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跨境出口電商微社群
-
2 # 總局市局核名
這邊我舉個郭臺銘創業的例子
借母親10萬元開始創業
全部賠光
郭臺銘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曾經家裡最好的傢俱就是一把單獨的藤椅。
他一度靠半工半讀完成學業,大專畢業後,他進入當時臺灣前三大船公司復興航運工作,因為在航運崗位經常會接觸到國際貿易行業,看到背後的機遇後,他萌發了自己開廠的念頭!
當時碰巧有家外商想找承接塑膠零件生產的廠家,郭臺銘立馬抓住這個機會,把母親的10萬臺幣積蓄拿出來,再跟幾個朋友湊了點錢就這樣幹了起來,註冊了個資本為30萬臺幣的鴻海塑膠企業有限公司,之所以叫塑膠企業,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裝逼,純粹為了從名字上夠格接那張單子。

當時真的窮到內褲都穿了好幾個隆,根本買不起生產塑膠零件的模具,為了賺這筆錢,郭老闆四處求爺爺告奶奶找模具廠幫忙生產。
不料遇到石油危機,郭臺銘是內褲穿隆,外商是內褲都沒得穿,慢慢金主沒有訂單下來,扛了不到1年,工廠就維持不下去了。
幾個合夥人一看老婆本都要賠進去了,嚇得趕緊撤資連滾帶爬跑回家。
最後,郭臺銘把老母親的10萬臺幣全部賠了進去,第一次創業華麗麗地失敗了。
借岳父70萬,接著擼
第一次創業失敗之後,郭臺銘不服輸,就去找岳父借錢。
不料岳父是位這位老司機啊!語重心長地對他說:“以我幾十年的經驗看來,在你們年輕人中,有90%的人想過創業;在想過創業的人中,有90%的人只是想想而已;在付諸實踐的創業者中,有90%的失敗了,失敗的原因不在於努力不夠,而是沒有碰到好的專案;在碰到好專案的人中,有90%只是小有成就而已。所以,要想成為大企業家,好比爬上金字塔的頂尖,難上加難呀。”

碰巧當時黑白電視機剛剛在臺灣地區興起,“鴻海”便從製造電視機選臺的旋鈕做起,他以低價競爭策略,加上當時市場需求旺盛,訂單雪花般飛來,迅速賺到了第一桶金。
當時房價如今天一樣蹭蹭蹭地漲,如果拿錢去炒的話包賺不賠,但是郭臺銘放棄了眼前的利益,決心做實業。
趁著資金充裕他立即招兵買馬,引進人才、更新裝置、購買廠房,因為價格低質量高,得到很多合作商的青睞,各大品牌也紛紛找他代工生產,1985年建立的“富士康”品牌已經成了聞名海外的代工王國,就連國際巨頭蘋果、特斯拉都跟他合作,目前年收入已超9000億。
在別人炒房的時候他選擇做實體工業,在同行只為完成訂單不思進取的時候他早已經引進眾多人才和購買先進的裝置打造質量,這就是成功者的遠見。
管理哲學:把人才變將才
目前富士康的全球員工加起來已超過百萬,對於如此龐大的勞動力,郭臺銘對人才還是求賢若渴,他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他的管理哲學是這樣的:
敢用——把人才變將才
他曾經把在豐田汽車工作了八年,擁有東京帝國大學博士學位的戴豐樹招進富士康做總經理,有人懷疑做車子的能把手機做好嗎?但郭臺銘認為,“車子的零件有兩千多種,但手機只有兩百多種,你說能不能做好?”日後證明郭臺銘的想法是正確的,戴豐樹的部門成了當時成長最快速的部門。

敢給——經理級年收入300萬
郭臺銘十分有錢,對員工也十分敢給,集團的薪水加上員工配股,經理級主管的薪水加紅利,一年約有近300萬元的水平,副總經理級以上的年收入更是逼近千萬元,是電子業福利最佳的公司之一。不知道他們公司還招不招人,我也想成為流水線上的一員。
那些不為人知的心酸
如今被人大佬大佬的叫著,當初卻為了省幾毛錢,打個長途電話都要跑到父母家去打,有次過年,初一給父母1000;初二給太太孃家1000;自己身上一分錢都沒有了。曾經在海外跑客戶的時候,晚上住12美元一天的汽車旅館,甚至怕出事把公司搬到監獄旁邊確保繼續經營。
就是靠著一路上的堅持,咬牙地堅持,才慢慢讓事業一點一點好起來,沒有誰的成功會從天而降,都是背後浸透著無數的汗水。
他說:“所謂創業精神,就是你一年360天,一天24小時,你腦子就是想著說我必須要把這件事做成功。
-
3 # 可來股票
對於普通人來說,借錢意味著負擔、人情債,但是對企業來說,借錢是補充現金流的重要渠道。
企業在經營中時刻需要資金,如果資金鍊斷裂是非常危險的事,創業是企業發展的重要階段,這一時期企業各項業務還處於孵化階段,經營還未成熟,業務開拓困難,很容易出現資金短缺問題,從而導致創業“胎死腹中”。
企業現金流分為經營活動現金流、籌資活動現金流、投資活動現金流,籌資活動現金流通俗理解為“借錢”。初創型企業籌資活動現金流淨額通常為負值,因為需要大量資金週轉,同時產出的收入又不足以一次性償還借款,因此籌資活動現金流會出現持續虧空,比如這家剛上市的指南針,籌資活動現金流淨額即為負值。
因此,創業到處借錢很正常,更是必要的,不過要量力而行。借錢太多會導致負債壓力增加,而負債是一把雙刃劍,能幫助企業發展,也能毀滅企業。
比如創業型企業一年只能產出100萬的流水,卻要借200萬貸款,很容易導致企業因債務破產。
當然,上面說的借款是狹義上的借款,包括向銀行等金融機構,或者個人籌集資金。從金融的角度來看借錢被稱為“融資”,除了銀行和個人,還可以發行債券、股票、租賃、典當等等方式。
借貸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窄,通常只能透過銀行或者民間貸款,甚至只能尋找民間貸款。
因此,創業者到處借錢也反映了國內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從導致近幾年創業難度大。
-
4 # Wq傳說
創業,本身沒有正常不正常之分,不管你是自己的錢還是去借錢創業!都沒有對與錯之分!
創業,本身就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是有相當高的風險的。咱們且先不說借錢去創業,即使是你自己的錢拿出來創業,創業之前,你是否會有認真的想過一些問題呢?
1.你所拿出來創業的這部分錢是否會影響你的家庭以及你自己生活的開支
有的人總喜歡孤注一擲,頭腦一發熱說:打工永遠也賺不到錢,我要去創業。請問,在你說去創業之前有考慮過其它方面的因素嗎?創業是有風險的,萬一失敗了,你拿什麼來維持家庭的生活?你是否想好了失敗所帶來的應對措施了嗎?
2.你所說的要創業是爭對哪方面呢?
你有沒有認真的考察過關於哪方面(創業專案)的市場行情?有認真做過分析嗎?有去過實地考察嗎?還是說你只是在家裡各種假設?這些東西直接決定你創業是否成功!
再來說說你這個要不要借錢來創業。俗話說,借錢總歸是要還的,你如果考慮到了上面的兩條,我想你是不會去借錢來創業的!除非確實是有一個很好的專案,經過你的考察和各種計算,在確定萬無一失的前提下你才可以借錢去創業!
還有一種就是你一個人在外面,不想讓家人知道,想證明家人(家人經濟條件很好的前提下)我一定可以的!像這種情況下你也可以借錢來創業的。最起碼失敗了還有家庭可以支援你!你有一個很後盾的保障!凡事都要做一個最壞的打算,這樣當你出現問題時才有機會來解決它!
以上是我所分析的的結果,僅供參考,具體的還是要綜合自身的情況來對待!
回覆列表
用心做的事,服務社會大眾的事,都是正事!
但,我不建議借錢創業! 成功了,還好,大家皆大歡喜,沒成功,催款的都會讓你沒任何心思接任下一個工作,甚至難翻身。誰也保證不了,借錢就能創業成功!
創業者首要的能力就是解決啟動資金問題,可以找投資或者股權眾籌的方式等。最後在做這個專案之前,反思一個問題:為什麼是你做,而不是別人做?你的優勢在哪裡?
自己大多朋友都不支援你的專案,尤其是借錢創業,建議還是放棄, 成功的商業邏輯背後,肯定首先是人脈圈,當自己的人脈圈都不支援的時候,會少了一份底氣!
創業並不是孤傲一擲,自己肯定自己的努力,堅持就能成功的。就算是借,也是借力,借勢,借圈子等等。
最後說一句:創業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