不吃了?而最大的疑點在於,在擊敗王離之後,出現了“章邯軍棘原,項羽軍漳南,相持未戰”這句話,那麼項羽在擊敗王離之後,在聯合了趙軍、齊軍、燕軍等諸侯軍隊後,為何又退回了漳水以南,並和章邯形成了對峙局面,之前九戰九勝的楚軍竟然拿章邯這股秦軍毫無辦法了?

    4、王離為何不攻打鉅鹿。從秦軍公元前208年9月兵圍鉅鹿,到王離於公元前207年1月投降,王離的十萬大軍圍攻鉅鹿長達數月,竟然沒有一點關於王離攻城的記載。從武臣起兵造反,到李良反叛武臣且最終殺死武臣,再到張耳逃到信都立趙歇為趙王,直到被圍在鉅鹿城來看,趙軍的戰鬥力簡直稱得上不堪一擊,而且鉅鹿不過是一個防禦工事並不怎麼完善的小城,這樣的軍隊怎麼可能守得住鉅鹿幾個月之久。還有一點比較奇怪,王離對鉅鹿北部陳餘匆匆聚集起來的幾萬兵力視若無睹,而陳餘對於圍攻鉅鹿的王離軍隊,除了在張耳催促之下發兵五千外,再沒有一點動作,同時在王離圍困之下的鉅鹿城,竟然能夠隨意派遣人員與外界交流,簡直奇怪到了極點。

    5、王離軍戰敗疑點重重。在《史記》中,除了《項羽本紀》明確記載了項羽“破釜沉舟”後包圍且殲滅王離軍,最終迫使王離投降外,《史記•張耳陳餘列傳》、《史記•黥布列傳》等其他篇章均沒有項羽和王離直接交戰的任何記載。而關於王離戰敗的原因更是五花八門,有記載說王離是因為糧草不濟被擊敗,有說是項羽和各諸侯聯手之後逐步擊敗王離和章邯,司馬遷本人也沒給出一個確切答案。而且,就算王離不敵項羽,那麼他真的只有投降一條路嗎?為何不第一時間向友軍章邯靠攏,而章邯竟然也坐視王離被圍至投降,沒有一點救援的措施。

    6、章邯軍戰敗疑點。在“破釜沉舟”擊敗王離之後,按照“項羽使蒲將軍日夜引兵渡三戶,軍漳南,與秦戰,再破之。項羽悉引兵擊秦軍紆水上,大破之。”的記載來看,項羽與章邯最少再次戰敗了章邯兩次,一次是在漳水渡口“三戶”,另一次是在紆水,可事實真的如此嗎?如果說項羽真的打敗了章邯,那麼應當會記錄相關戰果的,就如之前章邯戰敗各反秦軍隊一般,均記載了敗軍的敗退方向和章邯的追擊方向。可是項羽兩次擊敗章邯,按照記載來看,打了敗仗的章邯似乎一直駐紮在漳水北部的棘原,根本沒動地方,反倒是打了勝仗的項羽兩次退回漳水以南,豈不奇怪?而從“章邯軍棘原,項羽軍漳南,相持未戰。秦軍數卻,二世使人讓章邯”這個記載來看,秦軍顯然是主動撤退。

    綜上所述,總之整個鉅鹿之戰都是疑點重重。我認為,王離和章邯的戰敗乃至投降,更多可能源於秦國內部的變故,項羽的領軍作戰或許起到了作用,但應該不是主要原因。

    當然,以上大多僅為猜測,至於真相如何,恐怕已經無人能知了。

  • 5 # 我是趙帥鍋

    說起鉅鹿之戰,自然少不了破釜沉舟這個詞。據說,當時秦將章邯率領四十萬大軍圍攻趙國,楚懷王讓宋義帶領諸侯聯軍前去救援,結果走到半路宋義便不再行軍,他打算等秦趙兩敗俱傷後,楚軍再收漁人之利。但這個決定遭到項羽的反對,於是他殺掉宋義,自己帶著諸侯聯軍來到鉅鹿。

    然而,等到達鉅鹿之後,諸侯聯軍眼看秦軍勢強,便個個作壁上觀。於是,項羽只帶領本部三萬人馬渡過黃河,然後下令將飯鍋打破,渡船鑿沉,只攜帶三天糧食衝入章邯的四十萬秦軍中,最後大獲全勝,這也就是很多人印象中的鉅鹿之戰。

    但事實,這不過是藝術加工後的鉅鹿之戰,真實的鉅鹿之戰,要遠比這更精彩和複雜。當時,在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後,各路起義軍紛紛趁勢揭竿而起,很快席捲整個六國故地。並且,陳勝吳廣的大軍很快就打到函谷關口,而此時秦帝國才反應過來,慌忙之中只好讓章邯率領二十萬驪山刑徒組成的臨時軍隊前去平叛。

    總的來說,從人數上來對比,當時起義軍的總人數要遠遠多於秦軍,並且,當時秦國只完整擁有秦國故地,而燕趙楚魏韓燕這六國故地,都已經被起義軍所佔據,所以秦國相當於是以一隅之地與六國相爭,從理論上來說,是不可能獲勝的。

    但問題是,起義軍雖然人多勢眾,但他們都各自為戰,沒有形成統一的軍事整體,從而給了章邯各個擊破的機會。於是乎,陳勝吳廣很快被打死,接著項梁也戰死,楚系力量受到重創,很快章邯和王離又率領四十萬大軍來圍攻趙國,打算一舉將趙國滅掉。

    在這種背景下,如果繼續讓章邯和王離這樣各個擊破,各地的起義軍很快就會被陸續鎮壓下去。於是,起義軍們也慢慢意識到,他們必須團結起來。因為,如果一對一,沒有哪支起義軍能夠勝過秦軍,但如果大家聯合在一起群毆,顯然秦軍就不佔優勢。

    所以,當秦軍開始進攻趙國時,幾乎所有的起義軍都不約而同的過來支援,於是在鉅鹿為中心的廣闊地帶,秦軍和起義軍開始進行擴日持久的對峙。這裡也給大家普及一個知識,那就是古代打仗,尤其是這種出動幾十上百萬大軍的戰役,絕不是大家在影視劇中所看到的,交戰雙方的所有士兵在一個開闊的地方列隊而戰,然後戰役打響後,雙方發起進攻。

    其實,古代這種大兵團戰役,很我們現在的戰役沒有多大區別,他們也是圍繞一箇中心城市,然後按照師旅團連等單位,分別駐紮在不同的地方,相互支援的同時,每個兵團又都有各自需要防守的敵人。

    從這層意義上來說,所謂的鉅鹿,其實是一個綿延上百公里的區域,秦軍和起義軍都是分成很多兵團駐紮在不同的地方。當時,章邯和王離的四十萬秦軍雖然強大,但和所有的起義軍相比,那明顯處於劣勢,所以他們最害怕的事情,就是起義軍同時出動,一起衝過來群毆,這樣秦軍必敗無疑。也正因為此,秦軍一時間不敢輕舉妄動,也不敢對起義軍發動攻擊。

    與此同時,起義軍的總人數雖然遠遠超過秦軍,大家如果一起上,秦軍顯然招架不住。但問題是,起義軍內部也是派系林立,大家心裡想的都是別人率先衝出去當炮火,自己在後面儲存實力和收割戰利品。這樣一來,起義軍自然也不敢輕舉妄動。

    總的來說,這樣長時間的耗下去,對起義軍更不利。因為秦軍此刻還在圍攻趙國,如果讓秦軍攻破趙國,對周圍起義軍計程車氣將會是個很大的打擊,到時大家恐怕還會出現大範圍潰逃現象。在這種背景下,項羽便果斷站了出來,當這第一個炮灰。他率領自己的3萬本部人馬渡過黃河,直接對王離的主營進行進攻。

    面對項羽的進攻,王離自然要調集軍隊來狙擊,但問題是,他顯然不可能把四十萬大軍都調過來圍毆項羽。因為,外面還有許多的起義軍在虎視眈眈,雖然他們並沒有參戰,但不代表他們不會參戰。如果王離把某個防守區域計程車兵全部調走,這塊區域的防守就會出現空虛,這時候旁邊的支起義軍一看這麼好機會,很有可能就會立馬殺過來。

    所以,當時王離最多隻能抽調些許精銳過來防守項羽,但考慮到這場戰役的重要性,秦軍的人數應該不會比項羽少,但也多不了多少。按照正常情況看,在人數相差不大的情況下,用最精銳的秦軍來和這些雜牌兵交戰,應該是能夠獲勝的。但這一戰,項羽的表現實在太出色,楚軍士兵也是個個以一當十,直接九戰九捷,把王離的這支秦軍精銳打得潰不成軍。

    此時,在旁邊觀望的起義軍也紛紛加入戰鬥,秦軍這才整體被擊潰,於是王離被圍後投降,章邯逐向西撤軍,起義軍在鉅鹿之戰中大獲全勝。戰後,項羽召見諸侯軍將領,這些將領們進入轅門時,沒有一個不是跪著前行的,誰也不敢仰視。項羽從此始成為諸侯軍的上將軍,霸王之名由此奠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己曾經有一段失敗的婚姻還能找到真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